登陆注册
11895100000003

第3章 人生选择智慧之一:德不孤,必有邻(2)

柴静在录节目的时候,提问的时间都特别长。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兼主持人,她喜欢追寻被迷雾掩盖下的真相,寻找线索背后的故事,把事实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解除他们的疑惑。她总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去探究每一个谜团。

2003年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一年,在这一年最大的新闻就是“非典”。

当人们谈到非典无不色变时,柴静却执著地想去前线做采访,为了能够去采访,柴静对制片人摆出一副“我就要去做这个采访,我已经在这了,你看着办吧”的态度。制片人觉得柴静挺诚恳的,说那你就去吧,柴静当时极力要做这件事情,其实就只有一个想法:自己总应该为人们做些什么。

她以战士的姿态冲向抗击非典的战场,连续六次深入高危险的非典隔离区,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地交流,在一个个危险的现场报道,承受了比一般新闻工作者更多的危险和压力,她本人也因此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

非典的发生和蔓延让她非常震撼,“它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一种灾难?是我们的无知和轻慢造成的,我们要保持思想肌肉的活力,不管你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新闻记者。我特别珍惜这种思考的价值。在生命和死亡的关口走过后,你会觉得生命都是上天赐予的。‘非典’已经过去了,很多人不再提它了,但它给人们的东西在人们心里消失的话,我觉得是最不幸的,我很珍惜。”

“非典”之后,柴静离开演播室,从主持人成为了一名调查记者。她坚信:“除非亲身抵达,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努力发掘,否则就不可能认识事实真相。”“做新闻要有笨拙的精神,不要不假思索,”她说要对评论有警惕,要对真相有洁癖。”

正是这种执著追寻真相、独立思考的精神使柴静对新闻调查有着独特的见解:真正的调查报道就是探寻未知的过程,是不断遇到障碍、克服障碍的过程。没有未知就没有调查。调查是以已知为起点的,不需要还原已知,而是探寻未知是什么。最精彩的地方往往就在你没有设计到的细节中。

对柴静来说做记者不仅是她的职业身份,也是自己生存的一种方式,因为调查真相就成为她的天职。柴静着迷于这个真实的世界,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去领略那些撼动人心的地方,去体会黑暗深处的光明。

2008年,柴静做征地那期节目,“农民的地卖给开发商就够了,为什么要过一道政府的手?我开始想《土地管理法》有没有问题”,“是从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来的,那宪法有没有问题?”为了解开心中的这个疑问,柴静当时采访了所有左、中、右三派的专家,读了大量资料,才了解到原来当年要让更多人进入城市,要把农地变为建设用地,所以规定“城市建设用地收归国有”,这一句话就给了政府征农民土地的权力。 通过这件事,柴静学习到,面对今天中国发生的事情,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而不是快刀斩乱麻地去解决。

做一线的采访记者,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和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必需的学习和训练。柴静非常重视这种学习能力,把每次采访过程当做是一种训练,打开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去捕捉信息,然后再思考、分析,最后把事实真相展现出来。

在采访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搜集更多的信息,相应的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柴静之前,中央电视台所有的出镜记者都没这么辛苦,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柴静不再是一个只拿着话筒的人,她不但参与到前后期的编辑中,还可以在节目中让摄像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她主导着节目的方向。于是,从柴静开始确定起了“记者中心制”,这种方法奠定了《新闻调查》的地位。

2003年6月的一天,柴静坐在开往双城镇的车上,车窗外掠过的是绿色的田野,但是柴静却心情沉重。5月下旬,在双城镇发生了六年级学生连续服毒事件,两名死亡,四名获救。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少年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这是柴静要探寻的谜底。当时,是一个编导助理让柴静看上海《新民周刊》而看到的《小学生集体自杀之谜》这么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直接把谜底指向了邪教。但柴静发现,在所有已有的采访中都没有得到那些服毒孩子的答案,孩子们对家人、政府、记者保持集体的沉默。于是,柴静决定去深入地调查。

用了几天的时间,柴静和她的同事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这些沉默的少年终于开口说了话,因为他们信任这个曾经到最危险的“非典”一线采访的女记者,他们相信唯有柴静才能帮助他们说出事实的真相。最终迷雾散去,真相水落石出。柴静把少年和成年人对死亡和生命的不同理解放在一起加以对照,用温暖的关怀和理解来对待这些敏感的孩子们,这就是《双城创伤》。从这里观众看出了新闻下的柔情,被这个柔弱的智慧女子所感动。这就是柴静,她永远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

2007年,“华南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柴静就围绕事件的代表双方访谈展开:地方政府、虎照拍摄者等事件直接当事人;对照片质疑和评价的权威学者;《新闻调查》中看不到记者和主持人评价的结论性观点,但是在所有画面事实证据展示之后,任何一位有判断力的电视观众都可以轻易得出结论:虎照是有问题的,起码缺乏科学的求证程序和过程,根本无法证明其真实。柴静的调查提问,能在最细微的地方抓住问题的要害,许多到现场采访的记者忽略的细节她抓住了,没有追问到底的问题她追问到底了,比如周正龙说发现老虎“吃了个野猪”却没有把吃剩下的野猪的残骸拍下来,比如他说闪光灯一闪老虎一叫,吓坏了他,躲到了石头后面,一出来老虎就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静的主持风格日渐成熟,她不再是那个在最初会炫技的主持人——“你看,我的问题多漂亮,我把对方问倒了,我赢了。”柴静深知这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现在的她经过不断的思考,明白了自己节目的重心。不轻易做出褒贬,要做的是细节的探究和幕后真相的挖掘,能让对方自由地表达,帮助公众得到尽可能多的真相。

真正了解到世界复杂性的柴静没有轻易责难和赞美的习惯,更多的是学会了宽容和体谅。今天的柴静是做新闻的楷模,这个昔日的文艺女青年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新闻斗士,永远独立地思考,永远与真相站在一起。

智慧之三:关怀社会,关怀他人才有大幸福

柴静,人们称呼她“新闻女侠”。以她为组长的“小虎队”报道组,拍摄的节目 74%的选题是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曝光社会问题。节目里的柴静 62%的时间挺身而出与黑暗势力交锋, 38%的时间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述。关怀他人,关心社会成了她的责任。她说:“如果你仅仅为追求个人幸福而活着,你将永远得不到幸福。”这是柴静的幸福观。

她的一个代表性节目是《柴静观察》,“理解的观察是沉静之中做调查,要有自己独立的分析。”这是她对于观察的理解。在采访中,她始终坚持的是观察真实的问题,提问的也是探究真相的问题。她坦言这些经历让她变得更沉着。

柴静清楚明确地知道作为一个记者,目的就是认识社会。所以在采访的时候,柴静没有受到道德感的压力,她关注的是被采访者身上更为人性的力量。柴静采访过一个失去手臂的农村人,他靠乞讨生活。当他同意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出的条件是必须要穿上一件衬衫,柴静看着他花了10分钟,满身是汗地穿上衬衣时,柴静被震动了,心中对他不是同情而是尊敬。他对柴静说,“我不要施舍,请你帮助我有尊严地活下去。”柴静分明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有傲骨的人,还有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采访中柴静经常碰到恐吓、窃听。在采访深圳外贸诈骗时,事主找到黑社会恐吓他们,驱赶他们,但这些对于柴静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让他们在镜头前表演,观察他们。把他们送上电梯时,柴静跟他们说:有空来坐。他们哄堂大笑,柴静知道摄像机在拍,他们的丑态一览无余。

有一次采访一个老人家的时候,倒把柴静给吓坏了。他在讲述过程中突然情绪激动,向后倒了下去,眼光已经散了,柴静意识到他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于是在他的包里摸,摸到药给他灌下去,老人最终没事了,但对于柴静来说,这是采访中最意外的遭遇。以后再采访时,她都要了解受访者的身体状态。柴静觉得采访的核心出发点都是人,她跟他们一样置身在这个世界里。柴静认为在关心他们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关心她自己。

柴静的采访38%的时间是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述。坐在农村的草垛上,和农民聊天,她在一边静静地倾听,农民手里拿根木棍一边说,一边随便在地上画着,柴静喜欢这样的采访状态。

做电视新闻,无疑是辛苦的,甚至有人说做电视人是在透支生命,但柴静觉得已经很幸福了。每次出差她都觉得像出走,充满未知,每次采访都是她的一个挑战,在其中穷尽自己的智力,跨越自己的极限。

对人的深度关切以及出众表达,让柴静也为人们所记住。

言论

做新闻的态度

之前我工作中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但是做电视,一下就蒙了。你不要指望谁会教你。如果不能生存下来,那你就熄灭吧。回头想想做新闻要没有这个劲也不行,这是必经的。

热爱旅行

在内心不断行走的人,很难看到光亮,所以还是要朝向坚实的大地。少年时,我喜欢独自爬山,现在我热爱旅行,消解对生命的疑虑。地域变动,总会减低内心在封闭时承受的震荡。不久前我去西藏,那里的美令我震撼。真的,当步伐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开阔,就不会只关注那个内心的自我,所有的悲欢离合也变得云淡风轻。

评点

除了旅行,她还喜欢摄影、阅读和写作。文字,是她格外看待的,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她认为自己不太会讲话,也不擅长身体语言,感受又丰富,只有文字才能让自己保持平衡。如果将来有一天不做采访和主持了,她希望做摄影师、四处旅行者或者干脆就做水手,当然,闲暇时可以写些文字。

——《柴静、许知远、韩寒:为何我的幸福如此简单?》

这就是柴静,她的心很热,像火一样蓬勃燃烧;她的眼很冷,像水流一样深邃宁静。她语言犀利,执著于真相的探问;她情怀柔软,悲悯而且充满诚意。

——摘自《柴静:从文艺青年到新闻斗士》

启示:读好书永远也不嫌多

柴静是个爱读书的人,书籍给了她深邃的思想和一颗宽容的心。她曾说人一生当中总会碰到一本特别用力去读的书,它会帮你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最后突破困惑。她读顾准、胡适的书,读到半夜,激动得不能入睡,就发短信给朋友。从最初的青涩到现在的成熟睿智,一直喜爱读书,她的文字里也多了几分平实,简单质朴的语言却包含深层次的情与理。读她写的《陈虻不死》,寥寥几千字,却让人感动。书籍赋予了她独特的气质,也让她的文字有着引人注目的灵性。

读书能够增长女性知识,使女性更有内涵与修养。现代的人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但我们实在不应该把读书这个好习惯丢掉。一个人若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即使再忙,也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有选择地读一些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通过经常接触书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各种各样的知识,不与社会脱节。

女性朋友不妨试试以下几种读书的方法,增加自己的知识与修养。

1.慎选书籍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好的书籍。书籍是用来帮助学习的,所以所选的书一定要“专业对口”。在进行选择时,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选名家的书籍,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一下,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浏览进行比较,提取精粹。

2.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精读则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明了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读书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仅仅广博而不精深,就必然流于肤浅。没有广博的基础而一味地追求精深,也是不可取的。

3.速读

速读,就是快速地浏览阅读。练习速读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技术,练习得越多,越熟练,最后会变成一种习惯,而成为自身行为的一部分。一旦习惯一种速度后,你的眼睛也会渐渐习惯新的速度。但是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速读,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兼顾速读。

4.通读与跳读结合

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目的在于读懂、了解整篇文章的全貌,力求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对于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暂时忽略,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暂时放下问题,继续往下读,或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传奇赌王何鸿燊

    传奇赌王何鸿燊

    本书以何鸿燊先生为传主,辐射何氏家族及何鸿燊先生周围的人与事,详实客观地介绍了何鸿燊先生创业的历程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童话大王安徒生

    童话大王安徒生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之一。他雄才大略,有“千古一帝”的美誉;文治武功,双峰并峙,是个全能型的英雄。从幼时与疾病抗争,登基之初与权臣搏杀,到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这个人几乎战斗了一辈子,到临终前都未停止战斗。他把储君的秘密守护到生命的终点,并且“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为国家选定了最合格的接班人。就在与他的敌人与命运的搏杀焠砺中,康熙的领导能力和帝王心术日臻炉火纯青。更可贵的是,虽然被机谋与算计包围,他却仍然保持了一颗仁恕的之心,以博大胸怀包容明朝遗臣,促进了满汉融和,使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清王室成为中国人心中能够认可的正统。本书从人性视角观照了康熙王朝的风起云涌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与命运抉择。用丰富的历史细节解说了康熙皇帝自律担当的品格、隐忍与果断的性格、开明包容的格局。可以说,康熙帝用其一生展现着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心胸和手腕。
热门推荐
  • 这个轮回空间不太对劲

    这个轮回空间不太对劲

    兄弟,轮回空间了解一下?我这有条邀请码,用完之后,你也能体验轮回者的生活!林崇满怀梦想加入到轮回空间,从此便在氪金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 有兽将临

    有兽将临

    被师妹坑了,前去招魂现场收拾烂摊子,捡到俊美厉鬼,不知是惊是喜。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废柴任务

    废柴任务

    李叶是个平凡的人,用他老叔的话说就是废柴,一天一个老头交给他一项工作,从此开启了废柴任务
  • 晨曦中的期盼

    晨曦中的期盼

    本书是中国小小说名家刘会然从发表的数百篇小小说中亲自挑选的精品。这些小小说饱含深情,蕴含温情,文章通过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社会的斑驳陆离的景象。在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刻画下,作品了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或荒诞,或讽喻,或动人,或醒目。作品直指人心人性,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拓展观察视角,同时能在无形中学到创作的技巧。
  • 阴阳咒师

    阴阳咒师

    我叫孙君,是一名阴阳先生。从加入这个光荣而伟大的行业开始,我便开始遇见各种离奇的鬼物。有吊死鬼,有淹死鬼,也有怨鬼,同样,僵尸和妖物我也见过不少,甚至和妖物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传奇故事,估计拍成电视剧的话绝对秒杀一切韩国偶像剧。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述我这些年当阴阳先生的经历。
  • 幻生浮屠

    幻生浮屠

    夜幕降临,禁声,这是生存第一守则。因为狂暴者在觅食......有人认为,世界即将毁灭,与其抗争,不如与其相融。有人认为,没有末日,只是灾难降临得太久,希望仍旧在,世界在等待着重建。有人认为,世界已经在开始重建。在矛盾的碰撞中,人似乎已经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然而一个在黑暗中的身影却看不到一丝希望的光芒,在他即将放弃的那一刻,他却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一颗夜空中闪亮的星......
  • 鲛妻来袭:总裁大叔您走开

    鲛妻来袭:总裁大叔您走开

    死后,不知自己的灵魂在虚空中飘荡了多久,久到连自己都忘了她是谁之后,重生为鲛人,每天后面跟着一条小大人的弟弟,从此励志:努力修炼,祸害人间,可素某天:“小子,你是谁,快放开我弟弟”君亦凌黑着脸:“小子?嗯?”被一个小丫头叫小子,绝对的耻辱,片刻:“叔叔,您喝茶~”呜呜
  • 平民逆袭冰山女王你最大

    平民逆袭冰山女王你最大

    【苏苏苏!甜甜甜!】 接了自家垃圾老爸的一个电话,凌渝悠马不停蹄地飞回国内,结果垃圾老爸屁事没有,只是叫自己去联姻!行吧,她倒要看看自己的便宜未婚夫是何方神圣。 结果面瘫男秒变小奶狗,烦不胜烦!“慕容绯!你好烦!”“老婆,我只烦你。”“...........”谁来把这妖孽打包带走?/后期超好看/骗人我是猪/
  • 对于我们你可后悔

    对于我们你可后悔

    我好想你,每一天我的心都要重复我好想你,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吗?对于我们你后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