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83500000016

第16章 格律肇始(1)

早期诗律演进轨迹

中国古代诗歌,由非格律诗到格律诗的转变,永明体是一个关键。实际上,在永明体以前,汉语诗歌早出现了诗律因素。在汉语诗律的历史进程中,节奏与韵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韵律指诗歌的用韵规则,其中押韵为重要因素。《诗经》中,押韵较为普遍多样。先秦诗歌中,韵字平押平、仄押仄,在仄声中还区别了入声押入声,上去声押上去声,也就是声调相同的押韵规则。两汉是诗律的探索期,汉代诗人似乎有意地探索和运用“声调交互”的押韵方式。西汉时期的诗歌已出现五言诗句二、四异声的现象。到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声调交互已成为普遍现象。总结起来,汉代文人对声律的探索有两大特点:首先,以句为单位,声调的交互与律句的建构同步进行;其次,由律句过渡到律联。此外,对韵律的探索,是韵式趋于统一,基本韵式为隔句末用韵,平声韵字居多,也有押仄韵的,有转韵一次或多次的现象。

到汉末,相对而言,诗律探索进入停滞期。不过,曹植对诗律的探索成绩仍属辉煌。其中原因,既出自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也受到“梵呗”的影响。《魏志·武帝纪》记载曹操的文艺修养说:“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杭世骏《三国志补注》引《异苑》的记载说:“陈思王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岩岫有诵经声,清遒深亮,远谷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衿祗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造。”释慧皎《高僧传·十三经师论》也记载:“梵吹之起,肇自陈思。”为增进诗歌语言的谐和美,追求平仄的调协,音韵的契合,曹植吸取众长,丰富了诗篇韵律,其诗中律句、律联大量出现,为诗律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曹植的诗律探索不仅见称于当世,也影响到西晋诗人。严可均《全晋文》辑有陆云给陆机的信,其中提到,李氏云“‘雪’与‘列’韵,曹(植)便不复用”。人亦复云:“曹不可用者,音自难得正。”由此可见,西晋诗人把曹植的遣词协韵视为范例。

西晋初年,文人探索诗律之风颇盛。陆云就不止一次地以书信形式与乃兄陆机讨论过有关问题:

《喜霁赋》:“俯顺习坎,仰炽重离”。此下重得如此语为佳,思不得其韵,愿兄为益之。

“彻”与“察”皆不与“日”韵,思惟不能得,愿赐此一字。

《九悲》多好语,可耽咏。但小不韵耳。皆已行天下,天下人归高如此,亦可不复更耳。

《诲颂》兄意乃以为佳,甚以自慰。今易上韵,不知差前不?不佳者,愿兄小为损益。

这几条都是讨论诗律的。这种研讨诗律的文学氛围在西晋甚嚣尘上。《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一个故事,陆云(陆士龙)至洛阳,在张华家遇荀隐(荀鸣鹤),张华说:二人皆为名士,不可以常语相称。于是陆云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接着自称“日下荀鸣鹤”。这一对答,是一副极音声迭代之妙的对联。陆云的一句是“平平仄仄平”,荀隐的一句是“仄仄平平仄”。陆机的文艺理论专著《文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赋》中总结五言诗的创作经验时,提出要研究声音的协调,并以色比声,借以说明声音调配的道理。

虽然魏晋二百年间五言诗的创作较两汉繁荣,然而魏晋文人五言的律化仍停留在一句之内与两句之间,还没有深化到联与联之间的篇律构建阶段。对先秦至魏晋时期,汉语诗律探索的过程描述,可以参阅秦惠民:《中国古代诗体通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7-252页。

南北朝是诗律的形成期,其标志则是永明体诗歌的出现。“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3-493),永明诗体就初诞于这个时期,由沈约(441-513)、谢脁(464-499)、王融(467-493)等奠基;又因主创人沈约自齐入梁,至徐陵(507-583)、庾信(513-581)、张正见(约527-582)等而成熟,故亦称齐梁体;旋至清末王闿运(1833-1916)编《八代诗选》(汉至隋)又将其命名为新体诗,以此区别于其前的古体诗(五言古体),以及其后初唐成熟的近体诗(五言近体)。永明诗人建构了强调声韵格律,讲究对仗工整,篇幅短小(以八句型、四句型为主)的一种五言诗模式。沈约等人提出的“四声八病”说是其格律的基础理论,永明体的形成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反映了诗歌走向格律化的自然趋势。

永明体形成背景

对永明体的考察,我们先看其形成的背景,再谈其在格律化方面的贡献。

永明年间,社会稳定,士民富庶。《南齐书·良政传序》说:“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是南齐宗室,虽然不无溢美之词,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作家们有潜心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的良好环境。同时,统治阶级重视招徕文士,还发动集体文学创作,切磋技艺,共同探索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当时至少有四个比较大型的文学集团的存在:卫军将军王俭集团、竟陵王萧子良集团、豫章王萧疑集团、随王萧子隆集团。其中萧子良集团存在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永明体诗人绝大多数出自该集团。

在社会变迁的同时,诗风也在变化。《文心雕龙·明诗》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从西晋起,诗风便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除东晋经过了一阵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外,诗风便由稍入轻绮而深入轻绮了。“采”是一天天缛下去,“力”是柔得几乎没有了。追求采缛的结果,是发展到声律的协调。

晋世文人在逃避现实和追求玄远的过程中,首先从大自然中寻求到了刺激。从山水诗起,已然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诗人极力追求诗歌的形象化,大量运用譬喻状词。《文心雕龙·物色》云:“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诗品》言谢诗“故尚巧似”,颜诗“尚巧似”,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词”,都是指善用譬喻状词等说。写一种新鲜的山水景物,自然需要很多的状物喻形的形象语言,就是这种风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偶句和声色的讲求。《文心雕龙·声律》云:“是以声画妍媸,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山水绚丽多姿,想要极貌逼真,诗中必定要极富声色。谢诗中如“白云抱幽石,绿条媚清涟”(《始宁墅》)、“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石门心营所住》),《诗品》称其“富艳难踪”,也就是声色讲求得多的意思。这是文学受赋之影响,用铺陈的俪典新声来写诗,所谓“世运相乘”。声色字句要调整和谐,于是俳偶句增多。“上句写山,下句写水”,“上句写闻,下句写见”,对偶浑然天成。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云: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这首诗除“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二句外,全诗为对偶句。此类例子颇多。对偶既多,用事也更堆叠。

钟嵘《诗品序》云:“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名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这种风气从颜延之开始,下至齐梁,愈来愈趋极端。张戒《岁寒堂诗话》云:“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南齐史·任昉传》云:“晚节转好作诗……用事过多,属诗不得流便,自尔都下士子慕之,转为穿凿。”其实不只任昉如此,《南齐书·文学传》论所谓“辑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是当时文人的共同风气。《陈书·姚查传》云:“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见,时重其富博。”当时评价文人以富博为高,文人当然也以富博自矜,以表现自己的高贵风雅,帮助仕途。文学内容的空虚,又亟须形式的繁缛华丽来装饰,那么诗文中的唯以数典用事为工,自然蔚为风气。史称沈约“博物洽闻,当世则取”,崔慰祖称刘孝标为“书淫”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当时风气,文人们聚会时互相隶事。《梁书·沈约传》云:“约尝什宴,至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文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顺着这种极端追求形式的方向发展,在内容贫乏单调的情形下,和数典隶事的风气完全属于同一原因,如果还可以增加形式的华美,自然也会令文人们向风。

于是,顺着山水诗“极貌写物”的注重声色方向,进一步凝聚到了永明体的声律说,这种追求音乐式的和谐美,正和追求数典隶事属于同一动机,尽管转变了角度。这些都属于形式美,其发展高峰就是后来的四六文和近体诗。发展至此,凝固为一种固定的格式:隶事代语和平仄的韵脚,这都是多年来追求结果的积累。

同时,佛教活动大盛,导致了“四声”确立和“声律论”的产生。

晋初,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认为文章应在音节上抑扬交错具有和谐之美。刘宋之初,范晔在《后汉书·自序》中说他“性别宫商,识清浊”,表明已朦胧地感到文字的声音审美特性。四声论创立前,曹魏人李登撰《声类》、晋人吕静著《韵集》均用五声命字,唐封演《闻见记》说:“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魏书·江式传》论到吕静《韵集》,指出这五声是“宫商角徴羽各为一篇”的,看来是由音乐的五声转化过来的。前人在声韵上累积了一定成绩,而转读佛经的影响有力地促成“四声”在永明年间被明确。

释慧皎《高僧传·译经下·论》明白地讲道,佛经东传,“夷夏不通,音韵殊隔,自非精括诂训,领会良难”。支谦、竺佛念等“妙善梵汉之音”,译经时“更用此土宫商,饰以成制”。后来鸠摩罗什和弟子们“复恨支、竺所译,文制古质,未尽善美”,遂为重译。也就是说,旧译所饰的汉语音韵,是依照古诗古乐府的宫商,而古今音声变迁,使旧译难以再现原著风格而成诵,不合“方便”。新译佛经成于姚秦的长安,北地言声和江南音调的地域性差异,存在着又一种“殊隔”,给佛教在南国传播带来同样的不“方便”。“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唯文而不声,则俗情无以得入”(《高僧传》卷一三)。“所谓歌诵法言,以此为音乐者也”(《高僧传》卷一二),即经译音乐化的语音构造,对众庶参味具有移情功能的“五利”。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宋齐之间“人人致意,补缀不同。所以师师异法,家家各制。皆由昧乎声旨,莫以裁正”(《高僧传》卷一三)。

因此可以说,萧子良招致名僧,造经呗新声,显然是要结束“师师异法,家家各制”的纷乱,形成一致而达成“方便”。此外,“昙迁、僧辩、太傅、文宣等,并殷勤嗟咏,曲意音律,撰集异同,斟酌科例,存依旧法,正可三百馀声”(《高僧传》卷一三)。这个数字与隋陆法言《切韵》相较,虽仍有不小距离,却也显出靠拢口语的倾向。民歌俚曲俗谣同文人乐府一样,是造经呗新声的主要参照形式,但也暴露出它们自身的问题。一方面,文人乐府的声律,刘宋的律尺全同西晋,音乐形式高度“拟古”,极力于高古淳雅。另一方面,民间新声“务在焦杀,不顾音纪,流宕无涯,未知所极”(王僧虔《乐论》),十分粗糙散漫。文人乐府和民歌的音声构造,也同于佛教经呗,面临着从发展的角度加以整理更新的需求。这种努力既为造经呗新声提供借鉴经验,也是对它的促动。可以说,萧子显所谓“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对文人乐府和民歌俚曲去长补短,达成“不雅不俗”的折中,恰应是诗歌“新变体”和“经呗新声”声韵建构的同一原则。所以,经译语音结构的音乐化更新整饰,与其文辞的现代化,属于佛教通俗化内容之一的两个相互联系的侧面。

齐武帝永明七年(489),竟陵王萧子良大集僧侣于京城,造经呗新声,实为辨明“四声”的一大动力,而周颙、沈约也曾参加子良的考文审音的工作,所以“四声”明确于此时及周、沈等人,并非偶然。

永明体对诗律初建的贡献

《文镜秘府论》天卷引隋人刘善经《四声指归》云:“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颙。”《南史·周颙传》说:“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封演《闻见记》说:“周颙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王融、刘绘、范云之徒,皆称才子,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陈寅恪先生《四声三问》论述了四声产生之因,认为这是从转读佛经之三声转化而来的:“以除去本易分别、自为一类之入声,复分别其余之声为平上去三声,综合通计之,适为四声也。但其所以列其余之声为三者,实依据及摹拟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而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又出于印度古时声明论之三声也。”陈寅恪《四声三问》,载《清华学报》第九卷第二期,收入陈美延编《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367-368页。这确是不易之卓见。今人吴相洲却认为尚无直接证据表明永明体的产生就是受到了佛经转读的影响,而二者都是与音乐有关的一种活动,所遇到的问题都是要解决字与声(词与乐)的配合问题,这或许是二者的关系所在。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第62-69页。

“四声”既明,文人们乃积极有意识地在创作时调和声韵,以加强作品的音乐性。而沈约等更从调音的探索中,总结出使音节失调而须避免的一些现象,乃有所谓“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四声八病”说也称“永明声律说”,以往有关书籍称引不一:称引最多的,是萧子显《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玡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颇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世呼为‘永明体’。”李延寿的《南史·陆厥传》有一段文字与此相类,不过多出了“八病”中的四种内容。这两段文字末尾都提出了“永明体”,“永明体”之称,应以此两段资料为最早。

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强调文章中调协音节抑扬的重要: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宫羽”就是指平仄。《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声》云:“元氏(兢)曰:声有五声,角徵商宫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可知诗律上的所谓“宫商”,就是古音律上的“五声”,是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来配汉字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种配法不仅牵强,在数目上也是不对应相合的。有鉴于此,南齐李节撰《音谱决疑序》作了折中调和性的说明:“商不和律,盖与宫同声也。五行则火、土同位,五音则宫商同律。”沈约所说的“浮声”,就是指“清音”即平声;“切响”就是“浊音”,即上、去、入三声。“一简”指一行,即五言诗的一句;“两句”,两行,指五言诗的一联。所谓“轻”、“重”亦指平仄。顾炎武《音论》云:“其重其疾,则为入为去为上;其轻其迟,则为平。”以上所述,均为“四声”方面的问题,是永明声律说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类推荐
  • 乌托邦(英文版)

    乌托邦(英文版)

    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乌托邦》作于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1551年被译成英文。“乌托邦”即“乌有之乡”之意,是一个假想的岛屿。这个“乌托邦岛”长500英里,宽200英里,呈月牙状。岛上居民的文化与教养远远高出其他所有地区的人。人们无忧无虑,人人平等,信仰自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只需完成同等的劳动,财产共享。“乌托邦”实现民主的最高形式是全岛大会和议事会。“乌托邦”几乎没有法律,也不存在律师,由人们自理诉讼,法官做恰当的判决。托马斯·莫尔在批判社会黑暗与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乌托邦”社会蓝图,对“公有”的前提与内涵,做出合理而系统的阐释,突破了封建君主政治模式与基督教“王权神授”政治理想的禁锢,蕴含了近代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意识,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走向经典之路:以中国古典小说为例

    走向经典之路:以中国古典小说为例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艺术传播学视域中的经典建构与传承研究”(项目号:12CA068)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重点考察其中被公认为经典的文本,作者分别讨论文本创作诸多因素在文本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
  • 十字坡

    十字坡

    诗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过程在各种专业的渗透中积累,并娴熟的升华,注定记录历史也成就历史。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热门推荐
  • 关河梦断

    关河梦断

    边远小国王子,被迫流放到仙国做人质。带着仅剩的强抢来的女奴,他又该在光怪陆离,强者为尊的世界如何生存呢?武道小白又如何踏上巅峰开始自己满腹恶意的报复之路呢?尽情期待《我老公是中二病患者》!
  • 最强源种

    最强源种

    世界变得如此陌生!源种爆发!各种生物变异,何处为安?人族初代源种该如何抵抗?是的俯身为奴还是热血一战。跟随一个时常犯二的宅男主角带你进入这个变异后的世界
  • 做我的光

    做我的光

    甜宠文,豪门,一半校园一半娱乐圈天才作曲歌手(男)×懒癌晚期学霸(女)(男女主互宠,双洁,无误会,无狗血剧情,超甜,放心入坑)你有过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吗?两年前,简子衿遭遇了十几年来最大的打击。就像本来一直踩在云端上,突然有一天,毫无征兆地跌入深渊。这是她最狼狈的时候。他遇见了最狼狈的她。他无意间的举动,成为了她追随他的原因。于她而言,他是她在黑暗里看到的一束光,后来,她就一直关注他。在校园里,他是她的目之所及也是她的心之所向;他违背家人意愿选择去娱乐圈,她默默支持,成为他的头号粉丝。直到后来的某一天,她突然发现,其实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碰巧。当年他“无意间”的举动,并不是无意。早在她未发觉时,他就决定要进入她的世界。原来,一直以来,动心的不止我一个。你陪伴了我整个青春,那么就让我陪伴你整个余生吧。
  • 暖意钦城  笙笙不息

    暖意钦城 笙笙不息

    第一次见面她竟然一头倒进了陌生男人的怀里,第二次见面竟然住进同一家酒店,第三次见面他竟然以为他们很熟!乱了乱了都乱了,一向沉稳的娱乐圈当红小花旦就这么被传闻中不近女色的钻石王老五虏获了。周笙笙:我曾以为年少无知犯下的错是为了惩罚我这辈子都背负罪名;我曾以为遇见你或早或晚都不能确认你是不是我的非我不可;后来我才明白:这世间的万种风情亦或是荣辱繁华,都不及你给我的暖意钦城。魏如钦:我也曾以为年少遇见只是让我在今后的时间里念念不忘;我也曾以为我最大的梦想是拥有无上的商场江山而不失去;后来我才终于明白:你是宝藏,笙笙不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治愈系恐怖游戏

    治愈系恐怖游戏

    在这个金手指盛行的年代,你想成为强者么?没错,别人不给你金手指,你自己给自己开。为什么恐怖片里就一定要被怪物追杀满世界跑,只要我知道BUG,你这怪物只能被我逆袭!为什么异形,贞子就一定是无敌的?看我利用你们的弱点把你们虐死!为什么恐怖片一定要很恐怖,错了,当你够强了,这些恐怖片能在一群逗比的演绎下变成搞笑片!所以,这是一部治愈系的恐怖电影大穿越,其实,就是送给一群喜欢看恐怖片却不敢看的人们!全民吐槽的年代,无限恐怖也该吐槽般的写!看起来很牛的内容简介,其实就是一群逗比玩的无限流游戏!
  • 结婚后:偷偷谈恋爱

    结婚后:偷偷谈恋爱

    两个原本冤家路窄的人意外结婚,为了早点脱离苦海,于是她在网上替他发了一个相亲帖子。点击率居然过了四十多万,一直居上不下,好吧,既然大家这么诚心诚意,她又岂能辜负大家的一片炙热之心,虔诚之意。在相亲路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儿,而他们的婚姻能否顺利走下去?
  •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作者认为自己是拿幽默当武器的,她的文字俏皮、轻松、洒脱,嬉笑怒骂皆见功夫,会让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思想独特,有人说作者走的是吴思和十年砍柴的路子。这只是一种泛泛的界定,事实上,作者走的是个人主义之路。顺着她的笔迹,读者会走进一个独特清新的思想境界!它引你思考,让你震撼:传统竟可以这样解剖,文化竟可以这样解读!
  • 修真幻想曲

    修真幻想曲

    一段似梦非梦的幻想之旅,将秦凡引入了一个神奇无比的世界......修仙种草,养花弄鸟,游戏人间。到最后,鸡犬也升仙
  • 鬼帝宠妃,废材嫡小姐

    鬼帝宠妃,废材嫡小姐

    当现世的杀手穿越异世,当废材变成天才。丹药吗?她把丹药当糖豆吃。魔兽吗?上古四大圣兽是她的守护灵兽。一次历练,被某只无赖的鬼帝缠上。明明是万人敬畏的鬼王,众人景仰的战神,偏偏装什么瞎子,在她面前无耻木下线,将无赖进行到底。直到某女被吃干抹净后,才发现他其实是一只腹黑的大灰狼。当记忆觉醒,他与她睥睨天下,他宠她入骨,只愿将世间最好的东西都送到她的面前。她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