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83500000025

第25章 诗人生命意识之演化(2)

二、玄学对晋代士人生命情怀的淡释

玄学是在汉魏晋之际生命意识勃生的背景下发生的,它的发生动机至少部分来自对生命的反思,也可以说是凭借哲理淡释生命情绪由情向理的运动。两晋时代,玄学是一种新的统治思想,也是和新的生命价值观和人性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先从玄学文献中厘清玄学生命观的内涵,再看其在玄言文学中的表现。

从郭象注《庄子》中我们看出,他的玄学思想核心仍然在于自然观念,即他所持的乃是“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同时,这也是一种玄同彼我的生命价值观,它超越了三不朽思想”钱志熙《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292页。这种理想人格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仅对人们实现生命价值的行为有启发意义。郭象还从自然观念出发对生命的本质作新的解释,提出了“块然自生”的观点,彻底否定天命、天赋之类的神秘生命思想。但他将人类生命物化,将人类的生命发展等同于物的块然自生,客观上会导致对积极的生命意志行为理性的否定,否定人的社会存在性。郭象的这种生命观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魏晋每况愈下的政治局面,及愈来愈混乱的社会矛盾,使士人渐次失去了社会理想,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定也趋向紊乱。对大多数士人来说,生命的社会价值已经很模糊,生命本身也是朝不保夕。既然生命的社会性、社会价值已经模糊,就只能往物质的方面体认生命的性质了。于是就有了“块然自生”的思想,它甚至可以为奢侈纵欲、醉生梦死的行为提供一种依据,尽管郭象自己未必怀有这样的动机。总结起来,郭象生命思想超卓的建树在于将生命自然物质件的概念阐述得十分透彻,杜绝了任何非理性幻想的发生可能。

托名列御寇所作的《列子》,是对两晋生命思想贡献巨大的另一重要文献。该书《力命》《杨朱》最显著地反映了两晋上流社会流行的生命意识。《力命》篇的中心思想,是认为寿夭、穷达、贵贱、贫富的差异是由于“命”而非由“力”,“力”即智慧、行为,乃至道德。作者抛弃了两晋贵族的人种优越论,也揭露了富贵者往往是才劣德薄的现象。《杨朱》篇指出“名”之真伪有别,据此否定求名行为,申发一种纯粹享乐的人生观。这种纯粹享乐的人生观是建立在极端虚无的生命观之上的。因为人们生存境界虽然不同,但得死亡。生时有贤愚、贵贱的区别,死则同归于臭腐、澌灭。因而,除了任情适性地趣生外,生存已无别的意义。养生之理,在于放肆其欲而非壅塞其欲,窒息这些欲望等于放弃生命:纵能长生百年、千年、万年也没有意义。

从西晋而东晋,玄言文学日盛,截断了情绪化文学的主流,文学中生命情绪也逐渐淡释。玄学家把这种生命情绪淡释的过程称为去除情累。如孙绰《答许询诗》云:“愠在有身,乐在忘生”,就是对去除情累过程的形象描述。去除情累心态以及对它的表现,是玄言文学与感情的独特关系。

西晋出现了一些表现玄学生命意识的作品,如张华的某些作品。陆机也喜欢言理,只是他的理多是汉人的旧玄论,而少魏晋新玄思。两晋之际,庄学生死观流行,自命旷达虚诞者常言均齐生死、等同寿夭的思想。实际上,门阀士族一边高谈生死均齐,一边紧紧抓住财富、爵位。因而,均齐生死思想只是一种麻醉剂,其逻辑前提荒谬,理论粗糙,凭借它是不能让生命情绪得到理性的消释的。即使是玄学之士,在经历了真实的生死之感的体验后,也放弃了这种粗糙的理论。刘琨在《答卢谌诗》的附书中说自己“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否定了均齐生死、不生哀乐等流行的玄学生命观。而我们看卢谌《赠刘琨诗》及书,颇扇玄风,且附庸均齐生死之论:“爰造异论,肝胆楚越。惟同大观,万途一辙。死生既齐,荣辱奚别。处其玄根,廓焉靡结。”这是标准的玄言诗。刘琨附书中的议论,很可能针对卢氏诗中这类玄学论调而发。

尽管玄言文学中去除情累的努力是不变的,但从粗率地以虚诞的方式否定情感到承认感情的客观存在,也是玄学主题的一个深化。东晋的渡江名士,在流离播迁、生死存亡之际,又多变为软弱的感伤者:“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憔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世说新语·言语》)不讳言“情”似乎又成为一种新的风流表现。《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许多任情哀乐的表现。

王羲之的《兰亭诗序》就是这样一篇千古情文此对《兰亭诗序》的作者仍依旧说。他畅叙群贤高会,仰观俯察之乐,表现出一种高旷的宇宙情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可是作者很快就发生了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感伤,生命情调很快由开朗欢畅变成慷慨悲怀。诗人还指出这种变化是生命的常态。他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生命意识发生的现实场景: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王羲之描述了审美、生活和生命三种人生境界。当人们专注于审美或实践时,会快然自足甚至忘我,这时候生命意识是潜伏的,忘却了生死夭寿。但这种“快然自足”的状态不可能永远不被打破。当人们从审美境界中出来,或是对过去全力以赴的兴趣物厌倦时,往往会反思生命,进入生命境界。王羲之认为生死之情是客观存在的,均齐生死寿夭的观念,是完全不近人情的虚诞意识,这点跟刘琨相应和。他还断言生命情绪是一种永恒存在,并且发现自古以来人们兴感、文章所抒发的生死之情,“若合一契”。

东晋士人任情哀乐的表现,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学风气,东晋文学仍着意于塑造一种淡焉虚止的玄学人格。玄言文学对生命情绪的淡释,是玄学对文学生命主题影响最直接的反映,但不是这个影响的全部。从社会意识的发展来看,正是玄学负担起解决生命问题的历史课题,尽管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文学生命主题的表现由激情型、感伤型向淡释型、和谐型转变。玄言文学虽在汉魏以来文学生命主题发展史上有截断众流的性质,但也走出过于凝聚于生命主题的局面,为文学表现领域阔大创造了条件。

三、山水境界对生命情怀的淡释

两晋时思想与文学有一个哲理化的倾向,此哲理境界在寻求它的客观象征物时发现了自然界,于是山水意识勃兴,而生命情绪就在山水境界中进一步淡释了。东晋的士人群体确立了自觉的自然山水审美意识,是古代士人精神生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钱志熙认为当时自然山水审美意识勃生的哲学基础,是玄学自然观取代天人学自然观,以及人格自然学说导致凭借山水体悟自然,表现自然风格风气的发生。钱志熙《魏晋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302-304页。

玄学自然观的成熟,把士人们从天人生命观中解放出来。士人们顿悟到自然山水体现了最完整的自然之道,与自然接近融合能够将生命的自然意义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人们从自然中体验到生命的自有意志,消释了生命的紧张感。尤其是在东晋门阀士族庄园经济的条件下,庄园式的自然山水使士族们体验到一种宁静和恬淡。东晋玄言诗人王胡之《赠庾翼诗》中的一段描写,就是典型的庄园山水情调:“回驾蓬庐,独游偶影。陵风行歌,肆目崇岭。高丘隐天,长湖万顷。可以垂纶,可以啸咏。取诸胸怀,寄之匠郢。”在庄园“蓬庐”的周围,诗人享受着充分的自由,审美活动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生命情绪被淡释了。

东晋初,创作山水纪游之作较多的有李颙和庾阐。李颙的《经涡路作诗》《涉湖诗》还带有体物赋的特点。庾阐的山水诗则明显受到玄学意识的影响,借山水游观以豁怀释郁,追求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如:

心结湘川渚,目散冲宵外。清泉吐翠流,渌醽漂素濑。悠想长川,轻澜渺如带。(《三月三日诗》)

北眺衡山首,南睨五岭末。寂坐挹虚恬,运目情四豁。翔虬凌九霄,陆鳞困濡沫。未体江湖悠,安识南溟阔。(《衡山诗》)

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庾阐表现山水美的意识比较自觉,受到崇尚自然观念的启发,努力从山水中表现一种近乎玄淡的心态。这突破了赋法体物外在于心灵的局限。

永和九年举行的兰亭之会,是一次集体性的游览山水、创作山水诗的活动。这些诗的基本情调是静观山水,以山水悟道之乐。王羲之做的《兰亭诗》典型表现了以玄理、山水来淡释时序之感的心理动机。诗中也写了他对时节流逝的感受,但显然不准备将此感受引发为浓郁的感伤情绪。作者熟知在传统的生命主题中,季节变化是一种时间意象。对于生存于天地间的人来说,天地的时间就是生命的尺度。所以“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这些句子讲的就是生命易逝,人生短暂。但诗人认为,既然运化之柄不操在我们手里,就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乘时间之流,泛乎悠悠,此即“即顺理自泰”。做不到这点,就是有心而未悟,陷于利害之境,有失玄达。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诗人开始尽情享受自然之美,感觉自然的和谐。于是,季节物候由一种生命意象变为纯粹的自然形象,成为审美的对象。王羲之的审美方式是整体式的,带有明显的体自然理念:“寥朗无崖观,寓目理自陈。”他畅玩自然以消释生命情绪意图也是明确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松。”(《答许询诗》)

以山水自然淡释生命情绪的行为,使文人群体的生命体验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文学的主流由生命情绪的表现转向自然景物的描写。但是,和东晋时山水审美意识发达不匹配的是,山水文学的表现技巧还处于幼稚阶段,门阀士族也还没有摆脱重玄轻文的观念,所以山水文学的成绩并不大。但山水文学对生命情绪的消释,毕竟是导致魏晋文学生命主题衰落的一大原因。当然,无论玄理还是山水,都只能做到淡释生命情绪,无法真正解决生命问题。魏晋时期的生命思潮还是在佛教生命观的作用下退潮的。

陶渊明的生命思考

历来评家认为陶诗有平淡与超脱两种风格,朱熹就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朱子语类》,第一四○卷)其实,陶渊明的超脱与平淡是表面的,他内心深处是悲凉的,原因就在于他对生命、对死亡的深邃思考。E·贝克尔曾说:“在所有动人心弦的事情中,对死的恐惧是首当其冲的。”E·贝克尔《反抗死亡》,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25页。生死之忧也常在陶渊明心中纠结,困扰着他,所以他留下了涉及生死的诗近五十首,辞赋三篇,文章六篇。诗中叹道:“自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己酉岁九月九日》)“荣华难久居,盛哀不可量。……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杂诗十一首》)“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饮酒二十》)

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如其他士人一样,首先表现为对时光飞逝、人生化迁的感慨,对死亡的高度关切,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生意义理智而痛苦的思索。死亡渐渐降临,陶渊明敏感的心灵不免“常恐”,颇为“自焦”。“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透露出不能把握生命的悲哀。但死亡的虚无性也对陶渊明产生了另一重影响。因为死亡既然无法逃避,他又不相信外力的拯救,于是只有直面死亡,重新对待生命,“向死而生”。他接受了老、庄、列子的思想和玄学自然观的影响,认识到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生必有死”,生死相辅而行,并非完全对立。他在诗中写道:“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连雨独饮》)“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与子俨等疏》)

同类推荐
  • 泥土哪去了

    泥土哪去了

    南帆的散文随笔因兼具学者、批评家、作家之长而独具一格。细节和史料齐飞,逻辑和见识共舞。文笔丰满润泽,风格洁净从容,以含蓄克制显深长韵致。虽是选集,却因涉及诸多层次侧面而自成格局。《泥土哪去了》是南帆最具代表性、精粹汇集的散文集子。南帆作为智性散文的代表,有评论家曾认为“读南帆,知余秋雨之不足”,此“不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南帆散文极富理趣、哲思又丰满润泽的褒奖。在此集中,《泥土哪去了》《机器之瘾》等篇呈现出了一个敏感睿智而又不失理性之思的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多维对话;《一个作家的社区生活》等篇又似作者与自己开展的一场推心置腹地深度对谈。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轼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轼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莱蒙托夫书信集

    莱蒙托夫书信集

    本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莱蒙托夫的个人书信集,这数十封信件曾寄给作者的外祖母、恋人、亲戚、朋友等等,从中可以亲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莱蒙托夫的样子,一个现实中的、活生生的文学巨匠的样子。他会在信中谈论文学、戏剧与艺术,也会谈到他即将投身其中的高加索地区的军事活动……这本书信集完整而鲜活呈现出了莱蒙托夫的一生,短暂而动人的一生;对于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是十分珍贵的材料。
  • 世界突然安静

    世界突然安静

    这是一本诗歌选集,是“蜀籁”诗丛第四辑之一种。收录了作者2014年以来创作的诗歌作品150余首,全书分为辑一,风吹过木棉,辑二,时光暗淡,辑三,万物寂静,辑四,麦浪。是作者一年多来创作的精品,内容有对现实生活描摹刻画,有对理想的追求憧憬,也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这些作品意象独特,艺术感染力强,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热门推荐
  • 那年的我们,变了

    那年的我们,变了

    这是一短高中生活长大之后的故事,主要讲了千羽落的身份
  • 白狐修炼手册

    白狐修炼手册

    一只小白狐的升级之路,从人间,到狐族之地,到她的身世等等,每一次的苦难都是一场蜕变!
  • 一去不复返的那些青春

    一去不复返的那些青春

    17岁的他们,深陷其中,却不知情,离开后,才知心已碎!逝去的青春,无懊悔!
  • 亿万盛宠:厉少的闪婚萌妻

    亿万盛宠:厉少的闪婚萌妻

    不能反抗,不敢恐惧,秦暖走投无路下被送入厉家。传闻说,厉君逸貌如恶鬼,身体不好,是个夜晚出门能吓哭小孩的主儿……秦暖咒骂造谣者,她完全被骗了啊!
  • 血缘

    血缘

    青春靓丽的女明星周文静正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和事业的辉煌中时,却患上了可怕的白血病,这突如其来的厄运让她茫然、悲伤、痛苦不已。而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刘东生的移情别恋和自己的身世之谜,更是让她几临绝望的深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倾情相助、年轻帅气的杂志社摄影记者丁海峰的鼓励、慈母般的养父周志钢的关爱……让文静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骨髓成功配型的好消息也接踵而来,可是,更艰难的抉择却在不远处等待着她……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
  • 我在异界养神龙

    我在异界养神龙

    为了改变未来战争,我乘坐时光机意外来到了剑和魔法的大陆。我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开启了,一个可以圈养无数神兽的异世界养殖场。这里可以豢养天生龙种,四大神兽,乃至人们没有见过的强悍生物。当我回到未来的时候,我看了一眼身后,微微一笑。这片大陆中矗立着我的雕像,比上帝还多。他们都喜欢叫我:“创造奇迹的男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宅师

    宅师

    宅,不仅是生活,更是一种境界!阴宅阳宅,青乌堪舆,上仰观天象,下俯察地理,中参人和,把握天地变化之玄奥至理,预知福祸吉凶。其中不仅有价值万金,常人梦寐以求的风水法器,另外还有可遇而不可求,神秘莫测,不可思议的风水格局。寻龙点穴,一指江山,寅葬卯发,催官显贵,化煞生旺。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家居设计师,无意中遭遇到天上掉下来的罗盘擦伤之后,懵懵懂懂成为了世人眼中的风水大师的传奇故事……
  • 异域之人(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异域之人(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讲述东汉人班超将自己的大半生涯都奉献给平定西域的壮举,在暮年终于回到洛阳的故事的《异域之人》。讲述日本留学僧行贺在唐三十一年的生活与抉择,最后回到日本,却因母语已然生疏,无法将自己所学传授于人的《僧行贺之泪》。包括以上两篇小说在内的共八篇短篇历史小说集,井上靖以内敛而深沉的笔触,描绘出在激荡的时代漩涡中生存的人们的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