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4000000023

第23章 附录 萤火虫

在我们这个地区,像萤火虫一样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昆虫还真是不多。为了表达生活的欢愉,这些奇特的小家伙居然在屁股上挂了一个小灯笼。在炎热的夏夜,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在青草中漫游,就如同月亮上落下来的一颗颗火星一般,相信没有谁会错过这些欣赏机会。就算真的有人没有见过它,那也一定听人说起过它。古希腊人称萤火虫为“朗皮里斯”,即“屁股上挂着灯笼的虫子 ”的意思。在学

术用语中,人们则称这个拖着灯笼的虫子为夜里发光的萤火虫,跟古希腊人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于学术用语,俗语的表现力要更强一些,也更为生动。

在法语中,萤火虫被称为“发光的蠕虫”。的确,我们可以挑这个名称的毛病。萤火虫可不是什么蠕虫,就算是单从外表来说,也不能作出这样的判断。萤火虫拥有6只短足,而且它很清楚如何使用它们。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碎步小跑的昆虫。而且跟真正的甲虫一样,雄性成虫也长着鞘翅。但是,这种恩宠却没有降临到雌虫身上,雌虫一生都保持着幼虫的形态,根本无法体会飞跃的快感。其实,在交配成熟期之前,雄性萤火虫的形态也不是完全的。即便是这样,“蠕虫”一词也是极不恰当的。法国人经常会说一句俗语,就是“跟蠕虫似的一丝不挂”,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穿衣服的人。但是,萤火虫是有衣服的,它身上穿着一层有些坚韧的外皮,而且萤火虫还拥有斑斓的色彩,栗棕色的身体,粉红色的胸部,还有两粒红艳的小斑点点缀在环形服饰的边缘上。这样的服装,蠕虫是绝对不会有的。

关于名称是否贴切的问题,我们暂且就说到这里。现在,我们来* 1907年,《昆虫记》第十卷完成,法布尔已是81岁高龄的老人,他的手已经颤抖,已经无法再为他心爱的昆虫继续写诗篇,只得将为第十一卷而写的两章作为卷十的附录,看看萤火虫到底吃什么。作为一代美食大师,布里亚-萨瓦兰就说过:“只要让我知道你吃什么,我就可以判断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同样,在研究任何昆虫的习俗时,我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对任何动物来说,不管它是大还是小,它都要受到肚子的主宰。也可以这么说,动物的一切生活都要受到食物的制约。

从外表来看,萤火虫似乎弱小而无害。其实不然,它可是一个彻底的食肉动物。而且在猎取野味时,这位猎人还会使用比较罕见的恶毒手段。萤火虫是以蜗牛为食的,这一点昆虫家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但是,在阅读他们的书籍时我发现,他们对萤火虫了解得还不够多,尤其是它猎取猎物的方法,或者可以说根本就不了解。是的,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奇怪,最起码我在别的地方没有见过。

在吃猎物之前,萤火虫会先给猎物打上一剂麻醉针,让猎物失去知觉。它简直就像一位外科医生,为了让病人不会感到痛苦,在做外科手术之前会先给他们进行麻醉。而那些没有樱桃大的变形蜗牛,就是萤火虫的猎食对象。夏季的时候,在稻秆或者其他植物干枯的长茎上,聚集着成群的变形蜗牛。而且它们总是动也不动地在那里深思一个夏季,连酷暑也无法改变它们。有很多次,我亲眼见识到了萤火虫的外科技巧。让猎物无法动弹之后,这些高明的猎食者便会美餐一顿。

对食物的活动区域,萤火虫也是十分熟悉的。它知道,土地阴湿、杂草丛生的沟渠边是蜗牛们的乐土,所以会经常过去逛一逛。这种时候,它们就会在地上给蜗牛做手术。因此,我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里饲养这些小家伙,也能仔细地观察手术的全过程。现在,我希望读者也能了解这些。看看这个场面有多奇怪吧!

我找了一个大玻璃瓶子,然后将一些草、几只萤火虫、几个蜗牛放了进去。蜗牛主要是变形蜗牛,而且都大小适中,没有太大的,也没有太小的。由于我们期望看到的事情会突然发生,而且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我必须寸步不离地监视里面的动静。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

终于,我看到了。萤火虫先对它的捕猎对象进行探察,一般情况下,蜗牛只会露出一点儿软肉在外面,其他的部分都躲藏在壳中。探察之后,猎食者便将它的工具打开,那工具虽然很简单,可也得借助放大镜才能看见。萤火虫的工具便是它的两片大颚,它们呈现为钩状,很是锋利。但是,它们细如发丝,只有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细看之下,便发现那颚上还有一道细细的槽。

利用自己的工具,萤火虫轻轻地反复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它的动作很温和,根本就不能算作蜇咬,简直像是无害的接吻一般。当孩子们逗着玩的时候,他们会用两个手指头互相轻捏彼此的皮肤,我们称之为扭。那绝对不能说是拧,只是一种近乎于玩笑的搔痒罢了。在这里,我也用“扭”吧。我想,跟昆虫对话是可以用孩子们的语言的,它可以让头脑简单者更好地去理解。所以,我这样讲,蜗牛被萤火虫扭着。

萤火虫的“扭”可是很有特点的,不仅有条不紊、不慌不忙,而且恰如其分。每扭一下之后,它都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像在等待扭的结果。而且,每次猎食时扭的次数也不会太多,最多也就是6次吧。这时,猎物绝对已经被制服,并且到了无法动弹的地步。在喝肉粥时,或许它还要用到它的弯钩,这我也说不准,因为我还没有见到过。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它只需要扭几下就可以使蜗牛失去生气,将其彻底麻醉。这方法奏效得如同闪电一般快,真是太迅速了!不用怀疑,它的毒汁肯定是通过带槽的弯钩注入蜗牛体内的。虽然蜇咬在表面上看很温和,但它所起到的效果可不温和,是那么的快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检验效果吧!

当扭到四五下之后,我从萤火虫的口中将蜗牛弄了出来。然后,我用一根细针去刺它,刺激蜗牛露在壳外面的身体。结果如何呢?蜗牛对此没有丝毫反应,被我刺伤的肉也没有一丝颤动,它就像一具尸体那样毫无生气。

我相信,接下来这个例子会让你更加信服。有时候,我会幸运地发现一些正在爬行的蜗牛,它们的小脚完全从壳里伸出来,并且不停地蠕动,然后它们遇到了萤火虫。随着萤火虫的进攻,蜗牛先是动了几下,显得有些不安,接下来一切便定格了。蜗牛的小脚动不了了,身体前部原本如同天鹅的脖子一样优美的形状也不在了,触角就像快要断掉的手杖一样弯曲,软塌塌地垂在那里。

蜗牛是死了吗?还没有呢。看起来好像是死了,但我可以让它们再活过来。先让它们半死不活地待了两三天,然后将它们隔离开,再给它们洗个澡。虽然这与试验成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我还是如此做了。

又过了两天,被阴险的萤火虫伤害的那只蜗牛复活了,它可以活动了,也有感觉了,它恢复正常了。用针刺激它,它能感觉到;它可以蠕动,可以爬行,还可以伸出它的触角;它重新过起了自己的生活,好像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它真的死而复生了,那种酩酊大醉般的昏沉状态彻底不见了。暂时无法活动又不觉得痛苦,该如何称呼这种状态呢?我觉得,麻醉状态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名称。

还有一件值得一说的事情,类似的猎食方法也被许多捕食性膜翅类昆虫所使用。为了便于幼虫进食,它们会让猎物处于一种虽然活着但无法动弹的状态。通过这些丰功伟业,我才对昆虫那奇妙的麻醉技巧有了了解,先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等到其神经中枢被麻痹之后,就可以对浑身瘫痪的猎物为所欲为。真是没想到,这种现代外科医学中最奇妙的技术,在它被人类发明之前,居然已经被远古时代的昆虫们所了解,而萤火虫就是其中之一。与我们相比,昆虫对一些知识懂得要早很多,只是使用方法不尽相同。外科医生通过让病人嗅乙醚或氯仿来实现麻醉,而萤火虫是用大颚上的弯钩来注射微量的毒液。将来的某一天,人类有可能用到这种知识吗?假如我们能了解更多的小昆虫,能知道它们的小秘密,那么谁也不知道我们还能发现什么,还能发现多少!

蜗牛是那样的无害而又和平,它甚至从不主动与人发生争执。这样的话,萤火虫的麻醉能起到作用吗?我想,大致上我还是明白的。

有一种叫做稚萤的昆虫生活在阿尔及利亚,虽然它不会发光,但它在身体结构、习性方面与萤火虫很接近。稚萤同样猎食陆生的软体动物,它的捕食对象是一种圆口类动物。这种动物拥有一个美丽的陀螺形外壳,它借助一块结实的肌肉将一个石质的封盖固定在自己身上,并将甲壳封得严严实实。那个封盖就如同一扇活动门,当主人回到家里的时候,它就会迅速地关上;当隐居者想外出的时候,它便很快地开启。如此的一套开关方式,想必是无法侵犯的。稚萤应该也十分清楚这一点。

吐出一点儿黏液,稚萤让自己固定在蜗牛壳的表面。然后,就是长时间的静静地等候、窥探,有时可能得用一整天。迫于对空气和食物的渴求,躲在甲壳里的虫子终于出来了,门被稍稍打开了。这对稚萤来说已经足够了,它迅速地赶至门边,横插一脚,使得门无法再关上。之后,进攻者掠夺了这座堡垒。有人提出,稚萤是用一把大剪刀来切开封盖上的运动肌的。但是,我看它是可以被排除的。因为稚萤大颚的配置,还不足以如此迅速地将一块大肌肉磨损。假如这样去攻占堡垒的话,那必须在双方接触的一瞬间就成功,不然猎物会立刻缩回壳里,根本不会受到身体上的伤害。然后,进攻又得重新开始了,同样的困难重重,而稚萤还要一直忍受饥饿之苦。虽然这种外地昆虫并不经常见到,但是我认为它的方式应该跟萤火虫一样。只不过,跟萤火虫吃蜗牛的进食方式不同,这只阿尔及利亚的虫子应该不会将猎物切成碎屑。猎物已经无法反抗了,只要那扇门能多开一会儿,那这些外地虫子就可以扭动身体将猎物彻底麻醉,这便足够了。这时,进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猎物的家里,并安稳地享用嘴边的美食。在一片茫茫的云雾中,显现出一角逻辑推理的青天,我由此作出了判断。

现在,我们重新谈论萤火虫吧。如果蜗牛在地上爬行或者缩进壳里的话,进攻都比较容易。由于蜗牛的壳没有盖子,它身体的前部是外露的,因此蜗牛的自卫能力很低,极易受到伤害。但是,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蜗牛处于高处,在稿秆上或者光滑的石头上。这种支点就像是临时的壳盖一样,让那些有骚扰意图的居心不良者无法如意。可是,这是有条件的,在围墙的四周必须没有任何裂缝。较为常见的是,蜗牛壳和支撑物之间没有紧紧贴附,盖子没有盖严。只要有一点点的裸露,萤火虫就可以利用它那巧妙的工具进攻。在轻轻地蜇咬之后,蜗牛便陷入了沉睡,无法动弹一下。这时,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享受自己的美食了。

在吃蜗牛的时候,萤火虫总是小心翼翼的。因为只要蜗牛有一丁点儿的挣扎动弹,它就会从高茎上跌落下来。只要它掉到地上,这个食物也就没有了。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进攻者总是轻手轻脚地加工自己的美食。萤火虫绝对不是一种辛勤的生物,它们从来都不积极热情地去寻找猎物,它们只依靠幸运来生活。因此,在进攻的时候,为了不让蜗牛的肌肉产生反应,为了安稳地进食,萤火虫一定要让蜗牛毫无痛楚,这样才不至于掉到树下。有什么好办法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我看,恐怕只有突然的深度麻醉了。

那萤火虫是如何进食的呢?它会真的吃猎物吗?是把蜗牛切成小块儿、弄成细片之后,再慢慢地咀嚼吗?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的。

在萤火虫的嘴上,我从来没有发现过任何固体食物的痕迹。或许萤火虫并没有真的“吃”,它应该是在

“喝”。就跟蛆虫进食的方法一样,

它在饿的时候会把猎物变成稀肉粥来填肚子。在进食之前将食物加工成流质的,苍蝇的食肉幼虫就是这样做的。萤火虫的进食过程,我看也不会相差太多。

不管蜗牛有多大,去执行麻醉任务的通常都是一只萤火虫。一小会儿的时间,那只萤火虫的客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这时,食物的拥有者便和它的朋友们一起愉快地享用美餐。在两天之后,我去看那个可怜的猎物,当我将蜗牛壳翻过来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翻一口锅,里面居然流出了些许肉羹。在宾主尽欢之后,只有这一点儿残羹剩在锅里了。

事情很明显,就跟我前面说的那样。在蜗牛被麻醉之后,那些食客就用某种专门的消化素来加工到手的食物,并将蜗牛肉变成肉粥来食用。每位进餐者都忙得不亦乐乎,尽情地享用这场盛宴。由此可知,萤火虫嘴里长的那两个弯钩,不仅能向蜗牛身上注射麻醉剂,还可以注射一种将蜗牛肉变成流质的液体。虽然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楚,但这两个小工具的确还有别的用处。就跟蚁蛉嘴上的弯钩差不多,萤火虫的两个弯钩也是凹形的,并且能够在不切碎猎物的前提下吸食捕获物。但这两者在进食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蚁蛉经常会留下一堆的残羹剩饭,还会将它们丢在沙地上形如漏斗的陷阱旁边,而作为液化高手的萤火虫却吃得很干净。虽然它们的工具相似,但是进食方式各不相同,蚁蛉只吸吮猎物的血,而萤火虫则会先做液化加工,然后将猎物全部纳入腹中。

玻璃瓶还告诉我,虽然蜗牛身体的平衡性不是太好,但萤火虫还是能小心翼翼地取得胜利。例如,在很多时候,蜗牛都会爬到用玻璃片盖住的瓶子口,并用少许黏液将自己粘在那里。由于黏液不是很多,蜗牛只要轻轻地动一下,便会从玻璃上掉下来。

利用可以补充腿力不足的攀升器官,萤火虫经常会爬到高处选择猎物。先是仔细地观察,等发现缝隙之后,它就会轻轻咬上一口。等猎物失去知觉之后,萤火虫就会马上加工成肉粥。这样,它就不需要再为之后几天的粮食发愁了。

就餐结束后,萤火虫便心满意足地走开了。这时,蜗牛壳中已经空空如也了,只剩下被那点儿黏液粘在玻璃上的蜗牛壳了,它还是如同之前一样待在原来的地方。连一点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蜗牛就这样被变成了肉粥,就在它被注射麻醉剂的地方被吮耗殆尽。由这一点可以看出,萤火虫的蜇咬是多么的突如其来,麻醉剂的药效是多么的迅速。这方法还真是巧妙!蜗牛既没有从光滑而又垂直的玻璃上掉下来,也没有因粘得不牢固而略微晃动一下。

萤火虫的脚又短又笨。很明显,它无法依靠自己的脚爬上玻璃或草茎,它需要借助别的工具。它需要一种不怕光滑、能攀住光滑表面的工具。是的,它自己就有这种工具,在萤火虫那6只短足的末端有一个白点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那上面大约长着12个短短的肉刺,它们一会儿收缩成一团,一会儿像玫瑰花一样开放。没错,它就是萤火虫黏附和行走的器官。当它想让自己固定在一个地方,它就让那朵玫瑰花开放,这样它就可以贴在那个地方。就算是那个地方的表面很光滑,比如禾本植物的茎秆,也难不倒它。靠着小白点儿的黏附作用,萤火虫将自己与支撑物之间紧紧相连。借助玫瑰花的高、低、张、合,萤火虫在支撑物上行走。或许可以这么说,萤火虫是双腿残疾的残障人士,它在自己的足尖上装上玫瑰花当假肢,12片活动自如的玫瑰花就这样成了萤火虫的跗节。而且,这种花形跗节在与支撑物相连时,并不是用抓住的方式,而是用黏附。

不止这一个用处,这个器官还可以当海绵和刷子用。每当餐后休息的时候,萤火虫就会刷刷自己的身体,像头部、背部、两侧、腹部等部位都要刷一下。由于身体比较柔软,它甚至能将自己刷一个遍。

萤火虫对这个活很感兴趣,它细心地刷着自己,一处又一处,一端到另一端。干得这么认真、擦得这么干净,它有什么目的吗?很显然,它是要刷掉身上的灰尘和蜗牛肉的残迹。经常置身于蜗牛加工厂里,它会稍稍洗一下身子也是应该的。

萤火虫还有别的才能吗?当然,要是萤火虫只会用像接吻一样的轻扭来麻醉猎物的话,它就不会尽人皆知了。它之所以很有名,是因为它会在身上点起一盏明亮的灯。在特别仔细地观察之后,我发现:

当雌萤到了婚育的年龄,也就是能够在炎热的夏日夜晚发光时,它还是维持在幼虫的形态。

雌萤的发光器位于腹部,占据着腹部最后的三节。其中发光器在前两节的那段为宽带状,差不多遮住了整个拱形的腹部。与前两节相比,第三节的发光部分要小很多,只有两个状如新月的小点儿。就是这些宽带和小点儿,它们在夜晚发出微微发蓝的白光,亮光由背部渗透出来。这样,人们在它的背腹面都能看到光亮。

就是这样,前两节的宽带和最后一节的两个斑点儿构成了萤火虫的发光器。另外,前两节的宽带是雌性萤火虫所独有的,也是最亮的。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婚礼,那些准母亲点亮光彩照人的腰带,用最绚丽的亮光来装扮自己。相比之下,那些幼虫就稍显逊色了,它们只有尾部的斑点儿在发光。

绚丽多彩的亮光预示着雌萤已经羽化成虫,告诉大家它可以交配了。正常来说,雌萤在羽化后应该会长出能够飞翔的翅膀,从而彻底结束生理演化的过程,但是它没有这种机会。虽然它拥有了明亮的灯,可它始终保持着幼虫的卑俗形态,它永远也不会拥有飞翔的翅膀。

与雌萤不同,雄萤就发育得很充分,它长出了鞘翅和后翅,彻底改变了自己幼虫的形状。相同的是,从孵化时开始,雄萤的尾部也有一盏微弱的灯。也就是说,无论雌萤还是雄萤,也无论它们发育到哪一阶段,它们的尾部都是一直在发光的。这也正是整个萤火虫家族的共同之处。而且,不管是在背部还是腹部,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发光点。与众不同的是,雌萤额外多了两条在腹部发光的宽带。

以前,我有稳妥可靠的双手和明亮的眼睛,现在它们还算愿意听我使唤。借助于它们的帮助,我对萤火虫的发光器进行了解剖,希望能弄清楚这个器官的构造。终于,我干净利落地将一节光带的大部分取了出来。在显微镜下面可以发现,宽带的表皮上有一层白色的涂料,它是由非常细腻的黏性物质构成的,应该是光化物质吧。我想再进一步地仔细观察一下,但我疲惫不堪的眼睛拒绝了。在这层涂料的旁边,有一根主干短而粗的奇怪气管,上面还有一些细枝,它们都延伸至发光层上,也可能会深入到身体里吧。

发光器被呼吸器官所支配,发光则是由氧化引发的。白色涂层负责提供氧化物质,而长着细枝的粗管负责传送空气。现在,我迫切地想知道发光涂层到底是什么物质。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想到了磷。所以有人将萤火虫给焚烧了,并对燃烧物进行了化验。就我所知,结果并没有让人满意。看来,虽然人们有时称磷光为萤光,但磷与萤火虫发光没有什么关系。萤火虫发光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只是我们还不知道。

下面这个问题,便是我更为了解的了。萤火虫可以随意地发光吗?它可以随意地将光增亮、减弱、熄灭吗?它是如何做到的呢?萤火虫身上会不会有一个不透明的屏幕,它朝着光源的方向,是否可以或多或少地遮住光源,或者能让光源露出来?根本没有这样的器官,萤火虫用更巧妙的方式来控制它的闪光灯。

发光层上遍布着粗管的细枝,当粗管中的空气流量增加时,光就会跟着增强;当萤火虫放慢或暂停通气时,光就会跟着变弱或熄灭。

总之,萤火虫发光就跟油灯差不多,它们都是靠控制到达灯芯的空气来调节亮度的。

当受到某种刺激时,气管就会运作并发出光亮。但是,光带和尾灯在发光时又有所不同。只有那些到了婚育年龄的雌萤,才能有漂亮的光带做装饰品;而尾灯是每只萤火虫都有的,不管雌雄还是长幼都会有。当萤火虫产生某种不安的情绪时,尾灯就会在突然之间完全熄灭。当我在夜晚捉萤火虫的时候,明明清楚地看到有一盏发光的小灯在那边的草上,可只要不小心惊动了旁边的小草,那小灯便会迅速地熄灭,那只昆虫也跟着消失了。但是,雌萤身上的光带不会受到一丝影响,就算是再强烈的刺激也没有用。

我把雌萤放进了笼子,并将它带到了户外,然后,我在笼子边上开了一枪。结果就跟没开枪之前一样,光带所发出的光依然那么明亮而平静,丝毫没有被爆炸声所影响。用喷雾器往它们身上喷水,结果没有一条光带因此而熄灭,亮度只是短暂地减弱,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雌萤都这样。将烟斗里的烟吹进笼子里,亮度变得更弱一些,甚至还熄灭了,但时间很短暂。在萤火虫平静下来之后,灯重新亮了起来,而且比以前更亮了。将萤火虫抓在手里,来回玩弄它,轻轻地捏它,只要是捏得不够重的话,它就会接着发光,而且亮度不会变化。交配的季节就要到来了,萤火虫对自己的光亮十分执著。要是没有极为严重的原因,它的灯会一直亮着。

不用怀疑,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它自己支配的,它随时可以决定其明灭。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它的调节是无关紧要的。我从发光层上取了一块表皮,并放进了玻璃管中,为了防止它过快地蒸发,又用一团湿棉花将管口塞住。那块皮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发光,只是不像在萤火虫身上时那么亮了。可见,发光与生命并没有关系,只要可以氧化的发光层直接与周围的空气接触,它就可以像化学磷与空气接触时一样发光,并不需要气管为它提供氧气。此外,值得一说的是,当在含有空气的水中时,表皮一样能发出跟在空气中一样的亮光。只有当水被煮沸而空气消失的时候,亮光才会因缺氧而熄灭。这些足以说明一点:慢慢氧化是萤火虫发光的真正原因。

萤火虫散发出平静而柔和的白光,令人轻易地联想到满月里落下的小火花。虽然很明亮,但这光的照射力很弱。选一处漆黑的地方,当一只萤火虫在一行铅印字上移动的时候,单个字母或者字母较少的单个字是可以被看清的,但是,再多的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要是用这样的灯去阅读的话,一定很快就会让人感到厌烦的。

要是将一群萤火虫紧紧地聚在一起的话,是不是每只萤火虫的光都会被别的萤火虫反射,我们也能清楚地看见每一只虫子呢?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彼此间相距不远,但那些光只是混乱地聚在一起,我们根本不能将萤火虫的形状看清楚,萤火虫群也是模糊地混成一片。

借助于照相机,我得到了一个明确的证据。在露天地里,我用金属网罩住了20来只正在发光的雌萤。在罩子的中央,我还放了一丛百里香,使里面看起来就像个小林子。当黑夜来临之后,我的囚徒们便登上了罩子的顶端,并朝着四面八方夸耀着自己的光亮服饰,就跟一串串花序似的挂在那里。我觉得这些花序肯定会对照相机的感光片和相纸的眼,没想到结果让我大失所望。没有类似于萤火虫的影像,也没有那丛百里香的痕迹,我只得到了与萤火虫分布相对应的一些或浓或淡的白色斑点。由于缺乏适当的光照,美妙的灯彩成了一团模糊不清的浆液。

很明显,雌萤的灯光是用来召唤伴侣的。可是,这些灯位于雌萤腹部,它们是朝地面发光的,而雄萤在雌萤的上面,它们在空中任意乱飞,而且有时还在很远的地方,它们应该无法发现这些亮光呀。

令人没想到的是,雌萤巧妙地改善了这种不利条件,它深谙调情之道。到了晚上,在夜幕完全降临之后,我的囚徒便来到了百里香丛中,那是我给它们装饰监狱用的。跟在灌木丛下时的安静不同,它们先选了一个异常显眼的细枝,然后便扭动自己那柔韧的屁股开始做体操,一会儿朝这边,一会儿朝那边,一颤一颤的非常激烈。

当然,随着它的动作,它的灯也照向各个方向。由此可知,只要有寻偶的雄萤在附近经过,无论是在天空还是在地上,它一定能看到这盏召唤的灯。

雌萤晃动灯的样子,就跟我们旋转镜子抓云雀是一样的。小镜子一动不动的时候,云雀也跟着没有动静;小镜子旋转起来的时候,就会放射出一串串细碎的光,这时云雀也跟着兴奋起来。

既然雌萤有招引求婚者的计策,那雄萤也得有自己的对策。雄萤身上有一种光学仪器,使它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雌萤那微弱的光。

它的护甲不仅膨胀成盾形,而且跟灯罩一样大,很显然,它的作用就是缩小视野、集中目光。此外,雄萤颅顶下的两只大眼睛也非常突出,呈现出球冠形,而且彼此相接,中间只有一条可以容下触角的狭窄槽沟。这两只复眼就缩在大灯罩所构成的空洞中,几乎占据了它的整个面部,简直跟库尔普罗斯的眼睛一模一样。

在交配的时候,灯光便弱了很多,几乎都要熄灭了,只剩下尾部的小灯在隐隐发光。在寻欢求爱、恋恋不舍的时刻,有人在附近低吟祝婚诗的时刻,这些在夜间活动的小家伙不需要更多,一盏不惹人注意的小灯就足够了。在交配之后,雌萤就会产下卵,这些发光的昆虫总是很随便,它们将白色的卵产在或者说撒在任何地方。也可以如此理解,这些家伙没有什么家庭感情,更没有什么母爱。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些卵在雌萤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在发光了。当我不小心将一只快要产卵的雌萤捏碎时,那效果就跟弄破了一个装满磷液的囊袋一样,我的手指上出现了一道闪闪发光的汁液。放大镜将事实告诉我们:由于卵被挤出了卵巢,因此才会有光亮。在接近产卵的时候,雌萤的卵巢里就已经显现出萤光了,那是一种柔和的乳白色的光,从肚子的表面就可以看出来。

卵在产后不久就孵化了。不管是雌还是雄,幼虫的尾部都会带着小灯。在严冬到来之前,幼虫便都钻进了3~4法寸深的地下。当隆冬季节到来时,我从地下挖出了几只幼虫,发现它们的小灯还在那里亮着。等到接近4月的时候,幼虫便从地下钻了出来,继续它的演化之路。

在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萤火虫都在发光。它的卵一直在发光,它的幼虫也同样发光。雌萤的灯更为华丽一些,而雄萤则依旧是幼虫时的小灯。关于雌萤光带的作用,我们已经了解过了,那尾部的灯有什么作用呢?非常遗憾,我也不知道。与我们书本上的物理学相比,昆虫的物理学要深奥得多。因此,这个秘密可能要隐藏很久甚至是永远。

同类推荐
  • 科普乐园:生命的蓝色摇篮(2)

    科普乐园:生命的蓝色摇篮(2)

    本书选取广泛存在于中国各级党政机关中以各种“领导小组”为代表的议事协调机构为研究对象,沿着两条平行的主线展开分析和解读,对中国共产党的“小组机制”的运转过程进行全面剖析另一条线索主要是基于机构改革的分析视角,对行政系统中议事协调机构的改革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 游戏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游戏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所有这些小游戏都简单得令人吃惊,操作起来也毫不费力,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就在你的身边。这些妙趣横生的小游戏看似简单,其中却隐藏着并不简单的科学原理,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巨大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培养了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启发孩子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在游戏中走近科学。
  • 小故事大道理.2

    小故事大道理.2

    本书精选数百则具有价值的小故事,分为诚实守信篇、理想励志篇、合作分享篇、学习进步篇、良好习惯篇、谦虚礼貌篇等,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故事新颖、内容全面、分类系统、道理实用,是一部用故事来诠释成功与幸福真谛的人生指南。
  • 雨季有爱不孤单

    雨季有爱不孤单

    一个晴朗的傍晚,我走出校门去湖边溜达。举目四望,美丽的夕阳把水势浩渺的大湖装扮成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周边镶嵌着远山近树的倒影,中间映照着一层层轻轻荡漾的金波,一只只翩翩飞舞的水鸟,还有一条条慢慢行进的渔船。
  • 成长经典珍藏系列:生命属于音乐的歌手

    成长经典珍藏系列:生命属于音乐的歌手

    本书通过精选出来的一篇篇小小说,让读者了解这些故事的可感和可悟外,更能对广大初高中同学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让他们在这个复杂的世间,明白更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内容有《蝴蝶谎言》、《你永远拥有二个机会》、《推销信赖》、《两则寻人启事》等。
热门推荐
  • 游烂柯山

    游烂柯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逐玄

    逐玄

    浩瀚苍穹,时河亘古;万千玄奥,无尽轮回。这是找不到源头的开始,这是看不到终点的旅程。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彼岸在何方。漫漫的修炼之途上,堆积着无数的骸骨。悠悠的岁月流逝中,无人可以逃脱命运的束缚。既然已经踏上这条道路,如果不想倒下去,那就走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妖绘卷之长生歌

    百妖绘卷之长生歌

    她,恨生,天界最为尊贵的长公主,他,尉诏卿,天界上仙之尊,他们青梅竹马,天生一对。她愿意为他白了青丝逝了韶华,她愿意将天界作为嫁妆只为嫁他,然,他不屑。他,邪渊,本该恣意江湖,潇洒一生,谁知天意弄人,却将他的心也一并戏弄走了。枯藤古木,红衣如雪的凄清,你,可懂?她,笙雪,一只卑贱的狐妖,他是她不敢染指的梦,谁知一朝梦醒竟成真。他说,此身不悔,从此她便成了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阴差阳错,红颜未老。哪怕你用我的不悔杀了我,我也从未后悔爱过你。
  • 星空下,约定

    星空下,约定

    三位倾世的少女与三位同样帅得人神共愤的少年。一个妩媚阳光,一个阴沉忧郁;一个冷情优柔,一个心计深沉;一个温柔淡漠,一个冰冷无情。他们是在隔阂中越走越远呢?还是最后终成眷属?
  • 命犯桃花

    命犯桃花

    嘴角逸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走进人群,渐渐没入这个喧嚣的都市中。“你好,有空没有,我想找你聊聊!”一个金发鼻眼的外国老挡住了洛风的去路,见他疑惑的望着,外国老潇洒的笑了笑很有风度的说道:“我是催眠师梅兰克,我发现你很有学习催眠术的天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跟我学?”“催眠术?有用么?”
  • 盗理

    盗理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漆黑的神明

    漆黑的神明

    夜斗,不知道自己的过去,也不知道自己的将来,被世人所遗忘的神明,再一次的醒来发现世界变了,性格古怪且身具诸多谜团,在此岸与彼岸间徘徊,为五日元的香油钱(五斗米)折腰,接受上至斩妖除魔,下至修东修西,甚至洗衣做饭的各类委托。
  • 废土大爆炸

    废土大爆炸

    枪械带来了光明,火炮才是最终归宿!天启坦克的履带碾过戈壁,炮火撕裂漫天风沙,基洛夫空艇游荡长空,战机群的轰鸣破碎黑暗。丧尸怪物遍地的废土世界,摒弃了善恶的区别,抛却了对错的意义,只有生存才是公理,生存就是正义。当火炮摩擦出炫目的火花,这片黑暗的世界终将迎来新的声音。“指挥官,核弹发射井准备就绪”“指挥官,天气控制器准备就绪”PS(大纲):前期暴卒横推,后期坐家数钱
  • 王妃且慢

    王妃且慢

    吃货脑洞现代女主穿越回五百年前的茱萸国,与冷面王爷上演一出啼笑皆非的爱情追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