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5700000010

第10章 远望是个品牌(2)

正巧这时陈旭在《座驾》杂志上看到几个摄影工作室和模特经纪公司的名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找到了这家公司。一联系,价格也不是太高。于是只身到北京去拍2004年第一期的封面了。

这次拍摄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选择的地点是诺基亚总部的办公楼,拍出来一看,大家都觉得很漂亮,2004年第一期上直接就使用了。

从那以后,陈旭每月往北京跑,几个月后干脆就在北京长住了,厂商和读者对新封面的认同度都非常高,发行量开始往上冲,书商都很兴奋地告诉发行部,杂志好卖多了。

对那段时间的放弃,范再生感到很惋惜,他常常说,如果早一点走出去,效果可能还要好很多。这其实就是一个消费观念的问题,虽然在北京上海拍摄花费很大,但是随着大家的认可,发行和广告的增长,费用也是可以承受的。有一次,为了拍一组沙滩上的图片,公司在北京租了一辆车,带上摄影师和模特一起到北戴河的海滨去拍摄。这一期杂志读者反映非常好,编辑们都觉得值。

在包装上,《新潮电子》尽管用力颇多,但和北京上海的媒体比,在条件上仍然占不了优势。因此范再生一再向编辑们强调,视觉效果仅仅是一方面,要走时尚化的道路,每一个环节都要往这方面去做。

为此编辑部把美编从制作部独立出来,专门增加了一个版式评刊会,与选题会和内容评刊会分开。同美编的交流中,范再生提出,时尚是一种表现形式,《新潮电子》强调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在表达方式上融入一些更亲切的生活元素,力求把实际上的这种应用场景和要表达的主题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好看,这种好看是短暂的,好看了还得有用。要通过图片让读者阅读到编辑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需要通过图片的各个细节表达出来。一些细小的元素,包括色彩、色块、线条都可能成为时尚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代表什么含义,表达什么样的心情,不同的形状表达出哪些不同的东西,都需要美编去研究。

其他杂志的编辑也经常感到奇怪,为什么同样的摄影师、模特儿、造型,拍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总感觉《新潮电子》的要好一些。到底好在哪里,说不出来。

有人问过《新潮电子》的编辑,时尚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陈旭认为,流行的东西与产品和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时尚,如果一味追求《T3》和《STAFF》那种风格,读者也会难以接受。而且,《新潮电子》归根到底还是一本技术杂志,时尚要为技术服务。就像编辑徐林说的,“时尚只是一种感觉”。《新潮电子》对时尚的追逐,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艰辛的道路。但即使是现在,谁也不愿意说真正触摸到了时尚的灵魂,因为对他们来说,时尚就是不断地变化和创新的动力。

领先一步

车东林说:“媒体不能做第二,否则你要追第一相当困难。”他亲眼看到那些追赶自己的对手一个个陷入困境,因此深有感触。他有一条座右铭:“想到了就去做,做错了就改。”他不赞成对一个决策进行反复的论证思考,而要尽快地去做,做错了在实践中再调整,这样才能抓住市场先机。

和《微型计算机》不同,《新潮电子》的编辑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人对产品的了解只有手机和数码相机。陈旭做的第一篇文章就闹了个笑话:把掌上电脑PALM拼成了PLAM,居然三审三校都没有看出来。而徐林来应聘前,甚至连数码相机都没有摸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领先一步的优势,只有靠勤奋。

有一次临近年终,谢东赶一份总结报告,直到凌晨4点多。完成后他准备下楼回家,走到八楼的时候,看到《新潮电子》编辑部还是灯火通明,他知道大家又在加班,平时遇到这种情况,他一般都过去和大家打个招呼,聊几句。

他走进中间的一个办公室,里面有两个不认识的女孩儿——当时《新潮电子》刚刚改半月刊,新进了一批编辑。她们没见过谢东,看到一位陌生人这么晚了还走进来,很奇怪,十分警惕地问:“你找谁?”谢东赶紧说谁也不找,径直下楼了。

像这样的加班在远望是常事,有一次不知是什么原因,发片很顺利,首次没加通宵,编辑部还集体拉出去庆祝了一番,但那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新潮电子》100期特刊的时候,页码由176页增加到256页,蒲鹏和编辑们通宵加班,周一上午来到公司,除了周三回去洗了个澡,一周内就再没回过家,熬了四个通宵。

在大家的努力下,《新潮电子》的文章开始影响市场,创刊的时候,有个栏目专门教读者辨别产品真假,很受欢迎。2001年第五期做的耳塞,第八期做的手机,又重现了当年拿着《微型计算机》去购机的场景,很多读者拿着杂志到市场上去对比,买这两样东西。

杂志曾经做过一次数码创业的专题,反响非常好。

特别是其中介绍的数码冲印,当时还是一个新兴的事业。问的人特别多,北京深圳等几个办事处跟编辑部说,很多人来问一些细节问题,编辑部一个星期之内也接到了四五百个电话。

经销商通过读者知道了这本杂志,厂商因为经销商的影响也认识了这本杂志。

徐林写过一份手机的单品评测报告,是一款知名厂商的CDMA机器,这是那家厂商专门为联通公司的CDMA网络开发的一款产品,但文章对它评价不高。据说,杂志出来以后,联通的技术人员拿着评测结果直接去找了这家厂商:看看你给我们提供的什么产品?

要他们给一个说法。

本着远望公司一贯的风格,《新潮电子》仍然是以内容为主导,把读者的规模做到一定的程度,形成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平台。前几年公司明确告诉编辑部,你们不要去考虑广告,全部精力一定要放在内容生产上面。

早期也有少部分编辑显得比较浮躁:办了一年,还没有广告,想尽快去拉点广告,甚至不惜牺牲杂志的公信力去迎合厂商,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内部形成了不统一的看法。公司及时做了纠正,告诉他们,一个杂志首先要有一个有价值和上规模的读者群,这就必须依靠内容,远望公司一直是通过这个模式走过来的,不是靠作秀和铺天盖地的市场推广。

只有真正为读者写的文章,才能对厂商有影响力。

杂志社有一次作了一个MP3播放器的横向评测,其中有一款产品,当时在市场上卖得很好,但评测结果发现,它的产品左右声道竟然是反的,音质也不是很优秀,结果得分比较低,排名靠后。厂方知道后专程派了一个人到杂志社来了解情况。在编辑们向他演示评测过程之后,厂方代表表示信服。一个月之后,这家厂商所有的产品都进行了改进。

在这样的思路下,《新潮电子》的广告开始启动,2003年达到了一定规模,2004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大家信心也很足,深圳办事处主任张晓鹏预计《新潮电子》的业绩还会有一些突破。比如MP3市场,现在主要的客户是中小型厂商,但经过几轮洗牌,越来越多的大厂商进入了这个领域,这些大厂商进入得晚一些,他们的MP3研发基本上和《新潮电子》改版在同一时期,宣传会有一定滞后性,但等到大规模投入时,《新潮电子》在这一块的领先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专业媒体聚集了一帮对市场、技术、消费有一定理解力的人群,而这个人群具有传导性。他会把他所知道的与人分享,起口碑作用,这正是厂商所看重的,他们希望通过专业媒体在技术层面上去引导消费,《新潮电子》的读者正是这样一个示范人群、顾问人群,这群人对厂商不可或缺。

但公司清醒地认识到,《新潮电子》作为一个数码类的杂志,广告商在选择投放上,和《微型计算机》有很大差别,可替代性比较强。数码类的产品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不需要教育培训就能使用,在广告投放和媒介的选择上,厂商更追求大覆盖面,比如大众媒体和电视,专业媒体不是主流投放媒体。张仪平说,相对于大众媒体而言,《新潮电子》只是第二集团。但它在专业媒体中,一定要做到第一。

杂志在成长,编辑们也在成长。曾经对数码一窍不通的徐林现在已经是公司的“选购顾问”,同事们买个MP3,或者数码相机都要来咨询他的意见。

编辑们都认为范再生对他们的帮助很大,他们感觉他对整个行业的认识站得高,他对整个行业的动态现状、未来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也喜欢他的管理方式,在他面前,愿意把事情做好,不会去做出格的事情。

望坤刚到《新潮电子》没多久,就因为缺乏计划性被范再生骂了一顿。范再生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好脾气,温和而忠厚。据说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骂望坤。

当时他们做一本增刊,因为是新编辑,负责的内容也不多,他把稿子约出去以后,就以为高枕无忧了。

对这些内容怎么安排,作者能否按时到稿,完全没有概念,范再生组织大家开会统计稿件的准备情况时,他支吾着说不出话。范再生火了,走到他的座位上拍着桌子大声吼了起来。

望坤说,从那以后,他开始在时间方面对自己要求得非常严厉,对自己的工作,每一周,每一个半年都有一个具体的安排。“这样起码就不会挨骂了吧。”

那以后,他慢慢开始负责比较大的专题。在编辑部,如果让你负责专题,说明领导是相当信任你的,这是一个传统。

他对那段时间的拍摄印象特别深,感觉就是一个字:累。因为按照要求,报道和拍摄产品,应该尽量创造一种应用场景,而不单纯是介绍产品的性能。而责任编辑就得像一个导演,每次要带队出去拍摄。但望坤自己觉得最初的几期拍摄都比较失败,在于自己缺乏经验,对拍摄的东西一知半解,而且事先对拍摄环境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导致到了拍摄现场以后才发现准备不足。他说,如果能把自己现在的思路拿到那时去做,就可以拉下竞争对手很大一截了。

范再生自己的感触也很深,对他来说,这个平台让他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更多想法。“以前曾经在一家国企工作,也很努力,呆了6年多的时间,虽说也有收获,但相比现在来看,是很小的收获,以前觉得很了不起的一点进步,现在觉得真的没什么。”

“这几年对我的三十几年来说,是最有用的几年。”

《文摘》“危机”

新的《计算机应用文摘》诞生在争论之中。

《计算机应用文摘》在改版前发行量只有7000册,但在学术刊物中已经是非常可观了。随着远望的发展,1998年,情报所把它交给了远望。

在这本杂志工作了7年的王莲也一同调到了远望,她参与了最初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她记得,对于《计算机应用文摘》的办刊方向,大家进行了好几次激烈的讨论。

有人提出,《计算机应用文摘》应该办成一本“媒体中的媒体”。它可以摘录IT媒体中最精华的文章,同时扮演一个评判者的角色,对这些媒体进行评论打分,指点文字,激情飞扬。

也有人提出,还是实用性的把握更大一些,可以做一本电脑应用技巧为主的杂志。

当时《新周刊》创办不久,它做的一系列策划和年终大盘点很受大家的喜欢,因此有人说,可以学习《新周刊》,做一本业界的盘点杂志。

由于定位反复修改,编辑们的稿件也一再被废弃重做,从6月份开始,3个月过后,才最终定下了以“计算机应用”为切入点,做一本综合性的杂志,内容分为四大版块:新闻、硬件、软件、网络。虽然是文摘,公司一开始就要求基本素材摘自其他媒体,但要把自己的编辑思想融入进去,要重新进行组合和改写。因此大家也做得很辛苦,第一期和第二期试刊,刚刚进公司的秦挺楠接了50多个页码的任务,由于休息太少,两期试刊完成以后就住院了。

由于老刊要到年底才正式停刊,王莲必须要完成两边的工作。她的时间安排是两本杂志各做半天。原来做文摘的时候,主要工作是翻译英文文章,并不需要实际操作电脑,所以她基本上不会用电脑,连鼠标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来远望以后,开始认识电脑配件,学上网。编辑部的电脑也不多,只有两台,大家轮流上。王莲家离单位很近,就主动把白天的时间让出来,晚饭后自己再跑到办公室上网查资料。

当时有名的电脑媒体屈指可数,而且做文摘在时效性方面会差很多,做了一期以后,大家觉得这条路很难走通,于是慢慢增加了原创内容。

《计算机应用文摘》的第一篇原创稿件是《学生哥购机大参考》,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扎实,从学生的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各种主流配件的优劣,并提供了多种搭配组合方案。文章的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评测人员,自己亲手试用过文章中提及的所有配件。

文章出来后很受欢迎,原创内容也越来越多,做到后来,很多读者已经忘了这还是一本文摘杂志,偶尔摘了几篇,还有读者来信指责说,某篇文章是一稿多投,某篇文章又是抄袭某报?

2001年开始,《计算机应用文摘》基本上就停止摘文章了,只有网络文化方面的会摘一些帖子,以前比较偏爱的港台杂志,因为内容定位差异比较大,也放弃了。

《计算机应用文摘》的调整花了一年多时间,但在调整过程中杂志销量一直在上升,半年之内就上到6万册左右,最快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微型计算机》。

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有遗憾,有骄傲,有熊熊燃烧的青春与激情,有一起成长的苦与乐。

编辑程磊清楚地记得他接手第一个硬件评测那天的情景:

“踏着渐浓的夜色和点点星光,我跟着“精力旺盛”

(系一编辑的网名——编者注)东拐西拐,第一次来到他的家——一栋颇为老旧的居民楼。进门的过道很窄,几乎仅容一个人通过,昏黄的白炽灯光让整间屋子充满破败的味道。客厅有只白色瘦弱的小猫用畏惧的目光警戒着我这张陌生面孔,套间当中摆了一张双人床,上面堆满了主板、显卡、声卡、音箱和其他一些电脑机箱里才有的东西,床边有一张电脑桌。他说,这是我的测试平台,累了可以一躺就睡。当时办公室人满为患,找不到地方放测试平台,因此几乎所有的评测都是带设备回家来完成的,买来装主板的背包都被锋利的PCB板边角戳坏了几个。硬盘测试是个耗时的工作,那一夜我们睡得很晚,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我久久不能成眠?”

那以后,他回家也东拼西凑搭建了一个测试平台,也把自己的电脑桌拉到床边,跑测试的时候就调好闹钟小憩一下,就这样度过了好多个不眠之夜。

之后,杂志一直在稳定中发展,和《微型计算机》、《新潮电子》一起成为公司的三驾马车。“远望三刊”的称呼逐渐为大家接受并经常使用。

2002年年初,突然有销售商反应:新年第一期杂志不好卖,第二期准备减少要货数量。

读者的反应也很强烈。最多的意见来自于这期的一个20页的主板横向评测文章。

有位读者写来了一封充满惊叹号的邮件:“应用应用!这么长篇幅的硬件评测无用,要看硬件不如看《微机》!封面,花哨!硬件的东西太多!手把手叫你安装刻录机、DVD就不用教了,安装这个有什么技巧可言?”

同类推荐
  •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本书是北大教授张颐武最新散文集,本书为作者的华丽转身之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一改大学教授以往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不谈学术,只谈为人处世之道,是作者少有的一本适合不同读者的老少咸宜的正能量读物。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古人洞穿人情世故的通达,生命思考的透彻,待人接物的谦和,学习追求的执着都让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看这些人生的警语,常常觉得自己处事的缺点毛病都被说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讲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人生感悟的话语中得到启发。
  • 露珠上的太阳

    露珠上的太阳

    洪立于1983年在《朔方》发表诗作,写诗已三十多年,《露珠上的太阳》却是他的第一部诗集。
  •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本书通过历史事实,不仅详细地阐述了开国帝王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而且更着重介绍了这些开国帝王在用人、纳谏、理政、变革、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智慧。
  • 时间的爬虫

    时间的爬虫

    读赵晓梦的诗集,读出一点诗外之韵。赵晓梦,笔名梦大侠,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上百种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2017首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西北军事文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荣誉奖项。赵晓梦喜欢写诗养神。诗人赵晓梦有更为重要的社会身份,办报纸,办一份全中国都点赞的《华西都市报》,他的职务是常务副总编。“常务”是什么意思,你懂的,一大堆编辑记者听他的指挥,成千上万的读者跟着他的眼睛看世界。办报纸在网络时代居然也办得风生水起,这种人应是知识界中的“实业家”。办报纸是他作为当代知识精英的“兼济天下”,写诗歌是他的“独善其身”。做事做得好,写诗写得好,这叫健全人生,雄健诗品。
  • 像烟花那样绽放

    像烟花那样绽放

    作者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阐述人生哲理,传递人间情感,描叙世界万象,这些芥子藏须弥的精微感悟和润物细无声的温暖情愫,可以使心灵受到最强有力的震撼与感动,这就是这些哲理情感美文的最大魅力吧!
热门推荐
  • 文化西航,动力蓝天

    文化西航,动力蓝天

    书中介绍的中航工业西航的文化实践,是整个中航工业集团文化建设实践的一个缩影。中航工业西航用它的实践,特别是用近3年多来他们在基本投入并没有大的增长条件下,企业销售收入却翻了一番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文化建设的力量,生动地诠释了实践创新的魅力,生动地展现了中航工业集团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特别是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耕心”工程,创造性地建立西航文化建设推进模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所有这些都会为中航工业开展集团文化建设带来一股强劲的春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世所求

    世世所求

    前世的情债,今生她已还了。情之一字实在是太难了,终幻化成一颗星星永落夜空,伴他永生,却再也不会出声! ?爱情不在于时间的早晚 ,却败给了伦理世俗? 爱情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却败给了,你忘了喜欢我 ?爱情,为了大家都说的好,才被别人骗成了傻瓜 ?爱情,一味的得到,那不是爱情!原来是人魔两道 ? 爱情,觉得很好玩,开始游戏人间,伤了别人的心,自己也不再相信爱情 ?爱情,就在不经意的回眸间,所有事物黯然失色,心只为他一人而跳 ?爱情,有时候是要还给他的,欠了两世,也该还了
  • 律苑事规

    律苑事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彦修访谈录

    曾彦修访谈录

    这是一部口述实录。曾彦修讲述了大半个世纪以来自己的经历:三十年代初在延安马列学院所受的教育,跟随张闻天到晋西北调查,亲历延安整风;解放后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社长,五十年代被打成“右派”。文革结束后调回人民社等等,极具史料价值。在个人经历之外,对重要问题有理性的背景分析和独特见解,对相关领导人物有亲身接触的直觉感受,是一部能引发人思考的有分量书。
  • 荒都行

    荒都行

    在不远的未来,世界是否还是如现在一般?未知的危机,可怕的病毒,未知的冒险,手控神秘火焰的少年是否可以力挽狂澜?这一切都等着你去发现。
  • 君不负卿

    君不负卿

    “若我错了你可愿原谅我只这一次”“王爷高高在上,何必祈求民妇的原谅”一袭墨绿,一抹鹅黄,一承紫衣。一次真心,一场阴谋,演绎虐恋。
  • 我在异世卖挂

    我在异世卖挂

    当穿越到自己开发的游戏世界里面,苦逼的人生开始逆袭……你说你没天赋,给你建一个超级账号……你说你实力差,给你张高手体验卡……你说你没妹纸,对不起,妹纸都是我的……
  • 三国之华夏英雄

    三国之华夏英雄

    一颗淘气的脱轨小行星让地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他,背负着拯救全人类的使命来到了群雄逐鹿的三国乱世,究竟是泯灭在茫茫人海中碌碌无为的终老此生,还是驰骋疆场一扫群雄,一切都掌握在他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