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5500000028

第28章 母爱如水,流淌着最无私的生命(5)

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她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她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她,一动不动,指间的香烟已经燃了很长,母亲的背影在一片烟雾缭绕中显得瘦小而单薄。她听见母亲对父亲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她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原来,原来母亲竟一直都是在意她的啊。

母亲新找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

母亲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她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19岁那年,她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其时姐姐也在北京,已经工作。姐姐说,以后别让妈再寄钱来了,你的学费我管。她欢天喜地地写信给母亲,让母亲辞了医院的工作。隔几日,母亲的信来,母亲说,你姐刚工作,收入也不高,北京那种地方,东西又贵,你不能给你姐添累,女孩子最容易因为钱走到邪路上去……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母亲仍然每月准时寄钱来,有时甚至会多一些,母亲说那是她的奖金。

大二的寒假,她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不知什么时候下的雪,地上薄薄的一层,寒气逼人。她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带了淡淡陕西口音的声音,那声音她一直听了二十年。她慢慢走过去,直到她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她拍肩上的雪。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她很想拥抱一下母亲,却没有。母亲把她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放在她手里,一连声地问她,冷吗?累吗?甜吗?

那夜她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哥你姐都常寄钱回来,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她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研究生毕业后,她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那个小城。此时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很歉疚,都是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她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

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第二天,她下班回来,远远的在街口,听见母亲和一群老太太在聊天。母亲说,我们家真真,从小就任性,北京那么大的公司请她,她偏不去,非要回来陪我这老太婆……母亲的嗓门仍然粗大,那带着淡淡口音的声音里,分明溢满了喜悦。

母亲突然对做菜充满了兴趣,每天,她上班后,母亲上街买了菜回来,便躲在厨房里,仔细研究各种菜的营养、火候、搭配。母亲一直是个粗糙的人,这么多年她一直忙于生计,并不曾认真做过一顿饭,甚至没有从容地吃过一顿饭。直到现在,她才真正像个女人,不再担心生计,只是在厨房里安心做饭。

帮母亲洗澡,成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课。她的手细致地从母亲的肩上、背上抚过,母亲的身上早已闻不到那种强烈的狐臭味,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油烟的香味,还有浓烈的香烟的味道。

她想,幸福原不过就是这样的天长地久。

母亲被查出来有肺癌时,她一点儿都没有吃惊。是的,这么多年,那些劣质香烟,肯定早已将母亲的肺伤得不象样子。她没有责怪母亲对烟的嗜好,她无法想象,这些年来如果不是那些劣质香烟,母亲将如何打发那些困苦难挨的日子。

母亲躺在医院里,她趴在母亲的病榻前,将头埋在母亲的胸前。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味道,此刻全都消失殆尽。她闻到的,是芬芳的香味,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母亲教我的歌

徐小平

水的力量,最柔软也最强大。母亲就像一条河,辟出了我的人生河床和出海口。

母亲具有一种非常乐观明亮的性格。我很少记得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有过什么责备和训斥,看见她动怒,更是非常罕见的事。母亲对儿子的种种期待和要求,我基本上是从她对我的各种鼓励夸奖以及在向左邻右舍、同事朋友们赞美夸耀我的语音中分解出来的信息。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是不是因为我从小就很优秀,所以有关母亲教子的回忆都是美好的印象。但这个想法一闪现,我往往就会满脸通红。因为我立即意识到,以我少年时代的操行,换了另外一个性格刚烈的母亲,其实也可能被暴打和禁闭无数次。

“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这句母亲常常摆在嘴边自言自语的话,简直成为一种神的启示,是我一生求学求知、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至今还在激励我继续努力,寻求生命更高的价值。在她老人家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下,我幼小的心灵,就深深地植入了她给我的人生路标。

水的力量,最柔软也最强大。母亲就像一条河,辟出了我的人生河床和出海口。

2007年8月的一天,母亲过生日。我的姐妹们带着父母从老家江苏泰兴来到上海,为她老人家祝寿。那天晚上,我开着一辆别克面包车,带着父母和一大家人,去浦东某个餐厅吃饭。不知怎么就迷失了方向,把车开到了通往外滩的延安路隧道里。隧道堵成了一条长长的停车走廊,我心里凉透了:要想过了隧道再返回浦东,恐怕今天大家只能吃夜宵给母亲祝寿了!

汽车里一片沉默。忽然响起一路没有说话的母亲那一如既往平和慈祥的声音。母亲说:“这样也好,走走隧道,等于是观光一次。”

列位看官,当你读到这句话,千万不要以为我母亲是在搞笑讽刺我。母亲还没有这么深刻的幽默感。她老人家其实是在宽慰我,让迷路的儿子不要因为一次方向性错误,再陷入一次情绪性迷乱中。

在隧道中寻找风景、在逆境中寻找出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总是那样无端乐观、盲目积极、永远光明、永远看见事物好的一面。这个精神财富,成为我自己最宝贵的性格特征之一,甚至是我认为最值钱的人生财富。

母亲的乐观主义不知从何而来。这可能就是她善良美丽的天性,或者,也许这是她面对有时候并不美好生活的一种选择。

应对生活的压力,母亲给的言传身教至今使我难忘。我还记得,如果家里的饭菜坏了,母亲舍不得倒掉,会说:不要浪费,然后放到锅里加温之后把它吃掉。现在,我只要看见剩下的饭菜,就会想起母亲的这个举动,同时想,剩饭不该浪费,身体就可以摧残吗?

小时候的记忆,充斥了母亲为衣食住行而竭力奋斗的往事。比如为了全家人的穿衣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常常说买“零头布”。所谓“零头布”,就是布匹到了最后那些零碎的部分,价格相对便宜一些。母亲给了我质朴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华丽。我自信拥有很不错的审美眼光。但心灵深处,我对那种具备母亲般质朴、勤俭、乐观、善良质量的女性,总是充满了更加崇高的敬意。母亲的人格、性格和品德,成为我一生接人待物办事处世的基本标准,成为我敝帚自珍的为人特征。

母亲是所有儿子的巨著,母亲是所有女儿的史诗,母亲是所有人最最崇高的女神。关于母亲的故事,我们一辈子都讲不完。

还是去年夏天在上海给母亲祝寿的那几天,我带父母出去吃饭,到了一家西餐厅。妈妈问我一些西餐礼仪,我就手把手告诉她如何使用刀叉,如何切割牛肉。母亲饶有兴致地模仿着、练习着,但她老迈的双手,那双曾经喂过我稀饭、洗过我尿布、挣钱养活过我们全家的双手,已经微微颤颤,布满岁月的沧桑。

我拿过母亲的盘子,替她把牛排一块块切好,然后,看着母亲用颤抖的手,开心地把我为她切开的牛排送进嘴里品尝,心里忽然涌上一阵感动—小时候,妈妈不就是这样喂我吃饭吗?

时光流逝,母亲如今已经进入了夕阳余晖的晚年,而我,正是日照正午的壮年人生。能够为年迈的母亲奉献一份儿子的孝敬和关怀,让她为儿子的孝心感到幸福和自豪,这真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啊!

想到这里,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感激,对神明充溢着无限感恩,而面对给予我生命与灵魂的母亲,涌动着至高无上的大爱。

一首歌,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在我耳边响起,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当我幼年的时候

母亲教我歌唱

在她慈爱的眼里

隐约闪着泪光

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

唱这首动人的歌曲

我那辛酸的眼泪

滴滴流在我这憔悴的脸上……

写完这篇文章,我告诉自己:要尽多地回家,看望我那健在的母亲……

补丁里的母爱

[蒙古]策·南丁其其格

她总望着远方是因为她的儿子在城里读完书有出息了,成了城里的大人物,可是很少回来看他的母亲,斑婆就天天上南梁等他。

那一年夏天,我越过千山万水去看望我远在乡下的爷爷奶奶。爷爷家有个邻居叫雅嘎黛,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老太婆很不爱干净,家里乱成了一团。她双手的指甲里满是污垢,头发也跟茅草一般凌乱地蓬着,邻里们都叫她“斑婆”。我问爷爷奶奶别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她,爷爷奶奶都说是因为雅嘎黛的衣服上打满了补丁,远远看去就像个斑斑点点的瓢虫,所以人们都叫她“斑婆”。

“孩子,我一个老太婆已经过了嫁人的年龄,还打扮得那么光鲜做什么?”

老人的一句话让医生哑口无言,半晌才说:“可是病从口入啊,您至少得把您的指甲剪干净。”

“孩子,我这个像爪子一样的指甲可帮了我大忙,它帮我解开绳子,帮我挠痒痒,我为什么要把它剪掉呢?”

医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走了。

我常常看见雅嘎黛老人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南梁上,手里拿着老式的望远镜看着伸向远方的路和路上偶尔驶过的汽车。

有一次我问奶奶,斑婆没有换洗的衣服吗?还有,她为什么总是站在南梁上望远方?

奶奶摸着我的头说,斑婆的那件衣服是她儿子给她买的,所以她连睡觉都舍不得脱掉,坏了就缝缝补补继续穿。她总望着远方是因为她的儿子在城里读完书有出息了,成了城里的大人物,可是很少回来看他的母亲,斑婆就天天上南梁等他。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在我的再三央求下,爷爷终于同意让我骑一次马。那天我骑上最老实的马转了一圈回来,看见斑婆家门口围了好多人。

我下了马就赶紧问奶奶,是不是斑婆那有出息的儿子回来了?

奶奶沉默了片刻后才说,斑婆走了。

我赶紧跑到斑婆家。所有人都在哭泣,只有斑婆一个人安静地躺在那里。

她那打满了补丁的衣服和常常拿着望远方的望远镜还挂在栅栏上。看到它们,我似乎又看到了斑婆去南梁上望儿子的模样。

“你看,那补丁里还藏着钱呢!”邻居家的淘气包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那些难看的补丁都是一个个缝好的暗兜,每一个补丁里面都放着斑婆给儿子攒下来的钱。

“这也太奇怪了,她儿子并不缺钱花呀。”周围的人们都低声议论著。至于斑婆是怎么想的,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因为知道这个秘密的斑婆去了另一个世界。

母亲的蔬菜

鸟人

他手捧电话,大笑不止。他们住在华北平原,怎么可能长出木瓜呢?他笑了很久,终于停下,再叫一声妈,一滴泪滑落脸颊……

母亲住在距城市200里外的乡下,那当然也是他的老家。城市有直通村头的公共汽车,一天一班,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他和母亲间的联系几乎全靠了这辆汽车。每隔一个星期,母亲都要托司机师傅为他捎来一些新鲜蔬菜、西红柿、黄瓜、韭菜、白菜、萝卜、卷心菜、莴苣、大葱、豆角、冬瓜……母亲的菜园物产丰富,她是一位勤劳的农妇。

母亲知道单身的他不喜欢蔬菜。如果不是为了营养,他很少去超市买回青菜,餐桌上更是极少出现哪怕一丁点儿绿色,还好有母亲为他捎来的蔬菜。蔬菜们堆在冰箱里,打开就能看见。那是母亲亲手种出来的。散发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当然不能够浪费。于是他的一日三餐,就有了些强制性的较为合理的科学搭配。

有时母亲会打来电话:看见我捎给你的芹菜了吗?他说看到了,两大捆。母亲说多吃些,电视上讲了,芹菜粗纤维含量高,对人体有好处。他说好,偷偷笑。他不满10岁的时候就知道芹菜粗纤维含量高,他还知道芹菜应该先烫后炒。他不是不懂做菜和营养,他只是反感那些细致繁复的烹饪过程。

母亲又打来电话;冬瓜可以减肥。昨天给你捎了一个,你尽量多吃些,电视上看的,据说效果很好。母亲不识字,乡下又没什么娱乐,电视早已成为她的最爱,尤其是烹饪和营养类节目。他说好,仍然偷偷笑。他的确需要减肥,可是他不喜欢冬瓜,他甚至认为冬瓜不应该属于蔬菜,又丑又大,一个可以吃上半个月,再好吃,再有营养,也早腻了。

他见过母亲的菜园,在夏天里,在他难得回一趟老家时。菜园不大,生菜绿得像翡翠,西红柿红得像太阳,细细的篱笆上爬满镰刀似的豆角。还有一口水井,还有水井里的青蛙。可是那样一小片菜园怎么能种出这么多东西呢?有时候去超市,他就故意跑去看蔬菜,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种出来的蔬菜,比超市里的还要好出很多。

时间久了,心中自然产生一些怀疑。

终于有一天,他在母亲捎来的蔬菜口袋里发现一个方便袋。那是乡下镇上超市里的方便袋,印着地址和电话,装着几头乒乓球般大小的大蒜。母亲的电话追过来,她说,多吃大蒜防癌。他说我在菜口袋里发现一个方便袋,是镇上超市里的。母亲说是吗?可能我用超市的方便袋装了什么东西吧……

他依然疑惑。

几天后看电视,遇上一文件营养类节目。主持人笑盈盈地说,木瓜是水果之王,要多吃木瓜……

第二天打电话给母亲,问,下星期您想给我捎些什么菜来?

母亲说除了以前的那些,还想给你捎两个木瓜。村子里有人种,结了很多,就送我4个……木瓜是水果之王……

他手捧电话,大笑不止。他们住在华北平原,怎么可能长出木瓜呢?他笑了很久,终于停下,再叫一声妈,一滴泪滑落脸颊……

同类推荐
  • 把栏杆拍遍(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把栏杆拍遍(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笔落成画的风景游记散文集。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它的基本结构是情景交融,经过作家主体审美筛选后的景,即意象,正是意象的集结才形成了意境的心理审美空间。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在云端:消失的光年

    在云端:消失的光年

    本书作者们通过那些生动而鲜活的文字,去寻味那些已经消失的、不再回头的岁月。
  • 八千湘女上天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八千湘女上天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一部披露50年代初军队分配婚姻的奇书!一部关注人性和人权的书!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变自汉以降,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如果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这些女兵大多是知识青年,其中有大学高材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也有大贾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怀着青春的梦想,行军数月,来到了遥远的边疆。从那时起,她们就开始在这苍茫的大漠戈壁,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她们孕育了后代,也孕育了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的精神,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
  • 人身海海,素履之往

    人身海海,素履之往

    《人生海海,素履之往》是90后十大暖男作家之一潘云贵的青春纯美散文集。作者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书写青春时期独特的成长体验,直抵青少年内心世界。文风清新柔美又极具深情,所记录的人与事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每篇文章都由作者精心挑选,字里行间纯美至极,是青少年美文阅读的优秀读本。
热门推荐
  • 兰亭南夕

    兰亭南夕

    好像每次老天爷都特宠我闹掰的时候下雨分手的时候下雪和好的时候烈日炎炎诀别的时候卧雪千里其实,这就是一个爱哭的女孩子渐渐成长的故事
  • 克服困难的方法

    克服困难的方法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深知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所以当有人问他,那位跟他学画的青年能否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时,他便坚定地回答:“决不可能!因为他每年有6000英磅丰厚的收入呢!”艰苦的环境能够造就出成功的人才,而富裕的环境只会令人堕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凰翱翔逆九天

    凤凰翱翔逆九天

    凌逾越,21世纪王牌特工,一朝穿越。看她炼丹药,制神器,契神兽,美男无数。风起云涌,凤唳九天!
  • 回忆前生

    回忆前生

    前世的情,今生的泪前世的人,今生的物前世的一切,今生的还
  • 我的不死鸟

    我的不死鸟

    在大学不得志的孟潇,在落入最低谷时,遇见了神秘而强大的苏逸舟,在生死关头救她一命,并且告诉她,她的身世其实不简单;对学校心灰意冷的孟潇,决定跟随苏逸舟踏向未知的远方,殊不知她其实是苏逸舟复仇之路上的一个工具……此外,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竟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世……他和苏逸舟究竟为何来到她的身边?她又将面临怎样生死存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一世的痛苦是我的力量

    这一世的痛苦是我的力量

    讲述了主角的痛苦化为他的力量,忘却一切的力量,使得自己变得强大,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放下了仇恨,不在痛苦
  • 神煌

    神煌

    宗守一梦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万年之前,神皇即将出世之前的时代。何谓神皇?宇内六合八荒无敌,十方百万世界之主!身为半妖的宗守,就这样以弱质之身,开始在这个群雄辈出,血腥无情的时代挣扎沉浮,走上傲视众生,群芳环绕的淫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