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53500000019

第19章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亦曰“苏常熟,天下足”)流行于宋元时代,“湖广熟,天下足”则流行于明清之际,这两句略带夸张的谚语表明了苏常地区和湖广地区的粮食生产,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居于全国的重要地位。

“苏湖”即苏州、湖州,代表的范围就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源流可上溯至古代的吴越文化。“湖广”则是指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地区,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从稻作起源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国人引以为豪的浙江余姚河姆渡稻作遗址,距今约七千年。但两湖地区也有令人惊异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水稻遗址,距今八千年。这表明两地的稻作文明可能是各自独立起源,且发展难分伯仲。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一度领先于吴越,只是后来荆楚经济渐衰,而吴越经济日盛。

从唐代后期开始,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旱地农业,逐渐被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田农业所超越。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以及稻田耕作经验的传播,促使这一地区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经过五代和北宋两百余年的持续发展,江南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地生产的粮食成为国内主要的商品粮来源。于是,从南宋中期开始,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最早记载“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是宋代范成大,他在《吴郡志》卷五十《杂志》中记载:“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吴郡志》成书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可见这一谚语在绍熙三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而陆游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撰写的《常州奔牛闸记》中又说:“方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尤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天下足’。”在此,湖州,换成了常州。可见此时在陆游眼中,常州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了湖州。而早在宋仁宗景祐初年,在《范文正公集》卷九《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中,范仲淹就指出“苏、常、湖州,膏腴数千里,国之仓庾也”。无论是“苏湖熟,天下足”,还是“苏常熟,天下足”,这一谚语背后表明以苏州、湖州、常州等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所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本地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还有大量富余,足以保证中央政府的调拨并供应外地。

其实,宋代江南“鱼米之乡”的形成并非易事,因为这一带虽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洪涝频繁,有时也会出现持续干旱,还容易受到台风和海潮的影响。只是自晚唐、五代以来,不断兴修水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排灌系统,特别是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年),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

此外,江南农业生产水平到宋代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江南人口增加,土地有限,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传统。北宋初年,从今越南引进的早熟双季稻已在江南推广,使得水田的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土地利用达到极致,史料记载云“耕无废圩,刈无遗垄”,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对此,宋人高斯德在《耻堂存稿》卷五《宁国府劝农文》中曾云:“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虽遇旱暵,可保无忧。其熟也,上田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并且此后再也没有改变。显然,以今天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经取代苏湖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

“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谚究竟始于何时?目前所见明人何孟春《余冬序录》卷五十九《职官》中有“今两畿外,郡县分隶于十三省,而湖藩辖府十四,州十七,县一百四,其地视诸省为最巨,其郡县赋额,视江南、西诸郡所入差不及。而‘湖广熟,天下足’之谣,天下信之,盖地有余利也。”此文作于弘治年间,据此可知,“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谚至迟在弘治初年已经在民间出现。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谚便从民间走入宫廷,屡次出现在皇帝谕旨和大臣的奏折之中。如《清圣祖实录》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载,康熙帝在给大学士的上谕中有“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雍正朱批谕旨》记载雍正八年(1730年)鄂尔泰奏云:“湖广全省向为东南诸省所仰赖,谚所谓‘湖广熟,天下足’者,诚以米既充裕,水又流通之故。”

明清时期,湖广地区之所以能取代苏常地区,成为新的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江汉――洞庭湖平原垸田的兴盛,使得广大低洼地带得到了较好的开垦,扩大了耕地面积。垸田系围垦河湖淤积的洲土而成,腐殖质含量高,田地肥沃,一岁两收,产量可观。明代是江汉―洞庭湖平原垸田空前发展的时期,在明清“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中,随着大量移民进入湖区,成为推动垸田发展的生力军。嘉靖年间,潜江县的堤垸由成化年间的48垸增加到100余垸,天门县堤垸也在70处以上。到了清代,堤垸更是星罗棋布。与此同时,两湖地区双季稻的推广和轮作复种制度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两湖主要粮食产区的土地利用率,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使得两湖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并保证了商品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其他缺粮省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居长江大动脉中段的便利的交通运输,使得湖广获得了“天下足”的殊荣。从明代开始,包括江浙在内的广大地区,开始购买湖广米粮。明人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就曾指出“江右之地力所出,不足以给其人,必资荆湖之粟以为养也”。到了万历年间,更是“(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明末甚至出现“吴以楚食为天”的说法。到了清代,江浙一带市场上的米粮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广以及江西米谷运到的多少。康熙皇帝在南巡过程中,曾经就江浙地方米价高昂的原因询问,“百姓咸谓数年来湖广米不至,一致价值腾贵”。清代湖广地区的米粮,不仅接济江浙一带,其他如广东、山东、陕西、山西诸省,亦屡见有受济于湖广的事实。

曾经作为全国粮仓的江南地区,何以到了明清时期需要依赖湖广地区的米粮?这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人口与耕地的因素。从人口密度上比较,明清时期湖广地区的人口密度远低于江浙地区。明洪武年间,江南、浙江、江西三省以七分之一的土地,集中了全国二分之一的人口。当时的人一致认为,长江以南人口的分布是“最稀者湖广,最密者江浙”。而随着江汉—洞庭湖平原的开发利用,湖广人口虽有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大大超过江浙。二是商品经济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因素。明代苏松嘉湖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中,棉花种植比重和蚕桑经营的扩大,大大压缩了生产水稻的耕地面积。据统计,以上海为中心的广大植棉区,用于种植棉花的耕地达到50%,太仓州达到70%,嘉定县更高达90%。不少农家也开始依靠商品粮生活。加上棉纺织业、丝织业的发展,大批手工业商业市镇的兴起,江浙一带非农业人口数量剧增,加剧了粮食缺口的态势。

因此,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明清时期的湖广取代了宋代江浙的经济地位。如果将两个谚语的经济、社会背景加以具体考察、比较,则能反映谚语背后特定的经济现象和深刻内涵。两个不同时期产生的谚语,它们之间是一种历史的承袭关系,也就是说,明清时期的江浙和湖广地区,其农村经济结构的演变是相辅相成、次第进行的。当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将经营重心转向经济作物种植,进入城镇成为工商业者之时,依赖的正是以两湖平原为代表的地区的米粮供应。或者说,两湖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正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经营重心发生改变而提供了机遇。两者经营重心的次第变化虽说是当时经济条件下,专业生产在不同地区的理性分配,有利于全国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但这两个地区的发展却相差了一个层次,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就是说,两湖平原农民以水稻种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支持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逐渐转型。由此可以想见,江南的商业和城镇不断膨胀侵蚀了农业的发展空间,先前的大片农田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座座城镇,水稻种植的重心向西转移,“苏湖熟,天下足”由此变成一种历史,“湖广熟,天下足”跃然纸上,显现出明清时期湖广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

(陈锋杨国安)

同类推荐
  • 文学名家(上)

    文学名家(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著名战役

    著名战役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千百年来,各种神魔鬼怪一直在人们的幻想中肆虐。“吸血鬼”这种不死的猎食者,这个源自于西方的神秘形象是其中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一种。无论在宗教,科学还是文化等领域,“吸血鬼”现象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病娇的妄爱

    快穿之病娇的妄爱

    #论卖惨的重要性#“你不理我……我好伤心。”每每这时,瑶就会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去哄自家爱多想的男人。有一天,瑶跟琳吐槽:“唉,他每天都要死要活,我好累啊!”琳:“分手啊。”瑶拒绝:“不。”“那你就卖惨,让他心疼你。”瑶点头,这个好。这天,男主照常卖惨:“你都多久没有理我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瑶翻个身继续睡:“乖,别闹,我昨天工作到很晚,现在好困……”男主果然没再说话。瑶迷迷糊糊地想着,琳说的有效果欸。第二天,她发现公司破产了,她不用工作了。男主(罪魁祸首)一脸无辜:“乖乖,以后我养你。”#心好累#
  • 无止之争

    无止之争

    宇宙的秘密有些可以促进人类发展,可有些,却能覆灭世界
  • 殷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殷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一个破碎家庭阴郁灰暗却充满张力的悲情故事。上篇《殷裴》讲述女孩在家庭关系中的迷失,母亲自杀使她陷入苦渊,开始重新考量生活,归罪父亲甚至葬送父亲,与家庭教师卑微的感情最终显得无力。下篇《殷拓》是殷裴的完善而非延续。角度回归到殷裴的父亲殷拓身上,社会打拼,与妻子的感情幻灭,与女儿的距离疏远,年轻时期一段不切实际毫无真实感的疏离感情成为悲剧诞生的导火索。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诠释家庭关系甚至颠覆亲情骨血,迷失与茫然,痛苦的消散,孤立无援,年龄是青年和中年的对照,尽力挖掘人性并把所有人物的缺陷都投放在生活环境中,呈现现实。
  • 死神的武器

    死神的武器

    故事的核心舞台是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由死神所统治的DeathCity。DeathCity内有着死神所经营的死神武器专门学校。简称死武专。学生们分为工匠跟武器,他们根据死神的指令来猎杀罪人的灵魂,最终的目的是收集99个偏离人类轨道的人灵魂与一个魔女的灵魂来将武器进化成死神的武器DeathScythe。同时也为了不成为鬼神而进行着修行……
  • 永生世界

    永生世界

    2120年,人类科技水平再次迈上了新台阶。新种族的诞生,能令意识长生不死的虚拟元宇宙世界,可用时间抗衡绝症的冰冻技术,崭新的资本角斗场……眼花缭乱的出现在了地球原住民的眼前。人类与AI如何共存?苟且偷生和自然死亡,哪一个更有尊严?迷茫,对抗,宣泄,呐喊,似乎已成了常态……张云溪十八岁生日时,被保姆杀了全家,他怀揣着疑惑来到了一个叫青山神学院的地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锦绣修仙

    锦绣修仙

    道法世界变幻莫测,谁主沉浮?在这个一切凭实力的玄天大陆,一介小女子如何凭借自己掌握诸天,成就锦绣仙尊?昔年白玉京又到底掩盖了什么秘密,和神秘莫测的上古战场有着怎样的联系?那十二楼五城之中流传的歌谣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一段往事?妖界荒古大陆千年不遇的真犼妖帝为何现世?这些答案,尽在玄天大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霸婿重生

    霸婿重生

    这世上最扯淡的事,莫过于萧洛亲眼看着自己被火化。但,劫后重生的他,手握通天医术,肉白骨,掌生死!更意想不到的是,原身体的主人,竟然还有一个金花老婆?以前的他是废物,是窝囊女婿?抱歉,从今天起,“我萧洛,接管了。”
  • 呆萌少年奇遇记

    呆萌少年奇遇记

    当你三番两次看见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鬼魂”在面前出现,你会不会怀疑自己得了精神分裂?当你亲身踏足另一个参天大树即是巨型建筑的平行世界,是不是会惊叹不已?当你拥有一个女鬼可以供你差遣,你又会让她为你做些什么?当你误入一个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使用武法的世界,你会不会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 我手机中的女友

    我手机中的女友

    一个刚上高二的学生白宇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生,因为动漫看多了还想要个女朋友,出个门买个东西被劫持,在逃命过程中,手机掉在路上,正要去捡,有个女生就出现我的面前,救了我。那个女生没注意看,踩到我的手机,正好闪电劈中,那个女生就消失我的眼前。【就这样他俩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