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53500000032

第32章 楚长城:“中国长城之父”

罗哲文先生生前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为保护长城奔走四方,对长城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被誉为“长城研究第一人”。

但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是,罗哲文先生钟情一生的长城,除了那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亘祖国北方的万里长城外,他的心中始终还牵挂着另外一条少为人知、神秘莫测的长城,那就是楚长城。

楚国在武王、文王、成王、穆王时期(约从公元前741年至前641年),国力逐渐增强,并将势力范围慢慢覆盖周边地区,灭掉了周围几十个小国,扫清了通往中原的道路。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其时尚不满二十岁。这位年轻的君主“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令诸侯刮目相看。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大军北上争霸,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庄王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称霸中原,威播四方,使楚国霸业进入了鼎盛时期,后人称之为“天下大事尽在楚”。

庄王后期的楚国疆域,西北到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北),东南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北到今河南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为防备晋、齐的进攻,楚国开始在北部边境地区修筑一系列叫做“方城”的城墙。

楚国修建长城一事,在文献中亦有反映。如《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公元前656年,春秋霸主齐桓公率八国军队讨伐楚国。楚国派使者屈完见齐桓公,陈以利害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意思是齐军是越不过“方城”这条防线的。屈完所说的“方城”,就是楚长城。《史记·齐太公世家》也有类似记载:“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此外,《汉书·地理志》也明确指出:“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根据上述文献资料综合考证,楚长城的位置,西起今湖北竹溪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长度近50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一道长城正好处在当时楚国都城郢都的北方,对于防御较为强大的诸侯邻国秦、晋、齐等的进攻,至关重要。

楚长城的修建很可能在楚文王灭申置县之后,即公元前688年之后,最迟应修建于公元前678年灭邓之后。据文献记载,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楚齐召陵会盟之前,楚长城已开始发挥作用。

楚文王继承武王的开疆拓土战略,国力日渐强盛。这个时期周天子王道中落,诸侯国越来越强大,开始出现诸侯称霸局面。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率诸侯之师惩伐不尊周礼的国家。楚文王向北扩张,伐申灭邓的同时,也面临着齐国的威胁。那时楚国尚未强大到可与齐国一争高下,因而继续修筑长城以加强防御。

从《左传》第一次记载“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到《史记·楚世家》说“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方城之外必为韩弱矣”,即最后一次利用方城,间隔了376年。如按楚国修建方城的时间在公元前688年稍后计算,方城的修造和使用时间长达400余年。这400多年正是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加剧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楚方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修建最早的长城,也是建筑和使用时间最长的长城。所以,当1998年6月,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游览北京慕田峪长城时,曾问道:“这是否是中国最早的长城?”当时,陪同一旁的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回答说:“这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中国最早的长城是楚长城。”

而被誉为“长城研究第一人”的罗哲文先生与楚长城结缘,则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1952年,罗哲文先生开始参与长城维修项目,与长城有了很多接触。为了使导游更准确、更科学地介绍长城,他编写了一本《万里长城·居庸关·八达岭》的小册子,其中涉及楚长城的介绍。他写道:“关于楚长城的建筑形式,由于保存的遗址尚未查清,目前尚不能确证,但从历史文献记载上我们还能得知一些情况。”也正是从那时候起,罗哲文先生开始关注和研究当时鲜为人知的楚长城。

长城有别于一般城墙或方或圆的形状及封闭状态,是非封闭的、有一定长度的城墙,还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所需的烽火台、关口、壕堑、关堡等。同时,长城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是单个防御性的城墙,后来由这些单个城墙发展成为分布广泛且相互连接的列城,当这个防御体系达到一定的长度时,就形成了长城。罗哲文先生根据毕生对长城的研究心得,认为认定古代长城,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即文献记载、考古发现、连接墙三个要素。因此,他对楚长城的考察和认定也紧紧抓住这三大要素。

1981年麦收时节,年近六旬的罗哲文先生用两个月的时间考察了河南鲁山、叶县、方城、舞阳、舞钢、宝丰、泌阳、南阳、邓县、内乡等地,寻找楚长城的沧桑身影。

2007年,83岁的罗先生再次来到河南。在前往叶县闯王寨的时候,车停在一道土垄上,这道土垄东西都望不到头。罗先生沿着叶县及与方城县交界处的土垄徒步考察了数十里,基本没有大的间断。在舞钢市平岭村,罗哲文也发现了同样的遗迹。这道土垄的经行路径,与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卷三十一“叶东界有故城,……南北联绵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的记载完全吻合。综合实地考察结果与文献记载,罗先生认定这些“貌不出众”的土垄就是楚长城。

此外,著名学者杨宽先生也认为楚人筑有长城,且多在河南平顶山境内。

中国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先生在叶县境内考察时,认为河南民间所说的“土龙”即土垄是修建年代不晚于战国的楚长城遗迹。2009年,他在叶县保安镇境内的楚长城考察时,在一处遗址上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陶器残片,为确认楚长城找到了关键的实物证据。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认为,从公元前688年楚灭申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的460多年间,豫南的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属于楚国辖地。后经东晋、南宋、明末,虽也有过小规模的短期战争,但均没有修建大规模长久性军事防御工程的必要。在平顶山及南阳境内发现的古城寨数量多、规模大,寨与寨之间有联系,且城寨均位于关隘要冲,应该是春秋时期楚国所修长城遗迹。由于修建年代最早,所以,他形象地将楚长城称之为“长城之父”。

2010年,河南省文物局正式对外宣布,通过田野考古学的方法,经过数年探索,确认找到了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第一次确定了楚长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拂去神秘的面纱,楚长城的面目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横亘千里的楚长城为我国修筑最早的长城,始建于春秋早期,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在河南境内,楚长城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信阳4市的25个县(区)。从现存遗址的情况看,豫南楚长城分北线、东线和西线,整体轮廓略呈“∩”形,故称“方城”。楚长城的构筑风格各异,如叶县夏李乡高楼山以东及方城县杨楼乡的楚长城特点一致,即以绵延几十公里的人工修筑的墙体为主;舞钢境内的楚长城则是山险和扼守山谷的人工修筑的墙体相结合,共同组成防御线;泌阳境内的楚长城则是凭借山险,以关堡或城址扼守古道、关口为主的防御形式。

总体而言,楚长城是依地形(高山、低山、古道、河口、关隘等)修筑呈带状密集型分布的整体相连的关城,形成一个庞大的战略性军事防御体系。楚长城与以后的秦、汉、明时期的长城相比,稍显古朴、单调,但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2011年,河南省方城县有关专家和领导来到北京,向罗哲文先生汇报了方城楚长城的考古发现,年近九旬的罗哲文听后,非常高兴地说:“方城存在楚长城,验证了我五十多年来坚信楚长城必然存在的判断,也圆了我多年的心愿。这是中国长城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更是我新年收到的最好礼物。”欣喜之余,罗先生题写“中国方城:天下第一古长城”,并即兴赋诗:“闻说方城现楚垣,遥看北塞望南天。千年疑案今终断,爱我长城不朽篇。”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区,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楚国在今竹溪一带曾修筑过长城。那么,湖北境内如今是否有楚长城遗迹呢?如果有的话,究竟有多长?具体分布在哪里?

2008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湖北省组建以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十堰市文物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长城资源调查队,展开楚长城资源田野调查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上摸清了湖北省境内长城资源的“家底”,掌握了湖北长城资源的特点,丰富了中国长城资源的内涵,对深入研究湖北省乃至楚长城资源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湖北境内古长城地处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地区,因此一直藏在深山无人知。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一批墙体、烽火台、关堡等长城遗存。其中长城墙体37段,总长度接近18公里;关堡9个,敌台9个,铺房5个,烽火台2个,主要分布于鄂西北竹溪、竹山与陕西的分界线上,包括竹溪、竹山、郧西、郧县、丹江口、房县等地。历经岁月磨砺和人为破坏,湖北境内的长城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

通过综合文献、考古等诸多证据初步判定,湖北省现存的长城遗存是春秋战国及以后多个历史阶段形成、演变发展而来的。

湖北古长城修筑的作用,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楚国与诸侯国之间的防卫。后世地方官员为了保护地方安定,也曾修建和加固,比如竹山、竹溪一带现存的碑刻,即记有清朝嘉庆年间修筑防御工程事宜。

湖北古长城的修筑,主要是利用天然的山势,人工与自然相结合,一般由断断续续的石墙或土墙、众多的山寨、天然的山体构成,其选址、布局、砌筑方式等有别于八达岭长城等北方古长城。

作为一项影响大、分布广的重要文化遗产,湖北古长城一直鲜为人知。此项调查结果不仅为长城资源的切实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我国长城遗存的多样性增添了新内容。

楚长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修建最早的长城,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长城,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城之父”。在楚长城所经过的楚国故地,当地老百姓亲切地将楚长城称之为“土龙”。土龙,一个多么朴实的名字,一个如此传神的称呼,它虽然不如万里长城巍峨壮观,但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内涵,见证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刘玉堂张硕)

同类推荐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在南京大学讲授杜甫诗歌的实录,举凡杜诗学的重要问题,如杜诗的流传和接受、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色,以及杜甫本人的诗歌理论等,作者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有许多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且结合了大量的具体实例,处处显示作者的研究心得,更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治学门径的指点。不论对于杜诗研究者还是爱好者,本书均为理想的参考读物。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中国名匾

    中国名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匾额遍布神州大地。匾额既是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的点睛之处;风景名胜也因有了大学者,大文豪、大书法家和大政治家题写标名,而增色,而传名。匾额与名由胜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集建筑、文学、雕塑和书法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热门推荐
  • 倘若爱有来生

    倘若爱有来生

    与她而言,这是一场石破惊天的谎言。诸多隐瞒,揭开真相时,对错该如何分辨。
  • 仙极

    仙极

    神剑洛家每三百年左右都会出现一名绝世强者,带领洛家走向巅峰。可惜三百年即将过去,洛家强者如云,高手如雨,谁又是那真正的绝世奇葩?总有一天,我要这天地之间,再无一人能驱使于我!——洛天
  • 你是晚风赠予我的温柔

    你是晚风赠予我的温柔

    山川清秀万物温柔宋先生微甜.轻度抑郁症学霸×不良少女学渣沙雕甜文。《我与星辉一同为你沉沦》姐妹文-“我至少听过你说的喜欢,像涓涓温柔途径百川。”宋欲淮裹紧了身上的衣物,抬头望着星空,眸子闪烁着光。他的话像含苞待放的玫瑰花。“我喜欢你。”“嗯?”“我说,我喜欢你,宋先生。”她一眨眼,光也会偷偷溜进来。你是晚风赠予我的温柔。你知道的,这山花烂漫为你开。-别名:《宋先生微甜》《宋先生真香》《宋先生五味俱全》
  • 都市无敌战神

    都市无敌战神

    五年前,他被人陷害,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流亡他乡。五年后,他王者归来,在都市中只手遮天,傲笑风云。他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男人!他是一个创造无数奇迹的男人!我要让这苍天再不遮我眼!我要让这大地再不束我身!断一世情仇,做一世狂兵!
  • 鬼谷仙人

    鬼谷仙人

    如果非要问我为何?我只能告诉你,我有我的坚持,我有我的执着。天才如果被扼杀了就不是天才。低调才是最牛逼的炫耀。一个名为胡英杰的少年,身上携带鬼谷秘术走向了都市。。。
  • 九寒璃

    九寒璃

    世间疆域无数,万物苍苍。权利如幻梦,争其朝夕。乱世之中谁屠了谁,强王登位谁又灭了谁。胜者万灵朝拜,反者万劫覆灭。唯念遗者流离其中,孰神孰恶,孰智孰愚,孰黑孰白。血躯祭祀地鬼,灵魂奉予天神。唯望遗者反噬二主,吞昙六界。
  • 天降凰女:盛世婚宠

    天降凰女:盛世婚宠

    凤倾城,二十一世纪的名门高材生,在嫁人后经历生老病死顺风顺水的过完了她幸福完美的一生。不曾想经过阎王殿走上奈何桥领完孟婆汤,正准备喝下投胎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时,阎王殿居然爆发了小鬼起义闹事事件,慌乱中她手中的孟婆汤已经被挤洒了出去,于是她带着前世的记忆重生了。古言架空宠文,不虐不大喜大悲,简单而和谐。男女主皆身心健康干净,包括其他主配角的感情戏都会比较纯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情难赦

    狂情难赦

    这其实是一个长得很“米粒”的腹黑小正太,非常早熟地暗恋上了长着娃娃脸,但却是外表萝莉、内心御姐的姐姐的故事。本来这感情是永难见天日的,但是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女主角非常老套地失忆了,而已经长大的腹黑小正太就趁机将她领回家,告诉她自己是她最爱的人!后来女主角又非常老套地恢复记忆了,但是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甩了腹黑美男两记耳光!这事情该怎样老套地继续下去呢?
  • 人族起源录

    人族起源录

    远古时代,万族共生,修炼之法天成,然天行有常,修炼到极致的妖族后世皆同一形态,寿命短暂且身体孱弱,但极为聪慧,开发出了各种后天修炼之法……亿万年过去之后,许多久远之事已不可考,只知大乾时代,人族和妖族对立,两族战乱不断。而我们的故事,要从大乾年间的某一场两族大战前夕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