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8400000023

第23章 浙中王门学派的早期型态(4)

这与其说是在划分阳明的前后期思想,倒不如说是在区分阳明学派的早晚期传人及其特征,而徐爱无疑是阳明学派早期型态的主要代表。

那么,为何从未有人怀疑过徐爱所录的《传习录》初卷呢?难道徐爱在记录初卷时就一点都没有“以己意著述”的嫌疑吗?诚然,阳明亲自审阅过初卷是后人不加怀疑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说明初卷中就没有徐爱本人的解释和发挥了。实际上,徐爱虽比阳明小15岁,但并非事事听命阳明。他有时也会积极进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如南赣以后,阳明欲“坚卧不出”,徐爱则劝阳明要“了事而归”[136],即把政务处理好再归乡讲学。而当阳明埋头于日常事务时,他则提醒阳明要“早归阳明之麓,与二三子讲明斯道,以诚身淑后”[137]。无怪其死后,阳明会吐出“朋友之中,能复有知予之深、信予之笃如曰仁者乎”这样的伤感之语。应该说,阳明对徐爱有教诲之恩,而徐爱对阳明亦有襄助之功,尤其在龙场悟道前,阳明的思想尚未定型,与包括徐爱在内的一些追随者相互切磋、互动俱进,乃是宗门设立之初的普遍现象。

具体而言,徐爱对阳明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在事功上他催促阳明积极入世治世,在学术上努力为阳明归耕讲学打下殷实的经济基础并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徐爱曾撰有《耕霅》诗一首,阳明和之,作《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首》,诗云:“见说相携霅上耕,连簔应已出乌程;荒畲初垦功须倍,秋熟难微税亦轻。……山人久有归农兴,犹向千峰夜度兵。”[138] “霅上”,即今浙江湖州,因“霅溪”而得名。正德十一年仲秋,阳明有南赣之命,而徐爱此时正“考绩抱屙而南”,遂“与陆澄课耕霅上,为同志久住之计”而奔忙。此举立刻在同门中得到响应,不仅“久有归农兴”的阳明兴趣大增,其他同志亦不甘落后,如吴兴人陆澄从开始就助他一臂之力,而山阴人王应鹏则“自分将学稼,且扣年来所得以惬东归之志”。后因徐爱突然病故,而使归耕湖州讲学求道的计划成为泡影。

王应鹏甚至怀疑是因为“霅上之耕”过于劳累才导致徐爱早亡的。[139]问题是,徐爱为什么对带领同门归耕霅上、“以待其(阳明)归”会如此热衷?而徐爱殁后阳明及其弟子们又何以放弃湖州而仍回绍兴阳明洞讲学?这个问题其实涉及阳明的“学后三变”及其早期王门与后期王门的异同关系。徐爱初识阳明是在正德元年(详见后述),同时相识的还有湛甘泉,后来又与许相卿、陆澄等浙西学者情同手足,而甘泉学又与浙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说浙西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富庶,这些都成为徐爱“相携霅上耕”亦即归隐湖州的重要因素。不过据笔者推测,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徐爱本人折中王、湛的“中行”立场。换言之,是徐爱的“中行”立场决定了他放弃道教色彩较为浓厚的阳明早年的理想讲学地会稽山阳明洞,而选择了浙西湖州这块湛学影响力远大于王学的地方作为阳明功成名就后的归隐之处。这实际上是想让阳明向甘泉靠拢,或者是想用甘泉学来调和阳明学。徐爱的这些设想和努力尽管都未实现,但却为浙西地区的王学之传播以及阳明后学与甘泉学的互动折冲埋下了伏笔。而且值得一提是,徐爱不愧为“治生”家徐廷玉的后代,在阳明高足中,也只有他会在政事繁忙之际想到去为今后归耕讲学做物质上的准备。阳明虽然一直都有归隐讲学的志向,但并未想着要去做物质上的准备。要不是早亡,徐爱肯定会成为总揽浙中王门之书院经营和会讲活动的“大管家”。而扮演这一角色的人,对阳明殁后的“保孤宁家”以及浙中王门的后续发展所起到的正面或负面的关键性作用[140],则更使王门或王门以外的人对徐爱表现出了由衷的怀念之情。

说到折中王、湛,徐爱的确为王门后人起到了表率作用,主张调和王、湛的阳明弟子或甘泉门人,无非是在徐爱的基础上有所推进罢了。而关于徐爱与湛甘泉的关系,湛氏的《答徐曰仁工曹》一文则为我们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书曰:

且知旌饰(指徐爱)还都,已有师承之益,所叹此道孤危,彼此同然。……看来学者之病,全在三截两截,不成片段,静坐时自静坐,读书时又自读书,应酬时又自应酬,如人身血气不通,安得长进?原来只是敬上理会未透,故未有得力处。又或以内外为二而离之。吾人切要只于执事敬用功自独处,以至读书应酬,无非此意一以贯之,内外上下莫非此理,更有何事?

吾儒开物成务之学,异于佛老者此也。[141]这段文字不仅表明对徐氏“有师承之益”的除了阳明还应有甘泉,而且还证明徐爱与甘泉在思想上有许多相通之处,甘泉所强调的“只是敬上理会”、“内外合一”等思想,与徐爱的主张颇为一致。这无疑是徐爱在倾心阳明的同时又倾心甘泉的重要原因。

三、初立门户

自徐爱于正德二年成为阳明最先及门的弟子后,入阳明之门者可谓与日俱增。然正德二年末至正德五年末的三年时间中,徐爱并不在阳明身边,“中间从游者甚众”,爱“自一二夙契与邂逅之外,莫之知也”,对同门之情况知之甚少。而当时阳明学在世人眼里仍是“大疑以怪”的“伪学”。面对这种险恶的学术环境,徐爱希望“有能挺然特出,真心信向,不为所挠”的“豪杰”出现,并试图通过为这些“豪杰”立传的方式,“相与共室堂,朝夕切磋”,从而使“斯道复大明”[142]。只是不知何故,徐爱当时并未马上动手,直到正德八年春,他侍阳明“自北来南,检简牍中,始观多皆未识者,乃重有感焉”,于是才坚定了编撰《同志考》的决心。据其序曰:

某叨先门下,责则奚辞? 乃以义起此卷,奉留先生左右,俾将来者,皆得继书姓名于端。次纪字,便称谓也;次纪地,表厥自也;次纪年岁,以叙齿也;次纪及门时,志所始也。予前所纪数人无序者,追志者也。来者请读书,不必空次。间有知而为代书者,听,欲无遗也;欲番录者,听,示匪私也。然奚啻如斯而已?异日将有凭之指议之者,曰:某也诚,某也伪;某也成,某也坠;某也从,某也背;某也增光,某也重愧。呜呼!倘由是而益知所惧焉,则兹卷可独少耶?[143]这是徐爱为王门制订的入门规则,它在一定程度上为阳明学派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徐爱之后,阳明的又一大弟子薛侃撰《续同志考》,在王门中同样具有很大影响。[144]遗憾的是,无论《同志考》还是《续同志考》,今俱已失传,这无疑是阳明学派研究的莫大损失。尤其是徐爱的《同志考》,原是后人了解早期阳明学派发展的重要史料,然如今,关于《同志考》我们只能从《阳明年谱》中略知一二:“按《同志考》,是年(正德七年,阳明在京师)穆孔晖、顾应祥、郑一初、方献科、王道、梁榖、万潮、陈鼎、唐鹏、路迎、孙瑚、魏廷霖、萧鸣凤、林达、陈光及黄绾、应良、朱节、蔡宗衮、徐爱同受业。”[145]以上所列名单,可谓中期阳明学派的主要阵容,至于早期阳明学派,尤其是贬谪龙场前的阳明弟子及其事迹,则已所知甚少矣。[146]名单中与徐爱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黄岩人黄绾与山阴人蔡宗衮、朱节。据史料记载,王阳明、黄绾和湛甘泉三人是徐爱早年最为倾心的师友。在徐的眼里,阳明是师长,甘泉是师兄[147],而黄绾为挚友。[148]徐爱殁后,湛甘泉尝撰文祭之,曰:

丙寅(正德元年)于京,我友阳明。君(指徐爱)少侍侧[149],如玉之英。阳明远谪,君取科名。推阳明义,视我师兄。君继外补,阳明入部。长安卜邻,君时亦造。迁属南兵,阳明鸿胪。旦夕辨疑,将谓得所。阳明抚虔,君以满还。又闻在告,谓学静专。

由此可见,徐爱与王、湛二人早在正德元年就已相识,后通过“旦夕辨疑”,遂于次年夏正式拜阳明为师。[150]然黄绾的《祭文》则曰:

岁在庚午(正德五年),奔窃斗升,郁悒尘埃,幸遇阳明王子于皇城之阴。烧镫古寺,一语即契。既而明日复会湛子于王子之馆,遂定终身之约。视时京师俊英如林,若求有志真能知余三人之心而同者,鲜矣。惟子在祁,数书来慰,****绸缪。

既又逾岁,湛子使南,子来者绩。乃相与选幽择胜,交相设榻,昼谈夕憩,尽究二子所得之奥。如是者,凡数阅月而返,余亦遂东归。子则假金赠诗,以壮其行。将谓王子得请共邀湛子及同志数人,结庐山中,大明斯道,以俟天下后世之知。岂意余去江海,一卧七年,湛子忧居,王子系于军旅,志未及究,而子即逝而永诀也。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回避了徐爱早在正德元年就已与王、湛二人相交的实事,而按黄绾与王、湛二人的关系,当不会不知道这些细节;二是强调与徐爱曾“交相设榻,昼谈夕憩,尽究(王、湛)二子所得之奥。如是者,凡数阅月而返”,似在表白自己有引领徐爱悟道之功。依笔者之见,黄绾的真实用意是想与王、湛二人平起平坐,这也是他一直不愿与阳明以师徒相称的原因之一。[151]而且黄绾当时在学术上的地位也确实与王、湛不相上下,这从阳明撰于正德六年的《送章达德归东雁序》中似可看出一斑:“章达德将归东雁,石龙山人(即黄绾)为之请,于是甘泉子托以《考盘》,阳明子为之赋《衡门》……彼章子者,雁荡之产矣。”[152]王、湛能对地处黄岩的东雁荡及其出身者如此上心,表明当时三人的关系大体上是平起平坐的。钱德洪曾曰:“黄久庵宗贤见师于京师,友也;再闻师学于越,师也,非友也,遂退执弟子礼。”[153]又在《阳明年谱》中按曰:“宗贤至嘉靖壬午春复执贽称门人。”[154]这就是说,黄绾正式师从阳明的时间是在嘉靖元年。[155]然更熟知黄绾早年情况的徐爱在《同志考》中曾明言:黄绾在正德七年就已受业于阳明,并撰《送黄宗贤谢病归天台诗叙》云:“盖予在阳明先生门下,而宗贤亦时闻教论,于是有以知志之所存与学之所居,有不约而同者。乃相与欢然契合者几三月,而遂告别夫子。”证明黄绾不仅早就“时闻教论”于阳明,而且与徐爱亦早就“有不约而同者”,即共奉阳明之学。正因为他们两人在对待阳明学说的问题上有广泛共识,所以才会“相与欢然契合者几三月”。

那么,黄绾为什么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很早就受业于阳明的基本事实呢?还是那句话:他是想与王、湛二人平起平坐,以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去了自由来”[156]的独立思想家,用他的话说就是:

“予三人(指王、湛、黄)者,自职事之外,稍暇,必会讲。饮食起居,日必共之,各相砥砺。”[157]所谓“日必共之,各相砥砺”,含有平等对话、切磋互动之意。这种彼此为师,相互取益的为学之道,在阳明思想尚未定型的早期王门的形成过程中,应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也得到了部分从学者的首肯,比如黄绾弟子林文相在《明道编序》中就说:“(缺文)风而愿学者,必曰夫子(指黄绾)与阳明、甘泉二先生。”[158]试图把黄绾与阳明、甘泉二位大师相提并论。那么,同在屋檐下讲学论道的两个人,为何徐爱会言必称阳明师,甚至声称:“但令得告疾早归林下,冀从事于先生之教,有所闻,夕死可矣!”[159]而黄绾却会如此羞羞答答呢?其中之原委,若撇开徐爱与阳明之间的个人情感,笔者以为,当从徐、黄二人对待阳明学的态度中去细加考量。简言之,黄绾始终抱着将信将疑、欲加修补的立场,甚有自立门户的诉求,而徐爱则虽曾“大疑且骇”,但“已而大悟”,于是便抱定维护同门之核心,虚心求教,团结同志的门户原则,故人称“其为人如和风煦日”(钱德洪语),其自谓“师友相将齐出处,卜栖兼得重宗盟”[160]等,应皆非虚言。因此,徐爱一生曾博得阳明的高度评价,而黄绾则一直得不到阳明的真正信赖[161],而这正好反映出阳明学派早期形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徐爱可以原谅湛若水的自立门户,但很难理解黄绾的动摇不定。正因为此,徐爱与同门黄绾之间的书札往来反不如与另立门户的湛若水多。在黄绾的《石龙集》里,居然找不到与徐爱的任何书札。尽管他称徐爱是“为时伟人”[162],但对其一味迎合阳明的立场似乎并不赞成。反之,湛若水不仅有《答徐曰仁工曹》、《答徐曰仁》[163]书,而且有《赠徐曰仁序》[164]。因为在甘泉眼里,徐爱只是好友与终未及门的求学者,而被徐爱视为“识量之弘毅,出处之正大,邈然非予所及”[165]的黄绾,则把“凡有承传,惟曰仁脱颖”(朱节语)的徐爱视为同门中的主要竞争对手,似有与徐爱一争高下的念头。[166]而从徐爱一方来说,在学问上倾心并求教于王、湛二人,而把黄绾仅当作志同道合者,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因为无论怎么高估,黄绾都不可能在学问上与王、湛二人相提并论。

与徐爱一起举于乡的蔡宗兖和朱节,是其最为亲密的同志,更是早期阳明学派的中坚。据徐爱说:“自尊师阳明先生闻道后几年,某于丁卯(正德二年)春[167],始得以家君命执弟子礼焉。于时门下亦莫有予先者也。继而是秋,山阴蔡希颜、朱守中来学,乡之兴起者始多,而先生且赴谪所矣。”[168]然黄宗羲却说:“盖三先生皆以丁卯来学,文成之弟子未之或先者也。……横山为弟子之首,遂以两先生次之。”[169]梨洲一方面把徐、蔡、朱三人一同视为“文成之弟子未之或先者”,而另一方面却又以“横山为弟子之首,遂以两先生次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据阳明撰于正德二年[170]的《别三子序》云:“自予始知学……又求同志之士,二三子之外,邈乎其寥寥也。殆予之志有未立邪?盖自近年而又得蔡希渊、朱守忠于山阴之白洋,得徐曰仁于余姚之马堰。”[171]说明在三子之前,就已有二三子及门,不过阳明并未视他们为最先及门者,而是事实上把“得之之难”,“冥然而契,不言而得”[172]的得力助手徐、蔡、朱三人当作自己的最早弟子。[173]从这一意义上说,后人以徐爱等三人为“最先及门者”,诚不为过。至于为何要以“横山为弟子之首”,黄宗羲未予明说。按阳明的说法,三子乃同时入门,故并无先后之分。之所以后来会以徐爱“为弟子之首”,可能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到徐爱与阳明家族的特殊关系;二是考虑到徐爱的“气质渊懿”、“才学过人”,诚如蔡宗兖所言:

始与公为同年之交,遂有同事之义;既而为同门之游,复有同心之契。公视我也如兄,我视公也如弟。公年虽少于我,而我之气质实无以及公之渊懿;我年虽长于公,而公之才略实有以超我而独异。(蔡宗兖《祭文》)三是相信了徐爱自己所说的“于时门下亦莫有予先者也”。不过,从与徐爱一起及门的蔡、朱二人所撰之祭文中可以看出,当时在王门内部以徐爱为最早的及门弟子,乃是包括蔡、朱在内的所有同志所普遍认可的。朱节虽坦言自己与徐爱“同师事乎阳明”,但他并不是想与徐爱平起平坐,而是要强调:“凡有承传,惟曰仁脱颖。肆师友之心,咸期为斯(按:原文有缺字)。”(朱节《祭文》)而“德行谦厚和平”[174]的蔡宗兖,则更是主动让贤,抬高徐爱。曾与徐爱一起在金陵讲过学的黄宗明和马明衡,亦在《祭文》中说:“吾辈相与讲学于金陵,而志之必同,言之必合,盖竞数人而已。若吾横山,则又朋友中之甚难得者也。”尽管蔡、朱等人在评论徐爱时,会不免有自谦的成分而过高评价已逝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徐爱在王门中的确称得上是既笃实又颖悟、既有独立见解又能团结同志的德才兼备的先辈学长。[175]因此,徐爱自认是王门最先及门的弟子,实非过言。

同类推荐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医揽群芳

    医揽群芳

    一代绝世神医夏航下山历练,身怀古武奇术,偶入娱乐圈公然表白大明星,大学校园暧昧留学女教师,却又当众退掉未婚妻总裁,之后各具风韵的美女纷至沓来……夏航说,咱有医术与奇术,来吧,哥不怕麻烦!
  • 江洋大盗做王妃

    江洋大盗做王妃

    她是闻名天下的江洋大盗,从未失手,却唯独在他面前栽跟头!他是身份尊贵的三皇子,邪肆冷酷、深不可测,却温柔对她、精心呵护。最难消受美人恩,他为了她甘愿放弃皇位,携手江湖观日落。
  • 缘梦之弦歌行

    缘梦之弦歌行

    妖孽男宠×名门弃女尹青弦第一次在青楼见到温南歌的时候,只觉得恶心。好好的一个青年却沦落风尘,自甘堕落,在众人前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 日知录之馀

    日知录之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步步莲心

    步步莲心

    当当当当!我是灵山莲池第九五二八号小莲花!莲笑笑:“嗨,黑无常!嗨,白无常!嗨,虫!”黑无常:“???”白无常:“!!!”虫:“艹尼玛!伦家明明是益虫。”游魂:“没文化,真可怕!”某莲:“……”提前剧透——《大相国寺寺歌》来也:护城河向东扭哇,千上的猩猩参北斗哇,缘法师兄一声吼哇,大相国寺抖三抖,风风火火闯九洲哇!一株逗比莲花,一位高冷圣僧,一只猴子派来的蜻蜓,一个酷爱心灵鸡汤的王爷,以及一大帮呆萌盆友,煎炒烹炸,柴米油盐,有滋有味,鸡飞狗跳闹人间。一句话简介:一株逗比莲花把一代高僧壁咚地咚+床咚各种咚,吃干抹净的爆笑爱情故事。
  • 邪王盛宠:腹黑逆天大小姐

    邪王盛宠:腹黑逆天大小姐

    她是21世纪的神偷,历经背叛来到一个毫无历史记载的大陆,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废物。身上一丝灵气也没有。废物?只有天才才是她的代号!伪白莲妹妹?哼,踩在脚下不就得!世人不服她?那就打到他服为止!然而却遇见了他……“小九儿,你看今天月光多美,我们不要辜负了这月光。我们做一些该做的事。”某男咬着某女的耳垂邪魅地说道。”
  • 诺亚启示录

    诺亚启示录

    是重生?还是修改记忆?是世界改变了他,还是他改变了世界,一个貌似平凡的张大力,开启了一段在末世求生存的路程。苦苦的寻找着左右世界的根源
  • 宫杀:重生弃后

    宫杀:重生弃后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云端跌落尘泥的滋味谁人懂得?一国之后,何以落得满门抄斩、挖眼毁容、骨肉阴阳相隔的惨状?有眼无珠错付良人,凤鸟于飞却不得展翅。怨怒无人诉,血债终究要偿还!改头换面、重换身份,这一世她不要做壁上花!傲然卓立入朝堂,且看她一双纤纤素手如何逆转朝野、展现翻云覆雨之能!而,错付一生无情帝、暖情两世谪仙人、缘定三生邪面王,谁是敌、谁是友?又是谁能执手一生不变誓言?【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本色警察二

    本色警察二

    无间,是一场游戏。阴谋,从未散去。生活,除了像茶几,还可以像别的很多东西。
  • 孤巢

    孤巢

    比身体孤寂可怕的是心灵上的孤寂比空巢老人更可怕的是心灵上空空如也的孤巢而我想我的奶奶大抵就是一个心里孤寂的孤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