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30700000017

第17章 赤子报国光播大地(2)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回到北京。不久,周恩来总理亲自去北京饭店看望他,并且告诉他,准备召开的全国性地质会议已经等他5个月了。有人曾说:李四光不会回来啦,会议不要再延期了。我告诉他们,李四光一定会回到祖国来的!我们坚信他会回来!周总理的话如一股暖流涌入李四光的心房,他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对待科学事业如此重视,具有何等的魄力和远见!他马上向周总理表示,党叫我干什么工作,我就干什么工作,一切听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从这一天起,李四光的政治生活和科学事业开始了新的篇章。

李四光回国后,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60多岁的李四光就像焕发了第二次青春一样,不辞辛劳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地质业建设。李四光首先主持了全国地质工作者联合会的机构重组工作,使地质工作者尽快地适应新中国的环境,尽快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行列。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地质勘探行业成了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担负着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探的任务。作为地质部长的李四光更加感到肩上担子的重量。他整天忙着制定规划、组织队伍、完善机构、协调人员、培养人才等行政工作,同时还要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

1962年,李四光在40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地质力学代表作《地质力学概论》,这部著作是我国地质力学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关于中国石油资源,早在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对此抱有悲观的看法,国外的一些专家和权威广为散布“中国贫油论”的观点,但李四光根据他对中国地质的深入钻研,对“中国贫油论”一直持反对态度。早在1928年和1935年,他就多次指出国外一些论断不能说明问题,暗示在中国东部有可能找到石油。解放初期,新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就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毛泽东对我国的石油资源情况十分关心。1953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把李四光请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十分担心地问李四光:“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李四光根据自己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满怀信心地说:我国的地质条件很好,天然石油的储藏应当是丰富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勘察工作要跟上去。我主张广泛地开展石油普查工作。听到这里,周恩来笑着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泽东也高兴地笑了,当即作了关于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

之后,李四光亲自主持石油资源普查勘探工作,并用十多年时间集中精力进行石油地质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他写下的关于石油地质工作的谈话记录、信件和文章等达十几万字。他在文章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我国松辽、华北等地区面积辽阔,覆盖层厚,很少有岩层露头,这些地区极有含油前景,这个论断驳斥了中国贫油论,为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和发展,打下了开创性的理论基础。他还及时预测到那些和松辽盆地处于相同大地构造状况的不同地区的正确方向。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根据他指引的方向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从中国大地上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另外,在李四光独创的通过构造体系去认识、研究和控制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寻找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1965年2月19日,李四光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北京医院门诊检查身体,医生发现他的腹内下部有一搏动性肿块,通过专家会诊,最后确定为左髋骨总动脉瘤,如果不注意休息,随时都有可能破裂或栓塞,后果不堪设想。国务院接到报告后,通知有关部门减少李四光的外事活动和一些会议。工作虽然清闲了一些,但李四光内心却很焦急,因为动脉瘤的确诊,意味着他活不了多少年了,在有限的几年里,自己如果再不加倍地工作,把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所了解的地下资源情况详细写出来,对不起党和人民,也辜负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希望!人们看到,满头白发的老部长在汽车里工作,或在家中附近的小路上散步,或在树阴下休息时,不是在看文件,就是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不停地记着什么。夫人许淑彬也发现,李四光近来睡眠也不那么好了,有时睡到半夜,突然一骨碌爬起来,打开手电,匆匆忙忙地在本子上记下些什么,为了不让夫人为他的身体操心,有时候他还打开手电躲在被子里记。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地震后,李四光又将地质学理论用于地震研究。196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周总理紧急找他,说有关方面向国务院报告,当天清晨7时某地将发生7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搬到室外去住。周总理问:“李老,你的看法怎样,真是这么急吗?”李四光马上给当地的一些地应力观察站打电话了解情况,根据无异常变化的反映及自己的分析判断,对周总理说明不必发警报。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四光的判断:该地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虽至70多岁的高龄,李四光也因过度劳累而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但他仍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直至卧病在床,李四光还念念不忘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在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请你坦率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少时间让我好好安排一下工作……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他还嘱咐工作人员把全国地图带到医院里来。

1971年4月29日上午8点30分,李四光肚子剧烈地疼起来,他左下腹内的动脉瘤突然破裂,因抢救无效,他那颗为地质事业、为国家建设一直热血沸腾的心脏停止了跳动。5月2日下午,天下着细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在八宝山公墓向李四光遗体告别。周总理致悼词,他把李四光的女儿李林给他的一封信公之于众,这封信记述了李四光去世前一天的遗言,还有他关于地震预报、地热利用和海洋地质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信的内容不长,但李四光对党和人民的科学事业所表现出来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催人泪下。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了。大自然似乎也有灵性,当这位与大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为人类工作到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永远地离开人世时,倾盆而泻的大雨交融着人们的泪水为这颗伟大的灵魂送行。

【作者点评】

李四光的一生为国家为人民,不辞辛劳,竭心尽力,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地震预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自然科学知识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他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环境地质问题、地震预报问题倾其毕生心力,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

李四光说,他们这一辈人所经历的是一个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在社会发生的剧变中,在个人生活经历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经受着两种道路的抉择。尽管这些抉择有时是不自觉的,有时是被迫无奈的,有时又是主动的,无论怎样,都反映着时代的投影和个人的人生观。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几次大的变革。李四光出生的年代,正是清朝末年,封建皇朝灭亡前夕最腐败的年代,再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和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李四光投入辛亥革命,就是为了要改变腐败的现实,建立一个全新的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后,国家政权仍然被旧势力所统治,割据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相互勾结,中国仍处在黑暗之中。李四光实现民主救国的梦想破灭了。这时候,是继续投入铲除旧势力的斗争,还是赴欧洲学习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救国?李四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李四光以后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说明,他掌握的科学技术一样可以为祖国的兴盛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在当时严峻的现实条件下,这种“科学救国”的理想也是难以实现的幻想。当李四光远渡英伦学成回国之后,中国还处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之间混战不已,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李四光曾化名在报上发表过一些讽刺、责骂的文章。北伐以后,他亲眼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对科学的不重视,看到爱国青年仍然受到追捕迫害。1933年,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被特务暗杀,李四光非常气愤,把刚鉴定出来的一个古生物化石以杨铨的名字来命名,用这种科学家特有的方式表示纪念与抗议。鉴于李四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地位,蒋介石多次表示要其出任教育部长、大学校长或驻英大使,都被他拒绝。在困顿与痛苦中,李四光逐渐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抗战期间,他在重庆两次见到了周恩来。后来他说:“我在周先生身上产生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这也是他在国外那么热切地怀念祖国、那么坚定地返回新中国的一个根本原因。1958年冬,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李四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自己说:“我入党了,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不过的事情!我活了70岁,到现在,才找到归宿。”

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和他志愿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欢迎。李四光和毛泽东有过多次接触,毛泽东对李四光为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一直推崇备至。

解放前,李四光并没有见过毛泽东,但毛泽东很早以前就知道李四光和他的地质力学。1952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一次会议期间接见了李四光。毛泽东亲切地询问:你那个“山字型构造”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给我讲一讲?于是,李四光详细给毛泽东解释了在力的作用下,大地形成的“山字型构造”究竟是怎么回事。

后来,李四光运用自己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直接领导了中国石油资源的开发,解决了解放初期国家经济建设中曾一度出现的能源危机。毛泽东对这一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1964年元旦,毛泽东邀请李四光到中南海怀仁堂看豫剧《朝阳沟》,两人坐在一起,边看戏边谈话,当谈到我国发现石油时,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两家(指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功劳。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又拉着李四光一起登台与演员合影留念。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天,一个服务员在人大代表行列中找到李四光,对他说:“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当时李四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他走进北京厅时,见到毛泽东在里面,他以为服务员转告错了,便带着歉意说:主席,对不起,我走错了门!毛泽东健步走过来,紧紧握住李四光的手,亲切地说你没有走错,还风趣地说:“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一时,李四光不明白毛主席这话的意思,就解释说:“前几年动手术,身体不好,在杭州学过一阵太极拳,但打得不好。”毛泽东请李四光坐下来,谈的都是石油问题。这时,李四光才恍然大悟,原来主席说的打太极拳是指找油。毛泽东对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指导在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中找到石油给予高度评价,还称赞说:“您的文章思想性很强,希望多写些文章。”

1969年5月19日,毛泽东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代表,当他见到李四光时,马上拉着他的手亲切地叫:“李四老”,并俯身凑在李四光的耳边,问他身体好不好,工作情况怎么样。随后又拉着他的手,两人一前一后,在代表们面前走过。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毛泽东边向代表们挥手致意,边和李四光手拉手地走进了休息室。当时正是林彪、“四人帮”疯狂迫害知识分子的时候,毛泽东这样亲切地对待李四光,无疑使许多知识分子很受感动。进了休息室,毛泽东在李四光身旁坐下,关心地问:“军代表在工作中听不听取你的意见?”李四光思索了一下,说:“有时候征求我的意见。”他的话引起了毛泽东的深思。那次会谈,他们谈了一个多小时,谈话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天文、地质、天体起源。谈到古今中外科学家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种种说法时,毛泽东说:“我看康德和拉普拉斯讲得还有点道理。我不大相信施密特的说法。”告别时,毛泽东说,他很想看看李四光写的东西,能否送几本书给他,并说他不懂英文,最好是写成中文的。李四光问毛主席想看哪方面的科学资料。毛泽东用手划了个大圈说,就是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

5月20日一早,李四光挑选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和题为《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了一些什么?》的文章,还有章鸿钊写的《石雅》送给毛主席请他参阅。5月下旬,这位已经患病、年近80岁的科学家,由秘书记录他口述,开始着手编写《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文集共7卷,他要赶着记下这些珍贵的文字材料,早日送给毛泽东审阅。

周恩来总理生前说过,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回顾李四光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人生高度是无愧于这个评价的。

(胡泽球文)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瓦特

    瓦特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传奇故事,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的不凡经历。安德鲁·卡内基,13岁来到美国的时候,他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多年以后,他成为了美国钢铁大王。他从小爱好学习,争强好胜,力求自立,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乐观地笑对困难,因为“乐观的性格比财富更值钱”。他以给家人和朋友讲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写出了这部自传,书中主要介绍了父母和童年、邓弗姆林和美国、匹兹堡和工作、安德森上校和书籍、电报公司、铁路司、主管、内战时期、造桥、铁厂等内容。因此本书读起来朴实自然,真实可信。我们仿佛在听他娓娓道来,听他讲述富于传奇的精彩故事,从而获得一种难得的阅读快感。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罗庚李四光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罗庚李四光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心动两万次

    心动两万次

    起初——喂,同学我可以坐在这里吗?顾南城抬眼一眼就是那个扎着高马尾面色绯红的小天使。他才知道原来心动是可以漫无边际的。后来——余小姐,可否邀你共一场舞。遇到你我才知道,记忆中的心动可以何时品起都是蜜糖。我喜欢你,比棉花糖还甜的你。顾南城的人生理想——把余柒捧在手心里??
  • 醉问瑜生剧本

    醉问瑜生剧本

    一代名将周瑜死去后,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他在神族,魔族,妖族中牵扯着,他慢慢知道了真相,慢慢清楚自己真实的身份。周瑜是我很崇拜的人,我希望他一直在,并且自由着。
  • 自然惩戒者

    自然惩戒者

    当精灵族的天才、圣灵王朝的公主、嫉妒成仇的弟弟、邪恶的魔族十二护法、万恶的魔王碰撞在一起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大家看下去吧。
  •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of 1800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of 1800

    In this brilliant historical classic, Dan Sisson provides the definitive window into key concepts that have formed the backdrop of our democracy: the nature of revolution, stewardship of power, liberty, and the ever-present danger of factions and tyranny.
  • 东京拔魔师物语

    东京拔魔师物语

    赶驱怨灵,护家宅平安为退魔;禁制大妖,保家国安稳为封魔;凭剑讨鬼,斩草除根是为拔魔。拔魔师兼除灵师明智光启的“温馨”日常生活。你将看到一个人、鬼、灵交界的世界。能看见怨灵的主人公、怕鬼的邻家女孩、神社巫女恋爱百人斩的雨女、吃霸王餐的滑头鬼、可爱的萝莉座敷童子、擅长冰雕的雪女、知心姐姐裂口女再加上守护灵、怨灵、地缚灵、午夜凶铃……他们究竟会在东京交织出什么样的故事?敬请关注,一个身在东京的拔魔师正在经历的离奇人生……
  • 剑江河畔的岁月

    剑江河畔的岁月

    如果那一年我不考进市里的重点高中,一定不会遇见王旋,故事也一定是其他的版本,或精彩,或平凡,但一定不会如这个故事这般平凡。可以说这个故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因为它太过真实。
  • 大反派的被迫营业日常

    大反派的被迫营业日常

    某人只想当个安静的吃瓜群众,偏偏遇到了最喜欢搞事情的大反派系统。自从绑定了这个大反派系统,就再也不能安静的吃瓜了。重生女主要来打脸逆袭,炮灰女配要来拉踩得瑟,穿越女要来杀人越货,甚至连路人甲都要来秀个存在感……某人:我太难了,还能不能安静的吃瓜了吃瓜群众:不能!当然不能,绝对不能,别忘了你是大反派那好吧,既然你们非要巴巴的凑上来来花式作死,我还能怎么办呢?陪着你表演呗,一个被迫营业的大反派就这样被逼开工了。
  • 毁灭公主

    毁灭公主

    这里也是令人欢愉的地狱,是一个令人难以自拔的牢笼。雷莉娅知道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下魔窟,从古往今,历来如此!
  • 鸿蒙天玉

    鸿蒙天玉

    血染长锋,生死与共,只为宏图霸业,主宰天下云散风流间,谁能只手擎天伫立,执剑落定传说!正魔争锋,太古混沌势力觉醒,三界六道的宿命将由谁来改写!天下生灵的命运将由谁来主宰,一切的一切尽在鸿蒙天玉。
  • 亿万总裁的淘气小暖妻

    亿万总裁的淘气小暖妻

    18岁萝莉和28岁熟男谈恋爱有代沟?163CM和183CM距离有点高?亿万总裁和工程师的女儿门不当户不对?所有的问题皆是炮灰,回答自然是“No-No-No!”因为爱情的魔力是无限大的,它会超越一切世俗!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