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2600000007

第7章 教育革新兴学育才 新式学堂雨后春笋(1)

清朝晚期,中国社会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为了挽救败局而宣布实行教育“新政”。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性质的变革,兰州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剧烈变化。清政府“新政”的推行,在客观上为兰州的教育革新提供了法令、章程依据,伴随着科举取士制度的日益衰败,终于被彻底废弃;书院制度以及各种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也逐步被新式学校教育所代替。新学制的推行和新学堂的兴办以及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都起了转换文化模式的作用,是兰州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晚清的教育革新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1901年,清政府在其推行新政的谕旨中,强调“为政之道,首在得人”,应速筹“求得人才之法”,并于是年谕令内阁大

臣和地方督抚,在京师开设“经济特科”以选拔新人才,在各省分设各级学堂。“命各省将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此后,又制定了兴办学堂的各种制度,提出了各种措施。于是“兴学育才”的主张成为清政府在推行“新政”时期制定各种教育政策的基本方针,这给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一时期,兰州的教育革新是在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展开的。封建陈腐的科举考试制度,是破格求才和兴办近代新式学堂的最大障碍,科举不废,新式学堂就没有发展的余地。对此,清政府自1901年起开始采取了逐步废弃的政策,至1906年,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从而使长期支配和影响学校教育的科举制度得以彻底解体,随后,各地的旧书院和旧儒学成为被取代、被改造的对象,这给近代学堂教育的发生发展开通了道路。与此同时,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兴办新式学堂的章程,为各地创办新式学堂、发展学校教育搭起了基本框架和必须遵行的规章制度。自清政府有关兴学育才的各种法令颁布后,各地开始响应。1901年,著名维新教育家刘光蕡等人应邀到达兰州,筹设“甘肃大学堂”,成为甘肃最早的新式学堂。1905年,甘肃将省城兰州的兰山书院改设为“优级师范学堂”,接着创办了速成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极力贯彻注重师范教育的方针。其他各类学堂亦蓬勃涌现,从而掀起了“兴学育才”的高潮。

作为省城的兰州,其各类新式学堂的兴办,是按照清政府的“新政”诏令,与全国各省同时起步的,从创办大学堂起,先后设立了高等学堂和专门学堂,以及中学堂、小学堂、蒙学堂等,数年间形成了等级类别较为齐全的各类学堂。由于符合时代要求,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可循,又有旧书院作基础,因而各类教育在短时期内有了较快发展。

清末民初兰州的各类学堂主要有:甘肃文高等学堂。筹建于1902年,最初称为甘肃大学堂,后改名高等学堂、甘肃文高等学堂,1903年迁入通远门外畅家巷,同时派人前往京、津和东南各省调查办学情况,并在京师延聘俄文、日文、法文的各科教习。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一百多名,学堂经费由藩库拨发,是当时经费比较充足的一所新学堂。文高等学堂的总负责人由杨增新担任,总教习为陕西维新学士刘光蕡,后由兰州人在籍翰林刘尔炘担任。按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关高等学堂的规定,文高等学堂的学制低于大学堂,高于中学堂,略同于专门学校。1907年至1908年,文高等学堂的学生分期毕业后,一部分服务于社会,其余分为四批,先后保送北京,经复试合格后,再入京师大学堂深造。此后本科再未招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本科预科全部毕业,文高等学堂改为“全省中学堂”,民国建立后又改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文高等学堂的变迁史,则成为省内各专门学堂发生发展的缩影。

法政学堂。1909年,在原兰州府学吏局、法律馆、法政馆的基础上组建了甘肃法政学堂。当时分设官班和绅班两科,另设外班20人。学生年龄大小不限。所修课程均按学部所颁章程开设,主要有大清律例、大清宪法大纲、政治、历史、法学、国际法、监狱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等,所需经费由本省统捐局每年拨银12200两,为数不少。1913年,更名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移校址于西关举院内。两年后,经教育部酌定,分其学科为法政别科、法政讲习所、法律别科、法律本科、政治经济本科、经济本科。后来,改校更名为甘肃学院,增设教育、文史两系及医学专修科,这是抗战以前兰州唯一的高等院校。

武备学堂与陆军小学堂。武备学堂是1904年由杨增新创办的,地址在省城通远门外畅家巷。学生来源由各营军官中选送,必须经过严格的品格、体格检查,凡年龄、品格、出身、志趣、学业、身长、胸围、体重、肺量、手力、目力、五官等12项,都有具体标准,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学肄业。所设课程有修身、伦理、国文、历史、地理、算术、外国语、医学、兵学、兵操、图画等11门。课程考试分为月考、假期考、年终考和毕业考四等,各项一并检算,以定优奖。办学宗旨是培育“运筹帷幄,制胜疆场”的陆军将才。但是,该学堂因条件不足,难以达到培养目标,只得于两年后改为陆军小学堂,专门培育下级军官。课程比原来减少4门,聘有教习20人,分设甲、乙、丙三班,每班定额100人。学生从各府州县的高等小学堂中考取,实际上属于中等专科学堂。改学堂连续招办5期,共毕业学生四百余人,至1913年停办。

高等巡警学堂。创办于1910年,是陕甘总督长庚为加强其常备军的辅助力量而设立的。校址在甘肃举院旧址,也属于中等实业学堂性质。附设有“警察传习所”,属短期训练班性质。学生两班,一为官班,由省署考收;一为绅班,由各府州县选送,均为简易科,学制一年。学生毕业后,大半分派为省府州县的巡警官。所设课程有法学通论、民刑法、民刑诉讼法、监狱学、警察学、违警律等,是当时专业性较强的一所新学堂。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仅办两年,至民国元年停办。

仵作学堂。创办于1910年,校址在兰州庄严寺(今兰州晚报社),是当时的省属当局为了转变原有衙役、仵作在办案手段上与近代司法制度不相适应的局面,培训法医和检验人员的专门学堂。学堂建立后,决定由各州县选送一人入堂学习,但由于风气未开,观念陈旧,无人乐于入学,最后只得将仵作学堂的本科改为速成科,半年毕业,学院仅自省城一带就地招收,定额100人。所开设课程大都以清廷刑部新刊法学书籍为主要课本,兼习我国古代的《洗冤集录》等名著。该学堂一直延续到1923年,然后改设为检验传习所。除此之外,1911年春,总督升允仿效张之洞在湖北省设立的存古学堂的模式,利用初级师范的校址,创设了一所另立体制的存古学堂。存古学堂的宗旨是“保存国粹”。开始时由

原甘肃学政叶昌炽任经学总教,兰州道台王树枬任史学总教,继由文高等学堂总教习刘尔炘主讲经学,并任监督,主管校务。他们都是带有保守思想的头面人物。学堂先从各地的廪生、增生、附生****招收50人,组成“存古班”,专学经、史两科;继又接收了原初级师范学堂预科和简易科的毕业生七十余人,另外又附设了一个师范班。学生膏火银每月均为四两。但学制体系不甚一致,一开始就不是一所专业化的学堂,所设存古班也不符合规定。按清廷学部于宣统三年公布的《存古学堂章程》规定,存古学堂的创办目的是培养师范学堂和普通中学的经学、国文、中国历史的教习和经科、文科大学的预备生。其学制系统与一般学堂不同,设中等科和高等科两科,课程分经学、史学、词章三门。而兰州的存古学堂,只有几种经学科,别无其他设置,既不符合统一体系和办学目的,也不是专门培育当时新式学堂的急需人才,故为时不到一年,即宣告结束。

师范学堂是清末新学堂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兰州最早设立的师范学堂应是1904年附设于文高等学堂的“师范馆”。但师范馆为时只有一年,而且仅开设人伦道德、经史、国文、算术、教育、体操等6门课,学制仅一年,不符合全国定制,是一种短期应急性的师资培训机构。当时共培养学生135人,修业期满后,绝大多数分配到高等小学堂任教。这虽然是兰州教育史最早的师范学校,但由于不符合有关规定,次年宣布停办,开始筹设正规的师范学堂。当时单独创办的师范学堂共有3所:速成师范学堂。当师范馆即将停办省署当局仿日本速成师范之制,于1905年将兰州贡院巷的求古书院改建为速成师范学堂。该学堂最初由兰州道台彭英甲任总办,主持筹备事务。后由王鸿福任提调,刘光祖任总教习,教职员定额为13人,学生每期定额为60人,学制为一年。所修课程有修身、伦理、史学、经学、教育、算术、舆地、格致、英文、图画、体操等11门,以培养初、高级小学堂教师为目的。由于该校师资不足,有些学科设而未开或开而无实。入堂学生由各府厅州县按省署配额,从当地固有生员或中学堂学员中择优选送,实际上不少举贡出身的士子也在应选之中,故其年龄差别极为悬殊。据前人回忆,第一期毕业生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只有18岁。但由于学龄没有限制,修业期限较短,而且待遇比较优厚,除发给全部书籍文具外,每月还有膏火银8两,因而应选入学者较多。在管理方面,学堂纪律比较严格,凡违犯学堂规则者,分别给以记过、罚银、掌责,以至驱逐出堂等处罚,因之学风良好。但是,由于清廷学部为了统一师范学堂的体制规范,决计停办速成师范学堂,因而兰州的速成师范学堂于1908年宣告停办,被改为初级师范学堂。

优级师范学堂。创办于1906年,由兰山书院改建而成,是一所正规的师范学堂。学制分为预科和正科两科,教育目标是培养中学和初级师范学堂的合格教习。其基本设施和培养目标,大体相当于以后的高等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开设的课程,预科有伦理、经学、子学、国文、算学、史学、地理、博物、理化、日文、英文、俄文、教育、心理、图画、体操等16门;本科分设史地、博物、理化、数学四大类,其学生来源,为各府州县选送的廪生、增生、附生、监生等。开始时规定每县选送2人,较大的县选送4~5人,共选送200人。但那些已有秀才身份的生员们,还幻想以后再登科场,或谋求一官半职,不想就学,因而优师正式开学上课时,只有学生80余人。只得于1907年,又令各府州县在新学堂中选送学生,但仍为数有限。师生两缺,始终是创办优级师范的主要困难。在学生待遇上,师范学堂一开始都采取比较优厚的政策。优级师范每月发给膏火银2两4钱,并供给全部书籍文具。学期结束时,对于大考成绩优良者发给奖银8钱至4两,这样的待遇相对于当时一般公务员的最低月薪。这与全国其他师范学堂的情况基本相同。

优级师范开创时间在国内也是较早的。1907年,新旧学生只有140人,全部合并为预科。次年冬,预科生全部毕业,旋即如数升为选科,分成史地、理化、博物、数学四科,使优师变成了选科优师。1910年底,选科生全部毕业,此前总办杨增新已调往新疆,优师再未招生。之后,省署将初级师范学堂合并于优级师范学堂,改名为两级师范学堂。民国成立后,改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初级师范学堂。1905年,由速成师范学堂直接扩建而成,是一所五年制的正规化师范学堂。根据清政府规定的统一学制,分设完全科和简易科两科。完全科又分为本科和预科,本科3年,预科2年。经费全由藩库开支。初级师范设有提调管理全堂事务,下设监督、教务长等职。学生来源,也由各府州县按配额选送,全属廪生、增生、附生。招收学生时,没有年龄限制,简易科第一届学生的年龄最大的43岁,最小的24岁。学生每月膏火银皆为4两,由各府州县按其所送名额筹解。所修课程分修身、读经、讲经、教育、文学、历史、地理、算学、理化、博物、图画、体操等12门,其中经学课时与一般学堂相似,由总教习主讲。在师资中,合格的西学教习太少,这是初级师范和其他新学堂的普遍现象。即使以比较优厚的待遇延聘西学教习,也难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困境。

实业学堂作为近代兴起的技术专业学校,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紧密联系的。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着手创办一批外语学校、近代实业技术学校。到了20世纪初,清政府标榜“自强”、“求福”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但要求社会前进的呼声却更趋强烈,加之外国传教士的长期活动以及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产生了对科技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于是,兰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各类实业学堂相继创办。这些学堂主要有:农林学堂。1908年,由兰州道台、甘肃农工商总局的总办彭英甲创办,校址在兰州西关举院(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所需经费由农工商矿总局筹拨。修业年限五年,分设预科和本科。办学方针是一面学习,一面参加生产。课程设置方面,以经学、国文、历史、地理、格致、算学、物理、化学、日文、英文、藏文、实验、实习、图画、体操等为公共课,另设日文、代数、几何、三角、农林等专业课。招生办法,一由学堂出题招考,二由各州县推荐保送。后来因专业教习缺乏,名实不符,在第一期学生毕业即陷入停办状态。

矿务学堂,也是1908年由彭英甲创办的,与农林学堂合办于同一地。矿务学堂的学制、年限、和科别设置、学生来源等情况与农林学堂相同。学校设有监督、庶务长、监学、会计等职员,所设课程中,公共课与农林学堂相同,专业课设有英文、法文、藏文、化学、试金、冶金、采矿、地质、测量、制图、应用力学等,共有教习13人,其中比利时教习贺尔慈讲授化学,林阿德讲授英文,法国人狄比纯讲授法文,其他合格的专业教习几乎空缺。该校同样于首届学生毕业后停办。

此外,还有1909年在兰州织呢局附设的一所实业学堂即兰州织呢艺徒学堂。这所学堂专为培养该局所需艺徒而设,属于初等实业学堂。该学堂在管理体制方面与农林、矿务学堂相似,都由主办机构和本省提学使署兼理,所需经费由织呢局支付。学生正额20人,从织呢局挑选;副额10人,从局外招考。修业期为三年,所修课程由本局的德国籍工匠和本国工程师及外文翻译任教习,分门讲习各项制造工艺与所需科技知识。学生毕业后分派本局工作。这所学堂的创办虽有一定功效,但其发展历程只能取决于织呢局的需要程度,局限性较大。

同类推荐
  • 山贼王的男人

    山贼王的男人

    我要做段誉,好妹子特多。要不韦小宝也行……“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一把剑横来,女山贼王似笑非笑。我要做山贼王的男人。
  • 窦宝传奇

    窦宝传奇

    明崇祯十五年春,即公元1642年3月,当南京城里的百姓在春寒料峭中互相拱手相依,柔美的秦淮河夜夜笙歌四起的时候,大明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东北的松山被满清鞑子攻破,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旦夕之间,中流砥柱洪承畴、祖大寿落入敌手,更遑论死伤相藉、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西边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攻城略地,不断蚕食着大明的疆土,而位于北京紫禁城里的朱由检虽然意图重振朝纲,日夜勤于政事,却也因积重难返,回天乏术了。
  • 贞观从拯救老爹开始

    贞观从拯救老爹开始

    贞观四年,唐河上跑了一趟塞北,救了自家老爹。看似没有变化的历史,在这一刻开始偏转……!且看唐河上如何在浪与稳之间徘徊,玩转贞观。书友群:703032843欢迎聊天闲谈....
  • 重生关羽之谁与争锋

    重生关羽之谁与争锋

    现世兵王,一朝身死,穿成关羽关云长,改写乱世!曹操:吾得云长,侥天之幸也。刘备:云长大才,惜哉与备无缘!……赵云:天下那么多诸侯,兄长为何只选曹操?曹操:吾生性多疑,独不疑云长耳!……关羽挑眉,但笑不语。
  • 明天下

    明天下

    明末的历史纷乱混杂,堪称是一段由一些有着强大个人魅力的人书写成的历史。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这些叛逆者,还是崇祯,袁崇焕,这些当权者,亦或是吴三桂,耿精忠这些背叛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精彩的故事,明末的历史才变得大气起磅礴,波澜起伏。想要把这一段历史写好,自然要描绘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不论他的立场如何,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上旁观,他们不过是这条长河里的一朵浪花。冷眼看世界,就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冷眼看历史也是我们目前生活的一种追求。历史长河已经流淌到了我们的脚下,我们大可站在河边,准备迎接我们的历史。
热门推荐
  • 韶华倾恋

    韶华倾恋

    一列永远不会停的火车最后将她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待再次醒来,火车却已经到站,而她们又会在何方与他们相遇。
  • 隐纹

    隐纹

    任何世界,真正的大玩家,都是懂得将自己隐于暗处的人。
  • 龙鼎天

    龙鼎天

    辉煌百年的蒙古大帝国,曾经令亚洲三百多个民族闻风丧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让所有蒙古人都肃然敬仰的名字,却因为实行秘葬制度,死后销声匿迹几百年之久!那些当年的历史真相却随着英雄的陨落而慢慢的被谣言所淹没,这是华夏文明的缺失?还是蒙元文化的神秘?本书主人公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江湖小子,立誓完成“寻找九五圣鼎”的家族遗训使命,牵扯出一个伟大英雄身后的历史真相,主人公凭借着卓绝的武艺和聪明的智慧,最终找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隐匿百年的空中陵墓,寻回九五圣鼎,完成家族使命的故事。
  • 云深寻无迹:总经理不好惹!

    云深寻无迹:总经理不好惹!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他想他的确恨了她们。只是爱与恨之间,本来就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爱恨之间掺杂着太多的东西,谁也不能说你这一秒恨着的人,下一秒你不会爱着他,而你爱着的人,兴许下一秒你会恨他。
  • 流氓必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流氓必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此篇为本人在08年写的一篇小说,主人公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现实生活中的确为我的好友。后来因事逐渐生疏。同样是青春期的屌丝,但他对性的毫不掩饰和光明正大,让我有些眼热,更有嫉妒——其实,我只是缺少那种坦诚,尽管那是一种低级趣味的直白诚实。以下这段文字,大概能代表此文主旨。
  • 诩你满天星辰

    诩你满天星辰

    “小诩儿,我们一起逃走吧,离开这里,虽然那个时候没能一起,但现在一定还来得及,世上一定会有我们的容身之所,我一定会保护你,和我走吧。”
  • 限时婚约:迷糊萌妻有点甜

    限时婚约:迷糊萌妻有点甜

    一纸契约,一张支票,她就这么心甘情愿的嫁为他人妇。结婚第十天,唐浅浅照例把一坨黒糊糊的不明物体端上饭桌。“你看,这个是清炒小白菜,那个是醋溜土豆丝”顾城寒皱了皱眉,淡淡道:“我不喜欢吃素。”啊咧?难不成你还是肉食动物。他默默地放下报纸,起身走到唐浅浅身前,弯腰将她抗在肩上往卧室走去,“你很快就会知道我喜欢吃什么。”
  • 天下逢魔

    天下逢魔

    这个世界开始逐渐变得诡异起来了。高风暗夜,迎面走来的丽人身后,可能有怪异的影子在舒展;光天化日,你走在公园里,却发现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你;冤魂索命,妖邪横行,又有奇人当关,镇压群邪。天下逢魔之刻,也是圣人出世之始。
  • 独宠甜心:校草溺爱的丫头

    独宠甜心:校草溺爱的丫头

    文倩倩是伊朗穆依斯学院的一名学生。初到学校,丢了初吻不说,还受尽了全校女生的白眼。什么,恶魔也读这个班,成绩不好,恶魔要帮她补课。什么,恶魔居然就是十年前救他的那个小男孩。文倩倩从此过着被恶魔缠身的生活。“恶魔校草放过我吧!”“不行,十年前,不知道是谁屁颠屁颠的说要以身相许的呀!”文倩倩语塞了。。
  • 傲娇王爷娶了朵花

    傲娇王爷娶了朵花

    传说,有个花安城,城主便是花神一一花天依。没想到的是,堂堂牡丹花神竟生了个彼岸花女。花在这个世界里,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地位。而牡丹花,则是最神圣的花最高洁的花。牡丹花神共有三个女儿。大女儿花琼裳,牡丹之长女,法力也是在众花神中相当的。二女儿花云染,牡丹之二女,虽并不喜欢修炼法力,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讨人喜欢。令众人想不到的是,这三女儿生下来竟是个彼岸花女。花月兮生下来后就遭世人嘲笑,而花神竟为了面子,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往人间,对外人传扬,三公主下凡历劫,潜心修炼。而三岁就被送达人间的花月兮,仅仅只是一朵花儿。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花月兮所在的山上迎来了一位因母妃被诬陷而送达山上安置的二皇子斯淮城。这位二皇子把花月兮当朋友,什么话都会和她说,把这朵花当成人来看待。他们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之交,而在斯淮城十六岁那年被送回了玄安城当王爷,并赋予了庄王之称。就在花月兮十八岁那年,她修仙成人,对那个青梅竹马的他一直念念不忘,便决定入城,却没想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宠文互爽宠妻大佬VS小花妖,好看好看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