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1600000027

第27章 文学中的交响曲——《约翰·克里斯朵夫》结构的音乐解读

Symphonyintheliterature——JohnChristopher:MusicalInterpretationoftheStructure

李丹

LiDan

【内容摘要】罗曼·罗兰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美学家。他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在1915年获贝尔文学奖,被称为“音乐史诗体小说”。本文通过对作品结构的音乐解读,力图在文学和音乐中找到其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约翰·克里斯朵夫》;结构;音乐解读

结构是艺术作品构成的首要因素,但凡成功的作品,无一不是通过精巧有序的结构布局来展开叙事的典范。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原序中写道:“现在我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不以逻辑的、外在的因素为先后,而以艺术内在的因素为先后,以气氛和调性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这样,整个作品就改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由此看来,罗曼·罗兰是用交响乐的基本结构来建构他长达百万字的小说结构,并力图通过音乐这一特殊的载体来揭示文字深层内涵中对生命和人性的昭示。音乐中的交响曲一般分四个乐章,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写作技术最全面、结构最完整的体裁,它以表现社会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有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奋斗的崇高理想见长,而这些正与作者刻画的结构和主题完美契合。在这部作品中,拥有较高音乐素养的罗曼·罗兰运用交响乐结构方式塑造了一位一生命运坎坷,却不屈从命运、用“高尚的灵魂”、“雄壮的声音”、不断去追求艺术的纯洁性、去传播人类的博爱精神的贝多芬式的音乐家形象——约翰·克里斯朵夫。从结构上看主人公成长的四个阶段(四册)正如交响乐的四个乐章;作者赋予每个乐章以标题,使作品层次更清晰、更具指向性。

第一乐章(黎明、清晨、少年)

这部交响乐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快板曲式——它通常由一个引子引入第一部分,呈示部,之后过渡到展开部,最后由再现部走向结束。在本章中以“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为引子拉开序曲,莱茵河水的澎湃为基调展开叙事结构——呈示部(黎明)、展开部(清晨)、再现部(少年)。在奏鸣曲式中一般有两个矛盾对比的主题,这两个主题在统一贯连发展的线索中显示出他们矛盾的对比关系。在第一乐章中展开剧情的主部主题:主人公的成长之痛;副部主题:成长的快乐。两个主题在矛盾中发展,在发展中统一。呈示部(黎明)中,“他像一条壁虎日夜在跳舞”,“他把手指按上琴键,心就跳了。两手指同时按下,似乎有两个精灵在生气、扭打、怨恨、起哄,声音变得激昂了……”文字在流动的音乐中展开了主人公快乐的童年时光,贯穿他生命的音乐梦想在河流、大钟、摇篮、田野里觉醒。副部主题快速进行的同时,主部主题也在悄然展开。音乐已不是成长道路上的甜蜜,是负担、是痛苦。就像主人公对童年记忆的描述:“父亲戒尺的记数在加倍,克里斯朵夫的手失去了知觉。”在第一次演出成功时,受到的是“殿下的贱仆,音乐家某某某……”的答谢信,这是主人公第一次内心的重创,“那羞人的字句,让他竟哭了”。稚嫩的心灵承载着人格被践踏的屈辱,流露出德意志民族不屈的血性。作者巧妙的运用两个主题的统一和对立,丰富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也是整个乐曲发展的基础;卷二(清晨)为展开部,呈示部中的主题被展开,而且它们每个独立的动机因素,在新的相互关系中又展示出新的特征来。爷爷的猝死、爸爸的溺死、米娜母亲的奚落和教训将主部主题推向高潮,与奥多的友谊,与弥娜的初恋,将副部主题——成长的快乐进一步深化。在两个主题的冲突和碰撞中,新的主题因素衍生——即:意志,在主人公心灵成长的快乐和痛苦中锤炼;卷三(少年)为再现部。在奏鸣曲中,再现部是呈示部两个主题戏剧发展之后出现的具有结论性的概括。与萨皮娜的精神恋爱、与阿达炽热的****,是副部主题的再现,正如文中所述:“快乐,这如醉如狂的快乐,好比一颗太阳照耀着一切现在的和未来的成就……”;生存的艰辛、心灵的孤独、爱情的背叛、将主部主题推向了高潮,再一次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我已经没有信仰了。”两个主题的错综交织,是主人公对自己的使命幡然醒悟:英雄注定与苦难同行,与苦难斗争。这是对展开部意志主题的呼应,也是第二乐章斗争主题的序曲。

第二乐章(反抗、节场)

交响乐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但跳跃性大,它通常只包含一个主要主题,这个主题在两个以上的插曲的变奏中交替出现。常用以表现哲学的思考、人道主义精神,善于刻画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在本章中主要主题为反抗。正如作者在原序中所写:“克利斯朵夫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地去征讨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堂吉诃德的长矛,去攻击骡夫、小吏、磨坊的风车轮和德法的节场。这些都归于反抗这个主题下。”在(反抗)中,他肆无忌惮的抨击前辈宗师,抉发德意志民族的矫伪和伤感性、为保护民众打伤军官、在小城树立敌人、和公爵发生冲突,以致公爵让他“滚!”。为精神的自由他付出惨痛的代价——失业、潦倒、流亡。可他依然说:“我不是奴隶,我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反抗主题在这里变奏成:争取精神的绝对‘自由’;(节场)中,他目睹了法国艺术界像街头集市一样光怪陆离、充满颓废****的虚假文明和死亡气息。主人公描绘巴黎乐坛“只是一味地温和、苍白、麻木、贫血、憔悴……”他又说巴黎音乐家“一切的天赋都齐备,至少一样就是力”。反抗主题在这里变奏成对“力量”的呼唤。

但不管是对自由的向往的变奏,还是对力的呼唤变奏,反抗的主题旋律贯穿始终。流动的两条旋律刻画出主人公青年期的精神挣扎:一方面要把谎言和愚蠢的宿食呕吐干净;一方面尚不成形的艺术使他挣扎于生长的苦闷。旋律织体下隐匿着作者真正的创作动机……用德意志的力救济法兰西的萎靡,以法兰西的自由救济德意志的柔弱顺从;而实现救济的方式只有不断进行“反抗”。此外,在乐章中还插入大量的不和谐和声表现斗争的残酷性,例如与公爵无耻谎言的对峙、对音乐家哈斯莱传统音乐意识的批判和阴暗的心灵的描写等等,都为反抗主题的深化蓄积了力量,突出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狂风暴雨;在这里音乐不再是符号,是主人公向社会和传统宣战的武器。文字和音乐此时已分不清彼此,不知是文字展示了音乐的美,还是美的音乐创造了文字的内涵;第三乐章(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

交响乐的第三章一般为风趣、幽默、典雅、轻快的快板。曲式结构较自由,可用奏鸣曲、回旋曲、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式结构。在本章中,作者用富有动机性的和声、广阔发展的动机、来建构他的回旋曲式风格,即(A-B-A-C-A)。主部主题不时再现,形成稳定的环绕性质。爱是本章中反复出现的主题(A)。在(安多纳德)中,奥利维是主调性和声,姐姐安多纳德(富裕—贫困—死亡)的坎坷命运是发展的动机(B)。悲剧命运的背后展现给我们更辽阔的是作者对法兰西现状的深深反思。爱的主题体现在安多纳德平凡而又不平静的一生中。她挚爱的两个人,作为诗人的弟弟奥利维是法兰西民族的希望,而心中暗恋的情人——音乐家克里斯朵夫是德意志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爱的代言。命运的悲惨(B)与爱(A)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一切悲痛(包括安多纳德的死亡)就像此时的莱茵河一样,是那样的恬静、典雅……悲痛被升华成爱的主题,它涤除了怨愤和仇恨,涤除了对未知空间占有时主体意识的自我焦虑、恐惧和战栗……卷七(户内)中,奥利维仍是主调性声部,而克里斯朵夫思想的转折和成熟则是发展的动机(C)。就像作者卷七中所写“主人公在人生的中途遇到一个高岗,一方面回顾一下走过的山谷,一方面瞻望一下将要蹿奔的前途……”这是对第四乐章主题的一种预定的休止符。奥利维和克里斯朵夫的思想犹如(C)主题下高低两个声部,有时像齐奏,旋律同步进行;有时像复调和赋格,对比模进进行。但主部主题(A)却隐藏在旋律中,反复出现,爱在两个同样优秀的心灵里发芽,那摒弃人性中潜隐的****和自私的友谊正充分舒展着它对自由意志的理解和尊重,伸向远方……卷八(女朋友们)着重讲述奥利维与雅葛丽纳的爱情。奥利维仍是主调性声部,陷入“自我陶醉”式的欲望在这里逐渐衍生成追求人生意义和实现人类幸福的爱的主题,在这里再现,表现出轻快的情绪。纵观整章,我们找到难得的人性温暖,正如书中所写,克里斯朵夫弹着曾经视为‘敌人’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在场的所有人“……脸上表示着谦卑的神气,只回答你一个字:爱”。

第四乐章(燃烧的荆棘、复旦)

古典交响乐中的第四乐章一般是快板,主调多采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常常表现出生活或斗争的胜利,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大多表现乐观的情绪、生活的光辉和战斗的胜利。在这章中作者用破坏性极强的死亡作为主部主题,精神“复活”作为副部主题,“和谐”作为核心动机来构建他的奏鸣曲式风格。卷九(燃烧的荆棘)是呈示部,这是主人公“生命的大难关”——奥利维死了。主部主题大量旋律线条描写死亡的原因和后果,精神陷入黑暗的克里斯朵夫快窒息了、世界要摧毁了;就在主部主题大量渲染、快速进行的时候,副部主题的织体也缓缓导入。“似乎有个上帝冲进他空虚的灵魂。这就是复活……”复活的灵魂对生命、世界、痛苦有了更深的认识。正如书中所写:“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生命新的水源。田野又开满了花,可不是上一个春天的花。一颗新的灵魂诞生了。”主、副主题不断冲突又不断统一,不时开垦读者心灵最柔软的区域,疼痛之后是‘复活’生命的坚强。卷十(复旦)是(省略展开部)再现部,主部主题将(死亡)旋律不断推向高潮,葛拉齐娅死了,她带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残存信仰,这时的克里斯朵夫变得好安静,沉默背后是孤独彻底的放逐,哀莫大于心死。此时的死亡主题旋律线条平缓下行,低声部的和声却在慢慢上行,从模进上行逐步过渡到激进上行,最后升高八度代替主部主题;就像书中所说:“……在你要战胜外来敌人之前,先得战胜内在的敌人。”輥克里斯朵夫战胜了自己,又复活了!奥利维的精神复活在被他冒死拯救的爱麦虞限和更多的法兰西青年身上,葛拉齐亚的女儿奥洛拉和奥利维的儿子乔治在他的关爱下成长、结婚——这正是人道主义精神在主人公身上的复活。恶被否认了,恶不仅不以自我对立的异化形式而客观存在,也不以自我同化的形式而主观存在,对人唯一的价值便是让我们彼此靠拢吧。在这里“生命是不断的死亡、复活”,虽然这历史的重复有时并不那么温和,但它总是在循环、上升、让人们看到了创造新生的希望;作品尾声运用了大合唱的形式结束,这是典型的贝式结尾,衬托出主人公生命的不平凡意义。“潺潺的河水,汹涌的海洋,和他唱着:你将会再生的……”主、副主题隐藏的乐思和基调“和谐”主题在这里迸发,“和谐”在这里不仅仅只是音乐层面上调性的回归、更是本章主题核心动机的终止;这恰是主人公最后所说:“和谐是爱和恨结合起来的庄严配偶。”根据上述乐章的层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总体结构框架。第一章:即第一册(童年、少年时期);主题:成长的痛苦和快乐;第二章:即第二册(青年时期);主题:反抗(呼唤自由和力);第三章:即第三册(中年时期);主题:爱(摒弃恶欲的爱);第四章:即第四册(晚年时期);主题:和谐(从死亡到复活);如此浩繁冗长的故事情节、主人公音乐家克里斯朵夫一生命运的心灵历程就在交响乐的四个乐章中清晰勾勒。四个乐章不仅是包裹主人公生理成长的外衣,更是潜在内心情感的表达;此外,作为一部描写音乐家的小说,作品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音乐化的描写。如象征主人公一生命运的莱茵河水:有时“狂嗥怒吼、似一头噬人的疯兽”,有时又像“温柔的细语,银铃的低鸣,清朗的钟声……”;表现主人公自身音乐创造的境界的:“没有旋律,没有节奏,没有营造的主题;只是流动的核心,正在溶解……”表现大自然的音乐氛围:“在一道阳光中,一大群小虫围着冷杉树跳起了疯狂的圆舞,蚊子奏起了铜管乐,黄蜂弹起了大风琴,成群结队的野蜂振动了空气,好像树林上空的钟声”等等,这样的句子在小说中俯拾即是。作者力图用文字符号为读者创造一个音响的世界,启动读者的听觉遐想,将读者置身于填满音符的空间,在音乐中去体验别样个体的欲望挣扎、艰辛救赎与生命的坚强……罗曼·罗兰曾说过:“音乐和思想从来不牺牲自己,而是互相使对方丰满。”音乐和文学也是这样,他们借相同的思想这一契机,让一直以来人们苦苦追寻的文学与音乐的融合在这里找到归宿。这部小说用交响乐的建构方式来结构作品,不仅使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心路历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为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和细嚼。

作者简介:李丹,女,甘肃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0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

[1]罗曼·罗兰著.约翰·克里斯朵夫.第1册.傅雷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杨儒怀著.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罗曼罗兰文钞.[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于润洋著.音乐美学史学手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4.

同类推荐
  • 海韵

    海韵

    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海,热爱山水。在他的诗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透露着诗歌的灵气。大海更给予他创作的源泉,写海的诗思绪万千,哲理深邃,情感丰富。写爱情的诗灵动缠绵,别具一格。《海韵》是他的第一本诗集。诗集分:上辑,大海放歌,童年的记忆,中辑,放牧春光,故乡的思念,下辑,爱的旅程,山水寄情。
  • 白鸟悠悠下

    白鸟悠悠下

    这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用心去感受生活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了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复杂性与鲜活性,真实地折射出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状态。作者用创作的眼光敏捷地洞察出人物的心灵奥秘,灵动的文字组织成特色语言,人物和场景在他们的作品中既表现得真切、自然,又具有他们鲜明的个性判断力。写自己、写同学、写朋友也写风景、写山水。作品铺排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和构建一种悠长而恬静的空间,读来让人心动。
  • 金童话

    金童话

    《金童话》是一部令人灵魂战栗的小说。陈占敏以“黄金”作为镜子,以他一以贯之的冷峻、梦幻而诗性的想象,对人性、政治、权力、欲望、历史等等永恒的主题进行着悲壮的拷问与“挖掘”,写实与寓言、魔幻与现实、此岸与彼岸在小说中彼此交融,作家深邃的眼光、悲悯的思考更是穿透遥远的时空,使“黄金”拥有了艺术的灵光。散发出了超越自身、超越世俗的光芒。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热门推荐
  • 强婚霸爱,老婆休想逃

    强婚霸爱,老婆休想逃

    当年他把和另一个女人结婚的请帖放在她面前,从来没有考虑她的感受,现在居然后悔了,他是在做梦么,以为她还会像原来一样,当他看到日思夜想的她笑靥出花地挽着另一个男人出现,那一刻他充分体会到什么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他站在她的面前她不知道他爱她,而是爱到痴迷疯狂时,他已不配说爱。
  • 在荒岛等待黎明

    在荒岛等待黎明

    候鸟南归,万河归海,人啊,总会留下一点什么,证明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 乡村捕鬼日记

    乡村捕鬼日记

    年少的我,年少的的过去,乡村的夜是寂静的,当一辆摩托车顺着山坡盘旋而上,在灰暗的黑夜里,微弱的车灯一闪一闪混迹于天际。第二天,人们在窑洞里发现一具尸体...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定海镇海保卫战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定海镇海保卫战

    1840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但是在战争中为反抗外国侵略,英勇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永远是鸦片战争中值得纪念的英雄。正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所刻:“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他们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顽强抵御外强,舍身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强敌,百折不挠、决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他们的斗争,是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希望;他们的斗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人民斗争的光荣起点。
  • 妖王的闹心宠妃

    妖王的闹心宠妃

    他是别人眼中又敬又怕的王府三子,敬是因为他爹乃当今梡国最勇猛的带兵王爷,若不是父亲以命相要挟,他早已在黄泉路下与母做伴。孤僻的他、冷血的他、因为她的到来触动了那根紧绷多年的心弦。“喂,笨蛋、呆瓜、臭男人,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啊?”她盛气凌人,他却在一旁事不关己闭目养神。
  • 在我当杀手的那些年

    在我当杀手的那些年

    系统在手,穿越我有。当欧阳雪儿被拽进什么男主大大是我的系统中,懵了。要她跟有光环的女主抢男人(?○Д○)?还有这一个个的白莲花、绿茶婊、渣男是什么鬼,为了一次重生的机会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Σ(?д?;)
  • 和你爱上这世界

    和你爱上这世界

    经年之后,徐川怎么也想不到是如何栽在嘉禾手里的,大概是命中注定吧。他会心一笑,缆了缆躺在他臂膀里的嘉禾,轻轻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落下一吻。万嘉禾揉了揉蓬松的睡眼“早,徐先生。”“早,徐太。”还好陪我走过这一生的是你
  • 天朝宠后

    天朝宠后

    她本是天朝的公主拥有着无比高贵的身份和父母的宠爱,可是一切却在她五岁那年全变了,她亲眼目睹了,那个手臂上刻有青龙的男子,是怎么杀死自己的父皇,奸辱了自己的母后,是怎么一夜之间屠杀了天朝皇宫中的三千妃嫔,全是哭喊,全是鲜血,全是弑戮,全是她心中永远挥不去的痛?????
  • 寄邂逅光华

    寄邂逅光华

    (此为我第二作品,不过由于之前那个一直在审核,不知道是怎么了,所以,我只好换一个号)高中的记忆如潮水,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之迷迷糊糊的记得,你快死了,在那生与死的交叉口,你想起了什么,走了哪一条路。
  • 狂歌天下行

    狂歌天下行

    一壶竹叶青,一身白衣长袍,一匹白蹄乌骓马,一曲离歌小调,一把青光至宝剑……少侠这是要去哪?去天涯海角,行遍天下。若去不得到不了呢?哈哈哈,当今天下武林,我若要去…谁人敢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