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6000000043

第43章 廖平经学六变时间略考(1)

廖平(1852-1932),字季平,四川井研县人,是近代有名经学大师,以经学六变闻名于世,自号六译先生。他一生经学一变平分今古,二变尊今抑古,三变小统大统,四变人学天学,五变天人大小,六变以《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解《诗》、《易》。一生思想多变是廖平经学思想的特点。要掌握廖平思想发展的脉络,首先不能不解决经学六变的时间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廖平本人著有《经学四变记》,说明了经学前四变的时间;他的弟子黄镕、柏毓东分别写有《五变记笺述》和《六变记》,有廖平经学后两变时间的说明;廖平的孙子廖宗泽撰有《廖平年谱》,对廖平经学六变的时间作了较详细的说明。这些著作出自廖平本人和弟子、亲人,说法又基本一致,应该说是可信的。一些涉及廖平的论著,如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汤志钧的《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向楚的《廖平》、钟肇鹏的《廖平》(见《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都基本上采取上述说法。但是,上述说法之间也有某些不一致的地方,特别是与廖平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关于经学六变时间的说明相比,又有很大出入。因此,廖平经学六变的时间问题仍值得探讨。

要确定廖平经学六变的时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判定尺度。这个尺度不是廖平本人,更不是他人关于经学六变的时间划定,而是廖平经学思想的客观进程。这个进程是通过廖平各个时期的著作反映出来的,因此,判定廖平经学六变的时间,应根据廖平各个时期的著作。下面依照经学六变的先后顺序,来一一讨论。

首先,关于经学第一变开始的时间。廖平经学第一变的基本思想是平分今古,认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区分的根本在礼制,今文经学所言礼制以《王制》为祖,古文经学所言礼制以《周礼》为宗。因此,廖平经学第一变起于何时,应看他在什么时候提出平分今古的观点。廖平在《经学四变记》中说:“癸未(1883)至今二十四年矣,初以《王制》、《周礼》同治中国,分周、孔同异,袭用东汉法也。”把经学第一变的开始时间定在1883年。廖宗泽根据廖平的说法,在《廖平年谱》也说,廖平从1883年开始说经分今古的。

但从廖平的著作和思想的发展来看,1883年说经分今古的讲法是缺乏根据的。考《廖平年谱》,在1883年春,廖平就离川上京应礼部试,试后又到山西太原看望了他老师张之洞,到当年12月才返回家中。《廖平年谱》虽有当年说经分今古之语,却查无实证。廖平在这以后几年的著作中,谈及1883年时,也没有说经分今古之说。如1884年秋天所成的《穀梁古义疏》说1883年“舟车南北,冥心潜索,得素王二伯诸大义”。1886年6月的《今古学考》,叙及1883年时的说法,同《穀梁古义疏》完全一致。经学第一变是廖平一生最重大的事件,如果1883年已开始说经分今古,像《今古学考》和《穀梁古义疏》这样重要的著作,在叙及1883年时,一定应有所说明。

就廖平的思想发展来看,所谓“得素王二伯诸大义”,还属于专求大义时期的思想。专求大义是廖平经学第一变以前的思想,开始于1880年,其特点是厌弃小学训诂的破碎,而热衷于今文经学所谓的微言大义。所谓“得素王二伯诸大义”,正是对微言大义探讨的结果。证以1883年廖平在太原时还欲作《语上篇》来纠正时俗株守小学的弊端,廖平在1883年的思想显然属于专求大义时期的思想。

甚至到1884年冬天,廖平所著的《起穀梁废疾》和《公羊何氏解三诂十论》,也仍未超出专求大义时期的思想。前书针对何休、郑玄而发。何休是东汉今文经学的公羊学大师,他著有《穀梁废疾》一书,攻击今文经学的穀梁学派。郑玄是东汉古文经学大师。廖平著《起穀梁废疾》一书,反驳何休。廖平认为,何休、郑玄的著作都“恒失本旨”,他著此书就是要发明《穀梁》中被歪曲了的微言大义。后书针对《公羊解诂》而发,中心是阐发《公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书中“《王制》为《春秋》旧礼传论”、“主素王不王鲁论”、“三世论”等,都属今文经学的公羊学的微言大义。因此,不仅1883年,就是1884年,也不是廖平经学第一变的开始时间。

廖平经学第一变的提出,有一个思想过程。他自叙说,经学第一变的产生,“盖尝积疑三、四年,经七、八转变”(《今古学考》。),根据紧接后文的论述,积疑三、四年,是指1881年到1884年这段时间,这是廖平专求大义的时期。在专求大义的基础上,廖平通过对《穀梁》的重点研究,而在1885年春天,启悟了平分今古的经学第一变:

乙酉(1885)春,将《王制》分经传写钞,欲作《义证》,时不过引《穀梁传》文以相应证耳。偶钞《异义今古异同表》,初以为十四博士必相参杂,乃古与古同,今与今同,虽小有不合,非其巨纲。然后忧然悟博士同为一家,古学又别为一家也。遍考诸书,历历不爽,始定今古异同之论(同上。)。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廖平的经学第一变开始于1885年春天。他在当年夏天所著的《释范》,第二年春天所著的《何氏公羊春秋再续十论》,6月所成的《今古学考》,则反映了廖平经学第一变思想的发展和完成。

其次,经学第二变开始的时间。廖平的经学第二变是尊今抑古,认为只有今文经学才是孔子的真传,从春秋后到西汉哀平年间,一切地域的所有学派都属于今文经学,信奉孔子改制的《六经》;而古文经学则是刘歆作伪的产物,刘歆为迎合王莽和攻击博士,本《逸礼》伪造《周礼》,古文经学就是依靠刘歆伪羼的数条得以建立。根据经学第二变的基本思想,判定廖平经学第二变的开始时间,应以廖平提出尊今抑古之说为标志。

廖平在《经学四变记》中说,1888年为尊经者著《知圣篇》,为辟古者作《辟刘篇》。前书集中反映了廖平的尊今思想,后书全面地论证了廖平的抑古观点,这两部书是廖平经学第二变的代表著作。廖平把这两部书的问世,作为经学第二变开始的时间。廖宗泽在《廖平年谱》中认为,“《四变记》谓始戊子(1888),盖谓《辟刘》、《知圣》成书之年月”,而实际上经学第二变开始的时间是在1887年。

廖宗泽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当廖平完成《今古学考》时,他已开始对经学第一变有所不安了。他在《今古学考序》中说:“卷中多未定之说,俟有续解,再从补正。”1886年10月,廖平在刊印《今古学考》时,针对有人不满他的经学第一变,把混乱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罪归于郑玄,说:“刘歆乃为盗魁,郑君不过误于胁从。”(《廖平年谱》。)这已是《辟刘篇》思想的萌芽了。1887年,廖平执教尊经书院,多用自己在经学中的疑问来让学生探讨,《经学四变记》叙说道:“当时分教尊教,与同学二三百人,朝夕研究,推群言而定一尊。于是考究古文家渊源,则皆出许、郑以后之伪撰。所有古文家师说,则全出刘歆以后据《周礼》、《左氏》之推衍。又考西汉以前言经学者,皆主孔子,并无周公。”廖平又常和刘健卿等同学在一起,“见必谈论经文,其谈经多有关制度之言”(同上。)。在与学生的讨论和同学的辩驳中,廖平开始形成了经学第二变。

在1887年6月,廖平著成了《王制学凡例》和《周礼凡例》。前书以六经皆孔子改制之作;后书原稿不存,主旨讲《周礼》为刘歆伪撰,这两部书已经全面地提出了经学第二变的基本思想。8月,廖平又著《续今古学考》,此书为《辟刘篇》初稿,系廖平“自驳前说”之作,谓“周制全不可考,概为孔子新制。《周礼》固为伪托,即《左氏》之言《周礼》者,亦推例而得”(以上见《廖平年谱》)。因此,廖平经学第二变开始的时间是1887年。

廖平的著作谈到经学第二变开始的时间,也认为是1887年。《知圣篇提要》说:“丙戌(1886)以后,乃知古学新出非旧法”,丙戌后一年即为1887年。《古学考》说:“八年以来,历经通人指责”,《古学考》成于1894年,八年前指1887年,这是说《古学考》一书,是八年以来尊今抑古思想的成熟作品。《经学丛书百种解题》说:“丁亥(1887)后,左古右今。”这些资料表明,廖平虽在《经学四变记》中,把经学第二变开始的时间定于1888年,但在更多地方认为是始于1887年。

同类推荐
  •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共四章,分别为“《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哲学的贫困>导读》以《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哲学的贫困》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惟在妙悟

    惟在妙悟

    中国艺术将妙悟作为创造的根本途径。妙悟的根本特点是对知识的超越,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存在方式的确立。在知识、秩序的羁縻中,人真实存在的意义常处于遮蔽状态中,通过纯粹体验,归复真性,去除遮蔽,让存在的意义澄明呈现。“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气象和格局,创造由生命真性跃出,才有真正的价值。妙悟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既不能单纯归于认识论,又不能归于工夫论。它与西方艺术心理学中的直觉说有根本差异。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异世之亡灵修神

    异世之亡灵修神

    修真界惊世之才吴忌在渡劫时,竟被第八十二道闪电击入时空乱流,进入异世冥界,真是造物弄神……苦等慢熬,终因机缘来到众妖大陆,几经周折,发现自己是个亡灵!异世要称王,亡灵也修神!在这个强者云集的地方,开始一段更加波诡云谲的传奇,看他如何练就绝世神通,攻城拔地,左拥右抱……
  • 璀璨重生:顾少的天后宝贝

    璀璨重生:顾少的天后宝贝

    【宠文加爽文,甜到爆】前世她自己作死,天真无邪的把仇人当成亲人,最后被男友和继妹亲手送进了地狱。涅槃重生,她发誓要把他们挫骨扬灰!成人之夜,她把自己送到了顾曜的床边。第一次,他穿好衣服,淡漠无情,修长的手指点上她嫣红的唇瓣,冷酷讥讽,“风浅洛,谁准你喊我哥哥!”第二次,他随时随地都有扑倒撕碎她的冲动,她诺诺往后退,“老公,今晚求放假。”他魅惑一笑,“宝贝儿,叫我一声好哥哥,可以考虑考虑。”
  • 混沌天源大圣

    混沌天源大圣

    混沌未开天源隐,冥冥之中暗重生。渡劫不成应因果,两世为人方飞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我在爱你一次

    重生我在爱你一次

    前世,闫岳一个大了陆雪六岁的人,与陆雪一生经历了许多的起起落落,但一直都是幸福的,最后在陆雪一次意外离世结束了。今世,陆雪重生而来,将带着前世的记忆,想要再与那个与她大了六岁的人在一起时,却发现,总有一个人,在他们两个人之间,陆雪和闫岳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 最后的佛魁

    最后的佛魁

    明末崇祯年间,满洲八旗入关,贼王佛魁和其信物惊蛰古玉在战乱之中不知所踪,贼众八门风流云散百年。民国,乱世战火纷飞。贼众豪杰混迹江湖,群龙无首。日军侵略,战局日紧,随军忍者“三千院”,奇人异士济济,磨刀霍霍,秣马厉兵。江湖忽闻,佛魁信物惊蛰古玉现世。“惊蛰重现之日,八门聚首之时!”……自此,一个岳阳街头的市井小子,卷入风云江湖的洪流。
  • 成功恰在回首时:换脑智慧

    成功恰在回首时:换脑智慧

    本书提倡的“换脑革命”,实际上就是通过转换认识方法、转换生活态度,来赢得全新的自我、全新的人生。全书以事喻理,围绕“换脑”展开,对一个个小故事加以全新的诠释,发人深省。
  • 十年旅客

    十年旅客

    他依稀回顾过往的十年,与她相识的岁月里,两人的生活似乎是爱恨交织的宏大乐章,又似乎是泾渭分明的平行线。匆匆人间,弹指十年,她挥挥手:“客从远方来,又赴远方”。
  • 重生之琉璃岁月

    重生之琉璃岁月

    别人穿越后不是貌美如花就是宠妃公主,她却被毁了容,做了这不得宠的蒙府二小姐。幸得药王相救,受尽刮骨疗毒之痛,九死一生回府,自己的未婚夫却成了妹夫,父亲的突然猝死,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阴谋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重生后的她不再傻白甜,她要步步为营,劈荆斩棘,活着才有希望…一路走来,身边的他,谁才是最后的归宿?
  • 孝经全鉴(典藏诵读版)

    孝经全鉴(典藏诵读版)

    《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