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6000000005

第5章 论王充的天人观

在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两汉哲学尤为突出。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建立起了天人感应的哲学体系。司马迁著《史记》,“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西汉末年扬雄著《太玄》、《法言》,一论天道,一言人事。西汉末年兴起、东汉盛行的谶纬神学,更向神秘主义方向发展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而王充、仲长统等人,又从唯物主义方向,批判了董仲舒、谶纬神学的天人感应论,并建立起了他们自己的唯物主义天人观。最值得注意的是王充的天人观。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对谶纬神学作了空前深刻而全面的批判,并较为系统地建立起了唯物主义的天人观。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却不多,拙文试对此作粗略探讨。

天人关系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夏代文献就有关于这方面的材料,而自提出以来,就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对天是有意识的神还是无意识的自然物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斗争的根本分歧所在。唯心主义的天人观宣扬天是有意志的神,夏殷周的天命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神学都鼓吹这一论调,如董仲舒说:“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春秋繁露·郊祭》。)唯物主义的天人观则认为,天是无意识的自然物,荀子、司马迁与其他唯物主义哲学家都坚持这一观点。

王充的天人观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结合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提出了天是有形物质实体的观点。他说:“如谓苍苍之天,天者,体也。”(《论衡·雷虚篇》。)“而天体与地无异”(《论衡·变虚篇》。),“平正,四方中央高下皆同”(《论衡·说日篇》。)。天是有形体的,天的形体同地一样,是四方中央平正的。有时,王充又用玉石一类的物体实体,来说明天的物质性,“天乃玉石之类也”(《论衡·谈天篇》。)。王充以天为有形物质实体的观点,无疑吸收了盖天说与浑天说以天为有形物质实体的思想。

古代讲天常以人为喻。王充以天为有形的物质实体与这种思维方法有直接关系。在王充看来,人有夫妇,自然界也有夫妇的关系。而天是夫,地是妇,“天地,夫妇也”(《论衡·奇怪篇》。)。在当时的自然科学条件下,人们所感知的大地,是一块四方平正的实体。而构成大地又有玉石之类的物质。夫妇一体,天地亦一体。王充以对大地实体性的感知,来说明天的形体时,自然会得出天是有形物质实体的观念,并用地的四方平正、地有玉石来推论天体的情况。这种直观的看法,虽然缺乏理论的论证,更没有科学的根据,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比较令人信服地从天的形态上,说明了天不是有意识的神,而是像地一样的物质实体。

同时,王充还用物质性的元气来说明天的构成,提出天是由元气构成的自然物的观点。他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论衡·谈天篇》。)“天地之间,气皆统于天。”(《论衡·订鬼篇》。)由元气构成的自然物,元气皆统于天。因而“天之动行也,施气也”(《论衡·自然篇》。),视为由元气构成的自然物,就从天的构成根源上,进一步说明了天的物质性。

在《论衡》中,对天是含气的自然物这一观点,王充正面论述比较少。而对天是有形物质实体的观点,论述却比较多。他甚至在《谈天篇》中说:“如实论之,天体,非气也。”有的论著据此否认王充有天是含气的自然物观点。其实这种看法是不能成立的。在这段话前面紧接着还有这样一段话:“儒者曰‘天,气也,故其去人不远。人有是非,阴为德害,天辄知之,又辄应之,近人之效也’。”儒者这里讲的气,已经不是物质性的元气,而是天人感应的媒介了,因而儒者的“天,气也”是一个神学唯心主义的命题。王充的“天体非气”,显然是针对儒者的神学唯心主义命题提出的反命题。在否认儒者的命题后,王充马上说:“人生于天,何嫌天无气?”可见,王充并不否认天是包含着元气的自然物。因此,在王充的天人观中,“天体”与天是含气的自然物这两个论点并不矛盾,它们都是王充唯物主义天人观的表现。在这两个论点中,王充比较强调“天体”这一个命题,一方面是为了反对当时流行的神学唯心主义;另一方面与王充哲学的经验论用人们对地体的直接可感性,来推论天的形体有紧密联系。虽然王充比较强调“天体”的命题,但由于王充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用元气来说明天地万物的构成(参见拙作《王充元气自然论简析》,《浙江学刊》1985年第1期。),“天体”的命题不能从天的构成根源上,只能从天的形体上说明天的物质性,因而它只能是从属的命题。天是含气的自然物的观点,才是根本的命题。王充关于天的这两个命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是由元气构成的有形物质实体。

王充认为,天作为由元气构成的有形物质实体,根本不存在神学唯心主义所说的意志和目的,而是自然无为的。王充说:“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论衡·自然篇》。)自然无为的根源在于构成天的气是无欲无为的。王充又说:“何以知天之自然也?以天无口耳也。”类似的论述还见于《变虚篇》、《感虚篇》、《祀义篇》中。这些论述反复说明,只有那些有嘴、眼、耳的东西,才有吃、看、听一类的欲求,而天无论是从形体上讲,还是从构成根源上来讲,都没有嘴、眼、耳等,因而天是无意志的,是自然无为的。在王充看来,这个自然无为就是天的根本属性,因此,王充多次讲“自然无为,天之道也”(《论衡·初禀篇》。)。王充又从天的属性上,根本否认了天是有意志的神的神学唯心主义。

王充对天的看法,决定着他的天人观的唯物主义方向。他的天人观的基本命题是“天本人末”。这里讲的本末关系,与魏晋玄学所讲的本末范畴不同,它主要指人和物皆被天决定的客观自然联系。王充说:“且夫天本人末也。……人生于天,含天之气以天为主,犹耳目手足系于心也。”(《论衡·变动篇》。)天决定人物,相应的天的变化也决定着人物的变化。“天气变于上,人物变应于下”,“故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痼疾发,此物为天所动之验也。故天且风,巢居之虫动;且雨,空处之物扰。风雨之气感虫物也”(同上。)。从王充所运用的事例来看,有的是医学经验的总结,有的是日常观察到的自然变化,都有客观事实的根据。因此,王充讲的天决定人物,人物随天变动,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间的客观联系,而不存在丝毫的目的与主观意志。这同神学唯心主义讲的天决定人的天本人末有着本质的区别。有的论著笼统地讲天本人末是天人观上的唯心论,是值得商讨的。

从人由天决定出发,王充认为天的根本属性也是人的根本法则。因此,他经常讲“天人同道”(《论衡·谴告篇》。)。所谓道就是由天决定,而为天人所共同遵守的自然无为。这样,天人之间不过是一种自然无为的关系。王充据此尖锐地批判神学唯心主义的天人观。他说:“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论衡·物势篇》。)“或说以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论衡·自然篇》。)在王充看来,天生人物是自然无为的,人物的产生是自生自为的自然过程。把天生人物说成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是不合自然法则的虚妄之言。

根据对天人之间的唯物主义理解,王充从两个方面对汉代天人感应的神学唯心主义天人观作了批驳。一方面瑞应说以所谓河图、洛书、凤凰、灵芝等虚构的东西,或不常见的自然物为瑞物,称天下太平,上天就会降临吉祥的瑞物以相符应。并且认为圣王将兴,上天也会出现某种吉祥瑞物作为预兆,如周文王有赤雀之瑞,周武王有白鱼之祥。王充则指出:“天道自然,故图书自成。”(《论衡·自然篇》。)河图、洛书一类东西并非天意的体现,而是自然无为的。将河图、洛书说成是体现天意的瑞物,是不合自然无为的。另一方面谴告说以大旱、水灾、雷鸣、日食等自然变异为灾变宣称人君政治过失,上天就降灾变来谴责、告诫人君。王充认为:“夫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也”,“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同上。)。天是自然无为的,不存在所谓有目的有意志的灾变,根本不能谴告人。

王充用天道自然无为反对“一切皆故”的神学唯心主义,这是正确的。但他常用“偶适自然”一类表示偶然性的词句,来反驳神学唯心主义,有时甚至说:“二令参耦,遭适逢会,人事始作,天气已有,故曰道也。”(《论衡·寒温篇》。)将偶然性上升到道的高度,将偶然的东西抬到必然性的地步,从而陷入了偶然决定论。这种用偶然性来解释天人之间联系的思想,难以从根本上批倒神学唯心主义,大大削弱了王充天人观的意义。而且,将神学唯心主义的瑞应、谴告诸说的天人感应事例,说成是天人间的“遭适逢会”,就在某种意义上给神学唯心主义留下了地盘。这是王充天人观的一大缺陷。

神学唯心主义还宣扬,人只要心地至诚,连一般人都可感应上天,如邹衍呼天降霜,杞梁妻哭崩城墙,就是例证。王充反驳说:“夫至诚犹以心意之好恶也。有果蓏之物,在人之前,去口一尺,心欲食之,口气吸之,不能取也。手掇送口,然后得之。夫以果蓏之物,员团易转,去口不远,至诚欲之,不能得也。况天之去人高远,其气莽苍无端末乎?”(《论衡·变动篇》。)至诚不过是主观的思想动机;单凭思想动机,就连嘴边细小圆转的瓜果也吃不上,怎么能感动元气无限的苍天呢?由此,王充尖锐地直斥神学唯心主义的这些说法不过是虚妄之言:“衍呼而降霜,虚矣!则杞梁之妻哭而崩城,妄也!”他更进一步指出,神学唯心主义人能感天的说法,是“不达物气之理也”(同上。),在王充看来,“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感人”(《论衡·明雩篇》。)。对神学唯心主义的批判,有力地揭露了唯心主义天人交感说的荒谬,进一步说明了天人关系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联系。

在承认天人间的客观自然联系的同时,王充又看到二者的区别。他说:“人之行求,有为也;人道有为,故行求。”(《论衡·说日篇》。)行为有一定的目的追求,是一种有意识的有为活动,不同于天的自然无为。这无疑看到了人类社会活动的特点,将人与自然无为的天区别开来。王充认为,有为的人道与无为的天道二者并不绝对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他以庄稼的生长为例说:“然虽自然,亦须有为辅助。耒耜耕耘,因春播种,人为之也。”(《论衡·自然篇》。)庄稼的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庄稼要能生长,又离不开人的播种、耕作等有为的活动。人的有为活动,要合于自然的规律,否则就将如宋人拔苗助长,弄巧成拙。借用宋人拔苗助长的故事,深刻地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王充天人观中的宝贵成分。

从肯定人道有为出发,王充提出力、术能改变命的思想。本来王充是相信命定说的,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祸福寿夭,都是人初生禀受元气时就决定了的。但他谈到力与命的关系时却说:“力胜贫,慎胜祸,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贵,废时失务,不可得也。虽云有命,当须索之。”(《论衡·命禄篇》。)谈到术与命的关系时,他又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赐本不受天之富命所加,货殖积聚,为世富人,得货殖之术也。夫得其术,虽不受命,犹自益饶富。”(《论衡·率性篇》。)子贡本无富命,但他懂得并善于运用积聚财钱的方法,仍成了世人公认的大富豪。王充这一力、术改变命的思想,是对他自己命定论的修订,发展了先秦荀子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具有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意义。在论述人道有为和天道无为的关系时,王充对比天降霜雨与人工灌溉说:“汲井决陂,灌溉园田,物亦生长;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须,莫不洽濡。程量澎泽,孰与汲井决陂之哉?”天自然降雨,同人工灌溉两相比较,人道有为根本算不了什么。王充的结论是“故无为之为大矣”(《论衡·命禄篇》。)。王充的这个论点,无疑看到了人道有为的局限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又忽视了人道有为的无限性。王充进而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也应该是人道的最高原则。只不过一般人,“禀气薄少,不遵道德。不似天地,故曰不肖。不肖者,不似天地也。不似天地,不类圣贤,故有为也”。只有像黄帝这类禀天气多的“至德纯渥之人”,才能“则天,自然无为”(《论衡·自然篇》。)。王充贬低人道有为,抬高天道自然无为,以为只有圣人才能合乎天道自然无为,反映了他所代表的阶级的局限性。

综上所论,王充的天人观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他用地的实体性来说明天的实物性,用元气的自然无为论说天是无意志的自然物;认为天道、人道之间既有一种客观的自然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并由人道有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由天道自然无为,批判唯心主义的天人互感等,不仅是对汉代神学唯心主义天人观的致命打击,而且大大发展了先秦以来唯物主义的天人观,并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王充的天人观也是有缺点的。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天人观常常和神学唯心主义的天人观划不清界限。如《瑞应篇》讲:“瑞以应善,灾以应恶。”将道德的善恶与所谓瑞祥、灾变相联系。《异虚篇》说:“秦之将灭,都门内崩;霍光家且败,第墙自坏,……然而门崩墙坏,秦、霍败亡之征也。”这是一神学唯心主义的谴告说。《奇怪篇》说:“帝王之生,必有怪奇,不见于物,则效于梦矣。”这又是神学唯心主义的瑞应说。这类说法从本质上看,同神学唯心主义的天人观毫无二致。因此,在分析王充天人观时,既要看到唯物主义的基本倾向,又要指出少量的杂质,这才是合乎辩证法的。王充的天人观还给人一个启示,就是作为像王充这样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也存在与唯心主义划不清界限的地方,因此,分析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时,一定切忌对哲学家作要么是唯物论者,要么是唯心论者的简单切割。

同类推荐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观念(1)

    观念(1)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精彩故事琳琅满目,深刻酷评振聋发聩。本书蕴涵丰富人生智慧、揭示种种人生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更新观念,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言,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韩非子所作。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本书对《庄子》寓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思维文化、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农工商贾文化、科学技术、养生文化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前任魔主的自我修养

    前任魔主的自我修养

    魔主,乃魔道至高无上的存在。罗迟的开局,就是穿越成魔主。可以,这么高的起点,我不想努力了。什么?这个魔主已被属下篡位被囚禁?我拿的是任我行的剧本?天下正道趁火打劫,全部要杀我永除后患?你们别逼我,真的,我有系统。将反派进行到底!要做,就做世间最大的魔头!
  • 报告,我想和你谈恋爱

    报告,我想和你谈恋爱

    秦菲第一次次见裴笙,对他一见钟情,并扬言:以后他就是我的男朋友。第二次因缘际会,两人顺理成章订婚,他成了她的man。最近一次,他直接进了她的大学,以军训总教官的身份站在主席台上。……碍于整个军训阶段都被他无情欺压,秦菲决定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让他被牵着鼻子走。于是她给正在发言的某人发了句土味情话。“为什么虎妈给虎爸生小老虎,母鸡给公鸡生小鸡……因为我要给你生猴子。”顿时,某人威风凛凛的神情立即春风迎面。后来她想起此事频频后悔——这不是挖了坑给自己跳吗?!
  • 那天起我就钟情于你

    那天起我就钟情于你

    我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爱上你了,你知道么?我好像好像与你在一起,可是……会很困难吧。贾生,我喜欢。夏妆仪,我喜欢你。苏秸早,我喜欢你。夏姝仪,我喜欢。苏淞,我喜欢你。(这本书又叫:钟情于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从书外来

    他从书外来

    一个由笔墨构成的世界,在原作者离去之后又该如何运转?虚假的人物活在虚假世界,故事却无法继续。谁来给这里的人画上命运的终点符?谁来把这破碎的故事再度拼凑?他从书外来!他活在书里!他将续写这一切!
  • 大爷的水果

    大爷的水果

    一个卖水果的大爷的故事一个揭露人性的故事
  • 重生天才外交官

    重生天才外交官

    浮生若梦,曾经发生的一切,就这么结束了。而当初曾经出现在夏暖生命里的人,再一次以不同的姿态出现,秦钰眼里,夏暖是他生命里的唯一,逆光而来,照亮他整个世界。
  • 但鸢人长久

    但鸢人长久

    在这六界分明的时代里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拥有使命的人们啊到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她不知道也不想去管她只知道自己是只笨鸟学不会那些荒唐的例法戒条(额,先这样写算了,实在是文案无能)
  •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影响力法则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影响力法则

    中基层管理者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正面影响力,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部门效率,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影响力法则》从利用权威、善于激励、塑造团队意识、情感管理、调动激情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领导者应如何在管理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