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6300000011

第11章 把成绩放一边,先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1)

1.妈妈的“一千零一夜”

妈妈会讲故事,就不用再反反复复向孩子灌输道理。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故事的养分,慢慢和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形成替代。这样,妈妈不用说教,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枯燥乏味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要么为了耳根清净敷衍父母,效果微乎其微,要么直接表示他的反感,不但没把道理听进去,甚至跟父母对着干。但是,如果父母可以换一种形式,让孩子自己去领悟道理,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这样,父母不用天天苦口婆心了,孩子也不用遭受疲劳式轰炸。这个办法就是给孩子讲故事。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一个好故事就是一次教育。

为何故事有这种魔力呢?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故事永远比道理生动有趣得多,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故事都是在讲别人的事,孩子不会感到自己正在被教育。

从辰辰会开口说话起,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了。对于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来说,也许他根本不知道妈妈在给他讲什么,但是我相信他能感受到妈妈在用爱跟他交流。那时候,故事对于我们而言,仅仅是母子间培养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辰辰从来不会挑剔故事,更不会问我情节。我每次给他讲故事,他总是瞪着乌溜溜的眼珠看着我的嘴巴和表情。两岁的时候,他慢慢能听懂故事了,于是开始和我交流,常常在我讲故事的停顿中追问:“妈妈,后来呢?”

从辰辰三岁开始,我和他约定,只要我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讲一个故事。但是有的妈妈会跟孩子保证,一定每天讲一个故事。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做法却不太可取,讲故事更应该注重质量。比如,妈妈这天晚上特别忙,可是为了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匆匆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完成任务。再如,妈妈发着烧,可是孩子记得妈妈曾经答应过他每天都要给他讲一个故事,对于大人的承诺,孩子是非常重视的,虽然妈妈明白告诉他自己身体不舒服,他也会不依不饶,妈妈只好拖着病体吃力地讲故事。这样也就失去了讲故事的意义。

本书有一篇叫《给孩子一条退路》,父母也应该给自己一条退路,不要给孩子打“包票”,让孩子明白父母也会有自己的事情,也会有生病或不方便的时候,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体谅心。

经常看见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不管父母当时在做什么,自己有需要就要求父母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一刻都不愿意等待。父母经常感慨孩子没有体谅心,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没有体谅心,而是父母后天培养的。

所以,我和辰辰的另一个约定就是,讲故事的时间是在我和辰辰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之后。我是这样给他解释的:“妈妈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之后可以更专心地讲出好故事。而辰辰是个很有上进心和责任心的孩子,要是你没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妈妈就急着给你讲故事的话,你心里记挂着还没完成的事,就不会专心听妈妈讲故事了,这样妈妈的积极性就受到打击了。”辰辰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有些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父母就利用这点和他们谈条件,比如:“你把作业做完了,我就给你讲故事。”“你先洗澡,我才能给你讲故事。”

这是讲故事大忌之一——不要“要挟”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威胁了。这样做会降低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一旦有其他兴趣可以取代的时候,父母会发现撒手锏对孩子已经不起作用了。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父母以要挟的形式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处处要挟父母,和父母谈条件。比如他本来就应该好好学习,变成你给他买什么,他才好好学习等。不要让孩子本来应该享受到的待遇,变成某种交换,这样做得不偿失。

每天晚上,辰辰总是早早做完自己的事,为了可以早点听到故事,也很少来打扰我,怕我事情做不完就不能给他讲故事,最多跑到书房里来问我一句:“妈妈,你还要忙多久啊?”如果我告诉他还要半个小时,那么这半个小时里,他绝对不会再次打扰我,但是超过半个小时的话,他就会继续来关注进度。我和他约定要忙完自己的事也并非真的要把自己的事做完,只要辰辰已经准备好躺床上了,我不会让他等太久的。每次我过去的时候,他还会问一句:“妈妈,你的事情做完了吗?”

有一次,我因为流感发烧,按照约定,我生病的时候不给辰辰讲故事,孩子来到我床前,我以为他想听我讲故事,就主动说:“辰辰,妈妈今天不舒服,不能给你讲故事了。”

辰辰伸出小手摸摸我的额头:“妈妈,以前我生病的时候,你给我讲故事,我就觉得没那么难受了,今天你生病,我也给你讲个故事吧!”

说实话,我当时头重脚轻,最想睡觉,可是孩子一片心意,我再难受也不能拒绝。辰辰特地挑了一个老师讲的《农夫和金鱼》的故事,因为他认为我讲的故事我都知道。他讲得声情并茂,整个故事非常完整。我发现他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得相当快。我想这应该是得益于故事了。

我的一位朋友见辰辰口齿清楚、逻辑清晰,很是羡慕,于是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她。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打电话跟我说:“我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可是我发现没什么效果,也许我的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吧!”

我认为不太可能,约好晚上去她家看看。

那天晚上,我刚到朋友家,她领着我走进孩子的房间,孩子当时正在捏橡皮泥,她说:“宝贝,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吧。”

孩子想也不想地说:“我不想听故事。”

朋友露出一个“你看吧”的眼神,出了门就跟我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拉着妈妈要听故事,我家的是我想讲,他也未必领情。”

我说:“不见得,你选的时机不对,孩子正在专注地玩橡皮泥,你一进去就打断他,说要讲故事,孩子哪有兴趣听啊。”朋友争辩道:“刚才只是做个试验而已,事实上,我在其他时间讲,他也未必想听,有的时候看我很想讲他就说,好吧,妈妈你想讲就讲吧!他那表情就是他给我面子才听我讲故事的!”

看着朋友一脸憋屈的样子,我“扑哧”一声笑了:“我们得找到根源,这样吧,你就把我当成他,现在给我讲个故事。”

朋友愣了一下,真的给我讲了个《白雪公主》的故事。朋友的语言表述能力不错,平时为人也风趣,可是却时时离不开故事书,过一会儿就要看一眼,以免自己讲错。我把这点指了出来,朋友说:“我是为了尽量保持故事的原汁原味啊,万一离开书本,有些情节我遗漏了,或者讲得有出入呢?”

这是讲故事大忌之二——照本宣科。讲故事切记不可照本宣科。故事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就在于接下来的情节发展,有些妈妈过于注重内容形式,生怕自己讲错了或者讲漏了,老是脱离不了书本。要妈妈们把每个故事都背出来,这显然太花费精力了,但是只要能记住故事的梗概,用自己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听,即使中间漏了什么也不要紧。孩子故事听多了,慢慢会发现故事发展应该是怎样的,这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另外,如果妈妈们真的忘记了故事情节,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即兴编上一段,好妈妈要会讲故事,也要会编故事。

所以,建议妈妈们讲故事的时候尽量脱离书本。对于孩子而言,他需要的是脑海里装满故事的妈妈,并不是“朗读者”或者解说员。另外,脱离课本对家长保持记忆能力和复述能力也有很大的好处,可谓一举多得。

朋友听了这些话,觉得确实如此。我又问她:“故事讲完了,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朋友点点头说:“沟通啊,最后才是最重要的一环,我很注意去启发孩子,比如我会问孩子从这个故事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或者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东西值得学习。”

这时,我大概明白了朋友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听故事了。拷问孩子这种做法最立竿见影的坏处就是,大大降低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校组织看一场电影,大家觉得这场电影还蛮好看的,可是回来之后,老师立刻布置一个作业:明天上交一篇字数不少于一千字的观后感。这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抱怨,看场电影要写一千字的观后感,还不如不看呢!等学校下次再组织学生看电影的时候,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电影有多好看,而是看完电影的后遗症——写观后感。

对于孩子而言,本来是开开心心听一个故事,可是听完故事妈妈就要考自己,如果回答不好,还得挨批评,还不如不听呢,这样就不用受这个罪了。而在孩子抵触的时候讲教育意义的故事,孩子不但不会受到启发,反而会觉得厌烦,因而排斥故事中的道理。

的确,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就是希望孩子能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或者养成某个优良习惯。可是讲故事不能急功近利,家长希望一个萝卜一个坑,每讲一个故事,孩子就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教育孩子真这么简单,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天天给孩子讲故事就行了,就不会有这么多无奈苦恼的父母了。

故事的魅力在于潜移默化,父母要求孩子听完就有大彻大悟的感觉,这显然是违背常理的。此外,很多故事的教育意义非常明显,可父母生怕孩子没听明白,总喜欢在讲完之后再考考孩子:“你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如果你是孔融,你会这样做吗?”如果孩子回答正确了,父母就显得非常开心,觉得这天的故事没有白讲,孩子从故事中学到东西了。可如果孩子回答不对,父母就会不乐意。修养好的父母会将故事中的寓意再一次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要求孩子记住并且以后照做;性子急的父母干脆说:“我讲了半天,你居然没听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

这是讲故事大忌之三——把故事寓意给说破了。故事的寓意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慢慢感悟,如果家长非要把故事的寓意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就算孩子说自己明白了,他也只是明白了这个故事在讲什么,而不是明白这个道理,更不会按照这个标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孩子自己感悟的道理,才会在心中生根,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给孩子讲故事,对于改变孩子的毛病,克服孩子的不良心理都有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妈妈会讲故事,就不用再反反复复向孩子灌输道理。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故事的养分,慢慢和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形成替代。这样,妈妈不用说教,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皆大欢喜。

2.给孩子一条退路

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父母要做的就是卸下孩子的思想包袱,给他一条退路,让他更轻松地上阵,这远比拼命给他压力好,就好比一根橡皮筋,拉得太紧容易断是一样的道理。

周末,我和老公带着辰辰去散步,路过一个广场,发现很多人挤在一起,还有很多人纷纷往广场涌去,不等我和老公反应过来,辰辰已经一手拽一个,把我们拖了过去。

原来是一家专门生产奶粉的公司联合某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宝宝爬行”比赛,最终胜出的宝宝将成为这个公司的形象特使,还有一笔不菲的奖金。这种活动在电视上并不少见,但是活动现场,我还是第一次见,辰辰更是兴趣盎然,连去买他心爱的玩具的事都暂时搁置在脑后了。

一声哨响,活动开始,戏剧的一幕出现了。活动方对参赛的宝宝的要求是,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全程只能爬到终点。孩子太小,根本不明白比赛的意义,有的孩子东张西望,有的孩子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还有的孩子一离开父母干脆放声大哭……场面极其热闹,伴随着主持人的解说,比赛现场热火朝天。

可是令人失望的并不是孩子的表现,而是家长的表现。有的家长见孩子不动,在旁边拼命地喊,“宝宝,加油,快跑,快跑”,甚至忍不住用手推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不小心磕到了,做妈妈的只是随便替孩子揉了两下,然后就推自己的孩子前进。更有甚者,手里拿着宝宝平时喜欢的东西,在孩子面前一米处引诱着孩子不断前进去够这个东西,等孩子快够到的时候,再离孩子远一些。

这个情景让我想起了逗狗,把肉提得高高的,让狗一下一下跳上来咬。我本身很反感这种行为,为了满足人类的乐趣,这样去戏弄狗,不能好好让狗吃个饭吗?如今这种做法居然出现在孩子身上。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试验,用这种方法来引诱孩子,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兴趣索然,甚至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更因为被引诱却得不到而产生恼怒的情绪,致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

我忍不住在旁边说:“这种比赛简直是在虐待孩子。”

旁边一位妈妈听我这么说,觉得受了侮辱,立刻反驳我说:“这怎么可能是虐待孩子?赢了比赛,孩子就能上电视,成为明星宝宝了。”

我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明星是什么,更不会因此而感到成功的喜悦,是父母在意孩子是不是明星宝宝,毕竟抱一个拍过电视广告的孩子出去,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这位妈妈继续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有一句话说,要赢在起跑线上,我看应该是赢在起爬线上。要是宝宝没有上进心,以后怎么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呢?我们也是为了宝宝好。”

这位妈妈说的有一定道理,现在社会的竞争确实激烈,大人的生活环境都很紧张,并且压力巨大。可是把这种压力移植到还不会开口说话的宝宝身上,这种想法正常吗?即使真的要培养宝宝的上进心,要靠这种比赛来达成吗?

比赛结果很快就要揭晓了。最后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赛规定,谁先爬过终点线谁就是胜利者,可是最终有两个孩子完成了任务,一个是手先过了终点线,一个是脚先过了终点线。结果两位宝宝的妈妈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冠军,谁也不肯让谁,从争执到开骂,主持人想劝解,还被其中一位妈妈推了一把,场面混乱不堪,宝宝吓得大哭起来。一些心疼孩子的妈妈忍不住护紧了自己的宝宝。有的妈妈说:“这种比赛,简直就是拿孩子开玩笑啊!”

两位妈妈各不相让,到最后也没分出个胜负,主办方没料到是这样的结果,商量之后建议让孩子再比一次。但两位妈妈一听立刻反对,认为这样做对自己的宝宝不公平。我们没有等待结果出来就离开了。

其实,举办这种比赛也没什么不好,可以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对孩子的发育是有好处的,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热闹的氛围,他会更阳光和健康。如果抱着平和的心态参加这样的比赛,面对宝宝可爱的行为,应该是多么欢乐和谐的活动。可大人的争强好胜心理却把这种有趣的比赛演变成闹剧,让宝宝成为直接的受害者。

那两位妈妈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可是这到底是孩子的利益,还是她们自己的利益呢?过于看重某一次比赛结果,本来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赢了不沾沾自喜,输了不垂头丧气,这才是父母应该具备的心态。如若父母不能保持这种心态,必然影响到孩子,孩子会在父母的言行中感受到紧张、焦虑的心情,从而变得焦虑不安,即使真的赢得了比赛,也是得不偿失的。

同类推荐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
  • 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

    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

    本书详细介绍孕前夫妇的身体检查方案、孕前心理调整方案、孕前良好生活习惯、最佳孕育环境和孕育所需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最佳状态迎接宝宝的到来。
  • 家教哪有那么难

    家教哪有那么难

    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例的研究,从而带给中国家长一种可供参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是以实用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为地图,以促进亲子情感为归依,以反思父母教养方式为途径,以领悟教育智慧为法宝,让父母和儿女一起迎接人生成长的挑战。
  • 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育儿问题(3-6岁篇)

    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育儿问题(3-6岁篇)

    《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育儿问题((3-6岁篇)》针对饮食与营养、宝宝睡眠、幼儿园人园、学习与教育、活动和游戏、宝宝行为性格培养和能力开发、宝宝日常照料、意外伤害、健康护理等相关问题,对培养宝宝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品德以及如何培养宝宝好的习惯,都科学的指导,帮助妈妈解决最棘手的育儿问题。《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育儿问题((3-6岁篇)》科学易懂,通俗实用,相信《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育儿问题((3-6岁篇)》一定能让做父母的读者受益匪浅,养育出更健康更聪明的宝宝。
  • 左手表扬,右手批评

    左手表扬,右手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一门艺术,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两种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子活动中时刻都离不开它们,父母只有科学地认识并合理地运用它们,才能在教子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是一本国内本土原创的教育方法指导书,通过作者教育一双儿女的亲子实践经历及周边的家庭教育案例向家长讲解了“用表扬促进孩子进步,用批评促使孩子改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有效使用“表扬批评”这两种教育手段的方法,既有较高的可读性,又不失深度和实用性。
热门推荐
  • 新姬元

    新姬元

    “蔚级然年2611年,人类文明正式湮灭”
  • 诸天维护工

    诸天维护工

    哈哈哈,我居然重生了,哼,我扬大力势必搅动天下风云!你们这些穿越者又在想屁吃。唐星雨看着这些非法穿越者,将其抓捕归案送往虚无深处的小黑屋。
  • 后宅不宁

    后宅不宁

    宁自凉这一辈子用一个字就可以总结了,斗!世家后宅中,她从丧母的庶女斗成了宁家的嫡小姐。恩怨情仇中,她无力抉择却自有人出手。王侯将相中,她无心插柳却得来美满姻缘。从丧母那天,她便步步心计,终是让她得来了她的一方安宁后宅!
  • 梦魇的剑姬

    梦魇的剑姬

    他是月下的死神,黑夜的行者……她是梦魇的剑姬,铁血的女神……血与泪的史诗,情与恋的罗曼史,爱与恨的悲歌,你与我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灵盛世一医尊至上

    天灵盛世一医尊至上

    她是一个被人欺压却非常不服输的女孩,她是一位无穷至高的女王却挽救不来自己失去,即使两个人天差地别,却有着相同的名字和性格,当她们两个相遇,开启了发出有趣的故事!那么接下来!此刻真是审判之时!右眼便慢慢的变成了血红色
  • 狱龙吟

    狱龙吟

    一个梦魇轮回空间破碎流落到异界的年轻人,他为了唯一的真爱不断追寻变强的信念,但是世事难料,他越是鼓足力气往上爬,就堕落的愈加深沉,直到有一天他叩开地狱的门扉,撕开遮蔽双眼的迷障,才发现诸神的真相,为此他发出经久不息的咆哮:若我的命运注定是无边的黑暗,那我也要做那道刺破黎明的曙光。
  • 陌上花神

    陌上花神

    乱世之中妖魔当道,人类岳灵因父母双亡被花神解救,花界因外族入侵而全族丧失仙法被冰封,岳灵机缘巧合之中成为花界下一任花神,与北冥之王飒远结识,从此开启拯救全族的命运之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