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7300000018

第18章 世情评弹(1)

好人、坏人、导向及其他

《平凉日报》2007年3月29日发表雷小宁同志的文章《谁来保护好心人》,其中讲到一个小故事。读后,似觉意犹未尽,心中块垒,不吐不快。为了能更明了地说明问题,不妨将这则小故事摘录如下:

三个鬼魂被押到阴曹地府,他们生前分别是妓女、小偷和医生。

阎王先问妓女在阳世是干什么的,妓女回答:“我专门收容一些无家可归的男子,让他们也能享受夫妻生活的乐趣。”阎王颔首:“善哉,应该得到好报。”遂命令判官把她降生到富贵人家。

轮到小偷了,他也从容应对道:“回阎王爷,我在阳世专门替别人拿东西,有的人口袋太重,自己拿不动,我就替他分些来;有的人东西没藏好,我也捡回来;有的人家里贵重东西太多,我怕他失火,就替他们把东西转移到我家,好好保藏起来。”阎王听后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好嘛,这叫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理当增寿三纪,享年百岁。”

医生在一旁忍不住开口道:“阎王爷你被骗了,他们在阳世做的都是害人的事阎王大怒,一拍惊堂木:“谁骗得了我,我问你答,扯别人干啥?你是干什么的?”

医生理直气壮地说:“我才是真正的好人,我治病救人,把快死的人都精心治好……“住嘴,难怪我派小鬼抓不到人,原来是你在和我作对。来人,将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这故事当有续篇。

为了避免职业群体集体误解,使个体虚拟形象不至于上升为职业代表,从而步入一种良性的话语环境,在此特申明,可能产生复数歧义和职业标签的“妓女”、“小偷”、“医生”,均为不确定的虚拟对象,与职业无关。

先看妓女。因为阎王爷的赞扬和肯定,这个在阳世名声很坏的人却得到了投胎富贵人家的结果,结果为正数。这使妓女尝到了说假话的甜头,同时从阎王那里获取了当妓女的合法性。于是,妓女投胎富贵人家后,不但不痛改前非,相反,却重操旧业,甚至变本加厉。不出几年,被富贵人家逐出家门,断绝家庭关系,彻底流落于烟花巷。人们虽痛恨妓女改变了世风,但有阎王这把保护伞,只好眼睁睁看着人间妓女大行其道,妓风日甚矣!

次看小偷。因阎王下令加寿,小偷再续阳寿至一百年,其结果同样为正数。这使小偷在享岁期间,仍干着替别人“当保管”的营生,一改过去昼伏夜出为昼夜兼程,小动作多了,被发现和抓住的概率上升。及至寿终,来到地府,见过阎王,如此这般汇报,阎王念其功德尤隆,大喜之下,再续阳寿。于是小偷得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即使人们恨之入骨,但因有阎王的赞美和首肯,作为人又如之奈何?

再看医生。这样一位救死扶伤的好人,因阎王的否定,只好来到十八层地狱,不用说,其结果为负数。医生来到地狱,被先他到此的众人团团围定。其中有一哲人,也因在阳世对人大讲生死之道,得罪了阎王,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下面是哲人和医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你在阳间干的是救死扶伤的事,为何也难逃地狱之苦?”

“谁说不是?我无非说了实话,谁知阎王爷好的不是这个,而是妓女、小偷之流说假话干坏事者。”

“那你有没有认真想过,阎王为什么要罚你下地狱?”

“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望前辈赐教。”

“你错就错在没有和阎王站在一条道上。他干的是销魂的事业,让更多的人倒伏在他的脚下,使他的冥国不断壮大,这是他的价值追求。而你干的却是还魂的事业,正好和他唱了对台戏。你在执业的过程中,让许多在阎王看来已入他利益之门的人又回去了,这不是明摆着挡了他的道吗?你不但阻止了阎王意志力的表达,而且破坏了阎王赖以生存和壮大的生态规则,使他的利益无法获得最大化。你和阎主矛盾的实质,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达。”

“哪两个字?”

“利益!”

“我似乎有点懂了。但我仍不解的是,阎王为什么对妓女和小偷要大加肯定呢?”

“因为妓女和小偷的营生不会对他遵循的生态规则形成破坏,更不会触及他的利益,一切不对其利益构成威胁的人和事都是可以大加表扬和赞赏的。更何况,妓女和小偷越是卖力,越有可能使更多的人减去阳寿,以尽快投入阎王的膝下,这就是间接策应了阎王的事业,等于使阎王变相获得了利益。你能说阎王不高兴吗?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

“那么,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无非是四条:或者身死道德亦死,或者身死道德不死,或者身不死而道德死,或者身不死道德亦不死。而要做到身与道德皆不死,也就是说,既坚持你的职业操守,讲求职业道德,又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只有让阎王站在你的道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阎王就不成其为阎王了。那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阎王死。这更是无稽之谈。看来,身与道德皆不死这一条你无论如何是做不到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三条路可选:要么,你什么也不做,就这样在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做到身死道德亦死。要么,你坚持你的职业道德,继续救死扶伤,但你永远无法走出地狱之门,身虽死,而道德犹存。要么,你放弃心中的道德,说假、做假,按阎王的规则办事,心虽死,然身犹存。”

听了哲人的话,医生默然不语。

起初,医生的良知还让医生坚守着职业道德,在十八层地狱,为终日不见阳光而百病丛生的众好人疗疾治病,但大家因十八层地狱的苦难生活,终日以泪洗面。

想起因做好人、干好事而堕人如此黑暗的世界,痛定思痛,不免对自己坚守着的道德发生怀疑,对道德卫士的纯洁性产生动摇,对自己在阳间的所作所为渐生悔意,逐步站在道德卫士的对立面。久而久之,众好人不再需要医生的服务,并开始对救死扶伤的医生大打出手,企图让他同样放弃道德底线。面对众人精神的、肉体的折磨,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由起初难逾道德心理关,到后来不再坚持,再到逐渐滑向众人一边,心甘情愿颓变为道德的忠实破坏者。于是,大家集体道德失语!这时,医生及十八层地狱的众狱友,因为道德水准和行为完全符合阎王的评判标准,某日,被阎王调出十八层地狱,并允许投胎回到人间。投胎后的医生,因十八层地狱的沉痛记忆,不再做救死扶伤的工作,而变为一个制假、贩假、说假、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

小结:妓女和小偷,缘于阎王的导因,痛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无法摘去头上“光彩夺目”的光环。而医生,同样缘于阎王的导因,虽然从十八层地狱中解放了出来,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但却不再有道德底线。他们都成了道德沦丧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

至此,妓女、小偷、医生不幸集体道德缺失。

因为,阎王掌控着话语权,合法伤害权,乃至生死权!

这就是导向的力量和作用!

2007.04.03

掌权当有畏

某日读书,见两则记宋太祖的史料。其一曰,据史载:某日,(太祖)后苑挟弓弹雀,有臣僚叩殿称有急事,上急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斧柄撞口,两齿坠焉。徐伏地取齿怀中,上怒曰:“汝将此齿去讼我耶?”对曰:“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其一曰,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久之,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也。”(陈继儒《读书镜》)

上面两则小故事,体积不大,容量不小。余不才,虽不能深谙其中全部蕴味,但至少读懂了一条:位及人主者,亦不能高高在上,为所欲为,必有其惮之、忌之者。一句话,掌权有畏。

想那北宋男一号宋太祖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来,位及至尊,奉天承运,嬉笑怒骂,皆成法律。上至当朝宰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惮其皇威,惧其极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朝要臣亡,臣绝不活夕……要人脑袋,犹探囊取物,去人前途,只在弹指一挥间。概而言之,皇帝者,欲之所至,必致其意;意之所至,必致其言;言之所至,必致其行;行之所至,天下莫可挡焉。有人会问:依尔之言,皇帝岂不是言即法律,行即法律,当如是,区区百姓,岂不是把吃饭的家当挂在刀刃上耶?非也!君不见,即使尊如宋太祖者不也有畏吗?所畏者,讼也;所畏者,史也。讼者,封建的诉讼,岂不是为皇帝、皇权服务的?岂不是皇帝怎么说,判官怎么判?但宋太祖之所以有畏,并非判官可判其罪,可判其死,而是畏伤其面,进而毁其誉,传之四海,难服天下众生。说到底,畏民也。

史者,书记皇帝言行,昭彰皇帝美德,传之后世,以为楷模。按说宋史官,吃皇家饭,拿皇家俸,享皇家福,不利于皇帝的话不说,不利于皇帝的事不记,才对得起皇帝的知遇之恩,供俸之情。然宋史官愣是不知天高地厚,胆敢把皇帝不便面世的言行、失误记录在案,搞得皇帝闷闷不乐,以至于被我们这些身处自由、民主、讲民权、谋民利时代的小人物看到,试问史官,意欲何为?正是这位“史官必书之”

之史官,秉承先辈正气,磨砺先辈史笔,坚守职业道德,把一个工作当中有失误,失误之后有畏忌,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宋太祖形象呈献给了后世,弹雀贪玩,不接受臣下顶撞,居然拿武器撞臣口,致臣下牙齿脱落;指挥失误,因怕史官必书之而不乐的宋太祖形象,跃然纸上。然而,瑕不掩瑜,对宋太祖其人其品暂且不论,仅就这两则小故事所反映的后世读到的宋太祖,其形象不仅丝毫未损,相反,倒生出几分可爱,几分平易。毕竟,缺点错误也不是什么好事,怕传之后世也是人之常情。宋太祖畏史官,并非畏史官其人,而是畏史官手中的笔,案上的卷,卷中的文,文传后世。说到底,畏后也。

史为镜鉴。读史可以知兴替。由封建帝王想到人民公仆,也就在所难免。要怪就怪我们的公仆吧,因为有些公仆的所作所为,不要说拿宗旨、拿党章、拿纪律来衡量,就是拿为人的起码标准、拿服务的起码要求、拿公仆的起码规范来衡量都有距离。倒是损民的胆量、利己的勇气与无拘无束、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之间成了零距离。一代封建帝王,尚且能做到畏民畏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仆,难道不如封建官僚?

说有些公仆无拘无束、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也不全对。其实,他们也有“畏”,只是所畏者,非民,非后,非口碑,而是畏上,畏权,畏利,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畏称谓、畏座位、畏座次、畏坐骑、畏房子,甚至畏桌签……之所以有畏,盖因上可以升其官、辍其位,权可以谋其位、辍其利,利可以谋其事、富其财,而称谓、座位、座次、坐骑、房子以及桌签等等,无一不是权力的象征、尊贵的代表、面子的体现。面对它们,也就时时怀揣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民,对其位之上升丝毫无助,对其位之下辍丝毫无用,对其利之增加丝毫无益,对其利之减少丝毫无法,既不能加称谓,稳座位、提座次、换坐骑、换房子,更不能给权力、予尊贵、光颜面,所为者无非饭罢茶余,街谈巷议,大不了“政声人去后”。小小百姓,何畏之有?

然综观历史,大凡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为百姓谋福利者,即使得罪上峰,或贬官远任,或充军流放,或罢官下课,或抄家籍没,或杀头株连,或挖坟鞭尸,纵然一时无法正名,但百姓心中自有一天平,自有一明镜,百姓会永远记住他们,口口相传,流芳千古。口碑足以作证,民心足以作证。如此说来,真正的史,不在上不上史书,如何上史书,而在民口!在民意!在民心!

掌权当有畏!

2007.02.09

帽与头

小时候,头不是被修理成“光光头”,就是被修理成四周剃光只留脑门处一撮头发的“茶壶盖”。除了夏天可以不戴帽子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头上扣一顶帽子。帽子的式样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带沿的一种大众帽,颜色有灰色、蓝色等。

另有一种称为军帽的,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军帽,黄颜色,常不可得。后来才有了鸭舌帽等在当时可算做款式较为新潮的帽子。但不管戴哪种帽子,头和帽子是相称的,头需要一顶帽子,既可取暖,又可护头,不至于灰尘等杂物飘落其上。帽子生产出来,就是为头服务的,因而对于帽子来说,需要一个合适的头那也算做职能使然。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些地方,曾经有一段时间,戴不戴帽子表明了一种态度,即是否融入社会、适应世俗环境的一种态度。按理说,自己的头戴不戴帽子、戴什么帽子应该完全由自己做主,与环境、与世俗及他人有什么相干?理是这个理,但实际上,这戴不戴帽子还真大有说法。因为周围都是帽子,都是帽檐,而你却顶着个光头或让长长的头发暴露于外,在他人眼里,就是不合群,就是另类,就是“耍二”。你看,处在这种环境里你不戴帽子,是讲不过去的。

后来,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环境变了,观念新了,这戴不戴帽子就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了个性。不但青年人不再戴帽子,让修剪得很新式的头张扬出来,什么中分头、三七开、二八开、大背头、板寸头、小平头等等,不一而足。就连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大愿意戴帽子了。只有乡下老人戴顶帽子可能还保持着帽子原始的功能,即单纯为了实用,也可能是一种习惯。一大早起来,抓起帽子扣在头上,操起农具就去出工,日久成习。城里的老人就不同,即使要戴帽子,那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取暖的需要,而更多时候是一种修饰,一种示美,一种整体上的配套、协调与和谐。比如,一顶礼帽或一顶瓜皮帽,再配一副时兴的眼镜,外加一副手杖,就显得别致和优雅。我常想,那些生产大众帽的厂家,恐怕从此要倒闭或转产,不然,失去市场,他们拿什么来生存?

接触到社会,知道了一些机关游戏规则,就懂了帽子的另外一种含义。帽子,不再是一种实物的个体或群体存在。它的功能,也早已不是小时候所理解的那种单纯为了或取暖或习惯或示美,而是一种象征,是和人的身份、地位、才能相衔接、相匹配的,是和一些社会称谓相一致的。比如司长、局长、处长、科长、教授、董事长、总经理等等。这些称谓,人们就叫它“帽子”。这也许是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君不见古装电视剧、传统戏里的角色,但凡是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角儿,都会戴一顶不同凡响的帽子,且根据帽子的成色、帽翅的方圆可以判断人物的官位、性格以及忠奸等等。如包公、晋信书戴的帽子就大有区别,很有讲究。

难怪乎,私下里就有人互相戏言:“最近有没有换帽子?”“昨天开会了,阁下有没有戴上新的帽子?”于是,戴上帽子就是一种荣耀,一种气派,周身仿佛充满了精气神,身体也就硬朗了,说话的底气也就足了,脸上的颜色也就光鲜了,饭量、酒量也就大为增加,这方面的应酬也就在所难免,“酒醉风落帽,醒后星满天”

的机会也就理所当然地多了起来。那么,没有帽子者见了有帽子者,就毕恭毕敬,就相见恨晚,就大献殷勤。看到周围都是戴帽子的,心里就生气上火,就想尽快弄顶帽子,把自己也融于这个世俗的环境当中去。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世人还是戴一顶帽子暖和、保险。即使是工作有失误,一不留神犯了错误或者不小心有了罪责,大不了把头上的帽子抹掉了事,对其身家又奈若何?这等说来,帽子者,作为一种象征,当然是虚的,但它又绝对是实的。它实得有形,实得有价,实得实在!

同类推荐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发表百多年后,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西方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必备品。这个版本已成为英译本经典版本。故事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离家出走后的三次远航;第二部分,第四次出海,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第三部分,回到英国后的种种遭遇。
  • 移情视阈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

    移情视阈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

    本书以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为研究对象,在伦理批评的框架内以“移情”为切入点,系统考察麦克尤恩6部主要小说中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多种移情类型以及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而深入研究麦克尤恩对复杂人性的探询。本书在题材和内容上拓展了麦克尤恩小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跨学科地运用文学伦理批评、移情心理学、关怀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为麦克尤恩小说研究开辟了新的跨学科阐释视角。
  • 爱要怎样千回百转才死去

    爱要怎样千回百转才死去

    作者着眼点在这些传奇人物“惊世骇俗”的婚恋史,以民国那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为背景,以一批最敏感、最有才情的男男女女为主角,妙笔生花,风趣幽默,为我们讲述了那个时代、那些人的令人唏嘘的人生和爱情往事。读的时候,你会不停地笑,笑过之后,你会觉得悲。悲欣交集后,你会觉得对人生的理解变得不同了……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神回来当赘婿猫爸

    战神回来当赘婿猫爸

    战神李寒蝉回苍穹大陆,本想与青梅竹马过上田园牧歌的平淡生活。岂料对方已经成了一个寡妇,而且有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养女,不得已他只能过上接盘赘婿的跌宕生活。而就在他准备为家里的女人们打下一片江山时,逆子李狂匹从异界华夏穿了过来……
  • 仙穹
  • 宠物小精灵之旅行

    宠物小精灵之旅行

    少年和普通的精灵之间的旅行。***注:作者文笔不行以及坑品不好,不知道啥时候就弃坑,要是长时间没更就放弃吧。
  • 双重空间

    双重空间

    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她沉睡,他苦苦拯救,她却在另一个世界过着看似平淡的生活,她耳边时常响起一个呼唤的声音。是当下的生活是真实的,还是呼唤她的那个声音才是真实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时空我最强

    穿越时空我最强

    她来到古代玩得风生水起,亦正亦邪,阳光开朗,偶尔有点小小的腹黑,抢东西抢钱,一定有她的份,可是没有到要抢相公的份呀?望着后面跟着她的男人,她有些头疼?怎么办?有人居然告诉她可以一妻多夫,谁啊?思想这么先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皆为网络一线牵

    皆为网络一线牵

    网络小说家叶溪染在无意间参加了网络人气主播的粉丝见面会,在她的期待下,终于等到见面会开始的那一天了。由于被撞衫的女小偷扔锅,叶溪染差点被被保安带进警察局。这一幕恰好被薛逸辰撞到,将他带上了自己的车。叶溪染一个小小作家也没有想到会有一天会坐上人气主播薛逸辰的车。两人的故事就此开始……
  • 我的骑士等等我

    我的骑士等等我

    公主与骑士的爱恋,闺蜜与爱情又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