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17100000002

第2章 情绪不设限,有阴影的地方就会有光

在某种意义上,生活中的最重大和最重要的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我们无法解决它们,只能在成长中超越它们。

——荣格

接纳情绪,与情绪做朋友

我经常感到很疲劳、困倦,可真正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却又睡不着。看着身边有些人整天神采奕奕的,我觉得自己有病。为这事,我还专门查了一些精神类疾病的书籍,觉得自己有点像抑郁症,要不就是焦虑症,起码也是神经衰弱。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这是我经常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它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在逐步提高。“上医医未病”,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缺乏正确的认知。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对待个体情绪要压抑、漠视,或者是用理性的方式进行处理,我们很少真正直面与“心”有关的问题。直到这些心理层面的问题以更严重、更表面的病症呈现出来,要求我们不得不面对时,这种局面才得到关注和扭转。

有没有一些简单的办法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假设现在有个量表放在你面前,它可以像体温计一样量出你的心理健康状态。最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0分,最健康的心理状态是100分。暂时放空你的头脑,仅仅依靠你的直觉,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大概可以得多少分?

问题二:你总是保持这个分数吗?或者因为生活情境的改变,你的分数会有所变动呢?

问题一是关于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在企业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以下两类比较典型的朋友:

一类朋友是硬撑着不接触也不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自我感受不好的部分。这类朋友的口头禅是:“我好啊,我很好。”某大型国企的一名职工,他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每天都能达到98分,从来没有低过这个分数。当然,我更倾向于将他的意思理解为“我从来不允许,也不接受自己有情绪低落的时刻,因为那是不好的”。

实际上,如果每天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一定要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达到98分,长此以往,这位朋友大概会产生轻微的狂躁症,进而这种心理状态会形成新的压力,并演变成焦虑。

另一类朋友认为:“我肯定会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那我能怎么办呢?早几年,我还自己去过精神病院,可人家不收我。我参照着一些心理疾病类的书籍越看越怕,总觉得自己心理有毛病,好像什么病都能在我身上找到对应的症状。”

而问题二在没有提出之前,朋友们似乎都没有考虑到。一旦被提出来,大家频频点头:“对,我的情绪确实是有起伏的。我要是今天事事顺利,出门遇贵人、工作被表扬、工资节节高、数钱到手软,再加上股票大涨、买彩票都中的话,那心情肯定是相当愉悦、相当开心的。但是如果我今天出门就一路黑,上班迟到被罚、谈好的生意成了煮熟的鸭子飞了、同事背后使坏、被领导批评、股票全线下跌,再加上健康出现隐患、和家人吵架的话,我估计自己的心情怎么都不会太好。”

从实际接触的人群和经验来讲,凡是还能在企业中担任起相应的社会分工、完成社会角色的人,自我评估的心理健康值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保持在50分以上。

心理健康值在0~30分之间的人,往往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状态下,他们属于心理不健康人群,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病人,他们也是传统心理治疗所关注的临床病人,本身就具有较明显、严重甚至无法自理的症状。他们往往无法承担起正常的社会角色,也无法完成社会分工,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更需要的是专业治疗。这类人的存在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他们容易发生一些破坏性的恶性事件,如自杀、过劳死等。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值在30~60分之间的人,经常处于我们正常人群无可避免的情绪低潮期。在内因(如健康、情绪等)和外因(如际遇、刺激等)的影响或共同作用下,这类人往往会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无心工作甚至人际关系紧张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负面情绪往往会像感冒病菌一样在企业中传播。它既是“星期一综合征”的源头,也是“长假综合征”的起源,同时,它还可能隐藏在企业的创造力、活力等方面。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是唯恐避之不及,担心自己会受到它的影响。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长期要求自己的心理状态必须保持在98分一样,可往往越是强迫自己,越容易带来新的压力和焦虑。

情绪就像钟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体验痛苦、迷惘、挣扎和纠结等负面情绪,就意味着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体验喜悦、幸福、欢乐和团结等正面情绪。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如影随形,也许正是因为有波谷的存在,当情绪处于高峰时,我们才能快乐开怀。我想有些朋友可能会跟我有一样的体验,即当极力压抑自己体验和感受负面情绪时,我们对正面情绪的体验和感受也随之减少了。

情绪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应对情绪,我们能否从负面情绪中找到正面动机。

而心理健康值在60~100分的人群,则代表了一种相对较正向、健康的心理状态。尽管我们不太可能一直要求自己停留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可喜的是,通过成长我们可能增加自己停留在这种状态下的时间长度,人们面对各种“问题局面”的心理弹性会增强,自身潜力更容易得到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问题局面”并不等于“问题”。“问题”意味着拥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问题局面”往往并不拥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它是我们生命前进过程中泛起的浪花。例如,为什么甲选择A职位而不是选择B职位?为什么乙这样处理问题而不是那样处理问题?为什么丙选择与现任女友结婚而不是选择与前任女友结婚?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有其深远的生命背景,和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撰写的生命剧本、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鱼》这本薄薄的小书,派克街鱼市场(Pike Place Fish Market)位于美国西雅图,本身就是一个乐园。乐园内的每一个鱼贩都十分起劲儿地工作,他们清楚每一个顾客的需要,还与顾客谈天说笑、大声叫嚷。最重要的是,鱼贩们不仅能把顾客融入到他们的乐园中,还能让顾客喜欢他们,喜欢到他们那里买海鲜,把这个鱼市场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企业如何充满高能量,企业人与客户又如何在充满高能量的企业中快乐工作,以及这种情绪能量如何影响市场运作的。

诚如维克多·E.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中所说:“人所需要的实际上不是一种无焦虑的状态,而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和斗争,一种自由选择的任务。”

【1】0~100分,0分是你所能想象的心理最不健康的状态,100分是你所能想象的心理最健康的状态,放空头脑,凭直觉给你自己的心理健康打一个分。

【2】问自己:我总是这个分数吗?或者分数会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浮动?在什么情况下,我的分数相对较高?在什么情况下,我的分数相对较低?

【3】我现阶段能感知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是什么?我是如何解读这个原因的?有其他可能存在的原因吗?

【4】当心理健康值在不同的分数时,我可以动用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哪些?例如和谁分享喜悦、痛苦、郁闷、纠结?对方是我尊敬的人吗?是长辈、上司、心理咨询师还是某位特别的朋友?对方一般会以怎样的方式支持我?他是向我提供某些信息、解决方案还是给予情感关怀?

【5】我能接受自己的低潮期和负面情绪吗?它们对我意味着什么?我成长的方向是什么?

探寻负面情绪的正面动机

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这给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些困难:下属觉得我太凶、很难接近,他们不敢主动跟我沟通;上司觉得我的沟通成本太高,自控能力不强;家人也因为这个对我有意见,觉得我不够温柔体贴。确实,有时候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为此我还参加了不少培训,不过成效好像不是太明显。有时候看到别人能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我很羡慕,真希望我能改掉坏脾气啊!

“人是理性的感性动物”,这是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千百年来,人类都在不断地发展智性、推崇理性。但是,人类的发展总是被情绪和情感影响。

情绪是什么?它往往先于我们的理性而产生。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它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某个片刻,已经击中了心中某个脆弱的地方,使我们来不及产生理性的想法就已经被情感所俘虏,心中涌起万千感触。事后,我们习惯给内心产生的某种感觉贴上一个标签:这是正面情绪,这是负面情绪。欢喜、开心、兴奋等类型的情绪往往被标注上“正面情绪”,而悲伤、痛苦、难过、焦虑等则被标注上“负面情绪”。

很多时候,情绪好像不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它不像手脚般易于控制,更像是无法控制的部分:我们总是在需要激情时很平静,在面对困境时感到愤怒、无力与脆弱,在需要理性对待时却感到痛苦和郁闷。

在某种程度上,情绪和情感从更深层的地方决定着人们采取的行为。人类首先是感性动物,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发展理性,理性始终是有限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未必能分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加之社会文化的影响,理性被尊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质,俨然是人所特有的某种高贵品质。理性外显成为社会道德标准,如人们应该在哪些情况下哭泣、哪些情况下开心、哪些情况下伤心等。虽然没有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却被约定俗成地当成整个社会的规范。规范往往交错纵横在一起,某种情境下适用的情绪体验似乎又不能适用于同时出现的另外一种情境,就像亲人去世的悲伤和工作中要求的耐心,于是便衍生出内在的纠结、自我否定和内耗。

我们往往将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归结为负面情绪惹的祸,而我们对负面情绪又是没有掌握能力的,这样,我们就成功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负面情绪似乎是我们身外的某个施害者,我们期望通过外在学习,找到拯救者,掌握消灭负面情绪的工具。

真相是情绪从来不是问题,如何应用情绪才是问题。

回到本节主人公王伟的困惑中。很明显,王伟认为潜伏在他身体里最大的敌人就是坏脾气,这是他现在无法掌控的。因为坏脾气的存在,他的下属远离他,他的上司觉得他的沟通成本太高,家人也不理解他。

“如果拿走坏脾气,你会怎样呢?”我问王伟。

“我的下属可能就没那么怕我,他们跟我汇报工作时可能会更容易一些,也不至于在发生了一些突发情况后还不敢告诉我。领导可能会觉得我做业务、带团队以及和别人沟通都比较好,我上升的空间会更大一些。而如果我脾气很好的话,家人可能会感觉更舒服一些。”他回答道。

“你一般在哪些情况下发脾气?”我接着探索。

“当下属不能按我的要求完成工作时,我就会愤怒。在我对上司有些隐藏的不满但又不方便直接表达时,我也会愤怒。而当家人有时候不太会照顾自己,如儿子不好好吃饭、玩些危险的游戏时,我也会愤怒。”

“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在你的坏脾气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期望?在对方能满足你期望的时候,你可能不会触动坏脾气。而当对方不符合你的期望,达不到你的标准时,你的坏脾气就会被激发出来。”

“你这样讲,我觉得好像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有些无意识的焦虑会引发我的坏脾气,大部分时候还是觉得别人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所以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就发脾气了。”王伟若有所思,“似乎我用坏脾气来掩饰我期望落空后的失落。”

“也许是的。”我同意道,“那你呢?有没有不能满足他人期望的时候?当不能满足他人期望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感受如何?”我将问题导入到下一个阶段。

“我也有不能满足他人期望的时候。”停顿片刻,王伟艰难地回答道,“我不希望别人对我讲道理,毕竟道理我都懂。可是如果对方像我一样发火的话,我也会挺难受的,尤其是在知道自己理亏的情况下。我还是希望能被对方理解和包容吧。”

显然这个问题引起了他的思考,王伟陷入了一小段时间的沉默中。

“我现在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以来,我表达自己期望落空的方式就是发脾气。如果要说起从哪儿学到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是跟我妈学的。小时候,老妈一直要求我保持在年级的前五名。可我那时还是个半大小子,淘气得很,不愿意努力读书。每次顽皮被妈妈抓到,她都会冲我发脾气。可能我无意识中学习了她的方式。发脾气挺伤身的,有时候我自己也被气得胸口发闷,再加上周围人就此疏远我,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你刚才说,当你达不到他人的期望时,你希望被如何对待?”

“首先还是希望对方告诉我他的期望吧,这样便于大家有个共同的认识。如果实在满足不了他人的期望,还是希望能被理解、被接纳吧。当然,我也会主动改进自己的行为。其实,我身边大部分人也是这样的。即使面对个别自己不努力的员工,我在不明白对方想法和意愿的情况下发火,可能也是没用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先沟通好。”王伟自己总结道。

“在什么时候沟通呢?是带着情绪的沟通,还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我接着问。

“带着情绪沟通就跟我以前的行为模式一样了,还是先处理情绪吧。”王伟显然想明白了很多,连笑容都爽朗起来了。

“只知道还不行。下次发火前,先独处,体验下自己的坏脾气,再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发火,坏脾气在告诉你哪些内在需求,思考下如何做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最后再行动,可以吗?”我看着王伟点点头。

“最好能记录下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你的内在情绪一般在哪种情境中会被激发出来,以及当时你是如何应对的,这种方式是不是有效的。沿着这些信息,我们甚至可以追溯到过去它是如何‘被学习’到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与之和平相处的选择空间。”

对于一些影响特别重大的事件所带来的情绪,如亲人的去世、失恋等,我们首先要学习接纳它的存在,即使接纳这种情绪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其次,我们需要学习与之共处,对周围人表达需求。在当事人情绪略为平静后,再让其回到原来的岗位上。除了通过表达需求获得支持外,当事人也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探寻悲伤所蕴含的正面动机,例如通过面对他人的死亡、情感层面的失落,反思当下生活中可以提升的地方。

就像一年有四季,花园中百花争艳,每种情绪也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面对情绪、尊重情绪,才有可能从中获得生命的礼物,提升生命的品质。

【1】平时有什么情绪能给你或你身边的人带来困扰?请描述情绪发生的具体情境,如果你暂时不能定义它的话,可以和周围人一起讨论。

【2】你一般用什么方式来对待这种情绪?这种方式足够有效吗?在你的记忆中,是否在他人身上看到过这种情绪?

【3】平静的时候请思考,在情绪背后,你真正的动机是什么?目前的方式是实现动机的最有效方式吗?

【4】学习记录情绪。下面提供了一个参考版本,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5】以一周时间为例,观察自己记录的情绪,并提出下一周的修改方案。

有效表达情绪,避免内耗

我对团队成员罗琳的表现非常不满意:她总是迟到,这和我的价值观是冲突的,我觉得按时上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长久以来,我都严格遵守,所以,我很好奇她居然到现在还不知道遵守这条规则。可是,我觉得很难跟她表达我的不满,我担心这会造成冲突。我特别希望我们团队是一个和谐、充满关爱的团队。所以,我心里虽然对罗琳不满,却不知道该怎样跟她沟通。我想,这其实也给我们的相处造成了一些障碍。讲,还是不讲?这对我还真是个问题。

成喜负责的是整个销售团队的管理工作。谈到她的团队成员罗琳时,她愁眉不展。

成喜说:“这也算是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吧。”

“你的团队中,新生代员工多吗?其他人有跟罗琳一样的表现吗?罗琳除了这个表现,还有其他让你觉得不方便管理的行为吗?”我向成喜提出连珠炮似的问题。

“我们团队中新生代员工挺多的。目前来看,只有罗琳有这样的问题与表现。除了这个,我必须要承认她还是一个蛮不错的员工,工作认真,表现积极,业绩中等。也就是基于此,我相信她有更大的潜力。作为她的前辈和现任领导,我想要开发她的潜力,让她成为更棒的员工。”成喜一边思考一边回答我。

“成喜,今天来到我面前的,是你,所以我在这次交谈的过程中,只关心你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你同意吗?”

“你不是要帮我改变罗琳吗?想个办法,让她每天准时上班,让她知道我对她的期望,让她的业绩领先而不只是中等,她有这个潜力。”

“成喜,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帮助你,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我的话似乎让成喜稍微放松了一些。

“成喜,我有个猜测。在你的生活中,也许不止罗琳,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让你觉得有心无力。我猜你平时并不善于向他人表达你的负面感受,例如对他人某种行为的不满意或者他们与你的期望不吻合的地方。”我看着成喜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接着说,“可是,你对对方不满意的能量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对方大概也能感受到。”

成喜对后面一句话露出一副半信半疑的表情。

“我有个建议,你来表演一下平时看到罗琳的样子,我把它录下来,你自己观察下,好吗?”

渐渐地,成喜放松下来,她找到了肢体上的感觉。我们切换到成喜平时看到罗琳时的表现。

“罗琳,早上好。”成喜简单地说。

成喜通过录像观察自己:“如果是个陌生人的话,我会觉得她在打招呼的过程中有所保留,似乎有什么话还没说完。尽管我没有什么具体的线索来证明我的猜测,不过我确实有这样的感觉。”

“成喜,如果有机会把你还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你可能会说什么话呢?”

“我想可能是句并不让人愉快的话。如果哪天罗琳没有迟到,我想说‘嗨,罗琳,真难得你今天居然没迟到’。如果罗琳又迟到了,我会非常生气,心里憋着火,想训她。几乎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心里过一遍这件事,其实这也很影响我的工作状态。”大概是因为当事人罗琳并不在场,成喜表达感受时十分清晰明快。

“我们假设你这样跟罗琳表达了,她的感受又会如何呢?”

成喜叹了口气:“我觉得一大早批评她肯定是不合适的,这个小女孩性子急,肯定会跟我对立起来的,这样对大家都不好。所以,每次我都把想说的话吞回去了。”

“成喜,现在我有个问题是关于你的。在你和父母的相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表达情绪的?尤其是在你父母对你不满意的时候,你是如何知道的?”

这个问题显然出乎成喜的意料,不过她依然十分认真地回答我:“在我现在能想到的部分,我父母几乎没有正面批评过我,所以,我认为正面批评别人是不好的。不过有时候,我确实能感到他们对我的不满意,这让我很紧张、很害怕。有时候我也拼命想改,可是人总是有惰性的,所以想归想,行为上却不积极,‘得过且过’这个词是父母以前常用来批评我的。”

讲到这儿,成喜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其实罗琳可能和我当年是一样的。所以,她虽然感觉到我对她有所不满,不过抱着和我一样得过且过的心态,觉得只要不是太恶劣的结果。哦,原来她的心态是这样。”

“我们每个人最早学习到的人际关系模式都来自于父母和家庭,后期将这种模式不自觉地沿用到社会中,包括企业。所以,你依然沿用了你父母与你相处的模式,继续与同事相处。模式本身没有对错,当模式和目标相匹配时,你就会觉得得心应手;但是当模式和目标不匹配时,你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我向成喜分析道,“现在你已经看到自己的模式了。在罗琳这件事中,也许并不是十分有效的,你准备怎么办?”

“我会和罗琳正式谈一下。作为她的直接主管,我要对整个组的绩效负责。我不希望她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到整个组,说不定大家也在观望我会如何处理这事,然后选择要不要像罗琳一样迟到。”

“成喜,你现在的表现特别像个自我负责的成人。我们来模拟下,现在你面前有张小垫子,想象它就是罗琳。等下用你的方式和‘她’谈谈吧。”

“成喜,注意你的呼吸,尝试着深呼吸,让每一次的吸气都进入到你的腹部。随着你的呼吸,你越来越放松。当你越来越放松时,就越能看到当时的情境。当你看到当时的情境和罗琳时,你就可以和她表达了。”

成喜开始了她的练习:“罗琳,我想跟你表达一个长期以来我对你的不满意。你不能准时上班,这让我很难办。我的解读是你不够热爱你的工作,既然没有热爱,你就很难尽职地完成我交给你的工作,就有可能造成我们全组绩效下滑,这会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领导。”

讲完最后一句,成喜脸上浮现出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

“成喜,现在,你还需要我帮你搞定罗琳吗?要我去警告她,让她老老实实地按时上班吗?虽然你是她的领导,不过你不太敢于直接表达对他人的负面情绪,所以以后这个部分的工作,你还需要我帮你完成吗?”我再次回到起初我们聊天的话题。

成喜不好意思地笑了,她显然明白我在调侃她。

“今天收获挺大的。面对他人表达自己的负面感受和情绪,本来是我最不擅长的,后来发现其实这是我在家庭中学习到的一种模式。在你的鼓励下,我尝试着表达负面情绪,感觉还不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想回去后,把罗琳这件事当成一个机会,慢慢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前,我总是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到实在忍受不住的时候,就爆发,结果别人还很莫名其妙,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负面情绪其实已经在我心里积压了很久。”

一周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接到成喜的电话。她高兴地和我分享她与罗琳沟通的过程。罗琳终于有机会和成喜正式沟通这个问题,原来她家距离公司太远,如果单程公交顺利的话,都要坐一个半小时,然后她们一起探讨了可能实现的解决方案。最后,罗琳向成喜承诺:不论多么艰难,以后都尽量不迟到。

“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觉得我可以面对和解决关于负面情绪的部分,谢谢你!”听成喜的声音,能感觉到她现在的神采飞扬。

家庭是我们最早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我们将在这种情境下学习和培养的价值观、理念以及行为模式无意识中迁徙到职场。当迁徙而来的内容与新环境匹配时,我们就会觉得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但往往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这时候,困扰就出现了。所以,作为成人,我们依然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新的行为模式,并在内心世界打开窗口,发现新的可能性,勇于探索和尝试。

这就是成长与学习的本质。

【1】问问自己:当我有负面情绪如愤怒、自卑、受挫、悲伤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周围的朋友认为我是怎样处理的?这种处理方式总是有效吗?如果无效,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

【2】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比较陌生,觉得自己属于压抑型,你可以通过:

(1)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方式,熟悉不同类型的情绪。

(2)找一些典型情绪的人物表情图片,进行肢体模仿,让自己在生理层面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情绪,学习通过肢体表达不同的情绪。

(3)尝试在人际关系中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及了解这些感受背后的解读。

(4)和他人进行探讨,看他们是否同意你的观点,寻找基于共同认知的解决方案。

【3】如果你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觉得自己属于爆破型,你可以通过:

(1)在情绪出现时,不要立刻响应它,静坐,深呼吸,默数。

(2)在情绪稍退后,和对方进行沟通。

(3)检视内在的解读是否与他人一致,看看自己是如何激怒自己的。

(4)避免情绪发泄,学习正确表达情绪。

接纳自己,充分体会情绪

我特别不喜欢市场部的刘英,她太势利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对我们这些普通同事态度冷淡,一看到有钱男人就眉开眼笑、拼命往上凑。她还特别会表现自己,一有机会就抢着上。听说最近她要升职了,她的业绩还不知道是怎么达成的,我就看不起这样的人。依我的个性,其实并不想理睬她,可倒霉的是,最近我和她居然分到了同一个项目组,我还是项目负责人。我和刘英一说话心里就犯怵,总觉得她看不起我,对我们这种普通人爱理不理的。任务分配不下去,我愁啊,只好自己加班加点,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现在项目进度滞后,我觉得如果不处理好我和刘英的关系,就没法树立我在项目组的威信,项目也没法继续推进,我该怎么办呢?

芝芝是典型的职场女性,她看上去很聪明能干。从目前的职位来看,她算是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可是,在我们的第一次面谈中,她就抛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给我。

提到刘英,芝芝咬牙切齿。恰好我去过她公司,曾路遇刘英本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芝芝和刘英身上都散发着某些相似的气质。但对于芝芝来讲,也许她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全部的自己。又或者,她对自己某些部分的特质是如此排斥和厌恶,以至于她需要在外界找到一个投射对象,将自我不接纳、不喜欢的部分在对方身上找到对应点。

人们对自我的憎恶如此轻易地创造出人际关系中的紧张、疏离、喜恶与冲突。可惜的是,和一般的认知不同,不接纳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疏离,除非人们接纳与拥有各个意义上的人格,否则永远都会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出紧张和冲突的局面。

个人不接纳和厌恶的某些内在特质以及潜在未发育起来的个人特质,均是多重人格的阴影面。在这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个人资源。当意识的烛光慢慢照亮阴影时,当我们有力量拥抱那个未曾觉知的自己时,过去被深埋、被定义为“负向”的能量才能得到启发,进而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大的滋养与力量。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验来讲,只是对头脑空谈以上的理论往往是无效的。在几年前,我曾因为某位同事的“懒惰”而暴跳如雷。有朋友向我指出:“也许懒惰便是你的阴影面?”这更加激怒了我,让我感觉自己“勤奋”的行为以及隐藏在那样行为下的自己受到了攻击。于是,我感受到油然而起的愤怒,立刻竖起了防御的墙,和那位朋友在这件事上划清了界限。

我的想法为芝芝打开了一个空间,也松动了她一些固着的念头,引导她将焦点放到自己身上,由此,新的可能性才能被找到并真正付诸实践。

“芝芝,我想有时候我们确实会讨厌一些人。在我看来,可能是因为对方的行为有诸多不妥之处,也可能是因为对方的行为确实不正确,还给我们达成目标增添了一些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也许还是可以了解一下对方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你愿意尝试着沟通吗?”我问道。

芝芝明显犹豫了,她声调急促地问我:“你的意思是要跟对方当面沟通吗?以我对刘英的了解,她一定会很生气并反驳我的。”

我轻轻拍了芝芝的手,暗示她放松。在她没有准备好之前,我并不打算让她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里冒险,“芝芝,别着急。我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试。”

熟读本书的朋友大多会猜测到我会请芝芝找个物件或者用个空垫子来代表刘英。是的,这就是我的计划。在当事人对当面沟通存在怀疑、害怕、担忧或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沟通的情况下,空垫子是帮助当事人完成沟通意愿的最好方式之一。

“芝芝,现在我们用一个垫子来代表刘英。你看着她,找到你认为她所具有的最典型的三个特点和一个行为模式。”

“我认为她最典型的三个特点是功利、势利和爱表现自己。行为模式是一看到有钱男人就往上凑,对那些不能马上带来好处的人爱理不理。”芝芝脸上浮现出愤怒的表情。

“请完整充分地体验你此刻的情绪。”

当我邀请芝芝站到刘英的位置上时,她明显很抗拒:“有这个必要吗?我不太想对这种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我鄙视这种人。”

“试下嘛,你平时不是喜欢旅游吗?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旅程。我想在你的目的地上,加上人心这一景点,也许会构成不同的体验。”

“旅游”显然引起了芝芝的好奇心与共鸣。她暂时放下了抗拒,站到刘英的位置上。

“这一刻,你就是刘英。刘英,你已经听到了同事芝芝对你的评价与不满,对此,你有什么要回应的吗?当然,你不一定要说出来。可如果你想说的话,你还是可以表达你的立场与看法的。”

“芝芝,你对我的看法我都听到了。你不觉得这是因为我给你造成了威胁,你才对我有这样的看法吗?我也道听途说过你的一些经历。功利、势利、爱表现自己,这些不都是我们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采取的手段吗?你说我过分?团队中对你的评价也不高哦。项目的事,你从来不开会征集我们的意见,任务都揽在你手里,不就是怕我们跟你抢功劳吗?所以,为了配合你,我们只好不闻不问,反正发生事情也有你在上面担着。你以为我不想在项目中作出点什么贡献啊?”

“刘英”开始讲时,还显出有点担心的样子,越到后面反而越流利起来,显然她痛快地说出了一直积压在心里的话。随着不断地表达自己,她脸上的表情也从开始的迷惘变得越来越坚定。

等“刘英”点头示意我她已经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我请她站回到芝芝的位置上。

“怎么样?‘旅游’的感觉还不错吧?从个人经验来讲,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总能带来一些新的收获与启迪。”

“站在刘英的角度,我忽然发现我所讨厌她、不接纳她的特质,其实是因为这些特质也存在我的身上,别人可能也是这样看我的,这太让我吃惊了。确实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我确实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功利、势力和爱表现自己,这些毛病我肯定有。所以,我看到刘英是这样时,就唤醒了我对自己这个部分的憎恶。”芝芝异常坦诚。显然,在心中,她对自己有过很深入的反省与思索。

“芝芝,你听到你过去对自己的不满与厌恶了。我想跟你分享一个秘密:不论看起来如何功成名就,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对自己有着不满与憎恶。自我憎恨的部分往往在内在世界制造了很多矛盾、冲突与内耗,它削弱了我们的生命力。”

“你说的道理很对,可落实到我个人身上,我该怎么办呢?”新的迷惑写在芝芝脸上。

“与其费力气憎恨自己的一些特质,不如将它转化成自我疼惜。想想这些特质能给你的生命带来什么样的正面结果?”我提醒芝芝。

“嗯。”芝芝陷入沉思,“我觉得这些特质都是我力争上游的特质。”

“这一刻的感受如何?”

“我对自己多了份疼惜,觉得自己也挺不容易的。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早就付出了自己应该付出的代价。虽然别人不一定能看到我的付出与努力,或者他们不认同我的行为方式,就像现在我不认同刘英一样,不过,我相信以前所读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在以他所认为的最好的方式利用资源’。”

“现在假如你再看到刘英,感受如何?”

芝芝转过头来看着代表刘英的垫子,眼神变得温柔亲切,整个人看起来像个和蔼可亲的姐姐。

“我想我真正地更了解她了。我尊重她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我知道她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但同样会收获她真正向往的资源。我祝福她。”芝芝思考了片刻,然后接着说道,“现在,我想我更加明白我该如何推动项目运作了。我不会让我的恐惧拖累我,我要和我的勇敢在一起。我要利用他们每一个人,‘榨干’他们的每滴血汗。这样,我们就赢了。在一起,创造赢,我肯定这是我们都想要的。”

讲完这番话,我注意到芝芝眉目间的神情由我刚看到她时的困惑和迷茫转为坚定和清晰。很显然,整个过程中,她经由刘英重新盘点了自己的内在资源,使原来所不接纳、未曾发育起来的阴影部分得到滋养,并经由此,在其中找到了新的力量和方向。

一周后,芝芝给我打电话。只听声音,我都能感觉到她的神采飞扬:“回来后,我和刘英私下沟通了一次。很奇怪,我们并没有谈太多工作上的事,反而聊了彼此的一些背景和故事。之后,我召开了会议,将项目分拆出去,责任到人,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之前也许真的就是我自己的心结,谢谢你。”

挂掉电话,我想起几千年前庄子讲的“虚船触舟”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两条船来渡河,突然有条空船碰撞过来,即使心地最褊狭、性子最火急的人也不会发怒;倘若有一个人在那条船上,那就会出现人人大声呼喊呵斥来船后退的局面;假如呼喊一次没有回应,呼喊第二次也没有回应,当呼喊第三次时,那就必定会骂声不绝。刚才不发脾气而现在发起怒来,那是因为刚才船是空的,而今却有人在船上。一个人倘能听任外物、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谁能够伤害他!

我们不会看到自己身上不存在的特质,不论喜欢与否,我们总会在外面创造出这样一个对象,并将自己内心的特质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贴上喜欢不喜欢、好坏、对错这些标签。

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空”掉,放下之时,转化和成长才真正开始。

【1】找五分钟不受打扰的空闲时间完成此练习。

【2】想象一个你平时不喜欢的人,列举他的三个特质和一个行为模式。

【3】充分体验此刻你的情绪与情感。

【4】转换角色,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全身心地扮演对方,回应刚才的评价。

【5】回到自己的角色中,思考对方的这些特质与行为模式和你的关系如何?其中,是否有你不承认、没有发育起来的特质,你将来准备如何发展呢?

培养建设性心态,与压力共舞

我希望在企业中营造一种“零压力”的工作环境,好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

这是我在某次活动上,某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高管所说的话。多年以后,言犹在耳。一直未当面和她交流,我引以为憾。

其实,这种说法和想法不止此一人有,《不抱怨的世界》、《阳光心态》等书籍似乎在卖力地给我们销售一种愿景:在一个所有人、所有事物都只拥有正面特质的地方,那里就是天堂,人人丰衣足食,个个心想事成。

可是,这种绝对片面的假设真的存在吗?企业“零压力”的工作环境能实现吗?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美好得简直像广告词,它真的能在现实中落户吗?对个体而言,压力意味着什么?它是一味苦口的良药还是亦邪亦正的刀锋?

压力猛于虎,是耶?非耶?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减压”成了一个讨喜的词,多少产业和产品假此之名行之。毕竟,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生存不易,压力超负荷,很需要放松下来自我疼惜一把,这也就隐藏了诸多的商业机会。

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似乎都在信誓旦旦地向我们承诺,好像我们一旦拥有,真可以就别无所求一样。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假如真的拥有了,我们却向往更多、更好、更了不起的东西,幸福永远都在山那头。片刻的满足之后,我们内心涌起的却是永不满足的惆怅感。

分享一段我认为非常有代表性的培训片花:

在某次企业内训中,我大致介绍了冥想、呼吸等常用的减压方法。当介绍完后,一位女同学马上举手:“老师,能再介绍一些吗?这些还不够。”

我停顿了一下,问她:“我今天介绍的方法,你以前都尝试过吗?有用吗?”

“我从今天起就开始尝试,一天尝试一种。你现在才讲了三种,根本不够用。你再讲一些。”这位女同学回答道。

看着下面其他同学笑嘻嘻的面孔,我觉得她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完全有必要深入探讨。

“我已经听到你背后的声音了:‘给我、给我、再给我。不够、不够、还不够。’”我做了个“要”的手势,这个点评让大家都笑出声来。

表面上看,学员是在尽个人能力寻求更多、更高效、更快速的减压之道,而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模式很容易产生负面压力。真正感到压力的不是只有一件衣服要出门的男性朋友,而是有一百件外套并要从中选择一件与当天的天气、活动以及心情相匹配的女性朋友。一方面,我们的行为好像在推卸压力,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地给自己制造压力。

压力的存在往往是基于某个富有挑战性而目前又未达到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压力本身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战”或“逃”是我们世代沿承下来应对压力的渠道与方式,一如刀锋的两面,压力本身也存在建设作用与破坏作用,只是看哪一面起的作用更大而已。

存在感往往与我们的自我价值相联系,有时候,存在感与我们在人群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联结以及自己的位置有关;有时候,存在感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想象下毫无压力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除了随之而来的轻松感之外,人们还会有某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是失去了重力,飘浮在半空中,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我们似乎失去了生命的目标与方向,因此也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所以,压力从来都不是问题,如何应对压力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课题。经由建设性的心态,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压力的破坏性作用并将之转化成建设性作用。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心不同,就像武林秘籍一样,掌握一些相关工具属于练外功,而从心修炼属于练内功。只练外功,我们不过掌握了皮毛,有形无神。只有内外兼修,才能修成高手。有些朋友为了放松减压,也许尝试过呼吸、冥想等肢体训练,但结果是有人乱念纷飞,而有人却心如止水,这就是不同的内心世界。即使在同一情境下,如相同的公司、部门、相似的刺激(如降薪、受处罚或是加薪、受表扬)等,每个人对这些外在情境的解读不同,也会造成心里的不同感受。这些感受与我们原来的期望相比,就形成了所感知的内在压力与焦虑。

让我借用杨敏和李莉两位销售人员的具体工作来对“刺激—解读—反应—结果”这样的压力模式进行说明。

杨敏辞去客服代表职位,初涉销售领域。她主要采用的销售方式是给客户打电话,她经常被客户挂掉电话或客户拒绝接听她的电话,甚至有客户威胁说要投诉她。对此,杨敏很难适应,她总觉得自己被拒绝了。这时候,她发现坐在自己旁边的老销售人员李莉每天都心情很愉快。有时候,杨敏都听到客户在电话中对李莉咆哮,但转眼就看到李莉若无其事地继续打电话。

通过和杨敏的沟通,我发现在杨敏深层次的解读中,她将“我”这个概念泛化和僵化了。泛化是指杨敏无意识中将产品和自己划了等号。所以,当客户拒绝产品的时候,杨敏就觉得是对自己的拒绝,她的自我价值受到了他人的否定、破坏与攻击。每天的电话销售对杨敏来说就变得非常痛苦。

僵化则是指杨敏在销售过程中带着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当客户提出异议时,她无法聆听客户的真实心声,而是按自己的意思进一步推进销售。例如当客户在电话中提出“我要再考虑一下”时,杨敏的解读往往是“你是觉得我们的产品价格过高吗?”然后就围绕着价格这个主题展开说明。可客户真正关心的却是产品的品质,而这就需要客户见证产品来消除疑虑。当销售人员与客户的沟通像两条平行线找不到交集时,成交也就很难完成。

所以,杨敏真正感知到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她内在对事件的解读,也就是内耗的部分。

相对于杨敏,李莉的心态则更为成熟。她比较少将自己内在的声音投射到客户身上,也因此,她能更加清晰地知道客户的需求并适时给予满足。即使在遇到被咆哮这样的恶性事件时,李莉也会选择一些让自己更为舒服的解读:客户今天自己有烦心事,所以对我态度不太友好,等客户心情好了我再找更合适的时间过去。她甚至会主动关心客户的情绪,询问对方是否有不开心的事,并积极地帮助客户寻找解决方案。因此,李莉在销售过程中和不少客户成为了好友。

压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破坏力,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

深层探索压力,也为个人的创造力提供了条件,因为创造力本质上也是一种内在压力,作家的创造力源自“不得不”写作的心理压力,画家的创造力源自“不得不”作画的心理压力,工程师的创造力源自内心某种期望改变世界的压力,企业家的创造力源自“不得不”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压力……借由压力的存在与释放,个体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压力往往需要通过行为,尤其是建设性的行为得到疏解,这个过程也是每个人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得以向社会、向他人证明个人的价值,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和突破。

结合杨敏从事销售工作的经历,我们发现,她大部分的压力来自于对事件的“想象”。杨敏对外界信息过于敏感,尤其对那些和“我是怎么样的人”相一致的信息格外关注,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触动她内心的不安全感。杨敏的自我认知长期处于破坏性循环中,“我是没价值的,所以我所做的事情也是没价值的,其他人拒绝我的介绍是很正常的”。

经过学习,杨敏对自己增加了更多的自我肯定。她将销售工作分解成不同的关键点,在关注销售成果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己内在的提升空间,销售工作也成为杨敏自我成长的途径。她还邀请李莉作为她的心理教练,一旦看到她陷入了破坏性循环时,就及时提醒她,陪她一起了解内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还存不存在其他的解读。

渐渐地,杨敏的心智模式迈向了更为成熟健康的循环:“我有我存在的价值。如果别人没有看到我存在的价值,那可能是因为我呈现的方式、方法还有提升的空间,我要想想该如何提升呈现自己能力的方式。”

杨敏逐渐在工作中找到了信心,她觉得销售工作不再是一个不可控的过程,也不再是一个艰难地向他人进行硬性推销的过程,更不再是一个被动等着被拒绝的过程。同时,杨敏将这样的思维方式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她觉得自己既然连销售这么困难的事都能做,更何况处理其他事情了。

通过与压力共舞,杨敏找到了创造性解决压力的方式,并成功将压力转化成动力。

【1】自我检视:假定从0~100分,0分为完全无压力状态,100分为压力最大的状态,给自己现在的压力状态打个分。

【2】如果你的得分低于30分,问问自己平时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是无聊?空虚?还是其他的感受?你喜欢目前的这种感受吗?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那是什么?

【3】想想如何改变当前的局面?什么是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现在的状态?

【4】如果你的得分高于70分,问问自己造成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尝试着对事件进行描述,查看内心对该描述的解读,并了解这种解读造成的内在感受是什么。

【5】尝试着解读压力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了解这种心理需求是如何与我们内在的自我形象相匹配的?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最有创造性的吗?

【6】在过去的经验中,有没有破坏性压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你从中学习到的经验是什么?有什么可以用来应对现在或将来的状况?

同类推荐
  • 赢在责任

    赢在责任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责任,就是赢在职场。责任是员工与企业缔造双赢的关键;责任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如何培养、树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 从忍到赢的做人艺术

    从忍到赢的做人艺术

    学会忍,学会在忍中锲而不舍地追求,在忍中更深刻地感悟人生。忍,可以成为处世的一个策略,甚至成为一种艺术。忍,实际上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证明自己,忍因之成为成功的一个代名词。本书主要介绍了忍的技巧及作用。忍,也可以成为做人的一种策略和艺术。如此来看“忍”,它就具备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含义:一种能够长期等待而不抱怨;一种顺势而为的行为或品质;一种默默镇定自若地忍受一切苦难的能力或行为。这种忍,就是一种生活哲学。本书内容包括忍是一种高级生存艺术、忍者方可无敌天下、忍的技巧不可不知、忍也需要一定的境界、忍者以宽容笑对人生、忍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忍者把握住人生的关键、忍是赢取成功的阶梯等。
  • 卡耐基写给男人

    卡耐基写给男人

    "本书汇集了《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等卡耐基成功巨著中的最激动人心的内容和思想精华。本书选取了大量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男人如何走向成功的经典案例,详细解析男人应该如何待人处世,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说服别人,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发挥语言的优势,以及如何拥有快乐的秘诀。通过了解这些伟人的个人习惯、工作态度、家庭生活、人生价值等方面,使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并为自己的人生提供积极的指导方向。此外,本书还围绕男人面对困境、挫折、忧虑、恐惧时应如何应对,相信卡耐基的真知灼见会为广大男性读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 宽心的人生幸福课

    宽心的人生幸福课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逃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热门推荐
  • 昙蝶兮:陌月离

    昙蝶兮:陌月离

    一湖秋月碎离愁,凄凄昙花落清秋。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相守。前世今生,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你是否有以下的经历:感到渴了才喝水,用浓茶醒酒,边饮酒边吸烟,开水冲鸡蛋,牛奶加糖同煮,水果不削皮就吃,涮羊肉要涮得很嫩,为求长寿只吃素食,先喝酒后吃菜,湿着头发就睡觉,晨练后睡个“回笼觉”,炒菜省事不刷锅,室内常用芳香剂除异味,浑身大汗去冲凉,为了美丽常穿高跟鞋,趴在桌子上睡午觉,病好了立即停药……也许这些行为你早就习惯了,或者根本不觉得这是问题,可是健康专家提醒你:生活习惯与健康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入手,抛弃那些看似正常实则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能让我们离可怕的疾病远一些,让健康常伴左右。
  • 关于我被召唤到异世界的哪些事

    关于我被召唤到异世界的哪些事

    我出生在一个名为蓝色星球的地方,在我出生的第37年间,人类科技已经到达了三级文明巅峰,我是哪里最高科技人员之一,荣幸参加了第四级的突破计划,在我们成功的那一刻,意外发生了,一群特工闯入我们的实验室,想要抢夺这项技术,为了不让这项伟大技术落入贼子之手,我在最后关头毁灭了我们的研究室,我在爆炸中牺牲了,以为这一辈子就结束了结果莫名其妙被一个单纯得可怜的少女给召唤到了异世界?得PS:本文纯属属于搞笑和双穿越的故事。
  • 逃跑新娘:总裁的童养媳

    逃跑新娘:总裁的童养媳

    别人家的总裁都是霸道温柔宠你宠到天上为什么我家的总裁又傲娇又爱吃醋还很小心眼青梅竹马,欢喜冤家傲娇总裁和逃跑小娇妻
  • 我真不是流行巨星

    我真不是流行巨星

    粗爆版:娱乐收割机。文艺版:轻松日常,快乐装逼。传统版:重生平行世界,多线娱乐发展,导演、音乐人、漫画家、小说家、诗人……一不小心都做了全球第一的通俗故事。
  • 重生之换我来等你

    重生之换我来等你

    前世的她,心中满是抱怨和阴郁,积攒的能量在那天雨夜爆发,她愤怒地结束了这一切。最后一刻,脑海中闪过一段段关于他的画面,那个温暖了她短暂时光的人。如果有来生,我会放下往日一切,只换与你共度余生。
  • 神降临的那天

    神降临的那天

    什么是神?是西方的上帝?还是盘古、女娲,或是希腊的宙斯,北欧的奥丁?甚至那些邪神。都不是。那些充其量是人类的想象罢了。真正的神,怎可能会让人类去理解,甚至编撰出与之相关的故事?他们隐藏于无形之中,他们藏匿于万物之间。但若是有一天,他们因为无聊而离开了暗处,开始主动影响这个世界时,世界的构造,将会被完全改变。当神明降临世间,幻想中的美好将不复存在,万物都会成为杀人的凶器。光明被黑暗吞噬,阴暗面覆盖了整个世界。希望脱下了伪装的外衣,绝望开始在人间泛滥。而将世界变成这样的理由,或许只是我们的神明大人感觉有些无聊罢了。
  • 镜中生之缘来是你

    镜中生之缘来是你

    那人竟是杀父仇人的儿子这种事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报复发誓一定也要让那人尝尝失去至亲的滋味却未发现自己竟然慢慢跌入他制造的温柔陷阱叶瑾辰我发誓生生世世永生永世我欧阳昊宇都将与你为敌你要的我毁灭你不是爱我么那就跟我一起下地狱吧
  • 寻龙密码

    寻龙密码

    从死人堆中爬出的扬州小混混,却成了神州道派的唯一传人。为了寻找已经散开的神州龙脉,他从过去来到了现代,为得是能将龙脉重新聚合。嘻笑怒骂也好,恩怨情仇也罢,他义无返顾的踏上了漫漫的寻龙之路。
  • 依依华然

    依依华然

    我是高中历史教师秦依然,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就是文科重点班,我严阵以待的进入教师的职业生涯,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