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17

第17章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老庄哲学(1)

先秦道家出于隐士,老子、庄子分别代表道家哲学发展的第二、三阶段,他们蔑视世俗的主流价值,而有高蹈出世之志,在无为无名中自寻乐地。“道”既被视为宇宙的起源,又被视为万物的本体;道即是无,无即无名,无和有是“异名同谓”。老子以为道的变化有其常则,而最根本、最显著的常则就是“反复”。人处世间,观大化周流,重在“知常”,并效法天、地、道,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庄子更具楚人精神,他的哲学可称为“生命美学”。人本无特异之处,与天地万物俱为道之所生,因此理应齐同万物,去人我、物我之界,不谴是非,死生任化,理解命与故,安时而处顺,乃能臻于绝对“逍遥”自在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家的发展阶段

先秦道家哲学的发展,一共有三个主要阶段。以杨朱为代表的隐士,是早期道家;《老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二阶段;《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阶段。

隐士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群体。在印度和基督教的西欧,也曾出现过隐士,然而都是宗教修行者,靠离群索居的苦行生活磨炼身心,隐居只是达到宗教目标的手段。中国古代隐士却将隐居本身当成目的,视之为不苟于俗的生活方式,在自然的和谐中体验生命的真实。他们是“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情操、志趣和气质常常与众不同,是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者。

隐士起源于何时很难考证。有多种资料记载尧让天下给许由的故事。许由推辞不就,反责备尧玷污了他的耳朵。他跑到河边洗耳。恰逢巢父在下游饮牛,听许由讲了事情原委,又责备许由弄脏了河水,于是牵牛到上游饮水。许由、巢父都是隐士,可见隐士的传统几乎与史书有传的华夏文明的传统一样源远流长。《论语》中称隐士为“逸民”,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都在逸民之列。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不少隐士,他们很敬重孔子,但都劝他不要汲汲以天下为务,应该知其不可而不为。

阐发隐士文化,用关涉宇宙、社会、人生的思想体系,将隐士的信仰合理化,这就是道家学说。冯友兰把先秦道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杨朱代表早期道家,老子是第二阶段,庄子是第三阶段。杨朱的思想其实非常简单,境界也很小,中心意思就是“轻物重生”,“生”(生命)又被还原为“身”(身体)。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为养生,也就是养身,如果一心只想占有外物,积累资财或权势,那就是轻重不分,主次颠倒,外物本为养生之用,反成妨生害身之物了。生命的内容就是欲望,“天生人而有贪有欲”,欲望得到适当的满足,生命即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倒并非提倡纵欲,纵欲固然可逞一时之快,但可能伤生,非长久之道。因此杨朱讲“早啬”,就是要及早懂得吝啬之理,爱惜自己的身体,切莫使用太过。杨朱把欲望局限于身体、感官,完全无视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结果就导致人的形象被丑化成了一头“会说话的猪”。杨朱代表了一群极度绝望的人,生当乱世,雨打浮萍,成了惊弓之鸟,只好龟缩到身体以内,专注于感官之欲,再无心、无力探求身外之物。就如同一群地下室的老鼠,怕光,怕陷阱,怕外界的一切风吹草动,自闭于幽室之中,舔嘴咂毛,以为可以“全生远害”。《老子》、《庄子》亦有多处讲“贵生轻利”或“全形葆真”之说,但那不是老庄的主要思想。杨朱怕受伤害,思来想去,仅会念一个“避”字诀,即俗谓的“惹不起躲得起”,说来也挺寒碜的。老子的人生智慧高明得多,他讲宇宙人生变化的规律,按规律处事,在人世间闪转腾挪,身手自然敏捷多了。然而这依然未达解脱之境,依然执著于生命和身体,愈执著就愈为它所限制,不能获得生命的大自由。老子最后把话说穿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才是大彻大悟之言,不过《老子》书中发挥不多。《庄子》继此而讲“齐死生、同人我”,万物一体,豁然贯通,这就到了逍遥无碍的境地。庄子把生活美学化了,他要借此超越生活的苦难和生命固有的悲剧性,正因如此,《庄子》一书对后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认为道家与“楚人精神”相关。李耳是楚人,《论语》中所记“隐者”之流,多是孔子适楚时所遇。庄子老家是宋国蒙地,与楚相邻,《庄子》一书的想象十分丰富,文思飘逸,正是楚辞一类的浪漫文风,与《诗经》的现实主义有别。因为楚人是新兴民族,受周文化的约束较少,所以能产生与中原正统不同的新颖思想。然而楚地的地理、历史、政治和文化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造就如此独特的隐逸文化的呢?冯友兰没有说明,在晚年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中,他放弃了这一思路,将道家归于“没落奴隶主阶级”,这就引发出许多不同的意见。世上原有一种人,感觉生来比一般人敏锐,对生存的困境和生命的悲剧性领悟极深,想探寻一条自寻解放的途径,故而选择了独立不倚的生活方式。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们,俱是大富大贵之人,究竟“没落”何在,逼得出家做和尚?伯夷、叔齐自困首阳山,所重者在”仁义”二字,岂是走投无路之辈?用世俗的功利的眼光看待真隐士,正是庄子所谓“以管窥天,以锥指地”,哪里领会得了隐逸的真精神呢?

《老子》一书,相传为“古之博大真人”老聃所作,老聃较孔子年长,据说孔子曾向他问礼,故此《老子》成书在孔子之前。胡适的一部中国哲学史,就是从老子讲起的。冯友兰发表《中国哲学史》,力主《老子》系战国时作品,为此没少同胡适等人争论。冯友兰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春秋无私人著述之事,《论语》、《墨子》并非是孔子、墨子的专著,只能算是学生们的笔记汇编,《老子》一书不是问答体的语录,而直接以简练的文字表述作者的思想,显然是正式的私人著作;第二,春秋时期的书,都是就具体的事发挥议论,而《老子》一书的思想,“玄之又玄”,抽象、概括、精炼,这必然是哲学思维的发展和思想资料的积累达到相当高度后的产物。春秋时期无此可能。

冯友兰说,《老子》这部书虽然很短,不过五千来字,但也是一部哲学格言的总集,不是某个人在某一确定时期的个人专著。所以其中多有不一致乃至矛盾之处。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提到三个人:与孔子同一时期的老莱子,战国时的太史儋和李耳,他们究竟谁是“老子”,太史公自己也拿不准,但他记载李耳的生平及后裔最为详明。冯友兰提出一个假想:老莱子和太史儋的思想,以韵文形式流传于世;李耳把它们收集整理出来,掺以己意,编辑成《老子》一书。这样题名大概表示老莱子是其思想渊源。

《庄子》一书,也是庄周一派的论文总集,思想比较驳杂,不仅包含了道家三个阶段的内容,还包含了稷下黄老学派的精气说。那么其中哪些篇章才真正代表了庄周的精神呢?传统上认为《庄子》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和杂篇是后学所著,所以当然是内篇才真正代表庄学的精髓。冯友兰认为这种说法是后人的揣测,并没什么根据,要研究庄子哲学,应该打破内外篇的分别,以《逍遥游》和《齐物论》为主要线索,参考其他各篇,这样才能把握庄子本意。老庄并称,实始于汉末魏初,因为老学、庄学两家都谈玄论道,道和德、有和无的根本观念也大致相同。

世界的本原:道,有,无

老子认为天下有一个初始,是个混沌未开之物,宇宙似乎一团虚无,因此可以用“无”来命名“道”。“道”又蕴含了天地万物,所以用“有”来命名“道”。

老庄的宇宙观中,有三个主要范畴:道、有、无。道即是无,这一点在《老子》的各章都是承认了的,没有疑义的。麻烦的是“有无”问题。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那么有和无就是母子关系,“无”较之“有”更为根本,道就是纯粹的“无”。然而老子却又说:“有无相生”,无中有有,有中有无,有无并非绝对的对立,岂可单单谓道为“无”?实际上《老子》中,对“有”和“无”存在三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比较粗糙,还残留着原始宗教里生殖崇拜的气味。《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老子》第六章)“牝”就是指女性的生殖器。“玄牝”是虚设的一种神秘的东西,生殖功能超乎寻常,天地万物都是从中生出来的。“谷神”是用来形容“玄牝”的,“谷”即指中空,“神”意味善变。老子的这一说法,是用人事来形象地比拟天道。《老子》又说:“天地之间,其犹橐*(上竹字头,下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章)“橐*(上竹字头,下龠)”就是风箱,中间空虚,可是拉起来可以扇风助火。只要不停止运动,那貌似无物的地方,就能够无穷尽地生出风来,这就是“动而愈出”。中空即是“无”,无中生出实在的东西,即是“有”,就像“玄牝”生万物,橐*(上竹字头,下龠)生风一样,不过此处《老子》用形象代替了抽象概念。

第二种解释要更精确一些,它明确地提出“有”、“无”两个抽象概念,主要意思还是“有”生于“无”。这是《老子》书里讲得较多的一种说法,韩非和淮南王阐释老子学说,也是这个意思。

第三种解释,有即无,无即有,有无是“异名同谓”。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本,《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第一章)道超乎形象,也超乎名言,所以不可言说,不可名状,一旦落于言筌,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亦如此。此处“道”、“名”并举,随之即言“无”、“有”,这样的表述结构,有什么深意呢?

“道”作为一种本体,不可名状,也就不必有一固定的名称,我们可以根据“道”在运动过程中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变化地称呼它。对“道”的任何称谓都纯然为一代号,与普通名词不同,没有清晰的、固定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我们既可以称“道”为“无”,又可以称之为“有”。老子认为天下有一个初始,在天地始生之前,我们今天见到的一切东西都没出现,宇宙似乎就是一团虚无,因此可以用“无”来命名“天地之始”的状况。“道”蕴含了天地万物,既为万物之“母”,又岂能认为它非“有”呢?所以我们又可以用“有”来命名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眇,普通版本作“妙”,意即“微有”,刚露一点苗头的“无穷小”。徼,有边沿、极限、归宿的意思。天地将生未生、含苞欲放的那一瞬间,有某种无穷小之物若隐若显,若有若无,我们只好用“常无”这个范畴,来观察这种状态。“常无”当然不是一无所有的零态。“常有”这个范畴,就被借去用于观察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状态。“有”和“无”名称虽异,所指则同,这听起来玄而又玄,不可思议,但天地万物的根苗都在里边了。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第二十一章)什么是“恍惚”呢?“恍惚”就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道是恍恍惚惚的,其中“有象”、“有物”、“有精”(“精”指细微之物),“象”非天下可见之象,是无象之象;“物”也不是万物中之一类,是无物之物。这样,道、有、无三者就混而为一了。

“道”是浑沌未开之物,“德”实质上与道同体,不过是落实到了具体的事物上面。“德者,得也”,就是指事物从道体中获得的本质性的东西。《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第五十一章)冯友兰曾说,道是万物的共相,依此而推,德就是一物之共相。道好比天上之水,降于江则为江水,降于河则为河水,江水、河水即为“德”。“德”还只是事物的共相,“德”被赋予特定的形状、质料,在“势”的作用下,才能具体化为某种东西。道和德的这种作用,都是依其内在的、固有的趋势而动,并非有人或神在支配、命令它们。

庄子论“有”、“无”,但没有明确地说“异名同谓”,其实是有这个意思的。“道”被说成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宗师》)有无对举,可不可共存,正是说道之“惟恍惟惚”。《庄子·知北游》记述说:东郭先生问庄子:“你所称的‘道’在哪里?”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先生就请庄子举例说明。庄子说:“在蝼蚁身上。”东郭先生吃了一惊:“怎么这样卑下?”庄子接着说:“在杂草身上。”“啊!怎么更加卑下了?”“在烂瓦上面。”“这不是越来越过分了吗?”“在屎尿上面。”东郭先生无言以对,直着眼发愣。庄子这是在说,道周流于万物,万物均得道以生。这里已经含有“齐物”的意味了。

同类推荐
  • 正义从哪里来

    正义从哪里来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他以缜密的思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卢梭、亚当·斯密、罗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等;并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这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在与各位先哲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思辨的快感与智慧的启迪。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热门推荐
  • 无上北辰

    无上北辰

    蔚蓝色的星辰上,名为李子安的十七岁少年,在家玩着一款名为《天帝之争》的小众游戏。忽,有风云变幻!少年再次睁眼,就见碧海蓝天,其立足之地,为颇具岁月的古代小镇。且看,平凡的地球少年,如何在这诸天仙佛,妖魔鬼怪并生的世界里成就众生之上的无上至尊!
  • 不小心玩坏了的世界

    不小心玩坏了的世界

    这是一本简单的小~世~界,恩,很严肃,很正经,我用我小时候尿床的事来保证!想要车吗?想...想要钱吗?想...想要妹子吗?想...恩,那你想一下就行了。
  • 相信自己是雄鹰

    相信自己是雄鹰

    对于处在成长重要阶段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
  • 江景溪流

    江景溪流

    景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见了江流并和他说了几句话,她不以为然他感到惊喜,社交恐惧症使他好多年都没和女生说过话甚至去碰……急于求职的景溪,被江流聘用了……无家可归被爸妈抛弃的景溪被江流“收留”了……他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没完没了
  • 专情王爷:废材小姐的逆袭

    专情王爷:废材小姐的逆袭

    她在和男友战斗中被男友给谋杀了,因为被男友谋杀,而魂穿了!身在古代的她承诺不再爱了,可他的出现打破了她的诺言……
  • 凌天仙途

    凌天仙途

    莫道仙途玄,红尘自有缘。万古千秋几人道?望断九重天。飘渺凌云路,我自御风前。破尽乾坤阴阳造!低首笑人间。
  • 她笑里偷光

    她笑里偷光

    【重生/虐文/BE/双不洁/娱乐圈/先甜后虐】“你是我穷极两生才走完的BE。”顾家弃子顾谲西,身遭变故后,变得骄傲且自卑,一心只想搞钱。他的女孩儿墨恋明媚得耀眼,是整个T市放在心尖上的宠儿,是娱乐圈不可或缺的超一线和顶流。故事的开始是他八岁那年,天光乍泄,在他的世界里,他的女孩与太阳同时出生,从此他注定只为她而活。男主表面闷骚,实则情话满级,随时随地用嘴和行动撩~女主戏精一枚,内心超多戏,而且经常开小号嗑cp。面对媳妇的要求,他是这么做的_媳妇磕cp?_看我干什么?我媳妇看来的cp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不接受反驳!_我家恋恋还想要啥?_要我滚?_那还不赶紧的……诶好像不对~媳妇,你要点别的呗~面对自家丈夫的Yellow请求,她是这么做的_恋恋,我想在你的星球上环游,可以吗?好家伙,他家恋恋翻身而上,沿着他的颌角弧度,在他耳边轻轻说道。_好啊,姐姐带你去私奔~但一个卑微如斯,一个明媚耀眼,这注定了故事的悲剧。“对不起啊,让你爱了我两辈子。”“我才对不起呢,让你两辈子都白白爱了我那么多年。”试问,这一生在你的风景里,我是谁?
  • 媚乱君心,盛世嫡妃覆天下

    媚乱君心,盛世嫡妃覆天下

    她,家族败落,父兄被擒,从高高在上的相府嫡女,沦为一看似不得宠贵人的庶出二皇子婢女。一场宫廷夺位之争,她放弃贵妃之位,舍身陪他流放贫瘠之地三年之久,与他在生死边缘游走,助他韬光养晦,只待时机到来。待他荣登九五之尊,问鼎中原之日,她却落得媚颜祸主之名,他不顾天下人反对,将她禁锢在身边,冠以皇后之名。可叹,可笑的是,自古帝王心,从来海底针,宠冠后宫的同时,她迎来的不过是决绝冷情的无子汤。凄然一笑,她早该知道,他看上的无非是她的倾城容颜,智谋韬略来成就他的宏图霸业罢了,如果当年初见时,在那场大火中,她毁尽了容颜,是不是她这一生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沧凰之翼

    沧凰之翼

    正文《至高基因》发布,书已经内签质量保障命运的齿轮再一次转动,无数次的轮回,只为打破命运。这一世的他,出生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时代,拥有了比魔法还要绚丽的能力,成为了强大的异行者,这样的他能否最终打破命运。
  • 快穿之碾压局

    快穿之碾压局

    做最乖的崽,打最狠的架。叶倾无意中绑定了一个系统,开始了快穿之旅。一开始,系统:小姐姐我们去走剧情吧。叶倾:好的。然后剧情崩了。后来,系统:小姐姐这是个剧情点,我们快避开它。叶倾:好的。然后剧情人物挂了。最后,系统:……小姐姐QAQ,咱能不动手吗。叶倾:好的。然后系统返厂重修了。叶倾,系统界的黑名单,所有系统都知道:这家伙从做快穿任务就没有一次成功过,让系统绝望的是系统的惩罚程序对她还不起作用。所谓宿主和系统总有一个先疯,遇到叶倾系统一定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