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37

第37章 禅道玄风——禅宗与道家的合流(1)

佛教在初传中国期间,主要借助了道家哲学的一些概念来宣讲佛理,在其后的发展中,佛教虽然摆脱了格义阶段与道家哲学粗浅的合汇,但最终佛教在充分中国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到佛教禅宗(特指慧能创立的南宗禅)的阶段,又明显地体现出佛道合流的趋势。冯友兰认为,在南宗禅中空宗与道家的思想融合的趋势,达到了最高峰。禅宗主张第一义不可言说,以及道不属修,无心修为,与道家思想颇为相通。此外,禅宗讲“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的无得之得,更是中国道家“极高明而道中庸”思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禅宗及道家又与儒家思想取得了在最高旨趣上高度的一致。

宗的“不道之道”

第一义不可说,因为对于“无”什么也不能说。如果把它叫做“心”或别的什么名字,那就是立即给它一个定义,因而给它一种限制。像禅宗和道家说的,这就落入“言筌”。

《老子》第一章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道”是指道家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而第二个“道”则是指言说的意思;第一个“名”是指表达道家最高境界的名称、概念,第二个“名”是指表达一般对象的名称、概念。《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最高的道,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不能言说的,如果可以言说,就不是最高的道了;最高的道虽不可言说,但为了向普通人说明、显示,还是要有所言说。文中第二个“道”所指的“言说”,与对于普通对象的言说不同,因为对于普通对象的言说有具体所指,而对于最高道的言说,则是无具体所指。对于最高道的言说只是起到启示性、暗示性地指点那不可表达的对象的作用。

我们可举王维诗《蓝田烟雨图》来做一说明。王维写道:“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在诗的前两句中,蓝溪、白石、玉山、红叶,都是有具体所指的名称、概念,色彩和形象历历如见,读者眼前立即会浮现出一幅清奇冷艳的图画。但是后两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却凭空而来,没有具体的所指,更不能入画。你可以画一条“空翠的山路”,那是具体的,可感的,然而“无雨湿人衣”的意境,却不是笔墨所能到的。诗人或画家只有通过渲染或烘托,逼使我们弃置普通的感官,而发动整个身心去感受言外之意、画外之境。这里“湿人衣”的“湿”字,并不是说人的衣服真被水打湿了,而是在暗示作者的某种超越感官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山中的绿叶,流光溢彩,青翠欲滴,行人置身其中,清新、清净、清凉,真好似单薄的衣衫被那“绿液”打湿了。这种主观感受是不可言说的,只能靠人自己去体会,去想象,这就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过山行体验的人,自会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没有切身经验的,读诗百遍,也喳摸不出比蜡烛更多的味儿来。把这种不可言说的主观感受“言说”出来,当然要靠诗人的灵心妙悟、生花妙笔了。一般人见此情景,语言会像放进一个强大磁场的时钟一样失灵,舌头只会发出“啊”、“哦”、“美极了”之类的简单音节。当然这种言说,不同于普通的有具体所指的言说,它只是一种启示性、指点性的名词、概念而已。我们可把有具体所指的普通语言称为日常语言,而把表达不可言说对象的语言叫作启示性语言。

同道家一样,禅宗也认为最高的真理,或者叫最高的佛境是不可言说的,如果可以说的话,就不是第一义谛,不是最后的真理。《文益禅师语录》载:有弟子问文益禅师什么叫第一义?禅师说,如果我向你说了,就是第二义了。《怀让禅师语录》载:怀让对他的老师慧能说,我对佛法第一义已经有所领悟了。慧能就问他,你领悟的第一义是什么?怀让答道,说它是什么就不是第一义了。明知第一义不可说,为什么一千多年来禅师们却说个不休呢?因为禅师要“自度度人”,不做“自了汉”,非得有所言说,有所表达不可,不过禅宗认为这种言说,这种表达仅仅是迂回的,间接的,不直指对象的,不能把这些启发性的表达当作第一义谛。《古尊宿语录》卷一载:有一个行脚僧人问马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马祖答道:为止小儿哭。行脚僧又问:哭停止了又将如何?答道:非心非佛。表面上马祖回答得“马嘴”不对牛头,但他显然是要破除提问人对语言的迷执,无论“即心即佛”或“非心非佛”,都只是开悟的催化剂,一朝执著为悟的对象,即成为“死语”。马祖也有意将“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置于同一语境中,让听者感受到悖论的困惑,从而有大惑乃有大悟。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成佛之人),是什么样的人?马祖说: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你说。马祖用一种不可能事件的鲜明意象,给提问者的思想造成震撼,暗示他应该于无可言说处觅佛。有些禅师干脆用静默的方法来表示第一义不可说,而要靠个人的修行和领悟。例如慧忠国师与客人讨论佛法。客人首先发话:请国师立个命题,我来破解。国师说:我已经立了。客人吃惊地问:是什么命题?国师说:果然不见,这说明佛家的第一义不是你所能达到的境界。慧忠所立的命题,是静默的命题。他无言说,无表示,其所立的正是第一义,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静默。

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第一义是主体性的,不是主体间性的,也就是说,它纯然是个体的生命体验或宇宙体验,不可能通过语言在主体之间进行交流、沟通。辛弃疾的一首词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般没有阅历的年轻人,刚被人生的毒针扎了一下,以为是人生的飞毛腿导弹打过来了,就“人生呀!人生呀!”地呻吟起来,写出十来篇美文换来国文的高分。那些真正见识过飞毛腿的过来人,反而都不吭声,只用“你还嫩着呢”的眼神,瞅着那群激动的、以为人生的真相终于被他揭穿了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人到中年万事休,欲语泪先流”,欲语何必语,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都包含在眼泪之中了吗?

冯友兰指出,对佛家第一义谛有所说,有所表达者,是启示性的、指点性的,如果执之以为实,把这些表达当做是对第一义所作的肯定,在禅宗看来,都是所谓的死语。讲死语的人是要挨打的。《宗杲语录》记载:有一位乌龙长老去拜访冯济川,冯济川对他说:“过去有个人问泗州大圣何姓?大圣说姓何。那人又问住何国?答道:住何国。”乌龙长老接过话说:“泗州大圣本不姓何,也不住何国,他顺口回答只不过是随缘化度对方罢了。”冯济川大笑道:“未必。是大圣决定姓何,住何国。”他们俩往返辩论了数次,毫无结果,于是就给他们的老师写了封信乞求决断。老师看了之后说:“我这里有六十大棒,将三十棒打大圣,他不该说姓何,三十棒打济川,他不该说大圣决定姓何。”

还有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小和尚去问老禅师什么叫佛性,老禅师随机举起了个手指头。小和尚以为佛性就是手指头,就兴高采烈地走出禅房。遇到樵夫,樵夫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小和尚神秘地说,师父告诉他什么是佛性了。那么什么是佛性呢?小和尚巴不得人家问这么一句,就学着他师父的样子,举起了一个指头。这事不知怎的传到老和尚耳朵里,他把小和尚叫进禅房,问小和尚,你还知道不知道什么是佛性?小和尚一言不发,庄严地举起一个手指头。老禅师从身后抽出一把柴刀,唰地一声,将小和尚的“佛性”砍落在地。接着问道,这下你的佛性在何处呢?在这个故事中,老禅师举起手指头是暗示佛性不可说,但小和尚却误以为手指头就是佛性。所以老禅师用刀将他手指头砍掉,让他在断指之痛中,猛然醒悟佛性的是此是彼,非此非彼,非有非无,非实非空。

禅宗的这种间接地表达佛理的方式,冯友兰很形象地将它概括为“烘云托月”。什么叫“烘云托月”?中国人画月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直截了当地点明月亮的真身;一种办法是在白纸上涂些颜色作为云彩,只在云彩中露出一个白圆块,明眼人自然能够会意。后一种办法就叫烘云托月。这可以说是不画之画,用佛学的话说,前者是用“表诠”,后者是用“遮诠”。后者这种迂回的表达方式,与中国人的含蓄性格是很吻合的。初涉爱河的小青年,对他热恋的情人,开始是奉若神明,不敢直视的,必然先向情人的同室好友贡献无量数热情,项庄舞剑,当然意在沛公啦。表达爱情如此,表达恨意又何尝不是。指名道姓骂人,那是笨伯;骂街的好把式,都深谙“指桑骂槐”的妙处——挨了骂的人,要接嘴吧,人家说你做贼心虚,对号入座;不接嘴吧,又怎生咽得下这口气?这也是“围城”的策略:我不攻你“固若金汤”的城池,只是烧你的粮草,断你的水源,拦你的逃路,阻你的援兵,——你看着办吧!不过佛家的迂回办法是高妙,这里的迂回却有点阴损了。

因为佛家第一义不可说,所以高僧们往往以默代语,冀人自悟。但他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势必依据听者的根器利钝,修为深浅,随缘化度,一语中的。要单论“默不作声”,哑巴比禅师彻底多了。不明于此,难免要把哑巴看作禅师,把“腹中空空”、“不学无术”误认为佛家的“空”了。下面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有一位行脚僧人,曾去参访一位自称为“沉默大师”的禅师。他对“沉默大师”的解答相当满意,所以便赞不绝口地对人说:当我问他“如何是佛”时,他立即向东看看,又向西望望,表示众生不知是佛,不知佛既不在东,也不在西,而佛正是自己;当我问他“如何是法”时,他仰面看看天,然后又看看地,表示法无高下,一视同仁;当我问他“如何是僧”时,他只是闭起眼睛,一言不发,表示“闭目云山深处臣,始知其人是高僧”;当我问他“如何是福”时,他伸开助人的双手,表示普度众生。这位行脚僧人真是憨厚可爱,把他本人的觉悟附会到“沉默大师”的举止上去了。殊不知“大师”其实是个大骗子,以前为了出售他的野狐禅,曾专门请了两个能言善辩的和尚来替他圆谎,他则自称“沉默禅师”,三人勾结起来挣香火钱。那位行脚僧人来参访他时,恰巧那两个和尚不在身边,这一下他便感到大为不妙了。只好出此下策而为之,并非真是“沉默禅师”。这当然是个笑话,不过民间的“野狐禅”多是这副嘴脸。

无修之修

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做任何修行,就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而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以无心做事。这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和“无心”。

禅宗六祖慧能曾作偈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两句是讲对于佛家第一义不能有所言说;后两句是说要想得到不可言说的第一义,不必修行。不必修行不是不修行,而是以不修行为修行,这就叫“无修之修”。

相传马祖在成为怀让弟子之前,住在衡山上,独处一庵,只修习坐禅,来访的人他一概不予理会。一天怀让来到庵前,只管磨砖不止,马祖也不在意。过了很久,马祖终于耐不住好奇心,就问怀让:你在干什么?怀让说,我在磨砖做镜。马祖说:磨砖岂能成镜?怀让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马祖闻言大悟,于是拜怀让为师修习佛法。

照禅宗的说法,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做任何修行,就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有为的修行当然也能产生某种良好的效果,但是不能长久,“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坠”。更重要的是,有修之修因为是有心的作为,所以还要于生死轮回中造业,造业即须受报。南北朝时的名僧慧远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明报应论》,他认为所谓的报应,就是心的感召。心有所贪爱,则有所滞碍,有所执著。有所执著,则他的行为就是有为。有为即在佛家所谓生死轮回中造因,有因即有果。果就是其所受的报应。所以,为了超脱生死轮回,禅宗主张无心修为,无心修为则不造新业。然而此无修正是修,此修是无修之修。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的根本任务是,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本册为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第1辑,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凝结了先民的睿智和智慧,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本书撷取《易经》五十三个卦辞,结合古今案例,以简洁生动的插图、有趣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穷通,获取成功。本书是指导现代人事业进取的一盏明灯。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遍看《论语》《道德经》《菜根谭》《资治通鉴》《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古籍,其中不乏关于为人、交友、读书、治家等人生重要问题的精彩智慧点拨,虽远隔千年,但置于当下,随时读来,仍如醍醐灌顶。弱水三千,取其一瓢,本书撷取老祖宗一代代人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的实用智慧,加以深入解读,为当代人提供立身做人的正能量。
热门推荐
  • 极品小仙妻

    极品小仙妻

    传闻他温文尔雅,侠义心肠,面若冠玉,剑目如星。这么个传闻中的人物,却被她坑了。她的到来,将他的人生搅的鸡犬不宁。收精灵为徒,收妖为奴,她一件件惊骇的事情被他撞破,她不但不知收敛,反而越来越放肆。“月羽灵!”她真以为他是软柿子想捏就捏!老虎不发威,真当他是病猫!
  • 细雨润湿吾心

    细雨润湿吾心

    不同世界的人走进了同一个世界,命运便是如此,那结果会怎样呢?主人公的无情亦有情让我们微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干掉那个吸血鬼

    干掉那个吸血鬼

    夜深了。簌簌寒风扑打在窗弦,黑色的乌鸦在屋顶盘旋,门口响起了嗒嗒的敲门声。“再不睡觉,小心吸血鬼把你抓走哟!”PS.这是一个讲述吸血鬼,女巫,异端,魔法,骑士和非正常生物的故事。上试水推了读者老爷们走过路过都来投个票啊(〃'▽'〃)
  • 网游之傲视苍穹

    网游之傲视苍穹

    九霄之上,无尽苍穹,星光熠熠!古贤观星而悟,创武道,传妙法,授神技,人族方能傲视万族。浩瀚星图,其中蕴含了怎样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少年杨云志,自东临小镇走出,从此踏上了探求力量巅峰的道路。
  • 解忧处

    解忧处

    当代中小学生平日生活烦恼总结及解决方式。
  • 王源,我们樱源而聚

    王源,我们樱源而聚

    其实暗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总是会在喜欢他和不喜欢他之间徘徊。苦恼的是你自己,快乐的确实他人。“王源,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你呢。”“我也是”
  • 重生之注定作死

    重生之注定作死

    被吸粪车崩死?无所谓!被厉鬼勾魂?无所谓!重生以后不是主角?无所谓!可偏偏穿成一个永恒炮灰,头上永远顶着一个黑气腾腾的作死光环!天知道有多少“天命主角”正在虎视眈眈,待天机来临时,一刀砍下云杉这颗大好头颅!据说城南有个廖老师,正是天命主角,身负恐怖至极的爆发力,为了博得校花苏雪冰的欢心,要把云杉活活碾死,从此踏上坐拥数美、醉枕江山的都市后宫之路!据说市里还有一个穿越系统达人,也是天命主角,穿越后身负成长性无限的超级武器系统,为了达成系统任务,要把云杉扒皮抽筋,从此踏上狂刷系统点数、换取无数无敌装备的都市兵王之路!据说……云杉默默给贼老天点了个三十二个赞。
  • 神道准则

    神道准则

    他想自己应该是一个平凡的少年,但一次意外却让自己走向修炼之路。父亲失踪,母亲不知去向,是意外还是人为的阴谋?在这凶险万分的大陆上,自己又能否战胜众多强者,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 新宋·十字3

    新宋·十字3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在变法必然失败的定数下,来自现代社会的历史系大学生石越,不可思议地出现在宋都汴京城。在震惊平息之后,他开始运用千年的知识积淀,对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进行惊险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