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300000019

第19章 少年的河(2)

当年我家七口人,下放到一个叫牛棚的生产队(后来我觉得稀奇,“牛棚”是人们对文革时期一个特殊现象的比喻,而我家下放的村子却实名“牛棚),这个村子十年九涝,加上我家劳力少,孩子多,是欠款户,所以粮食总是短缺,饥饿困扰着我们。父母为借米、借钱费尽了口舌,伤透了心。那时一斤米的价钱是一毛三分九厘,粮站的起卖量是十斤,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块三角九分才能买到米。有时我家只凑了五斤米的钱,父母只得亲自去粮站找人说情。父母手头一旦有了十斤米的钱,就会派孩子去买米。

我最喜欢干的活儿莫过于买米,拿着母亲交给我的米袋,比兔子跑得还快,冲向粮站。平时买米的人不是太多,而到了春节前,每天人们排着很长的队在那里等候。我缓缓地挪动着脚步,先是心急,但听到流动的米声时,我激动起来,生命进入冥想和幻觉状态,当轮到我上前称米时,我兴奋到了高潮,手有些颤抖地递上票据,司磅员接过去看一眼数量,一拉闸门,米“哗”地从米仓卸进铁皮米斗,他拿掉所有的秤砣,移动秤码,称好后他的脚踩一下漏斗下的一个小横档,米就“沙沙”地流进了米袋里,这个过程太短暂了,以致我迟疑着,以为这不是事实,司镑员骂道:“呆什么,还不走!”那时,粮站成了我和伙伴们经常光临的地方,站在一旁看人称米,听米的哗哗、沙沙的声音。

这声音揉碎了童年的心。还有一种声音——食品站的剁肉声,同样揉碎了我的心。一斤猪肉七毛三,还得凭票去买。食品站在通往学校的那个路上,一个小小的窗口外,在早晨和上午某个时段,挤满了人,尤其到了过年过节,队伍排了几百米长。记得有一年腊月,我家排了几天队也没买到肉,眼看过年逼近,一天吃过晚饭,父亲就打发哥哥去排队买肉,哥哥只得拿着草席子和棉被去食品站屋外的露天过夜,可食品站外已经躺下不少人,他挤了进去,第二天终于买到了肉。肉是奢侈品,一年难得吃上几回,剁肉的声音自然也就成了一种勾魂的声音,我被这声音一次次撞击着,揉搓着,兴奋、迷茫,渴望、失落。上学的途中,我一走到食品站边,就不知不觉地停住脚步,听一会儿那清脆而沉郁的剁肉声。成年后我读到“过屠门而大嚼”时,不禁笑了,当我用“没吃过猪肉看到过猪走路”来比喻对某件事的态度,被吃腻了肉的孩子不甚理解时,我又不禁笑了。

如果把食品站的剁肉声比作黄钟大吕之声,令人振奋和激昂,那么我母亲的剁肉声就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浅吟低唱,让人陶醉。我家常常只买回来一斤肉,有时甚至只有半斤肉,红烧不够全家人吃,母亲就把肉剁得细细的,掺人大量的山芋粉,做成肉圆子,下肉圆面条吃。母亲剁肉的时候,脸色红润,动作轻巧,像是弹奏一首节奏和谐的乐曲。这时,家里很静,母亲剁肉的声音传到每个角落,温暧着家里每个人,生活变得无比亮堂起来。

除夕前的宁静

每年大年三十(或廿九)下午两点多钟到黄昏那段时间,我感觉世界特别宁静。这之前筹办年货的繁忙与这之后除夕夜的热闹都不宁静。这宁静是在热闹的空荡或缝隙中悄然出现的,别有一种况味。

菜农和摊贩挑着担子纷纷走出了市场,走出了小镇,商店也一家跟着一家关起了门,街上留下的多半是本地人的身影,稀稀朗朗。四处都显得宽敞空旷起来。三两个小孩在屋外玩耍,更多的孩子待在家里,看大人做年夜饭,或者学习包饺子。在第一家年夜饭开席的鞭炮炸响前,小镇沉浸在美好的宁静之中,但又分明流露着等待的激动和兴奋。牲畜和家禽被早早地赶进了栏圈窠窝,饲料备得足足的,好使它们不扰人,或者也让它们过一个快活的年。屋后的河里是另一种情景,几乎家家都安排人挑水,把水缸贮满,担水的人动作利索,似乎在与黄昏抢时间,水面上涟漪一圈又一圈,反复重叠。夕阳暧暧地洒在河床的两岸,两岸的屋子里飘出阵阵菜肴的香气。这时,我却看见一个汉子挑着一担粪,沿着河岸朝菜地走去。我听见有人在嘲笑他,马上要吃年饭了,还挑大粪。挑粪人甩过来一句,明年正月不吃菜吗?显然在这宁静的下,他心里仍装着自家的菜地。望着地头劳作的身影,我忽然觉得他是这个下午心里最宁静的人,以致他的粪担在我看来并没有大煞风景,也没有搅乱这宁静的氛围。

越临近黄昏,街上走动的人越少,腊月涌动的人潮渐渐平息,但路远者或临时突然决定回家过年人,正在加快速度往家赶。奔跑的脚步能把一种特别的声音从镇外传过来,然后把街道踏得“咚咚”响。候望亲人归来的目光,从家门口一直向街口流淌,但这一切都被宁静包围着,笼罩着。宁静中的我也曾有过盼望亲人归来的急切的心情体验,那一年除夕前一天就开始下雪,一直没有停,在另一个镇上工作的大哥除夕这一天单位才放假,大雪封了路,单位没车送,班车也停了。他会不会回家过年呢?我隔不多时就出门望一望,我终于把大哥盼回来了。他本来不打算回家过年了,可吃过中饭心里空落落的,然后毅然决定步行60多里路,还翻了一个岭赶了回来,怀里还抱着他两岁的儿子……

多少回宁静中充满着期待和寄托,多少回宁静中我重温着父母的嘱咐和教导。记得以前很多人家都穷,很多人家都以为自己家比别人家更穷。我家兄弟姐妹多,贫穷的时间仿佛要长一些,好多回过年只有几斤荤菜,但母亲从不愁眉和叹气,似乎过完除夕就有希望,她说:“穷没根,富没梢。”她还说:“再穷不能不念书,今年过年没好的吃,明年过年多吃一些好的。”母亲在我们面前表现得非常平静,她显得坚韧和慈祥,这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支配,是一种大境界的宁静,犹如除夕前突然绽放的雪莲,高洁华贵,没有一丝忧郁的色彩。

在那生活艰难的年代,望着母亲手下正在做的并不丰盛的年夜饭,我的确没有悲观和绝望。后来我发现过年文化对许多人的成长产生过很大影响,尤其是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年文化里蕴含着对未来的寄托和憧憬,我聆听的心灵被滋润得春意盎然。我在宁静中获得宁静,我以宁静抵达宁静,抵达每一个激动的或不激动的日子。

父亲的棒槌声

清脆的棒槌声,从幽幽黎明的小河旁传来,梦醒的我总要听一会那古典的敲打声,然后才起床。那是“女人河”弹出来的优美的晨曲。

我称之为“女人河”,是因为发现在这条河里每天洗衣的均是年轻的或不年轻的女人(男人大概在家里自来水池中洗衣吧)。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老家屋后的那条同样充满着女人的棒槌声的小河,那条河因一日加入了父亲的棒槌声,而有了更丰富的色彩与内涵。

我怀念父亲的棒槌声。

父亲一生含辛茹苦,因涉嫌海外关系,六十年代被清除出“革命队伍”,失去工作后,他靠收破烂养活一家大小,后来又带领全家下放农村种田耕地。由于那村子十年九涝,口粮远不够吃,他常先让孩子们吃饱,自己饿肚子。父亲穿的衣服总是补丁垒着补丁,甚而连打补丁的布也没有,就让破洞露着身子。母亲身体一向不好,一家人衣服被父亲揽过去洗。一个冬天大清早,棒槌声把我敲醒,心想谁这么早就洗衣?打开窗子一看,朦朦胧胧地看见了父亲蹲在河边的身影。棒槌声敲击着少年的心,我不能喊他扔下衣服回家,只希望父亲在妇女们下河前洗好衣服。父亲却一点也不急,棒槌敲打的频率太高,敲得小河失去了往日的平静,敲得小镇很快喧哗开了,接下来发生的事也就自然而然地使父亲成了人们说笑的对象。父亲似乎很无所谓,他照旧天天洗衣,甚至母亲病有时好了些,父亲也不让她去洗。好像父亲也没有叫过我们兄弟哪个去洗衣,即便叫了,在当时那种环境里,我们这些小子也会“抗旨不从”的。

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或悠扬、或亢奋,我能辨别哪是父亲捶打出来的。父亲的棒槌声透着一股阳刚之气。那年代粗布多,正需要男人有力的手揉搓、捶打。可是除了父亲,整条河仿佛成了男人不敢涉足的地方。一些老奶奶在河边吃力地洗着衣服被子,举起的棒槌落下总是绵绵柔柔的。父亲看着过意不去,说:“大婶,我给你捶几下。”父亲从感激的老人手中接过棒槌,用力地棰打起衣服,溅起肥皂沫,挂满了父亲的脸,捶打罢使劲地搓,搓罢放到水里摆几摆,然后又拿到石板上接着捶,父亲洗衣的动作娴熟、麻利。妇女们喜欢挨在父亲旁边洗衣,边说边笑边洗,还让父亲帮忙,以致父亲洗衣的时间经常拖得特别长,回家难免被母亲唠叨几句,但父亲笑了笑,第二回仍那样。

八十年代后,我们兄弟纷纷参加了工作,家境也渐渐宽裕了,父亲晚年仍然坚持洗衣,甚至,我休假回家,他也要我脱了衣服让他去洗,但我已变得自觉,不愿给父亲添累。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但身体尚好,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得病,就再没站起来。他太累了,听街邻们说他头一天还洗了一大盆衣。他病危时,许多中老年妇女来看望父亲,喊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安慰他。父亲听出了她们的声音,高高地举起一只手,那手里仿佛拿着一根棒槌……妇女们见状无不簌簌流下眼泪……

清晨,父亲的棒槌声,越过“女人河”,从家乡小镇再次传来,我听得如痴如醉,不再忧伤,那特别的声音,特别的节奏,已进入我的心里。

没有剜好的网梭

曾试图替母亲剜一个网梭,但竹片弄破了,没有剜成功。

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网梭雏形,这是父亲还是二哥未完成的作品?我的猜测只停留了极短的时间,而未剜好的网梭本身却抓住了我,让我感到它存在着某种暗示,它更像一个丢弃的钟摆,它停止摆动的那一瞬的喘息还残留在它的身影里。

阳光中没有尘埃,大地干干净净,河水缓缓流淌,只有当河岸这双手臂扭动变形的时候,河水才激起浪花。河湾的水相对来说要深,看上去没有流动,但实际它是在沉潜之中移动着位置,河湾的水更加清澈,河湾的鱼来来往往。但现在这河湾很少有鱼了,也见不到打鱼的人了。那些拉大网的,撒掀网的,放卡网的,他们淡漠了河湾,渔网已经腐烂。就像我,我的家人,还有我当年的伙伴,现在吃的不是自己打的鱼,也不是从打鱼人那里买来的鱼。打鱼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阳光依然朗朗地照着,照得人身上暖和和的。这是打鱼的好天气。堰坝上的柳树苍老了,停着数只鸟,兴奋地叽叽喳喳。树上没挂打鱼人的衣服、渔萎和烟袋,更看不到偶尔从堰中探出的打鱼人上半身。早年,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这样的暖冬的阳光下,用小拖网、夹网,在堰中一遍又一遍地捕捞鱼虾。堰连着湖,湖连着江,鱼游动的世界很大,繁殖得也很快……那时候,许多人家都备有渔网,吃鱼就像到自家的菜地里摘菜一样方便。

母亲织渔网为生,她一生织了多少网没有统计,她织网能在晚上不点灯而飞梭不乱。不少人向母亲预购渔网,有人拿不出钱,母亲就把渔网赊给他,要他打了鱼,用鱼折价偿还,后来家里墙壁上挂满了渔网,显然是渔网不好卖了。原因是皖河被一段段插满了竹屏,设置着一道道“迷魂阵”,有幸游到内河的鱼非常少;湖面同样被人承包了。田野河汊零星地出现打鱼人的身影,他们成了孩童们追逐的风景,他们无疑使乡野大地更加浑厚,充满生机和韵味。

渔网卖不出去,母亲郁郁不乐中仍旧日复一日地织着网,晚年她的情绪很差,而缓解心理的压力,又只有反复地织网。家里其他人不再织网了,父亲替母亲绕线,还要抽空剜网梭。剜网梭需要细心和过硬的刀功。世上许多事冥冥中一致,譬如网梭是用来织网的,网用来打鱼的,而网梭的形状却像一条鱼。我二哥剜网梭还喜欢在梭体上刻上一尾小鱼,看上去就像大鱼怀着小鱼。母亲总是夸二哥剜的网梭精致好用。

当街的窗户,阳光射进来,照在织网的母亲身上。母亲头发斑白,脸色红润,她的手上下飞动,即使是与人说话也不受影响。她要教我织网,我不干,网都卖不掉,学织网干啥?母亲晚年是落寞的,老家老屋那扇朝阳的窗户下,我感到至今还坐着不停织网的母亲。

母亲去世后,留下了不少渔网。二哥把渔网拿走了,说是找人到渔乡去卖。我不知道后来卖没卖掉。我却发现同时不见的还有网梭。那么多网梭,怎么一只都不见了?我找遍了老屋的角角落落,最后看到了这只没有剜好的网梭。

我揣着这只比一只完整的网梭更有意义的未剜好的网梭,走在四野中,寻找打渔人,没有,一个都没有找到,倒是碰到了不少鱼贩子。

少年的河

我伴着一条小河而眠。夏秋之夜,大自然充满呓语,而河水显得那么缠绵温柔,像做着甜美的梦的母亲搂着她的孩子在睡觉。

“哗!”鱼拍打水的声音;“咕咕”“咕咕”,癞蛤蟆在低沉地鸣叫;“纺织婆”不知在草丛里还是在柳树上唱着水乡动听的“夜眠曲”;还有蝉尖细的噪音唱到露水降下后方停下来;而那些蝈蝈、蟋蟀彻夜在河边歌坛上展示风骚,直到东方欲晓……

是谁家率先把鸭子赶进了河里,“嘎嘎”的叫声,从上游飘到下游,又从下游飘到上游,呼喊着同类,开始新一天的飘游生活。我似乎也是它招引的对象,立刻翻身起床,揉着惺忪的眼睛,打开门,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到河边,凉风从水面上拂来,顿时冲消了我的睡意。只见担水的男人挑着水桶,走进河里,猫腰把桶压入水中,挺直腰杆,满满的两桶水就高出了水面,扁担在肩上吱呀吱呀欢快地叫起来。水又涨了,一位妇女想把淹没的洗衣石移上岸,我急忙走过去跳进水里,把附近十几块洗衣石全推到了岸边,那妇女的微笑中还带着昨夜梦的痕迹。

头天傍晚我在河里放了一条长长的渔网,网的两头系在河两岸潜在水里的树根上。清晨收网是一件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我一边踩着水,一边把网一节节地提出水面,网上卡住了不少鱼,有鲫鱼、鲢鱼、鳊鱼等,岸上妇女忘记了棒槌的敲打,欣赏着清晨河里最精彩的镜头,啧啧声不断传进我的耳朵。

同类推荐
  • 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本书以时间为经线,历史事件为纬线,历史故事为节点,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全景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轿车工业史诗般的发展历程,记述了老一代汽车人创建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和轿车工业的故事,揭示了中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轿车工业的深刻影响,解析了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成绩与问题,对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发展现状做出了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等内容。
  • 半九别集

    半九别集

    年逾八旬,作者已很少写作;偶有所思,大抵都给塞在电脑里,不但很少送出去发表,甚至后来在记忆里也找不着了。何方手勤,竟将他们一一收罗出来,连同已经发表而未入几篇,竟达十余万字,这是出乎作者的意表的。进而将它们分成几类,虽然脱离写作的实际时序,失去参差错落的原生态,却便于有心读者按照体裁标准加以指谬,也不是不可以。题以“别集”。这部散文随笔集分为五个篇目,内容丰富,信息密度大,以当今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为大背景,忆人、忆事、著述、编译等诸多方面的回顾与感悟,表达了作者的历史文化观念和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怀。语言清新流畅,自成风格,可读性强。
  • 炊烟

    炊烟

    《炊烟》它是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的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漾着光彩,饭菜可能不够精美,却是这个家庭独有的风味。
  • 逃马

    逃马

    所有人都在谈论他留北京的事。有的人不管他干什么,都希望他永远不要回老家去,怕再碰到两相厌烦,比如说前妻。有的人希望他留京,是希望能就此顶替他形同鸡肋的位子,比如小房。还有的人什么也不为,希望他顺利留在北京为人民服务,住上大房子,过上人人羡慕的日子,当然这完全是反话,你留下他会嫉妒得脸都变成大便色,比如老刘之流。当然,还有人真心实意盼望他如愿以偿地留下,但前提是他要以此作为她下辈子新生活的跳板,比如原先一直看上去纯如琼台仙子的蝴蝶。最不希望他留京的或许只有女儿朵朵了,这次回家她看见他先是两眼突然发亮,然后就跳进怀里不撒手,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玩耍都紧紧围在他跟前转,临别时哭泣声几乎撕破了天,让他难受了一百多公里远。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热门推荐
  • 权志龙,我是你的权夫人

    权志龙,我是你的权夫人

    第一眼见到你,就把你印在了我的心里,从此无人能再走进去。
  • 逅域

    逅域

    为什么突然会有这种撕心裂肺的痛,为什么就算这么痛我还是流不出一滴泪。我撕心裂肺的叫喊,就算发不出丝毫的声音。但最终我还是抵不过疼痛,我闭上眼睛,选择承受。砰……砰……砰……这个声音打破了这宁静的世界。这声音从哪里发出来的,我挣扎着打开疲惫的眼睛。这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了?这……这是我一直呆着的世界吗?玄幻、悬疑、绝恋集合多种元素为一体,并以影视化视角描述,看书如看剧,历历在目!喜欢的请关注哦!
  • 地球说

    地球说

    一场不为人知的起源一段血脉偾张的历史一个绝世霸主的诞生一部绝无仅有的小说
  • 血之遗产

    血之遗产

    诺雷克·维扎兰与同伴为了寻找宝藏进入了巴图克的墓穴,却意外发现了传说中的鲜血战神——巴图克的铠甲。被诅咒的铠甲操控着诺雷克踏上了寻找继承者的旅途。在心智被铠甲完全吞噬之前,诺雷克必须找到诅咒的真相,摆脱这无尽的梦魇……
  • 盛宠之皇夫驾到

    盛宠之皇夫驾到

    那年,她为嫡长公主,大手一挥,钦点探花夫婿。那月,她为大楚女皇,御笔朱批,恩赏双帝共治。那日,她为昭德贤妃,毒殇蚀骨,奉旨挫骨扬灰。今朝,她铁血马蹄,捍卫万里山河,天下一统。今夕,她商定生民,立命盛世朝歌,国富民强。今时,她泛舟湖上,坐拥江山财富,击缶而歌。“乱臣贼子,当诛!”“败坏朝纲,腰斩!”“颜祸天下,凌迟!”午夜梦回,独立风霄——“嫡长公主,吾视你为红颜知己,白发如新,倾盖如故!”“女皇陛下,臣奉你若心头珠血,得之吾命,弃之吾死!”“昭德贤妃,朕赏你一杯‘殇离’,再无白首,永世别离!”总之,这是一部架空时空的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系统

    末日系统

    一觉醒来,世界变迁。一个已然封闭的学院里已是危机四伏?外面的世界又待怎样?寄生在体内的“全复式游戏变异系统”真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游戏系统?「王后」的本体在何方?当突破「王后」的封锁线,等待他的,又是何种面貌?=========================================一切尽在新人新书《末日系统》
  • 老爸播种请养苗

    老爸播种请养苗

    炎煜翔,炎氏集团最高执行者。拥有俊逸外表,商业佼佼者,社交圈的红人,名流追逐的对象,狗仔队头号目标。天啦,眼前这个坐在办公桌上,口中嚼着口香糖,头发像刺猬的男孩子,居然叫他老爸?开玩笑吧,他虽说流连花丛众多,可也没傻到给自己留个麻烦吧,况且还这么大了!
  • 落魄千金:总裁的爱情

    落魄千金:总裁的爱情

    爱情;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也不一定会是平淡无奇。她本是千万人中普通的豪门千金,新人气偶像,却没想到某一天发生了突然的横祸,沦为至落魄千金。而后一场车祸,一个契约让她的一生都发生了转变,她从不是任人欺辱之辈,困境中涅槃重生,从此携手和他走向巅峰之路,由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变成一个人人都惧怕的铁血女王。《倾城天下:璃茉九心》新书常更!
  • 豪门狩猎:金主独捧小萌妻

    豪门狩猎:金主独捧小萌妻

    苏闻浅,娱乐圈小虾米,翻错墙,撞错人,一朝惹上腹黑金主。金主又高又帅又多金,只是为什么独独对她很变态?某晚,某金主懒洋洋掀开被子拍拍床,“你,过来暖床。”小虾米磨磨牙,一字一顿,“我不要!”“亚太区的代言权交给你。”小虾米眼睛一亮,故作矜持,“不为五斗米折腰!”“美洲代言权也交给你。”小虾米双眼冒红心,连滚带爬跑过去,抱住金主大腿,“来吧,不要因为我是娇花而怜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