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1400000068

第68章 后记(1)

朱增泉

一、三篇序文

感谢诗坛两位前辈李瑛和谢冕,以及我的同龄好友吕进,三位名家,为我这套诗集写了三篇序言。我深知,为人作序难,尤其名家,求序者众,应接不暇,而又众口难调,不胜其烦,避之不及。因而,求序也难,求名人作序尤难。为了避免落空,我同时向他们三人表达了求序之意,内心盘算着“三人得其一”,足矣。不料三人同时应诺,使我这套诗集大为增色。

李瑛是中国诗坛的常青树。我在南疆参战期间开始学习写诗,那时我是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他是总政文化部长,是我的上级。我曾向他汇报过战地文化工作情况,尤其是前线官兵群体性的诗歌创作热情,得到过他的关心支持。后来我调来北京工作,和他的接触机会增多。他对我这位业余诗歌作者的扶持方式很独特,他每次出版新的诗集,必定签名赠我一本,每次都会在书中夹一短笺,派司机送到我办公室。诗歌应该怎么写,他从不说教,只是送给我诗集,让我自己阅读领会,“真经”尽在不言中,使我受益匪浅。我退下工作岗位后,虽然秘书仍留在机关办公室上班,处理我的来往信件及军内外联系杂务,我本人已经不去。总装门卫制度严,有几次李瑛派来送书的司机报不出联系电话,只得携书而归。李瑛不厌其烦,让司机再送,有时往返者三,我知道后很是过意不去。李瑛的诗歌创作量巨大,著作等身,他的诗影响了几代人。记得“文革”刚过,如雨过天晴,我上街买到一本他的《枣林村集》,当晚依枕一口气读完,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肺,难以忘怀。他的诗始终秉持堂堂正气,不媚不傲,诗歌语言温文儒雅,形成他的独有风格,被称为“李瑛模式”。这一称谓,有人认为是贬义,我认为首先是褒义,要看到在形成“李瑛模式”的漫长过程中,李瑛对中国新诗作出了突出贡献。若说褒中有“贬”,那是期望后来者要在学习前辈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去创新突破。其实李瑛本人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突破自我。20世纪90年代,他不顾年事已高,走新疆,去青海,上西藏,感受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使他的诗风为之一新,难能可贵。有一次,《人民文学》的诗歌编辑和我谈起李瑛的诗,他由衷地说:“李瑛进入晚年以来的诗越写越好。”获得这一评价,谈何容易。李瑛晚年的诗,诗意、诗句、诗美,都已炉火纯青,令我敬重。现在他听力不好,很少接电话,我通过他女儿李小雨向他求序。小雨在电话里说,自从母亲去世后,老父亲心情一直欠佳,而且他十年前就已声明不再为人作序,回去说说看吧。第二天,小雨回电话了:“爸爸说了,写。”李瑛同志办事向来认真,他硬是戴上老花镜把厚厚三本诗稿看完,发现错字、衍字、用得不恰当的字,或是他认为某几句诗值得一提,都用铅笔逐一做上记号,认真地为我完成了这篇序言。打印稿送来时,附有李瑛写给我的一封三页纸的亲笔信,谈了他与诗歌为伴的欢乐与艰辛,也谈了对诗歌现状的忧虑和期待。他对诗歌的深情和对人的诚恳,令我深受感动。

谢冕先生是中国新诗评论权威,久闻大名。他是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导,担任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大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等职,教务、事务繁忙。我们互相认识,但平时并无交往。我知道他也当过兵,到过朝鲜战场,内心对他平添了一分亲近感。我虽然是一位业余诗人,但也想知道他对我诗歌的基本看法。我通过他的福建老乡、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先生向他转告求序之意。几天后,何镇邦回电话说,谢冕先生八十多岁了,国内外文学活动很多,一般不再为人作序。但他说了,朱增泉这篇序还得写。又是一个好消息。序文很快转来,并附有谢冕先生短信一封,“烦镇邦兄面交朱增泉将军”。信写得十分客气,说:“先生之托岂敢有违!长夏苦暑,匆匆之中若有不妥,望不吝删正。”并说:“镇邦兄受先生之托,屈驾来会面,诚可感也。”,短短数语,透出大家风范。我展读序文,他对我何时开始写诗,何时是我的诗歌创作高峰,何时转向散文写作,如今仍偶然有诗作问世,讲得一清二楚。这说明,我的诗歌创作情况一直在他的视线之内。我的诗歌孰优孰劣,当然更逃不过他的法眼。他对我这位业余诗人的总体评价恰如其分,评论我诗歌的优点高屋建瓴,指陈我诗歌的不足客观中肯。读罢谢序,使我鼓舞与鞭策兼得。

吕进先生是诗歌理论家,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现在是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我们相识的过程,他在序文中写得生动具体。吕进比我大几个月,快人快语,我和他每次见面都会畅怀交谈,开怀大笑。但吕进自有诗歌理论家的矜持,我们虽然已是二十多年的相知好友,他也在多篇散文中讲到我们之间的友谊,甚至称我是“铁哥儿们”,却从未为我写过诗评。他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发现中国诗坛对当代军旅诗的研究比较薄弱,亟待加强。为此,他指导他的历届研究生注意研究当代军旅诗,其中包括我的诗。他的大弟子、当年接替他担任新诗研究所所长的蒋登科,曾为我的长诗《前夜》写过长篇评论。蒋登科的硕士研究生任毅,以研究我的诗歌为题撰写了毕业论文。任毅毕业后分配到漳州师院中文系教了几年书,现在又离职读博去了。吕进的关门弟子洪芳,又把我的诗歌作为她撰写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我将她论文中写我的这一章摘出,附在我的军旅诗集《生命穿越死亡》中了。这些文章的背后,都深藏着吕进扶持我诗歌创作的良苦用心。这次,我用手机短信向他求序。他回短信说,眼下正忙一个会议,“会后就动工”。他的序写得热情洋溢,第一个传来。他在序言中从宏观角度着眼,对我的诗歌创作有独到评价。他这篇序言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我诗歌创作中的主要问题讲得切中要害,令我茅塞顿开。二、自我定位

我过去说过,我是军人,不是诗人。现在要说,我首先是一位军人,然后才是一位业余诗人,因为我毕竟写了这么多诗,而且凭诗集《地球是一只泪眼》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我的诗也只能算业余水平。当然,并不是说我的诗一无是处,我的诗也有一些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比如“大气”、“宏大背景”、“重大题材”;比如“思辨色彩”、“忧患意识”;比如“平民情怀”、“生活气息”等。

但我的诗歌比较粗糙(雷抒雁先生说应该叫粗砺,军旅诗需要粗砺一些,这当然是他的客气说法),有些句子缺乏推敲,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由于我诗歌理论和诗歌技巧的欠缺。吕进在序中说“善医者不识药,善将者不言兵”,但我并不想用这两句话来掩饰我在诗歌创作上的先天不足。其次,我在退休前一直处在业余写作状态,没有时间去慢斟细酌。白天有忙不完的事,所有作品都是熬夜写出,匆忙寄出。每次拿到发表作品的杂志,重新一读就后悔,拿起笔来就修改。多数作品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实际上都是一些初级产品,缺了几道打磨工序。这只是客观原因,内在原因是功力不够。谢冕先生在序中指出我“有的诗句略显平白些,有的诗句由于锤炼不够略显粗糙些”,这都与我遣字炼句的功力不够直接有关。

我自认是一位性情中人。李瑛在序中说,“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他这句话令我心动,可谓一语中的。我的这种写作状态,也为我的诗歌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从正面讲,李瑛说,“因此(他)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从负面讲,我自知我诗中也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我的喜怒哀乐全在诗中,倾倒而出,一览无余,这使得部分作品虽是生活原料,却未能升华为真正的诗歌艺术。比如《记忆》这首诗,这是《诗刊》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约稿。写什么呢?我很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六十年来的亲身经历,列了一个提纲放在一边。当时我正全身心沉浸在《战争史笔记》的写作中,没有时间去琢磨这首诗。交稿时限到了,我粗粗顺了一下就寄走了。这次编集,本来不打算收入这首诗,但找出来重新一读,尽管是纪事式的“提纲”,却桩桩件件都是我亲身经历之事,它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为了保持我诗歌创作的本真面貌,我宁愿在艺术上失分,也不忍将真情丢弃,仍然将它收进集子中了。类似这种情况的诗作,不止这一首。我曾经说过,我要把一些水平线以下的作品当成垃圾扔掉,但真要扔时却又犯了敝帚自珍的毛病。吕进说我懂得“藏拙”,我编这套诗集完全没有“藏拙”,只是想把我的诗歌本真面貌呈现给读者。从中筛选出一些值得留下的诗篇,那是今后的事。

我的诗中“叙述”和“议论”的成分太多,尤其在长诗中更为明显,这是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想改,但改不过来。此前,诗评家对我诗歌创作中的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笼而统之,隔靴搔痒,让我摸不着头脑。这一次,吕进在序文中讲得最为透彻,一针见血,一步到位。我心悦诚服地给他发了一个短信:“知我诗之病者,吕进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迫使我后来改写散文。我自感诗歌水平也就这样了,写散文可能更适合我。这些年改写散文的结果,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吕进为我开出的“药方”是:在挥洒激情时要懂得“节制”,要把诗中的“叙述”和“议论”成分尽量“清洗”掉,这样才能提高诗的纯度。他这个观点我现在已能欣然接受。但在过去,我曾固执地反对“清洗”,我的理由是一经“清洗”就把生活的原汁原味“洗”没了。我是农家子弟出身,老百姓大清早到地里去拔一棵萝卜或青菜,都是“拖泥带水”的,根上有土,叶尖上有露珠,多新鲜啊,这才是生活。我反对“洗”掉生活的原汁原味,也许有对的一面。所以李瑛在序中说,我的某些诗句能“把最生动感人的生活和细节呈现给读者”。谢冕先生也说,虽然我的有些诗句略显平白和粗糙,“但它们仍然诗味十足,让人读起来着了迷”。这次经过吕进“点化”,我知道我的问题是没有把保留生活的原汁原味同“清洗”掉诗中的“叙述”和“议论”区分开来。说到底,还是功力不够。

三、我的军旅诗

同类推荐
  • 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工大队

    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工大队

    本书介绍了节振国从刀劈日本宪兵开始的英勇的抗日业绩。新中国建立后,节振国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小说和现代京剧、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 指尖花

    指尖花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男人真正懂得女人?懂得她心里最真实的感受,还有她生命路程上那么些不为人所知的故事?求新的生命都是鲜活无畏的,一个让别人感觉你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能被入永久的惦记着,真是很幸福的,这种生命成熟的情感和趣味,就是人世间的佳肴甜品,无可替代,相当美妙。
  • 审美力

    审美力

    《审美力》精选50篇吴冠中先生历年来散见于报刊的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散文随笔和世情文章。第一部分“美之力”,包含吴冠中先生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文论23篇;第二部分“画外小品”,包含吴冠中先生散文与随笔16篇;第三部分“忆往昔”,内含吴冠中先生写生时的所思所想。
  • 此生是我吗

    此生是我吗

    本书是本阅读性随笔集,由评电影、泛阅读、品人生三部分组成。生活有所缺憾,也有所裨益。只是我自愿背向时代,选定了这样的路。而我看到,生命的生动,一定是来之于精神的内部。《此生是我吗》,这本书讲的就是生命的生动与精神的内部。它诠释了刘苇的生活和内心独白,呈现其闲适的生活状态。
  • 相对无语是清欢

    相对无语是清欢

    “作为作家和教育名家的彭辉以书为伴,孜孜不倦,浇灌了他的心灵之花;丰富阅历,行走山水,孕育了他的文人情怀;重情重义,坦荡处事,成就了他的诗意栖居。漫漫人生路上,他幸福地行走着,行走于浩瀚书卷,行走于湖畔山巅;行走于学生目光的河流中,那目光中流淌着信任和期盼;行走于今生无悔的爱情中,那内心里有两不相厌的敬亭山;行走于自我心灵的麦田,那心灵从不会干涸与狭隘。”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记述了两位老人相对静坐的生活小事,面对这一平凡的人与事,我们难免会被那种最细腻的感觉所打动,其间也蕴涵着人生大智慧,可谓是平淡而隽永,让人反复地去品味,具有感人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动态能力理论的操作化研究

    动态能力理论的操作化研究

    本书旨在揭示动态能力的识别方法、架构及其形成机制,指导企业培养动态能力的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动态能力的识别、动态能力架构、动态能力作用机理、动态能力形成的资源基础等。
  • 校花的高手

    校花的高手

    那是一个星期天,叶奇走在路上,渐渐的天阴了下来,开始打雷了,不小心被击中的他来到了梦境。
  • 全能黑巫师

    全能黑巫师

    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因为脑洞开的过大,脑负荷过大爆血管而穿越。但已经如此,这也可以接受,不过这算什么?洛丹四十五度无语望天,感受着脑海中的创世之脑系统。【全能创世脑补系统,依靠宿主的脑补能力,可将一切幻想之物具现化为现实存在!】【使用要求!理解该事项的基础、原理、以及使用知识,即可将之具现为实体存在!】这算什么?!这到底算什么?!!!嘲讽劳资喜欢不明就里的脑补吗?!!!!!妈蛋!劳资现在就开始学!等劳资哪天弄明白你这该死的系统基础和原理,一定要把你脑补成一个抖M痴女然后虐你一百遍啊一百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域之傲睨万物

    星域之傲睨万物

    位于辰星大陆的神秘学院——绝望星辰,收录各族天才鬼才妖孽。于冰棺中复苏的少年,追寻一条未知的回家之路。因身份引起的谜团,未知却不是不知。当身份转变,少年变成少女,有多少人惊愕?
  • 剑侠情缘榜

    剑侠情缘榜

    百年前究竟是何人夺走江湖各大门派传承神兵?十八年前,武林泰斗藏剑山庄一夜之间惨遭灭门意欲何为?宅男穿越到游戏中梦想的江湖又有何奇遇?是何人发布的武林情缘榜?
  • 故事及经历

    故事及经历

    第一次打工到现在已经15年了。这些年经历的苦与乐,想想都会感动及傻笑!
  • 冰冷公主的复仇史

    冰冷公主的复仇史

    一个五岁的小孩,本应该在父母的怀抱里尽情的撒娇,但是突然飞来横祸,父母被一些蒙面人杀害成了植物人,哥哥不知所踪,她发誓一定要复仇,她成被女王女王收留,成为了数一数二的杀手,创建了自己的帮派,还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复仇路上,还会有哪些坎坷,当她遇到自己他时,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
  • 我是大佬玩家

    我是大佬玩家

    一道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江霖成为了这场游戏盛宴的玩家。狼人杀,谋杀之谜,英雄杀,万智牌等等一切人类智慧的结晶被可耻的包装成新的游戏。在生与死的边缘垂死挣扎,探寻游戏背后隐藏的秘密……
  • 九星霸主

    九星霸主

    地球少年穿越异界,偶然获得强者传承,得天地奇火,学上古神功,自大陆偏远地区走出,与无数天才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