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700000021

第21章 荀子心得:思想无止境(2)

他们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数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实验,他们一千克一千克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厘克的纯镭氯化物。他们工作的环境极为艰苦,俄斯特瓦特在参观居里夫妇的实验室后,说:“看那景象,竟是一所既类似马厩,又宛若马铃薯窑的屋子,十分简陋。”居里夫妇的顽强意志和卓著成就,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他几次参加科考都名落孙山,因此便打消了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的念头,立志著文。为了激励自己奋发写作,他给自己刻下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从此,他便埋头撰书,终于写出《聊斋志异》一书,为我国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

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在长达30年的时间中,天天坚持观察星象,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试想,假如他们身上不存在“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他们能有所成就吗?可见,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只会和成功擦肩而过。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那些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和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在全球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那些有毅力、有胆识的人去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我们更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未来是美好的,努力吧,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铭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许,可以把生活比喻成一块土地,视我们自己为生活中的“掘井人”。想要当好掘井人,锲而不舍的毅力是必不可少的。也许有人会说:“我并非见异思迁,只是我的工作很难做出什么成就。”很多人都把工作太过平凡当做“锲而舍之”的借口,可又有哪一种伟大不是从平凡中走过的呢?时传祥是个淘粪工人,一般人看来他这一辈子似乎不可能做出什么成就来,但是他踏实工作、服务周到,受到了他人的一致称赞,为劳动者树立了榜样,这不就是一种成就吗?

没有谁要求你成为什么都会做的全才,事实上,只要你选准了某个方向,并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你就会慢慢具备某个行业或是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他人无法替代的杰出人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南怀瑾先生指出:上帝创造万物,其中能力最差的应该就是人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啊,比跑人跑不过羚羊,比威猛人比不过老虎,更没有大象的力气。但上帝却给了人类一个其他物种都不曾具备的特性,那就是学习能力。千百万年过去了,老虎还是老虎,大象还是大象,而人却成为世界的主宰。所以一个人只要有学习能力,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最终都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站在人生的制高点。

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学和著述工作,他的思想融百家之长自成一体。他的著述更是笔势雄健,句法整齐,文气浑厚,论点鲜明,特别是善用比喻,议论风生,说理透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就是最好的证明。

荀子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指出了“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对于成就一番大事的极端重要性。他还重点讲述思想道德的学习修养问题,他精辟地总结了学习的规律和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已成为现在人们的共识。就算对现在的人来说,荀子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荀子一生游历齐、秦、赵、楚等国,时人尊称他为“荀卿”,到汉朝为避宣帝讳又称他为“孙卿”。荀子一生没做过大官,也许让许多现代人不知其名,但他的学生李斯、韩非等人却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学生们所取得的成就也印证了荀子在《劝学》中所讲的:“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认为:做一个思想品格高尚的人是学习的第一要务。因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改造自己,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没有蓝,青就变成无源之水,胜于蓝就是较前高了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原来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这句话实际上是在鼓励青年人在事业上超过那些功成名就的前辈。

所谓学无止境,荀子青与冰的比喻生动地使用在学术上。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丰富的人生不可能只是按部就班,依前人之行。

爱因斯坦在求学时代就攻读了他非常敬重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全部著作,从中吸收了经典力学的精华。他在学习当中敢于怀疑、敢于探索,因此才能指出牛顿力学的错误。

著名画家达?芬奇,在老师佛罗基奥的指导下从画蛋开始,虽然他虚心向老师学习,但在学习中他也会注意摒弃老师的错误绘画技术和方法。佛罗基奥一次被邀请为教学画壁画,当他画完了基督和两个天使后让达?芬奇画第三个天使。达?芬奇从容不迫地拿起画笔,只用了半天时间,一个雍容典雅、栩栩如生的天使便飘然降落在教堂中。老师佛罗基奥看后大为惊讶,自叹弗如。达?芬奇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超越了自己,威震画坛的一代宗师佛罗基奥在深感欣慰之后便再没有拿起画笔,转而研究雕塑。

由此可见,任何人的成就都是有可能超过前人的,但青之所以能胜于蓝,最终原因是它取之于蓝,得到了蓝的栽培和哺育。

25岁的王静在英国留学时就兢兢业业,她在学术上有着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王静的勤奋好学让她的教授森德兰十分重视。年逾花甲、身体不好的森德兰教授慧眼识才,非常珍惜王静这棵破土而出的新苗,主动提出并亲自指导王静,使她早日获得博士学位。

王静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埋头书堆,昼夜苦读,她的学业也因此突飞猛进。森德兰教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了王静。为了让王静早日成就学业,他停下了自己手中的著作,放弃了休假和出国讲学的机会。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王静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写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她研究的结果,恰恰与导师的理论背道而驰,她所取得的成果,推翻了主宰生物学界15年的森德兰构造。

森德兰教授非常高兴自己的得意门生王静能超过自己,他利用讲学的机会到处宣讲王静的理论,并且冲破了重重阻挠,帮助王静平安地回到了中国。

王静归国后,在科学院为她举行的欢迎会上,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所成就的一切都归功于我敬爱的老师。”

青于蓝草的靛青可爱,而将自己的一切传给靛青的蓝草也一样可敬!但无论是青还是蓝,无不在告诉我们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因素。将来老板面试时是不会考你什么名词概念的,他们问的都是五花八门的实际问题,试用期也是要看你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至于提拔,更要全面看你的能力、业绩和做人水平了。一个人能不能走上成功之路,最大的原因是在于自己,其次才是机会;而自己的因素中最关键的还是思维方法的掌握问题。各门课程的学习贵在学各门课程的思想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结论,这就是同样的学习,有的人什么都学不到,有的人却可以创新频出,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功。

这就在告诉我们,在蓝的基础上我们要敢于超越。

鲁班从小就喜欢做木匠活,因为心灵手巧,并且能吃苦耐劳,他很快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木匠,很多人纷纷投入他的门下,学习木工本领。当锯子和刨子从他的手中问世以后,前来拜在鲁班门下学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鲁班来者不拒,办起了木工作坊。

一天,鲁班在授课时,发现徒弟泰山没有按照他的思路去制作,于是就开口询问泰山缘由。泰山滔滔不绝的申辩引起了鲁班的震怒,当场把泰山逐出了师门。

此事过去三个月后,某日,鲁班去城邑办事,偶然发现了市场中几样做工精巧并且十分畅销的家具。出于惊奇,鲁班上前打听,才得知竟是徒弟泰山的杰作。鲁班对当初赶走泰山的决定十分后悔,仰天长叹:“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为什么人们总在说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南怀瑾先生给了我们明确的解释:木匠干的是个手艺活,手艺活不能光凭力气,还要靠脑子;要有勇气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去班门弄斧,弟子不必不如师,要敢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但要刻苦而且要善于动脑筋。思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世界上的问题千千万,学问也无止境,这时候就要看你怎样分析,从中学到了多少思想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自我不断要求提升的能力,他总有一天会站在成功的高地上。只要每天都要求自己进步,要求从周围人身上学习,不断完善自己,那你的人生也将丰富多彩。

勤奋的人才有好的未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踮着脚看不如登高看得更远。荀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珍惜时光,立即行动,光想不做,计划列得再多,结果也只能是虚度时光。滴水穿石,积水成渊,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成功!

南怀瑾说:“学习就像走路,只要有决心,多走一步是一步,不一定要等到明天或明年才出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有一幅画,画上的内容大致如下:

有六匹非常雄健的马正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上,悠闲地咀嚼着青草。可另有一匹马却独自躺在一片没有青草的荒地上睡觉,看上去显得十分瘦弱,他似乎连吃草都懒得站起来。看过画后,我感触颇深: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懒惰,而是要勤奋。唯有勤奋,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像那匹瘦马一样,整天懒惰不动,那么,将永无成为千里良驹的那一天。

陈景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大数学家,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他阅尽了国内外上千本学术资料,他通宵达旦地研究演算,最后终于在他的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爱迪生是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他为了研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实验,开始甚至有人嘲笑他:“你试了上千种了都没有成功,还是放弃算了。”可他却回答:“正是因为我失败了上千次,我才知道那1000多种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爱迪生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最终发明了便宜好用的“白炽灯”,成为世人敬仰的发明大王。

大凡取得卓越成就的伟人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成功路上没有谁能靠投机取巧取胜,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靠勤奋努力换来的。

“天才出于勤奋”“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努力”。这些名人的经验都给我们同一个启示:唯有勤奋,方能成才。

现在,我们就好比是那七匹马,知识就如同那些青草。我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校、家庭给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再好不过的了。可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好,而有的人学习不好呢?关键在于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分和方法。

如果你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栋梁之才,那就请你记住:勤奋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诀。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南怀瑾十分推崇的思想。从科目上来讲,学习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而言,学习是刻不容缓的。

康熙帝以酷爱读书闻名,他5岁就开始读书,8岁就已经读完了《大学》《中庸》。他曾在少年时因读书而导致吐血。康熙帝33岁时,在南巡的船上依然点灯夜读,当侍奉他的太监提醒他注意休息时,他说:“深味古今义理,足以愉悦我心。予之不觉疲劳,以此故也。”康熙到晚年时依然坚持学习。康熙帝不仅热爱读书,而且对多门学科都有涉猎,除经、史、子、集四部以外,他还爱看军事、法律、音乐、美术、医药、天文、地理、历法、算术等方面的书籍。经他“钦定”的图书有《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古文渊鉴》《子史精华》以及《朱子全书》等。他一生临摹了10000多张的法帖;为庙宇题匾1000多块。自然科学也是他特别注重学习的,他向法国传教士学习了西方当时最先进的学科知识。

常人看来,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应该没多少精力读书才是,可康熙不但看了很多书,而且还涉猎多种学科,这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康熙在位61年,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名垂千古的好皇帝。他在统一祖国、发展国力和抗击外来侵略者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创盛世的能力,是和自幼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的。正如他在《庭训格言》中所说的那样:“……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即欲使古昔治化,实现于今。”抱着从书卷中寻求治国的目的,而且还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怎么可能会得不到回报呢?

晋平公是个十分好学的国君。年近七十时,他依然在坚持读书,希望能得到一些新知识,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可对于一个年近七旬的人来说再去学习有很多困难,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还是缺乏一点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个博学多智的老人,虽然他眼睛看不见,但思维缜密,机智过人。晋平公问师旷:“你看我已年近七旬,确实是老了,可我仍希望自己再读些书,长些学问,但又缺乏信心,总觉得是不是太晚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师旷回答:“既然你说太晚了,那为何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无法理解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和你说正经事呢,但你和我扯到蜡烛上,身为人臣不能这么戏弄国君。”

师旷听后笑了笑,连忙说:“大王,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你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这话怎么说?”

师旷答道:“我听说年少时好学,就像沐浴晨光一样温暖,那太阳越亮,照耀的时间也越久。壮年时好学,就如同获得午后明媚的阳光一样,虽然已经日上三竿,但这时的力量是最强的,而且还有很多照耀的时间。年老时好学,虽然日已迟暮,可是人还可以借助蜡烛的光亮,此光尽管有限,但总不至于在黑暗中摸黑前行啊。”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此言甚是!我也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

的确,即便是睁大了双眼,不爱学习的人的世界也是漆黑一片;唯有经常学习,不论年龄多大,学问越多心里就越光明,不至于稀里糊涂枉走一世人生路。

同类推荐
  •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1.《南怀瑾讲演录》一书,汇集了南怀瑾先生2004年以来在上海、海南等地所作的五次演讲。其内容既涵盖了对文明走向和文化教育的深刻体察,也对当下新兴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2.《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资深讲师,长期致力于有关学习与变革的研究。2003年至2006年间,彼得·圣吉及其团队曾四次拜访南怀瑾先生,共同探讨参禅修持、生命认知等人生问题。一问一答间尽显东西两位智者通融的人生态度,也显示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3.《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一书是南怀瑾先生于2005年专门针对青年出家僧众有关研习佛法的讲演。其内容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研习和体悟佛法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多方面内容。4.《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一书是南先生于2006年回答其学友胡松年先生关于生死问题的记录。全书超越了宗教思想的限制,以更为广泛的生命变化历程,结合最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使读者了解了如何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的主根。2000多年来,研习《道德经》的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感时,却同时不得不忍受着快感背后的负面痛苦。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气候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严重;精神空虚,缺乏信仰,道德沦丧,恶习流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日俱增。此时,人们想到了《道德经》。希望从中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医治人类身心疾病的良方。
  •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本书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案例,通过十堂静心课,引导女性朋友放下无谓的执着,熄灭心中的妄念,专注当下的事情,释放更高境界的大爱,获得安宁的心绪处理生活和工作。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热门推荐
  • 影帝的这一辈子

    影帝的这一辈子

    李易玄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辈子,一闭眼之后,还有另一世人生在等着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箭有毒

    这箭有毒

    网游呗,升级呗,打怪呗,过副本,打BOSS,PK,野外杀人。还能有什么??
  • 魔念今生

    魔念今生

    上古亿年,神罚之战,界神陨、神尊隐。赤澜星界,玄武大陆,辰寰之兴。邪魅少年,得上古之体,天妒而生异象。初始于玄武,与群英争霸,与天地争雄。邪魅征伐,人世百媚,千骑踏红尘;道尽尘世,何为天罚禁忌?问苍天,可敢入圣!至尊之路,注定与孤独残酷相随!
  • 我的青春你来了

    我的青春你来了

    我们的十八岁是什么样的,十八岁是上高中的时候,徐小菲从一个学渣到学中,本以为自己考不上大学,奇迹来了,他的男神是她的同桌,就这样她爱情和事业双收。这就是我的十八岁青春。
  • 血色的成长

    血色的成长

    一个普通少女经过一次次血色游戏的成长,最终变强的故事
  • 肥遗

    肥遗

    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是黄身子而红嘴巴,名称是肥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 金国虎啸

    金国虎啸

    金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女真人是中华民族先民的一支,这是教科书上说的。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现在对金国和女真人都还存有误解。
  • 箫神惊天

    箫神惊天

    浩方大陆自古传说,在九天之上有九天仙界,浩土之下有黄泉冥府,但千百年来却无人看见,只有那源远流长的传言。冷夜,一个劫后余生,充满生世之谜的小厮,为了在这充满厮杀土地上存活,慢慢变强,修正道,修魔道,为心爱的女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