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6900000209

第209章 左宗棠筹划西征,胡雪岩步入事业巅峰(3)

捐班出身的官儿,戴到红顶子,极不容易,买卖人戴红顶子,更是绝无仅有的事,除非像乾隆年间的盐商那样出自特恩,但亦只有一两个人。是故饮水思源,想起将有得戴的红顶子,虽出自左宗棠的保荐,但没有王有龄,何有今日?因而又特地到王有龄的老家去了一趟——赡恤王氏遗属,是胡雪岩逢年过节的第一件大事,这次登门,完全是感念旧情,哭奠一番。

本来还想亲谒墓门,无奈有件大事在办,忙得不可开交,只好等公事完了再说。

这件大事就是打算自己造轮船。左宗棠的意志强毅,蓄志之事,非见诸实行,不能甘心。当时奉命入闽督师,不能躬亲料理,却并未搁下,委托了一个他最信任的人,就是胡雪岩。

有关跟洋人打交道的事,胡雪岩必求教于古应春,他的路子很广,认为造轮船不必找日意格、德克碑。方今泰西各国,讲到轮船、铁路、火器的精良,美国有后来居上之势。同时美国人不似英国人的狡猾、法国人的蛮横、德国人的顽固、日本人的阴险,比较易于相处。

可是胡雪岩另有看法,外国在华势力,英国最大,法国其次。要制抑英国的势力,只有利用法国,美国与英国同种,所以与美国合作,等于帮助英国扩张势力。同时,日意格与德克碑是原始创议之人,无故背弃,道义有亏。

其实胡雪岩还有一层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古应春与他多年相处,亦能揣摩得到——左宗棠与李鸿章争权夺利,几已成不两立之势,李鸿章办洋务,倚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重,然则左宗棠如果再请教英国人,将会逃不了仍由赫德经手,而赫德与李鸿章互为表里,说不定会向总洋务的恭王与文祥建议,制造轮船事务以由两江经办为宜。那一来岂不是给李鸿章开了路?

因此,古应春不再有何主张,只实心实力地作胡雪岩跟日意格、德克碑打交道的助手——实际上只跟日意格一个人接头,因为德克碑已经退伍回国了。一切建船厂的计划、图样及预算,都由德克碑在法国托人办理,寄给日意格,再找胡雪岩、古应春洽谈,一年多下来,已经策划得很周详了。

到得左宗棠由广东班师,胡雪岩立即陪着日意格到了福州,左宗棠一看图说详明,非常高兴,亲自去视察日意格所建议的设厂之地。地在福建海口、马尾罗星塔一带,水清土实,宜于开槽建坞。兼以密迩省城,稽查方便,所以一看便即中意。

剩下来的事,就是筹划经费。造厂买机器、雇募师匠,预算开办费要三十多万银子,厂成开工、材料薪水,每月须银五六万两,一年就是六七十万,预计两年以后造出第一艘船,要花下去一百五十万银子。不过以后就可以省了,五年通计,不过三百多万。

这三百多万银子,从何筹集?当然煞费周章。左宗棠的意思是先办起来再说,只要有一百万银子,能应付得了头一年,此后欲罢不能,不愁朝廷不想办法。如果朝廷拿不出办法,好在有胡雪岩,一定可以想出一条维持得下的路子来。

因而粗粗计算,福建海关及本省厘税,提用之权在自己手里,浙江分属自己管辖,不会袖手,广东蒋益澧是自己一手提拔,更当效劳。有此三处财源,尽可放手办事了。

因此,左宗棠在五月中旬,便先奏陈“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大概情形”。同时应诏陈言,以为剿捻宜用车战,平回则千里馈粮,转运艰难,应该采用屯田之策。

复旨对车战、屯田之议,不见得欣赏,试造轮船则以为“实系当今应办急务”,所需经费,准予在闽海关关税中酌量提用,如果不够,准再提用福建厘金。同时指示:“所陈各条,均着照议办理,一切未尽事宜,仍着详悉奏。”

有此一旨,左宗棠便密锣紧鼓地干了起来,一面关照胡雪岩通知已调汉口江汉关税务司的日意格,与在安南的德克碑,商酌一切细节。

日意格是七月初,冒暑到达福州的。第一件事是勘察船厂地址,择定马尾山下,潮平之时水深亦达十二丈的地方设厂,然后议土木、议工匠、议经费,大致妥协,订立草约,担保人照胡雪岩的建议,由法国驻上海的总领事白来尼担保。当然,这个差使必然又落在胡雪岩肩上。

到了八月下旬德克碑直接由安南到达福州,与左宗棠晤见之下,对于所订草约,并无异词,但对所选定的建厂地点,却有意见,认为马尾山下是淤沙积成的一场陆地,基址不够坚固。因而左宗棠决定邀请白来尼、日意格到福州作客,作一个最后的,也是全面的商议,作成定案,正式出奏。

主意既定,先写信找胡雪岩到福州来谈。正在起劲的时候,忽然奉到调督陕甘的上谕,在左宗棠虽觉突兀,但稍一细想,便知事所必然,势所必至,并非全出意外。同时想起历史上许多平定西域的史实,雄心陡然,跃跃欲试,相当兴奋。

在胡雪岩却是件非常扫兴的事,而且忧心忡忡,颇有手足无措之感。因此,到总督衙门向左宗棠道贺时,虽然表面从容,一切如常,但逃不过相知较深的人的眼光。

其中有一个是他的小同乡吴观礼。此人字子俊号圭庵,本来是一名举人,才气纵横,做得极好的诗。由于胡雪岩的推荐,入左宗棠幕府,深得信任,担任总理营务处的职司,是闽浙总督衙门唯一参赞军务,可说是运筹帷幄的一位幕友。

吴观礼对左宗棠所了解的,是胡雪岩所不能了解的,这就因为是读书多少的缘故。看到胡雪岩的眉宇之间有落寞之色,当然也就猜想得到他内心的想法。

“雪岩,”吴观礼问道,“你是不是怕左公一去西北,你失掉靠山?”

话问得很率直,胡雪岩也就老实答道:“是的!以后无论公私,我都难了!”

“不然!不然!”吴观礼大为摇头。照吴观礼的看法,出关西征,总得三年五载,才能见功,这当然是一次大征伐,但情势与剿捻不同。捻匪窜扰中原,威胁京畿,在朝廷看,纵非心腹之患,但患在肘腋,不除不能安心,所以督兵大臣,必得克日收功。事势急迫,不容延误。

西征则在边陲用兵,天高皇帝远,不至于朝夕关怀,其势较缓,公事自然比较好办。至于私事,无非胡雪岩个人的事业,有近在东南的左宗棠,可资荫庇,处处圆通。一旦靠山领兵出关,远在西陲,鞭长莫及,缓急之际呼应为难。吴观礼认为亦是过虑。

“你要晓得,从来经营西北,全靠东南支持,此后你在上海的差使,会更加吃重,地位也就更非昔比。事在人为。”吴观礼拍拍胡雪岩的肩说,“你没有读过《圣武记》,不知道乾隆年间的‘十大武功’。经营边疆,从前都是派亲贵或者满洲重臣挂帅,如今派了我们左公,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洪杨以来的元戎勋臣,曾相高高在上,左李两位其次,从此以后,只怕曾左要并称了。”最后一句话,点醒了胡雪岩,满腔忧烦,顿时一扫而空。靠山虽远,却更高大稳固,了解到这一层,就不必发什么愁了。“多承指点。”胡雪岩很高兴地说,“索性还要费你的心,西北是怎么个情形,请你细细谈一谈。”

“我们先谈造轮船。”左宗棠极坚决果断地说,“不管朝廷催得怎么紧,要我赶快出关,这件事非在我手里先定了局,我不会离开福建。”

“是的。”胡雪岩问道,“定局以后,交给哪位?”

“着!你问在要害上了。我蓄志三年,辛苦数月,才能有此结果。倘或付托非人,半途而废,我是不甘心的。这一层,我还在考虑,眼前还要请你多偏劳。”

“那何消说得。不过,我亦只能管到大人离福建为止。”

“不然。我离开福建,你还是要管。”左宗棠说,“管的是船厂。这件事我决不能半途而废,为李少荃所笑。而且我不知道盘算过多少次,这件事办成,比李少荃所办的洋务,不知道要好过多少倍。”

这就很明白的了,左宗棠是出于争胜之心。他的好胜心是决不因任何人的规劝而稍减的,胡雪岩知道自己难卸仔肩,非“顶石臼做戏”不可了。不过,刚才那句“问在要害”上的话,并无答复,还得追问。

“大人这么说,当然只有遵命。”胡雪岩说,“就不知道将来在福建还要伺候哪位?”

“不要说什么伺候的话。雪岩,你最聪明不过,没有什么人不能相处的。唯其我付托了这个人,更得借重你——”

左宗棠没有再说下去,胡雪岩却完全懂了他的意思,他所付托的,是个很难“伺候”的人。这就更急着要问:“是哪位?”

“沈幼丹。”原来是丁忧回籍守制的前任江西巡抚沈葆桢。这在胡雪岩却真有意外之感。细想一想,付托倒也得人,不过以本省人做本省官,而且必是大官,为法例所不许。兼以丁忧,更成窒碍。不知左宗棠是怎么想来的,他只有付之默然了。

“我知道你的想法,我给你看个奏稿。”

奏稿洋洋千言,畅论造船之利,最后谈到主题:

臣维轮船一事,势在必行,岂可以去闽在迩,忽为搁置?且设局制造,一切繁难事宜,均臣与洋员议定,若不趁臣在闽定局,不但头绪纷繁,接办之人无从咨防,且恐要约不明,后多异议,臣尤无可诿咎。臣之不能不稍留三旬,以待此局之定者,此也!唯此事固须择接办之人,尤必接办之人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气贯注,众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再四思维,唯丁忧在籍前江西抚臣沈葆桢,在官在籍,久负清望,为中外所仰。其虑事详审精密,早在圣明洞鉴之中。现在里居侍养,爱日方长,非若宦辙靡常,时有量移更替之事,又乡评素重,更可坚乐事赴功之心。若令主持此事,必期就绪。商之英桂、徐宗干亦以为然。臣曾三次造庐商请,沈葆桢始终逊谢不遑。可否仰恳皇上天恩,俯念事关至要,局在垂成,温谕沈葆桢,勉以大义,特命总理船政,由部颁发关防,凡事涉船政,由其专奏请旨,以防牵制。其经费一切,会商将军督抚随时调取,责成署藩司周开锡,不得稍有延误。一切工料及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责成胡光墉一手经理。胡光墉才长心细,熟谙洋务,为船局断不可少之人,且为洋人所素信也。

“好!我就交给你了!”左宗棠站起身,一面走向书案,一面说道,“现在要跟你谈第一件大事了!”

西征大事

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西征。而凡有大征伐,首先要筹划的是兵、饷二事。左宗棠连日深宵不寐,灯下沉思,已写成了一个筹划的概略,此时从书案抽斗中取了出来,要胡雪岩细看。

这个节略先谈兵,次筹饷。而谈兵又必因地制宜,西北与东南的地势,完全不同,南方的军队,到了西北,第一不惯食麦,第二不耐寒冷。因此,左宗棠在东南转战得力的将领部队,特别是籍贯属于福建、广东两省的,都不能带到西北。

带到西北的,只有三千多人,另外他预备派遣原来帮办福建军务,现已出奏保荐帮办陕甘军务的刘典回湖南,招募三千子弟兵,带到西北。这六千多人,左宗棠用来当做亲兵,至于用来作战的大批部队,他打算在本地招募,要与“关中豪杰”共事业。

看到这里,胡雪岩不由得失声说道:“大人,照你老人家的办法,要什么时候才能平得了回乱?”

“你这话,我不大懂。”

“大人请想,招募成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练成精锐,更是谈何容易?这一来,要花一两年的工夫。”

“岂止一两年?”左宗棠说道,“经营西域,非十年不足以收功。”

“十年?”胡雪岩吓一跳,“那得——”他虽住口不语,左宗棠也知道,说的是要费多少饷。笑笑说道:

“你不要急!我要在西北办屯垦,这是长治久安之计。就像办船厂一样,不能急功图利,可是一旦见效,你就知道我的打算不错了。”

“是!”胡雪岩将那份节略搁下,低着头沉思。“你在想什么?”

“我想得很远。”胡雪岩答说,“我也是想到十年八年以后。”

“着!”左宗棠拊掌欣然,“你的意思与我不谋而合,我们要好好打算,筹出十年八年的饷来。”

胡雪岩暂且不答,捡起节略再看,大致了解了左宗棠在西北用兵的计划。他要练马队,又要造“两轮炮车”,开设“屯田总局”——办屯垦要农具、要种子、要车马、要垫发未收成以前的一切粮食杂用,算起来这笔款子,真正不在少数。

“大人,”胡雪岩问道,“练马队、造炮车,是制胜所必需,朝廷一定会准。办屯垦,朝廷恐怕会看作不急之务吧?”

“这,你就不懂了。”左宗棠说,“朝中到底不少读书人,他们会懂的。”

胡雪岩脸一红,却很诚恳地说:“是!我确是不大懂,请大人教导。”

于是左宗棠为胡雪岩约略讲述用兵西域的限制,自秦汉以来,西征皆在春初,及秋而还。因为第一,秋高马肥,敌人先占了优势;其次就是严寒的天气,非关内的士兵所能适应。

“就是为了这些不便,汉武帝元朔初年征匈奴,几乎年年打胜仗,而年年要出师,斩草不能除根,成了个无穷之累。”左宗棠一番引经据典以后,转入正题,“如今平回乱,亦仿佛是这个道理。选拔两三万能打的队伍,春天出关,尽一夏天追奔逐北,交秋班师,如当年卫霍之所为,我亦办得到。可是,回乱就此算平了吗?”

“自然没有平。”胡雪岩了然了,“有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花大工夫拿那块地彻底翻一翻,野草自然长不出来了。”“一点不错!你这个譬喻很恰当。”左宗棠欣慰地说,“只要你懂我的意思,我就放心了。你一定会把我所要的东西办妥当。”这顶“高帽子”出于左宗棠之口,弥觉珍贵,然而也极沉重。胡雪岩知道左宗棠的意思是要他负筹饷的主要责任。凝神细想了一会,觉得兹事体大,而且情况复杂,非先问个明白不可。

同类推荐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热门推荐
  • 只要你嫁—爷就敢娶

    只要你嫁—爷就敢娶

    一个任性少女,一个腹黑王爷,一对欢喜冤家展开的故事。还记得那时……雪花落下,她对他赌气,开玩笑的说“哼!装嵌做事!自以为是!形容你再合适不过了!有本事你娶我啊!”他却淡定平静的说“好!只要你敢嫁!爷就敢娶!”
  • 掌控梦境世界

    掌控梦境世界

    灵气复苏搞笑风格。“如你所见,灵气复苏亦或者其他什么,这些都不重要,当一个人掌控了远超普通人的力量他会去干什么?一些人可能先去完成自己内心的那个美好的梦,而有些人却会去满足自己那日益庞大的欲望,有些人选着守护一方庇佑家乡。你,选择的是什么!”“额,你这严肃的,弄的我都不好意思开玩笑了。”“请认真回答我的问题!”“那我就选睡遍全世界吧,这样就没有人会打我了,说出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呢哈哈。”“……”——这只是一个猪脚努力睡遍全世界变强的故事。
  • 回首望清月

    回首望清月

    苍苍青凤山上,是谁在轻舞,是谁在观望?冥冥血魔洞中,是谁在苦笑,是谁在心伤?世人所谓的不配,究竟是对魔王与仙尊,还是对其他的什么,我们都无从知晓……
  • 七零后

    七零后

    七零后系列小说,属于70、80后品读的作品,分为童年、初中、高中三部作品,友情、亲情、爱情分别贯穿于这三部作品当中,还原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历过的那些往事,品味童年至青年的记忆,献给渐渐老去的70、80后。
  • 逆流还是消失

    逆流还是消失

    大学是一个多元而多极化的群体,如果你从五岁就被剥夺了除了生命之外的一切,历经风雨,摇摇晃晃到大学,在一切都可以满不在乎的时候,是否有愿望盼望着理想的阳光?还是秉承着一如既往的冷漠,冰寒到骨子里?其实很多时候,就连思考都是一个奢侈的目标,遑论理想?于是在浑浑噩噩中,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你依然固执地希望着,世界会为你呈现措不及防的惊喜。未知最让人恐惧,让人迷惑,也让人寄以希冀。这就是未知的力量。
  • 仅仅只为你而来

    仅仅只为你而来

    可甜可盐的呆萌学妹方媛,热爱于学校服装设计,不同才艺的技能着于一身,却犯有先天性反应迟钝、强迫症的奇怪人士,徐逸程为了寻找属于他的娃娃亲女生,也是费尽心思来到了她的学校,帅气和优秀围绕于一身的他踏上了救赎乖妻之路。
  • 爱你是一件神圣的事

    爱你是一件神圣的事

    他,是T.E.集团的总裁,也是魔宫的首领,传闻他残暴无仁,凶恶残暴,不近女色,凡是惹到他的人,都会生不如死。传闻他是个怪物,眼睛会从黑色变血色。每当他好友问他性取向是不是有问题,他却说他在等一个人,等她再次出现。她是白氏集团的千金,被家人宠的无法无天,名媛会的琴棋书画,巧了,她还真一个都不会,别人从来不敢做的,她全都做过了,有人说,宁可落到阎王的手里,也绝不落到白氏千金的手里,不仅让人生不如死,而且手段还特别让人无语,她从小就会武功,无师自通的那种,她也怀疑自己前世是不是很nb。当他遇见她,只一眼便惊艳了一生……(1v1甜宠,双洁)本文架空
  • 玉魂剑神

    玉魂剑神

    他一一只是一个隐世的上仙,也是一个娇惯的公子。在他的身上又会引出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拽小依修仙

    拽小依修仙

    拽小依言道:有人比我拽!不高兴!削死他!有人当着我面骂我名!不高兴!弄死他!有人比我帅!......这是不可能滴!我拽小依手可摘星云,声可震苍穹!且看我天资无双,悟性超绝,实力极强......(吹牛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