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6900000261

第261章 身陷政治斗争,胡雪岩遭李鸿章暗中算计(3)

左宗棠表示,此案“首尾本属一贯”,只是前次“未经声叙明析”,又力言胡雪岩“息借洋款,实无别故。”很显然的,这是左宗棠硬顶下来的,朝廷不能不买他的老面子,左宗棠心里却觉得很不是味道,从此对胡雪岩的信用,便打了一个折扣,可是却不能不用胡雪岩。胡雪岩当然亦想力盖前愆,于是而有借商款的办法,这年——光绪三年年底,左宗棠写给胡雪岩的复信说:“今岁饷事,拮据殊常,非枢邸严催协饷,筹部款,大局已不可问。洋款枝节横生,非阁下苦心孤诣,竭力维持,无从说起。现在年关满饷,仍待洋款头批速到,始够支销,除清还鄂欠外,尚须匀拨陕赈及甘属灾黎,所余洋款,除清还沪局借款外,核计敷至明年夏秋之交而止,此后又不知何以为计。尊意以为兵事可慰,饷事则殊可忧,不得不先一年预为之地,洵切实确凿之论,弟心中所欲奉商者,阁下已代为计之,非设身处地,通盘熟筹,不能道其只字,万里同心,不言而喻。”原来胡雪岩早替左宗棠算过了,年底本应发饷,陕甘两省旱灾要赈济,再还了湖北、上海两处借款,到得明年夏秋之间,便又是青黄不接的时期了。借款筹饷要早一年便须着手。

可是洋款已不能借。借洋款是国家的责任,虽说由各省协饷,但灾荒连年,各省情形都不好,欠解西征协饷,无法归还欠款,仍须政府设法,所以根本不能再提洋款。而且左宗棠因为借洋款,要受赫德的气,自己亦不大愿意借洋款,尤其是英商的款子。

胡雪岩想到左宗棠说过,“息耗太重,如果是商款,楚弓楚得,倒还罢了。洋人赚了我们重利,还要多方挑剔,实在不甘。”同时又一再表示,“何必海关及各省出票?倒像是各省替陕甘来还债,其实还的还是陕甘应得的协饷。我主持西征,筹饷我有全权,协饷不到,先借款子来接济,这就是所谓调度。商人如果相信陕甘相信我,由陕甘出票就可以了,何必劳动总署?”

因此他设计了一套借商款的办法,往返磋商,终于定议,由胡雪岩邀集商股一百七十五万两,另由汇丰“认股”一百七十五万两,合共三百五十万,组织一个乾泰公司负责借出。照左宗棠的计算,在七年之中,陕甘可得协饷一千八百八十万以上。除还洋款以外,至少尚有千万之多,所以借几百万商款,一定能够清偿,但协饷收到的日期不一,多寡不定,所以提出来一个“机圆法活”的要求,第一,不出关票;第二,不定年限,可以早还,亦可以迟还;第三,有钱就还,无钱暂欠,利息照算,不必定为几个月一期。

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胡雪岩只能替他办到不出关票,此外年限定为六年,期次仍是半年一期,利息是一分二。当然借商款亦须奏准,左宗棠于光绪四年八月十六日出奏,一个月以后奉到廷寄:“借用商款,息银既重、各省关每年除划还本息外,京协各饷,更属无从筹措,本系万不得已之计。此次姑念左宗棠筹办各务,事在垂成,准照所议办理。嗣后无论何项急需,不得动辄息借商款,致贻后累。”

所谓“京饷”,即是在京的各项开支,包括文武百官的俸给,八旗士兵的饷项,以及一年三次送入宫内,供两宫太后及皇帝私人开支的“交进银”在内,是最重要的一笔预算。由于左宗棠动辄借款之累,连京饷都“无从筹措”,这话说得很重了。

为此,一直到上年左宗棠奉召入京,为了替刘锦棠筹划西征善后,才迫不得已,在近乎独断独行的情况下,借了汇丰银行招股所贷的四百万两。

这两笔款子的风险,都在胡雪岩一个人身上。三百五十万的商款,自光绪五年起分期拔还,几乎已还了一半,而且每期本息约十来万银子,邵友濂亦知道,难不倒胡雪岩,要刁难他,只有在光绪七年所借的那一笔上。

这笔款子实收于光绪七年四月,年息九厘九毫五,前两年只付息,不还本,第三年起每年拔本一百万两,分两期给付,光绪九年四月付第一期、十月付第二期,每期各五十万两。

以前各次洋债,虽由胡雪岩经手,但如何偿还,不用他来操心,因为各省督抚加了印的“关票”,汇集于江海关后,税务司还要签押负连带责任,如果各省的“关票”不能兑现、税务司可以截留税款,代为抵付。可是这最后一次的四百万两,在借款时为了替刘锦棠解除后顾之忧,左宗棠近乎独断独行,只以为未来数年协饷尚多,不愁无法偿还,所以大包大揽地说,本银“如期由上海采运局经手交还,如上海无银,应准其向户部如期兑取。”这一唯恐总理衙门及李鸿章策动赫德阻挠,但求成功,不惜迁就的承诺,无形之中便将全部风险都加了在胡雪岩的肩头上,因为各省如果不解,汇丰银行一定找胡雪岩,他们不必多费周折,请英国公使出面跟户部打交道,以胡雪岩的财力、信用与担当,每期五十万两银子的本银,亦一定挑得起来。

话虽如此,五十万两银子到底不是一个小数目。邵友濂与盛宣怀秘密商定,到时候“挤他一挤”,虽未必能挤倒,至少可以打击打击他的信用。

其时——光绪九年春天,中法的关系复又恶化了。本来前一年十一月间,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在上海谈判,已经达成了和平解决在越南的纠纷的三点协议。但法国海军部及殖民部,分别向他们的外交部表示,不满宝海与李鸿章的协议,海军方面且已增兵越南北部的海防。而又恰好法国发生政潮,新内阁的外交部长沙美拉库,支持军部的主张,推翻前议,而且将宝海撤任,另派特使德理固专程来华谈判。

妙的是法国公使宝海,特为自上海到天津去看李鸿章,他劝李鸿章坚持前议,不妨指责法国政府违约,有了这种反对他们政府的法国公使,李鸿章觉得谈和又有把握了,所以仍旧照原定计划,奏请准予给假回籍葬亲。李还不肯回任,但为了开始建设旅顺军港,北洋大臣的差使是接下来了,既然请假,北洋大臣自然由张树声暂署。

但就在二月里李鸿章在合肥原籍时,法军在越南复又动武,不但攻占越南南定,而且直接侵犯中国在越南权益,招商局运米的船,在海防为法军扣押,设在海防及顺安的两处仓库,为法军占领,其中的存粮及其它物品,当然也被没收了。加以越南政府除行文礼部乞援外,并特派“刑部尚书”范慎遹来华,效“申包胥哭秦庭”,因此,朝中震动,清议昂扬,都主张采取强硬的对策,甚至驻英兼驻法公使一等毅勇侯曾纪泽,亦打电报回来,建议派军援越,不可对法国让步。

当时疆臣亦多主战,云贵总督岑毓英,备战已有多时,但署理两广总督的曾国荃,却不愿轻启战端,清议深为不满,因而主持总署的恭王,一面循外交途径向法国抗议,一面奏准命李鸿章迅回直隶总督本任。接着降谕,派李鸿章以直隶总督的身份迅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所有广东、广西、云南防军,均归节制。同时命左宗棠筹划江南防军,待命南调援越。

这时胡雪岩恰好在江宁,便跟左宗棠说:“好像应该还有张制军回两广本任的上谕,不然,李合肥一到天津,不就是有了两位直隶总署?”

“妙就妙在没有张振轩回本任的上谕。”左宗棠答说,“总署也知道李少荃决不会到广东,恐怕也不会回天津。”

“这,大人多指点指点,让我们也开开茅塞。”“李少荃看在曾文正分上,对曾老九一向是很客气的。当年江宁之围,劳师无功,李少荃已经克复了常州,朝命赴援江宁,他按兵不动,为的是不愿分曾老九的功。你想,如今他如果一到广东,曾老九怎么办?”

“是,是。”胡雪岩想了一下说,“大人说李合肥也不会到天津,是怕一到了,张制军就得回广东,那一来不是又要把曾九帅挤走的吗?”

“正是如此。”“照此说来,京里只说叫李某某回任,对于张曾两位没有交代,意思也就是要李合肥只领虚衔,暂时不必回任。”“不错,举一反三,你明白了。”“那么,李合肥怎么办呢?”左宗棠沉吟了好一会问说:“你看呢?”“我看,他仍旧会到上海。”

左宗棠点点头,“我想他也只能先驻上海。”他说,“而且他也不能忘情上海。”胡雪岩当即说道:“我本来想跟大人辞了行,回杭州,以后再到上海,照现在看,似乎应该直接到上海的好。”原来各省关应解陕甘,以便还本的协款,都交由江海关代转,所以各省解缴的情况如何,非要胡雪岩到上海去查了才知道。

“好,你到上海首先办这件事,看情形如何赶紧写信来。看哪里还没有解到,好及早去催。”

胡雪岩的估计很正确,李鸿章果然奏请暂驻上海,统筹全局,察酌南北军情,再取进止。意思是江南防军如果力量不足,无法南调,那就不一定用武,以求和为宜。恭王懂他的用意,奏请准如所请,于是李鸿章在三月底专轮到了上海,驻节天后宫行辕。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财智英雄书系》正是形成于此。这些贯穿古今、横亘中外的财智英雄,或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或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推动人,或是闻名海外的巨商富豪……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众多读者;同时作为一个群体,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将带你走近日本松下电器的经营之神、誉满全球的东方之子松下幸之助,带你领略这位“造物先造人”的伟大领袖。
  • 杜甫:他若笔落,便惊风雨

    杜甫:他若笔落,便惊风雨

    杜甫,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本书按照杜甫人生历程的先后顺序,将诗人不寻常的一生划分为八章来叙说,书中的48个小节既独立成篇,又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一部融文学性、故事性、史实性于一体的人物传记,堪称同题材书稿中的佼佼者。作者从宏观着眼,从细微入手,把一代诗人的一生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正说,没有戏说的痕迹,必将让广大读者对诗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有看点,更有卖点。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的阿姨妻

    霸道总裁的阿姨妻

    什么?阿姨?!他先确定下他没有听错?!仔细看看眼前这个明显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女孩儿,要他喊她阿姨?!开什么玩笑?!他,景梵天堂堂“景氏企业”新任总裁,活到29岁,从来一帆风顺,出生好!长相好!学历高!天不怕地不怕!唯一有所忌惮的就是他那个爱“乱搞”的妈!
  • 我的德鲁伊人生

    我的德鲁伊人生

    化身为龙,化身为鹰,化身为蛇。当你拥有了万物的能力之后你会做什么?穿梭在人兽之间,行走于黑白两天。超凡者夏然却只想光明正大的存于世间。这是一个被迫成为德鲁伊少年的生活。
  • 暖暖记忆全是你

    暖暖记忆全是你

    都说女追男很掉价,掉价??那就掉价吧,我喜欢的男人,可跟我的青春一样值钱呢!祈家大少爷就被这样的女孩子屈服了,甘愿跪在她石榴裙下。“喂,你在追谁?”祈某慢慢移过来,看着某人手上淡蓝色的信封,醋溜溜地问道,那架势,像是恨不得把那个男生千刀万剐。女孩轻笑,小酒窝露了出来,她把信封撕掉,“你终于知道吃醋啦!我喜欢你。”
  • 医道小王妃要逆天

    医道小王妃要逆天

    好好的投胎怎么就硬生生地变成了穿越剧了?完全颠覆了阎王所诺,这穿越完全就是一本苦难经,好容易一波三折遇上了大主子,却未曾想,睁眼就遇上情敌,这开场可想而之,只是正愁眉苦脸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她的大主子好像也不是太坏,帅帅的、有权、还多金,最重要还能让她人生大逆转,所以嘛!嘿嘿……
  • 都市强化系统全领域制霸

    都市强化系统全领域制霸

    洗一次脸,颜值提升,抬一下手,臂力提升,看一眼书,学识提升......每秒变强无极限,从此,夜弘开始他的制霸之旅,医神、厨神、车神、学神、武神......全领域制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孤岛求生v龙魔大陆

    孤岛求生v龙魔大陆

    诶,这是哪?我怎么在一座岛上哦,对了。之前有个黑衣人把我打晕了,不会是他……可恶,不管那么多了,活下去才重要我看了下手表:17点看来得快点找个地方安身呀,以前也学过一些求生知识,快行动吧我收集了一些石头和麻绳做了斧头,并捡了树枝去找了个山洞,做出了简易的床,我躺下了……希望明天会更好,晚安了~
  • 被造物主看上了

    被造物主看上了

    造物主还能看上我?别不是渣女吧!?我信你个鬼!!!
  • 命运交错口

    命运交错口

    兄弟二人为首富千金,不为钱财只为爱情,反目一处激发,千金危险至极,却最后都是擦肩而过
  • 《论语》与算盘

    《论语》与算盘

    《论语》是代表伦理道德的“义”的象征,而算盘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利”的象征。本书全面阐释了涩泽荣一“义利合一”“儒士商才”的理念,他认为传统上人们总是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商人的形象被丑化,他希望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因此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为于道德有亏。涩泽荣一拉近了《论语》与算盘的距离,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