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900000002

第2章 良知就是道——欲做事,先做一个有良知的人(1)

你是否能成为大家喜欢的人,取决于你的良知。社交中,一个拥有良知的好人永远是收到鲜花最多的人。中国有句古话,欲做事,先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阳明的答案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1.立志做个好人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工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传习录·薛侃录》

【原文直译】

栽树的人必须培养树根,修德的人必须修养心性。要使树木长高,必须开始时就裁去多余的枝。要使德行盛隆,必须在开始学习时就除去对外物的喜好。如喜爱诗文,精神就会逐渐倾注在诗文上。其他诸多爱好都是如此。接着又说:“我在此处讲学,讲的是无中生有的工夫。各位所能相信的,只有立志。学者一心为善的志向,犹如树的种子,只要不忘记,不助长,一直栽培下去,自然会日夜生长,生机日益完备,枝叶日益茂盛。树刚长出来时,有了分枝,应该剪掉,然后树干才能长大。初学时也是如此。所以,立志最可贵的是‘专一’。”

【心学解】

中国传统生存智慧告诉我们,想要做事,先要做个好人。在我们身边,那些好人总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人都喜欢和好人做朋友。如何做一个好人呢?很简单,就是要有副好心肠,用王阳明的话而言就是,要光明你的良知。

而光明良知的第一步就是要立志,“立志”是王阳明心学的第一大题目,所谓“立志”,就是要立志做个良知光明的好人。

立志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曾对弟子们打比方说,栽树的人必须培养树根,修德的人必须修养心性。要使树木长高,必须开始时就裁去多余的枝。要使德行盛隆,必须在开始学习时就除去对外物的喜好。如喜爱诗文,精神就会逐渐倾注在诗文上。其他诸多爱好都是如此。

他后来又多次强调过:各位所能相信的,只有立志。学者一心为善的志向,犹如树的种子,只要不忘记,不助长,一直栽培下去,自然会日夜生长,生机日益完备,枝叶日益茂盛。树刚长出来时,有了分枝,应该剪掉,然后树干才能长大。

王阳明又说过这样的话:持志如心痛,哪里有工夫说闲话,做闲事?有弟子问他,总是不能让心灵平静,他说,只是志不立。又有弟子问他,无法停止追逐名利的心,他说,立的志不切。

实际上,王阳明要我们立的“志”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一些志向,要赚多少钱、要开什么车、要有多少房,这些都是一些比较低级的志向。王阳明让我们立的是这样的志向:“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要成为圣人,圣人是什么?简单而言,就是彻底光明了自己良知的人。也就是说,王阳明让我们立下的志向,是让我们做个有良知的人。用世俗的话来说,就是:先做个好人。

不过,王阳明要别人立下做好人的志向,并没有苦口婆心地让你必须做好人,他只是用了下面的话,良知还未完全被遮蔽的人就必能立下成为好人之志。

这段话记载于《教条示龙场诸生》中:你做善事,如果老爹老妈怒你,兄弟鄙视你,亲戚朋友唾弃你,那你还做什么善事?但你做善事,如果老爹老妈喜欢你,兄弟尊敬你,亲戚朋友为你鼓掌,那你为什么不做善事?如果你做个大恶人,老爹老妈为你欢呼,兄弟以你为榜样,亲戚朋友又为你鼓掌,你赶紧去做个大恶人吧。如果你做个大恶人,老爹老妈想跟你断绝血缘关系,兄弟想宰了你,亲戚朋友晚上焚香诅咒你,你为什么要做恶人?

天下人如果能对这段话深有感触,难道还不能立下做好人的志向?好人就是圣人,圣人就是良知完全的人。

有一点需要注意,关于立志做个好人,如果是朱熹老人家,他绝不会用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的那段话来劝别人立志。他肯定会说,你要做个好人啊!一定要做个好人啊!

这正是王阳明高明的地方,他从不刻意地去跟别人说大道理,也不刻意强加给别人自己的意志,他给出问题,让你自己去解答,你从解答中就能反省。当然,王阳明说的这段话中,恰好是他“心即理”的又一次展现:如果你做恶人,大家都喜欢,你就随己心意去做恶人,这就是道理。问题是,这种道理真在你心中吗?你真的认为你做个恶人,天下人会喜欢你?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还是立下志向,做个好人吧,这是社交的要求,更是你心的要求。

2.你能走到哪一步

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汝中举先生教言曰:“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亦是无善无恶的物矣。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

德洪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矣。”

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

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既而曰:“已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工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传习录·钱德洪录》

【原文直译】

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九月,先生被朝廷起用,第二次讨伐思恩(今广西武鸣县北)和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北)。即将起程时,钱德洪和王汝中探讨学问。汝中据引先生的话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德洪说:“你认为这几句话怎样?”

汝中说:“这句话大概还没有说完全。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的,那么,意也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啊。若认为意有善恶,在心体上终究还有善恶存在。”

德洪说:“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本是无善无恶的。但是,人有受到沾染的心,在意念上就有善恶。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其正是要恢复那性体的功夫。若意本无善恶,那么,功夫也就不消再说了。”

这天夜晚,德洪和汝中在天泉桥陪先生坐,各人谈了自己的见解,特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如今,我将要远征,正想给你们来说破这一点。两位的见解,恰好可以互为补充,不可偏执一方。我开导人的技巧,原本有两种。资质特高的人,让他直接从本源上体悟。人心原本是晶莹无滞的,原本是一个未发之中。资质特高的人,只要稍悟本体,也就是功夫了。他人和自我、内和外一切都透彻了。另外一种人,资质较差,心不免受到沾染,本体遭蒙蔽,因此就教导他从意念上实实在在为善除恶,待功夫纯熟后,污秽彻底荡涤,本体也就明净了。汝中的见解,是我用来开导资质特高的人的;德洪的见解,是我用来教导资质较差的人使用的方法。两位若互为补充借用,那么,资质居中的人都可被导入坦途。若两位各执一词,在你们面前就会有人不能步入正轨,就不能穷尽道体。”

先生接着说:“今后和朋友讲学,千万不可抛弃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要根据我的话因人施教,自然不会出问题。这原本是上下贯通的功夫。资质特高的人,世上很难发现。对本体功夫一悟全透,就是颜回、程颢这样的人也不敢妄自尊大,岂敢随便指望他人?人有受到污染的心,若不教导他在良知上切实用为善除恶的功夫,只去悬空思索一个本体,所有事都不切实加以处理,这只不过是修养成了一个虚空静寂的坏毛病。这个毛病不是小事情,所以,我不能不提前向你们讲清楚。”

这一天,钱德洪和王汝中都有所得。

【心学解】

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明王朝第十一任帝朱厚熜(嘉靖皇帝)不能忍受广西盗匪们的无法无天,起用赋闲在家的王阳明,命他到广西剿匪。临行前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王阳明和两个高徒钱德洪与王龙溪在天泉桥上论道,内容就是王阳明心学最恍惚玄秘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龙溪认为,按照心学宗旨,身、心、意、知、物是一回事。那么,心是无善无恶的,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知和物更是无善无恶的了。

钱德洪却认为,王老师明确说过,心是无不正的,但心所发出去的“意”却是可以为诚也可以为伪的,“意”既然有善有恶了,知和物肯定就有善有恶了。

两人辩论不出结果,就来找王阳明。王阳明听了二人的思想后,说,你们两个说得都没错。王龙溪的思想是接引上等人的。这种人就是圣贤之人,不用告诉他,如何为善去恶,他自己就知道。而钱德洪的思想是接引下等人的,这种人必须时刻提醒他为善去恶,才能恢复良知。

最后,王阳明说,我这四句教可不是让你们拿来辩论着玩的,无论你辩论得有多精彩,却不去实践,那也是说闲话。必须到实事上去践履四句教才好。

但如何践履法,王阳明却没有说。这是心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一年后,王阳明去世,再也没有对四句教进行详细的发挥,我们只有扼腕叹息了。

实际上,四句教没有那么神秘。据心学的拥趸、哲学家耿定向说,王阳明在浙江老家休养时,一个农夫来找王阳明,由于手头拮据,他想把自己的一片地卖给王阳明。王阳明当时想都没想,就婉拒了。当然,他出于良知,给了老头一点生活费。有一天,王阳明和他的诸多弟子到山间一面游玩一面讲学。忽然有学生指着一块平地告诉王阳明,那老农的地就在那里。王阳明顺着弟子的手指看去,那是块山清水秀之地,集大自然的恩宠于一身。

王阳明大为懊悔,心说,当时真应该买下来!可这一念头才起,王阳明就想抽自己一个耳光,他扪心自问:我这是什么心态?是懊悔。为什么懊悔?还不是因为我觉得那块地物有所值。为什么会觉得物有所值?还不是因为我贪利?我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赶紧克服掉。于是,王阳明不讲学了,让弟子们自由活动。而他则专心致志地祛除那贪利之心。直到太阳落山,王阳明才长吁一口气道,终于把它克服掉了,好难!好难!

耿定向用四句教来分析王阳明这个尴尬的故事,使人耳目一新。当然,它可能也正是王阳明的意思。

现在,我们就看看耿定向的分析:王阳明和弟子们在山间行走,心上是何等坦荡,没有任何杂念,这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但当弟子告诉王阳明那个消息后,王阳明就动了懊悔之意:哎哟,真是个好地方,当时我怎么就不买下来呢!这就是“有善有恶意之动”。但王阳明这个意是善还是恶呢?王阳明突然想抽自己一个耳光就证明了这个意是恶的,他是怎么知道的?是良知告诉他的。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告诉他之后,他立即停止和弟子交流,专心克制这种恶念,这就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就是良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流程运作,良知就像是个随叫随到的仆人,只要你还能想起叫他,他马上就出现在你面前,帮你区分是非善恶,帮你为善去恶。

人生多变幻,其实就表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早上起床,你永远不知道今天将会发生什么,所以时刻保持你的良知清醒,因为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事,只有良知才能帮助你。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像王阳明那样,忠实地履行良知的步骤。

比如你在上班的路上,内心是坦荡的,什么杂念都没有。可突然遇到大汉欺负弱者,你看过去,意就动了。这个时候,我们普通人就会出现下面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

1.意动:A.善意——弱者真可怜,大汉是畜生。B.恶意——反正没欺负到我头上,我看热闹。

2.良知启动:A是善的;B是恶的。

3.为善去恶:C.报以同情;D.付诸行动,拯救弱者。

不过,问题恰好出在意动之后的步骤。如果有人的意动是B,那下面的良知根本就不会启动,因为他的良知被遮蔽了,已分不清是非善恶。即使此时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但到了为善去恶的步骤时,还会有C和D两种,如果是C,那说明良知还是没有完全闪现,仍有遮蔽。如果是D,那么,恭喜你,你的良知大大的好!

能走到第2步的人是绝大多数,能走到第3步的人,屈指可数,能走到第3步D的人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走到第3步D的人和恐龙一样稀有?因为一个人的良知一旦被遮蔽,良知(良心加智慧)中的智慧必然缺席。解决畜生大汉需要勇气,勇气其实来自于智慧,而智慧就是如何解决大汉,和解决大汉后的脱身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和一个人交往时,必然是抱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意动”,目的是善是恶,良知刹那间就能分辨出来。比如我们要和一个人交往时,是真心想和他交朋友这么简单,还是另有缘由?如果另有缘由,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是坏的,我们是否就停下交往的脚步,还是继续向前?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问下自己,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自己经常会走到哪一步?

3.如何使用你的良知

(陈九川)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

曰:“请问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

——《传习录·陈九川录》

【原文直译】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在虔州,九川再次见到先生。九川问:“最近,功夫虽略微掌握些要领,但想寻找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地方,倒十分困难。”

同类推荐
  •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一个聪明的员工,不会让自己的情绪被上司的斥责所扰乱,受批评时只要理性对待,巧妙处理,反而能在某些方面促进自己的进步。要记住:没前途的人是可有可无的人,是被领导忽视的人。下属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领导的责骂声中产生前进的信念和动力,努力上进,做出更大的成绩,从而也才能真正获得领导的重视和信任。
  • 做人关键是心态

    做人关键是心态

    做人关键是心态!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生活,但你可以改变心情。积极的心态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人主动创造出来的,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生命也就会更加精彩。张健华的《做人关键是心态》将告诉你如何学会成功运作心态。心态,决定着人生的命运:若是你去驾驭命运,则会成功;若是让命运来驾驭你,则永远只能是失败。
  • 智慧造就一生

    智慧造就一生

    当今很多人对智慧越来越陌生了,这并不是说人类距离智慧远了,而是我们身在其中,其身不知。曾经那些古老岁月的智慧箴语,现在我们都可以脱口而出。这正是人类文明与智慧进步的一种表现。
  • 1秒钟改变世界

    1秒钟改变世界

    心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表现。健康的心态是乐观的、自信的、包容的,就像潺潺溪流,清澈喜人,充满生机;不健康的心态是悲观的、消极的、灰暗的,就像被风尘所覆盖的干涸的心泉。这两种心态,会让我们的人生在短短的1秒钟内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 实用谈判技法大全

    实用谈判技法大全

    谈判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谈判技法的运用能帮助你解决很多生活难题,本书综述了谈判中的实用技法,概述了谈判策略和技巧,对谈判学习者非常适用。与《当代实用演讲技法大全》《当代实用辩论技法大全》等书是一套。全书共分7篇42章,详细总结了有关谈判的各种知识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热门推荐
  • 你好,大学

    你好,大学

    从小到大,长辈们总教导我们:“现在只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能出人头地。”可考上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和想象中并不一样……
  • 妖刀剑圣

    妖刀剑圣

    zp7部队的李护,就在那天发现了一个足以毁灭天之国的惊天大阴谋,为了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李护、张浩、风雪开启一系列征程
  • 惊天暴动

    惊天暴动

    一条活鱼摆在面前不同的厨师可以弄出不同的味道,同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由于作者选材角度、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就不一样。天国史料浩如烟海,各种各样的记载名目繁多,单纯去看那些资料会感到头疼。如何形象地再现那段历史,较为真实合理的刻画人物和事件,是我几十年的追求。
  • 无敌于倚天屠龙

    无敌于倚天屠龙

    一代宅男张无惧带着九阴真经魂穿到小说倚天屠龙记之中成为张无忌哥哥的故事。
  • 腹黑小丫鬟:狼性诱惑

    腹黑小丫鬟:狼性诱惑

    传说金狼王族是一个被诅咒的国家,成为金狼王妃的女子都会在月圆之夜香消玉殒,剖腹挖心,死状甚惨。传说金狼王是扶摇双生,可是为什么不能同时出现在人前?千年的诅咒,是否因为一个女子的出现而改变?
  • 冷情相公俏皮妻

    冷情相公俏皮妻

    他,是晋国人人害怕的护国王爷。她,是一不小心穿越时空的现代女。当他遇见她,他的冷酷,她的俏皮,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一品将军夫人

    一品将军夫人

    成婚四年,女儿四岁,丈夫出征四年,回来便带回了大着肚子的小情人,真当她洛倾心没脾气了是不是,当朝的乐安公主,皇后亲妹,一句话让你连妾都当不成,跟我斗?!求推荐求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清万本

    道清万本

    一个少年捡到道经《道清万本》还发现,自己以前认为中二的一个群,里面的管理和某些群员都是修道之人,从此走上修道之路。
  • 蛮士

    蛮士

    士为知己者死的蛮荒,藏相带领着身穿兽皮的蛮士,开疆扩土,发展经济,发展工业,纵横连挫,所向披靡,建立一个大大的蛮士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