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1500000061

第61章 论作为通识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基本教学法原则(4)

其三,以耕读传家为根本的治家之道。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下,治家之道历来被看得很重。这其中,耕读传家被视为最基本的治家之道。“耕”是指农耕,“读”则是指读书。这一注重耕读的传统观念是与我国两千多年的农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以农养天下,以士治天下。这也就是说,养天下须重农耕,治天下须重读书。我们知道,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根基,历代统治者对此深有认识,故而总把“重农”作为安邦兴国的基本精神。《吕氏春秋》里讲,“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所以,春秋战国以来,“重农”已成为君主既定的兴国之道。另一方面,古代的统治者也看到了读书人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于是采用各种方式把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吸收到统治阶层中来,置其于官位,供之以俸禄,使读书人为其所用。统治者的这种重农耕、尚读书的长久治国策略影响到民间社会,就形成了中国家庭“耕读传家”的基本观念。

其实,中国百姓自古就有尚农的传统,把农桑视作生存之根。所以,《周易》里讲:“不耕获,未富也。”从秦朝开始的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更是把人们牢固地牵制在土地上,天下百姓莫不以农耕作为根本的生活手段。长期的经验积淀使得古代中国人树立了一个牢固的信念:农耕是最可靠、最稳定的生存手段,除非万不得已它是不能够放弃的。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念影响下,在我国古代,即使是通过工商业致富或为官发财的人,最终也以购买田产作为根本生存与发展之计。因为相比较而言,这乃是最稳定的保存家产的办法。

虽然农耕是生存的基础,而若要求发展、求成就、求财富,在中国古代社会,唯一的正道就是读书。因为“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可以通过读书入仕谋生,乃至发财致富,光宗耀祖。所以孟子就说过这样的话:“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做官就像农夫耕地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可见,“耕读传家”这一观念既有重生计之“俗”,又有求高贵之“雅”,实在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种融雅俗于一体的生存智慧。它是古人在重农尚仕的社会之中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治家方式。也因此,“耕读传家”作为根本的治家观念深植于传统文化之中,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接受。

其四,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追求。追求义利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的价值思想,它是在古代思想家们漫长的义利之辩的争论中逐步形成的。这里所说的“义”是指道义,而“利”则指利益,一般多指物质利益。

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就纷纷对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如孔子就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虽然并没有否定“利”,但他反对见利忘义,主张君子要“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更强调义与利的对峙。

他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孟子·梁惠王上》),并以“为利”还是“为义”作为区别小人与君子的唯一价值标准。荀子则认为任何人不可能不考虑个人利益,然而应该使个人利益的考虑服从道义原则的指导。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所以荀子认为虽尧舜不能排除民之欲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因此,荀子认为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见利思义”。这与孔子的思想也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他更承认人有好利之心这一基本事实。

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著名命题,以尚义反利的观点片面发展了先秦儒家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所以,后来清初的启蒙学者颜元针锋相对地提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相反命题。他认为“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把义与利相互结合起来。可见,颜元在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对董仲舒以来的道义论价值观作了可贵的纠正。

当然,在义利统一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正统儒家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所以重义轻利甚至是尚义反利的思想也一直是一个传统。这一传统一方面维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塑造了中国人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也有压抑人的物质欲望,扭曲人性的弊端。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这一“反利”传统,无疑又是我们今天所应该批判和否定的。

其五,以直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文化传统中比较强调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以直观意象为主,这是一种通过直观、直觉来直接体悟和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首先是直观和直觉的,儒、道、佛三家的认识论都带有这一思维的特点,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充分体现儒、道、佛三家合一的理学思维。宋明理学家把“太极”、“天理”作为包容了宇宙人生一切真理的本体存在。但对这个本体的认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直觉顿悟才能实现。只不过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强调“格物致知”,“即物穷理”,把经验知识的积累作为顿悟的必要条件,最后通过顿悟而“豁然贯通”,由渐而悟,完成心理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认识。而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派则主张当下参悟,明心见性,“立其大者”,“点铁成金”。

张岱年先生曾指出过这一点:“中国哲学只重生活上的实证,或内心之神秘的冥证,而不注重逻辑的论证。体验之久,忽有所悟,以前许多疑难涣然消释,日常的经验乃得到贯通,如此即是有所得。中国思想家的习惯,即直截将此悟所得写出,而不更仔细证明之。”此可见,与讲究分析、注重普遍、偏于抽象的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直觉思维更着重于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它超越概念、逻辑,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显示出中国人在思维过程中活泼不滞、长于悟性的高度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这一思维方式又是意象的。这种意象性源于直观与直觉。在《周易》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思维模式。《周易》中由阴阳、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六十四爻组成的卦象,就充分显示着意象思维。

它由象数符号表现整体意义。如泰(棯)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但实际上应当天在上地在下。这一卦象就象征着天和地的交感变化,所以,是吉卦,预示着事物发展有前途。否(棲)卦则与此相反,天和地没有交感,因此是凶卦,它预示事物发展没有前途。

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则更注重意象的浑融一体,强调只有发现和形成了意象之后的创作,才能臻至独特意境。所以,中国艺术就是营造意象的艺术。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画中所要描绘的,与其说是客观对象,不如说是主观的意义和象征。中国书法艺术更是意象艺术,书法美是意象美。即所谓书为心画,是有意味的形式与象征。同样,中国古代的诗歌不同于西方偏于表现情节,而是借象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追求意和象、意和境的融通。“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始的这一对意象的追求与营造,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学所特有的韵致和意境。

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不同于西方文学艺术偏于再现、摹仿、写实,追求美与真的统一,而是偏重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与善的统一。正是在这一特有的文学艺术传统的规范与熏陶下,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绚丽多彩、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三、以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相统一为基本方法,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在走向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21世纪,摆在当代中国面前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尽快实现现代化。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将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文化。但这个适应现代化的新型文化决不是无中生有骤然降临的,而一定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关联性。事实上,从世界上一些已基本完成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来看,对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开掘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传统并不是守旧僵化的代名词,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积淀,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有着多方面的启迪。这既是传统得以成为传统而不被历史之河所湮灭的缘由,更是我们了解、学习和开掘传统文化的内在根据之所在。

我们知道,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在这个充满危机与痛苦的转型过程中,人们对待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的偏激情绪。20世纪20-30年代,“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文化本位论的争论正反映了这种偏激情绪。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反经(国学大书院)

    反经(国学大书院)

    《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汉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哲学有氧气三部曲

    哲学有氧气三部曲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当代青年的抗焦虑修行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论行走》通过行走来唤起心灵的自由,《论爱美》告诉人们美如何对抗庸常,《论好运》给出幸福的多重感受;三本书的主题与当下个人生活紧密相关,帮助疲惫的都市人,抵御日常的琐碎无聊,在繁杂的声音中找到心灵的安宁。三位作者都是法国关注度极高的新锐哲学家,以哲学+心理学+疗愈散文的方式,影响了法国无数年轻人,有“心灵疗养师”“哲学疗愈”等赞誉。
热门推荐
  • 他是我的谁都别想

    他是我的谁都别想

    世间万物都不及你:独一无二是你,心中欢喜是你,兜兜转转还是你。
  • 小C的故事

    小C的故事

    纪念C的青春,纪念所有陪她成长的人。经历过青春的人,他们一定会懂……
  • 红舞鞋在哭泣

    红舞鞋在哭泣

    他,12岁,残忍的接受与她的分离,数年之后他们能否相认,红舞鞋能否再次为她穿上?
  • 领主之死灵安息

    领主之死灵安息

    每当夜幕降临,都会有无数的尸鬼吼叫。荒野中满是游荡的死灵生物。一支支钢铁军队,拼命地维护者自己的生存。洛克从一个平民,参加军队。后来在军队中一步步拼搏,最终成为一名大领主,赶走了死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慕秦娇

    慕秦娇

    秦九死于十六岁那年,正是她韶华正好的时候。世人皆传她醉酒后贼心不死,追着乔家那俊俏的小郎君欲行不轨之事,却不想失足掉入运河,这才溺水身亡的,可秦九知道不是。因为她那晚根本就没有喝醉,是有人害了她。
  • 仙府

    仙府

    一座仙府出现,从此改变夏启的命运!培育灵草,炼制丹药,天资差又能怎么样?海量灵丹,吞入腹中,修为照样高歌猛进!种灵草,吞灵丹,脚踏各种天才!斗仙人,降凶魔,一路横行霸道!怀抱美女,脚踏敌人,逍遥天地!
  • 一木二林三唯心

    一木二林三唯心

    你是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让我依靠;你是一朵花蕊,种植于我心田,让我滋润……这是女主先穿越古代,男主后重生于现代的故事。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雪染青丝千千结

    雪染青丝千千结

    21世纪医大才女因意外撞车事故,灵魂穿越时空重生小女孩。医术,小意思!毒术,过家家!武功,单挑群殴随便选,揍得你哭爹喊娘。问咱美男多不多?肯定滴多。王爷?狗屁;魔教教主?咱不稀罕。师傅?没想过;月?考虑考虑;咱一颗炽热心都系在了二哥身上。看绝色妖孽如何闯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