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900000026

第26章 诸葛亮:在智慧跷跷板上搏人生(1)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世称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在世时先为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谥为忠武侯。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少年时父母双亡,追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自比管仲、乐毅,好读《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徐庶等名士。其智谋超群,为世人津津乐道。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1.

说诸葛亮是一个超级谋划者,一点都不为过。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有那么一帮给力的朋友给你吆喝与捧场,想不出名都难!那么,在诸葛亮的谋划生涯中,他都结交了哪些给力的朋友呢?

清代的李恕谷曾说过:“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这句话道出了广交朋友的好处,比如胡适,正是因为在生前“交友以自大其身”,所以他的思想能靠朋友传播四海。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10年,这10年他都干什么去了,是真的隐居吗?显然不是。诸葛亮13岁的时候,跟他的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离开老家山东,跟着叔父诸葛玄流转四方。后来,诸葛玄在豫章任太守,大约一年后,叔父在南昌西城的民变中被杀害。其实,在当时纷乱的社会背景下,死于非命是家常便饭。为求安稳,诸葛亮决定隐居。于是,他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襄阳城西的隆中居住了下来,过着“躬耕于南阳”的布衣生活。

隆中距离襄阳城不过20来里,因此出行比较方便。再加上襄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各地瞬息万变的局势,襄阳城的人都能很快捕捉消息。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隆中,而非其他地方,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这里做一下补充说明,襄阳城是一个士族、名士聚集而且经济繁荣的好地方,像荆州牧刘表就是依靠着襄阳的名流才得以在襄阳立脚的,刘表为了巩固和他们的关系,还娶了蔡瑁的姐姐为后妻。至于经济繁荣,这个也是有史料记载的,史书上说:“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从公元197年到公元207年期间,襄阳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方。当时,有很多人都在这个地方避难,这些避难的人中,既有才学很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因战乱弃官而来的下级官吏,还有因战祸无法生活而逃亡的农民。你想想,这样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诸葛亮能看不出来吗?更何况,这些流亡到襄阳的人,带来了北方的各种信息,这对诸葛亮审时度势、规划天下都是大为有益的。

在隆中的10年,诸葛亮可没有闲着,他广交朋友,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多人以为诸葛亮就是一个“安分”的隐居者,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东汉末年,那些中下层的名士亲自下田耕作是很普遍的。比如,流寓到东吴的徐州人步骘,他就是亲自种瓜给自己吃,还有钟离牧亲自开垦田地,种了20多亩的水稻。这些看似隐居的人,若不是这样“躬耕田”来引起注意,又有谁知道他们呢?所以,诸葛亮隐居隆中并不“安分”。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一般人如果想要出名,怎么能不去依附“青云之士”呢?司马迁的话中虽然带有些许无奈,却也道出了事实。颜回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那么用心地读书,如果不是孔子为他宣传,他能被那么多人知道吗?

现在回到诸葛亮的身上,如果诸葛亮是一个草包,那他的朋友能知道他吗,那他还会得到力荐吗?诸葛亮与襄阳地区的庞德公、荆州地区蔡氏和蒯氏以及刘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有点名气的人都很看好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他们,诸葛亮的名声得以远扬。如果换做现代,诸葛亮绝对是那个地区大哥级别的人物,少人敢惹。

当时,刘备被曹操打得如同丧家之犬,他急着要去见诸葛亮,除了诸葛亮本身的卓越才能,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有朋友向刘备极力推荐。既然诸葛亮如此有影响力和魅力,那刘备岂有不用之的道理。

诸葛亮的成就,要感激向刘备推荐他的最关键的两个人。我们先来看推荐人之一,即他的给力朋友司马徽。

司马徽是谁,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是中国东汉末年有名的隐士,庞德公曾称他为“水镜先生”,后人称他为“好好先生”。据说,水镜先生以知人之明著称于世,他牛叉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相、谈吐、体型迅速地判断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看人看得如此的准,更神奇的是,凡是经他看过“觉得不错”的人后来都是成了大器的。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比诸葛亮还牛的庞统,人称凤雏先生。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没有人认识他。他的叔父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

诸葛亮是不是跟庞统一样呢?答案是不一样,诸葛亮的成名跟襄阳著名的隐士庞德公有很大关系。庞德公被誉为“知人”,即很会看人,而且与司马徽、徐庶有密切交往。刚好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这样一来,诸葛亮跟庞德公就是亲戚。有了这层关系,那庞德公肯定不忘记捶起大鼓推销他儿子的小舅子,这样诸葛亮想没名气都不行了。估计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都源于庞德公的推销。

刘备曾经拜访过司马徽,问他对天下事的看法。当时司马徽回答说:“我不过是区区一隐士,怎能看透天下事?”司马徽真是谦逊得让人没话说,以他的才华怎么可能看不透天下事呢?刘备听后耷拉着脑袋,不料司马徽又说:“虽然我不能看透天下事,但是有两个人可以看出,一个是伏龙,一个是凤雏,你可以去请教他们。”

刘备一听,大喜过望,头立马高昂起来,长期吃败仗的他感觉救星来了,于是赶紧问司马徽到底是谁。司马徽进一步介绍说伏龙是诸葛亮和凤雏是庞统。伏龙就是隐藏起来的龙,龙为什么要隐藏起来呢?有句话说得好,“龙非池中物,一飞可冲天。”伏龙不是真心想隐藏起来,它是在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啊!司马徽将诸葛亮比作伏龙,可见评价之高,刘备听后恍然大悟。

另一个力荐诸葛亮的人是徐庶。徐庶的名字并不陌生,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帮刘备打了胜仗,要不是因为曹操囚禁其母,他应该是终生追随刘备的。徐庶离开刘备前曾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刘备当时的心态还真奇怪,司马徽跟他说的再也明白不过了,他居然没有立即去找诸葛亮,可能他觉得自己是“汉室正统”,很了不起,诸葛亮应该主动去投奔他才对吧。徐庶又说:“诸葛亮的才华胜过我千倍,你应该诚心诚意地去请他出山。”

刘备点头称是。就这样,经过司马徽、徐庶这两位给力的朋友的推荐。诸葛亮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要出山了,之后便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的策划实在是高明,他通过朋友,提高自己的名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隆中看似隐居,实则是“隐而不隐”。当然,诸葛亮的给力朋友绝对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人,还有很多。比如,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这些人都是诸葛亮在隐居时认识的。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于是,诸葛亮谋划人生的策略——靠朋友推荐出山成功实现。

2.

诸葛亮能被称之为卧龙,足见他的不一般,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一个草包。在他的谋划人生的前期,他必须为自己打好“才学谋略”的基础。那么,才学谋略从何而来?

诸葛亮广阅群书,吸取精华,开拓创新,为其所有。《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从小就“好为《梁父吟》”。《梁父吟》讲述的是春秋时齐国“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当时,齐景公的身边有三个勇士,这三个勇士分别叫做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在古代能称之为勇士的人,除了胆量过人,还有就是武艺高强。同时,这三个人都曾立下很大的功劳,是齐国响当当的人物。

既然都是勇士,而且也意气相投,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决定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他们自恃武艺高、功劳大,所以非常骄横,常常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晏子是什么人物,晏子的厉害和声望谁人不知,这三个勇夫竟敢不把他放在眼里。更何况,这三个人还没被封王封侯呢?你想想,那晏子能容忍吗?要是日后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岂不危险?于是,晏子就跟齐景公说这三个人必须除掉。

尽管齐景公觉得除掉这三个勇将未免可惜,但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就同意了晏子的建议。

晏子得到齐景公的同意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地除掉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晏子想了个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通知他们三人说,国君为了表彰你们,要给你们赏赐。这三个勇夫心肠特直,哪会想到这其中有蹊跷,听说国君有赏,当然兴冲冲地去了。到了殿前,他们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放着两个桃子,一阵芬香扑鼻而来,三人都忍不住想品尝一下。

这时,晏子出现了,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三位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宫廷后院新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不过,现在桃子成熟了的只有两个,国君想让你们品尝,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说完,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三个人顿时傻眼,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礼让还是争夺呢?

公孙接心里想着,如果论功的话,我们三兄弟都有功劳,我如果不吃桃子,就显得我示弱。那我还不如先他们一步。想到这里,他第一个开口说话了,说自己当年曾杀过野猪,打死过老虎,吃个桃子不过分吧!这个公孙接一点都不客气,说完就拿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见公孙接第一个拿桃子,心里发毛了,说:“我曾跟随国君出征,一个人就击退了三军,难道我不应该吃桃子吗?”话刚一说完,就准备伸手拿桃子。

古冶长原想客气一下,没想到两个兄弟这么不客气,自己如果再不开口,那桃子就没了。古冶长将手一扬,愤怒地说:“要论功劳我也不比你们差,想当年我随国君出征,当时国君危在旦夕,唯有渡过黄河才安全,岂料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了马腿,马受了惊吓就把车拖向了深水激流中。我连眼都没眨一下,跃入水中与那只大鳖厮杀。为了彻底消灭那只大鳖,我潜水百余步,又顺水追杀了九里,终于把大鳖给宰杀了,然后我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顺利地渡过了河。如果要比功劳,你们比得过我吗?可你们毫不客气地就把桃子给抢了,真是气死我了!”古冶长越说越激动,竟然拔出了剑。

公孙接和田开疆见状,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过来,面露愧色。其中一人人说道:“是啊!要说勇猛,古冶长在水中搏杀巨鳖,我们比不上;要说功劳,古冶长用命保护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他。可我们却先把桃子抢走了,让真正功劳大的人没桃子吃,这是品行操守问题,我们也太贪婪无耻了。”两人说完,羞愧难当,便拔剑自刎了。

古冶长看着躺在地上的两具尸体,后悔不已。他仰天长叹道:“我们本是兄弟啊!可现在你们因为我说的那自大的话死了,我真是不仁啊!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于是他也拔出剑自刎了。

就这样,仅仅两个桃子就轻而易举地将三位猛将除掉,不得不佩服晏子的智慧。智慧谋略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置人于死地。

诸葛亮为什么喜欢读《梁父吟》?我想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以诸葛亮的智慧他不可能看不出《梁父吟》所蕴含的道理。换句话说,诸葛亮能通过《梁父吟》看出当时的世道正需要像晏子那样智慧的人。因为,智慧的力量比武力的力量更为强大。谁拥有智慧与谋略就可以稳操胜利的主动权。对于晏子,诸葛亮可能不大喜欢。

对此,我们可以试做一下分析,三士田开疆、公孙接、古冶长就算真如晏子所说联合起来,等实力足够大了将对齐国构成威胁,可是,这三个人都对齐景公有恩啊!更何况,晏子的担心也不过是假设啊!齐景公为什么还要同意晏子对他们痛下杀手呢?而且是杀人于无形。如果说权力大了就要威胁到齐国,那你晏子呢?丞相的权力不是更大么?所以,晏子的品行存在问题,齐景公估计是被晏子忽悠一番后糊里糊涂地同意他杀三士。晏子是齐国两大名相之一,另外一个就是管仲。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没有晏子。可见,诸葛亮对晏子并不喜欢。否则,以诸葛亮的个性,他不可能不喜欢晏子的。因为,尽管晏子是个智慧谋略之人,但他用错了地方,滥用权力害死良将。再者,司马迁的《史记》里曾记载关于晏子的评价:“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国相,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而管仲是个很奢侈的人,常常“富拟于公室”。诸葛亮历来主张节俭,并且以身作则,可他决口不谈晏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么?

除了《梁父吟》,诸葛亮还读了什么书?对此,我们从刘备的一篇遗诏可以看出来,这篇遗诏是针对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刘禅的。遗诏里提到了希望刘禅能读《汉书》《礼记》《六韬》《商君书》《申子》《韩非子》《管子》等书。其中刘备提到了诸葛亮为刘禅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等书。如此看来,刘备是读过这些书的,而且还觉得这些书都很不错,否则他也不可能推荐给刘禅了。我们如果从这些书的内容来看,可以洞悉诸葛亮智慧谋略的来源之处。

《六韬》《申子》《韩非子》《管子》这四部书法家色彩比较浓厚,主张“不别亲疏,不疏贵贱,一断于法”。刘备的养子刘封犯了罪,刘备丝毫不讲情面,把他给杀了。这样看来,在诸葛亮抄写的这四部书中,首先对他和刘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读过这些书的。比如,《申子》一书,其作者是申不害,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各种原因,《申子》这本书到汉朝时就只剩下《申子》两篇了,其他的篇目流失了。诸葛亮能读到的也就这两篇而已,但他居然如此推崇,还亲自为刘禅抄写,并加以批注。由此可见,这部书对诸葛亮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另外,诸葛亮要刘禅也读此书,是另有寓意的,他也希望刘禅能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样一来,诸葛亮以及他以下的大臣们都忙得团团转,诸葛亮自己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类推荐
  • 舌尖风雅

    舌尖风雅

    “下饭”系宁波方言,指菜肴。本书即为一部以宁波菜肴及其原料为主题的历代诗歌作品选,所选诗歌充满生活气息,充分展示了宁波本土的丰富文化,语言直白流畅,凝聚了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的智慧,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狂人日记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丛书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作品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角色

    角色

    陈益是一位笔力纵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公安作家。《角色》这部作品集之大成,收录了自他从军从警以来发表在各家报刊的各类作品。这些作品分为十辑,内容丰富,主题深沉,涵盖了他笔走龙蛇的全部心路历程,彰显着他人生跋涉的不倦风姿和博大情怀。生命的过程是曲折而坎坷的,作者抑恶扬善,坦诚相见。在这部书里,能读到他面对丑恶的无奈,面对淫威的颤抖;也能读到他翻越大山,抖落尘埃,迎接鲜花的喜悦;更能读到他步入平原,走向成熟的从容淡定以及与生俱来的风趣幽默。
热门推荐
  • 小生真的好怕怕

    小生真的好怕怕

    千年之前,天界地府神秘消失,高高在上的神佛不见踪影。无尽阴间无神镇压,大鬼们或相互征伐或遁入人间,人间从此鬼怪横行,妖魔丛生。人族先贤收集佛经、儒书、道藏,取其精华溶于旁门左道之中成香火神道之术,立祖庭,城隍,土地庇佑一方以求自保。
  • 修仙从变成猫开始

    修仙从变成猫开始

    普通人白沐意外重生自带仙家功法,本该大展宏图却意外错投猫胎?试看开挂的白沐如何从卖萌开始成为纵横三界的绝世猫仙!
  • 仙帝转世重生记

    仙帝转世重生记

    仙界最强者,转世重生,故事很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妙妙昔日不可循

    妙妙昔日不可循

    她背负瑞王府八十几条人命而来,势必要查的清清楚楚的,随也不能拦她,他更不能!她以为他是最了解她的人,没想到终有一日,他站在她的对立面,他们不再是朋友,不再是师生,他们隔着两代人的血海身仇。她以为她活的这两世都注定孤独一生,无亲无友,没想到她一直忽略了在她身边守候的人,她这英年早逝的命还能不能再选择一次?这一次她想为自己而活。
  • 都市全能邪医

    都市全能邪医

    醒来之后,章程变得不再平凡——他成了大名鼎鼎的医科圣手!于是,章程过上了被人求着治病的幸福日子……神秘手套,无上心经,神奇宝具……惊天的阴谋在前方等着他,且看他两界通吃,成就传奇!“我章程,终将做那幽冥之主!”
  • 岁暖

    岁暖

    最好的相遇,是久别重逢。Thebestwaytomeetistomeetagain.我向来不是很讨喜的人会忽冷忽热会独自胡思乱想会妄下定论会破口大骂喜欢吃醋容易嫉妒爱耍性子丢三落四好吃懒做不是很温柔的人我知道啊这样的性格很糟糕谢谢你在我心里一直都那么坚定在人生的某些时刻这份存在能给我一些力量我可以短暂的获得熬过去的勇气。谢谢你。希望有人懂你的低头不语,小心翼翼守护你的孩子气。
  • 易修仙

    易修仙

    新书《窃隋》,书号2446299
  • 欺世盗冥

    欺世盗冥

    冥九天很认真的解释“记住我们不是小偷,我们只是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罢了,我们是这个世界派来的使者,我们是上苍之手。要记住噢!”
  • 六扇门之剑指江湖

    六扇门之剑指江湖

    古文研究生‘叶修文’,郁郁不得志,但不想,当穿越侠武世界,自己的古文研究,却大放异彩。别人看不懂的武功秘籍,尽数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六扇门的大佬‘活阎王’,用一本没人能识得的刀谱,敷衍他,结果却成为了叶修文求生的利器。一口被人随手丢弃的铜钟,竟然是失传已久的‘太初炼体方’,别人炼体需要十年,而叶修文只需要十天!什么?你想要抢我的武道功法?来来,给你?看你到底,能不能看的懂!.......PS:小墨书友群185622350。
  • 魔法大召唤

    魔法大召唤

    穿越危险的异世界,作为金手指的系统却不怎么靠谱,魔法天赋也是渣到不行,只能靠收个徒弟来过日子了。“来,用你的火球帮为师点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