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0000000020

第20章 二人转著名艺人与转坛趣闻(1)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二人转艺术深深地扎根于东北大地,并产生了无数的从艺者。除了清代、民国时期的著名艺人外,近现代又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工作者,诸如:徐小楼、于守和、胡景岐、王悦恒、蔡兴林、梁德双、苏凤林、来清、张敬忠、朱玉臣、秀林、林文田、安志斌、秦志平、李海、李春明、韩子平、孙文学、傅昌发、张金来、高英杰、董孝芳、陈殿栋、吕兴有、李少先、王素珍、苏文秀、关长荣、张志霞、白凤兰、雷秀珍、王笑梅、于莲、郑淑云、李小霞、郑桂云、李静、朱和平、董玮、王艳春、杨宏伟、陈树新、杨金华、黄晓娟、周春燕、李雷、董宝贵、尹为民、董连海、佟长江、徐振武、岳春生、阎光明、丁少良、白玉民、李丽颖、石桂琴、张建华、阎学晶、魏武才、何小影、孙晓丽、赵晓波等。这些艺人继承了前辈的高超艺术,巩固创新,成为近现代二人转舞台的中坚力量。

新中国成立前后,是二人转的继承和发扬阶段,艺人们承前启后,为二人转的现代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批艺人中的李青山、王尚仁、李庆云、杨福生、刘士德、阎永福、王悦恒、栾继承、程喜凤、谷柏林也被尊为二人转的十大宗师。

二人转的表演幽默诙谐,艺人们又拥有各种高超的技艺。同时,二人转的产生和发展,分别经历着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有关的趣闻和轶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一节 二人转著名艺人

一、一代宗师李青山

李青山,著名二人转表演艺人,1904年生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舒兰县,1978年去世。幼年家境贫寒,11岁开始给地主放猪,15岁拜老艺人张相臣为师学唱二人转,在吉林各地走乡串屯,靠卖唱乞讨为生。

18岁成名,30岁以前唱上装,30岁以后唱下装。先后取艺名为“大金镶玉”、“大机器”。东北沦陷时期,李青山在关大桥演出,有个聂警尉派人送来个纸条,叫李青山去他亲戚家的那个屯子演二人转。恰好干沟子有人也来找李青山,于是李青山就把聂警尉的人打发走了。等李青山和刘士德到干沟子安顿下来,聂警尉的人也追了过来,还打了李青山一伙的艺人。

聂警尉知道李青山的大名,不好明着难为他,就叫李青山当场为他演出。于是到外边大场院里打场子,李青山和刘士德用艺人行话嘀咕几句就上场说起口来。李青山说:“上场来多多少少说上几句。说金值金,说银值银,也别说你唱得好,也别说我唱得不济。南里走,北里去,四海为家,全靠父老兄弟。昨天咱在关大桥,今天来到干沟子。屯子外打下处,冷风潮气。夜间来了老总,惹人家不愿意。打了咱们几下子,肉皮子挺疼,骨头没咋的!唱好唱赖,咱还是比试比试!”

刘士德说:“咱们比啥呢?”李青山道:“咱们也说一段反正话,我说正的你说反的。”接着二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下去:“红花”,“花红”;“白花”,“花白”;“一万”,“万一”;“九条”,“条九”;……“老鞑子”,“鞑老子”。这时刘士德说:“我不跟你唱了!”李青山问怎么了,刘士德说:“还没张嘴呢,你就打老子!”

说到这里,观众禁不住哄笑起来,聂警尉明知挨了骂,也只好跟着笑。

1948年,李青山参加土改队和担架队,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教师,在艺术上坚持推陈出新,重视改革,培养了不少有成就的演员。1958年他担任吉林省戏曲学校教师,并被聘为吉林省吉剧团的艺术顾问,对于吉剧的创建也作出一定贡献。1950年以后,相继在舒兰县文工队、吉林省文工团、长春市文工团、长春市东北地方戏队、吉林省戏曲学校等文艺单位工作。曾被选为长春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

李青山的嗓音清脆响亮,韵味醇厚,演唱风格独特,唱工技巧样样俱佳,尤其擅长即兴编演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说口词,最受听众欢迎。长期流传在东北地区的60多首民歌和200多出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剧目,他都唱得很地道,演得很出色。

代表剧目有《洪月娥做梦》、《摔镜架》、《浔阳楼》、《西厢》、《蓝桥》、《回 杯记》、《赔情》、《二大妈探病》、《大观灯》等,由他口述、王兆一整理的“谈艺”、“小传”、“谈戏”等理论专著,总结了他的艺术经验和经历,被吉林省曲协及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编入《二人转史料》二、三辑中,颇有影响。

二、“蹦蹦皇后”筱兰芝

筱兰芝,原名栾继承,1923年生于沈阳市东陵区祝家屯,1995年因病去世。筱兰芝儿时最愿意看秧歌,14岁那年,屯子里来了一个秧歌队,他看着看着,凑到跟前摸起家什竟然敲出点儿来。后来,他就跟着秧歌队走了,由这屯到那屯,等秧歌队散了,他又跟着领头的学唱蹦蹦戏,从此便走上了学艺的道路。

在跟随艺人闯荡江湖中,筱兰芝饱经风霜,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演唱基础。他20岁即在沈阳成名,人称“蹦蹦皇后”。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的演唱技巧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表演手段不断得以充实,逐渐形成人所共知的艺术风格。

筱兰芝一生追求二人转艺术的“美”。他每演完一场,常说“又美了一回”。他从不用脏口怪相取悦于人,而是靠精湛的真功夫,把人们认为俗的艺术搞成俗的精品。

在旧社会,二人转艺人地位卑微,被视为社会上的下九流。筱兰芝不这么看,他说艺人的形象要靠自己树立,艺德才是根本。筱兰芝最反对艺人说脏口,认为满口脏话的艺人一钱不值。有一次,他同师傅在通化一个叫马莲土墩子的地方唱二人转,警察非让他唱个“粉段子”,他坚持不唱,说唱“粉段子”的是下九流。警察打他,他也不唱,最后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1955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在看了筱兰芝表演的二人转《西厢记》后称赞他说:“我演红娘,台上需要那么多人陪伴;你演《西厢记》,台上就你们两个人!”据著名二人转研究专家、辽宁省省曲艺家协会顾问耿瑛介绍,解放后,筱兰芝在抚顺欢乐园献艺。新编历史题材《王娇鸾》就是他唱红的,流传于东北三省。

“****”期间,筱兰芝身陷囹圄,却念念不忘二人转。那时,常有菜农接他去郊区,在生产队的大菜窖里为大家唱二人转。“****”结束后,筱兰芝重登舞台,除演出外,又培养了一批二人转新秀,使他的绝技得以传承。新中国成立后,二人转剧本的书写方式才都由“丑、旦”改为“男、女”了。旦角改丑角,也叫上装改下装,行话叫“解开罗裙带”。有人上装改了下装之后出了名,关东名丑、筱兰芝的搭档“程傻子”就是其中之一。其实他们以前唱上装时的名字都很好听,为了适应演丑角的要求,才改成这样的名字的。而一辈子没“解开罗裙带”的,在东北三省,只有筱兰芝一个人。

三、从乞丐走向大师的程喜发

程喜发,出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1965年去世,辽宁省辽中县人。著名二人转艺人。旦、丑双绝。

程喜发出身极为贫寒,从他记事的时候起,生母即因病去世,他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父亲是一个给别人扛活的力工,因劳累过度,不久也去世了,程喜发只好跟着继母给人家放猪谋生。孤苦无依的程喜发不愿在家受气,只好加入到乞丐的行列。

乞丐帮里住满了各种各样靠卖唱卖艺要饭吃的人,打呱打板儿的、打沙拉鸡的、打哈拉巴的、打高粱杆子的、打烟袋锅子的、唱二人转的等。程喜发就是在这里学会了打竹板和唱小调。年轻的程喜发靠着这点学来的卖唱技艺,一边要饭一边卖艺到了黑龙江省海伦县。15岁时,程喜发在海伦遇上了二人转艺人杨德山,并拜其为师。

二人转传统的教授方式是“口传心授”的方式。程喜发不认识字,这种学戏方式对于他十分艰难。师父教了戏词儿,他害怕忘了,就躺在土炕上,眼睛瞪着屋子的顶棚,心里默默念叨着刚刚死记硬背住的戏词儿。每天晚上,师父杨德山上台演出的时候,他就坐在台下的角落里看身段和手势。等戏演完了,人群散尽以后,他就偷偷跑到月亮地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样学个五六成,师父有时间再给他指点。就这样,程喜发随着师傅学会了《燕青卖线》、《华容道》、《阴功报》、《双锁山》等二人转的骨子大戏。不识字的程喜发依靠着死记硬背学会了这么多的戏文,这完全是靠着一种过人的毅力。

程喜发包头时(旦角)艺名“程凤喜”,唱丑时艺名“程傻子”。新中国成立前曾在吉林、辽宁及热河一带演唱,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肚囊宽,会的剧目很多。新中国成立后在抚顺、沈阳一带演出。程喜发会的剧目很多,如《王二姐思夫》、《灞桥挑袍》、《浔阳楼》、《武松打虎》、《杨七郎打擂》、《杨闹红要表》、《包公铡侄》、《白娘子诉功》及小曲《鸳鸯嫁老雕》等。

程喜发能唱近百种曲调,“十三嗨”最精。唱戏时注意解意,领着观众走,有一套艺术表演技巧。改唱丑以后,调和板非常瓷实,“口”、“相”俱佳,和包头配合默契。“蹦蹦皇后”筱兰芝说,他最佩服的艺人是程喜发,程喜发的板头好、肚囊宽。

1951年末,程喜发进入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民间艺术顾问,著有艺术回忆录《六十年来的二人转》。

四、二人转新“掌门人”******

******,1957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著名小品、东北二人转演员。在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享有极高声望,被誉为“小品王”,曾经蝉联10余年春节联欢晚会“最受欢迎作品奖”。创立有本山传媒集团,任董事长。集团业务包括电影、电视剧、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场等。近年来因大力提携新人、热衷慈善事业等义举而赢得广泛好评。

******6岁时就开始跟二叔赵德明(盲人)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岁时,入公社文艺宣传队,又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后借调西丰县剧团主演二人转。

1982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在李忠堂与崔凯合作的拉场戏《摔三弦》剧中扮演盲人张志,一举成名,获演出一等奖。当年,******考入铁岭县剧团,担任主演并任业务团长。1986年被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那时,******与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出的拉场戏《大观灯》300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东北三省。中国观众今天能享受到******小品艺术,据说应该感谢的是姜昆。1987年,姜昆在辽宁铁岭偶然看到******的一场演出,之后他极力向中央电视台导演推荐******。

******小品最大的语言特色首先是丰富、生动的口语,******从二人转继承了一份重要的艺术遗产,这便是“说口”。他不但能准确掌握传统说口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语言节奏鲜明,十分上口,富有韵味,而且内含一种极富魅力的幽默感。他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最没效果的词儿到了他嘴里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应,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对二人转最大的贡献是提倡“绿色二人转”。所谓“绿色二人转”,就是将二人转中低俗、庸俗、恶俗的部分去掉,即净化脏口,将其优秀的一面留下来。只有将二人转净化和提升,走绿色道路,才能走上大舞台,让更多的观众喜欢它。******的这一提议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好评,他所倡导的“绿色二人转”也正风风火火地转遍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节 二人转转坛趣闻

一、二人转艺人的拜师礼

二人转艺人拜师,程序有繁有简。据老艺人程喜发回忆,拜师很不易,师傅先品你三个月。 第一看你嗓音如何; 第二看你机灵与否;第三看你是否够材料,手脚直板板的不行; 第四还要看你的品行,品行是大事,要你三稳——手稳、脚稳、嘴稳。

师傅看你合格,才撒帖子请人。除各班的艺人来贺喜外,不在班上的单牌艺人也来随份子。摆上香堂,也是三炷香两支蜡。上香有说道:大圣佛殿上六十四炷,小圣佛殿上三十二炷。拜的师爷是庄王。拜师时有捧壶的,有入门师。入门师领你大点步子迈过门坎,这算进了祖师爷留下的门坎。然后拜祖认师。代笔师在一尺多长的毛头纸上写上某某几时入江湖门、谁捧壶、谁代笔等。然后吃喝两天。

捧壶要用泥壶,因为壶和江湖的“湖”同音,表示入了江湖。这是入门徒弟,有三灾八难,江湖人庇护你。

收头一个徒弟,叫“开门徒”,这是“头次开山”,三年以后打发徒弟下山,就算满徒。收最末一个徒弟,叫做“关门老兄弟”。还有认“过卖师”(过门师)的。有些唱手是自悟的,唱了很久没拜过师父,不算入江湖门,因此再认个师傅或师哥,这就叫认“过卖师”。也有虽然认过师傅,但还想跟某位老艺人学艺,就认个“干老”,其实明是“干老”,暗是“过卖师”。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本书紧扣《规范》的基本精神,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解读《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以及内容体系,重点解读六条师德规范的内涵,疏理其间的逻辑关系,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卖火柴的小女孩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高职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智慧哲理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智慧哲理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百倍伤害

    网游之百倍伤害

    【网游无敌爽文】新书【网游之创造系统】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发布,继续无敌风格。陈宇重生,化身《吞天》游戏中最大BOSS。玩家系统激活,开局便是至尊天赋、十倍伤害!NPC系统激活,属性十倍,实力爆增!高级玩家:“天啦,这NPC竟然可以用金币换经验?”顶级公会:“泥马,我们上万人杀一个BOSS,竟然被他一口气吹灭了,还能让人玩不?”M国总指挥:“三百万联军,竟然被他一万小兵给灭了,陈宇开挂,我要举报!”书友群:994824678
  • 星际宠婚

    星际宠婚

    男:三个原则一不准碰她二不准她离开自己三米远三不准别人喜欢她。某女:占有欲太强受不了我也有原则,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某男邪魅笑:没问题,白天我归你,晚上你归我
  • 倾世尘缘

    倾世尘缘

    文艺版简介:愿与你共度此生,至死不渝。哪怕时过千万年,也定不忘你我相守一生的承诺。——【缘起】过往繁华如今皆已远去,痛无法言说,到头来不过独留一人矣……他早已不在!——【缘终】——————————正经版简介:他的心本早已尘封,却为她打开了一扇心房,从此,天上地下,只一个她……她的存在便是以天下苍生为重,却对她一见倾心,从此,碧落黄泉只有他……若是如此便是最好,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怎会给他们一个逆天的机会?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他为她逆了天,她终是恨了他,到最后,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不正经版简介:就是一个暖男邂逅了一个厉害的魔女的故事,魔女却突然有一天便成了大善人,暖男大吃一惊,就跟着媳妇跑喽!
  • 瑜伽之路

    瑜伽之路

    《瑜伽之路》以被称为印度《论语》的《瑜伽经》中的八分支法为切入点,介绍了八支分法的概念、方法,并以八支分法为线索,重点对生活中存在的烦恼、关涉生死的疾病、生命中的爱与恨等现实与心灵问题,做了瑜伽意义上的解读与阐释,从而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瑜伽。
  • 道外道之镜花水月

    道外道之镜花水月

    残存的记忆是否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怪异的梦境预示了怎样的历史?无法破解的纹饰蕴藏了怎样的力量?一个无名小卒,一个凡人,怎样破开“道”的束缚?成就一番惊天伟绩。***********************************************************神魔皆笑我为凡,以武证道自成仙。修道意,爱红颜,武证道,掌生死,回首千年,缘起缘灭。
  • 闪婚溺爱:宠妻成瘾

    闪婚溺爱:宠妻成瘾

    她被家里逼亲,无奈一下与是青梅竹马的他结婚,原以为是嫁给了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却没想到嫁给的是一只腹黑的狐狸。他,外表温文尔雅,实则无耻腹黑,对于这位青梅,他可是肖想已久了,这次终于吃进肚子里了。看着精神抖擞,吃饱喝足的某只狐狸,再看看她满身伤痕,浑身酸痛的样子,某人咬牙切齿,混蛋,别让我抓住你的把柄。
  • 绝世悍妃:腹黑殿下宠妻无度

    绝世悍妃:腹黑殿下宠妻无度

    当逗比的金牌特工穿越到张扬跋扈的大小姐卿铃的身上,造就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彪悍女主!更是遇上了腹黑王爷轩辕澈……各种调教。小剧情:洞房花烛夜某女丝毫没有为人妻的自觉,盖着被子纯聊天,某王爷不乐意了“王妃就如此没什么表示恩?”“王爷夫君人家困了~”“可本王怎么觉得在王妃精神好的很!“人家困吗~”可怜状!“哼王妃莫忘了今日是你我大婚之日,本王有需要你就得……”“那啥你可以去小倌倌!真的我不介意。”“呵呵有现成的何必去小倌倌。”直接扑倒!结果某女悲催了!嗷呜!她苏宁亦不就是比人可爱点,青春点,活泼好,胸大了点…咳咳…言归正传。她怎得就招惹了这座煞神,人家穿越各种享受,杂家穿越就如此悲催了?
  • 步步惊婚:前妻,离婚无效

    步步惊婚:前妻,离婚无效

    宁晚一直都知道,她和陆景承的婚姻不过一场意外。婚礼,他独留她一人成为笑柄,婚后对她无止境地折磨,终究耗尽她还未来得及说出口的爱意。“宁晚,知道吗?与你那副丑陋的嘴脸相比,你的身体至少还能满足我,可如今我也厌了!”陆景承恨宁晚入骨,他恨她不择手段、卑鄙自私,他最恨的,是她想法设法地嫁给了他,却没有勇气相伴到底,她从他的世界彻底消失,她的名字就刻在黑色的墓碑上。
  • 邪王狂宠萌妃

    邪王狂宠萌妃

    七位美男夫君齐齐上门,纵然再火辣也招架不住啊……看古灵精怪的第一神偷冥幽幽,穿越成为玄冰界君上冰羲寒的宠妃,如何指点江山,玩转天下,建立自己的美男后宫!“女人,相不相信,我一定会让你爱上我?”男人冷酷高傲的勾起她的下巴。“谁爱上谁还说不定呢,我们……走着瞧!”
  •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