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2700000010

第10章 金城风靡易俗腔(2)

靖正恭(1912—1995),字品三,西安人,受业于党甘亭、高天喜等人。出科后,一直与李正敏合作,二人功力匹敌,配合默契,一时名噪长安剧坛。表演“大方工稳,章法严谨,情真意笃,丽而不浮”。无论唱、念、做、打,均显规矩老成,不以奇巧取宠,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经过加工、提炼化入戏曲程式,追求自然率真、璞玉浑金的风格特点。如他扮演的《激友》中的张仪,在受到好友苏秦的奚落时,为了表示愤慨之情,靖正恭将执银的手抬高,似乎要把让他受辱的银两摔碎于地,然而,他一转而缓缓收缩丢在地上,将不屑于与苏秦计较暗下发愤读书的心态精微地表现了出来,显得奇崛不俗。

靖正恭的唱腔嘹亮清脆,音韵具有金属之美。念白口齿伶俐,字清腔润,较少修饰。善于用节奏、声调的对比,表现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感情。《吃鱼》中简仁同的台词偏重于韵律化。一句“老伯在上,小生这厢有礼”拿腔拿调,突出读书人迂腐的“书卷气”。《观画》中张彦所念:“妻呀,说是你快跑呀!你跑呀!唉!你快跑呀!”接近于道白,声调一句紧似一句,极恰当地表现出张彦为妻儿担忧的急切心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众英社”从靖远请来著名坤旦杨金凤参加演出,她和靖正恭联袂合演薛寿山创作的《独占花魁》,把一个誉满都城的名妓对一个穷苦潦倒的卖油郎的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他俩的演出可谓珠联璧合,红极一时,成为该社经久不衰的卖座剧目。

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在抗战前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继郗德育、耿忠义之后,兰州秦腔须生行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文汉臣、王正端、高希中、黄致中、袁新民、周正俗、孔新晟、温警学等一批须生演员,与陕西籍演员长期的演出交流中,在坚守兰州秦腔偏重于做工表演的同时,借鉴“易俗腔”从词、曲、本到声、韵、调的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文汉臣创建“文化社”。先后加盟该社的著名演员除郗德育、文汉臣、耿忠义、岳钟华等人外,还有刘全录(红净)、刘金荣(须生)、党玉亭(须生)、楼英杰(正旦)、杨金凤(正旦)、付荣启(旦角)、******(花旦)、肖正蕙(文武花旦)、王义民(须生)、田德年(花脸)、吴德育(青衣)、黄致中(须生)、孔新晟(须生)、赵福海(花脸)、牛利民(小生兼须生)等。是一个持续时间长、阵容强大、组织严密、管理较好、互相配合的大团体。

文汉臣,“文化社”负责人之一,幼年习旦角,后改须生,和耿忠义、郗德育被誉为兰州“秦腔三杰”。他的表演一反秦腔粗犷之习,以清新俊逸见长,唱腔念白清晰而宏亮。他有一批稀有剧目,如《乾隆王打宫》、《斩李文忠》、《十道本》、《太白醉写》,著名戏有《伍员逃国》、《宁武关》、《鸿门宴》、《辕门斩子》等。他的拿手戏,都有特殊的表演技巧,如《伍员逃国》,上场后,双手轻拈左右两绺髯梢,即轻轻跃上肩头,然后下颏一甩,中绺髯搭上颈项,立时呈现出一付风尘仆仆、穷途末路的形象。一条马鞭,宛如游龙,表现了拼命奔驰和万般藏匿的形态;鞭捎、须梢、靴梢在他的手中爽利地形成了三绝。他还擅长道白,他的《太白醉写》念大段的表章和蛮文,在杨贵妃和高力士面前,态度自若,朗朗成诵,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有一气呵成之气势,堪称一绝。

文汉臣生性淡泊,不慕荣利,因不满班主过分盘剥演员组建“文化社”,取“以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教化人民”之义。在其负责期间,经济公开,先人后己,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后来因厌倦舞台生涯,遂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脱离剧团,开一小酒店聊以糊口。

民国二十三年(1944年)“社教剧团”创建于永登,国民党永登县党部书记孙昌荣亲任剧团团长。该团演出阵容较强,一批出白兰州“化俗科班”的演员在剧团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他们是李化仁(须生)、王化兰(小旦)、王化成(小生)、谭化美(小生)等人,加上苗高云、刘逸人、梁培华、韩伯林、韩玉兰、肖艳芳等40多人,能演大本戏、折子戏百余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金荣(须生)、王正端(须生)等人也一度在该团搭班演出。主要演出场所在永登县城各戏楼、剧场及大小庙会。

“社教剧团”的演出在永登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李化仁颇有其父李夺山(艺名“十二红”)之遗风,舞台功架以雄健、挺拔、勇猛、迅速为主要特征,其优秀剧目为《伍员逃国》、《卖华山》、《高平关》、《太湖城》等。谭化美颇有何振中之风采,他唱腔宏亮、音调幽雅、姿态优美、吐字清晰,是兰州秦坛中的后起之秀,经常演出《五典坡》、《别窑》、《探窑》、《汾河湾》等优秀剧目。梁培华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甘肃省秦腔训练班学戏,后投师郗德育,他的唱腔委婉清晰而宏亮,作功细腻稳重而扎实,常演传统戏中的名闺角色,如《抢饭》、《游花园》、《走雪》、《李彦贵》、《卖水》以及《杀狗劝妻》等,是该班社不可多得的旦角演员之一。

刘金荣继郗德育之后被兰州观众赞誉为“须生泰斗”,他以台架和表演的功力,在兰州红了一辈子。他的代表剧目有《金沙滩》、《抱烙柱》、《放承恩》、《破宁国》、《广寒图》、《四进士》,以及许多“关公戏”,尤其是演英雄末路、壮怀激烈的戏,给人们以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刘金荣后因嗓音欠佳,便发挥表演优势,《点将》一场,干脆改成了哑剧。刘金荣先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善于思考,在化妆造型上,他独具匠心地做了两条白眉毛,把白三绺须改为白满,更加深了杨继业老当益壮、外形庄重豪迈的英雄气概。在表演上,将杨继业观战的程式动作根据人物的情感脉络层次分明地用到极致,体现了艺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精神。

在抗战时期,“新兴社”请来秦腔编剧李干丞作指导,演出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他自己编写的《桃花泪》、《重图镜》,还有“易俗社”的大本戏《燕子笺》、《青梅传》、《双明珠》等。《玉梅韬》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符合抗战形势则常演。在“新兴社”搭班演出的著名旦角演员崔晓钟演出的《黄花岗·拜扫》,是当时兰州秦腔艺坛上现代戏中的佼佼者。

“精诚剧社”,创立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是国民党十七军团长窦子章在固原私人兴办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抵兰,该剧社除主演牛利民、高希中、薛再平、景乐民外,主要是原平凉“聚义社”及“平乐社”的毕业学员。他们在建国前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上演了《逃国》、《殷桃》、《法门寺》、《李风姐卖酒》、《三击掌》、《青年镜》等百余出大小优秀剧目,他们的演出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

高希中(1909—1977),陕西长安人,于民国六年(1917年)八岁时入西安“易俗社”第五期学艺,后得到著名戏剧教育家范紫东、高培支和著名演员刘立杰(艺名木匠红)的教诲,受益匪浅。他扮相清俊潇酒,表演洒脱儒雅,唱做俱佳,且会习鼓,为同行所不及,观众呼之为“风流王子”、“舞台雅士”。他文化素养高,对于秦腔的咬字、换气、板路、行腔都很精通,其特点是演剧不走样,规范工整,一招一势、一眼一腔都是忠于程式、合乎规范的典范。他扮演的《打金枝》中的老王、《回荆州》中的刘备、《劈门》中的白茂林、《十五贯》中的况钟、《伯牙摔琴》中的俞伯牙,潇洒自如,风流无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时期的重要秦腔剧社还有“福利班”,创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主要演出场所在阿干镇,后在硷滩营建简易剧场演出。主要演员有担任社长的周正俗、黄致中、岳钟华、肖正蕙、梁培华、孔新晟、马炳南、赵福海等,在“须生”应工剧目上名角荟萃,常演剧目有《赵得胜巡城》、《取成都》、《蜜蜂计》、《破宁国》、《马超哭头》、《斩韩信》、《秦琼卖马》、《盘门》、《二启箭》等。“福利社”演出持续到建国后与“文化社”合并为“文化福利社”。

周正俗,1919年生于兰州桑园镇,十二岁入朱怡堂创办的兰州“化俗社”学艺,师承唐玉林、郗德育,后入“文化社”,与耿忠义、文汉臣、岳钟华合作配戏。他扮相清俊,工架扎实,噪音宏亮,特别是他的唱腔,那腔幅尺寸的局促,音乐动机的重叠,旋律音域的狭窄,曲调运行的平直,以及腔句、腔节中结字的单一等古拙、平直的艺术特征,不同于陕腔的委婉、壮伟,体现着兰州派的浓烈风格,所以观众称他为“小麻子红”。凡郗德育的一些拿手戏如《潞安州》、《草坡面礼》、《宁武关》、《辕门斩子》他均能够胜任。在动作的精微处,仍有着自己的发挥和创造。比如“三杆子”,他借鉴了武术中某些盘棍的招式,“朝天蹬”也较郗富于夸张,“鸽子翻身”则增强了变脸和“上三路”表情。王正强在分析了周正俗在《八件衣》中扮演杨连这一人物后,得出结论:“周正俗根据台词提示的形象基础,穿插着不同的面部表情,使每句唱腔,每个动作都有一个鲜明的立意。这些技法,不仅难度大,技巧高,艺术感染力强,而且又前有师承,后有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并成为艺术精品。”他感叹到“这一独有个性,在今天正慢慢从舞台上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易俗社”的戏在其秦腔传人的推动下,以其新形式和新内容风靡西北,对秦腔在兰州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从关键词读经典·大巧若拙

    从关键词读经典·大巧若拙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闲情偶寄全鉴(典藏诵读版)

    闲情偶寄全鉴(典藏诵读版)

    《闲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李渔是著名的才子与“玩家”,他的《闲情偶寄》也堪称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富盛名的一种。此书以轻快的文风,表现了当时文人蓄声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园林,嗜茶酒、谙美食,着蓑衣、披僧袍,读闲书、作雅事的追求自然与惬意的生活。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热门推荐
  • 王是童养夫

    王是童养夫

    婴穿了?穿成了京城首富家唯一的女娃,从小被爹当宝一样捧在手里宠着!不错不错,反正爹这么宠她,她在大街上捡个漂亮的乞丐养大了当老公也没什么嘛!结果捏?这家伙,竟然是皇帝的儿子,长大了非她不娶!新婚夜,他还一改之前的小受模样,像个饿狼一般扑到她,把她吃干抹净!
  • 生命里那片微弱的蓝

    生命里那片微弱的蓝

    “李鱼,你遇上我,就注定了会爱上我。”冷漠的泽希遇上了单纯的李鱼。生命就是这么奇妙,爱情一旦来了,就会没有办法阻挡,李鱼沦陷在泽希霸道的爱里,却在她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幸福的时候,出现了失踪五年的瑞儿,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种种事情都表明泽希爱的其实是瑞儿,李鱼失去了爱情,整个人堕落了.......
  • 毒死男主的白月光

    毒死男主的白月光

    这是一张披着言情文跌宕起伏修仙的小说,且行且珍惜。
  • 相遇在樱花飘落的季节

    相遇在樱花飘落的季节

    陈玲玲,一个富家小姐,与父母约定在外实践、工作,而一年后回家接手父亲的事业。而在这一年中,她遇见了他,一个天使般的面容却骄傲自大的富家少爷——韩雨,韩雨在与玲玲相处中,慢慢喜欢上了这个阳光、可爱的女孩。玲玲也喜欢上了这个骄傲自大、但又帅气的男孩。当她的秘密揭开,当他们约定了要去东京看樱花,玲玲却发生了意外.......小剧场:“玲玲,你喜欢我吗?”“不喜欢。”“为什么?”“谁让你不买东西给我吃,还不陪我看樱花。。”
  • 炽焰天下

    炽焰天下

    本书想要讲述的是炽焰大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历史往往是由两类人来共同书写而成的一类是身居高位的塔尖领袖人物,一类是出身底层的市井小民一场场交织阴谋诡计的勾心斗角一段段充满平凡点滴的努力拼搏不是不着边际的架空和编造没有一夜成神的幻想和歪歪变换人物和角色他们的故事说不定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不要总是嬉笑怒骂人类本相的势利和淡漠也来看看感动你我平凡人物的努力和拼搏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总是源于一点点的进步!
  • 白衣莫尘

    白衣莫尘

    正邪不两立,江湖风云迭起,沧桑正道情义邪魔……随笔
  • 鸳的鸯

    鸳的鸯

    鸳的鸯是一篇写实小说,它虽平淡但却是我心中的最美。突然有一天,我好怕自己会忘记曾经的点滴,怕需要询问他人原本属于我的曾经。在我看来,爱情的意义是我可以回首当年,而不是恍然如梦。每段感情都是自己的人生的经典历史,而我也本是自己的主角。
  • 逆神战

    逆神战

    修炼职业中,分为武修者、异能者、天擎者,楚廷则是拥有着这三种职业,他霸战天下,以这三种职业的各种特性打败了一个个的敌人,最终屹立于众多强者之首!境界划分:战级、武级、王级、圣级、纵横、久世!
  • 震撼心灵的116个生命感悟

    震撼心灵的116个生命感悟

    繁忙的生活节奏让我们越来越麻木,越来越难以感动。我们假装生活在别处,我们闭上眼睛以为不会看见,我们堵上耳朵以为不会听见,但是我们的心是不会死去的。在这些震撼心灵的生命感悟面前,我们能清楚地听见自己撕裂的心灵与灵魂的对话,曾经麻木的心在疼痛中慢慢复苏。
  • 神明不语人类长诗

    神明不语人类长诗

    造物主无暇理会人类,我们自在地谱写人类长诗;如果,神开始回过头来接管历史了呢?(新建书友群:53247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