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3300000033

第33章 9月(2)

林汉达(1900~1972)笔名林迭肯、林涛等。浙江镇海人。1924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1939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院民众教育系,获博士学位。曾任世界书局英语编辑、编辑主任、出版部长,上海之江大学英语教授兼教育系主任、教务长。1946年任关东文化协会理事长。后历任辽北省教育厅长兼辽北学院副院长,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中央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编审等。所制定“国语拼音文字”,自成一派,被称为“拉丁化和国语罗马字的中间派”,使拼音文字研究跳出符号的圈子,真正走向文字建设。著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语文的整理和发励、《东周列国故事新编》、《春秋故事》、《向传统教育挑战》、《晒洋教育讲话》。

卢那察尔斯基,阿纳托里·瓦西里耶维奇电影评论家

阿纳托里(1875~1933)苏联政治家,文艺理论家,电影评论家,科学院士。1900年从事文艺批评活动直至生命终结。十月革命后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达十二年之久,并从多方面直接参加了苏联电影的组建工作,为电影归属国家统一领导作出了贡献。他亲自参加制订了整顿电影生产及影片发行,进出口工作的提案。1919年,又直接参加创办了第一所电影学校(1938年改为苏联国立电影学院)。他在从事电影组织工作的同时也从事电影评论活动。苏维埃政权时出版的第一部电影艺术问题论文集《电影》,是以他的文章《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电影事业的任务》为首篇的。他还著有《西方电影及我国电影》一书及许多评论文章。1965年首次出版了记叙卢那察尔斯基从事电影活动的文集《卢那察尔斯基论电影》,该书表明他对苏联电影理论作出了一定贡献,他提出的许多问题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卢那察尔断基还从事过电影创作。根据他的剧本拍摄的影片有《挤着住》(1918),描写革命后俄国知识分子的前途、《大胆者》(1919)、《铁蹄》(1919)、《钳工和宰相》(1924)、《熊的婚礼》(1926)、《毒药》(1927)、《火神》(1928)等。

科兹洛夫斯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苏联电影美工师

谢尔盖(1885~1962)苏联电影美工师,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40年加入共产党。1900~1903年在施瓦科维奇画室学习,1903~1913年在乌克兰剧院担任演员和美工设计。1913年开始电影生涯,第一部担任美工设计的影片为《狩猎的悲剧》。十月革命前,他还在一些影片中担任导演和演员,如《地球是否需要很多人》(1916)、《沉默吧,该死的琴弦》(1917)。十月革命后他主要搞美工设计,参加创作的影片有:《包里库什卡》(1919)、《阿艾里塔》(1924)、《母亲》(1926)、《第四十一》(1927)、《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董·介果和别拉嘉》(1928)、《成吉思汗的后代》(1929)、《圣约尔根节》(1930)等。此外,他也编导了一些影片,如:《幸福之途》(1925)、《磨坊事件》(1926)等,但未获成功。他的美工设计汲取了俄罗斯绘画的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氛,特别表现在三十年代后期设计的一些影片中,如:《边区》(1933)、《傀儡》(1934)、《金银岛》(1938)、《莱蒙托夫》(1943)、《顿巴斯的故事》(1945)、《十五岁的船长》(1946)、《冰冻的海洋》(1955)。此外,从二十年代起他还一直从事教学工作。

施特拉乌赫,马克西姆·马克西莫维奇苏联电影演员

马克西姆(1900~1974)苏联电影、戏剧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21年入第一工人无产阶级文化剧院,后在梅耶荷德剧院演出。1931年起任莫斯科革命剧院(现马雅科夫斯基剧院)演员。他扮演的第一个电影角色是杂耍短片《格鲁莫夫的日记》(1923)中的马米留科夫·甫洛利夫诺依,在故事片中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罢工》(1925)中的密探。作为爱森斯坦的助手,他参加摄制了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十月》(1927)和《旧与新》(1929)。

他还扮演过《凡阔尼的咖啡》(1927)中的投机商,《一去不复返的幽灵》(1930)中的密探,《国家官员》(1931)中的出纳员,《阴谋》(1950)中的马克一西尔,《但丁街凶杀案》(1956)中的菲利浦。施特拉乌赫在电影创作中的最大成就,是他所捞演的列宁形象。1938年拍摄的《带枪的人》,1958年拍摄的《列宁的故事》,1966年拍摄的《列宁在波兰》(均为C·尤特凯维奇导演),都由他扮演列宁,较好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形象。此外,他参加演出的影片还有:《你们会找到工作》(1932)、《沃尔夫的四次访问》(1934)、《活神》(1935)、《艾保利特博士》(1939)、《两个战士》(1943)、《宣誓》(1946)、《荣誉审判会》(1949)、《306号案件》(1956)、《列宁格勒交响曲》(1957)等。他还著有论表演的书《我的主要角色》。

库克·唐纳德美国电影演员

库克(1900~1961)美国电影演员。生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原是银行职员和歌舞杂耍演员,1926年首次在百老汇演出。三十年代初进入电影界,多在B级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或次要角色,但也在甲级片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最好的一次机会是1933年在《珍妮·格哈特》(即《妒花风雨》)一片中扮演男主角,但他的全部银幕生涯仍是在好莱坞当重要配角。1937年以后,他常在百老汇演舞台剧,其中著名的戏剧有:《克劳迪娅》、《私生活》、《月亮是蓝色的》等。

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心上苦狱》(1931)、《社会公敌》(1931)、《博爱》(1932)、《英雄造时势》(1932)、《沙场赴义》(1933)、《镜前的吻》(1933)、《娃娃脸》(1933)、《时代的进展》(1933)、《雾》(1933)、《第九位客人》(1934)、《自由万岁!》(1934)、《妒忌》(1934)、《证据背后》(1935)、《夜总会谋杀案》(1935)、《小舞男》(1935)、《水上乐府》(1936)、《月亮光环》(1936)、《谨防女士们》(1936)、《两个聪明的少女》(1937)、《从博爱里到百老汇》(1944)、《蓝屋谋杀案》(1944)、《伟大的帕特里克》(1945)、《女同学来了》(1945)、《美女赎金》(1945)、《完全属我们所有》(1950)等。

费尔德·弗里茨美国电影演员

费尔德(1900~)美国电影演员。生于柏林。20年代中期移居美国。来美之前曾在德国舞台与银幕上演出,当过戏剧导演马克斯·莱因哈特的助手。抵美后同演员约瑟夫·希尔德克劳特一起建立好莱坞演艺剧院,创作过几个电影剧本。50多年来,先后在银幕与荧屏上塑造了数百个生动形象,诸如疯疯颠颠的外国人、脾气古怪的经理和一本正经的大班等。他的妻子是资深的性格演员弗吉尼亚·克里斯廷。

他参加演出的主要影片有:《泥人哥连和舞女》(1917,德)、《最后命令》(1928)、《百老汇》(1929)、《妖术》(1929)、《三星媚月》(1937)、《西线间谍网》(1937)、《谎妇人》(1937)、《好莱坞酒店》(1938)、《校友会》(1938)、《银星艳行记》(1938)、《地老天荒》(1939)、《何日君再来》(1939)、《三丑表功》(1939)、《利欲薰心》(1940)、《花月佳期》(1940)、《雪堤银风》(1942)、《歌场魅影》(1943)、《桃李芬芳》(1945)、《华丽缘》(1947)、《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1947)、《香城艳史》(1950)、《头奖》(1950)、《欧·亨利片集》(1952)、《差童》(1961)、《一口袋奇迹》(1961)、《诺言!诺言!》(1963)、《睡椅上的三人》(1966)、《赤脚在公园》(1967)、《突变》(1967)、《喜剧人物》(1969)、《哈罗,娃娃!》(1969)、《可爱的男孩们》(1975)、《扭计冤家》(1975)、《无声电影》(1976)、《疯狂大情人》(1977)、《世界历史第一集》(1981)等。

弗雷德里克·丘奇油画展

弗里德里克·丘奇的画《厄瓜多尔境内的安第斯山》的油画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丘奇于4月7日在哈得逊河边的家中逝世。丘奇作的浪漫主义山水画,使他名利双收。虽然他是哈得逊河画派的一名成员,然而他却周游过世界寻找题材。他到过尼亚加拉瀑布,到过热带森林,也到过冰山突兀的地方。

胡仲持译著有《白痴》等书

胡仲持(1900~1968)字学志,笔名宜闲。浙江上虞人。早年任《新闻报》记者,后任《商报》电讯记者。1928年任《申报》夜班电讯编辑,国际版主笔。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办《译报》、《译报周刊》、《集纳》等,翻印毛泽东,斯诺等的书籍,并以胡愈之、郑振铎等编辑出版《鲁迅全集》,组织珠林书店。1940年去香港。日本投降后,先后在广州主编《现代》半月刊,任新加坡《南侨日报》驻香港特派员。1949年后,历任《解放日报》编委、《人民日报》国际部资料主任,外事出版社图书编辑部副主任。译著有《抗美援朝运动史话》、《世界大都会》、《愤怒的葡萄》、《白痴》、《俄罗斯母亲》(合译)等。

包戈廷,尼古拉·费多洛维奇俄罗斯剧作家

包戈(1900~1962)苏联俄罗斯剧作家。1900年11月16日生于贡多洛夫斯克,1962年9月19日卒于莫斯科。原姓斯图卡洛夫,出生在顿河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十月革命后,年轻的包戈廷参加了征粮队的工作,同时也给顿河地区的一些地方刊物写通讯报道。1922年他开始给《真理报》撰稿,很快被这家报社聘为记者。在1922~1930年期间,作为《真理报》记者走遍全国,在报上发表了很多专稿。这段记者生涯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1930年,包戈廷写出了以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建设为题材的剧本《速度》。这是苏联最早的一部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宏伟建设的剧作。稍后,他又写出《斧头之歌》(1931)、《我的明友》(1932)和《贵族们》(1934),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成就,困难和斗争。《斧头之歌》通过乌拉尔一个钢铁厂的阶级斗争,说明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必须战胜内外敌人的破坏。《我的朋友》则热情地歌颂五年计划建设的基层指挥员——高尔基城汽车厂厂长。《贯族们》以波罗的海大运河的建设工程为背景,着重展示出身经历不同的建设者们如何在这个劳动的洪炉中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新生活的主人。

30年代的苏联戏剧,围绕戏剧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发生过一场大争论。在这场所谓“传统派”和“革新派”之间的论战中,包戈廷和维什涅夫斯基是革新派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戈廷认为,内容决定形式,新的戏剧在形式上应不同于传统戏剧而有所创新。他的这个观点和他自己当时的创作实际是一致的。《速度》等剧本不仅在内容上,就是在形式上也都不囿于传统,很有新意。

1936年,为纪念十月革命20周年,苏联政府号召苏联作家创作描写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剧本。许多著名作家都响应号召,写出了一批直接塑造列宁形象的剧本。但其中被公认最成功的是包戈廷的《带枪的人》(1937)。瓦赫坦戈夫剧院极快在纪念十月革命20周年的日子里把它搬上了舞台,使《带枪的人》成为苏联第一部列宁题材的舞台剧。在此剧最初上演的口子里,舞台上每当演到列宁出现在斯莫尔尼宫走廓,和前线归来的士兵沙特林相遇的时候,全场观众总是站起身来向演员长时间地鼓掌喝彩。这个剧本1941年获斯大林奖。以后他又写了另外两部:《克里姆林宫的钟声》(1941)和《悲壮的颂歌》(1958)。前者围绕列宁的电气化计划展开悄节,后者写列宁已经重病在身,但仍然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奋斗不息。剧本的结尾充满悲壮气氛,处理得颇具匠心。

1956年苏共20大后,包戈廷对他的前两部旧作进行了修改,去掉剧中原有的斯大林形象。经过修改后的《带枪的人》、《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和《悲壮的颂歌》组成《列宁三部曲》,于1959年获列宁奖。

50年代初,包戈廷出任苏联作协机关刊物《戏剧》杂志主编。他的精力已经不能完全专注于创作上。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还是写了不少剧本。这段时间的创作在题材上又有了新的开拓。他写了嘲笑徒有虚名的伪学者的《当辩论激烈的时候》(1953),属于爱情题材的《彼得拉尔卡的短诗》(1956),以及反映青年生活的《我们三人去垦荒》(1955)、《年轻的女大学生》(1959)等.但他后期的创作,除《悲壮的颂歌》和写共产主义劳动队的《活的花朵》(1960)外,都没有在社会上引起特别重视,而其中的《我们三人去垦荒》还因有制造所谓“父与于冲突”之嫌而受过批评界的指责。

1960年包戈廷离开《戏剧》杂志主编的岗位。1962年5月他参加苏联文化代表团访美,专程参观了爱因斯坦故居,表示要着手写一部关于这位大科学家的剧本。不料从美国回来不到半年就病故于莫斯科。

同类推荐
  • 贵州白族史略

    贵州白族史略

    白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白族与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和影响,互相渗透、联合和融合,大家在地缘与血缘上,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 海盗为王

    海盗为王

    一个王牌间谍回到了清朝康熙初年。作为今世一个海盗的儿子,面对着满族皇帝中最为强大的康熙,是远遁海外?还是揭竿而起?凭借西沙群岛中一个小小的海盗基地,能够抗衡即将剿灭三藩、统一大明的康熙吗?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400年的知识,面对后世那些所谓“砖家教兽”口中的千年一帝康熙皇帝,能够绝地重生吗?一切精彩尽在本书《海盗为王》中。新人新书请求支持,多多点击,多多投票,多多收藏,谢谢!
  • 庶子夺唐

    庶子夺唐

    武德末年,玄武乱后。唐皇世民将临天下,权贵门阀暗战渐起;太子承乾还是乖乖少年,武女媚娘仍扎着总角;突厥已于北地窥伺,西域胡曲前调奏起。名将、宰相、世家、亡国奴,还有突厥女,当那个身怀两朝帝血,英果类我的小子李恪横空出世时,一切都已悄然变化。李恪说:“贞观虽是盛世,但我却将带领大唐走向最高的巅峰!”
  • 大魏文宗

    大魏文宗

    潭乡下的杨家父子,再一次赴省赶考,又落榜了……
  • 慢说历史

    慢说历史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热门推荐
  • 冰箱里的女朋友

    冰箱里的女朋友

    余桐一直没有女朋友,自从从朋友处搬了一台冰箱会来后,一系列的怪事发生了:桌对面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频频向他示爱,自己放在冰箱里的苹果莫名其妙被人咬了一口……
  • 武神战将

    武神战将

    神秘的职中学校一次意外的生化危机战神在线拯救万生
  • 接受荏苒

    接受荏苒

    不要妄想可以相互拯救。谁比谁都清醒,谁比谁都残酷。
  •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 一曲换韶华

    一曲换韶华

    他为她逆天改命,只换来两次重识。“我叫曲华。”我不介意告诉你千百次,只要我还能见到你。
  • 扶郎扶郎

    扶郎扶郎

    如你一般,心底的事,从不外续。如你一般,坚韧,坚定,从不犹豫。故事不长,不过是她选择了他,他爱上了她,历经种种,最终共赴繁华。他曾说,已然情深,何惧缘浅。我陪你,不过一生而已。
  • 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人生最大的资本源自人格魅力。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吕布都是叱咤风云,勇冠三军,闻名天下的大人物,而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这是由于两个人人品的差异所决定的。关羽在武功上是比不过吕布的。在“三英战吕布”的一段精彩故事中,关羽和刘备、张飞三兄弟齐上阵,竟然没有能够战胜吕布。足见吕布的武功超群,高出关羽许多,而且吕布相貌堂堂,是个英俊小生,更不在关羽之下。而人们却都尊敬关羽,把他视为忠义的象征。人们鄙视吕布不忠不义的人品,而关羽却素有忠义、诚信的美誉。
  • 我要再次得到你

    我要再次得到你

    我向你坦白,你选择离开,只剩下我无数日夜的思念。难道这就是命?不能接受!我要逆天改命!
  • 她与冠军皆可得

    她与冠军皆可得

    乔妤埋头苦学三年最终考入了心仪的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是“学霸女神”“温柔乖乖女”的她遇见了大学三个性格鲜明的室友从此走上人美,学习好,帅哥多的阳光大道一天,室友小媛带她去见网恋小哥哥哪知对方“偷天换日”“斗转星移”于是……这段电竞与爱情的故事就开始了。
  • 自以为年少轻狂

    自以为年少轻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自以年少,可以轻狂,所以轻狂。做着实际的美梦,却过着不切实际的日子,以至于藐视任何······终于,随着时间,我们会慢慢的发现。后来,并没有期待那么美妙。事实上,远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