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2000000029

第29章 我国会计准则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实现(7)

2.我国会计准则与证券监管在相关性与可靠性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差异

我国的会计准则几经修改,包括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公允价值的限制性使用等,无不体现着财政部提高可靠性方面的努力。而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制定主体——证监会,出于其职能考虑,似乎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如要求上市公司发布预测性信息等。这种各有侧重的安排,固然有其内在的原因,但在指导思想不一致的情况下,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便可能出现不协调。

更重视相关性还是更重视可靠性,我国应作何选择?美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上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会计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信息失真,因此这段时期更关注信息的可靠性。随着虚假信息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美国开始转向关注相关性,比如对于预测性信息从开始的限制发展到后来的鼓励披露。这提示我们:当最基本的历史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预测性信息等相关性信息根本无从谈起。葛家澍教授多次提到,对于仍处于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信息失真还普遍存在的中国,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现实的选择。

三、我国会计准则稳健性变迁及其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实现

无论是在1992年的基本准则和1997-2001年的具体准则中,还是在2006年的会计准则体系中,作为一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稳健性一直存在。提高报告主体的盈余稳健性,是我国1993-2005年会计改革的主基调(毛新述、戴德明,2008)。虽然2006年会计准则对稳健性的强度实行了适度回调,但在某些方面依然保持甚至强化了稳健性。可以说,对稳健性的重视构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特征。

(一)我国会计准则稳健性的变迁

1.引入阶段(1978-1992)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近40年时间中,会计稳健性原则一直未被采用。1985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引入了存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等方法,开启了会计稳健性应用的序幕。

按照蔡宁、魏明海(2008)的分析,这个阶段的会计制度更侧重于保护外商投资者,稳健性对此确实也做出了贡献。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投资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派出董事组成董事会,董事会聘请总经理,虽然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但是代理问题并不突出。同时,由于1994年税改之前按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于是会计稳健性的应用必然会递延公司所得税款,从而对外商投资者起到税盾的作用。因此,引入稳健性原则,与其说是减轻代理问题,不如说是给外商投资者的一项税收优惠。

2.扩大适用范围阶段(1992-1997)

1992年5月颁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借鉴了国际会计中的很多重要原则和惯例,稳健原则便是其中之一,具体体现为坏账准备的计提。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是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谨慎性”(稳健性)概念。按照该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行业会计制度也体现了稳健性,比如要求对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要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与引入阶段相比,这段时期稳健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覆盖面上,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外资企业扩大到内外资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此时对稳健性的要求程度并不很高。按当时规定,企业对应收账款可以不计提坏账准备,即使计提,比例也仅为应收账款余额的3‰-5‰;并且所有资产均按历史成本计量,即使由于市场波动而发生资产减值,会计也不予以确认。

3.加大力度阶段(1998-2000)

这一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愈演愈烈,严重侵犯了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外部投资者的利益。由于我国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配股增发(SEO)、扭亏摘帽以及对管理层的业绩考评均是以会计盈余为基础,企业管理层有强烈的高估盈余的需求,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这种机会主义的行为可以轻易实现;缺乏应有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的合谋更是大大加剧了代理问题的严重性,干扰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作为对会计信息虚假问题的回应,财政部强化了稳健性的运用。

1998年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计提“四项减值准备”,即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26条规定,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得虚列、多列、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得虚列、多列、少列收入、成本、费用。该条款所体现的稳健性原则,成为《会计法》该次修订实现的重要突破之一(刘玉廷,2001),《会计法》也为稳健性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000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并废止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会计要素(特别是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按照该定义,企业对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减少的资产必须计提减值准备。与此相适应,《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前述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企业还要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形成“八项减值准备”。该规定进一步提高了会计稳健性,也使我国企业在会计中及时确认经济损失成为可能。

这段时间内,中国会计实行双轨制,一方面完善会计制度,一方面制定会计准则。稳健性在会计制度中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也在会计准则中找到了广阔的舞台。

1998到2001年间,财政部共颁布了15项具体准则,稳健性要求进一步提高。比如:(1)扩大应用范围:扩大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放松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2)缩短摊销期限:将原相关制度中无形资产摊销期“不少于10年”、开办费摊销期“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3)确认或有损失:对金额能够“合理确定”、未来“很可能发生”的或有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但“或有资产”和“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且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对债务重组中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但债权人不能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披露。(4)提高收入确认标准: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收入确认的重要标准。(5)预提合同损失。

这段时期内不断强化稳健性原则的做法,对于降低上市公司管理层高估盈余的可能性、缓解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发挥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过犹不及。如果稳健性政策过于激进,一些旨在增强可靠性、相关性的规定,其结果有可能与初衷背道而驰。以2001年无形资产准则为例。该准则规定,只有购买的专利、商标等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企业自行研发支出必须费用化处理。这样企业就会采取应对措施:本来自己可以开发的项目也委托别的企业去开发,先挂账做往来账项,然后再做购买处理。准则的不恰当规定使得企业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经济业务实质。同样,无形资产对研究开发支出一律采用费用化处理的方式也是欠妥的。尽管该规定可能增强各公司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可靠性,但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没有区分研发已经失败和接近成功的差别,因此失去了对以往经营进行科学评价和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的信息相关性。

在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信息使用者就是股东即投资人,保护他们的利益最主要的就是向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有助于投资决策的信息(葛家澍、陈守德,2001)。如果说对国有投资者的过度保护已经伤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那么因稳健性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降低则影响了全体投资者的利益。

4.适度回调阶段(2002至今)

2003年9月,财政部的研究成果指出,“谨慎程度超过了财务信息公允、有用所必需的程度,对财务信息质量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表明,财政部已经对稳健性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38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稳健性方面做出了多处修订。准则有些规定确实增强了稳健性,比如规定所有资产(包括商誉)在发生减值时都应计提减值准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等等;但准则更多的则是对上一阶段稳健性程度的回归。比如,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坚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相比,2006年的准则更体现了“适度”的要求。另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重新引入也体现了对稳健性的一种反思和回撤。2006年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涉及公允价值应用。同时,无形资产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债务重组收益重新计入损益表等规定也是对之前准则过于稳健做法的一种纠正。总体来说,我国2006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稳健性应用已经从全面走向适度。从理论上讲,2006年新准则的稳健性规定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保护全体投资者。

(二)我国会计准则稳健性落实为盈余稳健性的实证检验综述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一直高度重视会计稳健性的规范化建设。那么,我国会计信息是否已经真正实现了稳健性,即,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字面上的稳健性是否已经被上市公司所真正采纳、并将其运用在会计实务中,从而“落实”为财务报告中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了呢?学者们进行了不间断的研究,但其结论并不一致。

不少学者认为准则的稳健性确实提高了盈余稳健性。李增泉、卢文彬(2003)通过对我国1995-2000年度上市公司的研究,首次确认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存在。赵春光(2004)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变化趋势,发现稳健性在1999、2000和2001年有所提高。陈旭东、黄登仕(2006)在分析了1993-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之后发现,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的会计具有稳健性。朱茶芬(2006)研究了1997-2003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盈余特征,以准则发布非常密集的2001年为界进行前后对比发现,2001年前后盈余的稳健性和及时性发生了结构性的提升,2001年的准则变革有效改进了盈余质量,但改进幅度有限。杜兴强、杜颖洁(2010)在区分条件稳健性与无条件稳健性的基础上研究了1998-2008年间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存在条件稳健性,其程度在公允价值应用的各个阶段有所不同,并且得出结论,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会必然导致会计稳健性下降。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公允价值会降低稳健性”的观念有所不同。

相反的证据同样存在。李远鹏和李若山(2006)认为,很多研究得出的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出的盈余稳健性并非真正的稳健性,而只是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假象。曲晓辉、邱月华(2007)研究结果也表明,1995-1997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意在提高稳健性水平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实施并没有实质性增强1998-2000期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稳健性更强的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虽然显著提升了2001-2004期间的盈余稳健性,但是2001-2004期间的稳健性主要是由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

当然,对上述反对意见也存在不同看法。毛新述、戴德明(2009)认为应当对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进行明确区分。文章在检验了1994-2007年间我国会计准则执行质量后认为,从总体上说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导致了上市公司的洗大澡行为。

(三)我国会计稳健性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实现情况

在第三章第三节提到,稳健性主要通过定价机制和治理机制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那么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稳健性是否充分保护了投资者?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同类推荐
  • 制度制约下的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制度制约下的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自从21世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制度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系列契约集合体的上市公司在我国的经济当中所具有的影响力日趋变大。上市公司高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在此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会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进而影响公司所处的行业的发展。
  • 随时卖掉你的公司

    随时卖掉你的公司

    《随时卖掉你的公司》中,作者约翰·沃瑞劳通过讲述轻松愉悦的故事,将大家所关注的上述问题娓娓道来。故事主人公亚历克斯和特德的原型来自于作者十多年小企业市场积累的经验。为了摆脱公司混乱不堪、自己疲于奔命的局面,亚历克斯在前辈特德的帮助下一步步对企业进行改造:找出公司具发展潜力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产品的流程,以便员工独立开展工作;改良现金循环流,让企业价值提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稳定企业管理层;……最终,亚历克斯将公司卖出了理想价格,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人生和财务自由! 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通读这本书,可以使你更加懂得如何打造一家离开你也能独立运作的好公司!
  • 马云帝国内幕:全球最大电商企业成长秘籍

    马云帝国内幕:全球最大电商企业成长秘籍

    《马云帝国内幕:全球最大电商企业成长秘籍》打破了已有相关图书的采写模式,更有“马云危机”发生后许多从未披露的新鲜内容。全书运用纪实解读的写作手法,在精密梳理一个商业帝国运营奇迹的同时,力图再现主人公非同寻常的人生轨迹,是当今亿万成功梦想者的真实参考图。
  • 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很多领导在做管理时都觉得左右为难。管得太多会让下属失去活力,丧失主观能动性;不管又担心组织失控,难以驾驭。所以在“管”与“不管”中陷入纠结境地。其实在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他们的哲学思想在管理中非常适用,参透和活用老庄的管理思想,会让你在管理实践中游刃有余。
  • 扭转公司盈利困局的第一堂课

    扭转公司盈利困局的第一堂课

    本书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企业存在的问题,见招拆招,总结出了企业盈利破局的八大招数。同时,推出总体价值管理模型,从头梳理利润发现执行要点,帮助企业发现潜在利润,实现收益最大化,真正成为价值管理高手。
热门推荐
  • 高冷王爷宠妻成瘾

    高冷王爷宠妻成瘾

    她,身份尊贵,是皇上亲封郡主,在自己的封地待的好好的却突然被皇帝召回,在兄长的接风宴上被求婚,她张口就是不行,但是在见到说心悦自己的那人时,好闺蜜却说:“北歌,我觉得你不亏啊”“emmm,好像...是不亏啊”
  • 桃花深处易安然

    桃花深处易安然

    都说新一届校草很高冷,怎么她就感觉不到呢?看着闺蜜给她发过来的最新高冷校草照片,再转头看看像个大型萌犬一样粘在她身上的同款小奶包,她只想深深地吐槽一句:“这他喵的哪里高冷了!”
  • 异界至尊老师

    异界至尊老师

    他自称万代师表,千古师圣,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们……他是修真界的奇葩,他教导过的弟子一个接一个的飞升,创造了地球修真界几千年来的奇迹,而他却困在元婴期数千年没有丝毫进步……他是世俗界的传说,他教导过的学生皆是人中龙凤,手握乾坤,封王拜相,一代人杰,而他却一直在为寻找一处七尺卧眠之地的着落而痛不欲生……终于有一天,他人品爆发冲破了元婴期的桎梏,从此修为突飞猛进,一发不可收拾,三年就达到了渡劫期!面对天劫,他兴奋的仰天长啸:“他妈的,太爽了!老子终于要飞升了!”然而老天误解了他的意思,认为他对天不敬,于是乎,一道无敌天雷劈下,他还没来及辩解,就被劈到了异界……看我们的地球优秀人民教师+修真怪才,如何在异界将这个伟大的职业发扬广大!
  • 权臣贵妻

    权臣贵妻

    大周朝太皇太后盛如锦没想到自己用八十岁的高龄,在亲眼看着死对头暗影卫指挥使卫安卿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却被自己的亲亲孙儿一碗毒酒,鸩杀在慈安宫中。死后的盛如锦一睁眼,发现自己竟然又重回十岁小姑娘。正当她大笑三声准备开挂虐菜享受人生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前世死敌卫安卿的媳妇……前世一个权后、一个权臣,面笑心黑,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死我活,恨不得掐死对方。重生后,你追我逃,你情我不愿,难道还要关在房中再斗一辈子?——————此文高能,开挂虐菜,撕X小能手女主心狠手辣,男主心狠手辣PRO版。书友交流和催更:八四九二三五四零一
  • 首席总裁甜宠妻

    首席总裁甜宠妻

    “阿年,让我来照顾你,可好?”“好?好什么好,你没看见他们的眼神都要把我剥了吃了么?”她怒。“没事,他们再看一眼我就让人挖了他们的眼睛,给你当球儿踢。”他笑。“薄凉辰,你不要这么变态好不好?”“要变态我也只为你变态。”★★★欢迎加入首席总裁甜宠妻★离忆,群号码:41382230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传奇之魔尊帝妻

    传奇之魔尊帝妻

    素手握着一柄长剑,一袭红衣无风自飘,散发出冷冽桀骜不驯的气质,清冷的双眼缠绕着一丝残忍血腥之气,犹如战神破天而来-魔尊幻羽他坐在一把帝王之椅上,手随意地搭在膝盖上,越发桀骜不驯,一身银袍,犹如上位者般肆意傲然,紫色的双瞳犹如一绚烂的星昼-帝之晞
  • 快穿之病娇是这样炼成的

    快穿之病娇是这样炼成的

    “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堇舒厌倦了这个世界,厌倦了那些嘈杂声音,厌倦了那些人肮脏的思想。“滴,系统绑定中,1%、15%、40%、65%……绑定成功。”……“宿主!冷静,控制住自己,不能再黑化了”“宿主!不能杀男主,世界会崩塌的!”“宿主!不要自杀啊!”自从找到了这个宿主,卿卿是日常操碎了心。
  • 我这一生虚度的光阴有你真好

    我这一生虚度的光阴有你真好

    宋宁雪一直以为老天已经放弃了他她这18年是寂寥而充满黑暗的,可是在最后这三个月她却感受到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温暖或许这世界上还有她留恋的东西吧
  • 一剑归来

    一剑归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剑问天,血溅断魂。世上最快的剑是什么剑?是心中那把剑。杀人只需一剑,能一剑杀人便是剑中王者。故事由一把上古神兵出现于一家镖局开始,飞羽落魄之际投身镖局,不料却卷入江湖漩涡,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是江湖大乱,也是情断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