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2300000038

第38章 财政基础理论(38)

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会引发通货膨胀吗?近来在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或“退出”的讨论中,学术界有人认为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我认为把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划等号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国债发行规模与通胀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不等于扩张基础货币的超常发行。因为政府以举债方式吸收社会资金,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一般讲是社会购买力的转移,即把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的购买力转化为政府的购买力,不会直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不会引起通胀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要看到,国债发行方式、承购主体、资金来源结构与通胀之间又确有一定的联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看到这一点也是片面的。我国目前老百姓的存款已达7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0.3万亿元,存贷差额高达3万亿元左右。在社会资金充裕的条件下,适度扩张国债规模不但不会引发通胀,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加快发展。

4.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近来也是理论界议论的热点,讨论中见解纷纭。我认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实质上是指政府增加对某些领域的投资,而导致企业和民间部门对这些领域投资减少的效应。即政府投资“挤出”了企业和民营部门的投资。就财政政策本身的作用而言,既有放大的乘数效应,又有挤出效应。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如果投资领域选择不当,政策措施不配套,确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降低财政政策的效果。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的投资领域,一开始政府就做了严格规定,确定资金使用范围只能选择基础项目,如农林水利、交通、电信、环境保护等领域。这些项目具有投资额巨大、非盈利性,主要讲求社会效益的特点,社会资本无力介入,也不愿意介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而会产生拉动效应。从实践结果看,1998—2000年,三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了国债项目6620个,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约7500亿元,有效扩大了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乘数效应、拉动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

三十五、积极财政政策不宜淡出

近一个时期以来,如何评价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财政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博土生导师刘邦驰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动摇不得。

目前还不能“淡出”

主持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巳出现重大转机,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一种观点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减弱,提出“淡出”的主张,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邦驰: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是因为:(1)我国经济回升出现转机的基础并不牢固。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投资尚不活跃,经济运行中的通货紧缩以及世界经济紧缩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计划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前期国债投资尚未建成项目等,国家只有采取增发国债和适度赤字预算才能解决。淡出积极财政政策,会导致前功尽弃。当然,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作用、方向和手段组合等,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还有运作空间

主持人: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越来越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会导致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引发财政危机?

刘邦驰:关于这个问题,我同意******的观点,我国目前不存在财政危机。从财政赤字的角度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由1997年的1.2%上升到2000年的2.9%,接近欧盟规定3%的警戒标准,但仍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内。从债务角度看,我国的债务负担率从1997年的7.3%上升到2000年的14.6%,远低于欧盟规定的60%的警戒线。从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和发展趋势看,国债发行还有较大空间,当前的债务负担水平是能承受的。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财政偿债能力日益增强,我国目前还不存在财政风险。从长远角度看,当然也要注意把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主持人:学术界有人认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引发通货膨胀,您怎么看?

刘邦驰:我认为把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划等号的观点是不恰当的。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不等于扩张基础货币的超常发行。因为政府以举债方式吸收社会资金,一般讲是社会购买力的转移,不会直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同时,也要看到,国债发行方式、承购主体、资金来源结构与通胀之间确有一定联系,看不到这一点也是片面的。我国目前老百姓的存款已达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0.3万亿元,存贷差额高达3万亿元左右。在社会资金充裕的条件下,适度扩张国债规模不但不会引发通胀,反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加快发展。

尚未产生挤出效应

主持人: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近来也是理论界议论的热点,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刘邦驰:就财政政策本身的作用而言,既有放大的乘数效应,又有挤出效应。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的投资领域,一开始政府就做了严格规定,确定资金使用范围只能选择基础项目,如农林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这些项目具有投资额巨大、非盈利性、主要讲求社会效益的特点,社会资本无力介入,也不愿意介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而会产生拉动效应。从实践结果看,1998~2000年,三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了国债项目6620个,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约7500亿元,有效扩大了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乘数效应、拉动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

三十六、关于财政学属性定位的思考

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科学门类划分上,它的属性是什么?是经济学、政治学或其它学科。长期以来,理论界的一个共同观点,把财政学的学科属性定位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我认为这一流行观点是否准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无庸讳言,财政学与经济学休戚相关,血肉相连。经济学的产生、发展,是财政学产生、发展的前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对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发展起着指导和方法论的作用。财政理论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又是经济学理论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抽象,为经济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提供了源泉。财政学与经济学两者的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在财政学与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处处可见。把财政学定位为依托经济学,又相对独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科学依据的,必须充分肯定。

但是,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仅仅局限在经济学视野范围,是有重大缺陷的。财政运行实践表明,财政既是经济范畴、历史范围,又是一个政治范畴。财政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国家政权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关治国安邦,强国富民,古今中外,既莫能外。任何社会制度下的财政活动,都是以实现统治阶级政治意图为导向的。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以及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尽管收支内容、表现形式各有特点。可是国家的财政政策财政措施,如赋税、公债和公共信用,则必须与其时代背景的政治学说相一致,成为统治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工具。我国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历来都是为政府一定时期内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服务的。财政理论与政治学说相结合,政治学说的更替,影响财政理论的更替,显而易见。

在当代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物质文明日益进步,财政学同社会学、法学的关系愈益密切。人类生活实质上就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而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往往受到一国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任何社会制度都要有财政支持。国家财政运行必须充分研究社会经济与社会政策取向,解决社会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社会人口、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财富分配。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财政。财政学与法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国家预算的确立,审查批准要按照宪法规定及行政法规程序进行。财政收入必须遵守税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财政支出要符合预算、审计、国库,以及会计法规的规定,监督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以上情况说明,财政学事实上已经成为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依托经济学又跨越经济学,兼及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几个领域的一门边缘学科,把财政学的学科属性界定为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是不全面的。

三十七、论财政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于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实现该奋斗目标的关键。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包括建立现代农业,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等等,从而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只尊祟效率原则,对诸如农村小康建设这一类更侧重公平原则的领域往往无能为力,即存在“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因此,需要财政这只“看得见的手”运用财政投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财政投融资、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等多种手段发挥宏观调节作用以弥补“市场缺陷”,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农村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相当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经济不发达。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加上农业有机构成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科技含量低等原因,生产增长受到制约,2000年全国农业增加值只比上年增长了2.4%。不仅如此,我国农业结构不尽合理,2000年我国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55.7%,而且,一般性产品和初级产品多,名优产品、特需专用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少。此外,乡镇企业发展缓慢。虽然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54.9%提高到2000年的63.6%,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30%上升到34.5%,但是,2000年乡镇企业个数却比上年减少50万家,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仅增长10%,成为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低的一年。

同类推荐
  • 创新力:江宁民企创新故事

    创新力:江宁民企创新故事

    本书从多个侧面概述了南京市江宁区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取得的辉煌成就,记叙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书认为,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全书内容有报道、有分析,有深度、有温度,洋溢着正能量。
  •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本书《生活离不开经济学》可分为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等章节。
  •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本书分为四篇十六章,全面讲授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发展、概念、内涵、实现技术、企业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法。
  •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收录了张维迎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文章和演讲33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张维迎一直活跃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他的许多观点后来被证明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本书精选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张维迎教授所有对中国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观点,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对主流经济学的思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稳定的建议,都在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论述,本书是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理解宏观经济脉络、认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威文本。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
  •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向何处去

    本书从两部类模型出发,创新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债务危机进行“破局”,为人们观察、了解世界债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从文化、历史、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地缘等方面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世界“大棋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算计权臣反遭算计

    算计权臣反遭算计

    1v1双洁,挂着互相算计的皮,暗地里却想将对方谋划到自己的碗里来写文时将反派刻画的智谋无敌,按照剧情逻辑和人物设定,始终无法把反派写死。被迫穿书修改剧情,又发现原来一直不让反派gameover,是因为自己对反派心有向往,以至于面对他时就想撩他。最尬的是描写反派少年期的剧情是被寥寥几笔带过的就突出了个惨,不知道剧情的作者全凭一颗想撩的心啊。自以为是的作者想给反派大佬布局,怎料一切都在大佬的掌握之中。
  • 新神代

    新神代

    世间诡异之事层出不穷,期初人们还以为是有邪祟作恶,随着时间推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 净土生无生论注

    净土生无生论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空月下

    青空月下

    梧桐树下,始终在等着你……也,谢谢你,那个男孩……
  • 百战僵神

    百战僵神

    一少年,无意中得了绝世灵决——霸绝天体录,并被僵祖——干将,咬伤,获得僵神血脉,从此一路高飞!
  • 小贼闯天元

    小贼闯天元

    重生异世大硕士,艰难求存一小贼。百无一用是书生,满腹经纶不如狗。看蓝星学霸,如何成为天元小贼。
  • 重生摇滚之王

    重生摇滚之王

    1965年是摇滚史上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鲍勃迪伦在新港音乐节上开启了民谣摇滚时代;披头士发行了革命性的专辑《橡胶灵魂》;滚石乐队发布了历史上排名第二的单曲《(ICan‘tGetNo)Satisfaction》,当然更重要的是加里欧德曼开始走上摇滚之路——BBC纪录片《摇滚七纪》。猫王给了摇滚乐存在的理由,披头士使摇滚乐风靡天下,鲍勃·迪伦赐予摇滚乐灵魂,而加里欧德曼则让摇滚乐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时代周刊》这是一个重生者从1965年的美国开始走上摇滚之路的故事。
  • 梦回伽蓝之女将

    梦回伽蓝之女将

    后世等君五年归,奈何坠入前世劫。前世盼君长相守,被迫奔赴战沙场。后世缘,前世劫,寻记忆,愿君安。赴沙场,后世现,伽蓝雨,盼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