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2300000050

第50章 税收与国债经济(1)

一、中国50年税制建设的启示

从1949年10月到1999年10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各项建设事业成就辉煌,综合国力空前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3亿元,较1952年的679亿元增长117.16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7.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3%的水平。另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经济总量1997年已跃居世界第7位。建国50年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财政总收入已由1950年的65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9853亿元,比1950年增长151.58倍。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998年达到9092亿元,较1950年全国税收收入26亿元增长了345倍。1949年至1998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68660亿元,占同期国内财政收入的80.5%。税收与GDP的弹性系数已由七五时期的1:0.56上升到八五时期的1:0.69。九五时期的前三年分别上升到1:1.12、1:1.69和1:1.52。税收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最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为支持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建国5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建国以来,中国税制的形成、突破和发展轨迹,迎接21世纪的挑战,对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税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税制建设的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税收制度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阶段:

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国统一税政,建立新税制。建国初期,由于新老解放区实行的税种、税率和征收办法很不一致,不适应国家政治上统一,经济上恢复和发展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1月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并正式下发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这一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新中国税政统一和新税制的确立,从而结束了全国范围内税法、税政分散不统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流转税为主要税种、多种税、多次征的税制格局。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税制修正。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从1953年起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了解决当时税制与经济结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国家于1952年颁布了《关于税制若干修正及实行日期的通知》,决定从1953年开始修正税制。经过这次修订,改进了1950年以来实行的“多种税,多次征”为特征的复合税制,基本上适应了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实际,为保证“一五”建设时期资金的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税制改革。1958年开始,国家执行国民经济发展“二五”计划,为适应多种经济成份逐渐向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变,这一时期内,我国税收制度进行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是1958年9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改革工商税收制度。二是1958年6月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农业税收制度。

“**********”时期的税制变革。1966年5月开始的“**********”在“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税收制度统统被斥之为“管、卡、压”、“繁琐哲学”进行批判。1972年我国工商税制又一次简化合并,有的地区甚至实行税利合一,税务机构被削减、人员下放,给税务工作造成了严重损害。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税制的重大改革。1978年底,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税收工作开始拨乱反正,逐步走向全面改革。1979年在少数城市试行增值税。1983年推行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1984年实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以及1994年实行新税制,对我国税收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等等。

通过上述各个时期税制建设的漫长探索和一系列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财政收入,以增值税为核心,结构比较合理的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征收的复合税制体系。

二、50年税制改革探索的启示

新中国税制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目标模式选择问题上所走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由复合税制到单一税制再到复合税制的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曲折和教训。那么,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呢?回首过去中国税制改革所走过的道路,我认为主要有:

1.税制建设一定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税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任何社会形式下,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发展和巩固经济基础服务的。经济基础变化了,税收制度就必须相应改革。不论是解放初期,全国统一税政、建立新税制,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3年税制修正,注意公私经济区别对待政策,保证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改造和个体经济走合作化道路,还是改革开放后,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税制的多次重要调整和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等,都无可置疑地证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原理永远都没有过时,税制建设只要遵循这一基本原理,就会沿着正确航向,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明显的效果。

2.正确处理税收制度建设中繁与简的关系。从哲学角度审视,繁与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只要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并依据客观形势发展变化需要,又处在相互转化和变换位置的运动之中。税收制度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其基本内容不外是:税种、课税对象、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纳税环节、征收方法和管理等。税收制度一旦通过立法批准,就成为规范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依据,因而具有按原则、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显著特点。税收制度建设中,究竟从繁,还是从简为好,不能凭主观意志随意决定。我认为既不是越繁越好,也不是越简越好,关键在于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要经济条件变化了,税收制度的内容就要做相应的调整,使之符合复杂的经济情况,方便政府和群众依法执行。我国税制建设中过繁过简的片面现象都出现过。例如******和**********时期,税制改革就片面强调以简化为主,否定征收管理,导致工商税制一简再简,全国税务部分大肆削减机构,下放人员。各地区合并税种,简并税目税率,有的地区甚至实行“税利合一”的做法。税收的作用被人为地否定,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税无人收”,“有人不收税”的现象,税收的职能和调节经济的作用,几乎全盘被否定,税收工作混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害,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3.借鉴国际经验必须立足于国情。税制结构目标模式问题,是税收制度建设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一直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曾借鉴前苏联经验,试图建立比较单一的税制结构目标模式,在实践中吃了不少苦头。80年代后引进西方经济理论,学习西方现代管理方法,不少学者主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走普遍推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目标模式之路。也有相当部分学者力主中国应实行以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我国税制改革实践表明,中国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配合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符合基本国情。因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什么税为主体税种,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和国民经济结构所制约。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基础之上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运行模式,符合客观经济条件、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又能保证财政收入和发挥税收调节功能的作用。

4.健全税收法制,坚持依法治税。税法是政府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体现着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规定着征收和缴纳税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征纳主体参与税收活动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因而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用立法形式规范税收制度,并强制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税制建设,如果没有法纪约束和保证,有税无法,只凭纳税义务人的自觉性,就能处理好征纳双方的利益关系,是难以想象的。我国税制建设在极左思潮泛滥,“税收无用”论广为流传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忽视了税法建设的重要作用,税收立法工作受到严重削弱,致使依法治税意识淡薄,一方面各个地区政出多门,擅自减税免税,越权办事,以及“人情税”、“关系税”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偷税、漏税、抗税等各种违法行为大量存在。有鉴于此,我国税制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税收法制,坚持按照税收法规办事,使征税和纳税双方都严格以税法为准绳,受到税收法规制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税,实现政府依法征税,单位和个人依法纳税,杜绝税收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

5.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素质。税收工作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同每个企业、每个单位及广大居民群众经济利益直接相关,政策性强的工作。没有一支思想业务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既懂国家经济政策、熟悉税收政策法规和征管业务,又具备必要生产经营、财务成本知识的干部,是很难开创税收工作新局面的。60年代前后全国税务机构、税务干部队伍两次大裁并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健全的税务机构和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搞好税收工作的重要保证。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税务干部队伍建设。1998年全国税务系统的正式干部由1950年的13万人增加到80万人,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者占45.5%,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就为搞好跨世纪的税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了把税收工作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有必要对广大税务干部进行全方位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使现有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西方中性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

中性税收理论是近代在西方诞生并形成的。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说的发展来看,中性税收的思想最早体现在亚当·斯密的赋税理论之中。在其所著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斯密提出了著名的“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四大税制原则。第一条原则强调政府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课税,后三条均属课税过程中税务行政方面的问题。因此,这四大原则都是围绕着政府如何取得财政收入这一目标而确立的,而丝毫未涉及如何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问题。尽管在这里斯密未提及中性税收的概念,但其中却折射出中性税收思想。

继亚当·斯密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性税收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完整的税收理论。如:十九世纪末,新古典学派的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教授,第一次对作为中性税收理论基础的税收超额负担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运用“供需均衡”分析法,得出了以下结论:政府对某种消费品课税,由此而导致该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结果是使消费者转而购买可替代的其他非税消费品,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超额负担;另外,由于政府的课税也使市场上正常的价格发生了扭曲,这种被扭曲的价格会引导资源的不当配置,这同样是一种超额负担;征税货物的需求弹性愈大,其征税后所产生的超额负担也愈大。这一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学者所接受。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凡是不产生超额负担的税收就是中性税收,反之,就是非中性税收。

当无差异曲线及相对价格理论在经济分析上被广泛地运用以后,对中性税收问题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1945年,经济学家沃尔德研究了政府课征所得税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他认为,劳动力供给的反面是对闲暇的需求,劳动者要获取闲暇就必须放弃劳动;而劳动者可能赚取的所得则是购买或放弃闲暇的代价。如果政府课征所得税,则会使劳动者放弃工作而购买闲暇的代价减少,于是当边际税率达到一定点后,在劳动和闲暇之间,人们宁愿放弃劳动而选择闲暇。因此他认为,如同课征间接税一样,课征直接税同样也会产生超额负担,所以直接税也是非中性的。

同类推荐
  •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存在一次方法上的转型,这种转型伴随着实证科学思想对社会科学领域的介入。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自我直观的把握逐步让位于对人的客观观察和实证检验。
  • 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本书写作范围从企业家相关的概念、责任、素质、环境、团队、决策、权力等十五个方面论述,全面介绍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优秀、伟大的企业家的知识理论和实战案例。
  • 纳家户村志

    纳家户村志

    本志分环境、人口、社会、民族宗教、村政、村区建设、综合开发、农业、工商贸易、兵事、文化等16章,主要记述了纳家户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热门推荐
  • 韩娱的守护时代

    韩娱的守护时代

    穿越而来的他遇到了熟悉而又神秘的,海洋之光,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他会怎样运用这股力量?守护还是放任?直到他遇到了那些可爱的女孩,才懂得这股力量存在的意义。(这是一本不一样的娱乐小说,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久违的热血和温暖,也可以得到快乐和启示,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小说)PS:本书除了韩娱和Ultraman之外,还有漫威和DC的一些元素,甚至还会有丧尸等神奇物种,嗯,这是个复杂的世界。
  • 全能皇后在民间

    全能皇后在民间

    沐颜穿越到架空周幕王朝,凭着自己的能力及万能的手机系统的帮忙,降服村霸,开奶茶店到全国,声名远扬。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魔洞镇上结识了当朝皇帝周墨柒,从此展开缘分,还被魔界妖孽疯狂爱恋着……周幕王朝表面平静,其实暗流涌动,宫外魔王横行,扰得民不聊生。周沐联手,斗智斗勇,发家致富,降魔恋爱两不误,道路且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幻冰王子

    重生之幻冰王子

    带着对往昔的追忆和释然,曾经的巅峰法师重生在了那梦幻与清新的花季里,看着过去那一张张错过的青春面孔,他重新拾起了当初的决心与信心,去争取那本该属于他的那一份美好。。。(纪念永恒的wow,纪念当初的那份执着和失去的爱恋)
  • 却也平庸

    却也平庸

    天家有三个孩子一个是太原城赫赫有名的文雅公子,一个是军营里威风凛凛的冷峻领帅,偏偏这个最小的,平庸无才,在宫里,他是兄长们的乖弟弟,在外面,那就是太原城的扛把子!除了一张好看的脸,任谁说起来都唏嘘……小白虎李涟歌,国公府的嫡三姐儿,太后娘娘的亲侄孙女,城里俊郎的少年无数,偏偏谁都看不上,就瞧上了天家那个平庸的五儿子。他脾气不好,她觉得是他受了委屈;他做事不着调,她认为是他性格独特;他琴棋书画没一样拿得出手的,她说男孩子不需要那些东西;她不准别人说一句这小子的不好当有一天那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露出了尾巴,发现那平庸的小子摇身一变突然文武全才,还能下的一手好棋的时候,涟歌愣住了别人都说他不会下棋,不是那块料子,又岂知这小子是把所有人都安在了棋盘上,置了一场真真的绝妙棋局……/古言半甜宠,男女主皆有隐藏身份
  • 千金回归,前夫追妻套路深

    千金回归,前夫追妻套路深

    他以为她骗了他,所以恨之入骨,却不知她深情错付,五年后,带着萌宝强势回归,哼,傅先生,你等着吧。
  • 末世之颠末轮回

    末世之颠末轮回

    一个星球一个神,吾乃神,孕生灵,灭恶灵,却卷红尘误苍生,吾名卢思凡,神女也。一世轮回再遇想你变了样,不离不弃我对你永远这句话。红纱白帐曼舞红裙白袍偶遇红霞白雪柔情红雪白绫伤悲
  • 那个女孩还记得我吗

    那个女孩还记得我吗

    我没有什么好介绍的,我希望你永远是单纯的那个她。
  • 御前一品带刀侍卫

    御前一品带刀侍卫

    刚刚成年的“彪悍女汉子”陈月清无厘头的穿越到了婚礼现场附身到了某只新娘上,同名同姓还同脸(恩,就是长得一模一样啦)逃婚后女扮男装遇到了郡主大人、丞相、公主大人、皇太后以及逗比的皇上,好吧以上皆为女性(4的4的包括皇上和丞相)来来来,看看陈小同志如何玩转上司同事吧~
  • 悯生盟

    悯生盟

    唐玄不是平凡的人,现在不是,以后也不是。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读三千道藏的他,自然是知道这个世界的繁荣昌盛。他有自己的志向,他想救济苍生,造福苍生。他要一直走,一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