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1100000021

第21章 意识的中心(1)

当心意成功地使自己保持在专注状态一段时间后,它已经达到了冥想。

冥想的中心

在冥想中,求道者会集中在他所选定的对象或理想上,或者是在他身体外,或者是在他身体内。对于后者,意识中心(脉轮,chakras)的问题出现了。一个人应该把集中或冥想的对象放在哪个意识中心,或者说是在身体内的哪个部位呢?

钵颠阇利把dharana(专注)定义为“让心意保持在某些特定的对象上”,而dhyana(冥想)为“一股关于那个对象的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1】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在提到这些圣言的时候,说:

当心意设法去观想一个对象,让它保持在某个确定的点上,例如头顶上,或者心,并且只是通过身体的那个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成功地获取知觉的时候,它已经达到了专注;当心意成功地使自己保持在那种状态一段时间后,它已经达到了冥想。【2】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进一步解释:

把心意固定在心莲上,或者在头顶的中心上,就称为专注。限定一个点为基点,某些精神上的波浪会升起;这些波浪,并不被其他类别的波动所吞噬,而是渐渐地变得突出起来,而后者会退却,最后消失。下一步,原先各种各样的波浪会被一种波浪所取代,只有一种波浪留在心意里。这就是冥想。【3】

吠檀多的圣典提到了我们身体里的六个意识中心,它们的名称和位置如下:海底轮(muladhara),在脊椎的底部;生殖轮(svadhisthana),在生殖器的底部;脐轮(manipura),在肚脐的区域;心轮(anabata),在心的层面上;喉轮(visuddha),在喉部的下端;额轮(ajna),在两眉间的地方。在六个中心之上,位于头的顶部的是顶轮(sahasrara),是意识的最高层面。严格地说,吠檀多并不认为顶轮是意识的一个中心,因为它位于所有普通意识水平之上。

吠檀多传统所推荐的,作冥想实践之用的区域是心,还有两眉间的地方,以及头的顶部。一位求道者要么选择心轮和额轮这两个中心,要么选择顶轮,但是通常来说,绝不会冥想一个心轮以下的中心。除非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提升到心的层面上,否则不可能有灵性成就或进展。只有通过有意识地把心意提升到这个层面上,一个人才会稳固地处在纯洁之中。

心轮

心轮被吠檀多的知微者们和圣人们极度赞美。这是我们首次感到神圣之光的中心。正如室利·罗摩克里希那所说:

被赋予了上帝的独特力量的灵魂,会经由上帝的运动表现出来。地主会住在他的庄园里的每一个地方,但是通常会在一个特定的起居室里找到他。奉献者就是上帝的起居室。神喜爱在他的奉献者的心里运动(游戏)。他的独特力量就在那里显现。【4】

这里的心并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而是灵性上的心。曾经有位求道者问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的一位最重要的弟子斯瓦米·婆罗门南达(Swami Brahmananda):“先生,我该冥想哪一个中心?是心的中心还是大脑的中心?”

“我的孩子,”斯瓦米·婆罗门南达回答道,“随你的便,可以练习冥想任意一个中心,但我会建议你首先冥想心。在心的莲花里冥想你的择神。”

那位求道者接着问:“可是先生,心是由血和肉组成。我怎样才能够想象上帝在那里?”

对于这点,斯瓦米·婆罗门南达回答道:“要记住,我并不是指解剖学上的心。想一想位于心附近的灵性中心。一开始的时候,你观想上帝就在身体里,会想到血和肉。但是,很快你会忘记了身体,剩下的只有你的择神那喜悦的形象。”【5】

心轮的位置既不在胸部的左边,也不在胸部的右边,而是在胸部中央的附近,是我们通常感觉到情感的地方。心轮是不可分割的灵魂的宝座,是遍布一切的无上自我的焦点,所有灵魂中的灵魂。我们的个体意识是宇宙意识的一部分;我们的个体存在是宇宙存在的一部分。个人和宇宙密不可分。求道者在冥想心轮的时候,会想到心是遍布一切的纯意识的焦点。然后他会把这种意识冥想为光。在冥想的深处,他的个体意识会融入遍布一切的纯意识里面。任何形式的冥想的成功都取决于灵性意识在心轮里是否被唤醒。没有了对内在纯洁的培养,这种唤醒从来不会出现。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说:“想象你的心里有一块地方,再想那块地方中间有一束火在燃烧。想象那火焰是你的灵魂。火焰里面的是另一束灿烂的光,那是你灵魂中的灵魂——上帝。在心里冥想那。”【6】

各种奥义书也提到心是主要的意识中心。《蒙查羯奥义书》说:

他在心里动来动去,变得形式多样。而心,是各条气脉相聚的地方,仿佛战车轮子上套牢在轮毂里的轮辐。冥想阿特曼为唵。向你欢呼!但愿你能渡过这黑暗的海洋。他知道一切,明白一切,世上的所有荣耀都归于他——他,阿特曼,位于梵光辉灿烂的居所里。他呈现出心意的各种形象,引导着身体和感觉。他住在身体里,也在心里。通过那如同喜悦和不朽的阿特曼般闪烁着的知识,智者完全看到自己就在万物里面。【7】

《白净识者奥义书》说:

万物的创造者,发出光芒,遍布一切,一直住在人的心里。他是通过否定的教导【8】,分辨的智慧和基于映像的合一知识而被揭示。他们认识了他而变得不朽……他的形象不是一个可见的对象;没有人可以用眼睛看到他。他们是靠纯洁的智慧和基于映像的合一知识,认识到他就住在心里,从而变得不朽。【9】

《唱赞奥义书》说:

从而,梵被形容为是等同于一个人外面的[物质的]虚空[akasa,空间]。一个人身体里的虚空同样也是一个人身体外的虚空。一个人身体里的虚空也是一个人内心的虚空。内心的虚空是无所不在和永恒不变的。他认识了这个,便可得到充裕和永恒的财富……他构成了心意,身体是精微,形象是光,思想是真理,本性如同虚空,其创造物是这个宇宙,珍视一切[正当的]欲望,包括一切[怡人的]气味,被赋予了所有的品味,拥抱一切,从来保持沉默,也没有欲望——他是我心里的自我,比一颗大米还小,比一颗大麦还小,比一颗芥菜籽还小,比一颗小米还小;他是我心里的自我,比大地还大,比中间地带还大,比天空还大,比所有的世界还大。其创造物是这个宇宙,珍视一切[正当的]欲望,包括一切[怡人的]气味,被赋予了所有的品味,拥抱一切,从来保持沉默,也没有欲望——他是我心里的自我,他是梵。当我要离开的时候,我肯定会到他那里去;一个人有了这种信念,无疑[肯定会到达那神性]……那自我就在心里。“心”这个词在语源学上的解释如下:这个(ayam)就在心里;因此它称为心。明白了这一点的人,每天[在深眠中]都走到天堂(即,梵就在心里)。【10】

《泰提瑞亚奥义书》说:

心里有一个空间(akasha);里面藏着原人(Purusha),构成了心意(manomaya),是不朽的和光明的。中脉(sushumna)【11】穿透了像****般悬挂着的肉块(也就是小舌),在两腭和末端之间,是分割颅骨的地方,相隔地藏着头发的发根。中脉是认识因陀罗(也就是主,或者是有德之梵)的道路。求道者的灵魂,经过中脉,栖息在火中,是由vyabriti【12】bhur来代表;他栖息在空气中,是由vyabriti bhuvah来代表。【13】

Bhur与bhuvah分别是指大地和空气。被照亮的灵魂,在死亡的时候离开了身体,居于火中——由vyahriti bhur(大地的一种象征)来表示——可以说,是梵的一只翼。也就是说,这样的灵魂遍布了整个世界。类似地,他居于空气中——梵的另一只翼的时候——他的灵魂遍布空气中。诗句把心里面的这块地方形容为梵的一种象征,而中脉是通往梵意识的大门。

关于在心里面的意识中心,《羯陀奥义书》这样说:

心有一百零一条气脉[nadis,生命之气的能量通道],其中一条贯穿头的顶部。沿着它向上移动,一个人[在死亡的时候]会得到不朽。但是,在他死去的时候,他的生命之气通过其他气脉而往不同的方向而去,那么他会再次投生到这个世上。原人(Purusha),内在的自我,不比一根拇指大,一直住在人的心里,使一个人坚定地把自己从身体分离,就像从一片小草中分离出柔嫩的叶柄一样。让他知道,那自我是光明,是不朽——对,是光明,是不朽。【14】

《蒙查羯奥义书》说:

唯有原人才是真正的宇宙,构成了工作与苦行。我的好友,明白了这一位梵——至高无上和不朽,隐藏在心之洞穴里——即使在此世,也会解开无知的绳结。【15】

《白净识者奥义书》说:

原人,不比一根拇指大,是内在的自我,永远坐落在人的心里。他被心意所知,控制着知识,在心里被察觉。他们领悟了他,会变得不朽……自我,比渺小的还要渺小,比伟大的还要伟大,隐藏在众多生命的心里。智者在创造者的恩典下,看到了主,庄严而又无所欲求,也摆脱了悲伤。【16】

《六问奥义书》说:

阿特曼就住在心里,那里有一百零一条气脉;每条气脉里面又有一百条分支。另外,每条分支里又有七万二千条次要的脉管。Vyana[遍布全身的生命能量]就在这些脉管里移动。【17】

《曼都卡奥义书》说:

认识唵(Aum,即Om)为自在天(Isvara),永远出现在所有生命的心里。平静的灵魂冥想Aum为遍布一切,也不会感到悲伤。【18】《大林间奥义书》说:

虚空(akasha,空)是所有生命的蜂蜜(结果),所有生命又是这种虚空的蜂蜜(结果)。同样地,在虚空中,那明亮、不朽的生命和在身体里以及心里与虚空相一致的明亮、不朽的生命,[皆是蜂蜜]。[这四种生命]都只不过是自我。这种[自我]的[知识]是通往不朽的[工具];这种[潜在的合一]是梵;这种[梵知]是[成为]一切[的工具]……“哪个是自我?”是这个原人,是心里面那[自我流露]的光,与智力相一致,也在各个器官之中。它表现得与[智力]相似,在两个世界之间徘徊;它宛如在思考,宛如在移动。它被认为与梦相一致的时候,超越于这个代表死亡(无知以及它的结果)形象的[清醒]世界……那伟大的自我,没有出生,与智力相一致,住在各个器官之中,隐藏在心中的虚空里面。它是一切的控制者,一切之主,一切的统治者。它不会因为善行而变得更伟大,也不会因为恶行而变得更渺小。它是所有生命之主,所有生命的统治者,所有生命的保护者。它是那道作为边界的屏障,让不同的世界保持分离。婆罗门通过学习《吠陀》,通过献祭,通过施舍,以及通过不会导致歼灭的苦行来试图认识它。只有认识了它,一个人才会成为圣者(牟尼,muni)。只有对这个世界(也就是自我)的渴望,僧侣们才会弃绝他们的家园。【19】

《梵天奥义书》说:

在心的隐蔽处里面的是意识的空间(akasa)——有许多的通道和知识的目标。在心的空间里——所有这个(外面的宇宙)在此进化和运动,所有的经线和纬线都(宛如)在里面。(谁明白这一点,)谁就会完全了解所有的创造物。那里天神(devas)、仙人(rishis)和祖先(pitris)不受制约。因为一旦被完全地唤醒,便会成为一切真理的知晓者……心(也就是,心的内室)与一朵莲花的花萼相似,充满了空隙,也带着朝下的脸孔。要知道,那是整个宇宙的伟大栖息地。【20】

《摩诃那罗延那奥义书》说:

无限的自我,比微小的还要微小,比伟大的还要伟大,坐落在所有生命的心里。通过造物主的恩典,人认识了他——不受基于价值的欲望所束缚,是至高无上的伟大者,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和所有生命之主,避免了悲伤……在身体这座城堡里,有一朵小小的心莲,无罪而又纯洁,是至高者的居所。此外,在这块小小的地方里面,是没有悲伤的以太。那需要持续不断地冥想……人应该冥想至高者——不受限制,永恒不变,全知,是世间欢乐的源头,就在自己内心的海洋里,是所有努力的目标。他冥想的地方是心里的以太——可以把心比作一朵翻转的莲花的花蕾。应要知道,它离心只有一指距的距离[手掌完全张开的时候,拇指尖与小指尖之间的距离],位于喉结以下和肚脐以上的地方,它是宇宙的伟大居所。心,被气脉所包围,就像一朵莲花的花蕾似的,以一种倒转的姿态悬挂着。它里面有一块狭窄的地方(或者在它附近有一块称为“中脉”的狭窄地方)。它里面支配着所有的事物。在那(心或中脉的狭窄地方)中间,依旧是那伟大的火,全知,永不衰退,拥有无所不在的面孔,四面都有火焰,享有呈现在它里面的一条腿,吸收着那条腿燃烧时的能量(其散发出来的光芒垂直和水平地散布着),从脚底到头顶来暖和着自己的身体。火弥漫着整个身体。在火的中央,住着一条金色耀眼的火舌,也是精微体中至高的,像出现在一朵雨云中间的闪电般炫耀,像一颗稻谷的芒(谷芒)那样地微小。这是一种形容精微体的比喻。超灵(Paramatman)就住在火焰中间。(尽管他因此而变得有限,)可他仍然是四面的创造者、湿婆、毗湿奴、因陀罗,是宇宙物质和能量的源头,至高无上和自明的纯意识。【21】

眉间轮

通常用来练习冥想的第二个意识中心是两眉间的地方。刺激这个中心会打开神秘的灵性之眼,能够感知到不受时间所限的实在。《薄伽梵歌》简要地概括了练习冥想的戒律和教规(仪式,仪轨)。在那段文章里,还提到了两眉间的地方,是专注之地:

排除所有外界的对象,让眼睛固定地凝视着两眉间的地方;平衡在鼻孔里移动的外呼吸和内呼吸;控制感觉、心意和理解力;总是向解脱弯头(不断地下决心要解脱);摆脱自己的欲望、恐惧和愤怒——这样一个冥想之人,事实上永远是自由的。【22】

“让眼睛固定不动地凝视着两眉间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冥想的时候,眼睛半闭着,眼睛依然保持不动,目光集中地凝视着两眉间的一个点上。另一方面,如果眼睛完全睁开,它们会迷失在外界的对象中;但是如果它们是紧闭着,求道者们会昏昏欲睡。

《薄伽梵歌》也提到“鼻尖”是一个专注的点:“应要稳固地坐着,让身体、颈部和头部保持挺直不动,眼睛直盯着鼻尖,不要四处张望。”【23】这一句就像《薄伽梵歌》第6章第25节所说的那样,是为求道者做好冥想的准备,而《薄伽梵歌》却说要让心意住在自我里,不要想其他任何东西。有关凝视鼻尖的教导,不要取其字面意思,因为这样心意只会盯在鼻尖上,而不是自我上。当眼睛从感觉对象中撤离的时候,心意变得稳定,眼珠也变得静止不动。在那种状态下,凝视是直接的,宛如直盯着鼻尖。

顶轮

除了心轮和眉间轮外,头的顶部是传统上推荐的,在冥想期间让心意保持专注的第三地方。头的顶部——称为顶轮(sahasrara),或者是脑海里的七瓣莲花——是个体意识与遍布一切的宇宙意识的相遇点。通过来到顶轮,我们每个人潜在的完美性会在有限的尺寸(维度)里最充分地表现出来。正如一条滚滚的河流融入大海,并且与之成为一体一样,个体意识也流经脊髓里的中脉这条通道,最终融入纯意识的海洋里。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把顶轮形容为“所有感觉的中心地”,他这样说:

当一小部分的能量沿着一根神经纤维而经过的时候,引发了一种来自脉轮的反应,这种感觉,或者是梦,或者是想象。但是,通过长期的内在冥想,在大量积聚的能量沿着中脉向上游动的时候,穿过各个中心,其反应是巨大的,大大地超过了梦或想象中的反应,比感觉器官的反应还要强烈得多。它是一种超感官的感觉。在它来到“所有感觉的中心地”的时候,大脑,整个大脑,似乎都有了反应,结果是充满了照明的火光,那是自我的感觉。这种昆达里尼的力量在从一个中心游历到另一个中心,从一个心意的层面游历到另一个层面的时候,仿佛是在敞开。宇宙以完好,或者是因果关系的形象而被瑜伽士所感知。然而,只有宇宙的源头,既是感觉,也是行动,正如他们所知道的那样;所有的知识也因此而来。【24】

根据坦陀罗,所有灵性实践的目的是要唤醒我们沉睡的意识,让它向上移动,穿过我们身体里的六个中心。在它来到位于两眉之间的第六个中心的时候,求道者会放下他的私我,燃烧起分离的种子。他较高的自我从流露出的较低自我中出现。第六个中心是通往顶轮的入口,顶轮是纯意识的无限海洋,席卷着个体意识那微小而有限的蓄水池。坦陀罗声称,顶轮上是“湿婆”,或者是绝对的纯意识的宝座。心意,被坦陀罗指定为“萨克蒂”,或者是相对意识,通过回归到绝对意识,并且与之合为一体,从而达到至高无上的圆满。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给了以下的冥想指导:

想象头顶上有一朵莲花,几英寸高,美德是它的中心,知识是它的茎。莲花的八片花瓣是瑜伽士的八种力量。里面,雄蕊和雌蕊是弃绝。如果瑜伽士拒绝外力,他会得救。所以,莲花的八片花瓣是八种力量,但是里面的雄蕊和雌蕊是极度的弃绝,是对所有这些力量的弃绝。观想莲花里那金黄色的一位,是全能者,无法触摸,它的名字是唵,不可描述,被灿烂的光包围着。冥想那。【25】

穿越六个中心

求道者还有另一种方法来冥想身体里的不同意识中心。这种冥想通常是伴随着调息(pranayama)也就是呼吸控制来进行。根据吠檀多圣典,意识的第六个中心位于沿着脊柱的位置。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对这些中心做了如下描述:

世俗之人的心意通常沿着三个较低的中心来回移动:在肚脐,在性器官,以及在排泄器官的中心。经过了极大的努力和灵性实践,昆达里尼被唤醒。据瑜伽士说,脊柱里有三条神经:左脉、右脉和中脉。沿着中脉的是六朵莲花,或者是六个中心。最低的是海底轮[在脊椎的底部],然后相继的是生殖轮[在生殖器的底部],脐轮[在肚脐的位置上],心轮[在心的层面上],喉轮[在喉部的下端],还有额轮[在两眉间的地方]。这是六个中心,昆达里尼被唤醒的时候,穿越了较低的中心,来到了心轮,在心处。它停留在那里。那时候,求道者的心意从三个较低的中心上撤离。他感觉到神圣意识的唤醒,也看到了光。在说不出的惊讶中,他看到那散发出的光,大声叫道:“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昆达里尼经过了六个中心后,来到了被称为顶轮的千瓣莲花,求道者也进入了三摩地。

根据《吠陀经》,这些中心被称为bhumi,“平面”。有七个这样的平面。位于心处的中心对应于《吠陀经》的第四个平面。根据坦陀罗,在这个中心里面,有一朵莲花,称为心轮,拥有十二片花瓣。

被称为喉轮的中心是第五个平面。这个中心位于喉部,有一朵十六片花瓣的莲花。当昆达里尼来到这个平面的时候,奉献者会渴望说话,也只爱倾听关于神的话题。谈论世俗的话题,谈论“女人和金钱”,会使他产生极大的痛苦。他会离开人们谈论这些话题的地方。

接着的是第六个平面,对应于被称为额轮的中心。这个中心位于两眉间,有一朵两片花瓣的莲花。当昆达里尼来到那里的时候,求道者看到了上帝的形象。但是,奉献者与上帝之间仍然有轻微的障碍。它好像是灯笼里的光。你会以为自己已经碰到了光,但是事实上你无法碰到它,因为有玻璃阻挡着。

最后的是第七个平面,根据坦陀罗,是千瓣莲花的中心。昆达里尼来到那里的时候,求道者进入了三摩地。那朵莲花里面的是存在—知识—喜悦的湿婆,是绝对意识。昆达里尼,被唤醒的力量,在那里与湿婆融为一体。这被称为湿婆与萨克蒂的合一。

当昆达里尼上升到顶轮的时候,心意进入了三摩地,求道者失去了所有对外界的意识。他再也不能留住自己的物质身体。如果把牛奶倒入他的嘴里,它又会流出来。在那种状态下,生命之气会逗留二十一天,然后离去。船进入了海洋的“黑水”就不会再回来。但是上帝的使者(Isvara-kotis),例如神的化身,可以从这种三摩地的状态回落下来。他们可以从这种崇高的状态下降是因为他们想要活在奉献者们的陪伴下,享受上帝之爱。上帝在他们身上保留“知识的自我”或者“奉献的自我”,所以他们可以教导其他人。他们的心意在第六和第七个平面之间来回移动。他们犹如划着一条小舟,在这两个平面之间来回移动。【26】

求道者描绘了意识,以昆达里尼,或者是盘旋上升的力量为象征,以一种上升的次序,缓慢地从一个中心提升到另一个中心,直至来到头顶上至高的中心。正如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所说:

冥想中脉是非常有用的。你会看到它的异象,它会来到你身边。这是最佳的方法。然后长时间地冥想那。这是一条非常好、非常卓越的线索。这条生命的通道贯穿脊髓,通过这条拯救的道路,我们不得不让昆达里尼上升……我们必须唤醒昆达里尼,然后缓慢地让它从一朵莲花提升到另一朵,直至来到大脑。每一个阶段都对应于心意的一个新层次。【27】

总的来说,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对用于冥想的意识中心的评论如下:

心是一个极好的地方。一个人可以冥想那,或者是冥想顶轮。经文里描述了冥想的规则。但是,你可以按你喜欢的方式来冥想。每个地方都充满了梵—意识。有哪个地方不存在着梵—意识吗?……有两种类型的冥想,一种是冥想无形的上帝,另一种是冥想有形的上帝。但是,冥想无形的上帝极为困难。在那种冥想里,你必须去除所有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你只能注视自己内在自我的本质。湿婆在冥想他内在自我的时候,跳起舞来。他惊叫起来:“我是什么?我是什么?”这叫做“湿婆瑜伽”。在练习这种冥想方式的时候,要直接注视着自己的前额。这是在跟随着吠檀多的“不是这,不是这”方式否定了世界以后,对自己内在自我的本质进行冥想。还有另一种冥想方式,称为“毗湿奴瑜伽”。眼睛固定在鼻尖上,一半直接往内看,另一半往外看。有时候湿婆会冥想有形的神,还会跳舞。那时候他会大叫:“罗摩!罗摩!”然后手舞足蹈。【28】

同类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热门推荐
  • 我要成为战神

    我要成为战神

    本文讲述了一个名叫陆宏的少年因父母被杀,而拜战神为师,最后成为新的战神的故事。
  • 笑傲之追魂手

    笑傲之追魂手

    心已凉透,追魂双手,江湖之路,莫再回首
  • 十里桃花此生不负红妆女

    十里桃花此生不负红妆女

    【因为是第一本写的不好还请见谅~本文为快穿文,前22章为结局做铺垫,23章进入正文。】今生她6岁全家丧身火海,只有她活了下来,一夜之间成了孤儿。后来被好心人收养,她过得很快乐。某天她好信救助了一名与她大小一般的女子,却被她施法将她带回前世。“收集你每一世的执念,我们恶灵才能重生!”白妍妍疯狂的笑到。艾琪尔不解,恶灵又没有毁灭只是被封印在一个地方,但他们在封印之地是可以自由活动的。面对每一世遇到的人,艾琪尔深感无奈。终于她被魔化,堕入黑暗,丧失心智成为被别人操控的木偶。“堕入黑暗,以恶惩恶。”【女主不断黑化,你们喜欢这样的女主吗,她的命运由你来改变。本文很虐请自带纸巾,如有雷同告诉我,我改~】
  • 你早晚是我的

    你早晚是我的

    【娱乐圈傲娇桀骜大佬追妻宠妻护妻日常……甜甜甜】 本书又名《傅爷的小妖精》傲娇骚气娱乐圈傅爷VS被爷宠坏的小仙女儿 婚前: 骚骚的傅沉洲:“腹黑男、脸皮厚、大色胚子、臭流氓……所有你给我的称号我都喜欢。” 嚣张的傅沉洲:“没有了你,我活不了吗?” 温柔的傅沉洲:“我会对你用尽我所有的好脾气。” 婚后: 骚骚的傅沉洲:“再来一次……” 嚣张的傅沉洲:“离了你,我活不了。” 温柔的傅沉洲:“一生温柔只予你。” 我的才华与荣耀是大家的,而我是你的。――傅沉洲〔见你第一眼,我便在劫难逃〕
  • 星宙决

    星宙决

    星神末纪,人类对力量向往的世界,山河破碎,星辰陨灭,万千生灵涂炭,这到底是强者眼中对力量运用的艺术,强者的姿态,还是弱者眼中的残酷。杀戮,缺失感情,木偶,力量重于情义,这样定义的世界。紫枫一个被父母当做家畜蓄养的小子,被父母当做物品与妹妹一同卖给星士宗门,却因没有无法视星,被遣回家中,被父母厌恶,眼中被黑暗笼罩的少年。却被荒古末神选中,一步一步踏上星界巅峰,星辰震动,天道俯首。踏出衍纪英雄古殿,紫枫:“我为星帝,世界必将重置,我要绝断这星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神王爷纨绔妃

    战神王爷纨绔妃

    前世楚卿辞很早就喜欢上了好友的妹妹,只是家境贫寒,等待好不容易出头之日成为太子伴读,却看着她要被指婚嫁给裴千陵,看着她欢喜待嫁,他不择手段设计毒死皇帝,举国哀丧三年不可喜丧,太子登基,他当上国师,又下旨赐死裴千陵,他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小姑娘的心,可是他满心爱着的那个小姑娘却在第二天投湖自尽,他查遍典籍发现记载重生转世之机,却要下咒之人灰飞烟灭,永无轮回。“若能得到你的心片刻,哪怕是灰飞烟灭永无轮回我亦在所不惜。”回到前世,他更加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在齐南枝面前温柔相待,只盼她能倾心。齐南枝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始终害怕没有安全感,直到遇见了裴千陵,她开始慢慢放下心防,这个男人望见她的神色里没有贪图,只是看着她这个人而已。裴千陵认为自己是个绝对不会爱上任何女人的人,直到在水里救了她,她睁开眼睛的时候万物失色,连他最爱的佩剑被偷了去也装作不知,口不择言的爱,充满着怀疑却又慢慢肯定的爱“这世间唯有,唯有狸儿能叫我相信,我还有爱人的能力。”
  • 缺氧的草

    缺氧的草

    夜沉静的出奇,一笑双手交叉,紧紧环抱于胸前,双脚交叉缩着,以抵御夜的寒冷。眼睛无神望着窗外,心中却满是无奈,车厢里浑浊的空气,几乎让他窒息。。。一成不变的生活,生活中处处受伤,一笑再也不能忍受。就算生活平淡,但是一定是开心生活,一笑从此。。。
  • 顶流她恃美行凶

    顶流她恃美行凶

    三度拿下全球音乐类最高奖项的影后闻芷,摇身一变,成为平行世界里绝望自杀的小可怜。有人说:“闻芷的死是一个时代的落幕。”闻芷说:“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她眼中光芒骤起,铸起一片辉煌。*无论她是谁,无论她身处何方,她都会摘下娱乐圈这座名利场的桂冠,成为娱乐界的无冕之王。前行路上,一个男人悄然步出,贴在她耳边轻语:“成神路上,孤不孤单?”“若不孤单,你便多忍我一人。”闻芷挑眉文道:“若我孤单呢?”“我陪你走。”*闻芷于赵玺佑而言,是投放在他平静生活中的深水炸弹。是乍见之欢。更是久处不厌。赵玺佑×闻芷
  • 夫人今天撒娇了吗

    夫人今天撒娇了吗

    盛七七在看小说的时候吐槽女人撒娇后莫名奇妙的去世,而后被绑定撒娇系统。撒娇系统在线提示:宿主请你做任务领取生命值,逾期将自动放弃重生机会。盛七七:????别人撒娇要甜,我盛七七撒娇要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