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5000000003

第3章 前言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思想历程(2)

综上所述,历史的诗性是海登·怀特建构历史诗学“大厦”的关键。历史诗学理论对当代史学、文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质疑怀特的结论,但却没有人能够否认他所提出来的问题的重要性。”【95】海登·怀特对历史的诗性内涵的深入阐发,激活了历史性鲜活生动的一面,为历史性注入了现代性意义。海登·怀特在构建历史诗学理论过程中,主要强调了历史诗性的文学性、虚构与想象、比喻方面的内涵。文学性是历史诗性的陌生化阐释,虚构与想象是其运作机制,比喻是其内在逻辑。海登·怀特并未像形式主义那样认为文本是自足的封闭的,相反,他在揭示历史诗性内涵时,没有忘记社会生活、外部样态和模糊呈现等历史诗性的外部规定性。【96】因此,海登·怀特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阐释历史诗性内涵的。

若仅着眼于海登·怀特历史诗性之“文本诗性”的内在视点,学者们可能会得出海登·怀特是新修辞相对主义者(Louis Mink)、语言人本主义者(Hans Kellner)、准实证主义者(Eugene O.Golob)、文本主义者(Georg G.Iggers)、文本或语言学决定论者(Richard T.Vann)、语言现代主义(Wulf Kansteiner)的结论;相反,如果只看到海登·怀特历史诗学之诗性的外部规定性,学者们很容易认为海登·怀特是语境论者(Georg G.Iggers)、荒诞主义批评家、尼采主义者(Richard T.Vann)、激进的现在主义者(Ewa Domanska)、文化批评家与政治理论者(Michael S.Roth)等。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当代意义

海登·怀特对经典历史文本和重要历史学家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解读,让他的带有元史学色彩的历史思考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招致了各种非议。这是正常的,因为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本身的局限性就注定了海登·怀特的历史思想存在种种“漏洞”。一种被“证伪”的思想也许离真理已经不远了;相反,那些自诩为“放之四海皆准”的“大词”可能是弥天大谎。就对历史学本身的影响来看,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对于我们理解或实践一种断裂的历史观念、非历史性的历史书写和历史解释的有效性极有启发性和当代意义。

一、断续性:历史的本真状态与人创造性地面对现实

早在1966年海登·怀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历史的负担》中就宣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能够教育我们认识到断续性的一种历史,因为断续、断裂和无序乃是我们的命运。”【97】历史事件本身是无序的、混乱的,情节完整的历史只不过是历史学家为了迎合自己的目的而赋予的一种形式。“如果象尼采所说的那样,‘为了不致为真理而死我们才拥有艺术’,那么我们也拥有真理,以便逃避一个世界的诱惑,这个世界不过是我们的愿望创造出来的。”【98】海登·怀特提醒人们说“(连续性)历史不仅仅是过时的制度、思想和价值强加在现在之上的一个实际负担,而且也是看待世界的方式,赋予那些过时的形式以虚假的权威”【99】。海登·怀特十分欣赏福柯那种关于历史意识的断裂、中断、分解思想。这说明他深受福柯非连续性历史观影响。福柯在《词与物》中将人文科学“编年史”分为四个相互割裂的“时代”。海登·怀特认为这四个“时代”,是一系列的“认识岛屿”,标志一个时代起止的是“西方意识的断裂、中断和不连续性”,否认了“词”再现“物”是不断“发展”、“进化”和“进步”的。这是福柯为了把人从连续、完整与统一的历史意识的****之下解放出来的一种努力。正是断续性的历史观,才使得海登·怀特提出了历史文本的诗性预构、理性阐释与话语转义的观点。

从历史编撰的创新上来说,布克哈特是19世纪的福柯。他虽然没有提出“福柯式”的非连续性历史观,但他是最早将非连续性观念用于历史编撰的历史学家之一。布克哈特像19世纪艺术家那样“愿意实验自己所处时代最先进的艺术技巧”、“在不同时间点切入历史记录,提出看待历史的不同视角,按照他的艺术要求进行删减、省略和曲解”。【100】其历史著作所表现出的“怪异性”是其借鉴艺术技巧编撰断续性历史的结果。布克哈特抛弃了以往编年史的框架,未建构完整的“情节”,从零散的体验中编撰历史。因为,“以往的编年史框架会阻碍他获得解决问题的特殊视角,布克哈特于是抛弃了它。”【101】这种片段式、断裂性历史编撰使他看到了从前没人清楚地看到的东西,使其历史著作成为经典,“甚至在他的事实中发现错误的传统历史学家也称他的著作为经典之作。”【102】伊格尔斯指出“从过去的现实逃入晚近的文学的、语言学的和历史学的思想之中,反映出人们对正在异化的现代文明的各个方面的深刻不满。”【103】对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不满的布克哈特,运用艺术手法讲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堕落”的故事,“一切留给史学家思考的便是被视为‘片断’和‘遗迹’的历史产物……”【104】

对于连续完整的历史,海登·怀特批评到:“历史学家在现在的世界与前此的世界之间建构一种华而不实的连续,这对任何人都没有什么帮助。”【105】连续的历史并非自发和自为的,而是历史想象的结果。海登·怀特认为加缪小说《局外人》和萨特小说《恶心》都是反历史主义的。前者讲述了主人公莫索尔在被公诉人将一系列原子事件串联起来之后才证明有罪;后者讲述了主人公罗昆丁因缺乏一种借以把过去或现在的世界加以编序的核心意识,而感觉到没有存在的权利。这两个悲剧人物,前者因为其生活中的一连串毫不相关事件与一个自觉的意图网络交织在一起,使“历史上”聪明的公诉人证明了一次无意义行为的“罪行”;后者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面对太多而又缺乏“翔实性和连贯性”的文献而无所适从。如果说这两部作品体现了反历史主义倾向,那么它们所反对的也是那种连续性的历史。在后来的研究中,海登·怀特把连续性的历史称为“历史的过去”,即“能被科学地、冷漠地研究的过去,是把本身作为研究目的,‘为了过去而历史的历史’”【106】。这种历史,在海登·怀特看来要么是从现实问题中逃向个人的过去的“崇古派”(antiquarian),要么是在死者或弥留者身上发现在生者身上永远找不到的价值的“文化嗜死成癖者”(cultural necrophile)。所以他提醒到:“历史事件的某个特定过程可用一种能以线形、循环、两极震荡或不规则形式表现的模式来描述,这种想法是荒诞的。”【107】

为什么历史不是连续的呢?海登·怀特首先从叔本华与萨特那里找到答案。在论及人不应该把想象力用于历史性的过去时,海登·怀特说:“对叔本华和萨特来说,艺术家已完全接受忠告,忽视历史记录,仅仅考虑在每日经验中呈现在眼前的现象世界。”【108】这不仅揭示了叔本华和萨特发现了艺术家的创作秘密,也是海登·怀特从他们对艺术家创作经验的揭示中发现了断裂、中断与分解的历史思想成分。历史记录的不完整性需要思辨的想象,历史才能连续起来。“在整体性艺术工作的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内在连贯性和一致性,个人的生命就如同这样一项艺术工作而存在……”【109】只有像艺术家那样,历史学家要紧紧抓住思辨的想象所提供的事实,忽视历史记录,从而抹去崇古的历史意识,才能避免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中历史学家卡索本的爱情悲剧和易卜生的《海达·加布勒》中的历史学家罗夫伯格的自杀悲剧。“历史是过去的,但过去的除了是历史的之外,还有其他内涵。每个个体和集团在拥有了一种遗传的和文化成就后,都有一个过去。但是,一个由遗传和文化成就所构成的过去不同于历史的过去。”【110】上述人物的悲剧命运在于把碎片式、零散的“过去”当作连续的完整的“历史”。

其次,1800—1850年这段历史黄金时期的思想家们让海登·怀特得出历史想象始于审美冲动的结论。他们把历史想象看作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始于人要为无序的现象世界披上稳定的形象外衣的冲动,也即一种审美冲动。”【111】而“审美冲动本质上是动态的(我可以说是辩证的),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不停运动,不断通过与最初的混沌的新的接触来消除已经枯萎了的梦想,生成新的梦想来维持生活的意志”【112】。历史事实是不会被直接观察所证实或证伪,历史文献需要进一步解释才能得出看似真实的描述。因而,过去事件的编撰与历史知识的生成需要想象。《元史学》一书的副标题“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可以理解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审美、认识与伦理冲动。该书不是对欧洲八位史学大师所面对的史料、文献本身的再研究,而是对他们处理这些史实的语言学考察,其中还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某些痕迹。海登·怀特一直在提醒人们,历史事件并非自动再现于文本中的,它需要历史学家编排、论证、审视与呈现。这一系列历史活动都需要虚构与想象的参与。历史想象与基于瞬间体验和审美冲动的文学想象类似。它“以对意象的思考和比喻性的联想模式为特点”【113】,是诗学语言和文学写作,具有神话思想。所以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有言:“人类生活,倘若离却历史之解释活动,离却蕴含于历史之中的解释技艺,就会变为一种非常贫乏的东西。”【114】

再次,海登·怀特对断续性历史的关注,一方面是历史文本性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学由关注人类命运的宏观历史学转向关注“个体经验”的微观历史学的结果。历史编撰进入了以平面化、断续性为特征的日常生活史的时代。微观历史学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是卡罗·金斯堡《奶酪与蠕虫:一个16世纪磨工的宇宙》与乔凡尼·列维《继承的权力:一个魔法师的故事》,前者“读起来是那么好,而且呈现给了我们异常丰满之个人”,后者笔下的魔法师“更其深入地嵌入了社会结构之中”【115】。对个体经验的关注,使微观历史学更多地研究了冲突与分裂、无序与混乱,“正当地强调了历史中的不连续性。”【116】

他的历史著述被认为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和思考的多变性,这何尝不是一种断续性历史实践呢?海登·怀特从1966年第一篇论文《历史的负担》结尾明确提出“断续性的历史”起,就致力于这种历史观的论证与实践。《元史学》一书可谓是对欧洲八位史学大师的断代式考察,《话语转义学》是“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检验人文科学中描写、分析和伦理之间的关系问题”【117】的分散式聚焦,《形式的内容》是从不同方面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之关系进行思考的专题研究,而《比喻实在论》则是基于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差别的文化散论。近来,海登·怀特将断续的历史与“实用的过去”相联系。“使用的过去,由所有关于过去的记忆、幻想、尊严、借口、托辞、个体或集体尽力唤起的游移不定的信息、态度、价值……”【118】

海登·怀特有意回避一种连续性历史而宣扬、践行一种断续性历史观,其著述不仅隐喻地或反讽地为历史诗性之断续性辩护,还不断强调人之历史存在的断裂性本真状态。在现实以及过去的现实中,个体总是处于种种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关系。“这种关系被认为是转喻式的,就像一种断裂的情形,一种利益的分裂和冲突的情形,一种不同势力互不相让地争夺的情形,它们源自人性深处,并且其行为根本上是神秘的。”【119】这种“源自人性深处”的神秘行为不是别的,而是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歧理论中早已言明的本能“欲望”。与弗洛伊德将“欲望”视为本体性存在有所不同,海登·怀特在文化性上将其历史化,追求一种“多样化的正义”(利奥塔)。

二、促进历史领域的“百花齐放”与人文思想的“百家争鸣”

福柯说“历史不是一种时间,而是多种时间,彼此交错并彼此包含因此,应该用多元时间观替代旧的时间观”【120】。明代徐光启说:“天有恒数,而无齐数。”【121】尽管宇宙、自然的变化有规可循,但普遍规律并非适用于一切事物与现象。任何规律都有相对性,不仅宇宙、自然现象是多种多样,人们对现象或事物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对象,人们还是需要“整齐划一”,而抛弃一切不合理的剩余。海登·怀特关于历史文本的四重结构理论其实也是人人在心中“划一”的结果。“在谈论理论结合实际时,我们必须不可忽视理论之所以为理论,正在于它有脱离实际的那种特征。”【122】为了更好地审视“实际”,就需要理论脱离“实际”。否则人的实际只能陷入“云深不知处”的境地。

海登·怀特从历史文本中抽象出情节化、形式论证式、意识形态蕴涵式和比喻模式就是“脱离”历史“实际”的理论总结。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历史文本,而是一种冠以“历史诗学”的理论。但是这种历史观改变了实证主义历史片面追求客观实在所导致的历史的枯燥与乏味,使历史著作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情味,导致了历史知识与历史观的相对性与多样性,使得历史“发展”与历史“目的”问题呈现丰富性与多面性,意味着历史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多层次和多维度,最终促进历史编撰的多元化与多形态。

虽然知识本身具有稳定性,但不是固定的。历史知识与历史认识也是如此。海登·怀特认为历史的概念是含混性的复制,即无法充分地把研究对象(人类的过去)与关于这个对象的话语区别开来。【123】历史概念的含混性使得历史知识是相对的。针对埃娃·多曼斯科“历史不是一种普遍知识”的观点,海登·怀特说:“我同意你关于历史不是一种普遍知识的观点,但是尽管大多数历史研究对象的外在性,历史仍然是一种常识性知识。”【124】如对于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这一事件的认识可以作为知识实体的内容,但是作为要求科学知识地位的历史知识的可能对象,它们仅仅作为一个统计学系列的成分才是重要的。一个国家首脑被暗杀的非凡事件只有作为一个文件记录的假设规定才值得研究。传统历史认为一个事件不仅可观察,而且观察得到。但是今天人们认为历史事件已不再是可观察的,因此它不能作为某种确定知识的对象。“由于发生于20世纪事件的范围、规模和深度是早期历史学家无法想象的,历史事件的观念已遭受了激进的转变,拆解了作为一个具体科学知识类型对象的事件观念。”【125】历史观念的不断更新,历史知识的相对性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发展与目的问题。

对同一系列历史事件的不同情节化的再现本身表明,历史本身发展过程和历史理性认识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的。历史本体是一元的,而历史学(历史再现、历史叙述与历史反思)是多元的。海登·怀特把克罗齐提出的而又混淆了的历史多元与历史学一元问题颠倒了过来。海登·怀特还是继续思考克罗齐所试图解决而未完成的历史目的问题。克罗齐没有为历史目的论找到合理的解释而陷入宗教。海登·怀特关于历史文本的意识形态蕴涵式模式不仅体现了史学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还揭示了历史编撰与历史思考的目标。按照海登·怀特所划分的四种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模式(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可将其分为四种历史目的论:末世论、乐观论、自由论与否定论。

对这四种相互对立、冲突的历史目的论,海登·怀特并未厚此薄彼,只是介绍了它们在社会变革、变革步伐、时间定位等问题上不同的看法。经典史学家在历史目的论上差异十分明显,如布克哈特的历史观受叔本华悲观哲学的影响,他以“叙事”形式撰写的历史不是描述出一条通向救赎、和解之路,而是显示了愈合功能,对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复兴文化不抱任何希望,其历史目的论与斯宾格勒一样“走向隐蔽”、“追忆往事”,而带有浓厚的末世论色彩。为了避免理性主义的怀疑论和浪漫主义的直觉论,黑格尔对“每一种特定文明的悲剧特质具有的理解,转变成了对整体历史呈现出的戏剧所具有的喜剧式理解”【126】,这使其意识形态蕴涵带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双重性,在以反讽性意识描述历史以自在、自为、自在并且自为和自在自为并且自主的形态发展中,体现了末世论和乐观论的交融与混合。米什莱认为史学家应为正义和正直辩护,所有人都团结到一个有着共同情感和行动的社会中,无需任何人或任何形式的指引,国家、民族、教会是通向无政府主义的障碍,因此从他对社会变革的态度、时间定位来看,米什莱的历史目的论倾向于否定的论调。

这些史学家尽管历史目的论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冲突、对立,但并不妨碍他们作为经典史学家的地位。海登·怀特同时分析多种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模式,呈现丰富而多样的历史目的论,有力地反击了实证主义与客观主义的一元论目的论观念。

“元史学”是海登·怀特运用文学、哲学、语言学等思想观点研究历史文本的方法。它有别于侧重事件本身、注重文献的客观主义叙事和侧重于知识论的分析的历史哲学相对,围绕康德式“历史叙事的条件是什么”的语言这种再现手段为焦点,探讨了历史叙事的文本结构、转义机制、比喻意识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鲜而又重要的思想观点。与相对性历史观、多元目的论相呼应,他的“元史学”研究方法和视角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所谓“多维的”研究方法,指海登·怀特在历史研究中所体现的跨学科和跨文化方法。在回答埃娃·多曼斯科“历史的跨学科性怎么样”时,海登·怀特说:“……历史总是具有多学科性,而不是拼凑物……”,“不管愿不愿意,历史总是借用任何引导历史学家调查那些能够引起关注的研究对象,就是因为他们与研究对象居住在同一世界”。【127】海登·怀特还更深刻地指出,历史的多学科研究其实是“突破禁忌主义的”(intertabooist),“毕竟,一门学科除了是一种不能做什么的学问外,还能是什么呢?”【128】“元史学”能使历史学家在突破不能做什么的学科限制中,获得新的认识。

“元史学”方法除了运用跨学科研究外,还对一个历史文本或历史现象进行多层次扫描。如《元史学》一书将历史文本分为显性的情节化、解释、意识形态层面与隐性的比喻层面。历史文本的多层次性不仅使得历史诗学成为可能,而且也为经典历史著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途径。如果说福柯和德里达指出了语言的政治含义和权力的等级关系,那么海登·怀特分析了历史语言的多重意蕴与文化意义。“历史文本的前三个层次是通过虚构、想象生成的再现客体层和图式化层。它们是含糊的、难以明晰描述的,海登·怀特运用了形式主义方法才将它们揭示出来。而处于历史文本深层的比喻意识,更是隐性的、混沌朦胧的,以致海登·怀特本人对它的论述也是模糊的。”【129】历史文本的多层而含混的诗性结构让我们在“一”(诗性文本)中见到了“多”(多种历史意义),在“多”(多种历史风格)中见到了“一”(诗性文本),“为历史构筑了一个多重意义和图式化的世界,让历史著作获得特殊的启示性效果”。【130】海登·怀特相对历史观、多种目的论和多维研究方法最终是为了多样化的历史编撰。

当听到海登·怀特说“没有诸如历史方法的东西”时,埃娃·多曼斯科说,她在大学教授的课程就是历史方法论。海登·怀特提醒说:“……我差不多可以确定,你不要再教‘历史’方法论了……如果我要教历史的方法或历史方法论(这是两回事),我会直接给学生我所知道的最优秀历史作品,让他们学习历史学家怎样思考、感觉和撰写。”【131】海登·怀特精心构筑的历史诗学大厦,并非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将经典史学中的历史意识和史学家所经历的生活知识概念化,倡导历史再现手段和叙事方法的不断更新,呼吁人们在历史著作中大胆运用最新的艺术技巧,实现历史编撰的艺术化与多样化。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不是将历史同化为文学而取消历史,其实是为了使历史知识、历史发展、历史方法和历史编撰等不断获得新鲜血液,实现“百花证明”的局面,最终形成人文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历史解释的有效性

在海登·怀特看来,系列历史事件成为历史事实的过程也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过程。历史学家不能停留于单纯的叙述水平上,还应有对事件的理解与解释。涂尔干在《社会学年鉴》创刊号宣称:“历史学只有在解释的范围内才是一种科学,人们也只有在比较的同时进行解释……”【132】最早提出历史解释问题的是狄尔泰。他把历史学作为精神科学重要学科,认为因果说明的方法不适合于历史学,对于研究人的精神生命重要方法是理解。他把心理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联系起来,为历史理解提供经验基础,其历史理解被称为“描述心理学”,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历史理解是“现象学的重要预演”。波普尔说:“不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终的;每一代人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133】德雷也说:“历史学家的任务不仅仅是确定事实,而且要理解事实。因此,历史学家就必须解释。”【134】另一位后现代历史学家伊格尔斯也指出:“历史学也像人类学一样,乃是一种解释性的而非一种系统性的科学。”【135】

对于历史编撰不同程度地存在解释的问题上,基本没有分歧。如客观主义与实证主义史学是把客观性作为“解释”事件的标准;分析的历史哲学以“事件为何如此”作为解释历史过程的标准。海登·怀特则以“事件怎样被呈现的”为标准分析历史文本的四重结构,提供了对历史文本的元语言学的解释模式。从认识论意义上看,历史解释的客观性标准根植于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思想史中的逻辑方法。“它的有效性却一直蔓延到一切文化的合理思想之中。”【136】随着历史领域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发现将客观性作为客观之物的历史解释效果已不如作为语言象征性的历史解释效果大。历史领域的客观性不仅体现于文献的真实、数据的可靠,还依赖于这些历史资料与历史学家的心灵相结合所呈现出的一种普遍共同感。历史文本是史学家将系列事件符号化结果,而“对符号的解释是经验无法证实的”,何况对可重复的历史符号的解释呢?经验无法验证并不代表符号就失去了意义和意思,相反,它凝聚着无限丰富的蕴涵。其意义和意思的准确与否不在于是否与“客观”相符,而在于是否在现实中有效。

历史学家沃尔什认为历史解释与理解,有赖于历史学家对人性的概括与总结。“对历史学的任何论述而遗漏了历史研究的实用背景的,就必定会是谬误的。”【137】科学的历史学就犯了这个错误。“历史的魅力首先触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进而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它的作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138】他提出“配景理论”,认为不同事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公约性”。历史事实在不同道德与形而上学观点的历史学家之间没有共同的判断尺度,是不可公约的;在共同道德与形而上学观点的历史学家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或客观的历史意识。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理论将“配景理论”扩展到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上,认为即使有共同道德和形而上学观的历史学家,其语言风格也是“不可公约”的。沃尔什从分析历史和历史知识的客观性来探讨历史解释有效性。与狄尔泰观点相同,他认为理解历史要求历史学家对于精神生活的体验。带有分析哲学色彩的历史解释,注重于历史学家的心理环节,而海登·怀特则从历史文本的语言分析和阅读感受入手探讨历史解释的有效性问题。

当克罗齐的哲学著作被指责过分追求辞藻而失去严谨的理性思维时,有学者辩护说:“他是以文情在打动人而不是以论证在折服人。”【139】海登·怀特所倡导的历史诗学为历史编著与历史哲思中增添文情与诗意也有此意。他以历史文本的形式一致性取代逻辑一致性,将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相提并论,将历史文本纳入文学批评视野,不过是为历史添点文学的调料,以增强历史的效用。布洛赫指出,历史无疑具有娱乐价值,因为,“单纯的爱好往往先于对知识的渴求。人们往往是在一种本能的引导下从事自己的工作,事先并不完全意识到它的结果,这在思想史上不乏其例。”【140】

海登·怀特提出把历史当小说读、从历史解释层面来看,他的诗性历史观是从文本层面深化了波普尔关于历史解释是一种不可验证的假说的思想。历史是不被预言的,历史进程充满了偶然因素。海登·怀特避开了历史的规律性,转而寻求历史文本中的普遍性。历史虽不可预言,但是历史解释的有效性是可以预期的。布洛赫说:“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141】历史失去诗意,不仅令读者兴趣索然,而且还会失去应有的思考力,“文学是一段‘合乎逻辑的’历史表述,文学的虚构可以使历史被思考。”【142】因此,提高历史解释有效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历史思考,由此拓展到对整个人文、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注释:

【1】同时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波兰波兹南密的科维茨大学的埃娃·多曼斯科(Ewa Domanska)教授,是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的后起之秀,同时也是海登·怀特思想的研究者。本篇论文中许多关于海登·怀特的英文资料由埃娃·多曼斯科教授无偿提供。直到今天(2013年9月5日),远在波兰的埃娃·多曼斯科教授还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海登·怀特的《历史乌托邦的未来》、《历史话语中的“性别”问题》、《现代政治和历史想像》、《历史事实、疏离和疑惑》、《历史话语和文学理论》等最新论文和威尔森(Adrian Wilson)的《海登·怀特的历史著作理论:一种再考证》、马汀·杰(Martin Jay)的《意图与反讽:海登·怀特与昆丁·司克娜的默契》、卡里奥·马沃(Carol Mavor)的《与海登·怀特的对话》等研究海登·怀特的重要论文。这些资料都是埃娃·多曼斯科教授无偿赠予我,不仅让我及时掌握国外对海登·怀特的最新研究动态,还省却了搜集资料的麻烦与时间。在此,向这位海登·怀特的研究学者深表敬意与谢意。另外,海登·怀特的《话语转义学》、《形式的内容》、《比喻实在论》三本书的英文原著由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陈新教授无偿提供,在此向陈先生表示感谢。

【2】艾尔伯特·鲍尔格曼:《跨越后现代的分界线》,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55页。

【3】Hans Bertens and Joseph H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ey Figures.Blackwell,2002,pp.321-326.

【4】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roria Della Storiografia,Vol.24,1993,pp.5-21.

【5】Ewa Domanska."Hayden White:An Academic Teacher",Re-figuring Hayden White,edited by Ankersimit,Ewa Domanska and Kelln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2009,pp.332-347.

【6】Ewa Domanska."Hayden White:An Academic Teacher",Re-figuring Hayden White,edited by Ankersimit,Ewa Domanska and Kelln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2009,p.334.

【7】Ewa Domanska."Hayden White:An Academic Teacher",Re-figuring Hayden White,edited by Ankersimit,Ewa Domanska and Kelln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2009,p.334.

【8】Ewa Domanska."Hayden White:An Academic Teacher",Re-figuring Hayden White,edited by Ankersimit,Ewa Domanska and Kelln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2009,p.335.

【9】Ewa Domanska."Hayden White:An Academic Teacher",Re-figuring Hayden White,edited by Ankersimit,Ewa Domanska and Kelln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2009,p.335.

【10】Ewa Domanska."Hayden White:An Academic Teacher",Re-figuring Hayden White,edited by Ankersimit,Ewa Domanska and Kelln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2009,p.335.

【11】海登·怀特原著名称以及出版情况:(1)《元史学》(Metahistory-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3);(2)《话语转义学》(Tropics of Discourse:Essays in Cultural Criticis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3)《形式的内容》(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4)《比喻实在论》(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海登·怀特著作的中译本情况如下:陈永国、张万娟:《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包括《话语转义学》大部分论文和《比喻实在论》的前两篇论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陈新:《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董立河:《形式的内容》,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

【12】海登·怀特这些论文发表情况如下:(1)"Figural Realism in Witness Literature",Parallaxs,2004,Vol.10,No.1,pp.113-124.(2)"Introduction:Historical Fiction,Fictional History,and Historical Reality",Rethinking History,Vol.9,No.2/3,June/September 2005,pp.147-157.(3)"The Historical Events",Dif ferences:A Journal of Feminist Cultural Studies,Vol.19,No.2,October 2008,pp.9-34.(4)"Commentary:‘With no Particular to go':Literary History in the Age of Global Picture",New Literary History,Vol.39,2008,pp.727-745.(5)"The Practical Pa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History Between Reflectivity and Critique",Athens,October 30th-November 1st,2008.(6)"Historical Discourse and Literary Writing",Tropes for the Past Hayden White and the History/Literature Debate,edited by Kuisma Korhonen,Editions Rodopi B.V.Amsterdam-New York,2006,Printed in Netherlands,pp.25-33.(7)"Modern Politics and the Historical Imaginary",The Politics of Imagination,edited by Chiara Bottici and Benoit Challand.Birkbeck Law Press,New York,2011,pp.162-177.(8)"The Future of Utopia in History",Historein,Vol.7,2007,pp.11-19.(9)"Reflection on ‘Gender’in the Discourses of History",New Literary History,Autumn 2009,pp.867-877.

【13】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6.

【14】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6.

【15】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第1页。

【16】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第5页。

【17】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导言,第2页。

【18】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19】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20】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21】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22】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66页。

【23】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522页。

【24】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译本序,第2页。

【25】翟恒兴:《历史之真:故事的形式论证式解释模式──论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真实性诉求》,载《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第134页。

【26】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译本序,第6页。

【27】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译本序,第7页。

【28】翟恒兴:《历史之真:故事的形式论证式解释模式──论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真实性诉求》,载《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第134页。

【29】约翰·R.赛尔:《心灵的再发现》,王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30】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586页。

【31】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4〕第593页。

【32】Hayden White."Response to Arthur Marwick",Journal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30,No.2,April 1995,p.233.

【33】Richard T.Vann."The Reception of Hayden White",History and Theory,Vol.37,No.2,May 1998,p.150.

【34】Hans-Peter Soder."The Return of Cultural History?‘Literary'Historiography",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Vol.29,2003,p.75.

【35】埃娃·多曼斯科:《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彭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36】埃娃·多曼斯科:《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彭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

【37】埃娃·多曼斯科:《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彭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38】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2.

【39】《话语转义学》一书的中译本为《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后者去掉了前者所收录的《真实再现中的虚构》、《启蒙主义时期的非理性与历史知识问题》、《神灵般的高尚野人的主题》、《克罗齐对维柯批评的活与死》、《当代文学理论中的荒诞主义》五篇论文,保留了前者《转义、话语和人的意识模式──〈话语的转义〉前言》、《历史的负担》、《历史中的阐释》、《历史主义、历史与比喻的想像》、《当代历史理论中的叙事问题》、《作为文学仿制品的历史文本》、《历史的转义学:〈新科学〉的深层结构》、《解码福柯:地下笔记》、《野性的形式:思想的考古学》九篇论文,从《比喻实在论》中选出《文学理论和历史书写》、《历史的情节建构与真实性问题》两篇论文,并收录了《元史学》一书的导言《历史的诗学》。同时,收录了海登·怀特为《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专门撰写的《讲故事:历史与意识形态》一文。

【40】Richard T.Vann."The Reception of Hayden White",History and Theory,Vol.37,No.2,May 1998,p.144.

【41】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英文本前言,第1页。

【42】Hayden White."What is Living and What is Dead in Croce's Criticism of Vico",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228.

【43】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44】Hayden White."The Irrational and 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the Enlightenment",Tropics of Discours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78,p.146.

【45】Richard T.Vann."The Reception of Hayden White",History and Theory,Vol.37,No.2,May 1998,p.145.

【46】William H.Dray."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History and Theory,Vol.27,No.3,October 1988,p.282.

【47】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toria Della Storiograf ia.Vol.24,1993,p.10.

【48】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toria Della Storiograf ia,Vol.24,1993,p.10.

【49】Arthur Marwick."Two Approaches to Historical Study:The Metaphysical(Including ‘Postmodernism')and the Historical",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30,No.1,January 1995,p.18.

【50】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toria Della Storiograf ia,Vol.24,1993,p.10.

【51】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toria Della Storiograf ia,Vol.24,1993,p.10.

【52】Ewa Domanska."Human Face of Scientific Mind:An Interview with Hayden White",Storia Della Storiograf ia,Vol.24,1993,p.11.

【53】第21页。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

【54】第92页。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

【55】William H.Dray."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History and Theory,Vol.27,No.3,October 1988,p.284.

【56】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2.

【57】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5.

【58】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5.

【59】Hayden White."Preface",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ⅸ.

【60】Hayden White."Formalist and Contextualist Strategies in Historical Explanation",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54.

【61】Hayden White."Formalist and Contextualist Strategies in Historical Explanation",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62.

【62】Hayden White."Formalist and Contextualist Strategies in Historical Explanation",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63.

【63】Hayden White."The Problem of Truth in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28.

【64】Hayden White."The Problem of Truth in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30.

【65】Hayden White."The Problem of Truth in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34.

【66】Hayden White."The Problem of Truth in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42.

【67】Hayden White."Form Reference and Ideology in Musical Discourse",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152.

【68】Hayden White."Auerbach’s Literary History:Figural Causation and Modernist Historicism",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 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89.

【69】Hayden White."Freud's Tropology Dreaming",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fect.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99,p.123.

【70】埃娃·多曼斯科:《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彭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71】Hans Bertens and Joseph Natoli.PostmodernismThe Key Figures.Blackwell Publisher,2002,p.326.

【72】Hayden White."Figural Realism in Witness Literature",Parallax,Vol.10,No.1,2004,p.116.

【73】Hayden White."Introduction:Historical Fiction,Fictional History,and Historical Reality",Rethinking History,Vol.9,No.2/3,June/September 2005,p.149.

【74】Hayden White."Figural Realism in Witness Literature",Parallax,Vol.10,No.1,2004,p.119.

【75】Hayden White."Introduction:Historical Fiction,Fictional History,and Historical Reality",Rethinking History,Vol.9,No.2/3,June/September 2005,p.147.

【76】Hayden White."Introduction:Historical Fiction,Fictional History,and Historical Reality",Rethinking History,Vol.9,No.2/3,June/September 2005,p.147.

同类推荐
  • 好天气谁给提名:人性的见微知著随笔集

    好天气谁给提名:人性的见微知著随笔集

    本书是仙枝的散文集,收录了在《三三集刊》上发表的51篇散文。作者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写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人情世故。天真烂漫的笔触里,蕴涵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清新隽永的描摹下,藏不住对人性的见微知著。
  • 阳光于斯

    阳光于斯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集,从人世之间、心灵小语到人与自然,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阳光般的情趣。本册为丛书之一。
  • 与世隔绝

    与世隔绝

    《与世隔绝》是成都学者型女作家骆平的最新力作——《与世隔绝》,该作品讲述了映秀镇一家不起眼的旅舍在5·12大地震发生后成为孤岛,在长达7天的“封锁”中,聚集在这家旅舍中的各色人等之间发生的故事。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小树林

    小树林

    《小树林》是吴小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该书包括“短句”和“随笔”两部分,“短句”部分以格言式的短句,“随笔”部分以短小精悍的文章,记录了作者观人观世的所见与感悟。作品观世阅人,发表人生体悟,弘扬正能量;文体畅达,语言精练。
热门推荐
  • 让你说出真心话

    让你说出真心话

    安瑶瑶和他的哥哥安慕峰在同一所学校…………
  • 血瞳逆天之帝妃绝世

    血瞳逆天之帝妃绝世

    国民金牌编剧一不小心魂穿玄天大陆,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的踏上了修炼一途……秘境,魔宠,契约,上古神兽居然都围着她转……偶尔虐虐渣,身心更健康,只是,喂,那个带把儿的,你挡住我的虐渣之路了……“夫人,你看看你,弱不禁风的,这些我帮你就好!”某男自以为是。“夫人,以后他们欺负你,告诉我就可以!”某男在夫人被欺负后红了眼眶。“夫人,为夫有点儿难受……”某个下属呵呵一声,也不知道是谁,怕配不上尊后,身后的马甲经营了一大堆……
  • 半路繁花

    半路繁花

    一个在家长看来很优秀的孩子,意外的患上了精神疾病,而他生命里的每一个人,都慢慢地让他心里的世界,有了新的发现。
  • 邪王盛宠废柴炼丹师

    邪王盛宠废柴炼丹师

    她,是人尽皆知的草包废柴女,是护国大将军之女,是异姓公主。而她,则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杀手,暗夜女王,却被喜欢的人一枪毙命,魂穿异世,一朝穿越,看废柴草包如何从人人唾弃的草包废柴变成世人皆知的绝世天才。一代女尊的逆袭之路。当然还有男主也牛逼哄哄的哦。
  • 欲上九天揽明月

    欲上九天揽明月

    中武世界,长生者有,永生者无,飞天者有,飞升者无,至强者也不过到达月星。且看主角如何开辟仙境
  • 修道无极

    修道无极

    天地无极出阴阳,万物归宗定乾坤,五行量身龙入海,风云涌动凌宇降,一朝修道不计数,挡吾道者具身陨,终得正果立己身。看李凌宇的凡人求道路,他如何从一个世俗凡人,在踏上修仙路后,靠自身修为,计谋,韧性,将一众各路老祖仙神妖魔超越,问鼎巅峰!
  • 谁都有秘密(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1)

    谁都有秘密(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1)

    故事(一):博物馆有两幅画,一副叫血牡丹, 一副叫杀人画,可是两幅长得一模一样。原来曾经有 个少年成名的画家,出名之后不思进取,就到民间花 钱买作品当成是自己的,有一天看到一个人画的牡丹 非常惊艳,便起了杀心…… 故事(二):很久以前,一所音乐学校 里有一个男学生,琴拉得很棒,没有人能比得 过他。学校里一个学作曲的女孩爱上了他,并为他作 了一首美妙的曲子……500美金,你会买一个故事还 是大师级的一把小提琴。
  • 穿越宝库

    穿越宝库

    传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世界里有一个宝藏。传说在东海龙宫的宝库里有各种各样的宝藏。当一个天外宝库落在钟远心的身上,世界开始变得奇妙起来。神级宝藏穿越之眼,带你遨游虚拟世界,无聊的时候可以在《黑子的篮球》世界和火神大我比比扣篮,受人欺负,我们就背上宝剑到《蜀山》去拜师学艺。和女友度蜜月时,一起御剑乘风,在《仙剑奇侠传》里看山山水水。什么?没有女朋友?李莫愁,小龙女,花千骨,拓跋玉儿,于小雪,波多野结衣……自己泡去。我有大宝藏,我是宝藏之王,如意金箍棒,九阴真经,多重影分身术,龙泉宝剑,四十二章经,倚天剑屠龙刀,焚寂剑,三界超市,修真小瓶……哈哈都是我的。
  • 冰山校草之爱上拽丫头

    冰山校草之爱上拽丫头

    当冰山王子白玉玺爱上拽丫头林诗雨时他们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 大小姐的贴身佣兵

    大小姐的贴身佣兵

    纵横佣兵界的高手竟然被小偷偷了钱包,小偷却是本市首富的独生千金大小姐。什么?想要回钱包?那就乖乖做大小姐的贴身雇佣兵吧!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