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0200000024

第24章 被误读的《隆中对》与《出师表》

从文字的角度来说,诸葛亮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恐怕就是《隆中对》和《出师表》了。

《隆中对》是一篇谈话记录,严格地讲,不是诸葛亮留下的遗墨,是后人整理的结果。谁整理的呢?不大搞得清楚。刘各去草庐见诸葛亮时自然不会带秘书安排现场记录,甚至连关羽、张飞有没有随行也都是悬疑。即便关、张随行了,这两位恐怕也不是掏出笔记本做记录的主儿。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都收录了《隆中对》,后来,这篇文章还上了中学课文,我读中学时就背过这篇课文。尽管《隆中对》不是诸葛亮亲自动笔写的,甚至也不是当时的原话实录,但其拓疆策略和思想是诸葛亮的却是不容置疑的。后来的历史表明,刘备集团基本上也是在执行这一既定方针的。

《出师表》有前、后《出师表》之分。前《出师表》铁板钉钉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上给后主刘禅的;后《出师表》有人认为是伪作,因为前《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而后《出师表》仅见于裴松之注引孙吴大鸿胪(官名)张俨的《默记》一书中,《三国志》的《诸葛武侯文集》中都未收录。有人还推测,后《出师表》是从东吴传出来的,实际上是诸葛亮的侄子,东吴大将军诸葛恪所作。诸葛恪受吴大帝孙权遗命辅佑吴主孙亮,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也为了使自己的伐魏主张得到认同,故而冒大名鼎鼎的伯父诸葛亮之名“著论谕众”以激励士气。但我以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全文收录了此文,《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其鉴别选择、考证伪劣是十分细致、严谨的;后来胡三省注《通鉴》,其校勘、考证、辨误,前后垂三十年之久,对后《出师表》仍然是认同的。陈寿《三国志》不收后《出师表》恐怕是有难言之隐:因为后《出师表》开卷即称“汉贼不两立”,把曹魏称为“贼”,而以蜀汉正统自居,讨贼自任;而陈寿所在的晋朝是以继承曹魏为正统的,陈寿如果收录此文则与《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说相悖,可能招致时忌,只能付之阙如了。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前、后《出师表》的作者应该都是诸葛亮了。

自古以来的读者,无不对《隆中对》和《出师表》推崇备至,奉为圭臬。对于诸葛亮足不出隆中而知天下事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历代的人都敬佩得五体投地;至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出来的誓死伐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忠精神,更是令人回肠荡气,前朝甚至有人说:“读《出师表》而不泣者,非人也。”

然而,抛开诸葛亮身上的光环,客观地分析当时的形势,做一回“事后诸葛亮”,却发现《隆中对》并不那么英明,甚至可以说蜀汉的江山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至于《出师表》,更是被大家所误读。众人大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这前后《出师表》实在还是诸葛亮心病的流露!先来说说《隆中对》的是非。

说《隆中对》有误,当年毛主席已有此论。他以一个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发现:《《隆中对》》主张两分兵力(荆州、益州两处),削弱了蜀汉本已不足的战斗实力。我倒不敢再承袭前人之说,人云亦云,而且私下以为这两分兵力恐怕也最多只能说是“有利有弊”。集中兵力如果只是困守一隅,还不如两分兵力成掎角之势,互为策应,进退有据。

我先说蜀汉江山“成也《隆中对》”。建安十二年时的《隆中对》当然是睿智和正确的。那时候刘备要地盘没地盘,要人也只“十来个兵七八条枪”,老是东躲西藏,寄人篱下,如能似诸葛先生说的那样,占据荆益,割据一方,白是十分满足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不能要求诸葛亮一手翻天,一口吞象。

然而诸葛亮平生自比管仲、乐毅,须知管、乐仅能保齐、燕而已,原非统一中兴人物,所以诸葛亮也只把自己定位在“三分之才”上,并非一统之才。后人评价他明智、评价他谨慎,其中是不是也有气馁的成分呢?隆中一对,已将曹、孙称为“不敌”,只欺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两个与刘备同宗的暗弱不能守之徒,对其始敢称兵。到后来,据荆、益之险而不能尽地利,有关、张虎熊之将而不能尽人和,剩下“三分已定”等一派诿咎于天的话头,聊供后人掩饰。所以我说“误也《隆中对》”了!刘备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如醍醐灌顶,佩服得不得了。在《隆中对》的指导下,他也变得万分谨慎了。当年他走马依刘表,还知道劝刘表趁曹操北征,引兵袭击许都;官渡之战前夕,他在袁绍的阵营里,也还敢亲自引兵到曹操的后方去捣乱。自从得到诸葛亮后,他便深信不可与操急锋那番话了。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叫逼上绝路,没有办法,兔子急了也咬人),遂再也不去与曹操正面争锋了。当年游说刘表,这叫做“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家的江山不肉痛”;如今安乐于三分霸业的前景,身有荆州,志反馁矣!这个道理就叫光棍最革命:因为无牵无挂,一无所有,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可能是整个世界。而成功反而使人患得患失。

所以,赤壁之战后,本应孙、刘合兵,乘胜北伐,然而刘各却与周郎相争于荆州一席之地,使得曹操得以恢复元气,并且还为自己埋下了荆州的祸根。

再后来,川中既定,恰好曹魏南阳发生了守将侯音的叛乱。侯音派人与关羽修好,关羽出兵襄樊,水淹七军,吓得曹操都准备迁都以避其锋芒了。这本是十分符合《隆中对》的形势预计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此,则“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然而,不知为什么,关羽的荆州之兵在前线所向披靡,而刘备的益州之众却一直按兵不动。刘备此刻也许正忙着做他的汉中王,不发一师援助接应,致使关羽孤军深入,终致前功尽弃,还遭东吴背后暗算,丢了荆州败走麦城。

为什么这个时候不按照《隆中对》的既定方针执行了?如果是刘备忘了,诸葛亮为什么又不提醒他呢?答案只有一个:刘备与诸葛亮在前期并不热衷于统一。

因为那时节汉献帝尚在位,即使灭得了曹操,打着“兴复汉室”旗号的刘备又拿汉献帝怎么办呢?所以君臣心照不宣,三分足矣!这是政治家的考虑。而关羽仅仅是从一个军事家的角度急不可待地挥师急进,直逼许都,搞得刘备很被动,于是只得牺牲他了。后世的岳飞,犯了关羽同样的错误,口口声声“直捣黄龙”“迎还二圣”,他就没有从政治家的角度去想一想,二圣回来后宋高宗怎么办?岳飞一生崇敬诸葛亮,手书《出师表》堪称书法碑林的绝作,然而他却始终未能得到诸葛亮的真谛,后世喜欢将岳飞与关羽并肩立庙祭祀,看来将他们两人并列真是并列对了。

我始终认为,三国时代的军阀中没有一个汉室忠臣,也不可能有忠臣,因为汉室也早已只成了一块招牌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后来的事情更证明了这一点: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魏文帝,在洛阳登基。刘备明知献帝未死,却早早替献帝发了丧。他潜意识里恐怕早就盼望着献帝死了。第二年,他自己也急不可待地在成都称帝了,从此再也不问汉皇朝的合法皇帝汉献帝在哪里了。这样看来,诸葛亮当初在《隆中对》时,只不过没有像鲁肃那样直截了当地说出“汉室不可复兴”这种话而己,但让刘备“建号帝王”的想法其实也是早就生成了的。

至于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口口声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那实在是叫没有办法,以攻为守,天下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目的还是想保三分天下。统一大业的时机早已失去了!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诸葛亮,只说他一句“将略非其所长”。这也是古史官不肯尽言的长处,只叫后世之人从此六字中想当日情形,长思而得之。所谓史官的“春秋笔法”尽在此中。

每项政策都有它一定的时效性的,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按既定方针办,那就叫墨守成规了。

可惜了,《隆中对》!再来说说两篇《出师表》里诸葛亮心病的流露。

诸葛亮有什么心病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指着后主刘禅对诸葛亮说过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一番话就成了诸葛亮后半生的隐痛和心病。反对者因了这句话可以进谗,刘阿斗因了这句话也就有理由防你丞相一手。两篇《出师表》潜在的主题都是担心自己伐魏远去之后发生宫廷之变,所以苦口婆心,剖露心迹,以期得到后主的信任和支持。

《前出师表》极力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防止“内外异法”。就是说宫廷里和丞相府都是一体的,没有两个权力中心,所以你皇帝老儿也不必担心,而且要一视同仁,以昭“平明之治”。另外表中还极力举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一干人,他要后主全力信任他推荐的这班人,这一做法也是有难言之隐的,他是怕其他人乘他远去趁机进谗,所以要后主充分信任、任用自己的亲信人物,让自己去得放心。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像大臣李严、廖立,宦官黄皓等都曾在诸葛亮背后搞过手脚,而阿斗又是个没主见的人。

到最后“临表涕泣”更是将心病情不自禁地暴露无遗。伐魏即伐魏,何用“涕泣”?只因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身提重师万万不可不发,而心牵钝物又万万不能稍宽!可怜诸葛亮这一副眼泪!所以金圣叹批才子古文时也说:“此表所忧,不在外贼,而在内蛊也。”

诸葛亮只恐自己权盛遭忌,要是换了司马昭就不用忌了。因为大权在握,即使发生宫廷政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不可收拾的,像司马昭要解决魏主高贵乡公曹髦,只不过废了走狗成济的一支戟和一颗替罪的脑袋而己。然而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担心的不是生前之事无法应付,而是他身后的评价。若像司马昭一样,那么在今人的眼里,诸葛亮恐怕也就成“诸葛不亮”了。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意识到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自称“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既是向后主刘禅表心迹,也是在向后世之人表明自己的无奈。诸葛亮毕竟是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儒家的主体意识在他身上竟是那样的沉重。

大凡后人都羡慕诸葛亮,羡慕他有大展才华的机遇,然而却不知即使是诸葛亮,也有诸葛亮的难言之隐。哎,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聪明的好人难上加难!当然,这也是刘备托孤的高明之处。诸葛亮当初为什么放着曹魏势大的一方不去投奔却偏偏应了刘各的聘呢?这当中自然也有宁为鸡头的意思,但更重要是因为刘各是汉室宗亲,他要借这块牌子以“兴汉讨贼”为政治口号施展政治抱负。如果废刘禅而自立岂不是自砸了牌子?以刘各对诸葛亮的知人之深,这一点当然可以利用。

其实,那些帝王对自己最重要的辅佐往往也是最不放心的。临终之时,不放心也无可奈何了,只得把话说到兜底,一则为自己的后人留条路,横竖先主已有遗诏,让贤也没什么大不了、难为情的,不至于双方撕破了脸皮,江山被夺连小命都难保;二则也给被托孤者一点心理及道义上的压力:我这么信任你,你好意思背叛我,夺我后人的江山?有时候,退一步实在比进十步更厉害,做人往往如此。只可惜大多数的人总是不懂得或不肯退。

同类推荐
  • 东方皇冠

    东方皇冠

    野蛮入侵了文明,后世的灵魂却只能苟延残喘的保住自己那可悲的性命。什么争霸?权谋?都与自己无缘。不止一次想过自杀,却发现自己并不具备想象中的勇气。当流星划过天际,虚空的魔王也将手伸向了这个残破的世界。死亡,才是最终的救赎。
  • 三国之大将张郃

    三国之大将张郃

    张合,三国大将。史称五子良将之一。关于张合——关羽:“此人沉着冷静,实有大将之风范!”张飞:“张合,天下英雄让燕人张翼德佩服者,他算一个!”赵云:“世之良将,沙场好对手!”吕布:“张将军智勇双全,罕见!”曹操:“失半壁江山,不如失张将军之痛哉!”
  • 庶逆

    庶逆

    他是一个庶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庶人,混战不休、人如草芥的南北朝,因着他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热闹了。。。读死书?还是死读书?尊佛?还是灭佛?道士?炼丹驱鬼只是小道!士族?姓名是浮云……豪门?别让他揪着小辫子!QQ群:149559421,新人新书,考虑多有不周,欢迎各位书友多提宝贵意见,果冻先行感谢!
  • 兰州历史文化(十二):歷史名人

    兰州历史文化(十二):歷史名人

    本书介绍了历朝历代诞生的四十余位兰州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 大宋苏轼

    大宋苏轼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过世于公元1101年,一生所系,大约是宋帝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其将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了新的强度。一方面,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满,另一方面,他好美食、好交友、好品茗、好游山林,用腼腆的力度感唱出时代的旋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种禅意玄思的人生感喟,是其意志对美的反映而取得的对痛苦和痛苦之智慧的胜利。本书通过对细节的追索,力图描绘出文学史上和历史书中没有记载过苏轼。通过求访苏轼的词、生活和情感,去想像和拼凑“清明上河图”般波澜壮阔的大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渊I

    渊I

    [热血][快节奏]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行走在黄沙肆虐的峡谷之中……直到他发现不远的前方有一池清澈无比的泉水……九霄踏破凌云志,凝望血泪满都城!
  • 寂楼林舍

    寂楼林舍

    不死魂,千机灯,浮生梦,前尘记,寂楼林舍,魂魄契约;“欢迎来到寂楼林舍,您有什么前尘欲断,喝盏孟婆汤,一切尽忘,余下的,交由我便是。”青衫佳人倚藤椅,半盏惆怅半盏思妄,皆化作氤氲,寥寥散于楼阁间。
  • 铭—魔

    铭—魔

    魔剑·阿波菲斯,冥炎刀·魂殇这两把刀,是地下城中数一数二的武器,主角寒玉玩地下城中被点到了东京喰种的世界中,还带着这两把刀,坑爹啊,不过也不错,主角看过东京喰种,这就好办了
  • 秘陵

    秘陵

    一封二十五年前的信件,落款人竟然是自己的名字。一段被佛爷尘封的往事,却揭开一幕幕诡异而神秘的面纱。传说中的赤水谜城,究竟是一座遗弃的古城还是另有玄机。
  • 海是天倒过来的模样

    海是天倒过来的模样

    经历了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少年良辰将自己的世界渐渐封闭成一座冰城,直到那个叫凉澄的女孩子出现,他的世界才有了光。然而,世事残酷。他和她的世界,分而又合,合而又分。以为一辈子会在一起的人,或许,我们只能相聚短短一程。他遇见了一辈子的知己林知远,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却有迥然不同的性格。他们互相陪伴,让惨淡的青春旅途变得不那么孤独。原以为一辈子知心相交,不料最亲密的人,却要在最后必须面对最残酷的抉择。
  • 魔帝挚宠妃:废柴小姐要翻天

    魔帝挚宠妃:废柴小姐要翻天

    她是天泽大陆上有名的草包废柴,跌入幽潭意外身亡;她本是打算靠着父母渡过半生的米虫,却因未婚夫和妹妹的背叛,意外穿越;米虫穿越成了废柴。他是人尽皆知的天才,高冷狂傲酷炫拽,唯唯对她宠爱极致。看一代米虫如何在异世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 重生之娇宠小娇妻

    重生之娇宠小娇妻

    两家人抱错了孩子,一户权势之家,一户寻常商股之家,十五岁身世曝光,双腿残疾,自此遭母亲亲朋厌弃疏离,几年之后正主儿回归,凤凰回金窝,麻雀回草窝。本以为这已是最坏的结局,可惜十几年千娇百宠的生活把她养的刁蛮跋扈娇蛮任性,重回金凤窝的正主又是个惯会做人的,温柔娴淑处处讨喜人人夸赞。有这样的对比越加显的她无理任性。两家人因商场生意还有陆续往来,刁蛮任性的她处处找正主儿的茬儿,把自已的名声毁的一塌糊涂。正主儿又是个颇有心计外娴内奸的主儿。装几下柔落就有人上前安抚,装几下娴淑就把她气的狠狠撒泼,众判亲离之后正主儿才正式发动,设计她遇害被抛尸荒野尸骨无存,弥留之际回想起自己这短暂的一生,何其可悲
  • 千洛嫣然

    千洛嫣然

    21世金牌杀手穿越异世,将军府里嫡三小姐,爹不疼娘失踪,哼哼,没灵根是吧?那我告诉你什么叫全系!没魔兽是吧?那我告诉你,我看不上!揍姨娘,扁庶姐,逗逗美男,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快活…某男:“那我捏?”某女:“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那我就勉为其难带上你好了…”“……”
  • 折羽传说

    折羽传说

    上天好像给他开了个玩笑六岁的君折羽莫名通过空间们成为了世上第一批“回归者”然后.....传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