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000000008

第8章 曾国藩的行事坚忍绝学(2)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曾国藩并不像其他人那样还沉静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他意识到了西方科技的精妙之处。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既没有迷信西方科技,也没有不屑一顾,而是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精妙的各种原因,在他看来,秘密就是因为西洋人的“专精”所致。同治十年(1871)八月,他在致吴大廷的信中说道:“凡事患在不为,不患不能。西洋技艺所以卓绝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臻绝诣不止。心愈用则愈灵,技愈推则愈巧。要在专精,非其才力聪明果远于中国。”正是在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认识的基础上,曾国藩做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那就是奏请清政府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举措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曾国藩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绝妙在于专精,在于专注守一,中国应该效仿。由此,曾国藩也告诉我们,在专精和广博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要在不该专的地方专,容易限制自己的发展,导致技能单一,容易导致被动。而应该从博中找到专,然后触类旁通,才更容易出成效。

再来说“熟”。曾国藩非常注重“熟”的作用,尽管看起来“熟”是个笨办法,但是“熟”是通往精巧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文人妙来无过熟”,古代名家的文笔之所以那么精妙,其实并不是有什么很深奥的东西,而都是从熟练中来的。

咸丰八年(1858),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告诫道:“尔欲作五古七古,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意思就是说,当读前人的诗作熟练到连自己的喉舌口吻都和前人很相似的程度,那作出来的诗,自然就会有前人的味道了。

在另一封家书中,曾国藩告诫儿子:“十三经外最宜熟读者莫如《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吾儿既读《五经》《四书》,即当将此十一书寻究一番,纵不能讲习贯通,亦当思涉猎其大略,则见解日开矣。”

曾国藩所推崇的进学之道就是由熟而臻于妙。但是,很显然要做到精熟是不容易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咸丰九年(1859)四月初八,曾国藩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日内颇好写字,而年老手钝,毫无长进,故知此事须于三十岁前写定规模。自三十岁以后只能下一熟字工夫,熟极则巧妙出焉。笔意间架,梓匠之规也,由熟而得妙,则不能与人之巧也。吾于三四十岁时。规矩未定,故不能有所就。人有恒言,曰“抄来无过熟”,又曰“熟能生巧”,又回“成熟”,故知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不特写字为然,凡天下庶事百技,皆先立定规模,后求精熟。即人之所以为圣人,亦须先立规模,后求精熟。即颜渊未达一间,亦只是欠熟耳。故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很多事情、技艺都是先打下一定的基础,然后不断完善提高,最后达到精熟的境界的。即使是古代的圣人,那也是先立足成圣,然后不断追求、修养,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的。颜渊之所以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精熟的地步就早死了。由此,曾国藩认为,所谓儒家最高境界的“仁”,也不过就是“熟”而已。

在曾国藩诸多的读书之道中,专和熟是最能反映他读书独到之处的方法。专是保证目标准确,不因过多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分散精力,只要找准主要的,贯通之后其他次要的就都可以触类旁通了;熟是保证精湛,最后达到精湛的必由之路。任何事情只是知道了、了解了,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像射箭,懂得了原理,掌握了技巧,但是如果不天天练到精熟的地步,一样是不能靶靶中的的。

一日一心得

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做出成就来,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去做。首先就要将自己的精力专注在这件事情上,这是前提。北齐·刘昼《刘子·专学》说:“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成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其次,还要熟,熟了就真的掌握了,熟了就能生出巧来了,也就是能够因为熟而摸清其中的道理,就能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等熟到闭着眼睛都能百发百中的时候,那就能称之为“精”了,显然和会就不是一个境界了。任何领域的专家、能手都是从“专”和“熟”身上取得成功的。

学习是一生要做的事

曾国藩语录: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我们有句俗话叫“活到老学到老”,这显然是来源于前人经验的总结。很多人以为离开了学校,学习生活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开始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开始,工作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很多东西是我们之前从来没有遇见过的,要想处理得当、灵活应对,就得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可以说学习无处不在。现代世界的知识更新速度是如此之快,许多东西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了解就已经过时了,而如果不时时学习,那我们就将很快被社会所淘汰。

学习是一生要做的事情。而这个贯穿一生的事情要做到、做好,就要有志气、有恒心、有毅力。曾国藩说:“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认为“恒”最为重要,学无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废。因此,“做事有恒,容止有定”,成为他一生生活行为的准则之一。他认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每日无论公务多么繁忙,只要是定下的日课与月课,一定坚持,从不将昨日的课程改为今天补做,也不因明日有事,而将功课今日预做。他认为,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曾国藩的天赋本无超常之处,就连本人都认为自己才智钝拙。而就是这样一个很平常,甚至还有些愚钝的人,却成为令后人膜拜的大儒、圣人,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曾国藩始终坚持不懈地立志勤学。他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讲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换之法,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认为身教胜于言传,于是他一生的时间都严于律己,在不辍地读书,勤奋地学习。为此,他还给自己设定了读书的十二门课程。虽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会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一生都在努力坚持。中间偶有间断,但自四十八岁起,就未尝间断,直到死的前一天。平日的课程有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作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还规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当然,仅仅坚持不懈地读书,并不一定就能成就大业,还得会读书,学以致用才能有更大的收效。对此,曾国藩也颇有心得。

比如,他强调读书要手到、口到。我们一般认为读书要眼到、心到才能有效果。而曾国藩却认为读书中眼到、心到是必然的,而手到与口到则极为重要。他每天看的书,都用笔圈点,便于理解和记忆。曾国藩还主张,读文以声调为本,也就是读书在高声朗读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作者行文的内涵,便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他还定了读书“三法”,即约、专、耐。约,就是指读书要“少而精”,抓住重点书籍刻苦钻研,直到弄懂弄透。专,即是曾国藩在课程表所定的“读书不二”这一条。曾国藩认为,当治学的方向已定,那就应在这个方面,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弄懂每一个问题。耐,即是读书时要以字、句为基础,不弄明白绝不罢休,切不可好高骛远,以速取胜。“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曾国藩认为,学问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可速求。“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

曾国藩还认为读书时应看、温、习、思四事并行。他说:“看生书就该求快,不多读书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思考要经常,不这样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马跛不能飞驰。这四点缺一不可。”

对于读书的具体方法,曾国藩提倡“猛火煮”与“鸡伏卵”相结合。他时时谨记《朱子语类》“鸡伏卵”及“猛火煮”两条。看生书宜求速,即“猛火煮”的意思。他这样解释道:“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叶,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叶。明日数叶,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因此,“凡读书有难解者,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是如果长期不求甚解,便不能豁然贯通,甚而导致对知识的滥用、误用。因而,还必须有一个对知识消化、融会的过程。“温旧书宜求熟”,正如鸡孵卵,必须慢慢催化,正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读懂书籍,举一反三,悟出新的“境界”来。

曾国藩论读书的方法,值得称道的还有,他提倡“看、读、写、作”并举。他说的“读”,指对某些书“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他把“看”和“读”作了截然的区分,看,多用“猛火煮”;读,则如“鸡伏卵”。曾国藩认为读书声若金石之鸣,悠悠意远,是君子三乐之一。可见他对“读”的重视。至于他说的“写”,则指练字书法,“作”指作文吟诗。

曾国藩的这些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读书方法,无一不是他自己一生的读书的心得体会和经验的总结,他既是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和积累出来的,同时也是向古人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

一日一心得

“活到老学到老,到老都是小学生”。“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端正的、值得人们效仿的学习态度,那么“到老都是小学生”才是真正能够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个良好心态。没有这个低姿态,就不可能做到坚持不懈地学习。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天、每一刻都需要学习,都需要学习新东西来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而抱着“到老都是小学生”的心态,则可以发现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多。

吃苦就是吃补

曾国藩语录: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古语云:“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千辛万苦就得来的辉煌胜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想轻轻松松成就一番大事是不可能的,相反,你能吃得了大多数人吃不了的苦,你能解决掉大多数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你才可以成就大多数人都成就不了的事业。

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只要你能吃得了天下第一等的苦,你就能成为天下第一等的人。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差,而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懒惰。曾国藩从年轻时就坚持每日早起,这个习惯使他受益匪浅。早起一方面锻炼了他的意志,另一方面早起焕发精神,吃早饭营养充足,白天做事效率高。

对很多人来说,早起可能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没有点吃苦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其实,无论是怎样的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定自己的信心,让自己挺住不退缩,才有战胜它们的机会。曾国藩在与属下官员闲谈时,曾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过:我年轻时喜欢与人挺着干,现在老了,不挺了,也就没有什么功绩了,看来还得挺,所以你们要记住,世上的事能不能胜,就看你挺不挺得住。

“挺”就是关键时刻的咬牙坚持,就是在自己想要放弃时强迫自己不退缩,就是感到苦难时勇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很多人只看到了曾国藩位极人臣、权势顶峰的辉煌,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种种艰辛和磨难。曾国藩在仕途上也非一帆风顺,如咸丰七年(1857)被迫家居,同治六年(1867)因剿捻不力而被撤职回任,对他都是很大的打击。但他并不气馁,坚持静待时机。

在军事上,曾国藩的失败更是常见,他还因为失败差点儿自杀,但最后还是“挺”了过来,重新振作起来。其实,就连生理上,他也忍受着痛苦。曾国藩生下来就患有顽固性的皮肤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牛皮癣,发作时痛痒难忍。曾国藩几乎每天都忍受着这种折磨,为此还出现了他怕“毛”的传说,一怕鸡毛,二怕长毛(太平军)。就在疾病的煎熬中,他仍然南征北战,丝毫不影响治军作战。他的惊人承受能力无法不令人敬佩。对此他谈笑自若,如咸丰十一年(1861)六月,他在给李续宜的信中说:“敝疮亦小愈,然手不停搔,颇以为若。郑板桥有言:‘隔靴搔痒,赞亦可厌;入木三分,骂亦可感。’阁下既吝此‘隔靴’之赞,鄙人当自为‘入木’之爬。何如,何如?”其言诙谐幽默,而所受之若,绝非别人可以想象。由此更显示出他的“挺”字功夫。

曾国藩通过自己的遭遇认识到:如果要成就一番事业,不经历磨难,经受不住磨难是不可能的。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曾国藩不但自己这么做,还劝导身边的人也这么做。他给湘军名将刘松山接连写过两封信,都是教导他面对困难要挺住:“凡享有大名者,无不从坚忍艰苦而成”,“古来大有为之人,每于艰险之时,坚忍支撑得住,可做非常事业。”在给自己的学生黎庶昌的信中,他也说过同样的话:“从古奇人杰士类皆由磨砺中来,艰巨杂役,磨砺也;米盐繁琐,亦磨砺也。”

同类推荐
  • 圆融的职场经营课

    圆融的职场经营课

    跨越平庸,成就卓越的行动方案;笑傲职场,走向成功的职业指南。职场成功=20%专业知识+80%圆融智慧。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圆融,给予了现代人在职场与人生全新的思考与定位。圆融者更敢于面对竞争,能够接受困难挑战,不让自己陷入绝望,圆融者更能够从竞争中谋求生存,在困难中寻找机会,于绝望中创造希望。本书通过圆融者的经验与智慧告诉你,如何从基层打造将才实力,等待跃升的机会;如何成为教练式的管理者,让部属一步步成长为得力干将;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从“士才”到“将才”、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 世界上最简单的智慧书

    世界上最简单的智慧书

    很多人为了领悟人生哲理而费尽心思,殊不知,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个小故事中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真理往往乘法明了,也许一群蚂蚁,就诠释了生命和团结的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包含了自信和善良的力量。也许一抹云彩,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美好。《世界上最简单的智慧书(经典珍藏版)》辑录的小故事均经过精挑细选,内容经典耐读,笔法清新隽永,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还原了本来简单的人生真谛和深刻道理,让读者拨开心灵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智慧。每则故事后附有文字精辟的智慧小语,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的内容源于作者为一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所做的演讲,通过给他们灌输一个人将来的幸福和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道理,激励这些人选择了以信任、负责和有价值地行事来定位自己的人生。于是,促成了《自己拯救自己》这部作品的问世。这《自己拯救自己》出版后,好评如潮。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版过这《自己拯救自己》,同时还被翻译成印度语和日本语出版。《自己拯救自己》在中国问世后,立即成为畅销书,是近20年来出版的励志书中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少数精品之一。正如作者所言:“伟大的行为会留给世人宝贵的财富,后人将从中获益无穷。”
  •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全面系统的总结了FBI多年以来的识人读心经验,语言轻松诙谐、通俗易懂,既具有FBI“一针见血”的明确性,又将FBI读心术的专业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了专业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 给生活加一点糖

    给生活加一点糖

    本书以大量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和画龙点睛的点评,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和快乐的真谛。
热门推荐
  • IQ对决

    IQ对决

    故事正邪双方都智力超群,那么到底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邪不压正呢?主角带着天之骄子光环照样被KO,那么背后的大BOSS到底是谁呢?故事中每个邪魅的反派都是宝藏男孩/女孩,嘻嘻。
  • 极品圣脉

    极品圣脉

    十成皇,二十为帝,三十岁之时,已然为仙进入星空大世界。在星空大世界中,也是大放异彩,一柄天魔刀,斩尽万族天骄,区区千年,已然半步星空主宰。可成为星空主宰,太难。
  • 他的眼,美如星辰大海

    他的眼,美如星辰大海

    很无意的,她看到了车里正在闭目浅睡的男人。那个男人简直太好看了,好看的让她几乎忘记了呼吸……,还有他那强大的气场,她在车外都感受到了。她的心突然怦怦怦的乱跳起来,不敢想那个男人睁开眼该是怎样的倾世繁华。这个男人,难道就是她的契约老公吗?--某总裁:“刚刚车外那个小胖子是什么人?”助理:“她就是您花一百万聘的妻子啊。”某总裁:“嗯?什么?!”他猛地睁开狭长幽冷的眼眸,眼珠黝黑深邃,睫毛微颤!助理:“夏总,合同已经签完了,您过目,而且,老爷子似乎很喜欢她。还有,夏总,她其实长得挺可爱的。”某总裁暴怒:“闭嘴!”人物介绍:男主,夏雨昂;女主,云小朵。支线男主:夏朗云,夏家收养的孩子,男主夏雨昂的弟弟,兼助理。
  • 踏道歌

    踏道歌

    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一颗坚定不移的求道之心,漫漫道途便展现在世人眼前……
  • 激情足球梦

    激情足球梦

    连云是一个足球精英,背后更有着给予他狂热支持的粉丝杨晓佩。刘朝阳是一位退隐多年的偶像级球星,相传他身怀祖传的足坛绝技——“中华无影脚”。连云的老师苏海伦正是刘朝阳多年前的恋人,为了当年一个“绿茵之诺”,刘朝阳从海外归来,慧眼独具地相中了连云这匹“千里马”。一个青春洋溢的故事,且看我们的主人公如何崛起成为中国足坛的希望之星……
  • 鬼医毒妃倾天下

    鬼医毒妃倾天下

    她,以医毒闻名的一代特工,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将军府嫡女,继姐继母视她为眼中钉,父亲以她为不耻时刻想要她命,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她势必要站在顶峰,扫除一切障碍,保她所爱之人,护她想护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仙宗门模拟器

    修仙宗门模拟器

    一个宗门的屹立并非一人之力就能维系的,唯有一代代薪火传才能成就伟大的宗门。
  • 快传之撩男记

    快传之撩男记

    当渣渣遇到渣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敬请期待
  • 一人行

    一人行

    逐浪浮沉终枯骨,生来无意。茫茫人海初相遇,为你不弃。
  • 我爱你,直到永远

    我爱你,直到永远

    她曾经是他的死对头,见面总是吵吵闹闹,十年之后他们在商场相遇,昔日的男孩,已是职场上赫赫有名的总裁而自己却是一名推销。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开始了同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