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1000000014

第14章 三辅故事(3)

澍案:汉旧仪: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又案:黄图云:长安城高帝修,惠帝更筑,高三丈五尺,阔丈五尺,上阔九尺,雉高三板,周回六十五里。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为斗城。

今案:长安城东、南、西、北四墙分别长五九一七米、七四五三米、四七六六米、六八七八米,总计二五一四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四九页),王仲殊云:东墙约六米,南墙约七六米,西墙约四九米,北墙约七二米,合计约二五七米合汉里六十二里强(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一六页)尺寸较前引略大。

北斗说见下。

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宋敏求长安志)

三辅黄图卷一:“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长安县:“长安故城,在县西北十三里。”“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长安志图卷中:“北斗城,三辅旧事及周地图记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今观城形信然。然汉志及班张二赋皆无此说。予尝以事理考之,恐非有意为也。盖长乐、未央侯所作,皆据冈阜之势,周二十馀里,宫殿数十馀区。惠帝始筑都城,侯已没,当时经营必须包二宫在内。今南城及西两方凸出,正当二宫之地,不得不曲屈以避之也。其西二门以北,渭水向西南而来,其流北拒高原,千古无改,若取东城正方,不惟太宽,又当渭之中流。人有至其北城者,言其委曲迂之状盖是顺河之势,不尽类斗之形。以是言之,岂後人偶以近似而目之也与?”

马正林曰:长乐、未央二宫位於龙首原最高处,而龙首原为西南、东北走向,故未央宫略偏南,长乐宫略北,故两者不可能东西一线。而长安城修建晚於二宫,又须将二宫包括在内,南墙走向又只能是西段偏南。若东西向,南墙东段就会从龙首原较低处通过,失去建城意义。南墙中间外凸,是为将龙首原高地包括在内。西城南段偏西,北段偏东,是受未央宫和河制约的结果。北墙的弯曲也是受渭河与龙首原走向的影响。汉长安城的不规则形状,“完全是受地理环境和宫殿与城墙建筑的先後影响,受到龙首原、渭河、河和宫殿的制约。”(考古与文物一九九二年第五期)

王社教曰:长安城南墙的弯曲与二宫修建在前,城墙修筑於後有关,但主要是受当地的微地貌景观的制约。长乐、未宫二宫本身的位置就受龙首原走向影响。长安城南墙走向还与东侧的洼地有关,城墙不可能修筑於洼地中,而是在洼地内侧。南墙中段的南凸则是为充分利用洼地而产生的结果。西墙的弯曲虽与未央宫修筑在前有关,但是主要是受水的影响。北墙的弯曲主要是受渭河一级阶地北缘的制约。东墙因地势较缓,则无须曲折回避。即长安城主要是受地理环境和宫殿建筑在前、城墙修筑在後的影响。“是汉长安城南的微地貌、水流向,渭河南岸一级阶地走向和宫殿建筑共同制约的影响,与渭河流向无多大关,也不是有意依照天上的北斗和南斗星座而建成这样的形状。当然,也不能断然否认在汉长安建立之初就已有了‘斗城’的说法。”(考古与文物二一年第四期)

秦建明等认为,北斗之说应与清河有关。即“如果认识到天齐是象徵天极以法天的话,那麽,清河大回转段便是象徵天空中的北斗,北斗斗口两颗名‘天枢’‘天璇’的星联线直指天极,古称指极星,而清河大回转南北向河段也直对天井(天齐)。如此,自泾阳县李家庄以下曲折形状的河段便是象徵北斗星座,实际二者也是非常相象的。三辅黄图称‘(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旧京为斗城’,这一千古难解之谜,也许从此可以释然。”(文物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李小波、陈喜波认为,长安城布局是受法天思想之下而产生的结果,长乐、未央位於北斗七星上,在於‘齐七政’象徵政通人和,後宫对应桂宫、北宫,少尉对应武库等等,而建章宫与斗柄的吻合及对泰一的崇拜,无不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考古与文物二一年第四期)

今案:古人筑城,尤其是京城,均有法天思想作为指导。秦咸阳宫便是如此。秦始皇本纪载:“为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汉代在规划相关宫苑时也是如此。文选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汉之无涯。”西京赋:“昆明灵沼,黑水玄,牵牛立其右,织女居其左。”又未央宫有渐台,三辅黄图卷五:“渐台,星名,法星以为台名。”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状是受到了秦代咸阳宫法天思想的影响,结合地形而形成的结果。这种思想对後世京城的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帝於槐里之茂乡徙户一万六千置茂陵,高一十四丈一百步。茂林园有鹤观。(三辅黄图)

澍案:在长安城西北八十里。建元二年初置茂陵邑,本槐里县之茂乡,故曰茂陵,周回三里。又案:汉武故事曰:帝崩,後见形谓陵令薛平曰:吾虽失执,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自今以後可禁之。平顿首谢,因不见。推问陵旁,果有方石可以为砺,吏卒尝溢磨刀剑。

今案:此条末句应作“茂陵园有白鹤观。”

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有茂陵。武帝纪:“(建元二年),初置茂陵邑。”师古曰:“本槐里县之茂乡,故曰茂陵。”元朔二年夏,“徙郡国豪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元光三年,“起龙渊宫”後元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五柞宫。”“三月甲申,葬茂陵。”臣瓒曰:“茂陵在长安西北八十里也。”

汉书元帝纪:“(初元三年)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鹤馆。”

水经渭水注:“(成国故渠)又东径汉武帝茂陵南,故槐里之茂乡也。应劭曰:帝自为陵,在长安西北八十馀里。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後见形谓陵令薛平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自今以後可禁之。平顿首谢,因不见。推问陵旁,果有方石,可以为砺,吏卒常盗磨刀剑,霍光欲斩之。张安世曰:神道茫昧,不宜为法。乃止。故阮公咏怀诗曰:失势在须臾,带剑上吾丘。陵之西而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故渠又东径茂陵县故城南。武帝建元二年置。地理志曰:宣帝县焉,王莽之宣成也。故渠又东径龙泉北,今人谓之温泉,非也。渠北故坂北即龙渊庙。如淳曰:三辅黄图有龙渊宫,今长安城西有其庙处,盖宫之遗也。”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兴平县:“汉龙泉庙,在县东北二十四里,武帝庙号也。”“汉茂陵,在县东北十七里,武帝陵也。在槐里之茂乡,因以为名。守陵溉树扫除,凡五千人。长安志卷十四兴平:“茂陵故城,在县东北一十九里,周三里。”“汉武帝龙渊故庙在县东北一十七里。”“龙渊庙,在县东北二十里,武帝庙也。”“汉武帝茂陵在县东北十七里,武帝建元二年置茂陵邑,後元二年葬。元帝初元三年四月乙未孝武园白鹤馆。园中五里,驰逐走马之馆,不当在山陵昭穆之地。”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七关西道兴平县:“茂陵故城,在今县东北一十九里。汉武帝陵在槐里之茂乡,因以为名。守陵溉树扫除凡五千人。至宣帝始为县。并入始平县。後魏曾于此置始平郡,领始平县,真君七年废郡,庄帝永安元年又移于今县东北一十五里始平故城。此城遂废。”关中胜图志卷八:“武帝茂陵在兴平县东北一十七里。”

关中记(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冢墓引):“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唯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徙民置诸县者凡七陵。长陵、茂陵各万户,其馀五陵各五千户。县属太常,不领郡也。守卫陵扫除,凡五千户。陵令一人,食官令一人,寝庙令一人,园长一人,园门令史三十二人,侯四人。元帝时三辅七十万户,始不从民陪陵。渭陵、延陵、义陵皆不立县也。”

今案:茂陵在今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陵园方形,东西长四三米,南北宽四一四米。封土呈覆斗形,居於陵园中央,底部东西长二二九米,南北长二三一米;顶部东西长三九点五米,南北长三五点五米;高四六点五米。茂陵邑在西吴乡窦马村西。西北距茂陵约二千米。白鹤馆在今南位乡道常村西南。北距茂陵约五米,现存夯土台基两座。(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四五六页)

乐游原在曲江西北。(史记注)

澍案:关中记云:宣帝立庙于曲江之北,号乐,案:其处则今之所呼乐庙者是也,盖本为乐苑,後因立庙。

汉书宣帝纪:神爵“三年春,起乐苑。”关中记(太平御览卷五七原引):“宣帝少依许氏长於杜县,乐之。後葬於南原,立庙於曲池之北亭,曰乐原。”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乐原在县南八里。汉书,宣帝起乐庙在曲江北,亦曰乐游原。”盖原因苑、庙而得名。西京杂记卷一:“乐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关中胜图志卷二:“乐原,在咸宁县南八里,龙首之横冈也。汉书宣帝纪,神爵三年乐苑。关中记:宣帝立庙宇曲池之北,号乐。长安志:汉时立庙馀趾尚存。长安中太平公主於原上置亭赏,後赐宁申岐薛王地,居京城之最高,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赏祓禊。”

今案:乐原在今西安市雁塔区铁炉庙周围。

未央宫有延年殿、合欢殿、回车殿。(太平御览)

澍案:黄图引作三辅录。今改正。

三辅黄图卷三:武帝时後宫八区,其中有合欢殿。

何清谷曰:新编秦汉瓦当图录著录有“延年”瓦当,当延年殿所施用。(三辅黄图校注一一三页)

商山四皓所隐,汉惠帝为四皓立碑於其所隐处。(东观馀论)

澍案:高士传曰: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也。高帝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为高车山。

高士传卷中:“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已。”史记留侯世家。“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眉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水经丹水注:“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於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於四皓庙东,又东径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岭上有四皓庙”。太平寰宇记卷百四十一上洛县:“四皓墓,在县西四里庙後。”“高车山在县北二里,高士传云,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也。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高车山”。关中胜图志卷二十五:“四皓祠,在商州东七十里商洛镇。魏书地形志:上雒县有四皓祠。”“四皓墓,在商州西三里。通志:有四皓冢。冢前有庙,庙有古今碑刻,商洛旧县西亦有四皓冢。”

今案:四皓墓在今丹凤县商镇镇街。(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一八八页)

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四皓庙,在终南山,去县五十里。唐元和八年重建。”卷十三咸阳县“四皓庙在县东二十五里。”“四皓墓在安陵西。”

哀帝崩,王莽奏发傅太后冢,以裹尸还定陶。(太平御览)

汉书外戚传:“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甚有宠。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产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恭王有材艺,尤爱於上。”“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後十年,恭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傅太后躬自养视,既壮大,成帝无继嗣。时中山孝王在。元延四年,孝王及定陶王皆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宝赂遗赵昭仪及帝舅票骑将军王根,阴为王求汉嗣。皆见上无子,欲豫自结为久长计,更称誉定陶王。上亦自器之,明年,遂徵定陶王立为太子。”“成帝崩,哀帝即位。”“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後岁馀,遂下诏曰:‘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後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傅太后既尊,後尤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并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令自杀。元寿元年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哀帝崩,王莽秉政,使有司举奏丁、傅罪恶。”“莽奏贬傅太后号为定陶恭王母。”“元始五年,莽言‘恭王母、丁姬前不臣妾,至葬渭陵,冢高与元帝山齐,怀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以葬,不应礼。礼有改葬,请发恭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玺绶消灭,徙恭王母及丁姬归定陶,葬恭王冢次,而葬丁姬其故。’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发。莽固争之,太后诏曰:‘因故棺为致椁作冢,祠以太牢。’谒者护既发傅太后冢,崩压杀数百人。”“莽奏言:前恭王母生,僭居桂宫,皇天震怒,其正殿,丁姬死,葬制度,今火焚其椁。此天见变以告,当改如媵妾也……恭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请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奏可。既开傅太后棺,臭闻数里。公卿在位皆阿莽指,入钱帛,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凡十馀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平恭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间皆平。莽又周棘其处以为世戒云。”

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霸城县北,与高陵分水。水南有定陶恭王庙、傅太后陵。”“恭王庙在霸城西北,庙西北即傅太后陵。不与元帝同茔,渭陵非谓元帝陵也,盖在渭水之南,故曰渭陵也。”“今其处积土犹高,世谓之增墀,又亦谓之增阜,俗亦谓之成帝初陵处,所未详也。”

今案:此处所载,成帝初陵处。傅太后冢在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残冢东西长一七米,高二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三五四页)

定陶,汉书地理志:济阴郡本注:“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定陶辖地在今山东定陶周围。

姜泉在岐山。(水经注)

澍案:郦道元云:炎帝长于姜水,即此。又太平御览引山下有县字。

水经渭水注:“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於姜水,是其地也。”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岐山县:“姜原,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母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因此氏焉。郦道元水经云炎帝长于姜水,即此水也。”关中胜图志卷十七:“杜水,在(岐山)县南三里。自凤翔界流入,合雍水。水经注:杜水东南合漆、岐二水,俗谓之小横水,或名之米流川。迳岐山西,又屈迳周城南,又历周原下,自下亦名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与雍水合。九域志:岐山县有姜水。县志:自凤翔界流来,合润德泉水,又迳县西,有南寺沟水自实相寺南流入之。又八亩沟水自县城北来流入之。又东南流会滩河,为交河,亦名双溪。”“雍水,在扶风县南门外。自岐山界流入,又东入武功界。水经注:雍水自合姜水,又东迳美阳县之中亭川。”

今案:姜水即今岐山县横水河。

岐山,关中胜图志卷十五:“汉右扶风雍美阳二县地。後魏太平真君六年置周城县。属平秦郡,後周废。天和四年置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改曰岐山县,属扶风郡。唐属凤翔府。宋、金、元、明不改,本朝因之。”

龙台高六丈,去丰水县五里。汉时龙见陂中,故作此台。(史记正义)

今案:此条前句亦见於三辅故事。县字当衍。

龙台在今县大王镇。(县文物志二五一页)

滕文公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俗谓之马冢。(史记索隐)

澍案:初学记引云:汉丞相夏侯婴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今俗人谓之马冢也。水经注:汉太尉夏侯婴葬日,柩马悲鸣,轻车罔进,下得见石椁,铭云:于嗟,滕公居此室。故遂葬焉。又案:长安图:汉时七里渠有饮马桥。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滕公即夏侯婴。“因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後封汝阴侯。卒谥为文侯。公,集解徐广曰:“令也。”“汉书曰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汉书地理志:沛郡公丘本注:“侯国。故滕国,周懿王子错叔所封,三十一世为齐所灭。”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

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香闻十里。(太平御览)

澍案:玉海引柏梁台高二十丈一句。又案:苏鹗演义云:汉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可置之殿堂,今人多作鸱字。

汉书武帝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柏梁台。”食货志: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郊祀志:“武帝铸柏梁铜柱。”长安志卷三:“庙记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三秦记曰:‘柏梁台,上有铜凤,名凤阙。’”汉武故事:“又起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香柏,香闻数十里,以处神君。神君者,长陵女子也,死而有灵;霍去病微时,数自祷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神君亦惭。乃去病疾笃,上令为祷神君。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寿命不长;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遂见断绝。今疾必死,非可救也。’去病竟死。上乃造神君请术,行之有效,大抵不容成也。自柏梁烧後,神稍衰。”

柏梁台以香柏为梁也。武帝尝置酒其上,诏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玉海)

澍案:史记: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若登台赋诗,乃元封三年也。五行志:太初元年十月,柏梁台也。

长安志卷三引三秦记曰:“武帝作柏梁台,诏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大司马曰:郡国士马羽林才。丞相曰:领天下诚难治。大将军曰:和抚四夷不易哉。御史大夫曰:刀笔之吏臣执之。太常曰:撞伐鼓声中诗。宗正曰:宗室广大日益滋。卫尉曰:周卫交戟禁不时。光禄曰:领从宗柏梁台。廷尉曰:平理清谳决嫌疑。太仆曰:修饰舆马待驾来。大鸿胪曰:郡国吏功差次之。少府曰:乘舆御物主治之。大司农曰:陈粟万石扬以箕。执金吾曰:徼道宫下随讨治。左冯翊曰:三辅盗贼天下危。右扶风曰:盗阻南山为民。京兆尹曰:外家公主不可治。詹事曰:椒房率更领其材。典属国曰:蛮夷朝贺常舍其。大匠曰:柱薄栌相枝持。太官令曰:枇杷橘栗桃李梅。上林令曰:走狗逐兔张罘。郭舍人曰:啮妃女唇甘如饴。东方朔曰:迫窘诘屈几穷哉。”清人沈德潜曰:“三秦记谓柏梁台诗是元封三年作。然梁孝王薨於孝景之世,又光禄、大鸿胪、大司农、执金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皆武帝太初元年所更名。不应预书於元封之时。其为後人拟作无疑也。不然,大君之前,郭舍人敢狂荡无礼,而东方朔以滑稽语为戏耶?”(古诗源卷二)陈直曰:“柏梁台联句诗,气息古朴,为真品,人名为宋人所妄加,遂滋疑义。”(三辅黄图校证一七页)

汉文帝遣将军周亚夫屯细柳,今呼石徼是也。(玉海)

今案:此条亦见於三辅故事。

太液池北岸有石鱼,长三丈,广五尺。西岸有石龟二枚,长六尺。(玉海)

澍案:颜师古汉书注引作三辅故事。又案:一引三丈作丈,广作高,二枚作三枚。

汉书郊祀志:“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关中记(长安志卷三引);“建章宫北有池以象海,北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拾遗记卷十:“瀛州,一名魂州,亦曰环州。东有渊洞,有鱼长千丈,色斑,鼻端有角。时鼓舞戏,远望水间有五色气,就视,乃明此鱼喷水为,如庆之丽,无以加也。”

今案:太液池石鱼在今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高、低堡子村西,一九七三年发现。石鱼呈橄榄形,长四点九米,腹径一米。其长度约合汉代二点一丈。(文物一九七五年第六期)

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艺文类聚)

汉书五行志:“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己立’。”

楚汉相距于京索间六年,身被大创十二,矢石通中过者有四。(索隐)

今案:史记高祖本纪索隐引作三辅故事。

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昔有太元真人茅盈内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父于华山乘驾龙白日天,武帝即其地造宫殿,岁时祈祷焉。(北堂书钞)

澍案:汉书:华阴有集灵宫。

汉书地理志京兆尹华阴本注:“集灵宫,武帝起。”隶释卷二西岳华山庙碑:“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思登遐之道,巡省五,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仙殿,门曰望仙门。”古文苑卷九张昶西华山堂阙铭:“而世宗又经集灵之宫於其下,想乔松之畴。”艺文类聚卷七十八桓谭仙赋序:“见部先置华阴集灵宫,宫在华山下,武帝所造,欲怀集仙者王乔,赤松子,故名殿为存仙,端门南向,署曰望仙门。”水经渭水注:“敷水又北迳集灵宫西。”三辅黄图卷三:“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望仙观、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陈直曰:“望仙门之名,两见於碑赋,与本文望仙台、望仙观之名称不同。”(三辅黄图校证七三页)关中胜图志卷十三:“集灵宫,今之灵台观址也。”夏振英曰:集灵宫遗址在今华阴市华山黄神峪。(考古学集刊第五集)。

今案:关中秦汉陶录有“临廷”瓦当,为集灵宫百官寺署中廷尉署所施用。(考古与文物二年第二期),又河南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藏有集共鼎,为集灵宫中使用器(中原文物二四年第四期,原介绍者将鼎铭误释作“康共”)。

茅盈见後。

高庙重十二万斤。(白氏六帖)

澍案:关辅记云:秦庙四枚,皆在汉高祖庙中。汉旧仪云:高庙十枚,受十石,撞之声闻百里。

西汉会要卷十二宗庙引汉旧仪云:“高祖盖地六顷三十亩四步,祠内立九旗,堂下撞千石十枚,声闻百里。”

今案:汉代陵庙内均置巨。关中记(太平御览卷五七五引):“汉昭帝平陵、宣帝杜陵二陵在长安。夏侯征西,欲徙诣洛阳,重不能致,悬在清明门门道南。其西者平陵,东者杜陵也。”

章门,一曰光华门,又曰便门。(三辅黄图)

澍案:华,一引作毕。长安城西出南头第一门曰章城门。汉书,咸帝元延元年,章城门门牝自亡,王莽改名万秋门。师古曰:便门,长安城北面西头门,即平门也。古平、便皆同字。

今案:章门解见前。陈直曰:“余旧藏有‘章门观监’封泥,盖在章城门内外有宫观,监为管理门观之官。”(三辅黄图校证二五页)

长安城西门曰便门(张澍注:一作桥),桥北与门对,因号便桥。(三辅黄图)

澍案:三辅黄图引作三辅录,宜是旧事中语,今改入。又案:桥为武帝建元三年造,张昌曰:桥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如淳曰:去长安四十里。

汉书武帝纪:建元三年,“初作便门桥”。三辅黄图卷六:“便门桥,武帝建元三年初作此桥,在便门外,跨渭水,通茂陵。(本注:长安城西门曰便门,此桥与门对值,因号便桥。)水经渭水注:“丰水出丰溪西,北流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为枝津,一水西北流又北交,水自东入焉。又北,昆明池水注之,又北径灵台西,又北至石墩,注於渭。地说云:渭水又东,与丰水会於短阴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峦,所有惟原阜石激而已。水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直对,武帝建元三年造、张昌曰:桥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如淳曰:去长安四十里。”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咸阳县:“便桥,在县西南十里,驾渭水上。武帝建元三年,初作便门桥,在长安北,茂陵东,去长安二十里。长安城西门曰便门,此桥与门相对,因号便桥。”长安志卷十三咸阳县:“渭河浮桥,在汉渭城县南北两城中间,架渭水上,即汉之便桥也。”“唐末废,皇朝乾德四年重修,後为暴水所坏。淳化三年徙置孙家滩,至道二年修於此。”关中胜图志卷八:“西渭桥,在咸阳县东南百步。汉书武帝本纪,建元三年初作便门桥。注:服虔曰: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去长安二十里。师古曰:便门,长安城内面西头第一门,作桥跨渡渭水以趋茂陵。其道易直,即今所谓便桥是其处也。水经注:渭水上有便门桥,与便门对直。通典,便门桥亦曰便桥。雍录:武帝作茂陵,在渭北兴平县西南十里。秦世已有中桥可趋兴平,迂难达,便门在长安西,於趋陵得以云便。汉元帝欲御楼船,用薛广德谏,舍船从桥,即此。唐太宗初即位,幸城西,与颉利盟於便桥之上。则桥在城西。长安志:唐末废。乾德四年重修,後为暴水所坏。淳化三年徙置孙家滩。至道二年修於此。县志:汉名便桥,唐名咸阳桥,今废。秋作桥,水涨用船,其地以桥名,亦以渡名。嘉靖间以舟为浮桥。又曰渭阳古渡。”何清谷曰:“便桥在咸阳市西南,汉代丰水入渭之处的东北,与长安城西出南头第一门章城门亦即便门遥遥相对。其具体地址可能在曹家寨之西,两寺渡之东,此地在短阴原内,渭河‘十里长峡’之中,渭河两岸均为台原,西岸高程三百九十八米,东岸高程三百八十九米,南河道较窄,不大游动,宜於架桥。”(三辅黄图校注三四五、三四六页)

太上皇微时,佩一刀,长三尺,上有铭字难识。传云殷高宗伐鬼方时所作也。高祖以之斩白蛇。及定天下,藏于宝库。守藏者见白气如出户,状如龙蛇。吕后改库曰灵金藏。惠帝即位,以此库贮禁兵器,名曰灵金内府。(北堂书钞)

拾遗记卷五:“汉太上皇微时,佩一刀,长三尺。上有铭,其字难识,疑是殷高宗伐鬼方时所作也。上皇游丰沛山中,寓居穷谷,里有人欧冶铸。上皇息其傍,问曰:此铸何器。工者笑而答曰:为天子铸剑,慎勿泄言。上皇谓为戏言而无疑色。工人曰:今所铸铁钢砺难成,若得公腰间佩刀杂而冶之,即成神器,可以定天下,星精为辅佐,以歼三滑,木衰火盛,此为兆也。上皇曰: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斫玉镌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不得此匕首以和铸,虽欧冶专精,越砥敛锷,终为鄙器。上皇则解匕首投於中。俄而焰天,日为之昼晦,及乎剑成,杀三牲以祭之。铸工问上皇何时得此匕首。上皇曰:秦昭襄王时,余行逢一野人於陌上授余。云是殷时灵物,世世相传,上有古字,记其年月。及成剑,工人视之,其铭尚存,叶前疑也。工人即持剑授上皇。上皇以赐高祖。高祖常佩於身,以歼三猾。及天下已定,吕后藏於宝库,库中守藏者见白气如,出於户外,状如龙蛇。吕后改库名曰灵金藏。及诸吕擅权,白气亦灭。及惠帝即位,以此库贮禁兵器,名曰灵金内府也。”古今刀剑录:“前汉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於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及贵,常服之,此即斩蛇剑也。”又酉阳杂俎:“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祖斩白蛇剑。剑上皆用七彩珠、九华玉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其光景犹照於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砻,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板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後人至,高祖觉。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索隐:“汉旧仪云‘斩蛇剑长七尺’,又高祖云‘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二文不同者,崔豹古今注‘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故旧仪因言之。”正义:“按:其蛇大,理须别求是剑斩之。三尺剑者,常佩之剑。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案:盐铁论论勇:“荆轲怀数年之谋而事不就者,三尺匕首不足恃也。秦王惮於不意,列断贲育,介七尺之利也。”以是可知,三尺剑为士庶所用,天子剑应为七尺。在出土的秦汉时期剑的长度一般在八至一二米之间,约合当时三至五尺,这种剑佩在身上是很容易拔出的。(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之铁剑长度约合汉代六点三尺许,在当时已属僭越。)而天子七尺之剑,则相当于今天一六米,这样的剑以正常的姿势是很难拔出的。因此,在荆轲刺秦时,秦王仓猝之中“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只有“负剑”才可拔出。而天子服七尺剑之制,也是始於秦代。因为从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诸侯王使用的剑的长度,都不超过九十米,即汉尺四尺。至於汉高祖斩蛇剑,也应该是三尺之剑,即刘邦自己所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陈直曰:“苑云:‘晋惠帝元康二年,武库火,烧孔子履、高祖斩白蛇剑、王莽头等三物。’据此,高祖斩蛇剑,至晋时始毁也。”(三辅黄图校证一三五页)

潼关关因水得名,水去关一里。左传: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即此。(寰宇记)

左传文公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注:“詹嘉,晋大夫。赐其瑕邑,令守桃林以备秦。桃林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

史记周本纪:“放牛於桃林之虚。”集解:“孔安国曰:‘桃林在华山东。’”正义引括地志云:“桃林在陕州桃林县西。山海经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广员三百里,中多马,湖水出焉,北流入河也。”後汉书地理志:弘农郡弘农县“有桃丘聚,故桃林。”注:“左传曰守桃林之塞,博物记曰在湖县休与之山。”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乡城北,东与全鸠涧水合,水出南山,北径皇天原东。述征记曰:全节,地名也。其西名桃原,古之桃林,周武王克殷休牛之地矣。西征赋曰:咸征名於桃原者也。晋太康地记曰:桃林在乡南谷中。”“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广圆三百仞。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造父於此得骅骝、绿耳、盗骊之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山海经曰: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多竹箭,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其中多马,湖水出焉。北流注於河。故三秦记曰:桃林塞在长安东四百里,若有军马经过,好行则牧华山,休息林下,恶行则决河漫延,人马不得过矣。”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华阴县:“潼关,在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

今案:今陕西潼关以东,河南灵宝以西即古之桃林。秦封泥有“桃林丞印”。

尖冢是子楚母冢。(宋敏求长安志)

澍案:子楚母即夏太后。史记吕不韦传夏太后别葬杜东,正义曰:夏太后陵在万年县东南二十五里。宋氏以旧事说为非。

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尖冢,两京道里记曰:在通化门东二里。皇览云:是吕不韦冢。三辅旧事云:是子楚母冢。皆非也。其冢制度广大,岂人臣所宜。据韦述两京记则秦襄王寿陵,盖不韦实始皇之父,而始皇名襄王之子,以此致惑也。”长安志图卷中:“庄襄王葬阳(本注:今东门外呼韩生冢者是也。”两京新记:次南曰布政坊。西门之南法海寺。本隋江陵总管清水公贺华宅。开皇七年为沙门法海宅,奏立为寺,因以法海为名。咸亨元年,寺内有英禅师见鬼,寺主沙门惠简尝日晚见二人行不践地,入英房中。惠简怪而问之。英曰:向秦庄襄王遣人传语,饥虚甚久,以师大慈,从师乞一,并从者三百许人,勿辞劳费也。吾已报云:後日晚食当来,专相候也。惠简便以洒脯助之。至时,秦王果至,侍从甚众,贵贱罗列,食甚急。谓英曰:弟子不食八十年矣。英问其故。答曰:吾生时未有佛法,地下见责功德,吾但以放赦矜恤应之。以福薄受罪未了,受此一,更年矣。因指坐上人曰:此是白起,此是王翦,为杀人多,受罪未了。又指一人云:是陈轸,为多虚诈,亦受罪未了。英曰:王何不从索食,自受饥窘?答曰:慈心人少,且馀人又不相见,吾贵人,又不可妄作祸祟,所以然也。因指洒脯曰:寺主将来耶,深有所愧。临去,谓英曰:甚愧禅师。弟子有物在,即这相偿。城东通化门尖冢,是弟子墓。俗人不知,妄云吕不韦冢。英曰:往遭赤眉发掘,何得更有物在。鬼曰:贼将粗物去,好者深藏,取不得,今见在。英曰:贫道出家,无用物处,必莫将来。言讫,揖谢而去。

今案:尖冢在今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墓封土为圆丘形,底径一四米,高约二十二米。墓前原有後代所立墓碑,已残损。一说此墓为汉墓。(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一页)

清城门内大二枚,各重万钧。(玉海)

今案:清城门即清明门,为汉长安城东出第二门。

关中记(太平御览卷五七引):“汉昭帝平陵,宣帝杜陵二陵在长安。夏侯西征,欲徙洛阳,重不能致,悬在清明门门裹道南。其西者平陵,东者杜陵也。”即三辅旧事之所载。

今案:汉代陵庙内均置巨。三辅旧事云“高庙重十二万斤。”汉旧仪亦云:“高祖庙钟十枚,各受十石,撞之声闻百里。”

后从帝行幸於甘泉宫,居长定宫。孝成许皇后废处昭台宫,岁馀,徙长定宫。

澍案:黄图引作三辅录,今改入旧事。

今案:此条已归入三辅故事中。

昔有太元真人茅盈内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於华山乘驾龙白日天。先是,邑人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入太清,时下玄洲入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三辅黄图)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集解:“太原真人茅盈内纪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乃於华山之中,乘驾龙,白日天。先是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此仙人之谣歌,劝帝求长生之术。於是始皇欣然,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曰‘嘉平’。”索隐:“广雅曰:‘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腊”,秦更曰“嘉平”。’盖应歌谣之词而改从殷号也。道书茅字初成。”陈直曰:“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引茅君传云:‘盈,字叔申,咸阳人。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三辅黄图校证七三页)神仙传:“茅君者,名盈字叔中,咸阳人也。秦始皇时学道,几年道成,治句容山。君之次弟,名固字季伟,季弟名字思和,亦得成真。”

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一七):“已嘉平可五日”。“嘉平时视”。“到十二月已嘉平。”(文物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王莽梦大厦殿前五铜人语,莽恶之,斧斫开铜人腹。(太平御览)

澍案:水经注:地皇二年,王莽梦铜人泣,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

三辅旧事:“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著长乐宫大夏殿前。”三辅黄图卷一:“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立於宫门。坐高三丈,铭其後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其大五丈,足迹六尺。’铭李斯篆,蒙恬书。”

汉书王莽传下:“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

更始遣将军李松攻王莽,屠儿卖饼者皆从之。屠儿杜虞手杀莽,故其时所授官皆屠沽之辈也。(北堂书钞)

澍案:王莽传称商人杜吴杀莽,吴、虞古字通。东观记亦作杜虞。又太平御览引无末二句。又案:王莽传: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肉脔分。後汉书注引三辅旧事云脔切千段。後汉书注: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

更始,即刘玄。後汉书刘玄列传:“刘玄字圣公,光武族兄也。”王莽末,绿林兵起,刘玄往从陈牧,为其军安集掾。地皇四年,号圣公为更始将军,同年二月,更始即帝位於水,建元曰更始元年。王莽败,更始至长安,居长乐宫。日夜与妇人饮燕後庭,不听事。赤眉入长安,更始单骑从厨城门出,後为谢禄缢杀。光武诏邓禹葬之於霸陵。

水经渭水注:“故渠又东北径刘更始冢西。更始三年,为赤眉所杀,故侍中刘恭夜往取而埋之。光武使司徒邓禹收葬於霸陵县,更始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鲍永持节安集河东。闻更始死,归世祖,累迁司隶校尉。行县,经更始墓,遂下拜,哭尽哀而去。帝问公卿,大中大夫张湛曰: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帝乃释。”

李松,李通之从弟。後汉书刘玄列传:更始即位後,遣“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汉书王莽传下:“析人邓哗、于匡起兵南乡百馀人。时析宰将兵数千屯亭,备武关。晔、匡谓宰曰:‘刘帝已立,君何不知命也!’宰请降,尽得其众。晔自称辅汉左将军,匡右将军,拔析、丹水,攻武关,都尉朱萌降。进攻右大夫宋纲,杀之,西拔湖。”“邓晔开武关迎汉,丞相司直李松将二千馀人至湖,与晔等共攻京师仓,未下。”“李松遣偏将军韩臣等径西至新丰,与莽波水将军战,波水走。韩臣等追奔,遂至长门宫。”“时李松、邓晔以为京师小小仓尚未可下,何况长安城,当须更始帝大兵到。即引军至华阴,治攻县。”。地皇四年十月戊申朔,汉军攻入长安,三日庚戌,王莽避至未央宫沧池渐台。“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就识,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後宫,乘其车服。六日癸丑,李松、邓晔入长安,”“以王宪得玺绶不辄上,多挟宫女,建天子鼓旗,收斩之。”後汉书刘玄列传:王莽被杀後,“申屠建,李松自长安传送乘舆服御,又遣中黄门从官奉迎迁都。”更始至长安,“李松与棘阳人赵萌说更始,宜悉王诸功臣。朱鲔争之,以为高祖约,非刘氏不王。”後“以李松为丞相,赵萌为右大司马,共秉内任。”“时李轶、朱鲔擅命山东,王匡、张横暴三辅。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面衣,锦、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平陵人方望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聚党数千人。”“更始遣李松与讨难将军苏茂等击破,皆斩之。”更始三年三月,“遣李松会朱鲔与赤眉战於乡,松等大败,军走,死者三万馀人。”张等欲劫更始,为更始知,欲悉诛之,未果,“战於宫中,更始大败,”次日“东奔赵萌於新丰。”“李松还从更始,与赵萌共攻匡、於城内。连战月馀,匡等败走,更始徙居长信宫。赤眉至高陵,匡等迎降之,遂共连兵而进。更始守城,使李松出战,败,死者二千馀人,赤眉生得松。”又後汉书李通列传载:“更始之败,李松战死。”

补遗

阿房宫东西三里,南北五百步,庭中可受万人。又铸铜人十二於宫前。阿房宫以慈石为门,阿房宫之北阙门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廿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何清谷曰:“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引书史:‘始皇天下,使翁仲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秦人以为瑞。翁仲死,遂铸铜为像,置之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见之者犹以为生,故古墓之间皆用之。’铜人既是二十六年铸,那时阿房宫未筑,故置於咸阳宫司马门外。始皇三十年以後,也许因阿房宫前殿建成,铜人徙於阿房殿前。”(三辅黄图校注四三页)

三辅黄图卷一:“(阿房宫)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本注:磁石门,乃阿房北阙门也。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以示神。亦曰却胡门。)”

武帝於未央宫起高门、武台殿。(三辅黄图卷二)

汉书翼奉传:“孝文时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凰、白虎、玉堂、金华之殿。”李陵传:“陵召见武台。”师古曰:“未央宫有武台殿。”三辅黄图卷三:“高门殿,汉书曰:‘汲黯请见高门。’注曰:‘未央宫高门殿也。’又哀帝时鲍宣谏曰:‘陛下擢臣穴,诚冀有益毫毛,岂欲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

(丰润陂),後周太祖名为中都陂。隋文帝改。(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

长安志:“丰润陂,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周六里。”案:丰润陂在今西安市东北近灞水处。

洛女冢南有洛陂,俗号洛女陂。(同上)

长安志:“洛女陂,在县东十五里。”案:洛陂在今西安市东郊水西侧。

……切千段也。(汉书王莽传注)

同类推荐
  • 汉末之风起

    汉末之风起

    一个历史时代终结,就是新时代开始,一个少年因为意外来到了乱世,再乱世中沉沦,会有怎么样故事,历史还会有三国吗?真正的乱世篇章已经开始,精彩的在后面呢?
  • 大明国宦

    大明国宦

    南有倭寇频频侵扰东南沿海,北有鞑子虎视眈眈,朝堂之上,更是一片乌烟瘴气,而这时,一群自诩名门正派的所谓英雄好汉,不知忠君报国,救民于水火,频频内斗,更是与世家狼狈为奸搜刮民脂民膏!更有甚者与倭寇勾结!本书的主角就是一个原本以为自己穿越是个很正经正统的历史开局,奈何被卖到宫中.............谁说宦官就不能为国为民!劳资今天就要教教这群只懂得内耗、抢地盘的所谓的“大虾”渣子们,什么是真正的男人!BY:铁胆!贯穿笑傲人吃人的江湖,但绝不是主线!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东晋风骨

    东晋风骨

    五胡相争,门阀世家,王与马共天下,谢与桓执牛耳,一曲悲歌一壶酒。桓氏七郎桓伊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美具,乃丽央公主心中挚爱。深情,无情,自作多情?郗氏九娘玉染自幼长于被王家离弃的姑母身边,世事洞察,看似温雅有礼,实则灵透凉薄。一片冰心能否抵的过司马世子珣之的一往情深?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宋)苏东坡云锦山下,浮屠塔前,谁的指尖碰触了指尖?
  • 一品逍遥侯

    一品逍遥侯

    我叫方浩,生活对我一帆风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想想,还真的有些小激动。可惜,我也穿越了,很不幸,我居然成了一个小乞丐,一个蜷缩在破庙里的小乞丐,唉,命运的这个玩笑开大了。什么?你问我宋徽宗为什么成了开创徽宗盛世的千古一帝?辽金皇帝为什么听到我的名字就战战兢兢?为什么世人都赞我为大宋第一才子?我这些老婆为什么都这么漂亮?我家大门上为什么还有逍遥侯三个大字?我家那些遍及天下的商铺、钱庄、地产、良田是怎么得来的?别急,且待我喝口茶润润喉咙,你也别忘了抽空去收藏推荐一下,咱们坐下来慢慢聊……聊天基地:460823997欢迎加入
  • 汉末窃国传

    汉末窃国传

    窃物者贼,窃国者王。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穿越重生成公孙瓒之子的公孙续准备窃国为王。可窃物容易窃国难,公孙续只能审时度势,步步为营。于是……十年谋划,扫清外患,一战扬名:千里奇袭,计定鲜卑,封狼居胥;驰援孙坚,双战吕布,追董保民;屠灭匈奴,石狮悬首,占并吞凉;奇兵夺城,力克袁刘,分取冀州;创月旦报,发十宗罪,告天下书;改头换面,巧取南阳,智图扬州;……等等一系列名动天下的事情相继发生,构成了公孙续的窃国之路!
热门推荐
  • 狂庭之主

    狂庭之主

    妄不过一念,傲不若钧仙,狂不过一庭之主。
  • 朝朝暮暮只与你

    朝朝暮暮只与你

    初见,她勾住他的皮带:“帮我,拜托!”七个月后的某个深夜,她在路边捡到他:“喂,你该不会失忆了吧?”自此以后,他成了她生命中的常客……
  • 综穿之二少的奋斗

    综穿之二少的奋斗

    秦羽意外得到奇遇,获得可以修真的机缘,都是可以修真前提是秦羽必须完成任务,于是为了秦家和自己,秦羽开启了异世奋斗的里程。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梦魇诅咒

    梦魇诅咒

    【噩梦集】本文更新不稳定!!!是由噩梦(不全是)改编而成!!!【男主暂定定,后期不确定有没有~】她和他,生命中注定的遇见还是擦肩而过?梦魇缠身,是诅咒还是召唤?她(他)会选择沦陷还是步步为营?她和他是否会成为对方救赎?
  • 凤鸣九天:带着系统闯天下

    凤鸣九天:带着系统闯天下

    【原创,此文章可能没男主,也有可能是np,不喜者,请绕道】这个世界,过渡着时光的演变;这个故事,阐述着情感的纠结。暖絮舞春景,潺潺似绸戏。只因自多情,柳溪无多义。转眼满闱馨,有影含醉砌。兮兮郎妾语,花去不感阴。(诗作者:玉殒)(更新不定期,字数不限)
  • 无情绣刀温柔女

    无情绣刀温柔女

    这是一个更接近玄幻武侠的武侠世界。(像是霹雳、金光布袋戏)(非历史背景)(书友群:328331521)西厂锦衣卫派出杀人手段最高明的秋一伤,前去刺杀安南将军袁明义,却离奇失踪。安南将军在山东鲁公城驿站内突然暴毙,现场凶手只留下了一句话,一个名字。“袁家公子假侠士,江湖有谁知真面。—血仙子,留书”得知此事,明朝廷震怒,派遣东西两场火速捉拿血仙子归案!幻音山庄的大小姐,楚绘偷偷带领小呆前往相互,却在这过程中被人追杀陷害,而小呆也因此找回了自己的记忆。记忆恢复时,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血腥江湖路与无尽悲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初雪踏清歌

    网游之初雪踏清歌

    一周没上线,游戏情缘被三,自己还被踢出了帮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想下一刻组队随便一喊,便招来一尊大神,自此,开启了鸡飞狗跳的游戏生涯。本想励志当只米虫,好好发挥吃货的精神。然大学还未毕业,苦命的被大哥拎到自家公司实习。什么?签约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要带她?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文案策划助理,还是实习生。哼,若不是看在对方代表颜值高的面子上,她才不会去……
  • 曙光行动

    曙光行动

    公元2525年,人类实现了空间跳跃技术,空间跳跃技术的成熟,使人类有了开辟远地殖民星球的能力,军历2527年E9B24,‘埃克斯’空间站128名士兵以及12名科研人员全部阵亡,救援小组在视频里发现了他们从未见过的新种族——圣约人,由于科技上的不平衡,人类许多远地殖民星被攻占,为了保护母星,人类也率领剩下的舰队迎战圣约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