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100000010

第10章 家世、成长与婚姻(9)

在这场运动中,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大出风头,她不时登台演讲,阐述运动的必要性、迫切性,还通过中外媒体树立了一副“新民”形象。为了争取国外人士对她和蒋介石实施的“新生活运动”给予支持,她在美国和上海的英文报刊,连续发表解释“新生活运动”的文章。1935年6月,她在《美国论坛》杂志发表《中国的新生活》,1936年10月10日,她又在上海《字林西报》发表《舆论的形成》,她还为纪念“新生活运动”两周年和中华民国成立25周年发表《新生活运动》一文,反复地解释“新生活运动”的根本意义,以及提倡“新生活运动”的动机,为蒋介石评功摆好。

1934年2月,记者埃德娜·李·布克就“新运”采访了蒋介石、宋美龄。布克妙笔生花地写道:“她和蔼可亲,充满热情,沉着而有自信心,非常忙碌……在结婚以后的几年间,这位动人的年轻新娘,已成长为漂亮的中国第一夫人。她容光焕发,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和进取的意志,她在南京已争取到一席重要地位。蒋氏夫妇生活充实,很有规律。他们共同努力工作。他们的一天是从早上六点以前读《圣经》和做祷告开始的。在蒋中正家里,无人聚会打麻将,也没有跳舞或打牌之类费神安排的社交活动。他们也不出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没有时间。然而,宋美龄总是抽出时间,向南京的外国教会组织的集会发表演说,开办小学或孤儿院,抚育那些阵亡人员的子女,翻译蒋中正的文电,和译员们进行磋商,或者在重要会议上当他的翻译为世界各地的报刊撰写文章;组织妇女团体,接待许多来访的贵宾;在一个又一个政府事务委员会担任委员,在她丈夫与红军作战期间和他一起飞行,为的是同生死、共患难。”显然,宋美龄的对外宣传收到了一定效果。

实际上,当时中国人民正在遭受战争、饥荒、洪水、旱灾、疾病、蝗虫和许许多多灾难的威胁,他们没有心思去听什么礼、义、廉、耻的教训。这个运动从一开始,就遭到不少人的批评,被指责为含有“法西斯主义的色彩”,“以为全国人民衣食尚不够,而高谈精神复兴,是无济于事的。”因而,运动收效甚微。如果说在这个运动开展一周年之际,还取得一点效果的话,那么在1936年即运动开展两周年之际,由于“蓝衣社”到处胡作非为,“新生活运动”已经名声扫地,就连蒋介石也无法隐瞒自己对运动结果的气愤和沮丧。

对于这场与中国的当务之急背道而驰的“新生活运动”,宋庆龄毫不客气地予以批判。她说:“‘新生活运动’对人民毫无裨益。因此,我建议取消这个迂腐的运动……现在需要的是革命的人生观,而不是夫子之道。”1937年4月,宋庆龄在《亚细亚》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儒教与现代中国》的文章中指出:“3年以前,国内开始了一个名叫‘新生活’的运动,这个运动是带了儒教气味的。”但在一新生活运动’中找不到任何新东西,它也没有给人们任何东西。因此,我建议用另一种运动来代替这个学究式的运动,那就是,一种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进以改善人民生活的伟大运动。”

“新生活运动”虽然没有什么收获,但蒋介石与宋美龄正是借着推广“新运”,而完成了对华北、西北的第一次巡视。

华北、西北地域辽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西北,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央政府统治最薄弱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敏感之地。1934年10月,蒋介石在派重兵对红军进行了第五次“围剿”,迫使红军开始长征之后,接受了端纳的建议,携夫人宋美龄视察了华北、西北十个省份,以巩固成果。

1934年10月4日,蒋介石在宋美龄、张学良、端纳等人的陪同下,到达汉口。在逗留汉口的几天中,蒋介石召集了几次会议,讨论和制定“剿共”的新计划,准备对工农红军再一次发动进攻。10月10日,蒋宋夫妇离开汉口,前往洛阳,参加国民党中央军事学院洛阳分院的开学典礼,学院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仪式,蒋介石对学员发表了演说。11日下午活动全部结束,经端纳提议,蒋氏夫妇一行10月14日到达西安。

蒋介石下车伊始就发表演说,大肆鼓吹“新生活运动”,他们还邀请在西安的所有外国传教士参加茶话会。会上,蒋介石和宋美龄分别用汉语和英语发表演说,赞扬传教士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并呼吁他们协助推广“新生活运动”。

蒋氏夫妇认为,传教士常年与中国民众生活在一起,是了解他们情况的,因而传教士能够说出一些怎样才能改造中国落后面貌的方法来。传教士还有一种特殊的独立地位,他们可以讲实话,不必像中国官员那样由于害怕上级而有所顾虑,报喜不报忧,甚至谎话连篇。宋美龄请求传教士诚恳陈言,并“代表政府”保证与他们合作。传教士们从未有过如此殊遇,能够与中国最高领导人对话,使他们受宠若惊,有一人带头发言,其他人便纷纷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所在地区的弊端,并提出了纠正这些弊端的一些对策。

在西安巡视完后,蒋介石夫妇一行来到了甘肃省省会兰州。兰州之行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危险的,甚至不排除有被暗杀的可能,由于张学良和端纳未阻拦蒋氏夫妇西行,还遭到许多高级官员的严厉斥责。在兰州他们参观了毛纺厂和棉纺厂,登上了兰州古城墙,并视察了兰州黄河大铁桥。随后他们又到宁夏、绥远等地考察。每到一处都与地方首脑会晤,并参观重点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

华北、西北之行,历时一个月,行程数千里,巡视了十个省份。蒋介石也因此接触到了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争取了西北将领对他的好感和支持。许多看不惯南京繁文缛节的地方将领,通过直接见面畅谈,开始站到了蒋介石这一边。同时,蒋介石对经济发展的兴趣也起于此行。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还从未对工业费过心思,此行也改变了他不关心经济建设的形象。还有一点是,蒋介石、宋美龄在西安、兰州、绥远、开封、太原及其他城市都同外国教会拉关系,同传教士座谈,争取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同他们合作,使各地教会合作委员会相继成立,从而又改变了他们同外国的关系,在争取国外支持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蒋介石的华北、西北之行,既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也不仅仅是为了宣传所谓“新生活运动”,而是有重大的政治目的的,那就是炫耀他的武力,传播个人的所谓“领袖魅力”,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在这次巡视中,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以优雅的风采,以自身的能力出现在公众之中。这次旅行虽然使她疲惫不堪,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旅行之一。每到一个城市,她都以“第一夫人”的身份,把上层妇女,尤其是各省要人的太太们召集起来,敦促她们为“新生活运动”尽力。在演说中,她反对名门闺秀的深居简出,反对吸鸦片、肮脏和贫穷。她呼吁妇女要有责任感,要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妇女自身和儿童的福利事业,她任命各地高级官员的夫人为当地“新生活运动”的领导人。此行结束回到南京后,她认识到了自己在蒋介石身边应该做、能够做和可以做的事情,特别是增强了对政治的兴趣,并找到了自己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定位和政治定位。对她而言,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演练。

西安事变与“美人救英雄”

1936年12月1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国民党的实际领袖、主持南京政府近10年,时任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副主席的蒋介石,因为拒绝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被西北“剿共”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一级上将张学良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二级上将杨虎城扣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

曾经与蒋介石多次出入战阵、几经历险的宋美龄,这一次恰恰没有陪伴在蒋介石身旁。也正因此,才有一出宋美龄版的“美人救英雄”。当然,这只是一种非正式的生动说法而已,谁都知道,被扣的蒋介石并不是被宋美龄救走的,而是被西安方面放走的,而且,张学良还把自己的政治生命连同后半生一起“陪送了进去”。这是必须要先交代的。

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已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当此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刻,各党各派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深得人心,吸引了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脱离反共内战第一线,走上呼吁全民抗战的道路。蒋介石面对日寇的侵略,由一味妥协退让,逐渐转变为交涉谈判以至局部抵抗(如百灵庙之役),并开始着手抗战的各项准备,但却仍然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所谓国策。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飞临西安,亲自指挥实施“通渭会战计划”。在他看来,会师于陕北的红军三大主力,只不过是三万疲惫不堪的残余之师,且已被围得水泄不通,他要用30万左右兵力在三个月内将其彻底消灭于陕北地区。只是他没有想到,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已成为全国人民共识的情况下,内战不得人心,也不可能成功。他更没有想到,公开反对此次“剿共”战争的竟然是此次作战计划中的主力——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军的杨虎城。

蒋介石一到西安,立即在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等的陪同下,遍游陕西山水。表面沉醉于黄陵、秦陵、华山、骊山风光中的蒋介石,难得和张学良等人进行轻松的谈话。10月27日上午11时,他在张学良、杨虎城的陪同下,由临时行辕临潼华清池来到王曲军官训练团训话,面对因执行“不抵抗”政策而丢失国土、背井离乡又被迫上前线打内战的东北军,蒋介石讲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中共是眼前的敌人,日本为害尚远,应当先消灭近处的敌人再消灭远处的敌人任何违抗命令的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场的大部分军官听了这种训话极为反感,噪声四起,会场上“攘外安内”的标语也被换上了“安内让外”。

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杨虎城对“危险分子”、“左倾分子”进行惩处。张、杨以“左倾分子”已“畏罪潜逃”为名,没有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也已是忍无可忍的张学良,直言不讳地对蒋介石表示,如今国难当头,只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怎么还能打内战呢?并拿出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于10月5日给他的信。蒋介石怒不可遏,一边大骂中共的统战手法,一边怒斥张学良年轻幼稚,如此容易上共党的圈套。

10月30日,蒋介石飞赴洛阳,表面上是“避寿”,事实上是在紧张地部署“通渭会战计划”。张学良带着骑5军军长何柱国飞到洛阳,他不顾蒋介石的反感,再次劝说蒋介石以大局为重,马上抗日。蒋介石的回答既干脆又简单:“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第二天,蒋在洛阳军官学校分校的训话中,别有所指地说:“勾结日本是汉奸,勾结共产党者也是汉奸!”张学良当然知道蒋介石此话的含意。在飞返西安的飞机上,张学良考虑了各种对策和蒋介石分手,辞职引退最后向蒋介石诤谏,希望蒋介石能够改变立场采取非常行动,逼蒋抗日。

11月初,蒋介石正式改组西北“剿共”总部和兵力配备。由他出任总司令,张学良出任副总司令,晏道刚为参谋长。随后蒋介石又飞赴太原、济南,会见阎锡山、傅作义、宋哲元、韩复榘等人,为即将展开的“通渭会战计划”做统筹安排。

蒋介石在华北、西北地区穿梭活动,为的是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围歼红军计划。张学良决心为阻止这场内战和劝说蒋介石同意停战抗日,进行最后的努力。正在此时,有三件事使得张学良下定决心,果断采取行动。一是山城堡战役,胡宗南损失一个师,其他进攻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也各有伤亡。张学良、杨虎城从中认识到,国民党军队消灭红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果消灭了红军,则无疑是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重大损失,从东北沦陷起,只有中共的抗日民主联军一直在日本侵略者的严酷“围剿”中坚持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放弃抗日主张。只有联共抗战,只有与红军一起抗日,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二是“七君子事件”。在一二·九运动的鼓舞下,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1936年5月31日和6月1日,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等爱国民主人士,在上海召集了全国18个市各界救国会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和《抗日救亡初步政治纲领》等重要文件,决定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发动全民族抵抗侵略运动。对于全国各界救国运动,蒋介石放风诬称是“反对中央,颠覆政府”,是被共产党利用来作为反对政府的工具。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上海军、警、宪、特机关,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7人,移送苏州江苏省高等法院关押,查封了14种宣传抗日的刊物。这一严重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张学良对此无法理解,遂于12月3日第二次独自驾驶飞机去洛阳,面见蒋介石,表示了他自己的疑惑,要求亲率东北军开赴前线作战,并对蒋介石说:“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蒋介石训斥道:“全国只有你这样看,我是革命政府,我这样做,就是革命!不服从我,就是反革命!革命的进来,不革命的滚出去!”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从“七君子事件”中看到了蒋介石的顽固,看到了蒋介石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大潮而动的真面目。

三是绥远抗战。此时发生的傅作义指挥的反击日伪军的壮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傅作义成为全民赞颂的民族英雄。这对因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罪名的张学良是一个极大的促动,他要挺身而出,进行抗战,以雪前耻。

三件事使张学良打消了辞职隐退的念头,决心据理力争,劝蒋抗日;劝蒋抗日不成,则逼蒋抗日。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向蒋介石面交《请缨抗敌书》。但与以往一样,蒋介石丝毫不为其抗战报国的激情所动。

就在张学良第二次飞洛阳与蒋介石谈崩的当天,蒋介石突然将原定在洛阳举行的西北“剿共”高级军事会议改在西安进行。12月4日,蒋介石率陈诚、卫立煌、万耀煌、蒋鼎文、朱绍良、蒋百里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乘坐专列开往西安。与此同时,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潼关集中,一批批战斗机在西安和洛阳机场降落。

同类推荐
  • 魅力毛泽东

    魅力毛泽东

    本书从政治、军事、文化、交往、读史、志趣以及生活等多个角度解读毛泽东,力求史料翔实,论述清晰,语言生动,行文流畅,视角独特,选材新颖。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王安石传奇

    王安石传奇

    本书为长篇小说,以史话本的形式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过程,歌颂了他的政治风范和历史贡献。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名人传记丛书——罗斯福

    名人传记丛书——罗斯福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热门推荐
  • 他有一个梦想

    他有一个梦想

    梦想照进现实,超越现实,一个小小他,如何完成一个大大的梦
  • 幻梦绮想

    幻梦绮想

    这是一个创世神想要将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所毁灭的故事。这是一个人类为了避免自己所居住的世界毁灭而努力奋斗的故事。这是一个展现亲情、友情、与BOSS斗智斗勇的故事。这是我的故事,这也是大家的故事……
  • 剑化九天

    剑化九天

    以武侠世界绝世强者走出的巅峰之路。圣武,阴尸,冥王,魔仙,神界,不过只是脚下凡尘。璀星之剑,九天殒灭。吾乃九霄大帝QQ交流群192234912,本人QQ644504505,作家互动。
  • 丑女穿越迷上少美男

    丑女穿越迷上少美男

    她因为丑被人排挤,就连自己一直暗恋的温柔学长,都对自己冷眼相待。一次落水,她看着自以为的好朋友讽刺的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的沉下去,她才明白这世间的冷漠无情........穿越的她是否可以改变命运,让幸福像花一样一朵一朵美丽绽放!
  • 求知文库-航天科技博览

    求知文库-航天科技博览

    地球是人类的老家和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至今人类生息繁衍的唯一场所。然而,人类飞行的理想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几乎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飞行的理想便产生了。人们不仅渴望像鸟一样飞翔,而且幻想能够翱翔在太空,飞上月亮以及其他星球,去探索那里的风光美景。
  • 奈何杳无音信

    奈何杳无音信

    一座琉璃宫,一颗琉璃树,一处琉璃,两处相思,万缕千丝,化为琉璃......一座月老阁,一根红丝线,不让两人天涯隔,倒叫两人成眷属......“你本无心,又怎有情呢?”“是啊!我本无心......”“只是,这缘分二字......”|司命说:“这世间有太多的爱而不得,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我的无能为力,让我痛苦不堪,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冥王说:“明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呢?”月老说:”看着许多有情人终成眷属,想来这便是这红丝线的意义了,也是我存在的意义了“......许多人都在说着自己的故事......石姬你又有什么故事要说呢......
  • 武神路

    武神路

    灵玄大陆,惊艳之辈无数。在天才聚集之代,踏着众天才之首,去闯荡那灵玄大陆。新人,求关注,求收藏。
  • 恋蒹葭

    恋蒹葭

    曾几时,你我相依如命,生死不离。又几时,你已高官厚禄,妻妾成群,当年的你却不再。如今我要离你而去,你可曾会为我留下一滴泪水?是你如初,待你如初,我无悔……
  • 史莱姆的异界之旅

    史莱姆的异界之旅

    众所周知,泄露天机是要挨雷劈的。但是贾正易完全不在乎这些。高官显贵?武林高手?只要你敢出现在我面前,我就敢算,我不光敢算,我还敢说出来,我不光敢说出来,我还敢告诉你怎么改。于是,给天下第一高手算了一命的贾正易被老天爷劈到了异世界。
  • 古惑女穿越—天蝎王妃

    古惑女穿越—天蝎王妃

    为什么别人穿越都变漂亮,而她冷筱颜居然成了丑女……那个臭屁王爷有什么拽的,到了她魔女冷筱颜的手上,保管他比死还惨……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她只得委曲求全,进了王府当丫鬟……他好歹也是堂堂的七王爷,出了名的冰山,可是却三番四次被个臭丫头调戏,他要报复,却成就了一段欢喜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