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1200000023

第23章 走出心理的迷雾(1)

§§§第一节 人性心理的两面性和本质的一致性

人性心理的两面性既包括同一心理对象,也包括不同心理对象。人性心理的两面性指心理情感的两面性和心理、行为抉择的两面性。心理情感的两面性如自尊与自卑、爱与恨、勇与怯、欢乐与悲伤等等,心理行为抉择的两面性如纪念与忘却、进与退、去与留等一切形式上相反的抉择。本质的一致性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作为对立的、两面的心理情感和心理行为抉择是相互依存的前提;二是这种看似两面的和对立的心理情感和心理行为抉择,都是为着人性自我,都是为着肯定人性自我,它们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虽然这个自我时常是扩大了的自我或他我。

以下先就心理情感方面以例讨论之。

一、心理情感的两面性和本质的一致性

人类人性的心理情感实在是太多、太丰富,但人性的一切心理情感又可以归纳为对立的两大方面,如自尊和自卑、爱与恨、悲与喜、勇与怯、自私与利他、残忍与同情等等。而本书在讨论人性诸心理原理时,只能一一分析之;在讨论人性的这种心理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对其对立的和其他的心理原理的否定。比如以自私而论,一个再自私的人,也有利他的人性心理和行为;一个再利他的人,也不可能绝对利他,连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这样一天24小时为别人服务、为别人着想,也有为自己的时候。作为社会化的现实中的有血有肉有七情有六欲的人,都具有心理情感的两面性。

这种心理情感的两面性,由于实际情况和实际遭遇的不同,有时体现于同一情感对象,有时体现于不同情感对象。

(一)自尊与自卑

自尊和自卑是一对矛盾的心理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自尊?这是由于自卑的缘故。由于自卑,人性心理想要克服自卑,于是产生自尊。为什么会产生自卑?这是由于自尊的缘故。由于自尊,人性心理想要获取自尊而不得,于是产生自卑。故自尊心是因为自卑感而存在,自卑感是因为自尊心而存在。一个人自尊心愈强,说明其内心深处愈自卑;一个人自卑感愈强,说明其内心深处愈要求自尊。故愈自尊者,其愈自卑;愈自卑者,其愈自尊。自尊的“绝对值”等于自卑的“绝对值”:

自尊|=|自卑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后,一时仁心大发,感念起少时家乡的父老亲友,先后将他们请入宫中准备一同享福。但父老亲友们岂有如此福命?不懂宫廷礼仪倒还无妨,最严重的是为了和皇帝套近乎,一时高兴竟说出“小时候”朱元璋怎样怎样、朱元璋小时候又怎样怎样的话,这就揭了朱元璋的短,触动了朱元璋的自卑感,伤了朱元璋的自尊心。结果这些父老亲友不但福没有享成,反落得悲惨下场。

朱元璋已成皇帝,他的形象是神圣的,家乡人的“揭短”好似有损其神圣的形象,但“此一时彼一时”,真正的原因是朱元璋强烈的自卑。

有一种人很容易受伤害,很容易被冒犯。别人不经意的某个言行,在大家看来都不会伤害他,但他却真真切切感受到被伤害了——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这个人太在乎自己、太自卑、随时随地都在想别人会不会伤害自己。

自卑是为着肯定自我,为着肯定自我而自卑;自尊也是为着肯定自我,为着肯定自我而自尊。自卑和自尊是一个钱币的两面,这个钱币就是人性心理对自我的肯定。

(二)爱与恨

爱与恨的情感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自我,一种是他我(或他物)。我们首先探讨第一种情形。

一个人爱自己,是因为自己需要爱;一个人需要爱,是因为自己缺乏爱。由于自我未能达成对自我的无限肯定,而自我把对自己的无限肯定当作为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亦即自我价值的意义所在,则这种自我是残缺的、可怜的。正因如此,即发生了自爱。因此,爱源于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和不达成。从这种意义上讲,所谓爱,即爱的不达成,故发生爱。

爱的大背景和根源是对爱的意义的否定,为了否定这个否定,故发生爱。

同理,恨的大背景和根源同样是对生命意义的否定,自我为了否定这个否定,即发生恨。

比如我们恨自己没有文化、道德低下、痴愚蠢钝——这些是对自我的否定,自我欲使自己有文化、有道德、智慧聪明,便对自我的如此缺点产生恨意。这就是出于爱自己而恨自己。否定自己是为了肯定自己。

爱与恨都源于人性自我遭遇否定,而人性自我为了实现或达成对自我的肯定,即发生了爱与恨的两种情感。

否定―肯定

所以,作为爱与恨这两种情感,其在形式上是对立的,实质意义却是相同的。爱的程度等于潜在的恨的程度;恨的程度等于潜在的爱的程度。

爱=恨潜恨=爱潜

其“绝对值”是相等的:

爱|=|恨

情感的爱恨两面性对于同一自我对象或不同的他人对象,其原理是一样的。由于爱自己而导致恨自己,由于爱别人而导致恨别人,这种别人有时是同一对象,有时是不同对象。由于爱子女而导致恨子女(恨铁不成钢),这是爱恨情感之于同一对象;由于爱民族而恨侵略者这是爱恨情感之于不同对象。

明白了爱恨情感之于自我的道理,也就明白了爱恨情感之于他我、他物的道理,其实质是一样的。

同理,悲喜、勇怯以及好恶等等心理情感,表面是对立的、两面的,而其实质均是一致的,即对自我的肯定。

从爱恨情感意义上讲,所谓明辨是非,就是该爱则爱,该恨则恨,爱、恨分明;而不是该爱不爱,该恨不恨甚至爱恨颠倒混淆。

二、人性心理行为抉择的两面性和本质的一致性

心理行为抉择就是把心理愿望付诸行为而对行为方式的选取发生的抉择。这种抉择表现在人性生活、工作等的方方面面。所不同者,有的抉择属于重大抉择,而有的抉择属于小抉择。比如:

有点降温,我是加衣服还是不加衣服?

今天的晚餐我是吃面还是吃饭?……

这类抉择属于小抉择。又比如:

我已完成大学学业,是继续读研还是去就业?

有一个项目,我是投资好还是不投资好?……

这类抉择可算是大抉择。有一点需要说明,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抉择,是从人性自我具备相应条件,能够完成相应自主抉择为前提的,因此不存在不能抉择或不能完成抉择的问题。

有点降温,这温度降得不明显,我是选择加衣服还是选择不加呢?因为我出于爱护身体,害怕感冒,我可能会选择加衣服;因为我出于固执的性格,不愿被外物所轻易左右,或出于为了显示我耐寒的强健体魄,我可能会选择不加衣服。加衣服或不加衣服,都是人性自我对自我的肯定。或是为了肯定自我的身体,或是为了肯定自我的精神,但本质是一致的。

人性一切行为心理抉择,不论这种抉择是“正”的还是“反”的,其实都是为着达成自我的愿望;而愿望的达成,正是人性自我的肯定方式。

三、诸心理原理的终结本质

在本书中,我们讨论了人性的九大心理原理。其实人性的心理原理远不止这些,为了避免对已有的思想观点转述或重述,为了本书思想内容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故不采取完全罗列法,对大家所认知的道理,也一并从略之。

在分析了人性九大心理原理之后,我们应当明白,如果说这九大原理是纵向的“纲”的话,那么九大原理之间还有横向联系,由这种纵的纲和横向的联系恰构成一种网络,这种网络正是人性心理的活动形态。活泼的人性心灵正是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自己、完成自己、存现自己。

我们所讨论的人性九大心理原理为:(1)人性心理的我本位(R)原理;(2)无限肯定自我的心理原理;(3)返本原理;(4)经济原理;(5)内外虚实互补原理;(6)投射原理;(7)替代原理;(8)人格换位原理;(9)自调原理;(10)奴性心理原理。在这十大原理中,人性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原理是我本位,它是一切其他心理原理的出发点,也是一切心理原理的目标和归宿;没有了这个原理,便没有人性的其他一切心理原理。

从人性心理的建构上讲,第一个是我本位R原理,第二个是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先有一个自我,然后才是对这个自我的无限肯定;人性自我为了达成对自我的无限肯定,从而发明了上述诸如返本原理、经济原理、内外虚实原理、投射原理、替代原理人格换位原理和自调原理等。

我本位R原理

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

其他诸心理原理

返本原理、经济原理、

内外虚实原理、投射原理、

替代原理、人格换位原理、

自调原理、奴性心理原理等。

由于有了这个我,才有建立在我之上的其他一切心理需求、心理愿望和心理原理。因此,这个我本身,就成了人性一切心理需求、心理愿望和心理活动的谜底。另一方面,建立在我这个基础上的人性诸心理活动和心理原理,它又是最基本和最根本的这个我的演绎、表现和表达,因此,对我的谜底的揭开和对我的迷雾的破除,又可借助于对人性心理的一切心灵世界的活动和一切行为活动的研究。过去,这种探索多见于宗教家、哲学家、冥想者和习禅者,现在,这种探索也属于精神和人性心理研究者。

先是有了这个我,然后是对这个我的无限肯定。为了达成对这个我的肯定,就需要以各种需求的方式、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各种心理行为的方式、各种心理原理的方式去达成之。如果没有这些方式,人性心理便没有也无从达成肯定自我的途径和手段。因此,人性心理的一切形态,其实是为了达成对自我的肯定。

由于人性的这个我不是全能的,而肯定自我的方式是具体的和有限的,这就制约了对自我的肯定,因此,聪明的人性自我在一开始就发明了各种心理,以各种方式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达成对自我的全面的肯定——这就是人性诸心理原理产生的原因和根据。

因此,人性诸心理原理的存在意义不是别的,正是为了达成人性自我对自我的无限肯定。由此可知,人性的其他诸种心理原理其实是人性肯定自我的方式而已,它是为人性核心意义的这个我服务的,它只是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

前面我们讨论了人类人性具有无限肯定自我的心理原理,它包括无限占有、无限扩张、自尊、能耐无穷大等。这几大方面归纳起来,不外是身心、社会、自然(包括超自然)这三大类,即人性欲使自我在身心方面无限肯定自己、在社会存在方面无限肯定自己、在自然宇宙方面无限肯定自己。这三大方面的肯定几乎囊括了人性所有其他一切心理情感和行为实施。

人性所有一切心理情感和行为实施都是为着肯定自己、证实自己、实现自己。

人性所有一切心理情感和行为实施都是为着肯定自己、证实自己、实现自己的派生。

返本原理是人性肯定自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人性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消除自我的失落感和与“主体”分离的孤独感,以及获得潜心理中认可的、隐藏得很深的、孜孜以求的、原始的、本朴的、本原的、纯真的那种本性。

消除自我的失落感和与“主体”分离的孤独感,人性侧重于采取性爱、性交的方式;而欲使自我获得那潜心理中认可的、隐藏得很深的、孜孜以求的、原始的、本朴的、本原的、纯真的本性,人性侧重于采取明裸、偷裸等方式;这两种方式,殊途同归。

由此可知,在人性深处,本来就认可与“主体”的合一和反朴归真是一回事,都是对失却的原我的找回,都是对自我的肯定。人性深处的这种潜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它不是宗教的产物,恰正是宗教的温床。

宗教的存在,其实是迎合了人类人性的这种潜心理亦即潜人性。没有这种潜心理和潜人性,宗教也就失却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宗教现象,实质上是潜心理和潜人性的一种隐晦的表现与流露。

宗教现象,虽然在实质上是上述潜心理和潜人性的一种隐晦的表现与流露,但宗教的传承和发展本身,又是靠有血有肉有欲望有人性的具体的人来进行的,因此,这种被传承、被发展、被宣传的宗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人性本质的自然流露,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某些个人所扭曲,为某些个人所利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加以警惕和思考。

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为达成此心愿,以人性活泼的心灵和难以思议的能力采取或创设各种方式以达成之,如:经济原理、虚实原理、投射原理、替代原理、人格换位原理、自调原理、自以为是的心理原理、走极端的心理原理等等。因此,其他一切心理原理都是派生,是无限肯定自我这一根本原理的派生;其他一切心理原理都是方式,是无限肯定自我这一根本原理的达成方式。

人性心理是那样的复杂,复杂得扑朔迷离、不可捉摸;

人性心理是这样的简单,简单得单一淳朴、一门心思。

——此正如一本散万殊,万殊归一本。

由是可知,何以人类自古及今,各民族宗教文化、神话故事、神仙传说之流传不绝,乃在于人类人性无限肯定自我的心理原理亘古及今不变的缘故;这些文化、故事、传说是人性心理之投射、流露和反映。从这种意义上讲,在人性的潜心理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梦想,就是成神成佛,因为它能消除自我被否定的遭遇,达成对自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无限肯定。

所以,人性的其他心理原理的终极本质不是别的,正是人性无限肯定自我的方式而已。

并由此可知,人类的全部文化、乃至全部文明,从本质上讲,不外是人性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人性的演绎和发挥,这种文化和文明的构架和基础,其实就是人性诸心理原理和无限肯定自我的人性心理。

由此我们更进一步明白一切科学、一切学问其实都是人学的本质道理。

人性无限肯定自我的最终,只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实现自我超越时空的无限本质、达成自我超越时空的无限存在——虽然这种超越时空的无限本质和超越时空的无限存在究竟是什么、究竟是怎样的状态,这对于人性自我而言,其实是不明白的和未能实证的。

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不停地肯定自我的这个事实,说明了人性在潜心理或潜意识的深处,从来就设定或认可自己是失却的、迷失的、被否定着的,否则就不会终其一生地、不断不停地肯定着自我。

肯定是否定的反证。

首先有这个自我对自我的被否定的设定和认可,然后才有自我对自我的肯定心理原理和行为实施。

人性心理肯定自我的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对自我的被否定的这个前提的证明:因为有首先的被否定,然后才有肯定。这和饥饿与进食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饥饿才要进食,进食是为了消除饥饿,为了饱肚。肯定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相对于否定而存在的;没有了否定,便不可能去肯定它。

因此,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透过人性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行为对人性自我的肯定和达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活动,在其内在所表达的是人性对自我的遭遇否定的设定和认可!

同类推荐
  •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人天生就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家庭对于她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现代女性对于婚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的体验,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感世界中,她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在情感认知方面,她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紧随时代潮流,采用互联网微博经典形式,展开对阿德勒超越自卑的探讨。《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从六大方面19个点,并附以通俗易懂的社会案例,将如何走出自卑的建议呈阅纸上。书中采用了阿德勒的经典名言,加以适当的解析,文章的最后更有广大网友对生活的见解之语,使读者对人生的概念以及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逆袭心理学

    逆袭心理学

    职场、爱情、私生活心理自测自控指南,独家自测到底谁有病,私藏秘技致胜心理战!作者在自身非常权威扎实的心理学家基本功的基础上,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热门关注或社会热点现象,来针对职场、情感、家庭等和大众息息相关的不可回避领域。做浅显易懂、轻松愉悦的心理学点拨和指导。令读者在欢笑中阅读,及早发现自身“心理病”,及时“治疗”。教会大家如何不被伪心理学催眠,轻松应对各种自身心理病恐慌。
  •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精选了百余个生活小场景,呈现了心理学最基础的面貌,展示了心理学在职场、消费、爱情、生活、影视等领域拥有的神奇魅力。阅读本书,是一场奇妙的心理阅读旅程,你会慢慢发现,心理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而且,那些难解的生活现象本质上也没有那么深奥。
热门推荐
  • 超兽武装之崛起于七平

    超兽武装之崛起于七平

    穿越到超兽武装,降临在七平。圣战还没开始?那我趁机在这奋斗,在这崛起吧!
  • 通天武神

    通天武神

    通天武神,一路通天!落天涯从小流浪在洛水城,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上古血脉传承,逆天修行,踏上一条通天之路!
  • 美容礼仪教程

    美容礼仪教程

    本教程重点介绍了美容礼仪概论、美容管理者的职业形象塑造、美容服务礼仪实务和美容服务公关礼仪。全书内容系统全面,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做到了美容礼仪理论和美容礼仪实务的有机结合和统一,适合美容院管理者、美容院员工及美容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地下25层

    地下25层

    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在心理老师的催眠下进入自己那如同实验室一般的内心,见到那些以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人所构造的形象,一步步撕裂自己的心理防线,对外人展露自己的心。这本书吗,如果大家能看懂的话,应该可以明白我表达的意思,如果不懂的话也可以当成一个故事看。
  • 青莲纵横洪荒

    青莲纵横洪荒

    洪荒青莲道,净世妖莲出,在洪荒中横扫大神,成为横扫洪荒的青莲道人!这里的洪荒,不一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画魂异能师

    画魂异能师

    本来是想去地球,可结果跑错了地方……射出一颗炮弹,炸翻一群异能师!“对不起,我只是打了一炮而已!”(PS:本文原生幻想...望接新!)
  • 网王之不要背叛

    网王之不要背叛

    前世被男朋友背叛的她,不希望再次被人背叛,所以当她来到那个大家熟悉的动漫世界,她决定对待任何事都以旁观者的态度出现,可是谁知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主立海,此乃本人一时之作,若不符你的心意,请离开,不要对我的文进行攻击。还希望多多支持。
  • 快穿之女配她不知羞耻

    快穿之女配她不知羞耻

    江雨意外绑定系统0642,然后开启了毫无节操的攻略之路。娱乐圈男神:你是我的星光,要我抬头仰望。宫斗男神:有我在,你不需要和任何人争。丧尸男神:你是我的食物,而我是你的猎物。……0642(哭唧唧,咬手绢):宿主,这么多男神你确定都不喜欢?江雨:攻略他们没有难度,我的目标是攻略你。[本文无节操爽文,不要带着脑子一起看。女主亲妈。]
  • 九州风云之宿命

    九州风云之宿命

    从你出生那一刻起,你的命运就以注定。究其一生,难逃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