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3100000016

第16章

后半片写令人心醉神摇的西湖夜色。第一句“风清月白偏宜夜”是说,这徐徐的清风与明淡如水的月色偏偏适宜在夜幕笼罩中出现,因为夜是柔和的,而清风、淡月也是柔和的,它们可以为人编织出美丽的梦幻。第二句“一片琼田”,“琼”,即美玉,这里是说,环顾四围,那晶莹闪光的湖面浑如美玉铺就的万顷良田。这种幻觉的形成,要借夜的魔力。第三句“谁羡骖鸾”,“骖”,古代人称同驾一车的三匹马曰骖,四匹马曰驷。这里“骖”作“骑”解。“骖鸾”,骑鸾也。语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作者此时置身在清风、白月、平湖玉田之上,发出了愿终此一生,谁还羡慕乘飞鸾上天庭的呼声。末一句“人在舟中便是仙”,以白话入诗,无雕琢之痕,更见真切。此景此情,置身舟中,一任清风吹拂,湖水飘动,上下天水空明,四围雾气朦胧,尘世间的名声利禄,此时都抖落干净,俨然便是神仙般的快活逍遥了。这一句也是词作者晚年厌倦仕宦生活思想的写照,抒发得十分曲折、自然、和谐。

全词不重藻饰、不采丽句,只是信手拈来,信笔写去,就能使词意渐行渐深,进入一个高超的艺术境界。可见诗词之妙,在乎写出真情实感。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蒴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这是作者晚年退居颍州时,所作《采桑子》十篇中的一篇。这首写斗平、莲芰香清的颍州西湖美景。颍州在今安徽省阜阳西北,颍水流经处,冈胜。词作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以首句“西湖好”提挈全词,这里所展示的是夏日夕照和月升西湖的景象。

开头的“残霞夕照”点明时间。在一片落日彩霞辉映之下,词人看见涔洲长满了茸茸翠草,在岸边花坞内开满娇艳的鲜花,这是近景;词人放眼看见辽阔的湖面上风平浪静,远处一叶扁舟停泊在荒寂无人的岸边上。这几人所创造的意境是既美丽又清静、平和。“花坞”、“簇汀”极力渲染西湖;“十顷波平”着意描绘湖面的浩渺无际而又风平浪静,突出了平和、旷远。“无人舟自横”,以冷清、旷远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悠闲自得、笑傲湖山的情趣。

下片写“月上”之后的“景”与“情”。这几句写在明月下词人坐在岸凉亭之内乘凉,清风徐来,送来阵阵荷香,水面微风吹醒了人的酒意。“西上”点明时间是阴历上半月,月牙悬在西南方向,是“朔月”,《后汉书·传》“月朔西陂”。“月上浮云散”勾出了一个月移云飞的画面,在浮云飞散就是一个夜空万里、清澈如洗的境界。“上”与“散”这两个动词互相呼应天上的月与云由“静”转“动”。“轩槛”指出词人所处之地是在凉亭之内,“生”写夜风送爽,这里把主人公引入画面,写出人物的感觉。上片写“夕照”,下片写“月上”,表现了时间推移变化——从晚到夜,诗人一直在流连山水,塌“水面风来酒面醒”作结,表现了词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态。

从《采桑子》的“西湖念语”和其八首闻中可看出:词人仰慕隐居山制晋名士王子猷、陶渊明,对于“虽非于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风明月”为欣然的。词人借笑傲湖山,忘掉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这两首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词中所表现的意境是清淡平和的,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从画面中透露了词人的胸怀。作者想像丰富,用语平实有表现力,如“行云却在行舟下”一句,表达了好几层意思,一写“云”动,二写“舟”的移行,三写水的清澈,四写游者俯身向水所见是碧空倒影。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

朝中措

送刘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这首词题为“送刘原甫出守维扬”,“维扬”即扬州。原甫,是刘敞的字。史载他博学多才,欧阳修读书遇到疑难常写信问他,两人关系很密切。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刘敞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阳修作了这首词送给他。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这首词借送朋友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乐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本词开头两句所写的正是词人当年登临所见。对这后一句所写的景物,前人多有争议,有人以为是由于欧阳修眼睛近视,看不清远处山色。有人又说是写烟雨中景物。其实,首句已说“倚晴空”,断不会有雨,而山中气候变化无常,倘有烟雾缭绕,自是若有若无,半吐半含,又何必观者“短视”呢?这一句本是王维《汉江临眺》中的成句,原诗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也是写登高远眺的景色,王诗结束还说“襄阳好风日”,因此也不是写雨中之景,可见“山色有无中”,是远距离眺望所看到的苍茫迷蒙的景色。词人虽袭用前人诗句,但一于江上远望,一于山头远望,仍有其特色。

上片的写景,已透露出主人公意在山水之间的性格特征。下片即从正面来刻画“文章太守”的形象。这位才思敏捷、豪情惊人的太守,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形象。他与《醉翁亭记》中那位“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一模一样。《醉翁亭记》作于欧阳修贬滁州的庆历六年(1046)。一记一词,前后相隔整十一年,而所写的“衰翁”却如此相似,很能反映出词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

欧阳修于庆历五年被贬滁州后,在外整整十年,直到至和元年(1054)才被召还。这十年“忧患凋零”的生活,使诗人白发满头,未老先衰。他深深地感到了“世路风波险”(《圣无忧》),时光不饶人。但词人并不因此改变他的政治品德,依旧嫉恶如仇、敢作敢为。本词所反映的词人的生活态度,其中不无及时行乐的思想,但更多的倒是一种达观豪迈的人生观。词人将以往所遭受的一切,付之一笑。“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采桑子》“十年一别流光速”),乐观地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词,在欧词中是很特别、很少见的。

从风格上看,它倒更接近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苏轼对此词是十分喜爱的,他曾在两首词中提到它,《水调歌头》(“落日秀帘卷”)中说:“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也说“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其原因恐怕正是由于本词所反映的那种达观思想引起了他的共鸣。

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这首词的主题是抒发离恨。词中女主人似乎原本是倡女歌伎,嫁人之后,夫婿又轻易别离,她的生活中自然充满离愁别恨。

前半片即行点题。起始两句“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冬习凌晨,那挑起了的门窗帘幕上还留着薄薄的冰霜,一个年华虽长但风韵尚存的女子已在临镜梳妆,她不时地呵气以使冻僵了的手指灵活,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这是南朝宋宫中传出来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别样打扮。“卷”字表示动态,帘幕上的霜经卷帘而纷纷落下。“呵”字十分传神,口语入词,妙趣横生。作者成功地捕捉住“呵手试梅妆”这个细节描写,点出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微妙心理:经过一夜思念,清晨起床不及拥炉取暖,便坐在妆台前精心修饰自己,希冀着久别的夫婿突然归来。这是多年以来以声色事人的生活积习。

“梅妆”二字不仅透出女主人公红颜不老,仍存留着对自身的美的追求,也流露出对远离的夫婿的痴心。第三、四两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意思是说,只因为心中装满了离愁别恨,所以她把双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指喻别离的习惯。这两句当是点题之笔,把别愁离恨画入双眉,既出人意料又形象生动,眉似远山翠也是一种美。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半片极其成功地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伎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女主人公沉湎在对少年往事的回忆里,总摆不脱芳华似水一去不返的隐痛,以至于郁郁寡欢、忧思百结。第四句“拟歌先敛”(“敛”一作“咽”字),第五句“欲笑还颦”,这两个排比句既是对倡女歌伎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女主人公现实生活的概括。“敛”、“颦”二字仍是指眉,敛眉与颦眉意在说明强不成欢的内心苦态。歌女在展颜欢笑之前,先要轻蹙双眉表示愁情无限以增妩媚。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倡女歌伎本是供人欢笑的玩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她们必须扭曲天性、矫揉造作,以适应买笑者的不同胃口,博得达官贵人的垂青。这两句话八个字细腻、生动、深刻地写出歌女曲折复杂的内心苦闷,亦见词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遣字之神功。末句“最断人肠”是紧承前两句而发,“断肠”,在这里是形容极度悲伤,歌伎在人前强颜欢笑,内心深处却淌着鲜血。往事既然如此不堪回首,那么,今日离恨虽苦,但总算还有了归宿。这四个字写尽了女主人公惨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显示出作者独到的造诣。

上、下片在内容上相为补充,相得益彰。“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不仅最见凝练,且流露出对受尽屈辱的歌伎的同情,较之作者同类写情词作,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都略胜一筹。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是写夏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用“去年元夜时”一句,点出了时间,用“花市灯如昼”一句,概括了热闹。因为作者不是为了写节日,而是为了写一件事;不是为了写一般的事,而是为了写藏在心底不能忘怀的那个人,特别是不能忘怀的那一次黄昏后的约会。会见的具体时间,是“月上柳梢头”,那是记忆中印象最深、最能代表时光的自然景色。而这词的上片,正是这一记忆中影像的生动反映。下片从回忆到了现实。依然是元宵节,依然是灯月交辉,不用另写,只用“月与灯依旧”五字就够了;然而人事却完全变了;欣幸、欢乐,变成了痛苦、悲哀。原因是“不见去年人”!这是为了什么?人去世了吗?人远走了吗?还是遇到了什么破坏、障碍了呢?词中没有提,也不必去追,而“泪湿春衫袖”所显示的形象,却给我们以强烈的感染。词中传达出来的,是一个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他抚今思昔,昔日的乐,变成今日的苦。触景生情,情不能已,感情的真挚,使一切修辞,都变成多余。而这首词也就成了一首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

这首词写法上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了自然而有力的今昔对比。今昔对比,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的写作特色,在整个宋词中,是很少见的,但它却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鹊踏枝

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这首词的上半片是主人公“倚楼”的原因,下半片是主人公“倚楼”的形象和所见所感。“几日行云何处去”:“行云”就是像云彩一样,飘忽不定。这句的意思是主人公的爱人,这些天来像浮行的云彩一样,不知飘游到哪里去了。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他只顾“行云”样的去了,忘了归回,就没有想到春天很快就要完了。“忘却”、“不道”都是埋怨的情感词。春将老,花在残,其赏人不在,倍觉孤凄,所以有埋怨之情。这里是伤景,也正是怀人。

“百草千花寒食路”:“寒食”就是寒食节。在这百草千花繁盛的佳节,踏青的路上一定人很多吧。而我却因为你不在,不能去游春,两相比较,倍觉凄清,这是伤景,也正是怀人。

“香车系在谁家树”:“香车”是爱称。“系在谁家树”是不知何在,也是有怀疑另有所欢的含意,但出语含蓄,委婉之情盎然。“泪眼倚楼频独语”:“泪眼”是愁苦的形象;“倚楼”是远望的形象;“独语”是没奈何的形象;“频”是念念不忘的形象。全句的意思是:主人公因念行人感春暮,伤佳节,盼人归,所以满含眼泪,倚楼远望;但结果,是人不见。于是无可奈何地自问自答。其中问的内容就是下句: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正是看到燕双飞,而主人公才倍觉凄凉。因而问:双燕哪!你们来这儿的大路上,曾遇到我那爱人么?双燕一飞而过,当然不能回答,所以问是独问,答也只能是独答了。所以“独语”也是孤独寂寞的形象。“频”是独语不断的形象,也是念念不忘、不能自己的形象。

“撩乱春愁如柳絮”:总上这些愁:春将暮,花在残,寒食佳节,燕子双飞,无一不触景伤情,引起怀念忘归之人。这些愁,撩得我得很,乱得似那高高低低、聚聚散散的柳絮一样,思不断,理还乱,真没办法。

同类推荐
  • 红楼止梦

    红楼止梦

    作为资深媒体人,崔志刚借助其理工科背景和新闻从业理论及实践经验,第一个从逻辑、法理、传播的角度,对目前纷繁复杂的“《红楼梦》研究”进行评析解读,在客观肯定“《红楼梦》研究”现阶段成果的前提下,详加解剖出现于公众视野里的各种“奇说怪论”,理智而严肃的系统提出应该阶段性停止“《红楼梦》研究”的独家观点,倡导把“《红楼梦》研究”转向与时代契合的步调上来。作者文笔犀利,论证有据,同时不失风趣,可读性极强,此书不但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研究性作品,更是一本对于诸多“《红楼梦》研究”爱好者们来说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 周作人散文论文(全集)

    周作人散文论文(全集)

    《药味集》是周作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子集之一,收录了周作人二十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他的文章多是描写生活中最为寻常的片段,字里行间也是满满的恬淡平和,却能洞穿人心,往往寥寥数语便会令读者着迷。《自己的园地》中收录的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有些散文对艺术的见解也十分独到,不仅讨论了国外优秀文学的创作理念,还对比研究了国内文学创作的不足之处,态度鲜明,言辞恳切,而在表达形式上则延续了他一贯散淡平和的文风。《艺术与生活》是周作人所有作品中一篇长篇的论文集,它确立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基调。在《艺术与生活》中,周作人此次以思想家的立场,讨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关注的角度不再局限于文学本身的思考,还涉及妇女、儿童、异国的民间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 蒙马特遗书

    蒙马特遗书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中国作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十几年中作品被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本套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活在珍贵的人间》为励志卷,由爱与会爱、财富品质、眼睛里探望他的祖国、活在珍贵的人间等等,篇篇角度不同,视觉独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励志的散文选。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热门推荐
  • 百鬼奇闻

    百鬼奇闻

    不一样的故事,却有着同样的诡异,惊悚,最后的结果却…
  • 重生之我本一俗人

    重生之我本一俗人

    一个被称为公司终结者的销售人员,意外穿越到武者大陆,得到修真传承,揭开地球神秘面纱,最终踏入巅峰之路!
  • 绝世魔医,神帝别追

    绝世魔医,神帝别追

    “条件就是——我要他!”明夕玉手一指那位高贵尊华的颀长男子,肆意邪笑。他?魔医,你可知他是谁吗?他可是八大神姓,神屠皇族的三太子殿下啊!没人敢答应这种条件!神尊殿下更不可能答应!“我愿意。”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他温雅微笑,却比她更暗藏邪意。至于怎么要,他……做了行动才算。明夕重回身体,阴差阳错成为毒医尊者关门弟子,成为人人膜拜的魔医。从此恶踩渣姑父,痛揍表姐弟;踢倒绿茶莲花婊,毒翻渣男负心汉;圣兽来看门神兽扮萌宠,神炉出丹天下跪求。医毒双绝睥睨群雄,谁与争锋!【一对一专宠,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清洁。】
  • 有间文库:老舍四大经典小说

    有间文库:老舍四大经典小说

    包括: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茶馆。《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是老舍作品中最长的一部,也是写作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大、完成过程最艰难的一部作品。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屈辱折磨和苦难生活,最后逐渐觉醒,并奋力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骆驼祥子》讲述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 暴风特战队

    暴风特战队

    什么武士、黑龙会;什么忍者、阴阳师;遇到重生的特种兵、“罗教”的血脉传承者通通给我灭!灭!灭!注意!前方高能!!!黑帮大少带你一起经历奇幻的抗战历程……
  • 重生之神女将军

    重生之神女将军

    天生逗比,偏做杀手,帝皇:“床太硬!过来暖床。”赵寂阳:“是你太软了!你不行了?”帝皇:“王后,今晚是造人最佳时机,赶快洗干净躺好。否则为夫就要用强了!”赵寂阳:“那得看看我手中的剑硬还是你身下的剑硬,谁躺下还未可知!”帝皇蛋痛,“你想让我躺下,你在上?好!”某雄性生物麻利脱干净了,西仰八叉躺在床上。求临幸!求蹂躏!求SM!赵寂阳………………痛快爽文,一宠到底。
  • 医毒双绝神女世子妃

    医毒双绝神女世子妃

    是什么牵引让她对他一步一步沦陷,是命运的纠葛还是今生的相遇。?她,候府嫡女,本该一生尊荣,却背负着命运的使命。?他,看似公主之子,却一生暗自筹谋,只为报仇。这一生她遇见他,不是这辈子的相遇,而是命运的牵扯早在很久之前就已拉扯不清。?在下真缺个世子妃,婉婉你可愿意? 原来两世他们之间都是彼此的朱砂痣,原来始终的一人就是他(她) 本文双洁!男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看古言甜文的可以跳坑! (作者是个极其不要脸的,不管是好评差评我都要!成年人不做选择,都要!!!)
  • 情路微甜

    情路微甜

    三个人中终有一个人离去,辰溪选择了他,让所有人都充满了意外,而他也不得不离开,后悔却晚了……“辰溪,对不起”
  • 心异,你是否还在

    心异,你是否还在

    凌哲:富三代角色扮演学霸屌丝!辰汐:高冷帅男神变身护花使者!岑奕:花心公子哥转型痴情备胎!谁才是根正苗红女主的真命天子!你是谁?我是谁?爹妈又是谁?你来了,又走了,你走了,又回了,我心异否,你是否还在!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