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21900000005

第5章 爱子有方(3)

挡不住流水般的时光

你当然终究要成长

终究要离开我们,去寻求自己的梦想

不论那时的我们多么挂念

多么感伤

可是,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你依然走不出我们的心房

老爸

2011.5

4.跟孩子平起平坐——尊重孩子

根据搜狐网报道,2011年6月16日,西班牙北部城市埃科罗阿市一位华人父亲,就因为打孩子以及晚间让孩子自己到外边街上玩,而被指控犯有家庭伤害和遗弃未成年人罪。据了解,2008年11月,当地警方接到报警,说这位华人父亲在家殴打其6岁的儿子,并且把孩子打得遍体鳞伤。后来经过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左眼出血,身上皮肤有多处擦伤,指甲的掐伤,及其他的伤痕和血肿。此外,孩子的背部还有一个8厘米长、已经结了血痂的伤口。然而事发一个月后,就在这位遭警方指控的父亲保释期间,当地的巡警在巡逻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分别为6岁和13岁的中国孩子在晚间的时候,独自在大街上玩,身边也没有任何成年监护人。警方经调查发现,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个月前被指控殴打孩子的那位华人父亲。检察官根据当地警方以及医院提供的有关伤害证据,指控这位华人父亲犯有“家庭伤害”和“遗弃未成年人”这两项罪名。如果法院认定这两项罪名成立的话,这名父亲可能入狱一年半。

这件事在许多中国家长看来,似乎是小题大做或者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打骂一下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孩子虽然由其父母带来,但他不是他们手中可以任意支配的物品或财产,他是一个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他有他的权利,有他的意志,有他的情感和价值,有他的性情和兴趣,尽管他自身还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一出生就是一个权利主体,与成年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

不错,孩子的意志、情感、性情等都处于发展期,有待引导、教育、完善,但这并不否认他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我们可以不必事事顺从他的意志,不必时时由着他的性情,但总得有事情和时间去听从他的意志和性情。如果任意地打骂、侮辱,一味的压制、命令,那只是把他当做没有人格尊严的牲畜和机器看待。

孩子的意志、情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觉醒的过程。一般来讲,年龄越大,意识越强。因此,孩子越大,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越要用商量、建议的口吻,而不能用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思维定势去强加。

心智健全的家长,对孩子的爱必然会包含尊重,不仅把他当做自己生命的延伸物去自私地爱,也会把他当做一个有独立的人格的人去爱。我们前文已经说过,正确的爱,包含有人类普世文明价值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人性特征,不是偏狭的爱、病态的爱。离开了尊重,爱会让人扭曲、拘束,甚至窒息。

尊重孩子,首先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平等几乎就是尊重的代名词,它既是尊重产生的条件,也是尊重本身的内容。离开平等去谈尊重,就像离开水去谈生命。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照片,记录的是美国总统******视察一个小学,与一名学生交谈的瞬间。令许多中国人惊异的是,总统大人竟然蹲下1.87米的个子,来和孩子说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成人对待孩子的平等精神。在中国社会虽然存在着因为权力和财富造成的诸多的不平等,但是成年人在公共空间的平常交往,还是讲究平等的。然而成年人对待自己的孩子,很多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就像领导对待下属,老板对待员工。这种心态下的家庭教育,不打上****和暴虐的色彩是不可能的。

尊重孩子,就要信任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获得信任,就会让孩子信心充足,自如从容地去做该做的事情;而经常被怀疑、担心,孩子会容易感觉孤独,感到丧气,感到自卑,这种心情下的孩子怎么会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他们都有向善的愿望,都有发展的潜能。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的确存在问题孩子、说谎的孩子,但这一般都是外部环境造成的。教育这些孩子,同样要信任他们。可以尝试从小事做起开始信任他,让他一点点获得赏识和肯定,久而久之,他就可能改掉不诚实的毛病。同样是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办工读学校时,曾经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交给学校里一个问题学生——一个有名的小偷,要他去帮学校采购物品。后来这位学生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由此转折,成了一名合格的公民。对孩子的信任,除了以上所说道德上的信任,还有能力上的信任。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事放不下心,不敢交给孩子放手去做。只要孩子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将一些事情交给孩子去做了。我们每个人或许大都记得小时候家长让我们第一次去打酱油的情景,那种获得信任的兴奋和自豪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对女儿一直十分信任。在对待她的家庭作业方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出女儿的作业自我检查能力之后,大约从小学2年级开始,我们一般不再检查她的作业,尽管老师要求我们家长每天签名。通常情况是她将作业拿过来,我们就签上名字,或者我们走进她的书房就签字。当然并不是说自此以后女儿作业中就完全没有错误了,事实上女儿作业中还是偶尔存在细小错误,但我想这是一个人正常成长中必然经历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不必求全责备。在对待她青春期的情感情绪方面,我们也是充分信任。我自今从没有翻看过她的日记本,除了我建议她从高二开始采用的那本她随意放在书桌上的自我激励日记本。在对待金钱方面我们也是一样。女儿所说的学校要求购买学习用品所需支出,她自己购买东西支出,我们基本不细问。10多年来,家里的钱有时随意放在桌子上,女儿从来不拿。当然要达到这种信任也源于我们一直以来对她的诚实、认真品格的培养。她如山潭泉水般清澈的诚实性格,让我们信赖,让我们舒坦,也不免让我们滋生对她将来进入纷繁复杂社会的担心。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我国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有名的将领,最后做官做到大司马(类似现在的国防部长)。这了不得的成就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他的母亲。陶侃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家长,虽然家庭贫困但她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一次为了款待陶侃的朋友,竟然割发换取酒肴。如今时代不同了,经济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但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的主题没有变。孩子的同学和朋友是孩子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他们的素质以及与孩子相处的情况,直接影响孩子的素质和成长。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同学朋友交往会影响学习,对上门来玩的孩子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礼节,结果是让孩子在同学和朋友中没面子,因而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实,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在你的心目中或家里感觉足够重要,就会让你的孩子在他的这帮同学和朋友中感觉足够重要。至于引导孩子与同学和朋友一起多朝学习方面努力,也只能跟自己孩子单独相处时提出来。教育如果不注意场合,温软的柳条都会变成荆棘。

尊重孩子,有时要勇敢地跟孩子道歉。从女儿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四五岁起,我就开始跟孩子道过歉。召开家庭会议,既是对女儿提建议和要求,也是家庭所有成员反省自己、跟孩子赔不是、决心改正的时候。从实施这么多年的情况来看,跟孩子道歉,不但没有降低我们的威信,反而更让孩子觉得我们是通情达理的人。而她则更有自尊,更加自信。

范例:敢于向孩子道歉

文/湖南长沙李建勋

“向孩子道歉?这不是叫我低声下气吗?我是他爸爸(妈妈)呀!”“跟孩子赔不是,这叫我以后怎么管他?”看了这个标题,不少父母会产生以上的想法。其实,这些想法也不突然,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这样想了。

然而,这实在不能再在我们这个时代想下去了。这种想法,按照新的教育观,说重一点,是把孩子看作听自己话受自己指挥的机器。

孩子也是人,是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引导培养的人。他同样具有独立人格。面对在他面前说错了话做错了事的人,他有权利让对方道歉。

人无完人,人生在世,谁没有错呢?大人在小孩面前犯点儿错,也难免。在同样情况下,我们可以向同辈、长辈道歉,为什么不能拿出勇气向自己的孩子道歉呢?

也许有人担心:向孩子道歉,会影响到家长的威信。从某种角度看,确是如此。但是家长靠这点来维持威信,未免太可悲了。而且后果也够“惨重”。孩子觉得家长蛮横、不可信任,久而久之便会养成心情郁闷、阳奉阴违以及跟家长一样的蛮横性格。威信的树立和维持,要靠家长平时正确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护关心。适时的道歉,不但不会影响威信,反而会使孩子觉得父母的可亲、可敬。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追星”,而像大多数美国孩子那样崇拜自己的父母,那么别忘了检讨一下自己:做错事的时候,我向孩子道歉了吗?

(原载《独生子女》杂志)

5.爱屋及乌,爱子及嗜——充分尊重、发挥、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人快乐乃至幸福的基本源泉之一,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核心因素。

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胡适积极主张人生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他自己就是实践这个观点的典范。胡适19岁时考取了官费出国留学。他哥哥特地从东北赶到上海为他送行,并且叮嘱他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复兴早已破败的家业,重振门楣。他因此进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去学农。然而学了两年,他发现自己虽然功课不错,但学得挺吃力,兴趣也不大,并且认为农学在当时中国没有多大用场,于是决定转系。而转系以什么为标准呢?他想:“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与我性质相近的是什么?我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便照着这个标准转到文学院了。后来他在文学、哲学、历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反对青年学生媚俗的专业选择,“譬如一位有作诗天才的人,不进中文系学作诗,而偏要去医学院学外科,那么文学院便失去了一个一流的诗人,而国内却添了一个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饭桶外科医生”。

同类推荐
  •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俗话说:富家子弟多骄,女家子弟多傲。在生活上,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给男孩子太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太好的成长环境。要让他吃点苦,受点委屈,体会艰辛,这样长大了他才懂得坚韧,学会坚强。明白责任,自立自强。 “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要充分关心和引导。使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已追求的东西,从而能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即便是在清贫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培养出卓然的气质。”
  •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本书独辟蹊径,从星座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教育的案例,对不同星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识别,并将之与个性化的父母形成对照,再进一步分析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适应情况,最后给出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应对建议。以此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培养孩子的合理目标,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走向目标,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1998年,《教养的迷思》出版了,它成了十多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人格的最为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专家们”是错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们仍然沿用传统文化中那种令人忧心的教养方式。
  •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这本书的实用,是指它的易于掌握的可操作性。怎么教两岁的孩子识字,怎么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数和算术的概念,乃至要不要背唐诗,如何学英语、电脑等等,均娓娓道来。对普通家长而言,本书在幼儿家教方面所提供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和方法,既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能够应付残酷的应试教育。本书是作者本人早年教自己孩子的心得与经验。这孩子虽有种种弱处,但始终身心健康地成长着,眼下正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著名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工作。
  •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不打不骂巧教妙养:培养最棒孩子的36种方法》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不打不骂,诚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会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会有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调节,在《不打不骂巧教妙养:培养最棒孩子的36种方法》中也提供了一些方法。
热门推荐
  • 曾国藩三论——做官做人做事

    曾国藩三论——做官做人做事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很少有人像曾国藩那样,获得的评价是天壤之别,敬爱与痛恨。推崇与指责,同时加于一身。爱之者说:曾国藩老成练达,深谋远虑,终成大业,是国家的脊梁。恨之者说:曾国藩老奸巨滑,心术多端,深不可测,是封建官场中的“老狐狸”。如果去掉措辞中的褒贬色彩,便可发现,人们对曾国藩其人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老谋深算”。《曾国藩三论——做官做人做事》将曾国藩一生中为官、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研究,融合现代社会成功人士的经验,与所有有志于成就大事的人共享。
  • 古运河寻宝记

    古运河寻宝记

    寻觅古运河沉船宝藏的过程中经历的匪夷所思惊险刺激的一段传奇
  • 诸天漫步

    诸天漫步

    我领略过大唐盛世,风华无限。也感受过大明江湖,步步杀机。未来也许危险,也许精彩,但我总会一步一步走下去。
  • 绝世帝霸之战

    绝世帝霸之战

    绝世英才惨遇绝境,受辱欺凌,巧得天力,重振天下。
  • 江海潮

    江海潮

    步应声经历很多苦难,与青梅竹马的吴一芳定下终身,但吴家突遭变故,她不得不出嫁做换亲,为哥哥换回媳妇,传承吴家香火。步应声在痛苦的煎熬中考入大学,后与同学张应梅恋爱,而她竟然是比他大一岁的亲姐姐……应声虽然事业有成,但心中对一芳的爱情之火并未泯灭……
  • 踏剑歌

    踏剑歌

    十七年后,他初入京都,忽见满城桃花纷飞如雪...从此后,有人挟书仗剑,奔逸绝尘,一鸣惊人!
  • 人族全面战争

    人族全面战争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的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就是胜利,加油——奥利给这场战斗,我们必将胜利。
  • 济困扶危(中华美德)

    济困扶危(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 医生开挂当大侠

    医生开挂当大侠

    医学生李夏,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爷爷遗留下的一只智能手环,从此,他的人生开挂了。带上手环,他能够穿越到武侠世界。完成手环中系统布置的任务,他就能不断变强,成为武道强者。回到现实世界里,他也不再是学渣,完美逆袭。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那么的完美,只是,在手环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个秘密,等着他去揭开……
  • 春风拂尽人间

    春风拂尽人间

    “如果不是你,我才不会中毒。”“如果你不会中毒,我才不会爱上你。”等春风拂尽人间长留你要记得和心上人去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