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900000005

第5章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3)

人员设备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人员上第一个问题是记者网的建设。国外有实力的电视机构在自己国内和海外重要的地区都有记者站和办事处,从而形成遍布国内和国际的记者报道网,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总部会调动最近的一路记者赶赴现场。是否在现场,以及到达现场的速度,是检验电视媒体实力的标志。人员的第二个问题是职业化。一场看似极其简单的直播,其实涉及节目转播、传送、通信等多个部门的合作,主持人、导播和前方记者职业化更需要培训和经验的积累。前方记者与主持人如何配合?记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现场如何发现挖掘事实,增加信息?在镜头前如何表达等等,都需要职业化的锻炼,即由于长期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而形成的一种下意识操作。设备上,截止2003年,现场直播所必需的DSNG(数字卫星新闻采集)设备,中央电视台只有六套,而台湾地区的东森电视台就有16套,更不用说一般的省级电视台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必要性已无需论证,作为一种快速反应的日常报道形态,直播应该走下神坛,由宫庭盛宴变为家常便饭。

(2)电视新闻个性化。电视新闻的个性化,一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是报道者个性的主观色彩日渐浓厚;二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是指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实现“按需”加工制作。

第一是新闻报道的个性化色彩。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的就是个性主持人的风光无限,电视从来就是主持人的媒体,其它的媒体都没有像电视媒体这样依赖主持人。在国外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就是节目的标志,与节目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美国和欧洲,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年薪可达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国外电视界甚至把主持人看成是决定节目成败的关键人物,主持人的去留直接反应在收视率上。在这些主持人与栏目相得益彰的背后,是人的个性风格的张扬,崔永元个性造就的是《实话实说》的幽默,元元个性形成的是《第七日》的京腔京韵,白岩松个性造就《中国周刊》的权威和大气。显然,没有了个性的支撑,栏目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实话实说》在崔永元走后收视率的滑落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应该产生于某个院校的某个专业中,而应通过实践的检验来选拔,从国外和国内的新闻主持人来看,只能来自优秀的新闻记者和编辑,或至少要有这个阶段的锻炼。

电视新闻的个性化尤其体现在栏目风格的个性化上。就电视新闻栏目本身来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用事实说话”,《新闻调查》的“探寻事实真相”;《面对面》的“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新闻娱乐化;北京卫视《第七日》的京味文化;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宁派风格,所有这些栏目或在新闻形态的个性化,或在表现形式的风格化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从而让栏目的个性张扬,风格凸现,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实力。

电视新闻的个性化还表现在具体新闻报道方式上。在我们过去的电视传播中,大多数是进行整体描述的,很少注意到个体的特殊表现如:“官兵们纷纷表示……”,“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重整体而轻视个体的传播方式因为排斥了个性的投入、个体的体验而日益遭到观众的不满。今天,人们的民主意识的觉醒消除了单一媒介的权威性,它使得一切没有个性的东西被人们所忽视,同时,受众个性化程度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他们对一切人云亦云的东西不屑一顾。因此,个性便成了信息传播在众多信息传播中被受众识别和接收的理由。在我们的电视报道中对细节、对个人、对个性的重视也就成了必然。

第二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电视的发展,造就了“遥控器”时代。现代社会是个性张扬的社会,个人的喜好厌恶在行为决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这样的个性决定行为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观众可能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新闻来收看,而不去理睬其他的部分。要满足不同的受众和受众的不同要求,不仅要求新闻具有多样性,让受众有较大的选择权,而且要求新闻具有交互性,使受众拥有方便快捷,又能负担得起的双向选择的手段。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电视媒体建立自己的网站,在实现新闻的二次传播的同时,也给予了受众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的权利。而对于未来,互动电视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不少地区在技术上已经初步实现,但是还只停留在提供影视节目的点播上,如何在新闻节目中实现“点播”、实现“互动”,应该成为业界研究的新课题。

(3)电视新闻的故事化。《60分钟》制片人唐·休伊特说:“《60分钟》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把新闻当作故事讲。”所谓“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有故事。中国的观众历来都有听故事的传统,人们始终对于那些曲折感人的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在认识到这样的收视需求之后,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也越来越重视故事性和叙事策略。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新闻调查》节目,它在追求自己个性风格时给自己界定了“三性”: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有没有故事,有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成为栏目在选题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那些成为《新闻调查》经典作品如《艾滋病人小路》、《大官村里选村官》、《双城的创伤》、《石光银的选择》,从这些名字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故事性,事实上,这也是它们为什么受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过程。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叙述是需要过程来展开的。正因为有了过程,事件才有了发展的可能。悬念是需要过程来设置的,没有了事件本身的延续,任何悬念都是无从谈起。甚至对事件的分析也需要过程来进行,对事件横切面式的分析远不如全景式的分析更具说服力。从观念的角度来说,观众在需要事件本身的表象信息的同时,更期待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相关背景及事件本身的变动过程。只有具备了过程,才能极大地调动受众观看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才能使观众对新闻越过了单纯观看的边界而投入感情。有冲突。电视的传播是线性传播,这种按部就班的对新闻报道事件顺时叙述方式如果没有足够的冲突,是很难吸引他们看下去的。新闻故事中的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矛盾与对抗,构成了某种新闻叙述上的张力,它从两个方面满足新闻的受众需求:1、冲突性的新闻总是给人的启示较多,同时,有关冲突的内容强烈地向受众发出警告,使人们关注危险的迫近,困难的出现。2、戏剧化地描绘矛盾被解决的过程,提供了一种可观赏性,能够促使受众的兴趣始终得到保持。

有细节。细节可以营造情绪和氛围,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增强节目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的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化的故事。”

叙述震撼人心的事实远比罗列现象的推理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符合观众收视需求的趋势性做法,在这样的趋势指引下,电视新闻应该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更要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注重展现新闻事件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增强新闻的可视性。

(4)电视新闻娱乐化。电视因何而生?是传播新闻?还是娱乐休闲?从起源来看,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转播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演出,这是宣布世界电视传播诞生的标志,从现实来说,“在娱乐性方面,电视才是迄今为止的所有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超越的”。无论是现实和起源,都在明确无误告诉我们,“电视并不是为了传播新闻而产生的,电视最初的以至今天的主要作用是给人们提供娱乐消遣,新闻传播功能是借用了电视的娱乐特性,是在电视里生长起来的”。但是,因为其是最大众的大众媒介,对于新闻信息的理性传播自然也就成为其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也正是这种责任和人们对新闻信息直观、直接的接受需求,让新闻信息一度成为电视的传播主体。但责任并不代表本性,责任也阻挡不了电视本性的回归。

对于中国电视来说,电视娱乐性本性的回归是从20世纪90年代娱乐节目的兴起而开始的。发展至今,电视的娱乐化倾向开始从暗处走向明处,从娱乐节目本身开始向其它节目形态渗透,电视新闻节目也是其中之一。

新闻的娱乐化首先表现在新闻报道内容上的选奇猎趣,把一些次“软新闻”和静态现象列入了报道范畴,非严肃的名人趣事,日常琐事,有煸情性和刺激性的犯罪暴力事件、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开始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素以严肃、客观见称的新闻报道领域。同时,还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实中挖掘其隐现或不存在的娱乐价值。

新闻的娱乐化更多表现在新闻的娱乐化处理上。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强化消费者的体验,以一种轻松乃至调侃的态度看待周围世界发生的事件。表现在新闻的制作上就是极力地突出新闻的冲击力和趣味性:从“说新闻”到“聊新闻”再到“侃新闻”,从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新闻评论边唱边播,再到电视新闻起来越多地选取悲哀的泪水,愤怒的拳头和欢乐的尖叫等富有感染性和戏剧性的声画效果。语言的嬉笑,镜头的夸张,音乐的跳跃,时空的错位让电视新闻似乎成了好莱坞的电影秀。

新闻与娱乐在传统的电视制作中,属于两个范畴:新闻追求客观事实的真实纪录,而娱乐追求感官刺激与精神嬉戏。新闻的娱乐化却将这两条平行线实行了交叉,从报道的内容到报道的表现,新闻也开始“娱乐”了,追求欲望满足的快乐,满足离奇与感官刺激,注重受众的自我宣泄与表达,所有的这一切让电视新闻面目全非。

在新闻娱乐化的推动下,新闻本身的几个元素退居其次,而对新闻背后的趣味与情感产生了浓厚兴趣,新闻的意义被消解,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被弱化,新闻的决策参考功能被淡视。这些负面效果的日渐显著,再加上成功的探索只是少数,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的新闻娱乐化充斥了电视屏幕,使拒绝新闻娱乐化更有了充分的事实论据。

应当明确的是,新闻娱乐化趋势本身没有问题,让观众在轻松娱乐中接受决策参考的信息来满足观众的需求。新闻娱乐化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闻理念,更为直接的是更广泛的“最大化”的观众群,而这是电视媒介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出在进行新闻娱乐化操作的人身上,只要把精力用在为受众寻求新闻的娱乐消遣价值的同时,不忽视新闻的认知、教育等功能,不忽视其应该提供参考的意义,在严肃性、针贬性、重大性的报道上保持落落大方。在节目风格上,中央级新闻媒介注重权威、客观、庄重,而省市新闻媒介个性、主观、轻松是其主要的风格,新闻娱乐化应该是有益而无害的。

当然,CBS的主持人丹·拉瑟就对新闻的娱乐化持反面意见,他说:“如果像好多台一样让新闻和娱乐节目界限模糊不清,我想那是比较危险的。”他还说:“在CBS,质量永远比收视率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趋势,主要从大的方面去考虑,有的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已经采用,有的是已经显现,肯定还不能囊括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趋势。对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如何吸引人们能够更容易打开电视机,如何让人们在方便的时间方便地看到有价值的电视新闻节目,应该是未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总趋势。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幻影终虚1

    幻影终虚1

    灵族天劫将至,异族少年葛少飞临危受命前往中原寻找神灵石。此时阴阳教,生死门、连云盟三方大战早已尘埃落定,武林之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君纵临神秘消失,楚天萧离奇判教,生死门门主隐藏幕后,不知其是何人?左缺心怀不轨,又在图谋什么.....?一切谜团尚未解开,武林中人又因异宝之争,杀戮不断。更有无字天书,引出千年之秘。葛少飞卷入其中,历尽生死最终参悟“天残决”是否又能找到神灵石?江湖从此风波再起.....
  • 殇染,秋落染血

    殇染,秋落染血

    殇染,叱诧黑道的风云帮派,精英成员,后天异能杀手,先天异能者殿主。在黑道呼风唤雨的他(她)们,会有怎样不为人知的真实的一面,面对感情和仇恨,他(她)们又将何去何从。请锁定宛涩兮,锁定《殇染,秋落染血》
  • 制霸系统凌于天下

    制霸系统凌于天下

    女主是地球远古世家凤凰世家的手中宝,5年前任性逃出,来到地球并建立了暗夜组织,人称夜凰大人,所到之处,令人闻风散胆,血腥镇压,手段残酷。但却因为一次天生异象,被迫穿越到幻云大陆,天,,离地球有254亿光年,她怎么回去。然而,致使她穿来的罪魁祸首居然是来自河外星系高级文明的制霸系统,罢了,不管在哪里,她都要逆转乾坤,称霸天下,那什么魔君神君靠边去,我看不上。。。。
  • 魔幻三国志

    魔幻三国志

    鉴于本书上传两周成绩有些惨淡,为求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把这书往变态里写了。青春版东方不败——南荣秀(主角),三国版千古祥瑞——马伯庸(一配),后续人物,依次出场,敬请期待。一个仙侠化的三国,一个男人版花木兰的故事。
  • 穿越女尊悠哉悠哉

    穿越女尊悠哉悠哉

    楚墨谨,二十三世纪运筹帷幄的隐世家族继承人,却被自己的未婚妻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合谋算计,丢了性命。命不该绝,意外重生到了以女为尊的凤羽王朝,本想咸鱼一般过一生,谁知会遇见她。。。。。。
  • 蓱沙王五愿经

    蓱沙王五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冥真经

    北冥真经

    平民子弟杨帆资质平庸却渴望走上修玄路,山穷水尽之际偶得北冥真经,使得少年的人生命运也发生巨大改变,且看杨帆如何逆袭,登上武道巅峰,抱得美人归。
  • 科幻大师经典译丛-大战火星人

    科幻大师经典译丛-大战火星人

    为了统治地球,状似章鱼、体大如熊的火星人乘着圆筒形飞行器来到了地球上,而地球上的人类却对此毫无防备。人类奋起抵抗,但是他们的武器却难以同火星人的武器匹敌。人类面临着死亡和毁灭,然而,正在这危难时刻,火星人却不战自败。为何火星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死于非命?它们到底是怎样命丧黄泉的呢?
  • 跨越四十六亿年

    跨越四十六亿年

    迷迷糊糊醒来,我是谁?我在哪?跟随地球46亿年进化,一次次苏醒又一次次沉睡。我到底是谁呀,我没有同类吗!
  • 百善孝为先(大学卷)

    百善孝为先(大学卷)

    本书由六十多万份青少年学生写给父母的家信和感言精选而成。这些发自学生肺腑之言的心声,抒发了新一代青少年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情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读后令人震撼,很受教育。这是一部青少年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唤醒更多学子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树立祖国未来建设者优良品质的励志教材,也是一部创意新颖、构思独特,由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出来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的出版,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师、家长以及青少年都值得读读这本书。本书是《大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