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38800000015

第15章 思想杂草(3)

如果你熟悉哲学,去看《沉思录》一定觉得很惊讶,它看起来完全不像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哲学。回想一下你读过的哲学史教科书,会发现《沉思录》乃至于整个罗马帝国时代的哲学都不被当做哲学,或者是被当做不重要的哲学。今天的哲学是一种严密的逻辑体系,要有论证,要处理一些所谓很专业的哲学问题,比如说理性的限度在哪里等等。可问题是奥勒留这本书却只是一连串的人生格言,甚至更像心灵鸡汤,教我们怎样为人处世,教我们面对逆境怎样保持达观,以及如何面对自己的生与死、病与痛。这样的书能够叫做哲学书吗?我以前也有同样的疑惑。甚至以前很看不起这一批哲学家,直到我认识了一位法国的思想史家、哲学史家哈多特(PierreHadot)。哈多特先生是法兰西学院的退休教授,在欧洲思想史界的地位相当崇高。可以说,是他跟他的一些同伴们重新发掘出了马可·奥勒留乃至于整个罗马时期的一批思想家和哲学家,重新赋予了他们在思想和哲学界的地位,同时还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今天的人而言非常陌生的哲学观念。

哈多特有一本专门研究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的专著,写得相当精彩,叫做《内在的城堡》,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大家对马可·奥勒留的看法。根据哈多特的理解,《沉思录》这本书乃至整个古代的希腊、罗马哲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哲学不是书面上的学问,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西方最重要的源头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我们今天研究苏格拉底的思想是透过《柏拉图对话录》,我们想办法从中分析出苏格拉底对政治哲学有什么看法,他的美学观是什么,形而上学是什么,通过那些对话去研究他的哲学观念。可是对当时的人来讲,他们注意到苏格拉底未必是因为他的哲学观念,而是他为人处世的方法。他是一个有事没事儿喜欢跟人聊天,跟人瞎侃的人,他非常喜欢跟人辩论。我们在《柏拉图对话录》里看到,有时候他在街上闲逛,看到一个好朋友,假设是窦文涛,他就说:“哎,文涛,怎么样?今天天气不错,出来逛逛,我们一路散步一路聊吧,我们今天来谈一谈什么叫做正义。”苏格拉底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他并不注重外在的物质享受,喜欢有事没事儿跟别人聊这些问题,聊一些起码他觉得是核心问题的东西。

当时的哲学首先是指导人们的生命目标在哪里,怎么样为人处世,当人们学一套哲学的时候,生活方式和风格是否会被改变等等。在希腊、罗马时期,哲学不止是一套系统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它会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指南而存在。换言之,像中国的儒家,从严格的西方现代哲学角度看,儒家似乎并不是很系统的哲学。但儒家是一套做人的方法。它不仅仅是一套心灵鸡汤,还包含一种近乎于佛学的精神境界的修念。这些学问就相当于古希腊、罗马所讲的哲学了。所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哲学其实是一种精神传统,有时候更像是宗教传统,在这样的传统底下又形成了各种流派,比如对奥勒留影响最大的便是斯多葛派哲学。

作者小传

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121-180),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的传世作品,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是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名著之一。

《沉思录》Ⅱ

属于个人的精神修念

都说古希腊、罗马哲学是一种精神修念的传统,有时候跟宗教有关,比如斯多葛派的基础是罗马的多神教信仰,但是世界上各种不同宗教的人士或是无神论者看了都很喜欢,比如说温家宝总理。作为“人”,无论你有神或无神,无论你有没有信仰,你还是有精神需要的。而斯多葛派哲学,特别是到了奥勒留皇帝这里,它的神学味道已经渐渐淡化,精神传统这一面却保留了下来并发扬光大。但是问题也来了,任何一种精神传统都是需要“修念”的,我们中国的道家、佛家都有修念或修行的方法,而这些哲学家他们怎么修行呢?

回到这本书最初的问题上,这是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今天广受欢迎,但它原来的书名不叫《沉思录》,也从来没打算要出版。最早的原始稿本,叫做《给自己》,换句话说,这是一本自己写给自己看的书。这本书跟很多哲学家的笔记不一样,像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笔记是为了要发展一个哲学观念,里面有很多严密的论证或一些灵光一闪的点子。但这本书不同,它没什么论证,也没什么原创性的见解,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重复以往哲学家说过的事情。同时,它也不像日记,日记是记述自己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事情,但是这本书除了卷一描述了一下他的生平,感谢恩师、家人、亲友之外,就没有什么自传色彩了。我觉得这本书牵扯到斯多葛派的一个修行方法:用写作来修行。

我们想象奥勒留作为一个皇帝,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让他心烦气躁的事情,到了晚上,他就要好好回想一下今天遇到了什么事情,回想一下斯多葛派哲学教给他的最基本的道理,然后把它写一遍,用这样的方法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些道理。透过这种不断的反复就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背格言,或是教徒背诵经文,通过这些反复的书写来约束自己、节制自己。比如:“在任何场合的时候,这些都是在你力量范围之内的,虔诚地默认你现在的条件,公正地对待你周围的人,努力完善你现在的思想记忆,未经好好考察不让任何东西潜入思想之中。”我们会发现这段话在后面又用不同的方法被重复表述,他说:“你使自己现在的意见以理解为基础,使你现在的行为指向社会利益,使你现在的性情满足于一切发生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归根到底,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嗦”,很多东西都是重复的。为什么重复呢?可见人生中有很多场景是不断重复的。当你每次遇到这些场景,遇到挑战的时候,所坚信的道理往往会受到动摇,坚守的信念也会受到冲击。于是这位皇帝就在晚上写一遍“我的信念是什么,我依据的信条是什么”,把它好好记下来反省自己,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这本书是一个罗马皇帝写的,罗马人的官方语言是拉丁文,但是这本书的原稿却是希腊文,当时希腊文在罗马帝国属于哲学语言,是高尚的语言。就像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很多宫廷大臣都流行讲汉语,因为汉语对他们而言属于学问高尚的语言。想想看,皇帝写给自己看的东西,本来可以用母语拉丁文来写,但是偏偏用希腊文,就是为了用属于哲学的语言和术语隔一层来反省自己,跳出来用一种陌生的语言检视自己。因为陌生,所以有距离了,你看自己可能会看得更客观、更清楚。

他的这种写作方法常常包含一种想象的实验,这也是斯多葛派修行的方法。作为一个皇帝,会遇到很多人歌颂他,有很多被万般爱戴和拥护的机会。而这种时候,他可能需要一种想象的实验来提醒自己,比如奥勒留在书里说:“那对身后的名声有一强烈欲望的人没有想到,那些回忆他的人,自己很快也都要死去,然后他们的子孙也要死去,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通过那些愚蠢的崇拜和死去的人们而终归湮灭无闻。”接着他又叫自己考虑:“考虑一下例如维斯佩申的时代,你将看到所有这些事情:人们婚育、生病、死亡、交战、饮宴、贸易、耕种、奉承、自大、多疑、阴谋、诅咒、抱怨、恋爱、聚财、欲求元老和王者的权力。而这些人的生活现在已全然不复存在了。”他这是在想象古代那些名声显赫的人,即便有过伟大的功业,但是他们都死去了、消失了,我今天记住他们,但是我将来也会死去。

的确,万事万物都是流动的,斯多葛派哲学的精神教父赫拉克利特讲过“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当你了解这一切之后,你就知道什么皇帝,什么元首,这些都只是虚名。这些东西迟早都会消失,我真正能够把握的只有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道德上的良善。难怪自古以来,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美国的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温家宝总理都喜欢看这本书,一个领导人看这本书,想来是有独特体会的。

《道德情操论》

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我过去每天一定要看点书,哪一天不看书就很不舒服。但在四川地震之后的那些天,大概是我几十年来第一次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看书,不是不能看而是碰不了书,完全看不下去。这种时候总会想,到底读书的作用在哪里?读书人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有一些写作的朋友,四川地震的时候他们发电邮给我,说:“你看,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时候还读书或者写作,意义在什么地方呢?”于是我想起一个西方思想史上跟地震有关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前后经过好几次变形。

启蒙时代,法国有一位大思想家,叫狄德罗,他曾主持过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同时也写过很多文学作品、思想讨论文章、艺术评论等等。他曾经写过一个故事,里面出现了两个角色的对话。内容是说,你想象一下,有一个很可怕的杀手,在我们法国穷凶极恶,现在跑了,跑到遥远的中国海岸去了,你会不会为了那边的中国人担心呢?另一个角色说,好像不大会担心吧,因为他如果是跑到巴黎的塞纳河旁边,我当然很担心,但他若跑到中国,那儿离我们很远的。接着第一个角色又问他,那你不担心他在中国也会像在我们法国时这样到处杀人放火吗?

同类推荐
  • 西藏的睡眠

    西藏的睡眠

    《西藏的睡眠》根据中学生阅读特点,选取了与中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名家散文并请北师大文学博士随文赏析精华之处,将散文阅读和精彩赏析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既品味了原著的魅力又通过赏析者的解读更深入地了解了作品,力求使读者省时、高效地得到散文阅读的妙处和精华。
  •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

    作者许石林多年来写作积累了一批以故乡为题材的散文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和喜爱,因此以“望故乡”为主题策划出版此书。以描写作者熟悉的生长环境——陕西关中风土人情为内容,涉及山川地理、物产工艺、风俗礼仪、人物言语等内容,全书分为“风土”“礼俗”“人情”三个部分,“经史作骨、艺文为气”,凡所描述,皆有根据,对司空见惯之事物人情、风俗礼仪等等,探幽发微,使人读后有所启发和收获。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由周霞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酒和宋词之间的时光

    酒和宋词之间的时光

    本书是重庆诗人哑铁(原名吴沛)最新创作的诗集。全书共有89首诗作,分为三辑——“黎明被一只鸟惊醒”、“禅意的黄桷树”和“酒和宋词之间的时光”,另附有若干评论。本诗集充满了乡土气息,手法兼具现代与传统,其中既有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也有作者的游历,更有作者对家乡——重庆武隆的喀斯特奇境的吟咏。
热门推荐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雨后的风景

    雨后的风景

    人生是条坎坷路,会遇到挫折,困难,有风有雨,荆棘丛生,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不同的经历,或喜或悲,最终都会是我们人生路上磨练出的最美的钻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阴阳招魂师

    阴阳招魂师

    五年前我跟了我现在的师傅,从此我踏上了一段艰辛又充满传奇的道路。智斗阴差,猎杀百年僵尸,捕获千年妖魔,万人屠魂大会……我是一名招魂者,我是真实存在的风水师,在这里,我们将展开一段真实而又充满奇幻的旅程……
  • 我有一物容纳万物

    我有一物容纳万物

    一次意外中,祖传的铜戒觉醒,里面卧着一头贪财的老龙,只要给它足够的灵石,可以换取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老龙:无论是天材地宝还是神兵美人,只要你有钱,一切都不是问题。一时氪金一时爽,一直氪金一直爽!本书主旨“嚣张,狂妄”。
  • 普通一家人

    普通一家人

    生活的意义就是在悲伤、喜悦成功与失败之间发生的故事。
  • 三生石之白骨莫哀

    三生石之白骨莫哀

    “以我永生之命,还你至死不渝!”上一世,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他的生命,她甚至连一句亲密的话语都没来得及说出口。然,苍天不负有情人,重生之后,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这一世,她是神女,肩负着全族的安危,本不该对外族之人动情、动心,可是…万物莽莽,红尘裴然,她既不为万物而生,自然也不会为万物而死!她来这的目的,只为他,也只是他而已。二人之间本就有一世情缘未了,今世必将再续前缘,不得双栖不瞑目。
  • 月琴弦已断

    月琴弦已断

    月媱本是一个普通的江湖侠客,只因为小时偶然救下的姑娘是个穿越来的毒医,又教给她如何制毒解毒以及如何救人,又凑巧那个毒医穿回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说,整个虞烟大陆使毒的技艺月媱是顶好的,月媱的前途本该一片光明,却偏偏爱上了不该爱的人,那人说过,若你给我弹一曲悦华颜,我便娶你做妻,月媱信了,在那人出征后,每天弹着一曲悦华颜,弹到月琴弦断,将军还是未归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就是这么无敌

    网游之就是这么无敌

    凌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这个世界,并且上来就得到了一个每日抽奖系统,不仅能够抽到钢铁侠、蜘蛛侠这样的城市英雄保护自己的帝国,更能够抽到超级核电站,超级坦克,陨星舰等等……从此凌封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