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80700000064

第64章 豪饮依旧(1)

年逾九十的香港老报人、作家、名记者卜少夫先生是赫赫有名的酒仙。他的酒风甚好,如同他的为人,真情、热诚、激情满怀。他招待朋友或朋友款待他,必是有酒。而他是有酒必喝,喝了必醉,醉得十分可爱。每次喝酒,豪情依旧。

他又是一个大藏书家。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就在重庆、南京和上海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后来到了台湾,之后又定居香港。漫漫大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他曾采访和接触了国共两党许多政要,结识了政界、文化界以及各界许多名流,许多人曾签名赠书给他,加上他自己主办的已有半个世纪悠久历史的那份在台港澳、海内外极有影响的《新闻天地》杂志,使他无形中成了一个大藏书家,最近几年他知悉,国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建新馆,便慷慨将自己一生心血积累起来的珍贵藏书,分若干批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1996和1997年我和舒乙分别在香港接受了卜少夫先生的赠书。这是一批极为宝贵且极有收藏价值的书刊。其中,有许多是台湾当局政要及文化界知名人士的签名本。为此,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冬天在北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建立“卜少夫文库”的仪式。那次是由担任现代文学馆馆长的李准和舒乙及吴福辉我们出面招待,他为自己的文库在北京建立,为自己给国家做出了贡献而格外高兴!又是快活地喝到最后晕了,醉了,由儿子卜凡保驾回到了宾馆。如今,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已落成,对作家整批捐赠的藏书及文学资料,专门辟出房间或书柜,建立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目前已建立的有巴金文库,冰心文库、唐弢文库、俞平伯文库、张天翼文库、丁玲文库、夏衍文库、萧乾文库、叶君健文库、杨沫文库、邓友梅文库等五十多座。其中港澳和台湾及海外华文作家的文库有李辉英文库、林海音文库、卜少夫文库等。

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家除邀请了国内各界代表和英雄模范人物外,还特意邀请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爱国人士出席了隆重的国庆观礼。香港观礼团中就有卜少夫先生。他于9月28日由儿子卜凡陪同,风尘仆仆地飞到北京,住在西长安街上的民族饭店。当日下午三时,他赴国务院台办,访问了唐树备常务副会长,交谈了两岸和平统一问题。晚五时,又赴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的国庆招待会。

29日晚,他即邀约“我的北京朋友”杨一怀(外交部驻外大使)夫妇、丁聪夫妇、陈范夫妇和舒乙、周明等人共进晚餐,饮进CHVAS一瓶。——这是他的日记记载。

那晚大家都很尽兴!为了共和国的50岁生日,普天同庆!卜少夫先生喝了一杯又一杯,为了友谊,为了共和国的50年大庆,为了祖国统一大业。同平时一样,喝起酒来,从不吝杯,豪爽、大气加拼命,喝到后来便晕晕乎乎了,仍就是儿子卜凡挽扶他回房间休息。而我们在座的均是晚生后辈,谁也比不过他的酒量。

据说几十年来在文化圈子里,他一贯是有名的酒仙。酒樽日夜相伴,逢宴必喝,且大多喝的是洋酒、好酒,逢喝必尽兴,以致烂醉如泥也在所不惜。家人和朋友常为此替他担心,时常劝阻他适可而止,他却以八十进军九十(1909年生人)高龄岁月,反而对于酒,愈喝愈来劲,年岁增长,酒量不减,喝得痛快,活得快乐!真乃是一位活神仙也。

有人醉酒后借酒发疯,或闹骂街撒泼,那叫“武醉”。卜少夫先生则不,他属于“文醉”,醉了满面红光,满嘴真言,极可爱。如若席间有年轻美女,他则借酒赞美一番,引得满席愉快无比。虽说他能饮、喜饮酒,但据他说,并非职业酒徒,而是朋友间欢聚才沾杯,才可能醉酒,因为心里高兴哇!

卜少夫先生毕生从事新闻、文化工作,才华横溢,好学敏求,知识渊博,勤于耕耘,故而一生成就卓然,业绩辉煌。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乐观主义者,一个不老的人。

2000年6月.

以石为友

沈钧儒先生是当代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他生于1875年,卒于新中国建国后的1963年,享年88岁。50年代末的1957年他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我曾有幸访问过他,当时我是作为一个青年文学刊物《文艺学习》杂志的记者,请他寄语文艺青年应当如何学习和生活。那时强调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问题,常常请教于许多前辈。

当时,沈先生的寓所就在北京东城东总布胡同一座花木繁茂的大院中。他虽然身居高位,却十分平易近人。那时我是一名小记者,拜见这样的老人时心里多少有些紧张。不想,我在他的客厅里刚一落座,沈先生便从卧室走出来,握着我的手说:“哟!这么年轻。哪里人?”我回答说:“陕西人。”谁知这句话意外地引起他的兴趣。他追问我:“陕西哪个县?”我说西安西边的周至县,老人哈哈笑出声来,说:“知道,知道,那个县名的两个字很难认也很难写,可我知道。”我有点奇怪,便冒昧地请问沈先生:怎么熟悉我们县名?

沈老先生是一个蓄着长须的美髯翁。他谈话间喜欢时不时抚抚长胡,这时,他用手抚抚胡须,转身问秘书王健(后为民盟中央负责人):

“你听清楚了吗?是盩厔(今为周至)县,这两个字你能写出来么?”

王秘书笑了说,他还不曾听到过这个县,写不出来。

沈先生便让秘书取来笔和纸,他在茶几上一笔一画地写出了那确实很少有人念得出来和写得准确的“盩厔”两个字。这里我顺便说说,为了这个县名,这两个字,在我当初刚参加工作那阵,县名还是繁体字,常常有人把我的籍贯写成“磐屋”二字,闹出不少笑话。后来才改为现在的“周至”,那就大众化了,很少有人再写错它了。

我感到奇怪,虽然沈先生是国家领导人,管理着国家大事,而中国那么辽阔,县、市那么多,怎么可能都熟悉?我好奇地问沈先生:您怎么知道我们这个生僻的县名?一般人是不知道或认不出来的。我查过许多大词典,这两个字就是县名,没有其他解释。

沈先生又是慈祥地笑了,用手抚抚他的长须说:当年,清朝末年,我是你们陕西的考官呢!陕西的许多县名和许多事我大体都知道。你们这个县名就是一个特殊,意思是山曲为盩,水曲为厔,山水环绕,盩山厔水,盩厔矣。这两个字无他用,就是县名。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谈话间,我有意识地环顾沈先生客厅的摆设时,发现四周的几个考究的红木书柜中,无一本书籍,无一册杂志,而统统摆放着各种形状不同,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大小石子。这是我在一般人家少见的!沈先生大概看出了我的好奇心,他要我到书柜前去观赏。真是奇丽无比!沈先生指着每一块形状各异、色彩光泽的石子向我耐心介绍说:这块是印度恒河的,那块是埃及尼罗河的,以及来自缅甸伊洛瓦底江,朝鲜大同江,法国卢亘尔河,柬埔寨湄公河,苏联伏尔加河,加拿大安大略湖,巴西亚马逊河,美国密西西比河,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越南红洞,澳大利亚埃尔湖,印尼宽坦河,日本瑟琶湖等等全世界有名的洞流湖泊及中国长江、黄河、珠江、黄浦江、雨花台、松花江、渭河、富春江、金沙江、太湖、黄果树瀑布、庐山瀑布等等江河山川流域的名贵石子,琳琅满目。沈先生说这些石子有的是他自己“周游列国”及在国内旅行时亲手捡来的,有的是朋友们知晓他有此爱好,帮他有意收集的。他诙谐地说,他是一个富翁,天下名石富翁矣。

观赏这些名贵石子,如同参观一座别致的艺术宫,又仿佛周游一遭世界。不仅是一种怡人的艺术享受,也增长不少地理和科学知识。

沈老先生在从事繁重的国务活动之余,作为一种休息,他以石为友,以石为乐。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情操的陶冶!

如今,沈老先生已经逝世多年,但我相信,先生当年所珍藏的那么多宝贵的名石一定长留人间,愉悦人间。

1994年元旦,北京.

柯岩与《船长》.诗人柯岩在粉碎“四人帮”后,满怀激情地写出并陆续发表了若干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动人诗篇:《周总理,你在哪里?》《请允许》……等等,还有她的其他脍炙人口的诗篇,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瞩目和强烈反响,博得了好评。为了迅速、及时地反映我国新时期的火热斗争生活,她又毫不犹豫地拿起另一种武器——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与鼓舞作用的报告文学,投入了战斗。

回顾在“四人帮”统治时期,愤怒和仇恨窒息了我们一代诗人、作家放声歌唱的权利和热情。那时,人们爱着、恨着、斗争着,睁大着眼睛看着,把这一切都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所以粉碎“四人帮”后,面对我们的祖国母亲,面对祖国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跑步前进的大好形势,伴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从1978年春天起,柯岩又热情奔放地为我们陆续写出了反映祖国飞速发展中的科学战线、财贸战线、教育战线、工艺美术战线……火热斗争生活的优秀报告文学篇章——《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她爱祖国的明天》等,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不久前,她又风尘仆仆地满怀热情深入到海港基地,采访并写作了我国交通和远洋战线的一面红旗——“汉川”轮船长贝汉廷同志,这就是发表在1979年第11期《人民文学》上的报告文学《船长》。

作者在这篇报告文学中,同样以她那诗人所特有的敏锐和热情奔放的笔触,火样炽热的感情,诗一般新鲜活泼的语言,清新的文字,以及引人入胜的情节,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讲述了一位英雄船长的真实故事。

正如作者所说:“我讲了这个故事。我讲了一个成长的青年的故事,可绝非只为了青年;我讲了一个海员的故事,可绝非只为了海员;我讲了一个船长的故事,可绝非只为了船长……”那么,讲这个故事究竟是为了谁呢?“啊,是你呵,我的祖国!我的亲爱的,经历了巨大欢乐和痛苦的祖国:我的正在向四个现代化前进,而又困难重重的祖国!……”“人民多么希望我们能少有几个扯皮的干部,而多一些勇于承担重担的船长呵!”

这就是作者的初衷,也是作者热切的期望。

因此,当《船长》刚一发表,就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热情写信给作者和刊物编辑部,热烈赞扬和欢迎《船长》的发表。读者称赞说:这是一篇多么动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作品!是一篇多么好的鼓劲儿的作品哟!他们在热情的来信中称赞作者说:你是个勇敢的人,因为没有勇敢的精神,就无法透视“船长”深邃广阔的胸怀;你是个诚实的人,因为没有诚实的态度,就不敢写出船长的苦恼和忧虑;你是个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的人,因为没有这种深切的爱,也就没有勇敢的精神和诚实的态度,你是在唱着,笑着,哭着,叫着,前进!前进啊!

的确,在我们如此辽阔广袤的祖国大地,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条战线上,几乎每日每时都会有千千万万个贝汉廷式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涌现出来。我们的文学家必须努力去接触他们,认识他们,表现他们,以便鼓舞更多的人去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在这里,作家柯岩为我们成功地描写和刻画了一个向四化进军的闯将的感人形象。虽然贝汉廷是生活中一位真实的人物,但他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是在实现四化历程中具有革命思想和科学态度、具有开阔眼界和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形象,他的思想,他的作风,他的性格,他对待自己事业的热诚和负责精神,对待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情,对待业务的熟练和精通,对待大风大浪的镇定自若、勇于驾驭,对待困难的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总之,他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中国船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那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鲜明的主人翁态度,是何等感人、何等令人为之钦敬而值得仿效的光辉榜样呵!他,不愧是一名被外国人敬佩的冠之以“邓小平式的船长”的英雄的船长!作者赞美他,歌唱他,是反映了人民为了医治祖国创伤而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情绪、愿望,是表现了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船长》中人物的事迹是丰富多彩的,但其历史背景、时间、地点等等却是极为分散、极为广阔的。聪明的作者,用了极其巧妙的构思和手法,看起来是较为分散的分段描写,然而却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精彩文章。作者用了一条着力写人物的主线,把一个个分散的事件(不管他是发生在国内还是国外,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文化大革命中还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和有关的人物串联起来,有浓描有淡写,有的着力渲染和刻画,有的则蜻蜓点水式淡淡几笔,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使得整个万把字篇幅的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之许多读者写信说,读了《船长》,使他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懂得了怎样做国家的主人,怎样在实现四化中向贝汉廷学习,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为祖国四化贡献力量。还有的读者恳切建议报刊发表评介文章,建议电台广播,以便让这样一个优秀人物的事迹能够广为传播,开花结果。河南黄泛区农场一位青年工人在来信中更是热情期望说:如果我们正在前进的社会主义祖国能多几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百万个像贝汉廷这样的船长,那么,我们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不就可以大大加快了么?!

是的,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时代,我们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不正是迫切需要千千万万个像船长贝汉廷这样敢于负责、敢于闯关、敢想敢干的社会主义闯将么?!

在柯岩同志的这篇作品中,生活的启示是那样地广阔、深刻,它的力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具体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件本身。有的读者在信中说:我虽然没有去航海,但却在生活的海洋中沉浮。我懂得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同样需要海员的意志、海员的目光、海员的性格、海员的风度。有位女读者说:我的爱人就是个远撑船员,我曾为此苦恼,现在,我懂得了祖国远洋事业的重要,在我的心中增加了对我爱人的尊重,《船长》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啊,冬夜里,当我在灯下读着这一封封字里行间充满火热的感情的读者来信时,我想到了什么呢?呵,我想到了祖国需要更多的贝汉廷,我想到了我们的文学创作的百花园里需要更多的反映贝汉廷式的先进人物的报告文学……不是么?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关头,人民迈步在新长征的路途上,正在为祖国实现四化而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各条战线正处于蒸蒸日上、一日千里的跃进时代。英雄人物辈出,先进事迹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多么需要及时了解和汲取多方面的情况和经验,多么需要闪耀着时代精神、闪耀着新人新思想光辉的精神食粮,而在这方面能够不失时机地迅速、直接地反映伟大的时代和人物、满足群众的需要的,比较来说,应该是作为文学的“轻骑兵”——报告文学这一最为优越而有力的武器了。

同类推荐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在比较文学视野里:中外文学研究与阐释

    在比较文学视野里:中外文学研究与阐释

    本书从文学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关系史中研究性别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重新审视评价了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及名著中的人物;并解读了中西文学在哲学思想、自然观念、动植物意象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一定时期西方诗歌的共同主题等。
  •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本书选取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 邢澍诗文笺疏及研究

    邢澍诗文笺疏及研究

    邢澍,字雨民,一字自轩,号佺山、行一,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约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是清代著名的文献学家、金石学家、诗人、藏书家、书画家,他在当时的文化圣地江南二十余年的学术仕宦生涯,打开了陇右通往关外的文化交流的大门。归里后,沉静寡营,著书自娱,以致卒年也无从确切考知。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泰戈尔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泰戈尔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帝子传

    帝子传

    在这片现代科技与古代武术并存的大陆,强者层出不穷。在这片绚丽的世界,谁将是王者?谁是英雄?谁将操控这片大陆的风云?是逆天之子?是阴罗?还是另有其人?这一切将由时光来揭示…
  • 我在山海经中狩猎

    我在山海经中狩猎

    在校大学生何进携带系统进入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世界。面对里面各种洪荒异兽,为了生存下去,众人只能选择进化得更加强大。普通人猎杀了书中记载的怪物就会进化,随机获得一种能力。看何进如何带领大家探寻书中的奇珍异宝,如何狩猎书中记载的异兽!
  • 醉流年

    醉流年

    未晞是为宣离而死的,每一世,她在忘川边看着他与不同的女子相爱、相离,他遥望着她,却再也记不得那张脸。直到千年后,他们各自有了新的记忆,新的身份……万丈深渊旁,她答应会舍弃;碧波寒潭前,他决定要遗忘。当他在战火风飞的城墙下叫出她的名字,她再也忍不住,
  • 扶云直上

    扶云直上

    少年顾城南,穿越至盛行元气修炼的正阳大陆。这里:有万族林立,元修无数。有人纵情恩仇,不待明天;有人亦敌亦友,死生执念……顾城南说,但求无愧己心,管他白驹苍狗几万年!凭借一块神奇玉石凝聚的元盘,他从扶云玄观走出,挥别山南八千里白云,揽万里雄关直斩蓝天……伏波落羽,威妖慑魔,扶摇而起,直上九天。
  • 如果·爱

    如果·爱

    小娆这样一个女孩子,也许就是我们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那一个。纯净美好的容颜下,隐藏着一颗沟壑纵横的心。物质时代巨大的挤压与欺凌,令小娆们备尝艰辛,同时也如鱼得水。这是小娆们的时代。一些坚固的东西崩毁了,这废墟上,却盛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她们在生命的春天信马由缰,在城市的幽暗处,把锦绣年华挥霍,夜夜笙歌。或许,这不是小娆们的错。至少,不全是。
  • 拜见娘娘

    拜见娘娘

    前世,某娘娘安享晚年,寿终正寝时,耳边却响起了黑白无常的声音。“好娘娘,你就跟我走吧,我们家主子很想你。”“她不走,就该换我去找她了”“呵,当年爱的要死要活的娘娘却对那人一屑不顾,有趣”“放开你的手,这是皇宫,容不得你撒野”大殿,某娘娘沉思,莫非重生,跟那人有关,奶奶的,可她不想活了啊
  • 校草的溺爱:爱就宅一起

    校草的溺爱:爱就宅一起

    (本书完结,新文书名《男神霸爱:守护小萌妻》求大家支持啦~)“你竟然忘记了我?说好的等我呢?”“乖,我装的。”某男摸了摸某女冒火的脑袋,温柔的安慰。“那我叫什么?”某女试探一问。某男灵机一动道“老婆。”她等他回来,他亦是等她成长。某天,她问“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除了你,你说吧。”某男想除了她谁都可能忘了,忘记事很正常。“你没有追过我,我怎么就成了你的人了?”“你没跑。”【校园+总裁+温馨+甜宠小虐+等成长】欢迎入坑,推荐票打赏什么的统统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娇妻很甜:二爷,别太宠

    娇妻很甜:二爷,别太宠

    她明明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就因为一次爬山救了一个男人,就惹祸上身,明明挺高冷的人怎么到她这里就死皮烂脸起来,凌秋彤真想说“快回复你的高冷吧”男人一脸无所谓地说“高冷,那是什么?能抱着老婆吗?既然不能抱着老婆,要它干什么?”凌秋彤受不了,打电话告状,结果男人有吃不完的飞醋,说她到处散发魅力,要把她绑在身边,凌秋彤真想一巴掌甩过去。【男女主人公身心干净,无虐恋,宠到底!!!】
  • 无泪相思扣

    无泪相思扣

    他是隐宗少主,一出生便承担起沉重的担子。他是魔教之主,人人得而诛之。隐世之涯,命运的邂逅,错误的交集。闲云野鹤的生活纵然无忧,但他始终适合血染红袍。两个世界的人,虽有交集,总会分散。相离之日,虽说再见,最终却难再见。再见之时,一人已是堂上新郎,而一人却是堂下持剑的人。正邪不两立,再见面已是拔刀相向。他终究敌不过父辈的命运,一生毁于一个情字。至死,他方知道,这辈子,只是自己单相思。那人却有妻有儿。只是他看不到那人眼里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