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2500000031

第31章 新版电影《智取威虎》兵器点评

新版电影《智取威虎山》火了大把,网好多人在谈论其得失,我也凑个热闹,说说其中的兵器使用。

我想用新版电影、原著小说与东北解放战争的轻兵器史三方面的对比来谈。

第一,先说步枪

新版电影中的步枪,除了杨子荣打虎上山时所用为日本鬼子的四四式骑枪外,画面中出现的能够看得清楚型号的更多是中正式步枪,特别是剿匪小分队,几乎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枪。

曲波所写的原著小说《林海雪原》中,对步枪的描述不多,虽然曾说到小分队中的杨子荣小队全部装备的是步枪,但并没有说出具体的型号。只在第五四《刘勋苍猛擒刁占一》中,写到刁占一使用的是一支日本鬼子的九九式步枪,在第八回《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中,写到孙达得使用的是一支水连珠步枪,其他则少有具体描写。

历史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东北,单就步枪来说,最多最普遍的是日式步枪,因为近百万的关东军是在东北缴械的,日本鬼子缴械的这些步枪,除了老毛子带走一部分外,绝大多数落到东北民主联军和地方土匪的手中,特别是东北民主联军,由于好多从关里来的部队是徒手出关重新装备的,新建部队也是就地取材用日本鬼子的武器装备起来的,因而大部分部队是清一色的日械。就以杨子荣所在的囚松支队为例,该支队从山东过米时,枪械很杂也很旧。有很多战士手里还都是老套筒,到达北满后,陆续从日军仓库和民间得到补充,部队基本全部换成了三八式、九九式。

据该支队1团8连宫野进和王玉楼回忆,当时他们连因装备较差,在五常向上级提出更换武器,该团参谋长王云舞十分大气地说:“打开军火库,任你挑选。”于是该连编了4个排,1个重机枪排,3个步兵排,每排3个步兵班外,还有1个机炮班,步枪是一色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日军投降后,为泄战败之愤,也还将大量兵器埋入地下或投入湖中。

据同样是田松支队1团营的教导员李高升回忆,他们营仅用半个月时间,便从镜泊湖里打捞出九九式、兰八式步枪550余支,把全营的步枪全部换成了日械。这些散落于东北各地的日械,也同时成为土匪的主要武器,北满土匪四大旗杆之一的孙仿友部,乘“八一王”后北满的真空状态,曾打开日军仓库,仅这年次便夺取了各式火炮15门、轻重机枪100多挺、步枪2000多支,所有这些,全部系日械就在活捉座山雕16天以后,在又一次图捕残匪的战斗中,杨子荣就是被土匪用一支九九太益击中而牺牲的。

步枪中,居第二位的,应该是东北造。“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兵工厂是全中国乃至全亚洲数一数二的兵工厂,其步枪出品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相当的不错。“九一八”后,又有大量的原东北军部队留在关外,有的成为最早的抗日的义勇军,有的叛变成为满军,有的又落草成为土匪,因而东北造的“辽十二年式”应该有相当数量的存在,当然,经过了14年的战争消耗,肯定有相当的损毁,数量也就无法与日式步枪相比了。

居第二位的,大概是旧中国无处不在的汉阳造了。关于汉阳造在中国,笔者曾有专文介绍,这里不赘述。

居第四位的,应是苏式步枪。苏式步枪在当年的东北,其来源可能有三种第一种应该是驻东北苏军的遗留,第二种应该是抗联人员从苏联带回,第三种是军阀混战时的外购。但不论哪一种,数量都不会多,远远无法与日式步枪和辽式步枪相比,那么有没有大量中正式的出现呢?不可能。中正式是1935年仿制成功,1944年才开始大量生产的,到抗战结束前,主要在国军中的中央军中装备,少数杂牌军中也有装备,但还少有扩散到东北的。到1946年时,中央军虽然已经有部分出关,但还没有大量的缴械,因而不可能在民主联军中大量出现,也不可能在士匪武装中大量出现解放战争中我军曾有太量中正式的缴获和使用,东北民主联军也不例外,但那是国军大量就歼以后的事儿了。

从汗牛充栋的当年东北剿匪的档案与回忆史料中,有关三八式、九九式的记载随处可见,但从无一人一文一字一句谈到过中正式,民国的战场,是万国武器的博览馆,只要是世界上已经有过的步枪,在这个时期的军事舞台上都有可能会登场亮一亮相,东北地区也一样。作为军事艺术片,如果只是零星地出现一支两支,那么出现任何品牌的步枪都不算穿帮,也都合理,但如果大量的出现,那么它就必须要符合影片所要表现的那个时段那个地区那个部队的装备情况,否则就是穿帮了。

综合看来,原著小说中虽然着墨不多,但出现的九九式与水连珠是符合历史的,而新版电影中小分队战士清一色的,11正式则与历史不甚相符。不过这一点问题不大,因为毕竟中正式在解放战争中是被交战双方大量使用的,多数观众未必能将解放战争的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区分的那么清楚。

新电影中,还不能免俗地出现了缠着裹脚布的祖击步枪,导演这样搞大概是为了迫时髦,但太多太滥,迫的太晚,就俗气了。而且这与旧中国的战场也不甚相符。这种带瞄准镜的专用犯击步枪在旧中国是极其罕见的,好多打过多年仗的老兵都从没见过组击步枪。其真正火起来,是近三十年的事儿。

当然,租击步枪毕竟是早在一战甚至更早就出现了的,在影片中出现不能算硬伤,如果是首次出现、偶尔出现,从吸引观众眼球的角度说,是应该给予喝彩的,但如此一窝蜂般复制粘贴,就如同钱锺书在《图城》里嘲笑的“落伍的时髦’一样,实在让人反胃,让人感到导演的技穷与流俗。再退一步说,在1946年的东北战场,如果出现的是日本鬼子的九七式或九九式组击步枪,则多少能、沾上点边,但影片中的犯击步枪,虽然看不清楚型号,但从枪机的特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款毛瑟系列的步枪,这一点十分的牵强。

实际上,旧中国的祖击活动是十分活跃的,东北地区尤其活跃,不论是义勇军、抗联、还是胡子匪队中,好多单位都编有专门的“炮手班”、“炮手队”,许多地主豪强,家中也养着众多的“炮手”,在一些关于东北地区旧的文献中,经常看到称某人为“刘炮”、“李炮”的记载,这些人,就是职业的“炮手”。这所谓的“炮子”,就是射击技术特别精湛的神枪手。他们未必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未必知道膛压与弹道是怎么回事儿,但因为从小玩枪、常年玩枪,瞄准击中百步开外的酱杆、甩手扫落头顶飞过的麻雀,却是小菜一碟他们往往就担负着狸击的使命。但犯击归祖击,“炮手”们却并不使用专门的祖击步枪,也未必见过专用的祖击步枪,他们使用的,就是一般的步枪和匣子枪。曲波原著小说中的姜青山、郑三炮等,就是这年类角色,很是形象生动,刻画得十分成功。可惜在电影中,这种极具民族特色豆具东北特色的东西看不到,看到的却是东施效塑般模仿西方电影里的东西,真是让人说什么好呢。

关于祖击在旧中国,我写过专门的批评文章,早几年发表于网络,对于新版智取威虎山中这一恶俗的表现,不赘述。

第二,再说冲锋枪

新版电影中,中锋枪有八大金刚之一,使用的美式冲锋枪,有小分队战士使用的苏式43式冲锋枪。

原著小说中也用大量的笔墨描述冲锋枪。该小说中表现的36人的小分队,其中的刘勋苍小队,即全部装备冲锋枪,在奇袭威虎山的战斗中,刘勋苍率11支冲锋枪对准众匪徒齐射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通读此书,却从始至终没能写出神锋枪的型号。

那么当年的东北应该使用什么型号的冲锋枪呢?我认为,彼时的东北,神锋枪最大的可能是苏械。1946年3月,合江军区在情报分析中谈到谢文东股匪的人员装备情况时,便有“步枪干支、轻机五六挺、重机二、苏军自动枪二十余支”的记载,这其中的“苏军自动枪”,我认为就是忡锋枪,这些苏式神锋枪的来源仍然主要是苏军遗留和抗联从苏联带回而苏式冲锋枪中,最大的可能又是波波莎,即41冲锋枪,也即俗称的“转盘忡锋枪”。关于此枪在当年的东北,从很多历史文献中是可以看到零星记载的。

比如由温野采写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剿匪纪实》中,在杨子荣牺牲时,和他一同忡锋的孙大德使用的就是一支转盘忡锋枪。贺晋年的回忆录《深山剿匪记》中,在谈到杨靖海叛变时,其警卫员使用的也是转盘冲锋枪。203小分队所在的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喋回忆,他的警卫排五十多人,“每人一支匣子枪和一支苏式转盘冲锋枪”。《龙江军区十、十一两个月剿匪经验初步总结》中,有“缴步枪647支,短枪92支,轻机6挺,掷弹筒3门,转盘4支,马800匹”的文字。

另据1946年11月25日《合江日报》载《依兰前线剿匪简报》所称:“杜庭芳匪部第四连,在其连长王殿元率领下携械向我投降廿日下午杜庭芳本人带五名携驳壳抢两支、转盘枪两支、马枪四枝向我投降。”这两文中分别出现的“转盘4支”和“转盘枪两支”可以肯定即41冲锋枪,因为若是转盘机枪的话,其量词该使用“挺”而不是“支”了。从大量的前抗联人员的老照片中,更能看到这支著名的转盘冲锋枪。

像新电影中出现的43冲锋枪在当时的东北有没有出现的可能呢?也有,抗联人员的老照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但该枪生产与装备的数量远远无法与转盘枪相比,因而遗留在东北的也不可能是多数。

我认为,新电影中少量出现43冲锋枪是与当年的史实相符合的虽然此枪绝对数量应该很少,但作为军中精锐的迫剿小分队来说,出现两支或数支却是极有可能的。

彼时的东北剿匪战场,冲锋枪的款式还有一种可能,即辽造仿伯格曼冲锋枪。

该枪是中国最早仿制成功的冲锋枪之一,早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使曾大量使用,后来奉天的兵工厂一直在大量生产,但“九一八”后,该枪在东北停产。由于冲锋枪的寿命很低,到了1946年,应该很少有堪用者了,只不过因为士匪的装备一般来说是十分土且旧的,因而也许会有少数存在,但绝对是少之又少而且性能很差了。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八大金刚之一的土匪使用美式中锋枪的镜头,也应该算是与史实相符合的。该枪在当时已经出现,只是在1946年的东北,应该还是凤毛麟角。这支枪在当时出现,一种可能是国军的遗失或缴械造成,一种可能是苏军中的少数美械遗留造成。影片中只出现这一支是合理的,但如果大量出现就不合理。

片中还出现一支另类的冲锋枪,双筒的斯登冲锋枪。这应该是西方一些兵器发烧友私自改装的,而且极有可能是战后改装的,出现在1946年的中国东北,其可能性太小太小了。不过作为艺术的电影来说,既然历史上有这种可能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只要不大量出现,弄出这么一支另类的家伙来吸引眼球,也无可厚非。

第三,说握手枪

新电影中的手枪可算是五花八门,看来导演在这一点上是花了心思的。在剿匪小分队中,203酋长使用的是支五四式手枪的原型枪η33手枪(看不太清楚,也可能就是五四式),如果真的是33,是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和203小分队同属于牡丹江军区(后改军分区)的十四团团长董振东回忆,在他刚到牡丹江时,“苏军司令官派名苏军大尉,到团部给我们送来两支冲锋枪、卢支手枪、两匹军马”。后来,董便长期佩着这支“七星子苏造手枪”。何为“七星子手枪”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纳甘左轮,因为该型左轮不同于其他左轮是6个弹巢,而有7个弹巢,另一种可能便是33手枪自总之在当时,佩戴苏式手枪还算时髦,用于少数团级酋长应该是合理的。

原著小说中,从没描写过少剑波所用的枪。

片中女主角卫生员白茹,使用的好像是****式手枪的原型检德手枪,这是一款警用手枪,枪身短小,只能用作自卫。可尽管其用于作战实在勉强,影片中的自茹却如一个女汉子一般,和一大群男爷们一起上阵拼杀,真的是有模样又有武功。

小说中的自茹,与影片中的描写并不完全一样。小说中对自茹的描写,是一个娇小柔弱的女子,不善于搏杀,也从没打过枪。比如在小说第三十七回《李鲤宫前对手交锋》中,对自茹的描写是当恶匪蝴蝶迷向着自茹扑过来时,“白茹发现她已近跟前,吓得全身乱跳,可是一镇静,立即掏出她从未用过的小手枪,朝着蝴蝶迷就是一枪。坏了!没打中!再击第二枪,不响了,枪贴了壳”。“白茹总是身小力薄,抵不过蝴蝶迷这个拼命的恶魔。白茹松手,被蝴蝶迷狠命一推,倒退了西五步,摔倒了”。

对比小说中的自茹和电影中的自茹,我更喜欢小说中的自茹.因为有了自茹的柔弱对比,才更显杨子荣、刘勋苍等男爷们的勇武彪悍。

杨子荣在打虎上山时,使用一支德国造20响大肚匣子,打入匪队后改用一支大威力35手枪。

土匪中,座山雕使用的好像是一支比利时1922式手枪;其他土匪中还有德造鲁格08手枪、日本鬼子的王八盒子、英制史密斯左轮、德制张嘴灯等。

和新版电影中不同,原著小说中对手枪的描写,就如那个时代多数小说中的描写一样,作者把所有的笔墨全部送给了当年最受国人欢迎的德国造20响大肚匣子。书中有大量关于该枪的描写。36人的迫剿小分队中,除杨子荣小队一色步枪、刘勋苍小队一色冲锋枪外,来超家小队,则是一色的大肚匣子。而实际上,杨子荣打虎上山、刘勋苍猛擒刁占一、高波二道河桥头搏匪,以及对土匪郑三炮、蝴蝶迷等描写与刻画中,也频繁而且着墨特多地写到大肚匣子。更难能可贵之处,是在描写到杨子荣借座山雕演习用人肚匣子射击士匪和高波在二道可桥头阻击士匪时,都有“把大肚匣子土上把,快慢机一拨”的描写,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也不知有多少人读懂了这句“上上把”是什么意思。那其实就是将盒子炮那太型的木制枪套安装于手枪握把七抵肩射击的意思。这是驳壳枪打连发时必须要有的动作妥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连发射击时能够有效地控制枪身的上跳,保证射弹散布的集中。老电影《南岛风云》中由仲星火饰演的游击队员在掩护炊事员抢粮一场戏中,其使用大肚匣子就是这样表现的,十分合乎战术要领,而象像拍电影《飞虎队》那样的打连发的样子,纯粹就是胡扯在旧中国,没有哪一个时期的哪一场战争中,不对盒子炮情有独钟的,东北剿匪战场上也不例外。在当年,不论是追剿土匪的小分队中,还是被迫剿的土匪中,德国造的毛瑟手枪无疑都是最受青睐的。203小分队所在的牡丹江军分区《1946年冬季森林剿匮几点经验总结》中,关于《小部队的装备》一节中,就明确提出:“1.枪支,以匣枪为最好。每班须兰兰分之一、二分之一更好,二支冲锋自动枪,只有一个组的步枪带刺刀即可。”因为在山岳丛林地区作战,对枪的射程要求不高,而近距离遭遇战斗的频繁与轻装穷追的要求,这种既便于携带,又具备近战密集火力的大肚匣子,显然就成为当时的首选。而对于主要以1[1岳丛林为依托与我军周旋,并经常实施化装打劫的胡匪,这款忡锋手枪同样也是他们的最爱。当然如果在今天,轻型冲锋枪或短突击步枪会比人肚匣子更好使,但那个年代,冲锋枪毕竟还不多,短突更还没有出现,能够兼作微型冲锋枪使用的大肚匣子也就成为山林游击战最犀利的兵器。

对比原著小说与新拍电影,对手枪的表现可谓各有千秋。原著小说中是大肚匣子一枝独秀,新拍电影中的自卫手枪却是五花八门。作为艺术来说,电影这样表现应该算是很不错的手法。自卫手枪不像步枪冲锋枪那样由部队集中按编制配备,而多属于私人购买,因而出现什么型号的手枪都有可能,到了1946年,影片中所表现的各式手枪都已经诞生,自然也不会穿帮。特别是影片表现的杨子荣在打入匪队后使用的35大威力手枪,是个亮点。该枪在当时的旧中国正在走红,而且势头颇盛,许多武装人员对35的喜爱甚至渐渐赶超对驳壳枪的喜爱。影片如此表现是很棒的。但该片中大肚匣子的戏份不足,是个缺憾。

第四,说说其他的兵器

(1)机枪,影片中出现苏式转盘机枪,小说中的小分队没有机枪,只到后期才有。历史上的剿匪小部队有的有,有的没有。因而小说中这样表现是没错的,电影中这样表现同样没错影片中出现苏式转盘机枪,和苏式步枪、冲锋枪同样的原因,是与史实相符合的。

(2)震弹枪。电影中出现了一支,小说中没有,也不可能有。历史上的霞弹枪早己出现,但作为东北剿匪战场,使用的概率微不足道。这枪在西方和香港的警匪片中十分常见,影片的导演为赶时髦而弄一支给土匪使用,也不差,如果型号属于早己有了的,这么弄也并不穿帮。

(3)影片中出现机关炮、坦克、巴祖卡火箭筒、飞机等,就有点胡扯了。原著小说中,没有出现过这些东西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八一五”光复后,在抢占东北的老八路尚未大规模到来,抗联兵力单薄难以有效控制局面,国民党军政官员更少进入之前,北荫的大部分地区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于是土匪蜂起,从日军的仓库中、开拓团的武器库中,甚至从苏军零星掉队的单兵和小部队中,抢夺了大量武器,也包括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兵器,但随着关内我军源源不断地开来并太量扩军,这些重武器便很快被收缴,少数仍在士匪手中,经过1945年底开始的两轮大的追剿,也基本不复存在。

采用小部(分)队追剿的作战样式是1946年10月开始的,此时北满的土匪,已经处于四散奔逃的状态,手中便只有轻武器而少有重武器了。当然剿匪部队中是有部分重武器的,但那只使用于大部队,是不可能使用于轻装迫剿的小分队的,因为它们太不合适了。

牡丹江军分区在回答《冬季森林地带剿匪为什么采用小部队》一文中有这样的文字:“大部队进山,指挥运用上困难,难于布置重火器,视界射界狭窄,不能发挥其作用,且携带不便,运转不灵活,笨重累赘,即掷弹筒之发射及手榴弹之技掷亦极感困难。’因而要求追剿小分队“在火力上应以轻便的自动枪、回枪、冲锋式、手榴弹为宜’气总的来说,不管是追剿土匪的小分队,还是狼奔系突的顽匪,其作战样式都是山地丛林地的游击战,在这样的作战样式下,他们使用的也就仅限于轻武器了。身为当年剿腰部队指挥员的作者在原著小说中描述小分队的装备,是步枪、匣子枪、冲锋枪各占二分之一(实际上步枪小队与冲锋枪小队的正副小队长也带大肚匣子),连轻机枪都没有携带,这是与当年当地的情况相一致的。

(4)影片中出现了我军创造的飞雷筒,这倒是件士家伙,但可惜的是,导演肯定没有认真了解一下雷筒的性能和装备历史,因而这算是严重穿帮。为什么说它穿帮,即第一,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小部(分)队迫剿这种作战样式的产生,是在以小群对小群、以游击对游击的作战指导思想下的产物。因为自1946年9月以后,士匪己呈溃败之势,四散奔逃,亡命林海,很少再有大的集中,“军事上敌对我是采取藏、漏、跑、拼的办法”,“尚敌窜出,必然分散,"(1946年牡丹江军分区剿匪工作总结)那么也就是说,小分队所要对付的主要是单个的、零散的有生目标,而且这些目标还多隐藏在密林之中,根本用不着飞需筒这种只适合于开阔地和面杀伤的大家伙。

第一,是怎么携带的问题。那是一个又笨又重的专业兵器,在最先研制使用的中原野战军中,是属于纵队一级工兵分队使用的家伙。要操作好它,是特别费兵又费时的,是得出专业的工兵费很大的功夫构筑专门的发射阵地才行的。若像电影中那样随随便便拿两根小木棍支着个汽油桶就发射,那挨炸的就不是土眶而是操纵这家伙的人了。如前引文中所说,作为特别强调轻装快追为主要打击手段的、只有二兰十人的东北解放战争初期的追剿小分队,他们连掷弹筒这样的“重火器”都嫌累赘,怎么可能会带上飞雷筒这样的超级笨家伙。还有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1946年还没有这玩意儿。

原著小说中,没有使用飞雷筒的描写。历史文献中,更没有。

兵器之外,再说点算是题外的,即威虎山城堡的问题新版电影中威虎山的城堡,甚是雄伟壮观,尤其是切的效果,更好看,但我说的好看,只是抛开历史背景去看的,如果结合历史去看,则不是那么回事了。

为什么不是那么回事,主要是和土匪的大小性质有关。东北地区,就和豫西、关中、湘西一样,也是盛产土匪的,而且很出名,但土匪与军阀不是一回事儿,甚至与地方豪强地主都不是一回事。前者虽然同样的残暴,甚至他们中的许多就是由土匪发展而来,但他们往往受到某一官方的认可,因而它可以建立城池公开存在。而土匪在没受到招安之前,尽管它也可能会明火执仗公然打劫,但它是与官方为敌的。当然,如果这个所谓的官方只是形同虚设,那么土匪往往也足以能够与其分庭抗礼,平分秋色。如果某个偏远地区的官方鞭长莫及,这些地区的土匪也可能会建设永久性堡垒,据险固守。民国时期的许多地区的确有这样的情况。

但东北的情况不是这样不论是张大帅的时代,还是日本鬼子伪满的时代,东北都不是无政府状态,那些没有受到招安的士匪,尽管也长期存在,但始终是处于被动的流窜状态的,而且能够在张大帅和关东军先后的统治下不受招安又能够长期牛存的,绝对不是什么大股土匪。比如座山雕张乐山股匪,他之所以能够历经几个朝代而不被剿灭,不是因为他强大,而是因为他不够强大。换句话说,不是张大帅和关东军不能剿灭他或不敢剿灭他,而是不屑搭理他而已。这样级别的土匪,他不可能会有那么坚固的筑垒。东北那样的环境,生氏不出这样的士匪筑垒来。

土匪不用筑垒,也和它们的战术有关。任何时期的任何一支军队或土匪武装,在它的力量明显劣于官军时,采取流动的游击战,便成为它的首边,而筑垒固守,则是最笨的做法。真要像电影中的座山雕那样搞那么大的王国式的城堡,可就真的离死不远了。北满土匪四大旗杆谢文东、李华堂、张黑子、孙荣久等,其据点也不过是几座马架子、地窝棚而已,而且也都是临时的回实际上,今天存在于东北海林境内的威虎山城,不过也和沙家泯一样,是根据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描写后来建造的而已。

既然是艺术作品,就允许合理的夸张与虚构,但这夸张与虚构也不是全无规矩全无底线的。小说和电影中的203小分队、座山雕匪帮,以及正反各色有名有姓的人物,不过是东北剿匪战场双方的代表性符号和艺术化形象,用不着非得和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对号入座。但既然反映的是东北剿匪战场上的人和事,就得像那年月那疙瘩的那些人和那些事,罄一些个飞机大炮坦克火箭简飞雷筒什么的使用于四十年代山林游击战,就不像那么回事了。

同类推荐
  • 血肉长城--抗战前线将领访谈

    血肉长城--抗战前线将领访谈

    本书从不同侧面与角度收录了国共两党上至朱德、彭德怀等,下至普通战士,以及游击队将领或访谈、或浴血杀敌的通讯。以当时的文字与图片重现了抗日军民的故事,追忆了一些英雄事迹。
  • 野枪

    野枪

    他是英雄的后人,他具有中国军人特有的坚韧与倔强,他是脱掉了军装的中国特种兵,被称为铁骨铮铮的中国硬汉。天生便是职业军人的陶野曾是大名鼎鼎的老虎团中最出色的突击兵,离开倾注了理想和青春的军营后,为了继续从军梦,他毅然加入法国外籍军团,成为黑桃小组的一员。法国外籍军团和黑水公司是世界上两大超级佣兵公司,为了占据佣兵市场,捍卫军人荣誉,黑桃小组成为这场战役中举足轻重的筹码。飞溅的鲜血,奔涌的热泪,爱与恨。憎恶与怜悯,阴谋与荣誉,时刻发出惊天动地的碰撞,中国军人的传统理念与当代佣兵信条的冲撞恍若惊雷。不弃不离,自己搞定!看陶野和他的战友谱写一曲当代中国军人的赞歌。
  • 大唐之吾乃古代战将

    大唐之吾乃古代战将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杀!杀!杀杀杀!!!”---赵云
  • 烽火之情缘

    烽火之情缘

    师兄因误食淫露草冒犯了柳慧,后不堪良心的谴责跳崖自尽,五年后,武功练成的柳慧为了寻回师兄的尸骨来到他自尽的断魂谷却发现师兄早已尸骨无存,悲痛之际杀死了谷中所有的狼群。三日后离开回到村里,听说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走上了惩奸除恶的道路。
  • 三国之小将传

    三国之小将传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宅男穿越到了一名小将的身上,利用他的先知先觉,和对后续历史的走向的熟悉,创下了很多不朽传奇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同在蓝天下

    同在蓝天下

    蒲城县新任新委书记柳林在第一天上任的时候没有到县委报到,而是来到了韦庄镇去私访。因为他知道这个地方有全国最大的起重机旧货市场。为了规范起重机行业,他决心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就整顿旧货市场。把蒲城县的工业提升到一个高的起点。他来到全县最大的造价基地,小李庄。这天正是这个市场物资交流会。
  • 诸天之无限召唤

    诸天之无限召唤

    颜浩意外穿越,获得无限召唤系统,激活系统后一切英雄皆可召唤!“叮,恭喜宿主召唤如来佛祖成功!”看我掌中佛国,一掌破山河!“叮,恭喜宿主召唤盘古大神成功!”盘古开天地,一斧镇乾坤!不管你是无敌强者,还是聊天群拥有者,我都不惧,我就是这诸天万界中最强皇帝。欢迎加入读者群,群聊号码:161793907
  • 天极神豪

    天极神豪

    天极神豪:古飞凡,顶级土豪,他一直都在寻找通往无极神豪的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我们回不去了

    EXO之我们回不去了

    2年前因为女人的进入导致感情破裂!时隔2年,她卷土回来.......只为那报仇。
  • 隐皇归途

    隐皇归途

    “犯我者,虽远必诛。在我眼里,没有老弱病残,只有活人和死人。”——风隐她是一个刽子手,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成帝者,断情绝爱。舍弃一切在成帝路上的绊脚石,方能大成,帝位
  • 年华似锦花开如你

    年华似锦花开如你

    高中,乃至大学是一个人的转折点。就是在这个转折点,贝烨遇到了生命中最爱的人,最后他们能否走到一起呢?大学的光景值得让人回味,青春的舞台永不散场
  • 吸血鬼之约

    吸血鬼之约

    被爱人背叛,伤害。重生之后,报仇。但这颗冰凉的心却被周围的朋友感化,让她重新找到真爱,本以为这一生就会这么平凡的过去,没想到,却被卷入吸血鬼之战。
  • 首席大人,你家有妖妻!

    首席大人,你家有妖妻!

    是不是她醒来的方式不对!明明只是受婆婆之命来人间保护这个男人,怎么发展到失去了清白之身。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季墨,身家过亿的人中之龙,居然被这个叫青柠的女人一天之内打了两个耳光,若不是自己大男人的处女情结作祟,他才不会费尽心思从茫茫人海中将她挖出来。这女人敢得罪他,就必须承受他的怒火!相遇是偶然也或是刻意安排!天命如此,注定逃脱不得!
  • 道身变

    道身变

    诸天万界,万族林立,无数俊杰争锋,是神龙云起?还是巴蛇吞日?遗弃之地,神龙天降,两世为人,究竟谁是神龙转世?看一个天生筋骨弱于常人,几乎无法修炼的废柴,以一阶凡体,展现出枭雄之相,神龙云起,巴蛇吞日,逆天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