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09600000015

第15章 多样的编修形式(2)

北宋司马光修成《资治通鉴》294卷,又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其中《目录》“仿《史记》年表,年经国纬,用刘羲叟《长历》气朔,而撮新书精要散于其中”[25]。可见该《目录》主要是以事编目。不过,司马光对《目录》并不满意。对此,陈振孙在《通鉴举要历》(80卷)解题中指出:“《通鉴》既成,尚患本书浩大难领略,而《目录》无首尾,晚著是书,以绝二累。”[26]王应麟亦言:“光编集《通鉴》既成,撮精要之语为《目录》30卷。晚病《目录》太简,更著《举要历》80卷而未成。”[27]可见司马光认为自己所撰《目录》存在首尾不完备,并且过于简略等缺憾。此外,刘恕撰有《通鉴外纪目录》3卷,“起包羲,讫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原注:起三皇,止周共和,载其世次而已。起共和庚申,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十八年为一编)。”[28]南宋时,李焘编成《长编》980卷,又有《续资治通鉴举要》68卷,《总目》5卷和《修换事目》10卷。其间,《总目》为全书的卷第总目;《修换事目》则是依熙宁修《三经新义》例,李焘在重别写进时,损益修换四千四百余事的目录。[29]

在宋代官修的《实录》中,亦出现了《事目》。见于《玉海》卷48记载的有:北宋真宗咸平元年,因沈伦所修《实录》“事多漏略”,真宗于是命吕端、钱若水等重修。至二年成书的《重修太祖实录》凡50卷,并《事目》2卷。又乾兴元年十一月,仁宗下诏命李维和晏殊编修《真宗实录》,并谕以“一朝大典,当谨笔削之意”。至天圣二年书成,凡150卷,《事目》5卷(据《玉海》载:史官进献并被锡宴于编修院,原注:“一本无《事目》五卷”)。再如英宗时由王珪等编修的《仁宗实录》凡200卷,(《玉海》原注:“又本有《事目》十卷”)。神宗时由吕公著等编修的《英宗实录》30卷,《事目》3卷。另据范祖禹《进〈神宗皇帝实录〉表》,元祐时修成的《神宗实录》凡200卷,又《事目》10卷。[30]以上主要是北宋《实录》编有《事目》的状况。南宋《实录》中,因史籍残佚严重,已未见《事目》,而有《目录》。如李焘等重修成《徽宗实录》200卷,《考异》150卷,以及《目录》25卷。[31]

以上情况表明,两宋史家或鉴于其编年史卷帙巨大,内容繁富,往往颇难翻检之故,或出于旨在说明修订考辨之需,从而为其编年史著制作了该类目录。

归结而言;分类编目做法的广泛运用,主要是与宋代史籍的实用目的有关。其中对于会要和职官典制类史籍而言,因为需要常被用来翻检,因此门类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宝训、圣政和政要而言,一则要在经筵向帝王宣读,一则要重点凸现帝王的嘉言政德,时而还要供应举弟子便于翻检择用,因此门类篇第的归类划分则相当讲究。其他如方志等类史籍,其重视划分门类的目的,则与实际内容之需有关。同时,史家为其史著编制目录,主要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及辨明史实之用。

3.考论结合

宋代一些史家在编修史书时,不仅注重对史事的考辨,而且还极为重视汇聚先儒前贤对史事的评论,并且还将其有机地融汇于一书之中。

北宋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撰有《考异》30卷,而且书内还随事附有许多议论。这些因事而发的议论共有218处。其中“臣光曰”119处,前人的“论”99处。[32]从总的方面来看,这些议论注重阐发儒家的君臣之道,有的甚至还针对宋代社会现实发论,其间的许多议论不乏真知灼见。

南宋王益之撰有编年体《西汉年纪》30卷,因其所征引的已有西汉史籍中存在着“史传互载,不无抵牾”等状况,于是他撰有《考异》10卷。同时,对于“诸儒之议,多所发明,因为诠次”为《鉴论》若干卷。他在谈到此种做法的好处时说:“考诸《年纪》,一代之升降著矣;求诸《考异》,一时之去取见矣;参诸《鉴论》,当时之事情得矣。虽纂辑之际,失不自保,然先汉之事大略具焉。”[33]可见该书叙事、考证和议论三者得以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这种做法相类似,南宋末马端临编撰《文献通考》,其《自序》就明确指出:“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后焉”。可见其考论结合的编修特点同样突出。

总之,考论结合的编修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去了解史实本身的真实性,而且能使人们通过诸儒评论,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利害得失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该做法弥补了史书仅有考或唯有论的编修不足,这在历史编纂学上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二、一源多流、官私史籍的凭藉互用以及私著凭依私材的成书方式

“靖康之难”使北宋原有的文化资源经历了一场大浩劫,丰富的文献典籍在这场灾难中散佚严重。所幸的是,随着大批士人南渡和南宋朝廷对文教事业的大力扶持,加之印刷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南宋文教事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文献典籍的搜求整理成效显著。史载;南宋时,秘书省初复,“士庶始有以家藏国史、实录、宝训、会要等书来献者,国有大礼大事,于兹有考焉。”[34]此后朝廷多次下诏访求遗书,到孝宗淳熙五年,陈骙编修成《中兴馆阁书目》70卷。陈振孙在该书解题中指出:“中兴以来,庶事草创,网罗遗逸,中秘所藏,视前世独无歉焉,殆且过之。大凡著录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盖亦盛矣。”[35]淳熙六年,朝廷还诏“求四川遗书。以其不经兵火,所藏官书最多也。”[36]有了丰富的史源作基础,从而促使南宋史书在被编修时,便呈现出了多种成书方式。

1.一源多流

在宋代私家修史过程中,有一类史家本着“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编修原则,穷毕生精力编就成了卷帙浩繁、内容详备的编年体史著。对于该类史著,其优点是以内容详备而见称,其不足则是卷帙浩繁,让人难以在短期内读就。

早在北宋时,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是鉴于“《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卷,诸生历年莫能竟其篇第,毕世不暇举其大略。”[37]因此他旨在编写一部简明完备的通史,以适应读者要求。但编就的该书仍达294卷,一般人不易领略。司马光曾说:“吾此书惟王胜之尝读一遍,余人不能数卷,已倦睡矣。”[38]朱熹将《资治通鉴》与《稽古录》加以比较后指出:“温公之言如桑麻谷粟。且如《稽古录》,极好看。常思量教太子、诸王,恐《通鉴》难看,且看一部《稽古录》。人家子弟若先看得此,便是一部古今在肚里了”。他又言:“《稽古录》有不备者,当以《通鉴》补之。”[39]可知朱熹亦认为《资治通鉴》过于详备,一般人通读不易。司马光本想另写《资治通鉴举要历》,以便简化《资治通鉴》,但未完成。因此到南宋之时,仅对《资治通鉴》加以“改”和“节”的著述就多达10余家(参见表6-3)。其中除朱熹、袁枢二人以不同体裁改编《资治通鉴》外,陈亮还撰有《通鉴纲目》23卷、郑厚有《通鉴分门类要》40卷、沈枢有《通鉴总类》20卷等。对《资治通鉴》加以删节成书的有洪迈的《节资治通鉴》150卷、吕祖谦的《通鉴节要》24卷、曾噩的《通鉴节要》13卷等。由此可见南宋史家改编《资治通鉴》者为数不少。

对于记述北宋九朝历史的史书而言;朱熹认为:“本朝《国纪》好看,虽略,然大纲却都见。《长编》太详,难看。熊子复编《九朝通略》,不甚好。”[40]李心传认为:《九朝通略》“视《长编》才十一,颇讹舛”;《东都事略》“尤疏驳”[41]。可见《长编》在记述相同史事的史书中,虽以详备见长,但也因此而受到时人责难。据史书记载;光宗绍熙二年五月,国子监主簿黄度就曾向皇帝进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广记备言为体,观者每患其繁,其选命诸儒节录以进”,光宗表示同意。但此后因“讲官以为繁重而止”。[42]这表明朝廷君臣亦深感《长编》纪事过繁。此外,部帙巨大的《长编》,因为费用昂贵,致使一般官僚士大夫很难置办得起。刘宰就曾告知李焘之子李说:“五朝《长编》激感颁赐,四朝正所欲得,更望周全,使为全书。但部帙太大,为帑更费,以是为愧!”[43]不过,李焘编修完成980卷的《长编》巨著,则有着自己的意愿。他“尝举汉石渠、白虎故事,请上称制临决,又请冠序”。孝宗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终未能实现。[44]叶适亦指出:“公终不敢自成书,第使至约出于至详,至简成于至繁,以待后人而已。”[45]也就是说,李焘旨在留待后人进一步对该书加以笔削耳。

那么在李焘之后,南宋时人的确在精读《长编》之时,往往对其径直加以改编,或参据其以成书。其中径直改编《长编》者就达十种左右。如现今传世的彭百川的《太平治迹统类》。又如李挚友郑子辩在年幼时,其父授以《长编》,并告诉他说:“读是则知本朝之所以轶乎前代者”。于是郑子辨经过近三十年的精心研读,晚年依据仅存的1/3旧本《长编》,撰成了《续通鉴长编要略》,并刊刻行世。[46]时人吴泳称赞该书道:“《要略》宠贶博学甚多,风檐披读,帙简而纲宏,词约而事尽,用功深者其传必远,当于此书见之”。同时,吴泳还指出:“间者,乡里范洁斋作《长编举要》。……又有眉山杨明叔者,纂成《长编纪事》,流传世间,本末粗为详备,同先世一书参错互见,后学者何其为幸耶!”[47]此间言及的杨明叔的《长编纪事》,即就是现今传世的杨仲良的《长编纪事本末》。此时成书的还有:李谌的《续通鉴长编分类》38卷,藏于家。[48]曾担任过李壁幕僚的郭叔谊撰成的《续通鉴长编增添纲目》20卷,藏于家。[49]李之友张洽撰成的《续通鉴长编事略》。[50]杨泰之撰成的《本朝长编类》。[51]以及陈傅良撰成的《建隆编》。[52]此外,赵希弁撰有《续资治通鉴长编补注》,以补诏敕奏篇等阙。[53]而参据《长编》成书者如有李的《皇宋十朝纲要》25卷。又如陈均自幼“侍从祖丞相正献公(俊卿),获观国朝史录诸书及眉山李氏《续通鉴长编》,意酷嗜之,独患篇帙之繁,未易识其本末,则欲删烦撮要为一书,以便省阅”。随后他撰成《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该书“大纲本李氏,而其异同详略之际,则或参以他书。”[54]再如彭龟年撰成《内治圣鉴》20卷。他在光宗绍熙五年正月“进《内治圣鉴》疏”中就明确指出:该书“其目则略循《会要》之旧,其事则多本《长编》之书。”[55]此外,参用《长编》成书的还有徐自明的《宋宰辅编年录》等等。可见围绕《长编》从事改编或参据其成书的史著相当多,并且改编或参编者中不乏李焘故里之人,或者李焘父子的亲朋僚属。

同样,李心传撰成详细记述南宋高宗朝史事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同时,李心传还撰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乙集40卷。此书的内容大多被李心传用于《要录》之中,“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相经纬者也”[56]。对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梁太济先生考证得知:《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及刘时举的《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乃至元人的《宋史全文》,均直接或间接地加以取材。[57]而对于《要录》,现今见于记载的就有:李心传弟子高斯得撰有《高宗系年要录纲目》,此当是高斯得将《要录》改编成了纲目体。其他如陆德舆在《宋宰辅编年录》卷首《序》中就指出;该书“本之《长编》、《系年录》”。可见徐自明在编撰《宋宰辅编年录》时,则明显参据了《要录》。在此通过对《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和《要录》与以上这些史书关系的对比考察,我们不难相信,以详备见长的李心传著述成了它书改编或参据的重要史源。当然,一源多流现象还不止表现在南宋史家对二李巨著的改编参据方面,其他如南宋史家对《春秋》、两汉史等的多种形式的改编,同样属一源多流现象。

2.官私史籍的凭借互用

南宋史家在私撰史著时,往往由于自身只能接触到有限的史料,或者难以全面了解到事实真相,因此他们必须凭藉官方史籍完成自己的著述。同样,史官修史因存在许多弊端,为按时成书,他们时而会征取一些重要私著助修成史。正缘于此,南宋官、私史家在修史时,就形成了官私史籍的凭藉互用现象。

南宋时,私家所撰修的重要著述往往以官修史籍(如《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要》等)作为最基本的取材依据。如李焘于孝宗隆兴元年首次进呈太祖朝《长编》时曾言:“每恨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史,纷错难信”,于是他旨在“发愤讨论,使众说咸会于一。”[58]这表明李焘从最初编撰《长编》时起,便把官修的《实录》和《国史》等作为他成书的重要史料来源。同样,王称在编修《东都事略》时,则“特掇取五朝史传及四朝实录附传。”[59]即就是主要取材于北宋官修的《三朝国史》和《两朝国史》列传,以及神宗、哲宗、徽宗和钦宗四朝《实录》附传。此外,李心传私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时,则“专以《日历》、《会要》为本”[60]。当然,私家私自著史,若不与官修史书及其观点保持一致,则常常会冒很大风险。如孝宗淳熙元年,何熙志“指《长编》记魏王食肥彘,语涉诬谤”,孝宗对此解释说:“此载皇宋事实,何害?”[61]可见在孝宗的有意袒护下,李焘才算躲过一难。正因为如此,许多重要的私修史著往往会指明其依据官史成书,或者完成后怕遇到风险,久藏不愿传出。如徐度的《国纪》就“不大行于世”。[62]以上情况足以表明;仅凭个人之力要完成纪事翔实、篇幅浩大并且禁忌颇密的当代史著述,就必须凭借官修史籍作为最基本的取材依据。

同类推荐
  • 大明财阀

    大明财阀

    用岛国大片贿赂了崔判官,一个满身肥膘还飘着一股骚的闷骚肥男奸笑的重生了。本以为自己还能混在科技发达的现代都市,没想到被鬼差一脚送回到了明朝初期,重生在了一个被本家下毒谋杀的胖子身上。此时正值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建文帝登基,燕王朱棣隐而不发。天下一片大好的形势。但熟知历史的骚胖子却知道内乱即将要爆发了,他这个一无事处,成天想着泡妞玩乐的废柴又会做些什么呢?“什么?宣战?你有钱没地花,有力没处使啊?找个凉快的地方,该干嘛干嘛去。”“我叻个擦,又借粮?娘的,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算了,我这人菩萨心肠,乐善好施,利息三成,清楚了就画个押吧。”“想撼动老子的地位?除非你已经做好了啃树皮的准备……”讲述一个混在明朝有钱有势有靠山,大明第一大财阀的暧昧生活。
  • 苍天有命

    苍天有命

    逍遥一生的纨绔子弟、快意恩仇的江湖豪侠,还是纵横俾倪的天下王者,决定这一切的究竟是人,还是命运!当命运来临,避无可避,看李无忧在命运洪流中如何走上巅峰之路。
  • 盛世中国:大清卷

    盛世中国:大清卷

    在改朝换代之初,血雨腥风席卷着整个帝国。如果没有血腥杀戮,这个帝国恐怕难以在封建王朝的大舞台上上演一幕幕悲喜剧。一如许多的封建帝国一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尔虞我诈的宫廷竞争、贪官污吏的丑态逐一亮相。与其他封建帝国不同的是,大清帝国在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中走向了衰亡。而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开明人士的救亡图存、异域文明的西学东渐、铁血共和的惨淡开场,却为这个朝代带来了许多前朝未有的气象。
  • 域外水浒

    域外水浒

    重生成水浒里的高廉同志,那时候刚刚出山,端王还对皇帝这个称号没有丝毫想法,未来的国防部长还是个混混,但高廉同志却同天罡地煞有了一个死亡的约会。
  • 最强兵王在元末

    最强兵王在元末

    追随他的人说,他是一个忠义情三全的大好男人,对兄弟足够忠肝义胆,对女人足够化骨柔肠。他的对手却说他是一个阴谋家,做事不择手段,生性多疑。在这动乱的年代,他是否能问鼎天下逐鹿中原?成者王,败者寇,谁是谁过自有后人评说。新人新书请多指教、
热门推荐
  • 8种成功心态

    8种成功心态

    本书综合了人生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归纳出成功必备的八种心态:自信心、归零心、进取心、施予心、平常心、包容心、诚信心和持久心,并引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和综述了这八种心态。
  • 陌陌印心石:美人赠我

    陌陌印心石:美人赠我

    铁与火于今止息。——“红胡子”安东尼?怀特李昂三世,以奥利博若斯众神之名,薛尔亚第一公仆,阿方索国王。薄伐元恒、克里斯滕森、罗兰?奈特奢德五世等16人觉得很赞。乌拉诺斯@安野王:战争结束了,一起喝两斤?安野王@乌拉诺斯:敌寇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天子丞相当以人渣国贼论!我有好酒,问题是吃谁呢?乌拉诺斯@安野王:在驰道上遇到的第一个坏人?你吃他,我和龙吃他的马。无论他是薛尔亚人还是九夏人。安野王@乌拉诺斯:我和龙吃他和他的马,你和我和龙吃他的马。克里斯滕森@乌拉诺斯:......安野王@克里斯滕森:少年,出来和姐姐赛马可好?『围绕一块石头的史诗,九夏的兴亡、薛尔亚的宿命......众人与诸神之歌。
  • 秘密小组在行动

    秘密小组在行动

    这是一部关于灵异事件的小说。第一次写,多多关照。
  • 问道风云传

    问道风云传

    一位少年,一份婚约。灵根破碎、经脉尽毁,如何在漫漫仙道中坚持、求索?
  • 有种爱叫守护

    有种爱叫守护

    炎家人不会有爱情。炎九儿的选择注定了他生生世世孤独。每个人对待爱情观都有不同的看法,而炎九儿的选择恰恰是最好的。不能相爱,那就守护。——ps:无聊之作,短篇,不喜勿喷。前方高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许卿长梦

    许卿长梦

    红颜再若容时,是就白发双鬓墓?她为情所困,晚风之夜杀进了天下的负心人!他无心一句:“公子长的像一位姑娘,是在下已过门的妻子。”道出了心中忏悔,使她放下了手中的杀人念。一壶美酿,一琴曲,一人独自奏情郎……公子许梦黄粱,只为遇卿一面。江湖除了侠义气胆,更多的是爱恨情仇!她本是一介女流辈,为报家仇,被人利用,知事过晚,情自由心,佳人相伴,偷服毒药……
  • 江湖宝录

    江湖宝录

    这是一柴火妞闯荡江湖的故事,携带一本《江湖宝录》追随前穿越者的足迹,弄的武林风生水起……美男卦师认定她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主子武林盟主的小儿子也对她纠缠不清自己的身世,父母和恩师的羁绊,爱与恨的滋味恩怨情仇,当选择摆在眼前的时候该如何衡量得失而谁又说得明白,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呢历尽磨难,尝过人间冷暖,经历过得到与失去后回眸一看才知江湖是何物里面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 媳妇儿病娇式偏宠

    媳妇儿病娇式偏宠

    (纯宠文+女强+病娇+1V1)一个阴晴不定,商业巨头顶级豪门总裁。一个阳光灿烂,有点傻白甜豪门贵公子,两个极端,完全南辕北辙的两个男女却凑在了一起。所有人都知道荫诗楠对姜湫有着一种近于病态的占有欲,唯独被爱情滋润的姜湫只知道整天炫媳妇儿,“我媳妇儿身娇体贵,美若天仙。”众人“……”可惜是个黑天仙。“我媳妇儿辣么可爱,你们羡慕不来”众人:“……”呸!算计人手到擒来,那叫可爱?“我媳妇儿才智超群,痴情专一,她就宠我就宠我”众人:“……”了不起!她说:“湫,不要试图离开我,我有病,受不得刺激”她说:“湫,如果没有你,这个世界再也没人能镇的住我”很多人都不明白,像姜家少爷那样阳光干净的人怎么会喜欢这样的女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