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2900000076

第76章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意】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选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荀子说:“品质高尚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交游一定要选择朋友,这是为了远离歪风邪气而接近仁义道德。”(《劝学》)

讲的依然是“里仁为美”的意思。

用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里仁为美”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其道理已不需要多说了。

问题倒是在于,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居住条件又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呢?

人满为患,生存空间紧张,能有一个栖身之所(人均八平方米)就不错了,有两室一厅已是谢天谢地,管它是在地下“红灯区”附近,还是在什么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严重污染之处,哪里还谈得上选什么好的小区呢?即便万幸遇到有所选择,那也是首选水、电、气三通,哪里还敢奢望选什么有仁厚风气的地方居住呢?

对于我们来说,“里仁为美”不过是一种向往罢了。

但有一点,我们还是可以选择的,那就是邻居。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零零存在的,总有左邻右舍。邻里相处,建立在共同住地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领域发生多方面的互助关系,邻里交往是很密切的。每个家庭都愿意搞好邻里关系,于人家方便,对自己也有利。但客观上邻里关系不好的却为数不少,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的斗气吵架怒目相视,矛盾又不好直说的就更多了。要减少和避免邻里不和,搞好邻里关系,就不能忽视邻里交往中的公德问题。

有的人只关心自家的事,对邻居的情况不闻不问,或自以为清高,或标榜不多管闲事。一旦自家有事情,便后悔不已。有位大妈边跑边喊:“捉住前面的小偷!”邻居小两口迎面过来却侧身让小偷跑了过去。大妈上气不接下气告诉他们:“偷的就是你们家的东西。”待这两位明白过来,再去追赶时,小偷早已不见踪影了。“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结果,只能是自家门前雪成堆,自家瓦上霜也重。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说与邻居的亲切胜过远亲,与邻居的文住频繁,相互帮助更多。

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南史·吕僧珍传》里有一个“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故事:宋季雅任上卸职回到京城,在辅国将军吕僧珍家旁边,买了一栋住宅。吕僧珍问他买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说花了1100两银子。吕僧珍认为太贵了,宋季雅却说,不贵,这是用100万买房子,用1000万买到了你这个好邻居。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事情很多。比如有的邻居工作和学习很忙,时间比较紧,或家中人手少,有孩子拖累,你要是上街买菜,不妨主动问一下邻居需要买什么菜,方便的话就顺便帮邻居买回来。有的邻居有客人来访,而碰巧家中无人,在弄清对方身份的前提下,或请客人留张纸条,或将客人让到自己家中稍候。如果客人给邻居带有礼品,可代为收下,等到邻居回来时,再将纸条和礼品一并交给邻居。如果邻居家有人患病,要表示慰问,并主动帮助请医生或护送住院。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主动协助护理,帮助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使邻居能安心治病。假如邻居因公出差,可以适当地应邀帮助照顾他家,诸如买粮、买煤等。邻居若是全家老小远门,也可帮助照看家,还要义务为邻居防火防盗。邻居如果发生了突发性困难,在钱粮和物品方面应主动帮助,以济邻居一时之难。邻居家里吵架生气,或遇到烦恼、伤心的事求助于你时,不应袖手旁观,应主动去劝解和开导。这样当你遇到困难时,大家定会帮助你。邻里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亲密了。

邻里相处,不能只图自家方便,只想自己占便宜。城市居民,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仅一墙或一层楼板之隔,任何声响都会影响邻居。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比如家庭聚会,不要高声喧哗,举办家庭舞会也要尽量避免影响邻居。听广播、看电视应把音量尽可能放小,尤其在午间或夜里的休息时间更应注意。有的邻居上夜班,白天要睡觉,所以白天也不宜音量过大。现在卡拉OK进入家庭,给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但如果不注意也会成为公害。现在的居民住房隔音能力很差,你尽情歌唱,别人受得了吗?家中装修要事先同左邻右舍打招呼,搬动桌椅也要注意轻拿轻放。有小孩的家庭,不要任他在屋里乱喊乱跳,玩具使劲往地上扔,以免影响邻居。一些楼房质量很差,地板渗水,拖地时不要淋水,也不要在地上洒水,以防渗到楼下的天花板上。住在楼上,不要随意往楼下扔果皮之类的脏物,不要往窗外吐痰,更不要往下泼脏水。在阳台上晾晒衣物或给花盆浇水时,要注意不要把水渗滴到楼下。在阳台放置东西一定要牢固,以防掉下去砸坏楼下的人或物。占用公共面积要与邻居协商好再使用,临时停放自行午或其他物品于公共地方,不要妨碍别人行走。公共卫生要共同保持,不可只是顾自己方便乱扔乱倒垃圾。有的人家屋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有的还很豪华,但在楼道随便堆放杂物,妨碍楼里人们上下楼。不要随意把硬壳物硬往垃圾道里扔,造成堵塞,整楼的人受害。尤其是夏天,垃圾道一堵,蚊蝇满天飞,臭气难闻。要经常主动清扫搂道楼梯,不能只依赖别人去做卫生。城市居民不能养家禽家畜,以免影响邻居卫生。

邻居住在一起,难免闹些矛盾误会。一旦发生矛盾。邻居间应互相谦让,及时处理,使矛盾不致扩大。对邻居不可蛮不讲理,恃势逞强。俗话说,让人一步自己宽。住在楼下容易受到影响,楼上有时往下扔东西、泼水,可能弄脏了你晾的衣服;楼上拖地洒水可能弄湿了你的天花板,切忌乱敲暖气管或怒气冲冲指责,你可以礼貌地提醒他们。你的宽容精神与和颜悦色的态度,他怎会不注意,又怎会无礼呢?两家孩子如发生争执,首先要批评自己的孩子:“你比小东大,怎么不让着点,快向小东说对不起。”如果损坏了邻家孩子的玩具,要主动赔偿;碰痛了邻家的孩子,应主动登门向家长道歉,慰问邻居的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吃了亏,被对方打了,他又占理,也不要对打人的孩子吼叫,这样显得大人太没有涵养了。你可以找到打人孩子的父母说明情况,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打人的事,对孩子管教也是不利的。再如自己的妻子(丈夫)与邻居发生争执时,无论是妻子(丈夫)有理与否,做丈夫(妻子)的都不应感情用事,公然出面与邻居对着干,或在暗中推波助澜;而应劝阻自己的人并向对方表示歉意。千万不要出言不逊,扩大矛盾,即使对方不认错也不要恶语相加,甚至动手。假如对方认识到自己错误,向你表示歉意,你还应劝慰对方不必介意。

邻里之间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谁家的喜怒哀乐、送往迎来、吃喝穿戴,邻居都能看得见,听得到。有些人就爱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议论张家长李家短。今天把孙家的矛盾告诉王家,明天又把赵家的家丑告诉李家,后天再把江家的新鲜事告诉何家,甚至制造流言蜚语,弄得平地起风浪,四邻不安。可见,拨弄是非是搞好邻里关系的大敌。大文豪乔史说过:“拨弄是非的舌头是魔鬼,所以上帝要用嘴唇和牙齿两道栅栏把它关在里面”。要防止“魔鬼”出来兴风作浪,大家应自觉抵制,而不是津津乐道、推波助澜,不给拨弄是非者以市场。说闲话、嚼舌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其结果都是不好的。邻居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不要说伤和气的话,不做损害人的事儿,不去打听邻居的私事,也不偏听偏信。听到对自己的是非之言,要冷静分析,不去过多计较,如有人恶意中伤,毁人名誉,应严肃纠正,必要时还可诉诸法律。

实际上,邻里间往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双方遇事毫不相让,针尖对麦芒,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小事闹大,矛盾加深,结成疙瘩,久久不能得以解决。在邻里相处中,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若每个家庭都能经常注意自己的涵养,邻里间的矛盾就会减少。

“里仁为美”强调的是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这种选择虽然有些遥远,但选择一个相处得来的邻居却是在许多人的能力之内的事,只是,这种选择往往是双向的,你若要想得到邻里之间的友好相处,自己须掏出一片真心对人。

同类推荐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道德经

    道德经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四库全书——难经

    四库全书——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孝经

    孝经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道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孝经》即是一部关于“孝道”的专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本书收录了《孝经》原文,以详细的注解及译文重现了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本书对于延续与推广先贤圣哲的智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上)

    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上)

    《文心雕龙[1]》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汉族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热门推荐
  • 喰种的无限之旅

    喰种的无限之旅

    身为一只喰种,李维最大的心愿就是吃遍整个无限世界。“主神的味道不知道好不好。”“那边那只炮姐,别跑,让我尝尝味道先。”————————————简单而言,这就是个有点病的喰种在主神空间里觅食的故事。
  • 艾晶千

    艾晶千

    艾晶千和劳侍在一起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是孽缘还是什么的.......世间上只有金钱才是真理的!?就是这样,现实生活中不少这样的人啊!他们是可悲的,他们活的痛苦,活的煎熬........
  •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丑颜王妃:二嫁嗜血八王爷

    丑颜王妃:二嫁嗜血八王爷

    她是北苍国人人避而远之的‘煞星’公主,太监不怕她,宫女能打她!不过是长的丑了些,脸上麻子多了些,可谁知道,丑容下遮掩的惊天秘密?本以为暗恋成真,谁想某一天,一封决绝书,一道圣谕。情郎取了白天鹅,她这丑小鸭奉旨和亲,远嫁东陵国…出嫁当日,她洗尽铅华,回眸倾城,艳惊天下!
  • 向往的演艺圈

    向往的演艺圈

    演艺圈,它是一个圆,圈内的人都想站在圆心,圈外的人都想往圈内走。---请君入瓮
  • 人鱼的旋律之七彩的旋律

    人鱼的旋律之七彩的旋律

    自从露亚等人打败米凯儿后,又有新的海妖出现,可惜海妖的战斗能力越来越厉害,露亚因此受了重伤,失去了记忆。
  • 侠盗武林

    侠盗武林

    曾幻想仗剑走天涯,没成想一个不小心就穿越成了个隐世侠盗门派的弟子。主角学了一身偷儿之技,带上师门传承的武功秘籍,开始入世,游游江湖啦,偷偷宝物啦,也顺便争霸一下武林,打响师门的名气。
  • 前梦短篇集

    前梦短篇集

    很久以前写的小说,准备慢慢整理后发到这个作品类目中,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说。大部分很久以前投给过一个小公司,现在放这里,仅作为一个纪念。希望看过的你,会喜欢。
  • 佞臣的庶女嫡妻

    佞臣的庶女嫡妻

    墨染尘,天人之姿,学富五车,平易近人,可惜其父是大奸臣,其兄是小奸臣,其母还是个厉害角色。——坊间评价有真有假,你若全信就输得只剩底裤。应托月,相貌平平,学识平平,粗鄙无礼,其父虽是大理寺卿,生母早亡还是外室,族谱上没她名字。——闺阁之言虚实难辨,你若全信就赔得吐血身亡。夜黑风高——“娘子,你背着包袱,打算上哪去?”墨染尘提着灯笼,带着一队人马守在围墙下面。“按约定,待你们成就大业,放我一条生路。”应托月抖出一纸字据道:“白纸黑字,不必相送。”“你我夫妻一场,玉德楼一桌薄席为你践行。”墨染尘转身一指:“马车已备好,请娘子勿推辞。”翌日酒醒,米已成炊。“娘子……”“我想静静。”良久后,应托月扶额道:“把当初告诉我,墨染尘是个断袖的谍者,送到润含楼享福。”
  • 樱柠结

    樱柠结

    天性自由洒脱的蒙古女子陶柠一直对中原生活充满好奇,她放弃一切来到梦寐的中原,看尽临安城的繁华,却慢慢身陷泥淖无法脱身。随着身上蛟龙印记谜底的解开,渐渐丢失了曾经爽朗明媚的她;翩翩公子晚潇的出现是缘分使然亦或是阴谋?单纯善良的陶樱为寻姐姐陶柠步入中原从此再也无法脱身,血色凤凰的秘密把她与陶柠越推越远。绿萝竹屋的神医女子江绿萝清新明净,不解的忧郁又为哪般?竹贤山庄段枫林,萧羽扬与青龙紫凤的不共戴天之仇如何了结?与绿衣女子江绿萝有着怎样不愿回首的过往?血色凤凰、冰冷蛟龙与中原解不开的结,把几人命运纠缠交错在一起。待陶柠看尽中原花开花落,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留不住的似水年华,挽不回的曾经,悔不尽的泪…一个如樱花般唯美,她的轻舞扬扬,她的灵动轻盈,她的倾国倾城,嫣然一笑,如待放的花,娇羞美丽。一个如柠檬般青涩,她的清新纯净,她的羞涩不语,她的一颦一笑,如独处世外的柠檬草,纤尘不染,清爽干净。她们宛如双生花,相生相依,相生相争。花开终有花落,当最后一朵樱花从树上飘落,她注定逝去;草木终会荒芜,当最后一缕清香散去,她注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