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2500000027

第27章 修行没那么玄(2)

很多孩子可能都说过与故事中的僧人相类似的话:“某某比我还坏呢!某某比我考得分数还少呢!某某还偷他爸爸的钱呢!”做父母的这时候往往就会责备他:“你好的不学,专学坏的!”然而当同样的事情落到大人身上,也往往犯类似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小错,当我们看到孩子或者别人犯错时,往往眼里不揉沙子,而同样的事情落到自己身上,却又不屑一顾:“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那么苛求自己。”其实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小错就已经在向大错发展了。恶习都是一些细微的不足引发的,当你对它习以为常时,你已经无意中踏上了恶途。这是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

人世间充满了各种诱惑,远比上述故事中的花香更诱人,谁若抵挡不住,谁就会掉进陷阱。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那些经过刻苦努力功成名就的人,遇到类似的事情更显得可惜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一位刚从前线回到莫斯科的苏联将军前来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斯大林非常满意,一个劲儿地夸奖他英雄善战。

汇报结束后,将军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坐在那里,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斯大林关切地问他:“将军同志,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将军回答:“是这样的。我有一件私事,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对您说……”

“请讲吧!”斯大林说。

将军犹豫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我从柏林带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可回国时被边防检查站扣下了。如果可以的话,我请求您让他们还给我。”

“可以。请你写一份清单。”斯大林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将军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被扣物品清单。斯大林看了一眼,立即批示“如数归还”。

将军拿回清单,连连道谢。

斯大林说:“不必了。”

这时,将军突然发现批示上对他的称呼不是“将军”,而是“上校”,赶紧问道:“斯大林同志,您这里是不是写错了?”

“不,一点儿没错!我们这是等价交换,上校同志。”斯大林郑重地说。

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故事则告诉我们:不该得到的东西,连想都不要去想。追求更多的幸福,这本身没有错,但有些幸福,必然会由不幸埋单。鱼与熊掌向来不可兼得。一定要兼得,只会得不偿失。

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从得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也并不光是为了修行。很多时候,做一千件善举未必能带来一丝福报,但只需一件小小的坏事,就可能招致天大的不幸。

4.人生处处皆道场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一个故事:台南某寺院里,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拜佛,忽然她的儿子跑过来,说:“妈妈,我要吃雪糕。”妈妈没理睬儿子,继续拜佛。儿子以为妈妈没听见,又说了一次,妈妈还是没理他。儿子急得嚷起来:“妈妈,我要吃雪糕,你快给我买!”妈妈怒气冲冲地转过头来,说:“真不懂事!没看见我在拜佛吗?等拜完佛再买雪糕。”谁知儿子反驳道:“等买完雪糕再拜佛吧!佛像每天都在这儿,可卖雪糕的一会就要走了!”

林清玄总结到:这位妈妈可能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信佛——真正的信佛是心中有佛,而不是在佛像前虔诚地磕头。

的确,磕头的未必信佛,信佛的只信佛法。而佛法,说白了就是活法,它真实又广泛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所以,禅语有云:“人生处处皆道场,何必策杖礼清凉。”人只要一心向善,一心向道,身处何地,做些什么,都不重要。

古时候,有个教书先生去某寺礼佛,烧完香,他信步来到寺后的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负责园艺的僧人)正埋首整理花草,便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只见园头僧或是用剪刀将花木的枝叶剪去,或是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到另外一个花盆,或是对一些看上去将要枯萎的花木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

教书先生不解,问:“这位师父,为什么好好的枝叶您要把它剪掉呢?为什么枯萎了的反而要浇水施肥?为什么这一盆要搬到这一盆里?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园头说:“当然了。照顾花草,就像先生教育你的学生一样。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

教书先生不以为然,说:“花草树木怎么能和人相比呢?”

园头一边忙活,一边说:“照顾花草,一定要把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的枝蔓杂叶剪除,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整个植株才能发育良好,这就如同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而将花木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这就如同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好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之所以要特别照料那些病弱的花木,是因为它们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死了,但里面还蕴藏着生机。教育学生,千万不要认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的就对他灰心放弃,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料得法,他们还是可以重生的……”

教书先生听得连连点头,最后说:“师父,您的话真是令我茅塞顿开啊,谢谢了!”

我们在上学时,经常学到这样的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个崇尚精英的时代,恐怕有很多人对这句话早就不屑一顾了吧。其实身份地位低下者,绝不等同于智慧和悟性也低下。就比如这位园头僧人吧,虽说职位很低,但是能把育人的道理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阐释得那么深入浅出、精辟入理的人,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呢?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武功和禅修最高且高到深不可测境界的人,不也是个扫地的老和尚吗?干什么都不影响修行。

另外,现代人谈修行其实更应像那位园头僧人所说的那样,注重实用性。很多人修行这,修行那,无非是工作生活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不是真要遁入空门。

退一步讲,即使真的遁入空门,出家也不等同于念经。

禅宗史上曾有位峨山禅师,他不仅禅法了得,而且善于随机应变。有一天,有个信徒看到已经非常老迈的峨山禅师在庭院里整理自己的被单,累得气喘吁吁,赶紧上前问道:“您不是大名鼎鼎的峨山禅师吗?您德高望重,年纪又这么大了,还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还用您亲自动手吗?”

峨山禅师微笑着反问道:“我年纪是大了,但老年人不做些杂事,还能做什么呢?”

信徒说:“老年人可以修行、打坐呀!那样可要轻松多了。”

峨山禅师露出不满的神色,反问道:“你以为只有念经打坐才叫修行吗?那佛祖当年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做杂事也是修行啊!”

普通人对修行的认识的最大误区之一,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上面的故事以及黄粟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等,都在说明,修行在生活中,生活才是修行。

有人以为修行,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念经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修行呢?不在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哪里还能悟呢?有些人所谓的修行,可能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修行甚至存在于吃饭、睡觉中。曾有人问一个禅师:“什么是修行?”禅师说:“很简单,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那人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说:“世上有谁不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难道说世人都像您一样,是在修行吗?”禅师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两者实际上不一样。”那人问:“怎么个不一样法?”禅师说:“他们吃饭时百般挑拣,睡觉时辗转反侧,怎么可能跟我一样。”

你是怎样吃饭、睡觉的呢?先把这两件事情做好,再谈修行。

5.知道还要做到

唐代的道林禅师是个异僧,他既不像普通僧众那样住在寺庙里,也不在懒残和尚等人一样隐居在山洞里,而是在杭州附近山中一株大松树上搭了个鸟窝似的“棚子”,因此时人都称他为“鸟窠禅师”。

有一次,大文豪白居易任职杭州太守时,前往拜访鸟窠禅师,见他端坐在窠边,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却说:“太守!你的处境岂不是更危险!”

白居易不以为然,说:“我是当朝要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么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有所领,于是转了个话题,又问:“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呢?”

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本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佛理,没想到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说:“这是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的道理啊!”

禅师说:“三岁小孩虽然都知道,但八十老翁却未必做得到。”

许多事人人明白,却不动手。比如垃圾在地,人人生厌,却无人捡拾扔进果皮箱。比如公共汽车上,白发苍苍的老人站立一旁,肯让座的仍然是极少数有素质的人。

道理都很简单,只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世上眼高手低的人太多,世上会找理由的人更多。

人人都知道应该做个好人,但做一个好人真难!

我们也说过,修行没那么玄,修行就是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但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

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然而广大烟民还不是“宁舍一顿饭,不舍一袋烟”?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一次本人居然为了写一篇有关戒烟的文章,抽了两包红塔山!

谁都知道酒大伤身,酒多误事,因为喝美了结果把事情办砸了的人到处都是。我的一位老乡就曾说过一段颇有感触的话:我想这人还不如一个酒瓶——一瓶酒放在里面,老老实实,但放在人肚子里,人就不老实了!

谁都知道骂人不好,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每天都在骂着各类国骂。在有些地方,一定程度上的骂人居然成了亲密的表现。咄咄怪事!

难道说,我们不知道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不对吗?

他们、我们都知道,只是大家做不到,大家都管不住自己,总是放纵自己去触碰那些一点儿都不该去碰的东西,碰上了又往往爱不释手。痛并快乐着,爱并担心着,正是很多放纵自己的人的内心写照。

而修行,说白了就是尽量远离那些不应该亲近的东西。一旦不慎沾染,也应做到知非即舍,迅速与其划清界限。

我们来看一则公案:

禅宗史上曾有位慧远禅师,他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嗜好吸烟的行人,两个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高兴地接受了。俩人一边抽烟,一边聊天,谈得十分投机,分手前行人又送给慧远了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待行人走远,慧远突然想到:“烟草这种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干扰我的禅定,时间长了一定难以改掉,还是趁早戒掉为好。”于是他随手一挥,把烟管和烟草全部扔掉了。

几年后,慧远迷上了《易经》。那年冬天,天寒地冻,他写信给自己的老师要求给他寄一件棉衣,但是信寄出去很久,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化了,棉衣还是没有寄来,送信的人也没有任何音信。慧远便现学现卖,用易经为自己卜了一卦,结果显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老师那里。但他猛然想到:“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我如果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没接触过易经之术。

之后,慧远又一度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但一天夜里,慧远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了。再这样下去,我可能成为一个书法家,但永远也成不了禅师。”于是他再次收束心性,一心参禅,远离一切和禅无关的东西,终成一代宗师。

无论是古时候,还是当今社会,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且即使是像慧远这样的出家人,也难免沾染一二,沉迷其中。而我们与慧远的差别,只在于能否在发现自己偏离了目标时立即做到知非即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非”还是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中有云:“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意思是说,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叫伯玉的人,他经常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居然发现自己之前四十九年都生活在错误中,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这个代称,明显比孔子的“知命之年”更高一个境界。

总之,修行就是知非即舍,就是远离一切你所知道的不好的东西。舍掉一分非,便是在修行的路上前进了一步;放纵一分坏,便埋下了一万个不幸的缘由。

同类推荐
  • 人脉之道

    人脉之道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显得复杂而微妙。每个人都知道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是一个奇妙的群体。中国人讲人情,更讲利益,关系是一座金矿,一条捷径。拥有广泛人际关系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
  • 这样学习没压力

    这样学习没压力

    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不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花季女孩(密码测试)

    花季女孩(密码测试)

    这就代表你内心的感觉,你觉得自己很不幸,命运有点坎坷,当见到别人幸福美丽的时候,你就会感叹自己的背运。实际上你没有那么倒霉,只是你做人太消极的原因。
  • 心态成就自己

    心态成就自己

    成功者始终以积极的思考、乐观的心态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面对挫折,泰然处之。世事的好坏,全凭你怎么想,你的心态是你惟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心态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之后改变心态。成功属于准备好的人,属于脚步不停的人、坚持的人,更属于脚步飞快的、积极的人。找出最希望得到的东西,立即着手去得到它;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以爱心和热情发挥它;向冒犯过的人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接受善意的批评,反省自己,找出应该改善的地方。告诉自己: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我一定会成功!马上行动,赶紧去做!心态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之后改变心态。
  • 创业要趁早

    创业要趁早

    本书依照开创和发展事业的过程,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创事业”,介绍创业须知的事项,例如,抓准创业的最佳时机、需不需要取得校方同意、学生一般的创业种类等等。第二部分“募集资金”,说明如何找到人投资或赞助校园事业。第三部分“兼顾事业与学业”,指出许多平衡工作、人际关系和学业的方法,教你如何保持好成绩和准时毕业。
热门推荐
  • 驿外随笔

    驿外随笔

    《驿外随笔》大部分文章是近三年来发表于各报纸副刊及杂志上的随笔。作为一个己从乡村出走却并不能融入都市的外漂族,这些年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一直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个活色生香变动不居的时代,如一个驿道上的旅人,怀揣梦想,寻找可以安放灵魂的所在。这本集子算是旅途上偶拾的一些鸡零狗碎。文笔幼稚,思想单薄,仅有的也许就剩了直面素颜的勇气。在美图泛滥营销发烫的当下,若朴素与真实也是一种力量,那就希望这本小集能给你一点温暖。
  •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梁金豹编著的《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是大师随笔之一,《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从极具时代感和现实性的热点问题入手,将那些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典型性范文归纳为不同主题进行专题式探讨、训练。打破古今中外的知识壁垒,打通文、史、哲的知识链接体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认知空间,提升综合人文素质,也能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情感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需要。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武世奇才

    武世奇才

    修炼是孤独的,艰苦的,漫漫的修炼旅途,慕辰从一名废物变成一位绝世强者,站立在武道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神传説

    魔神传説

    自由之城是人族大陆里的,一座小城。天玄宗又是,自由之城里唯一的宗门。它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自由之城里无数武者,梦寐以求的修炼圣地。
  •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一书总结了作者毕业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所做所得,以年轻人的视角,阐述了年轻人的职场问题。《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一书里讲述了从事各种行业的年轻人的社会经历、面临的危机等。作者七芊从自身和他人的经历里,不断地总结问题,不断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希望给迷茫无助的职场新人提供一些帮助。
  • 末日重生

    末日重生

    5012年地球在一场大爆炸中灰飞烟灭,为了寻找人类的另一归宿,若干载人穿梭机进入太空。具有奇异骨骼和天生神力的王小龙在太空中的穿梭机内降生。穿梭机意外进入时空隧道,来到公元前490年,小龙进入了古中国的空间,最终与老子不期而遇,通过他提示小龙逐渐掌握自然道法的真谛,并拥有了高级五行真气,找到了传说中轩辕神兵,通过计算机的分析改造,轩辕神兵最终与他的身体融为一起,同时融入身体的还有轩辕神兵中携带的强大的灵魂。但是未来的道路还是扑朔迷离,下一步老子又该给他安排什么任务呢?神秘古老的国度中那充满传奇的自然道法与现代高科技结合后又将缔造一个什么产物?他又是怎样让地球末日重生……
  • 曾参与女娲造人

    曾参与女娲造人

    曾参与女娲造人,助盘古开天。帮后羿射日,教仓颉造字。如来称他为祖上,三清拜其为师尊。他创立宇宙,永生不灭。因厌倦这份孤独,随即选择一个时间点穿梭。于是,他来到了地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