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50100000066

第66章 片段忆母亲(1)

孙晓玲

《亡人逸事》是父亲怀念发妻、具有自传性质的一篇佳作,写于1981年,曾经收录在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芸斋小说》中。从1984年1月至今,全国各地出版社选编的孙犁“散文集”、“精选集”、“珍藏本”、“系列作品”

已不下二十余种,显示了父亲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其中十五六种都收录了《亡人逸事》,这篇作品已成为父亲散文系列中的代表作之一。

每当捧起父亲的着述,看到目录中《亡人逸事》的篇名,我的心中便会百味杂陈,如见亲娘。

在《亡人逸事》一开头,父亲便写了两个媒人因避雨而碰到在梢门洞里乘凉的我姥爷——无巧不成书的“天作之合”,但却抹去了自己这个育德中学中学生的存在。其实当时,他就站在媒人后边。正因耳闻目睹,这一段落才写得那样生动流畅。父亲总爱在清明或春节写回忆亲人的文字,写“怀妻篇”是否与我母亲的生日有关不得而知,然而母亲生前对父亲的生辰记得十分清楚。她对我说过:“你爹属牛,生日是阴历四月初六,有草吃。”说完,她就欣慰地笑了。

几年前,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过一个有关父亲文学业绩的展览,我和家人都去观看了。在展厅,我见到了魏巍伯伯和夫人,魏伯伯有些苍老,走路也不太稳,但仍赶来看展览,战友情谊很是感人。虽然人隔两地,又鲜通音信,但父亲每有文章发表,不论长短,魏伯伯都不放过。很多年前,我和二姐去西山八大处看望过他,还在他家住过一宿。他夫人刘秋华是我们安平县人,母亲生前提起过她,是报子营的。那天晚上,秋华阿姨亲切地与我们姐俩叙了家常。1993年父亲病重时,魏伯伯十分担心,他认为“老兄”的病,一是年龄关系,二是劳累过度,就好像一部汽车,只是让它尽情奔跑,却常常疏于保养修理。只要安心休养,自然会好起来的。

看展览时,魏伯伯很仔细地看着每一张照片,特别驻足仔细观看了父亲续弦后那一段文字,他是这段姻缘的牵线月老。那段时间,魏伯伯还送过我父亲与张姨一幅书录毛主席诗词的行草书法,秀美流畅大气磅礴,表达了他美好的祝愿。1976年春节,我生完女儿后,父亲亲自给起了带“玉”字旁的名字,又嘱咐张姨去看我,张姨还给我煮了4个猪蹄。那时我与父亲住得非常近,有一回,张姨一边做饭一边跟我说:“你魏巍伯伯说,抗战小说,数你爸爸写得最多,也数你爸爸写得最好。”我听后心里挺激动。张姨的女儿叫小青,不太白可五官精致,戴一副黄边眼镜,特别爱看书,见了我总是“小玲姐”、“小玲姐”地叫。父亲并不是愿意家里老有亲朋住,可也克服着,对她很和气。想到父亲的处境,虽然早先我并不愿意父亲找后老伴儿,还为此和父亲发生过矛盾,但鉴于父亲没有人照顾是不行的,而且父亲和继母对我都挺好,尤其是父亲,比以前还要好,那种“有后娘就有后爹”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的心态慢慢地平复了。我还从百货公司买了两件礼物,送给他们,父亲很高兴。

“其来也不意,其去也不解,如花如露,如影如幻……”(《许庼学林》

书衣文录)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江西“五七”干校,身材中等,比我母亲年轻、有文化又爱好文学,操持家务也不错的张姨,并没能在天津待多久,5年之后她又重回故地。

我依稀记得住在多伦道大院上初中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8年呀,8年没回家呀!”她说的是父亲抗战时期的经历,虽然期间也有短暂的相逢。

而“8年、9年”这样的字眼儿,在《嘱咐》这篇小说中出现过十余次。我记得母亲在天津看过一次程派、杨派名家联袂演唱的京剧《红鬃烈马》,看完后她曾对我说:“王宝钏彩球专打薛平贵,守了18年寒窑,不容易啊!”

感慨万端。由于母亲特别贤惠,我爷爷对儿媳娘家人也多有照顾。我姥爷死于破伤风,是个急病。他突然病故后,我姥姥带着8岁的大根舅和6个月的老姨,没有劳力,地里的庄稼又被人偷了个精光,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此时他们的亲生母亲已先于我姥爷病故。抗战时期,姥姥家的房子离敌人炮楼子近,为人忠厚的爷爷十分担心,就让姥姥一家住到自己的家里来,起码有一年多。

在冀中平原残酷的“扫荡”中,母亲扶老携幼奔波逃难担惊受怕,连日本鬼子端枪进屋搜查她都经历过。有一回,日本鬼子听说有地下工作者进了我们村,就用枪逼着,把村里人都赶到一棵大树底下跪着,惨无人道地放火烧人、烤人。母亲带着大姐也跪在人群里,她和年轻妇女们一样脸上抹土抹灰,把年仅十来岁的大姐的脸也抹得又脏又黑,并弄乱头发,用自己的身体使劲儿挡着,拼着一死也要保住清白,对得起在前方打仗的丈夫。退休后,大姐回忆家乡往事时这样写道:“母亲支撑着一切家务,听从奶奶的一切安排,做饭、带孩子、孝敬老人、纺线织布。我小时常听到爷爷对母亲说:‘振海家的,给我做碗挂面吃。’母亲深知爷爷年岁大了,每天下午半头晌,需要垫补点吃的,母亲不管干着什么活儿,放下手头事儿就给爷爷做面吃,有时候做多一点儿,我们也跟着吃,爷爷笑着说:‘你们净沾我的光。’那时母亲的负担很重,孩子们都小,帮不上什么忙。我尽力帮母亲干点活,背弟弟、带妹妹。”

母亲进城时,穿的一件褂子还是找邻居借的。父亲给她添置新衣后,母亲也总喜欢穿月白色、浅蓝色布褂,黑色布裤,没有一件格子或花的衣服,连头巾都是一种色儿。一生不买不戴首饰,荆钗布裙,一身素裳。我上小学,哥哥上中学,开家长会都是母亲去。她勤劳俭朴,手不拾闲,我爱看她用一块块旧布刷上自己用面熬的稀糨糊,打“袼褙夹子”、纳鞋底子、做布鞋(我哥哥直到14岁才不穿娘做的鞋);我爱看她和白面,蒸馒头、包包子、切面条。

在母亲的身边,她总是让我们学着干活儿:和面,盆里最后要四面见光;切面条,要像韭菜叶宽窄;纳鞋底儿,针脚要匀、麻绳要抽紧……为了给爹增加营养,母亲在门外用砖头搭一鸡窝,养了4只母鸡,每回从鸡窝捡回热乎乎的蛋,她的脸上就充满了喜悦,赶紧从屋里抓一把吃食犒劳红着脸“咯咯”

叫的鸡。可是,有一天我见母亲在台阶下跑着追一只飞奔的花母鸡,甚为不解,就上前去问,母亲恨恨地说:“它打鸣儿。”原来母鸡司晨在我们老家是不祥之兆,为了扞卫家庭的平安幸福,她毫不犹豫地杀了它。

解放后一两年,母亲刚到天津不久回过一次老家,去黄城看我姥姥,特意买了家乡十分稀罕的红糖、点心和柿子,并给我舅一些钱,我舅买了白菜等物,才把年过去。一次,我父母从安平县城去黄城,正是季节交替之时,父亲怀里抱着一件冬衣,母亲就说,你把棉袄给大根吧。父亲马上把半大黑色棉袄送给了大根舅舅。

进城后,母亲额头上已有几条明显的皱纹,如花美眷也禁不住似水流年国难家难的磨砺。“孩子们大了,自己也就老了。”母亲感叹着。我保存着母亲夏日在院子里身着自做黑色人造棉上衣的一张照片,那也许是母亲生前最后一张照片:端庄的脸庞有些憔悴,往昔浓黑的头发也有些花白,但依然弯眉秀目,唇角含笑,透过岁月年轮,仍能看出几分青春时的风韵俊美。

回想起来,母亲是个很不容易的人。印象里,小时候跟母亲坐过几次火车,那是带我去北京、青岛看望父亲。母亲也曾自己坐火车去石家庄看望大闺女,哪一个儿女她都结记着,就是为乡邻亲戚的事儿也没少跑道儿。她有一副热心肠,带我去西南角看望过一位她的叔伯姐姐,两人说得很热乎,老太太的女儿嫁了一个海军,儿媳刚生了一个小娃娃,母亲还借给她家60块钱。

院后楼也有个院子,与前院相通。在那儿居住时,老家的二爷、振华婶子、楞起爷、振华叔叔、芒种叔叔、我表哥他们都来过天津,母亲还带着二爷去外边吃早点,给亲戚做饭,照顾得很周到。对家乡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父亲,对父老乡亲同样有着绿叶对根的深厚情感。亲戚乡邻不管远近都热情招待,他不会做饭炒菜,就从自己工资、稿费中拿出钱来,一一馈赠,无一不是如此。

母亲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说出来的话让我特别爱听,所以《亡人逸事》

中,父亲借友人之口提及她的语言对自己创作的深刻影响。我们的家乡话很有特色,也很形象,管“炸馃子”叫“麻烫”,管“累”叫“使得慌”,管“蹲”叫“孤得儿着”,管“着急”叫“慌”,管女人不稳重叫“不拉不坐”。

一些乡谚被母亲用浓郁的家乡话说出来,简直像唱歌儿一样动听。她还不只一次地给我们学说村里流传的“口头文学”:说一位男子经商从外地回家,不先问候老人先问娇妻儿女:“问问那脚蹬菩萨可安哩,一对儿小燕儿可欢哩,问问那老白毛还在不在哟……”这是乡间很着名的一段顺口溜儿,尖锐逼真地讽刺了“大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不孝之人。“砍草的不要膈应放羊的,浇水的不要膈应耪地的”,说身份差不多的人千万不要互相看不起。“年轻不要笑话那白头翁,石榴开花几日红?”也是母亲说的,教育年轻人要尊敬老年人。

在《亡人逸事》中,父亲写了一段妻过门后,我奶奶带她到场院背南瓜的一个生活情节,真实生动又不失风趣。妻由爹娘跟前的“娇闺女”,逐渐历练成吃苦耐劳的“孩子妈”。自19岁入门,我母亲与我奶奶共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彼此已情同母女。听母亲与姨讲,我奶奶“心眼儿好”、“心肠子宽”、“能经事儿”,年轻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亲朋谁有困难都让到家里住着,都给予照顾。母亲对婆婆非常孝敬,令我父亲心存感激。进城不久,奶奶住过一回医院,正是父亲去苏联访问的那段时间,我二姐还在上实验小学,有一天半夜,母亲把住校的她从学校叫了回来,带她去看奶奶。

一进病房,见奶奶手里正拿着“麻烫”,母亲高兴地对二姐说:“只要能吃东西就不要紧,就能活下去。”

同类推荐
  • 唐诗三百首(经典译林)

    唐诗三百首(经典译林)

    《唐诗三百首》编成于乾隆年间,全书共选五七言古近体诗三百一十首为八卷,或作六卷。附录有作者小传及原序。其编选着眼普及,所选各诗皆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名篇音韵和谐,易于诵读,言近旨远,耐人寻味,文辞清丽,不难解会,特别适宜教授童蒙。自其问世以来两百余年间,成为刊布最广、发行量极大的图书之一,一向有多个注释本流行。本书以蘅塘退士本为底本,并参考他书,作品编次依旧,对每篇作品悉加注释点评,作者名下新撰诗人小传,并附作者作品索引,以飨读者。
  • 梦想开始了,就别停下来2

    梦想开始了,就别停下来2

    夜未央梦想故事集《梦想开始了,就别停下来》再续篇。18个温暖故事,18篇感性随笔,倾情记录了和读者、编辑、作者的一期一会,彼此暖心陪伴,以及生命中的美好与光亮。13年陪伴,3年沉淀。恐惧与勇气、焦灼与沉思、失去与追光,把成长交付,那些我们从前看不懂的,走下去就会懂。步履不停,以蓬勃的敬意,换耐久且诗意的人生。
  • 观照

    观照

    《观照》是诗人柳文龙的一本诗集,作者用这么大的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诗集,体现了他与一般江南诗人在写作抱负上的差异,走上了形而上的路子,一个与世俗价值观拉开了距离的写作者,他必然是纯粹的;一个对周遭美学情趣富于警惕的作者,他必然是浩大的。
  • 一片扁扁的阳光

    一片扁扁的阳光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牡丹亭

    牡丹亭

    如果认为古代人的爱情迂腐,那么且来读读《牡丹亭》吧,这里有你不曾了解的古人生活。作家白先勇曾玩笑说道:古人的后花园是最危险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里演绎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古代名门闺秀,进了后花园看到宜人美景,就开始蠢蠢思春,然后就邂逅了一段生生死死的爱情……一曲《牡丹亭》,写尽了天下痴男怨女的缠绵心事,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读得“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热门推荐
  • 三国之龙行天下

    三国之龙行天下

    三国之龙行天下。中学生龙傲在回家路上意外被雷劈,一觉醒来发现身在东汉末年,神奇系统随之注入龙傲脑中,看龙傲如何玩转东汉末年,如何与曹操、刘备、孙坚、袁绍等枭雄斗一斗。龙傲把曹操的鬼才军师被抢走时,是什么表情?袁绍叫龙傲老大时,是怎么一回事?刘备的兄弟给龙傲当大将,到底怎么了?江东猛虎孙坚没那么早死,还称霸一方,是因为什么呢?一切尽在三国之龙行天下。(书友群:451431509)
  • 剑武天荒

    剑武天荒

    在这片波澜壮阔,浩瀚飘渺的云州大陆,人人以剑为尊,唯剑称上。这里是精彩绝伦,御剑风云的无尽世界。是一个剑指黄泉临九天的大时代!少年叶无悔,无惊世之才,妖孽之资,却要凭这不屈不败,坚忍不拔,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天荒剑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的舰娘系统

    无敌的舰娘系统

    咸鱼陆焉识,意外获得舰娘系统,并且来到了舰娘的世界。色气妩媚的密苏里,人妻属性点满的列克星敦,外表铁血内在软猫的俾斯麦,还有粉发坑姐宅北宅提尔比茨……在系统的帮助下,陆焉识恬不知耻的全部婚了!! 建了个群,853170620,欢迎加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光荣腐朽

    光荣腐朽

    星际光荣之下,一片腐朽。他们创造英雄时不留余力,他们毁灭英雄时欣喜若狂。所幸,他还有他的蓝师父,他不是他的英雄,是他的光、他的救赎。以前:蓝师父居高临下:“好孩子,你做的很好。”现在:葡萄居高临下:“我做的好吗?”蓝师父仰着头:“好、好孩子。”
  • 果园飘香之独宠医妃

    果园飘香之独宠医妃

    杜晓璃,父母双亡,三餐不继,一座破房子和一个小哥哥。是她做为穿越者的唯二拥有!看她买山头,种果树,开酒厂,酿果酒,发展产业链,从此财源滚滚来,带着哥哥发家致富!交知己,拐王爷,斗牛鬼蛇神,农家女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一朝笑看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七个夜

    第七个夜

    《第7个夜》是一个故事集,收录了一百多个非常精短的离奇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有特色,在形式上,用尽量少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在内容上,构思精巧匪夷所思。故事里面涉及我们普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么短,这么精,这么离奇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以前很少见的,是区别于以前所有出版过的悬疑小说的独有特色。
  • 滚你个死傲娇

    滚你个死傲娇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简介无能,只能说这么多了